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合集7篇)

时间:2023-10-02 09:01:34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第1篇

关键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副产品;品牌;市场监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六条规定: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发展。

山东章丘市的大葱在注册并使用“章丘大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其经济价值突显,价格由注册保护前的每公斤0.2—0.6元上升到1.2—5元,注册保护后的价格是注册前的2—5倍,每亩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陕西洛川县苹果产业协会作为商标持有人,把“洛川苹果”注册成为成为全县的公用品牌,强化品牌经营管理,政府支持协会全面负责有关品牌形象的塑造、标准制订、品牌推广和宣传保护等工作,按照“品牌、质量、包装、渠道四统一”的要求,授权使用品牌。经过多方努力,目前 “洛川苹果”品牌评估价值已达30.36亿元人民币。这些市场事实足以说明带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副产品能够提高品牌附加值,增加农副产品的经济效益,推广地区精品,提高地理标志商标所在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地理标志带动特色经济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升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吉林省农副产品立足地方优势,紧紧围绕优势特色效益农副产品全面推进商标战略,截止到2013年6月吉林省已拥有榆树大米、集安边条参、扶余老醋、万昌大米、白城的草原红牛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3件①。“抚松人参”地理标志商标在通过正式注册后,其品牌效应得到了发挥,“抚松人参”产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两成,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虽然近些年来吉林省农副产品的商标数量增加的较快,但同吉林省特色的地理环境相比还相差很多,尤其是地理标志农副产品。目前,还有一部分管理部门和人员对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重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轻视运用和管理的现象,同时应给予农副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展建设的扶持和培育的工作不到位。少数企业经营者对农副产品商标的自我保护意思弱,维权意识淡薄,很多地理标志注册人没有主动维权,不知如何维权,这对于吉林省农副产品品牌的建设极为不利。吉林省的农副产品是好,但知道的人群少,需求空间局限在国内,局限在东北,局限在本省,有的仅仅局限在本县,对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信息化水平低,使得需求空间没有得到充分扩展。在宣传上缺乏力度支持,地理标志商标的市场知晓度还有待提高。宣传投入的各种资源数量不足,力度不够,品牌应该起到的的辐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特色农产品没有大规模的统一的策划方案,没有大范围进行系统宣传,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影响面不能有效放大,导致社会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农业品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能充分体现。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由这方区域的特殊地理因素促成的有这一区域特殊品质的农副产品。要充分发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应该起到的作用,就必须加强管理和保护地理标志的工作,从而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提升吉林省农副业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加大宣传地理标志商标的力度

多渠道宣传造势,可通过召开由涉农企业、行业协会、农户参加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培育会,印发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关知识和重大意义,提高申请的积极性。同时加强社会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普及商标及地理标志知识,开展品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增强全社会的品牌注册意识和保护意识。

有针对性地进行农副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的知识传播,以提高全社会的品牌意识和知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散发宣传单、印制知识手册,设立咨询台,制作展板等方式,在公共场合广泛宣传农副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对地理标志商标的认识程度,深入理解农副产品注册商标的积极作用,更多地掌握农副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开展宣传,逐步建立地理标志工作管理体系。培训可以分为普及培训和提升培训两类,以满足不同的被培训者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由相关部门参加的宣传工作体系,为地理标志商标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制定发展计划,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申报工作

制定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发展计划,围绕吉林省特色和优势资源,对商标进行整合,促进优势产业资源重组,形成地理标志商标的整体竞争力。同时结合发展实际,本着“突出重点,积极推进”的原则,规划好地理标志商标申请工作节奏。所谓的突出重点对象是指那些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悠久历史,产品品质特征突出,生产者数量较多的农副产品,要积极指导申请其尽早申请地理标志,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后续其他农副产品的地理标志商标申请工作的开展。积极鼓励、引导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等作为申请人积极申报,强化品牌经营管理。

3.完善地理标志商标工作机制

吉林省相关部门完善地理标志商标工作机制建设是加强地理标志商标的培育和发展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保障地理标志商标工作强有力的领导与指导。加强绩效考评,把培育发展地理标志商标、纳入对基层部门的绩效考评之中,奖优罚劣。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密切协调配合,积极推进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与保护工作,定期交流农副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与保护工作经验,查找问题,以促进地理标志商标工作的顺利开展。下放商标监督管理权,建立责任到人的辖区监管责任制。通过这些完善措施使吉林省农副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得到充分、有效、合理、合法的运用。

4.加强地理标志商标的培育指导工作

进一步加大吉林省农副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的培育力度,安排专人管理地理标志商标,建立地理标志商标档案制度,进行跟踪管理服务,通过指导使企业能够进一步规范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专用标志。

引导商标使用者规范使用地理标志商标的许可行为,。通过制定完善的证明商标使用规则、逐户签订证明商标使用责任书,进一步规范证明商标的使用,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对注册成员的指导力度,要督促注册人尽快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规范使用行为,帮助其完善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的质量、价格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以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形象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5.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促进地理标志产品的长远发展

积极开展专项保护行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可以通过巡查、集中整治以及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大对吉林省农副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保护力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地理标志产品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地理标志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为地理标志商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地理标志产业的有序发展。

各职能部门要主动加强协作,对地理标志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完善质量监测、备案等监管制度,受到损害,阻碍了地理标志的良性发展。为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美誉度,提升品质和声誉做好保障工作,以促进吉林省地理标志农副产品的长远发展,进而带动吉林省经济的全面腾飞。(作者单位:长春大学)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第2篇

为了带动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提高全省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早在2005年,山东省就制定了《山东省名牌发展规划》,正式颁布了《山东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此后,随着山东农业品牌战略的稳步推进,农业品牌发展工作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在此推动下,烟台苹果、龙口粉丝、章丘大葱、胶东海产品等一大批知名品牌破土而出。农业品牌建设硕果累累。截至目前,山东省至少已有500多家企业生产的600多个农产品获得了“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品牌效益已经显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山东作为我国农业大省,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地域优势和特色的名牌农产品,但却缺乏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这是山东农产品大而不强的原因所在。 一、面对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仙东省名牌发展规划》确定了8项措施以确保品牌战略的实施。在这8项措施中,科技创新是主要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品牌培育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品牌战略的发展潜力和后劲,争取在各个优势产业都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进而实现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的跨越。农业品牌培育工作在名牌战略实施之初就已经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品牌培育工作已成为山东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农业名牌的培育上,山东省锁定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作为发展目标:即以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为主。大力推进名牌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的产业化开发;以发展优质、无公害的名特优新品种为重点,创建品牌农业特色基地;强化苹果、桃、梨、核桃、板栗等鲜果的生产管理,提高质量,扩大出口;加快水产良种的繁育推广,发展生态型、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逐步形成了扇贝、海带及珍稀海产品的强势地位。。 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却是一个品牌小省,到目前为止,全省一共只有12个地理商标,在数量上不到浙江的l/3,也不如河南等省份多,其销售量不到全国l,20的市场份额。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二、山东农业品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品牌意识淡薄,国际市场的拓展及其出口贸易的增长不尽理想 (1)传统观念尚未彻底消除,农民品牌意识较为淡薄。由于受到目前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的影响,部分农民的小农经济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不少人都习惯了粗放式经营,尚未形成精品农业、效益农业的观念,创品牌、树形象的动力明显不足。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不少农民市场理念淡薄,缺乏挺进国际市场的创新精神与品牌意识,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及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深受影响。 (2)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缺乏J必要的统筹协调。首先,品牌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领导,各地争抢申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品牌建设的快速推进。其次,品牌建设的重点不突出,效益不理想。尤其是具有强劲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少之又少。这与山东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适应,致使国际市场的拓展及其出口贸易的增长受到严重制约。 2.农业技术刨新相对滞后。农业品牌的内在品质与国际竞争力不过硬,难以顺利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1)多数农民技术创新能力十分有限,农业品牌及其整个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内在品质难以根本提高。由于多数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不理想,其技术操作与创新能力都十分有限。结果,严重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晶牌及其整个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内在品质的根本性改观。 (2)农业品牌内在品质的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及其绿色贸易壁垒的突破和出口贸易的增长。自2004年以来,国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的壁垒日益增加,质量标准不断提升,由于内在品质不过硬,农产品出口屡遭封杀,山东不少出口企业和农民由此蒙受了惨重损失。 3.品牌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突出。 富有强劲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的培育不理想 (1)农业品牌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产地生产环境尚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许多农业品牌基地建设起步较晚,交通、通讯、产地环境与农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等配套设施都不尽人意,对肥残、药残和动植物催生剂、添加剂的控制还未完全到位。由此,严重破坏了基地土壤结构、污染了地表甚至地下水源。影响了产地生产环境的根本性改观。 (2)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突出,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现代农业品牌培育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由于失去了高水平龙头企业的强劲带动作用,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现代农业品牌培育体系自然难以充分完善,高效率的农业品牌培育机制难以建立起来并高效运转。久而久之,品牌培育力度严重欠缺,富有强劲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难以破土而出。 4.品牌建设的资金投入不理想,整个农业品牌的申报与认证工作有待加强 (1)由于农业建设资金投入不够,致使一些品牌建设难以如期完成。在农业d&牌建设中,不仅各级政府的专项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而且不少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和多数农户家庭的投入也很不理想。这不仅影响了基地建设的推进和龙头企业的发展,而且还延缓了山东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历史进程,进而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和农业品牌建设的正常推进。 (2)品牌申报与认证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到位,国际合作起步迟缓。其一,各级政府对农业品牌申报与认证工作的支持还十分有限,一些地市县乡还未建立起严格而便捷的品牌申报与认证制度。其次,农业品牌的申报、培育与奖励基金还相对有限,财力物力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 5.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相对滞后,现有的农业经营机制尚不适应农业知名品牌的培育及其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 #p#分页标题#e# (1)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相对滞后,对国际市场的反应不甚灵敏。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时间较长,农业结构调整机制不甚健全,种植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依然尚存。有的农民习惯于小生产方式,对国际市场供求变化的反应缺乏必要的灵敏性,农业品牌的培育受到了严重影响。 (2)现有的农业经营机制不健全,尚不适应农业知名品牌的培育及其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由于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处于相对分散状态,农业经营机制极不健全。结果,各市县乡村之间的利益关系难以顺利协调,无法在全省范围内打破区际界限,集中优势资源进行规模化经营与制度创新,推动农业知名品牌的培育及其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 三、发展山东农业品牌的对策思路 1.加强领导与协调,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品牌意识,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强势农业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战略 (1)加强对农业品牌建设的统一领导与宏观管理,重点扶持知名农产品品牌的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加快农业品牌的培育及其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必须尽快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农业品牌建设及其农产品出口工作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内部协调与宏观管理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要加强引导,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全方位提升山东农业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努力构建强势农业品牌。 (2)大力加强农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工作,以丰富的文化内涵铸造农业品牌的强势地位 首先,各级农业部门都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新闻媒体等部门的协调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当地农业品牌,扩大山东农业名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进一步加大市场推介力度,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最后,大力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以丰富的文化内涵铸造农业品牌的强势地位。由此,尽快打造一批富有影响的地理标志,全力铸造山东农业品牌的强势地位,推动国际市场的全面拓展。 (3)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名牌意识 当今世界,品牌是农产品进人市场的“准人证”,是打入国际市场的“绿卡”。因此,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名牌意识。为此,各级政府、龙头企业和各种协会组织、农业合作社、技术服务单位等都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创农业名牌的企业和协会组织给予大力支持,全方位树立品牌观念,增强名牌意识。 (4)培育品牌发展载体,以强势农业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首先,要培育品牌发展载体,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是争创名牌农产品的主体,各地市都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采取综合措施,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作为强势农业品牌发展的载体,加强日常指导与督查,确保山东强势农业品牌的成功构建。 其次,完善农产品出口政策体系。面对国外的贸易壁垒。 各级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合作,形成共同推进农产品出口的合力。应对当今国际农产品贸易形势,还必须从市场准入、出口补贴以及卫生与食品检验等方面对农产品贸易政策进行系统设计,建立合理的关税升级制度,尽快构建起农产品市场准人体系。 2.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山东农业品牌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在市场经济下,农业品牌的打造,关键就在农业品牌即农产品的品质、形象与市场竞争力上。其中,品质是核心,品质不过硬,其社会形象与市场竞争力必然下降。为此,必须通过一系列倾斜政策,鼓励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相互合作,加快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与发展。同时,大力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与培训工作,全力提高山东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以此推动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及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加大农业创新资金的投入力度,努力打造强势农业品牌 首先,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增加农技推广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技推广项目,并使该项资金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 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技术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 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农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通过积极有效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民间组织投资于农业技术研究开发领域,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体系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第三,要尽快形成一个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要充分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市场运行手段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一个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主体激励机制;由此掀起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浪潮,为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和出口贸易的增长奠定一个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3.加强农业品牌基地建设,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尽快建立强势农业品牌培育体系 (1)加强农业品牌基地建设,净化农业生产环境 农产品品牌生产基地关系到农业品牌培育的成败与否。要培育出富有竞争力的强势农业品牌,首先就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生产基地,以确保高质量农产品的充足供给。在创办品牌生产基地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面净化农业生产环境。 (2)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 首先,要支持创新农业组织形式,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在此,要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运营模式。其次,政府要从多方面着手,打造一批巨型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其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促进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跨越。#p#分页标题#e# (3)加强农业品牌的培育与管理工作,构建起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强势农业品牌培育体系 首先,在推进品牌建设上,一要建立企业营销组织机构,以此来推动品牌建设与维护;二要加强研发工作,促进品牌知识含量的不断提高;三要加大品牌传播力度,大力推介山东农业品牌。’其次,各级政府都要更新观念,帮助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对于有市场、有效益,能够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的龙头企业,不管是何种所有制,都要扶持鼓励其发展,并从财政、税收、信贷、科技、市场信息、农田水利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搞好农业品牌的申报与认证工作 (1)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业品牌申报、培育与奖励基金 现阶段,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龙头企业申报、培育农业品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其投资动力,必须全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建立农业品牌申报、培育与奖励基金。各级专项基金十分有限,必须专款专用,严格把关,充分发挥其补贴与激励效应。 (2)强化特色产业培育,带动山东品牌农产品的申报和认证 为了让农业形成特色,让特色形成品牌,让品牌形成效益,要紧紧围绕着培育果蔬、海产品、油料作物三大主导产业和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的目标定位,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山东特色农产品的集聚。通过建立国家生态示范区、果蔬生产基地、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等活动,带动品牌农产品的申报和认证。 (3)强化注册与认证,提升品牌农业的内在质量 在推进品牌建设过程中,要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开展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严防农业品牌被国外抢注现象的发生。要鼓励企业参与部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搞好优质农产品的申报初选工作。通过无公害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全省农业,使山东农业快速向标准化、质量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5.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经营机制的创新,集中优势资深为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创造条件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质、高效、高产农业 首先,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面对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必须深入研究国际农业结构的变动规律,积极推进山东农业结构调整及其经营机制的创新。其一,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坚持农林牧渔结构并重、重点发展品牌的原则,确保农林牧渔业的相互协调。其二,适度调减种植业中的谷物种植面积,提高名牌水果、蔬菜的种植比重,加快品牌园艺农产品的发展。其三,在畜牧业结构上,以出口为导向,在优先发展品牌畜牧产品的基础上,各类家禽家畜要比例协调,相互促进。 其次,调整农产品的品种与品质结构,发展高质、高效、高产农业。目前,要尽快建立以质量为首要目标的科研准则,推进以动植物制种为中心的生物技术革命,引进和推广适应本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质动植物品种,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加快经营机制的创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首先,要健全政策体系,推动经营机制的创新。为了加快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规划、管理、服务、监督功能,加强财政、信贷和法规制度的支持力度,加快整个经营机制的创新,力争把产业化经营纳入市场化、法制化的轨道。 其次。立足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农业一批优势产业集群。要立足海水养殖、食品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充分发挥集群效应,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强势农业品牌的构建与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 (3)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及其出口贸易的增长 面对日趋高筑的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必须树立精品农业和效益农业的观念,在全省范围内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强势农业品牌的选拔与培育,强力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以此带动出口贸易的增长,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6.加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搞好农业环境监溯工作。为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1)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要及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农业资源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生态工程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其次,禁止向农田、草场、林地、渔业水域及灌溉渠道排放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县级以上农业部门应当对用于灌溉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要定期组织监测,防止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污染现象的发生。 第三,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积极采取农业生物技术措施,及时回收农膜等有害废弃物,防止、减少农田污染事故发生。在品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中,要严禁剧毒农药和各种添加剂和催生剂的滥用,杜绝食品污染现象的发生。 (2)搞好农业环境监测工作,为强势农业品牌的培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首先,省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等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拟定有利于农业环境保护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其次,农业环境监督检查应实行监察员制度,提高环境质量的国际认可度,为农业品牌的培育及其国际市场的开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p#分页标题#e#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造假行为,全力维护山东农业品牌的国际声誉。在此,首先必须加强农产品的品牌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加大打假保牌力度;其次,坚决根除仿冒造假行为,强化监督管理,对品牌农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全力维护山东农业晶牌的国际声誉,为山东农业出口贸易的稳定持续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社会与市场环境。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第3篇

关键词:农业;品牌;路径

一、加强领导与考核,切实重视农业品牌建设

潍坊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家庭经营收入仍是潍坊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提升潍坊市的知名度。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潍坊农业品牌的建设。但是,虽然这些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把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作为一项重大决策,但随着农村提留、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的取消,部分领导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不高,对农业品牌的建设关系度不够,这成为制约潍坊农业品牌建设的主要因素。对此,一定要加强领导与考核,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潍坊农业新优势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二、抓好宣传与培训,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

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培育农产品品牌,主体是内因、是核心、是关键。要以提高农民的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为重点,加大各层次农民的培训力度:一是搞好农村带头人和实用人才培训。要发挥农广校的优势,以提高社区干部学历教育为突破口,搞好培训招生和管理;要组织搞好对农业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社区分管农业负责人、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带头人和实用人才的培训。二是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对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掌握一定专业技能、拥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农民开展培训。三是搞好社区新型农民培训。充分利用社区服务平台,发挥农业科技远程视频培训系统作用,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农业首席专家或外聘专家教授举办技术讲座,每年举办大型培训班、社区培训班,大规模培训农民。四是认真实施农民培训项目。组织农民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

三、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引导发展农业品牌

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事关我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事关我市农业能否继续领跑全国。对此,一定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活用好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将其优先安排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动金融、民间、企业、外资等社会资本及人才、技术等因素进园入区,着力破解示范基地发展担保难、贷款难问题。重点引进一批实力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投资示范基地建设。在破解土地制约瓶颈方面,既要在依法、自愿、有偿前提下合理引导土地流转,又要积极对上争取用地指标优先用于示范基地建设。同时,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减免、示范基地企业出口创汇及人才引导等优惠政策,为示范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打造品牌农业发展载体

一是搞好规划引领。要按照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要求,集聚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园区、科技园区、种苗园区,形成园区化发展新格局,园区内农产品要求通过认证,提升农业品牌化水平。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要求,在设施农业发展较好镇街,培育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高科技农业创新园等现代农业园区,重点规范完善千亩以上农业示范园。通过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每处镇街新建2处以上规模大、水平高、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鼓励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出台相关扶持奖励政策,鼓励引导各类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形成以社会工商资本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高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三是培育特色农业社区。要立足社区产业发展,积极培植社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社区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升社区新建园区建设质量和档次,打造种植业特色品牌社区。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夯实品牌农业发展基础

要围绕发展品牌农业,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实现全域、全品种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健全监管体系机制。健全完善市、镇、社区三级监管体系,逐级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包靠人员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责任清晰,监管、检测、执法、服务“四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全面落实和完善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连锁经营、质量承诺等制度,逐步建立有奖举报和质量可追溯制度,为全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提供体系机制保障。二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加强对农产品从农业投入品销售使用、田间生产到采收上市的全程监管,尤其加大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放心农资进社区”活动,狠抓大要案查处,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不法行为。三是加强生产基地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投入品购进使用、技术规范、生产档案、质量检测、包装销售等方面管理,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提高各县市区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水平,争取通过省级资质认定,增加对叶菜类、可生食类农产品及认证农产品的抽检数量和频率;按照“七有”标准,完善镇街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加强检测人员技术培训,确保检测工作正常运行,实现市镇检测数据共享,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发展品牌农业奠定良好基础。

六、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积极培育农业品牌

一是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借鉴先进县市的做法,尽快研究出台我市鼓励农业品牌创建的相关扶持政策,促进我市品牌农业快速发展。充分挖掘我市区域优势和传统优势,筛选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优势农产品,采取整合资源、改造工艺、加大品种选育力度等措施,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新特农产品,努力打造档次高、叫得响的高端农业品牌。二是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认证中的主体作用,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在严把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增加认证数量,促进农业品牌总量膨胀。三是搞好农业品牌运营。加强指导与协调,鼓励龙头企业联合打造区域集合品牌,形成整体优势,提高竞争力。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农业品牌的公益性宣传,使生产者创品牌、消费者识品牌、用品牌的意识不断增强,进一步提高农业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提高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四是创造公平的农业品牌市场竞争环境。规范“三品”基地管理及标志使用监管,组织开展打假治假、保护品牌专用权、查处虚假广告,运用法律保护名牌产品和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竞争,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农业品牌的市场环境。

七、深化农业产业化升级,提升品牌农业整体实力

一是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纽带作用。要以部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和省种植大户补助政策为切入点,加大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农场建设鼓励力度,规范完善一批粮食、蔬菜、果茶等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具有典型指导作用的农产品生产合作农场或合作社。要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园区(生产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高端、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或园区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坚持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路子,进一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组织分散的农民参加产业化生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意识。二是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为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要积极开展种植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统计调查和梳理摸底工作,并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创新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以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抓手,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打造“中国食品谷”农产品加工基地。鼓励龙头企业下沉农村社区,设立原料生产基地,开办加工车间,以企业先进理念,带动社区产业发展壮大,订单农业覆盖面达到60%以上,农户参与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比例达到85%以上。围绕新兴的花卉、苗木、果茶等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龙头。加快龙头企业升级,培强做大现有龙头。引导、鼓励发展前景好、产业集中度高、市场潜力大的中小型农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抱团合作、品牌嫁接、资本运作等方式,膨胀规模,做强实力,形成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组织龙头企业建立定期联系、沟通交流机制,实现技术、信息、市场等资源共享,形成规模竞争优势,共同拓展国内外高端市场,促进品牌农业发展。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第4篇

[文号]农办市[2010]19号

[日期]2010年6月4日

为培育农业品牌,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现就做好农业品牌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培育农业品牌的重要意义

农业品牌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其产品或服务项目上使用的用以区别其他同类和类似产品与服务的名称及其标记。培育农业品牌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是用工商业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培育农业品牌有利于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信誉管理的载体和约束机制,促进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的实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培育农业品牌有利于按照市场需求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推动农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整合并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培育农业品牌是国务院赋予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各级农业部门整合工作手段,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各地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培育农业品牌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农业品牌工作,努力做大、做强一批农业品牌,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效支撑。

二、认真组织开展农业品牌工作

今年我部将重点推动开展农业品牌状况调查、第八届农交会品牌产品评选、品牌业务知识培训、农业会展分类认定等工作,各地农业部门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推进农业品牌发展。

(一)农业品牌发展基本状况调查。各地要以县(市)为起报点,调查收集本地已有农业品牌的名称、涵盖品种、持有单位等基本信息要素,填写《农业品牌发展现状调查表》(见附件),由各省级农业部门汇总后,于8月底前报送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电子稿请同时发送至scsscc@agri.省略或)。

(二)第八届农交会品牌产品评选。今年10月18日 22日我部将在郑州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委会将委托相关协会对参展产品开展品牌产品评选活动并颁发证书,以帮助参展企业扩大品牌宣传,提升市场知名度。各地农业部门要积极支持当地优质涉农企业、优秀品牌农产品参展,充分利用农交会搭建的展示交流与贸易合作平台,搞好市场拓展,同时按组委会要求协助做好本地企业及其展品参加评选活动的申报、审核与材料汇总报送工作。

(三)农业品牌工作业务知识培训。培育农业品牌是农业部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开展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为此,计划今年适当时候举办农业品牌专题培训活动,邀请业内专家讲授农业品牌工作相关基础知识,重点培训农业区域共用品牌建设的相关内容,以推动各地更有效地开展农业品牌工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业品牌创建和交流活动。

(四)农业会展分类认定。农业会展已成为展示农业成果、促进农业交流、推动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形式。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的要求,进一步激发了各地区、各行业多种形式举办农业会展活动的积极性。为引导规范农业会展,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农业行业分会今年将组织开展农业会展分类认定工作。各地要积极支持本地区各类农业会展主办或承办单位参加分类认定活动,引导农业会展规范运作,着力打造品牌农业展会。

三、加强对农业品牌工作的组织协调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农业品牌工作是完善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从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对农业品牌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和管理纳入工作日程,提出目标任务,着力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落实。同时,要加强对农业品牌工作的规范管理,严禁借品牌培育之名的各种乱评奖和乱收费行为。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第5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学苏北精神、促济宁跨越”动员大会和中央、省委今年1号文件精神,整合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打造地方名优农产品品牌群体,提升名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在全市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品牌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标签。在农产品市场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展品牌农业,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农产品消费结构换代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作为加快发展和提升现代农业整体水平的关键举措,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务求取得新突破。

二、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的要求,以微山渔湖产品、鱼台大米和杞柳编织品、金乡大蒜和小米、嘉祥小尾寒羊和山药、邹城食用菌和黄金梨、任城苗木和甜瓜、泗水优质西瓜、汶上芦花鸡、梁山鲁西黄牛等传统优势农产品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特色优质和传统优势农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为载体,以市内外经贸洽谈会和农产品展销博览会为平台,以培养农民经纪人、经销商和搞好农产品营销推介为手段,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重点培育,创保并举”的原则,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提高我市农产品品牌上市率,支持做大做强名牌农产品,提高我市农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打造享誉海内外的孔孟之乡农产品品牌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任务目标。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培育更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农产品品牌。到20__年,全市新增山东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30个以上,新增全国驰名商标2个,新完成绿色、有机食品认证150个,在淡水产品、大蒜圆葱、食用菌、肉鸭蛋鸭、苗木杞柳等十大优势产业产品中形成4—6个区域性优势农产品大品牌,培育出一批生产规模大、标准化水平高、竞争实力强的知名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

三、工作措施

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发展品牌农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应从创建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多个层次上下功夫,突出抓好八个环节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夯实农业品牌基础。质量是品牌农业的根本。以健全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应用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程质量标准控制。着力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把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与推进农业品牌培育战略有机结合。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范、过程有监测、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管,打牢农业品牌发展基础。

(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品牌主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是农业品牌培育经营的主体。各地要培育、扶持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产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扎实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提高品牌农产品质量。把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作为农业品牌培育的重要基础。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根据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市场需求,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四)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上市。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是农业品牌化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增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种养专业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商标意识,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重视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加强与工商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切实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积极开展名牌农产品推荐认定工作,树立良好品牌信誉和形象。积极组织开展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推荐工作。严格操作规范和程序,确保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整合现有地方农产品品牌资源,通过评选认定,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农产品。

(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品牌营销推介是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重要措施。各地对认定的名牌农产品,通过参加博览会和展销等系列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积极推介和宣传品牌,扩大地方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七)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农产品品牌培育健康发展。依法保护品牌,维护品牌的质量、信誉和形象,是保障农产品品牌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者要及时曝光,依法惩处;对恪守信用者进行表彰奖励。品牌主体要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与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产农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依法经营品牌,自觉维护品牌形象。

(八)建立农村经济信息网络,构筑农产品信息平台。为不断提高我市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加快建立功能齐全、高效快捷、覆盖面广的市、县(市区)、乡三级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名优农产品资源、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经纪人与经销商队伍数据库;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国内外名优农产品市场需求动态;定期各地名优农产品生产情况和供求信息,宣传推介名优农产品知名品牌,指导品牌农产品生产,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有效对接,促进品牌农产品顺畅销售。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的领导,市里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农办、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农业局、市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第6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问题与对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随之兴起,带动了农村企业的发展,将其市场从国内拓展至国际,使得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因此能够获取农村卖家的商品信息,大大有利于农村企业的做大做强。在其发展过程中,品牌化是农村企业成长发展必须重视的关键点。在社会经济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农村跨境电商在国家乡村振兴利好的政策支持下,要加快品牌化的转型。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重要性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农村跨境电商进行品牌培育有利于提升农村企业形象,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产品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这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是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大力发展农村跨境电商经济,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是助力乡村振兴、提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可行和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引导和扶持下,跨境电商经济在助农增收、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农村跨境电商应抓住机会坚持走“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道路,通过不断开辟国际市场,延伸产业链,整合优化品牌的资源配置,增强品牌的黏性,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和互联网的传播,加速农村特色品牌出海,从而带动农产品国际化,打造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

二、当前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存在的问题

1.品牌培育意识薄弱,知识产权缺乏有力保护当前农村跨境电商经营者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惯性束缚,品牌培育意识较为薄弱,只关注产品的销量,对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品牌知名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企业经济利益和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产品生产经营受制于人。此外,有些农村跨境电商经营者尽管已经建立了自主品牌,但对品牌的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容易使其合法权益在受到侵犯时难以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经营成果,使其品牌长期处于弱势地位。2.品牌推广与维护不足,品牌效应不明显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品牌效应已经成为农村跨境电商发展不可或缺的国际竞争力。然而不少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企业并未真正重视品牌的推广与维护,品牌作用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国际市场销路难以打开,品牌效力难以发挥,加之同类同质产品较多,竞争压力较大。二是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谋划,只注重短期效益,在进行跨境产品销售时往往容易做出损坏品牌形象的行为,从而影响商品的成交率。3.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国际认证体系不健全,品牌质量参差不齐随着跨境电商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质量,然而当前农村跨境电商主要的出口商品——“农产品”却普遍存在质量标准与国际认证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导致品牌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管理主体不清晰,参与标准体系建设的部门较多,无法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二是标准体系的配套技术、标准并不完善,仅对农产品的技术指标进行了要求,却没有规范相应的检验方法,使得农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三是标准体系针对性不强,对跨境电商的发展缺乏适应性,很难配合农村跨境电商进行品牌的培育。4.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品牌培育缺乏足够资金支持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农村跨境电商在品牌培育过程中难以获得足够资金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作为营利性机构需要进行商业化运作,其资金需要在安全的范围内灵活流动,但由于农业弱质产业的特点造成的高风险、低收益导致农村跨境电商进行贷款融资时困难重重。再加上农村当前的信用环境并未得到较好的建设,其进行金融活动时需要进行烦琐的抵押程序,开展金融业务的成本较高,审批周期较长,使得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速度缓慢,难以提升整体水平。5.农产品跨境物流冷链发展缓慢,无法与国际标准接轨农产品不同于常规商品,在进行跨境交易时要保证物流的时效性和运输质量,做到全过程“无断链”。因此,需要依靠冷链物流,从农产品的生产、储存到其运输、销售,都应当被“无断链”的体系建设覆盖,进而实现产品物流一体化。然而,目前在物流行业中跨境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尚未完备,冷链的集中度较低,部分运输中缺乏预冷环节,运输效率低下,无法与国际标准接轨。国际物流条件的不足导致农产品在进行冷链运输时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已经成为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瓶颈之一。6.农村跨境电商品牌营销人才严重欠缺人才是发展的生产力。农村跨境电商进行品牌培育时,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技术,又熟悉国际市场营销以及品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地区跨境电商领域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导致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的培育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地区培训条件不够完善,农民接触跨境电商的时间相对较短,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电商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使得网络营销和品牌运营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低。再加上农村跨境电商很难留住电商人才,人才流动频繁。没有专业人才的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和品牌的培育都陷入了难题。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措施

1.提高农村跨境电商经营者品牌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农村跨境电商而言,在跨境经营过程中应当重点强化品牌意识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注册商标专利,打造品牌,把握主动权。同时,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学习品牌文化与知识产权的规则,了解与跨境电商销售侵权的相关案例,从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也能够在自身知识产权被侵犯时进行有力的法律反击,维护企业的利益。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引下,应当有效发挥自身作用,在信息检索、法律援助、搭建资金支持通道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和品牌的培育。2.落实品牌推广与维护,提高品牌竞争力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是延长农村产品品牌生命周期、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通常可以通过提高网络搜索中品牌关键词的排名,获取更多互联网搜索流量,在网络上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也可以开通企业公众号以及微博、抖音账号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产品的推广,还可以通过邀请红人明星参与助农活动,在其公众平台进行品牌的联合宣传,提高品牌影响力,或者通过网红明星直播带货的方式扩大品牌知名度。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品牌文化口碑维护,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做好数据分析,在第一时间处理负面舆情,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扩大正向推广,维护好品牌形象。只有彻底落实好品牌的推广与维护,才能够树立良好的农村品牌形象,取得较好的品牌效应。3.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国际认证体系,控制品牌质量农产品标准化是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与建设的基础,通过农产品标准化规定才能全面确保品牌农产品质量。因此,在培育农村跨境电商品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基于乡村振兴政策,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健全质量标准与国际认证体系,对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在此过程中,应当精简标准体系建设部门,明确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向,充分发挥标准控制质量的作用。应当进一步加强其配套技术和标准开发,使所有农产品具有质量标准,规范农产品市场。除此之外,应当加强质量标准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细化农村跨境电商相关信息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应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标准与体系,将其控制效果最大化发挥。4.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落实品牌培育资金支持培育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因此,需要全面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落实品牌培育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以及跨境电商的市场。为此,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不断拓展金融业务,简化贷款手续、提升服务水平,为农村跨境电商提供小额信贷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确保其能够更便捷地获取信用贷款,并在跨境结算时能够享受针对性的“即时到账”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品牌培育资金到位,政府应当进行专项资金扶持,为其构建安全、高效、通畅的融资渠道,必要时可以通过立法手段对农村跨境电商资金投入进行保障。5.加快冷链物流发展,与国际标准接轨物流运输是乡村振兴背景下跨境电商品牌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因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使冷链物流配送走进农村合作社与个体经营户,重点应关注以下方面:一是针对跨境电商经营进行政策倾斜,使越来越多的农产地加入电商发展;二是给予其适当的流通便利,重点加大对农产品预冷、农产品加工、储存以及生鲜类型农产品的运输、配送全过程中所需设施的支持力度,以此保证综合质量;三是需要加快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的建设,缩短运输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提高冷链物流集散、运输的效率,尽可能地保障质量问题;四是需要对冷链物流中的农产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落实风险监测与源头追溯,从而打造高价值的跨境电商品牌。6.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过程中,专业人才不可或缺。因此,需要将跨境电商经营与品牌培育纳入当地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培训计划之中,通过举行知识下乡活动使当地农民能够免费接受高质量的跨境电商教育。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对农业大户、网店店主等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其网络营销、品牌推广与维护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使其具备实战经验以便应对跨境电商品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建立有吸引力的奖励机制,鼓励农村大学生毕业回村开展跨境电商经营活动,让农村大学生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农村跨境电商培育品牌时只有贴合国家乡村振兴各项相关政策,积极提高经营者品牌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品牌推广和维护,提升品牌竞争力、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国际认证体系,控制品牌质量、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落实品牌培育资金支持、加快冷链物流发展,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及加强专业人才培育,才能够加强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的培育力度。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渐落实,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化建设必然会取得突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更长远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曾展发.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河南农业[J].2018,29(35):43,49.

[2]孙炳权,王爱花.品牌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7,37(18):151+70.

[3]黄冬梅,汤天啊.浙江中小跨境电商企业“互联网+品牌化”战略实施对策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1):74-76.

[4]任昭曈,张思瑾,籍砚宁,程梦舒,王浩迪.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研究——以河北省乐亭县为例[J].河北企业,2021,32(08):20-22.

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第7篇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品牌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重要标签。

在农产品市场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展品牌农业,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农产品消费结构换代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作为加快发展和提升现代农业整体水平的关键举措,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务求取得新突破。

二、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突出重点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的要求,以微山渔湖产品、鱼台大米和杞柳编织品、金乡大蒜和小米、嘉祥小尾寒羊和山药、邹城食用菌和黄金梨、任城苗木和甜瓜、泗水优质西瓜、汶上芦花鸡、梁山鲁西黄牛等传统优势农产品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特色优质和传统优势农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为载体,以市内外经贸洽谈会和农产品展销博览会为平台,以培养农民经纪人、经销商和搞好农产品营销推介为手段,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重点培育,创保并举”的原则,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提高我市农产品品牌上市率,支持做大做强名牌农产品,提高我市农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打造享誉海内外的孔孟之乡农产品品牌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任务目标。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培育更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农产品品牌。到2010年,全市新增*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个以上,新增全国驰名商标*个,新完成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个,在淡水产品、大蒜圆葱、食用菌、肉鸭蛋鸭、苗木杞柳等十大优势产业产品中形成4—*个区域性优势农产品大品牌,培育出一批生产规模大、标准化水平高、竞争实力强的知名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

三、工作措施

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发展品牌农业,培育农产品品牌,应从创建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多个层次上下功夫,突出抓好八个环节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夯实农业品牌基础。质量是品牌农业的根本。以健全完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应用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全程质量标准控制。着力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把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与推进农业品牌培育战略有机结合。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范、过程有监测、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管,打牢农业品牌发展基础。

(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品牌主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是农业品牌培育经营的主体。各地要培育、扶持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龙头企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产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扎实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提高品牌农产品质量。把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作为农业品牌培育的重要基础。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根据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市场需求,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四)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上市。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是农业品牌化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增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种养专业户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商标意识,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重视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加强与工商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切实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积极开展名牌农产品推荐认定工作,树立良好品牌信誉和形象。积极组织开展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推荐工作。严格操作规范和程序,确保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整合现有地方农产品品牌资源,通过评选认定,推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名牌农产品。

(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品牌营销推介是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重要措施。各地对认定的名牌农产品,通过参加博览会和展销等系列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积极推介和宣传品牌,扩大地方名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七)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农产品品牌培育健康发展。依法保护品牌,维护品牌的质量、信誉和形象,是保障农产品品牌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者要及时曝光,依法惩处;对恪守信用者进行表彰奖励。品牌主体要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与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产农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依法经营品牌,自觉维护品牌形象。

(八)建立农村经济信息网络,构筑农产品信息平台。为不断提高我市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加快建立功能齐全、高效快捷、覆盖面广的市、县(市区)、乡三级农村经济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名优农产品资源、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经纪人与经销商队伍数据库;及时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国内外名优农产品市场需求动态;定期各地名优农产品生产情况和供求信息,宣传推介名优农产品知名品牌,指导品牌农产品生产,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有效对接,促进品牌农产品顺畅销售。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的领导,市里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农办、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市渔业局、市环保局等单位和有关县市区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产品品牌培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办(市政府农办)。

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调度指导。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拉动,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工作运行机制,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