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9 09:25:16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第1篇

无论是西方国家以文化相对主义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还是中国以汉文化为一体、各少数民族文化为多元的多元一体化模式,其目标的实质都是提供一个机会均等的教育环境,期望透过教育体制和制度的改革,能让每个人、每个民族都能体会和尊重文化的多元现实与相互的差异,并在此中差异之中相互依存,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和谐的国家和世界。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的意义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形成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该课程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加深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在了解异族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异族文化,从而最终实现消除民族之间因陌生产生的偏见和歧视,化解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公民的相互理解和和睦相处。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提高新疆高校的竞争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奠定基础新疆地区经济欠发达,高校在人才数量、硬件投入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其他地区高校相比处于明显劣势,此外新疆地区高校的学生民族成分众多、民族文化影响深远,不能完全照搬汉族地区高校的办学模式。为了凸显办学个性、发展办学特点、寻找适合本土区域实际情况的办学模式和方法,新疆地区高校需要坚持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贯彻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保留我国丰富绚烂的非主流民族文化,丰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绚烂缤纷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沉淀下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发扬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在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中融入不同民族文化的内容,是将我国非主流民族文化继续传承给下一代的切切实实的措施和行为。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的策略分析

新疆高校师生群体的多民族成分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提供了条件,新疆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采取的各种保护政策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提供了保障。在有利的形势和政策下,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革新教学内容,增加多元文化因子,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课堂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

(一)利用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展开教学

由于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在他们的文化中凝结了大量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比如哈萨克族的民间故事很多,截至目前,有关部门搜集整理了六百多篇,民间故事多与骏马、草原、牧场和其他牲畜相关11。蒙古族也一直保持者讲述民间故事的优良传统,故事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到蒙古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维吾尔族也有很多经典的民间故事,其中阿凡提就是维吾尔族经典故事中流传已久的神奇人物,成为智慧的象征。在课堂中,将不同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民间故事作为教学案例,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主动思考;另一方面,能将理论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更快捷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的专题讲授中,教师可以讲述“世界上什么声音最好听”的故事:一天,阿凡提到一位爱好音乐的朋友家做客,这位朋友搬出他所有的各种乐器,一件一件地演奏给阿凡提欣赏。一直过了中午,阿凡提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那位朋友仍在没完没了地拨弄他的乐器,还边拨弄边问:“阿凡提,你觉得世界上什么声音最好听?是独塔尔呢,还是热瓦甫?”阿凡提回答说:“朋友,这会儿,世界上什么声音都比不上饭勺刮着锅的声音好听啊!12”在“大学生恋爱心理”专题讲授中,教师讲授爱情应该专一真诚,可以讲述《可汗与卖酥糖的》的故事:有一个卖酥糖的人,他的妻子异常美丽,被可汗看中抢进皇宫。可汗施尽奸计想占有他的妻子均未得逞。有一天,卖酥糖的来到皇宫附近叫卖,妻子听见丈夫的声音露出笑颜,可汗便命人把卖酥糖的召进宫里,强行与他换了衣服。可汗穿着破烂的衣服进入美人房间,妻子急中生智,大声朝着丈夫喊道,“可汗,快把这个衣衫褴褛的人拉出去砍了。”卖酥糖的穿着可汗的衣服命令侍卫把真正的可汗拉出去砍了,从此,卖酥糖的成了可汗与妻子团聚了13。这样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作为案例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如可以由教师提前准备,课堂上进行介绍,再鼓励学生对故事的感悟进行讨论或发言,也可以提前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去收集本民族的民间故事在课堂上由代表进行介绍,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二)利用少数民族经典文学作品展开教学

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里,神话、传说、歌谣、史诗、诗歌、谚语等各种题材的民间文学作品犹如琳琅满足的宝石熠熠生辉,记载着、传承者民族文化的精华。如维吾尔族流传的叙事诗《花儿与春天》、抒情诗《爱苦相依》、《塔依尔与祖赫拉》和哈萨克族的爱情长诗《吉别克姑娘》、《豁孜情郎与芭彦美人》都是极具感染力、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歌颂了美丽的人生和伟大的爱情。在教学中,教师讲授大学生应该持有正确严肃的恋爱观时,可以通过作品的介绍,使学生领悟不同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认同爱情应该忠贞纯洁、真诚相处。教师在“讲授大学生挫折应对”专题时,《江格尔》这部新疆蒙古族英雄史诗可以作为很好的素材。作为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是有许多英雄故事组成的一部长篇巨作,是蒙古族男女老少喜闻乐见、引以为傲的作品,不同英雄好汉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各种邪恶和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可以作为讲授的素材。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巨著《玛纳斯》也是本民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旷世之作,可以被教师拿来辅助教学。

(三)利用少数民族的民族习俗展开教学

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交际礼俗、民间禁忌有所不同,通过在课堂中使用心理剧展演的方式或者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趣地、互动地、真实地情境中了解新疆不同少数民族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其

将来走入工作岗位与不同民族个体进行交流提供便利,而且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启发学生反思固有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模式,汲取经验、改善人际交往不良的现状。例如,通过心理剧展演,学生可以认识到,维吾尔族男性见面时右手要先抚左胸,点头鞠躬,握手问好,互问“萨拉姆”(祝福之意);女性见面时,相互拥抱、右脸颊相贴,然后互致问候;若遇到贵客或长辈时,双手要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12。维吾尔族的见面礼仪可见民族文化当中传递出的个体交往的谦虚恭敬、亲切相待。蒙古族学生的心理剧展演或者情景模拟给学生展示了蒙古族同胞在迎送宾客时敬献哈达和敬鼻烟壶的讲究和内涵。哈萨克族学生的展演让不同民族学生领略哈萨克族的好客,正如哈萨克族人有句谚语“如太阳落山时放走客人,便是奇耻大辱”。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第2篇

无论是西方国家以文化相对主义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还是中国以汉文化为一体、各少数民族文化为多元的多元一体化模式,其目标的实质都是提供一个机会均等的教育环境,期望透过教育体制和制度的改革,能让每个人、每个民族都能体会和尊重文化的多元现实与相互的差异,并在此中差异之中相互依存,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和谐的国家和世界9。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的意义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形成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该课程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使不同民族的学生加深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在了解异族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异族文化,从而最终实现消除民族之间因陌生产生的偏见和歧视,化解不同民族、不同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公民的相互理解和和睦相处。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提高新疆高校的竞争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奠定基础新疆地区经济欠发达,高校在人才数量、硬件投入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其他地区高校相比处于明显劣势,此外新疆地区高校的学生民族成分众多、民族文化影响深远,不能完全照搬汉族地区高校的办学模式。为了凸显办学个性、发展办学特点、寻找适合本土区域实际情况的办学模式和方法,新疆地区高校需要坚持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贯彻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10。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素质培养课程有利于保留我国丰富绚烂的非主流民族文化,丰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绚烂缤纷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沉淀下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发扬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在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中融入不同民族文化的内容,是将我国非主流民族文化继续传承给下一代的切切实实的措施和行为。

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新疆高校心理素质培养课程的策略分析

新疆高校师生群体的多民族成分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提供了条件,新疆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采取的各种保护政策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提供了保障。在有利的形势和政策下,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革新教学内容,增加多元文化因子,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课堂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

(一)利用少数民族民间故事展开教学

由于少数民族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在他们的文化中凝结了大量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比如哈萨克族的民间故事很多,截至目前,有关部门搜集整理了六百多篇,民间故事多与骏马、草原、牧场和其他牲畜相关11。蒙古族也一直保持者讲述民间故事的优良传统,故事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到蒙古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维吾尔族也有很多经典的民间故事,其中阿凡提就是维吾尔族经典故事中流传已久的神奇人物,成为智慧的象征。在课堂中,将不同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民间故事作为教学案例,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主动思考;另一方面,能将理论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更快捷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的专题讲授中,教师可以讲述“世界上什么声音最好听”的故事:一天,阿凡提到一位爱好音乐的朋友家做客,这位朋友搬出他所有的各种乐器,一件一件地演奏给阿凡提欣赏。一直过了中午,阿凡提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那位朋友仍在没完没了地拨弄他的乐器,还边拨弄边问:“阿凡提,你觉得世界上什么声音最好听?是独塔尔呢,还是热瓦甫?”阿凡提回答说:“朋友,这会儿,世界上什么声音都比不上饭勺刮着锅的声音好听啊!12”在“大学生恋爱心理”专题讲授中,教师讲授爱情应该专一真诚,可以讲述《可汗与卖酥糖的》的故事:有一个卖酥糖的人,他的妻子异常美丽,被可汗看中抢进皇宫。可汗施尽奸计想占有他的妻子均未得逞。有一天,卖酥糖的来到皇宫附近叫卖,妻子听见丈夫的声音露出笑颜,可汗便命人把卖酥糖的召进宫里,强行与他换了衣服。可汗穿着破烂的衣服进入美人房间,妻子急中生智,大声朝着丈夫喊道,“可汗,快把这个衣衫褴褛的人拉出去砍了。”卖酥糖的穿着可汗的衣服命令侍卫把真正的可汗拉出去砍了,从此,卖酥糖的成了可汗与妻子团聚了13。这样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作为案例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如可以由教师提前准备,课堂上进行介绍,再鼓励学生对故事的感悟进行讨论或发言,也可以提前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去收集本民族的民间故事在课堂上由代表进行介绍,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二)利用少数民族经典文学作品展开教学

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里,神话、传说、歌谣、史诗、诗歌、谚语等各种题材的民间文学作品犹如琳琅满足的宝石熠熠生辉,记载着、传承者民族文化的精华。如维吾尔族流传的叙事诗《花儿与春天》、抒情诗《爱苦相依》、《塔依尔与祖赫拉》和哈萨克族的爱情长诗《吉别克姑娘》、《豁孜情郎与芭彦美人》都是极具感染力、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歌颂了美丽的人生和伟大的爱情。在教学中,教师讲授大学生应该持有正确严肃的恋爱观时,可以通过作品的介绍,使学生领悟不同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认同爱情应该忠贞纯洁、真诚相处。教师在“讲授大学生挫折应对”专题时,《江格尔》这部新疆蒙古族英雄史诗可以作为很好的素材。作为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是有许多英雄故事组成的一部长篇巨作,是蒙古族男女老少喜闻乐见、引以为傲的作品,不同英雄好汉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各种邪恶和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可以作为讲授的素材。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巨著《玛纳斯》也是本民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旷世之作,可以被教师拿来辅助教学。

(三)利用少数民族的民族习俗展开教学

不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交际礼俗、民间禁忌有所不同,通过在课堂中使用心理剧展演的方式或者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趣地、互动地、真实地情境中了解新疆不同少数民族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其

将来走入工作岗位与不同民族个体进行交流提供便利,而且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启发学生反思固有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模式,汲取经验、改善人际交往不良的现状。例如,通过心理剧展演,学生可以认识到,维吾尔族男性见面时右手要先抚左胸,点头鞠躬,握手问好,互问“萨拉姆”(祝福之意);女性见面时,相互拥抱、右脸颊相贴,然后互致问候;若遇到贵客或长辈时,双手要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12。维吾尔族的见面礼仪可见民族文化当中传递出的个体交往的谦虚恭敬、亲切相待。蒙古族学生的心理剧展演或者情景模拟给学生展示了蒙古族同胞在迎送宾客时敬献哈达和敬鼻烟壶的讲究和内涵。哈萨克族学生的展演让不同民族学生领略哈萨克族的好客,正如哈萨克族人有句谚语“如太阳落山时放走客人,便是奇耻大辱”。

(四)利用少数民族真人真事的代表展开教学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第3篇

1.1“双惟”实验班简介江西中医药大学“双惟”实践班始创于2006年,得名于校训“惟学惟人,求强求精”,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动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意志力)、思想素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江西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成果。其中,“惟学”是指乐学、善学、勤学,乐思、善思、勤思,乐行、善行、勤行;“惟人”是指诚信、包容、奉献、敬业、自律、乐观。“双惟”教育理念是对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现代医药大学管理和教育理念的最直观描述。“双惟”实践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把握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努力培养思想素质高、心理素质好、学习能力强、思维能力突出、具备终生奋斗良好习惯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双惟”实践班的培养和运行模式逐渐成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体现出十分明显的“生态课堂”属性。

1.2“双惟”实验班的“生态性”教育生态学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研究教育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规律,研究重点就是对教育生态系统的各个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生态课堂”是教育生态学的重要领域,关注影响教学过程的诸多方面所形成的网络,并对此进行剖析与理解,关注课堂内部的行为特征以及课堂外部社会因素对课堂教学的作用。这种课堂“以人为本”,关注师生共同成长、激发师生潜力、分享教学过程中的幸福快乐,营造富有生命力的“绿色”活力。“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师生间、生生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和谐发展。学生在“生态课堂”中学习不仅仅获得的是知识,还能体会到生命的动态平衡性、生成性和可持续性。课堂环境中不只是物质环境,还有人际关系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心理环境的共同和谐发展。生态课堂追求课堂整体的“平衡”发展,构建生态课堂,就是要形成开放多样的生态课程类型,确立民主平等的生态师生关系,建立动态发展的生态评价机制,创设和谐共生的生态课堂环境。故而,“生态课堂”就是以生态的眼光、态度与方法来观察、思考、分析课堂,用生态学的原理去审视课堂,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和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释复杂的课堂教学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其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生态课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课堂伦理的崭新认识以及对课堂生态系统中各种相关因素的认识。其核心是对个性化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课堂特征和课堂维度所组成的特定环境的重视,强调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从“生态的”视角而言,课堂应该具备多维性(multidimensionality)、同时性(simultaneity)、即时性(immediacy)、不可预知性(unpredictability)、公开性(publicness)和历史性(history)等六方面的特征。所有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所建构的环境给参与课堂活动的每一个成员(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压力和动力。同时,“生态课堂”强调多种关系的辩证统一,认为课堂是整体相关与动态平衡的统一、多元共存与和谐共生的统一、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统一、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差异性与标准性的统一。“双惟”实验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点,重视课堂内外环境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教学活动积极推广“主动式”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将老师教与学生学有机地结合,突出主动特色。强调师生交流和同伴互助,共同进步;重视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从开学到放假,“双惟”实践班学生每天坚持晨练、晨读,从不间断,磨练出“双惟”学子坚韧的毅力。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书香之家”读书活动,围绕“充实文化素养、强化中医信念、夯实经典理论、提高中医技能”的思路,进一步强化、发展、延伸学生的专业技能。诸多“生态性”的努力唤醒了学生的力量,培养了其自我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2“双惟”实验班的素质教育目标

2.1素质教育指引素质教育概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素质”从一开始提出就不仅指狭义的先天生理禀赋,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包括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广义概念。朱小蔓等认为,素质的特点可以归纳为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对素质教育的追求贯穿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及遵循多样化、民主化、科学化、终身化、国际化等现代教育理念。由于高等教育的任务和性质、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以及大学教育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等因素,决定了大学素质教育具有不同于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要求的特点。表现为大学素质教育强调人文教育,强调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注重通过实践活动和个体反思促进教育影响的内化,从而使得教育效果评价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大学素质教育的特点可归纳为:内化性、全面性、和谐性、创新性、文化自觉性。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的主要内容是既要教“做人”又要教“做事”,并使人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复杂而多维,既要突显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人的身心(包括知、情、意),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发展,也要在素质教育的同时处理好专业教育的关系,不能用素质教育削弱或取代专业教育。“双惟”实验班把“四自一养成”作为主要的培养方法。具体而言就是自愿参加“双惟”实践训练的学生将经过一年的晨练、晨读淘汰考验,坚持不下来的则自我淘汰,能坚持晨练、晨读的一年后进入专项训练阶段,不能坚持下来的学生同样会被自我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能力逐步增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进入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阶段,达到教学相长的成效。与此同时,“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发展的理念。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为线索,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延伸发展为教学流程设计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四自一养成”和“主动式”课堂相结合便是江西中医药大学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路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第4篇

(一)合理引导,利用教学中的例题、练习、数据等德育的好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设计练习要有针对性。

比如,教三年级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些同学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别人做练习的时候他把时间都浪费在玩格尺、玩橡皮上了。所以在教学《时分秒》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分钟时间你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同学们有的说一分钟可以做二十道口算题,有的说一分钟可以整理好被子,还有的说一分钟可以跳100下跳绳,等等。通过讨论汇报,同学们发现一分钟时间居然可以做那么多的事情,真正感悟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并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数学教材中,部分教材具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目的,属于显性德育教材,必须用好用透。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其中的德育因素,结合知识的传授,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这一节课,我出示四个情境图:天安门广场升旗图,教室墙面上五星红旗,校园升旗图和为奥运加油时使用的小型五星红旗。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得出不同场合所使用的五星红旗虽然大小不同,但长和宽的比都是三比二,进而推导出比例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五星红旗”这一中心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五星红旗,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设计练习的教育性要与数学知识的特点紧密结合。

练习的教育性不能与知识特点脱节,要准确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可行性,提高学生接受程度。比如,在教学《节约用水》这一节时,我提前给孩子们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个水龙头在一定时间内的滴水量。”学生通过测量、收集、绘制统计表和计算结果,谈了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实践结果发现,一个小小的水龙头一天就会浪费这么多的淡水资源。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应该更注意淡水资源的使用,从自己做起,节约使用每一滴水。”这节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3.设计练习必须对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强化。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辩证思维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整数除以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张叔叔2/5小时加工了36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张叔叔1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当学生掌握了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三种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推导出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就这道题自主探究,寻求不同的解题策略,并鼓励他们:看谁用的方法最好?学生经过一番探求,得出以下几种解法:(1)36÷0.4;(2)36÷2×5;(3)36×5÷2;(4)36×1÷2/5;(5)设王叔叔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列方程2/5x=36。教学中我充分地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辩证思维的欲望,并适时加以指导,同时建立相应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各种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措施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在学习面积计算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题:“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自己家的住房进行简单的占地面积测量。”学生通过测量、整理数据、计算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和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时,我出示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方法时,我添加了这样一部分内容:“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该怎样测量呢?”学生对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和物品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量比较特殊图形的周长,可以借助绳子测量。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工具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利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寻找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的关系。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不断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经常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设置悬念情境。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抽签表演游戏,在一个纸箱中放入十个纸签,其中六个写着唱歌,两个写着跳舞,一个写着朗诵诗词,还有一个写着模仿喜欢的小动物。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正因为写着唱歌的纸签比较多,所以抽到的可能性就大。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第5篇

(一)美术教育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实用艺术以及表现艺术本身具有实用性、装饰性以及表现性等特点,通过艺术,能够表达出人们的主观情趣。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类艺术作品中的不同手法对影响人们主观情感是的不同功能。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逻辑的学习。一般情况下,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通常在工作中都表现得认真和细致,但也更容易固步自封,缺乏创新的主动性,而美术专业类的学生的思维通常比较灵活,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较逻辑思维强的学生而言,美术专业的学生个性就显得尤为张扬。要想真正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就必须将逻辑学习与美术教育两种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能否理解艺术的规律性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基础,而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理解艺术的规律。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对古今中外的著名艺术作品的鉴赏,来认识艺术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现阶段,虽然很多学生参观各种各样的画展和艺术作品展,但其中大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以致于他们很难能够领略到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不能够和美术作品产生共鸣,不利于其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的提升。尽管市面上也不乏关于美术作品鉴赏方法的图书,但这些图书大多只是停留在对美术简单介绍的层面上,很少能够深入涉及艺术内在的规律性。因此,学生很难从艺术类图书以及美术展中认识和理解艺术的规律,也就更谈不上体会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和学生都专注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美术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造成了大多数学生思维方式的固化和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美术的根本意义主要在于它的真、善、美的一体化,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社会、生活以及人生的积极态度。正如“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突出了美术作品对学生树立人生理想以及培育道德素养的重要作用。艺术来源于生活,透射出生活中的真、善、美,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优化学生道德修养的宏观环境,利于学生提升道德修养。

二、美术教育应该如何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

从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及鉴赏能力以及道德素养等素质教育方面来看,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从我国教育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国内美术教育通常被忽视,很多学校缺乏必要的美术教学设备以及美术师资队伍,以致于出现课程表上有美术课,而实际上没有美术课的现象。美术教育的缺失,长期看来,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很多学生在进入更高级别的学习后,往往会因为思维的不健全以及美术技法的薄弱而难以取得较大的成就。我国教育改革以来,素质教育日益得到重视。因此,探索提高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一)将审美意识作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进行强化培养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往往将绘画技法的介绍和训练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过于强调这些技术的练习,相比较而言,审美意识的培养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很多学生只能成为花匠,而对于美术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却缺乏必要的审美意识,从而制约其创造美的能力。有效的美术教育需要审美意识和美术技法的合二为一。在训练学生美术技能的同时,应让学生去尽可能多地接受美的事物,使他们主动地去感受美和理解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

(二)在美术教育中,应重视对学生能力及兴趣的培养和发展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过于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他们的素质教育是失衡的,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知识面比较窄,尤其在社会实践方面、创新方面以及审美能力等很多方式是薄弱的,影响他们的兴趣培养,制约他们能力的提升。美术教育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如何欣赏美术,它更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任务,在美术教育中,更加应该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学生去接触非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感受,领会画家创作过程中的思维以及情感,从而学会扑捉各式各样美术作品所传达出的韵味,最终达到共鸣。艺术家为人类缔造了一个缤纷的世界,而学生能否领略到艺术世界的美丽,就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通过教师的指引,学生才能够通过对美术的欣赏,来达到情感上的满足以及精神方面的平衡。但审美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期的积累,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之外,更应该使他们养成观察以及欣赏的习惯。这样,学生们就能结合自身掌握的美术知识,通过审美实践,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养成高尚的审美兴趣。对学生观察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需要教师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筛选正确的观察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从而透过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容,去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随着社会生活方面的转变,学生们越来越表现出比较强的独立性,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因此,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应与学生这一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经常组织学生对一些开放性的美术论题展开讨论,切实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自发地投入到美术教育中去。

(三)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独特性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第6篇

实现由升学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这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要以现代教育理念来营构学校素质教育的实践。

学校能否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学校领导、教师的教育思想能否更新。因为升学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概念。它们是教育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素质教育是在传统的升学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根本要求。具体地说,素质教育和升学教育在教学的理念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在教育目的上,传统的升学教育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升学,而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课程设置上,一个是最大限度地强化统考学科课程,弱化、淡化甚至消亡非统考学科以及活动课程,一个是要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并重;在教育的策略上,一是要以同一内容、同一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一是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品德教育的方法上,一是单一的灌输、说教,重在德育内容的认知,一是讲究知情意行的统一;在课堂教学目标上,一是重在知识的认识,一是强调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还要培养人格品质;在教学方法上,一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法一统天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一是要综合各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在教育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上,一是以学科考分的高低为主要评价标准,以终结性评价为唯一方法,一是以德智体美劳的素质发展目标为标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囿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去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践,是绝对不可能的。如何根据现代教育的理念来营构学校素质教育的实践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学校的管理者应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从课程设置、教育策略、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改革,如构建学生素质发展目标,制定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以及评价方法,对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实施计划作出规定等等。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校营构素质教育的实践,应遵循系统性的原则,不能简单地做“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在原来升学教育的模块上加一些素质教育的课程。如果是这样的话,学生将更加苦不堪言。所谓“减法”就是减少必要的学科课程的时间,随意增加活动课的时间。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成绩,不是不要升学,成绩、升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不能顾此失彼。素质教育应该是在规定的时间空间里,几类课程、各种要求各得其所,不能以牺牲一方面的素质的发展去换取另一方面的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以学校为本位的设计,每个学校所面临的教育背景、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应根据素质教育的总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以促使本校学生的素质全面充分地发展。

素质教育理念论文第7篇

在设疑启智中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首要内容。英语课堂的教学包含多层步骤,只有按照一定的信息结构,层层递进,才可以使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英语的学习技巧,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者某些语言材料设计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思考题,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得到相应的答案,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讨论、辩论使问题得到升华,加强学生求异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训练其独特的思维能力。只有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他们才会愿意参与到互动讨论环节,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为了营造创新教学的氛围,应该多多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自身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也需要加以注意。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过程

为了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观察、思考问题,教师需要多多鼓励和引导学生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势,对于质疑的问题敢于“sayno”,提高自身求异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组织者的角色,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敢于将自己的思考过程与同学分享。教师对于大胆地提出问题以及勇于发表意见的学生应该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理解语言内涵能力,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基础。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自身的创造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要只以成绩论高低,对于学生的闪光点要善于挖掘,及时鼓励学生,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风趣的课堂语言,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课堂上可以理解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使学生掌握归纳语言学习的规律,使课堂教学得到高效的完成。例如,在语法结构的教学中,“therebe”和“have/has”的用法有一定的难度,初中学生对于汉语中均表示“有”的两个结构不能清晰地辨别理解。为了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含有“therebe”和“have/has”结构的例句,自行归纳总结,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发现“have/has”表示“拥有”的意思,而“therebe”则表示“在……有……”的含义。教师不断地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律。

(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利用多媒体授课已经成为现代课堂必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利用其直观性的特点,使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有趣的音频资料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创造力融入其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添加思维引导。

三、在英语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不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在英语课外活动中也需要抓住时机提高。英语课外活动是帮助学生灵活、自由地运用课堂知识进行英语交流的一种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开展适宜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布置英语活动室,设计学生喜爱的“EnglishCorner”。英语角内添加HouseholdCorner(生活功能区),ReadingCorner(阅览功能区)和Audio-videoCorner(视听功能区)三个区域供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在这里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制作个性的英语报纸、设计英文的个人主页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在不断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运用能力,达到英语创造的目的。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