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合集7篇)

时间:2023-08-27 14:56:19
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第1篇

如何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出发,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案,构建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体系,其中包括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手段等。对此,我们作了探索和初步尝试。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正确的教学导向。《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要求,为拟定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与实现目标的途经提供了依据。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成“教育、教学、发展”三大任务的落实。由此,我们制定小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1.思想品德素质。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2.心理品质素质。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促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

3.文化知识素质。

小学生应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双向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只有更新教学思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性,增强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我们以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方式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对数学课堂教学作了“六项改进”的探究。

其一,加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充分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有机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学好数学的意义,自觉地把今日的学习同将来的社会生活、祖国的四化建设联系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诱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形成积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品质。数学学科内容充满了辩证关系。

其二,加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的探究,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其三,加强学生学法的探究,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进行素质教育既要研究教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布鲁纳提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数学的学法指导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此外,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以指导掌握阅读学习的方法为例,如教“乘法分配律”时,学生经过初读、细读、精读后,还要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如,“乘法分配律”中提到的“两个数”,如果是三个数、四个数也适用吗?“乘法分配律”指“两积的和”,如果是“两积的差”、“两积的商”适用吗?如果是“两商的和”适用吗?接着,让学生举例释疑。这样在引导学生研读定律中,挖掘了数学知识的内在智力因素,学生借助“学法”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发展了能力。

其四,加强教学信息反馈的探究,优化讲练的序、度、量,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

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数学课堂讲与练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数学作业力求解决于课内。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进行三、四次的信息反馈,有基础性反愧理解性反愧应用性反愧系统性反愧前馈性反溃针对学生“个别差异”,教师要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

其五,加强数学活动课的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贯彻《课程方案》,开设数学活动课,对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殊才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第2篇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实施;目标

【中图分类号】O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229-0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通俗地说,是人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1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正确的教学导向。《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要求,为拟定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与实现目标的途经提供了依据。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成“教育、教学、发展”三大任务的落实。由此,我们制定小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思想品德素质。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心理品质素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促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文化知识素质。小学生应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双向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只有更新教学思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性,增强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性。了解学好数学的意义,自觉地把今日的学习同将来的社会生活、祖国的四化建设联系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诱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形成积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品质。数学学科内容充满了辩证关系。我们注意揭示教材中的辩证关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渗透顺逆关系的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统一的观点;渗透事物之间所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观点;渗透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观点。要使学生学习数学能够同数学本身的精确与逻辑的严密相适应,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我们注重三个方面的教法改进: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巩固和运用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数学教学既要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发展归纳、演绎、类化、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问题的拓广与转化,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认识“问题”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或解决的办法,当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时,要采取特殊的思考方法,使思维变得开阔、灵活、独特。

3加强学生学法的探究,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第3篇

如何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出发,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案,构建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体系,其中包括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手段等。对此,我们作了探索和初步尝试。

培养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正确的教学导向。《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要求,为拟定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与实现目标的途经提供了依据。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成“教育、教学、发展”三大任务的落实。由此,我们制定小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1.思想品德素质。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2.心理品质素质。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促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3.文化知识素质。

小学生应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只有更新教学思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性,增强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我们以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方式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对数学课堂教学作了“六项改进”的探究。

其一,加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充分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有机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学好数学的意义,自觉地把今日的学习同将来的社会生活、祖国的四化建设联系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诱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形成积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品质。数学学科内容充满了辩证关系。

我们注意揭示教材中的辩证关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渗透顺逆关系的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统一的观点;渗透事物之间所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观点;渗透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观点。例如,我们按照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分数乘法和除法计算方法、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时,就充分挖掘教材编写的方法和思路的顺逆关系,有机地渗透了对立统一的观点。

要使学生学习数学能够同数学本身的精确与逻辑的严密相适应,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如,仔细审题、认真计算、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自觉检验、按时完成、正视错误、主动改正、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

其二,加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的探究,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第4篇

如何从小学数学学科的非凡性出发,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案,构建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体系,其中包括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手段等。对此,我们作了探索和初步尝试。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正确的教学导向。《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要求,为拟定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经提供了依据。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成“教育、教学、发展”三大任务的落实。由此,我们制定小学生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摘要:

1.思想品德素质。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索、克服困难的精神。

2.心理品质素质。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喜好,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促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和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把握学习方法。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新问题进行判定、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索新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灵活性。

3.文化知识素质。

小学生应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和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新问题。

二、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双向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只有更新教学思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性,增强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我们以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方式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对数学课堂教学作了“六项改进”的探究。

其一,加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充分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

根据数学学科特征,有机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探究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学好数学的意义,自觉地把今日的学习同将来的社会生活、祖国的四化建设联系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诱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形成积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品质。数学学科内容布满了辩证关系。

我们注重揭示教材中的辩证关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渗透顺逆关系的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统一的观点;渗透事物之间所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观点;渗透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观点。例如,我们按照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在教学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分数乘法和除法计算方法、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时,就充分挖掘教材编写的方法和思路的顺逆关系,有机地渗透了对立统一的观点。

要使学生学习数学能够同数学本身的精确和逻辑的严密相适应,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技巧的练习。如,仔细审题、认真计算、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自觉检验、按时完成、正视错误、主动改正、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索、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

其二,加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的探究,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和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参和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参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我们注重三个方面的教法改进摘要: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熟悉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练习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练习和数学语言练习。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巩固和运用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练习,进行数学语言表达练习,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数学教学既要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发展归纳、演绎、类化、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新问题的拓广和转化,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熟悉“新问题”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或解决的办法,当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时,要采取非凡的思索方法,使思维变得开阔、灵活、独特。

其三,加强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探究,促进学生知识、情感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熟悉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学生的动机、喜好、习惯、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重要的功能。心理学家分析非智力因素中情感因素占各国素的25%。美国闻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摘要:情感并不一定伴随熟悉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为此,首先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憎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喜好。其次,重视探求数学课堂教学艺术。通过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第三,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主关系。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关心他们,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重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新问题,长善救失,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其四,加强学生学法的探究,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进行素质教育既要探究教师的教,又要探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把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布鲁纳提出摘要:“获得的知识,假如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数学的学法指导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此外,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把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以指导把握阅读学习的方法为例,如教“乘法分配律”时,学生经过初读、细读、精读后,还要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如,“乘法分配律”中提到的“两个数”,假如是三个数、四个数也适用吗?“乘法分配律”指“两积的和”,假如是“两积的差”、“两积的商”适用吗?假如是“两商的和”适用吗?接着,让学生举例释疑。这样在引导学生研读定律中,挖掘了数学知识的内在智力因素,学生借助“学法”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发展了能力。

其五,加强教学信息反馈的探究,优化讲练的序、度、量,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

心理学实验证实,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和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数学课堂讲和练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数学作业力求解决于课内。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进行三、四次的信息反馈,有基础性反愧理解性反愧应用性反愧系统性反愧前馈性反溃针对学生“个别差异”,教师要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

其六,加强数学活动课的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贯彻《课程方案》,开设数学活动课,对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喜好、喜好,发展学生非凡才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着积极的功能。

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第5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教育目标;综合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131—02

高校体育作为研究体育教学以及相关工作的重要学科,是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它通过揭示体育工作的关键原理,并与智育工作以及德育工作的高效结合,从而为我国培养德智体三者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需要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个性特点,使学校体育教学走上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一、高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在高校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学不应该是强制性的,而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1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不管是文化学科,还是体育学科,学生都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主导的作用与地位,所有的教学工作,只有当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独立地获取与领会知识,才能从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运动以及体育锻炼,将体育活动看做愉快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奠定基础。

2 精讲精练,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必须重视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减少学生体育运动的心理负担。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备课,钻研本节课的体育教学目标,仔细研究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在上课的过程中,做到精讲精练,安排合理的运动强度,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创造感染力的氛围

体育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创设感染氛围,是自己的教学内容具有足够的感染力,从而使学生产生模仿运动技能的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这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间接地提高了锻炼与学习效果,提高了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4 实现宽松和谐的体育课堂

在体育课堂中,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突出,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具有健康身体,拥有健康的思想,以上体育教学目标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具体而言,在高校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应建立和谐且相对轻松的课堂环境,采取对学生少批评、多鼓励的教学策略。

5 采取激励的教学策略

对于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对于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应该进行必要的鼓励,对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不论大小,都应给予相应的肯定,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

为了从根本上实现体育教育目标,不仅需要抓住体育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还应加强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此外,还应注意选择合适恰当的锻炼内容与方法,从而提高自己锻炼的能力,能够自己处理锻炼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1 进行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教育,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体育学科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意义与目的,从而使学生被动的锻炼转变为自觉行为。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体育与国家的军事、经济、科技等要素一样,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内容,只有体育强,国民身体素质好,国家才能强大;第二,体育教育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可以较好地锻炼人们的意志力,培养勇敢无畏的精神,这对一个人的成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国家培养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

2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师生感情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不仅需要传授体育技能,还应多多关心与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与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此外,体育教师不管在课堂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重视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展示自己朝气蓬勃的风貌,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感染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朋友的同时,受到学生的尊敬,这样才更容易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学思想,他们才会在课内外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3 实施目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相应的评价,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热情,使学生自觉地设立自己的下一个目标。

三、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在高校体育课堂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1 创新运动技能教学

在体育课堂中,学生首先应在体育教师的要求下,完成一定的准备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自己编操,由此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体特征,而不应该简单地照搬照抄现成的准备活动,最好以小绀为基本单位,采取轮流领操的活动方式。再如,在传授篮球技能的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展永自己的特长,并给予相应的表演激励,由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创新体育课堂组织方式

体育课堂的组织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合理、科学的组织方式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教师提前通知学生下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引导、启发、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游戏,并在下节课之前反馈给教师,通过双方的共同研究,使合适的游戏在课堂中得以实施。

3 通过师生合作教学,促进体育教育目标的达成

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第6篇

1.思想品德素质。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2.心理品质素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促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3.文化知识素质。小学生应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双向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只有更新教学思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性,增强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我们以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方式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对数学课堂教学作了“六项改进”的探究。

1.加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充分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有机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学好数学的意义,自觉地把今日的学习同将来的社会生活、祖国的四化建设联系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诱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形成积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品质。数学学科内容充满了辩证关系。 我们注意揭示教材中的辩证关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渗透顺逆关系的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统一的观点;渗透事物之间所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观点;渗透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观点。

2.加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的探究,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加强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探究,促进学生知识、情感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首先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其次,重视探求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第三,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主关系。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长善救失,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4.加强学生学法的探究,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进行素质教育既要研究教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布鲁纳提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 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数学的学法指导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此外,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

5.加强教学信息反馈的探究,优化讲练的序、度、量,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数学课堂讲与练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数学作业力求解决于课内。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进行三、四次的信息反馈,有基础性反愧理解性反愧应用性反愧系统性反愧前馈性反溃针对学生“个别差异”,教师要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

6.加强数学活动课的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贯彻《课程方案》,开设数学活动课,对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殊才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针对教师对开设数学活动课的种种不足认识,引导教师明确数学活动课的实践性、趣味性、综合性等“三性”的特点,掌握数学活动课的指导方法。

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第7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目标 体育教师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224-02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目前体育教育的主要旋律,重视学生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指出课程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正确深入地理解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在当前这一新历史时期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而体育教师是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角色,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按大纲规定的内容去教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单调枯燥,造成了大部分学生上体育课时没有兴趣与激情。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对体育教师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改带来的种种挑战。

一、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培养目标的理解

随着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推行,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方式诞生了,它将引起学校体育课程培养的目标发生改变。因此,了解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对实施新课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课程功能转变

《纲要》首要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要求改变过去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学会怎样做人、学会如何生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课程功能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做出了重大的调整,改变了过去的注重专业教育,偏重自然科学知识与运动技能,忽略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造成了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单一的课程结构①。新的体育课程更加重视人文性的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体育教育不再是单方面重视实现“生物体育观”价值,更多的重视学生主体性人格方面的培养。因此,强调“重视不同课程领域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②。

(三)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密切联系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密切联系,使得课程内容新颖,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新知识、新概念带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便于学生接受与消化,不再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教学的系统性,改变了过去课程内容的“繁、偏、难、旧”和照本宣科的教学现状。新课改把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运用到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纲要》中指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及创新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好习惯。此外,还提出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完全改变了过去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式的学习现状。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在上体育课时按老师的要求进行锻炼,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会对自己产生怎样的结果等等相关问题。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挑战奠定了基础。

(五)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过去的体育课程标准过分地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新课改的标准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把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和体能、技能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范围,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评价体系更加人性化,对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具有积极作用。

二、新课改条件下对体育教师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育观念更新、角色转变

随着2000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试行,体育课程的隐越来越显性化,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健身性与文化性、统一性与选择性的结合等③。这些全新的发展理念要求体育教师需要改变过去的与课改不相符的旧观念。体育教师职业是教育舞台的重要角色。在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体育教师担当多种角色④。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是一位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书的“教书匠”,他们是实施大纲的执行者、教学活动的管理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以及课堂的仲裁者,这些完全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需要教师角色做出相应的转变。体育教师不再是执行大纲的“教书匠”,新课改要求体育教师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二)教学方法与内容新颖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采用灌输式教学,大多数的体育教师也只管照着教材去教,造成学生上体育课缺乏兴趣,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师不仅要转变角色,还要具有新的教学行为,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引导式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热情。由于新课改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固定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必然要求体育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得教学内容新颖而又简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研能力要提高

长期以来大多数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相对狭窄,知识陈旧,一直以来就是围绕着一本教科书教学,教科书以外的内容知之甚少,更不必说是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了⑤。新《纲要》对体育教师的教研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应扩展教育视野,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科研能力,通过课内与课外两种途径获得新知识,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探究和展开研究。教育科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反思、质疑、批判、创新的过程,教育科研是灵活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必由之路⑥。体育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科研工作能力,将工作与科学研究密切联系,从而真正地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真谛”。

(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实施⑦。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合作,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更有助于形成合作、帮助和学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的行为⑧。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做到挚爱和尊重学生,同时还要真诚地对待体育教学,以及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这样才能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①②曲宗湖,顾渊彦.21世纪体育课程新论丛书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6.

③周晓军.论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3):80-83.

④曹利民.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倦怠问题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106-108.

⑤王波.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师因素分析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409-1410.

⑥吴超,潘丽英.从教师看影响河南省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因素[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