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素质培养研究

时间:2022-12-06 09:51:42
素质培养研究

素质培养研究1

1引言

召开之后,提出了教育改革,将教育事业作为头等大事,教育事业要充分融入现代化,才可以达到教育强国的目的。加快实行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强国的生成。目前已经充分采用教育信息化的形式,想要提升高校在培养经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获得提升,还需要不断的探讨以及实践。

2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容

2.1依据企业工作岗位设置课程体系

技术教育的内容是某种技术,教育的目的是确保受教育者能够通过所学到的技术来对相关问题进行。职业培训的内容是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的人能够履行某些专业职责。作为系统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获得专业知识,还掌握该行业所需的技术。由此可见,“技术性”和“专业性”是教育的基础。高校所构建的教学体系,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充分的长的莫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中结合,培养出高技能人才。课程内容要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体现技能原则。同样,在学校机构合作的背景下,学校在建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育领域的教育体系时,总体上倾向于技术和专业化。由于学校没有对学生在汽车企业中的地位进行考查,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学习汽车理论知识的比例与90%相同,实践课程也很少。不再适用于培养合格的汽车人才。因此,为了为主要汽车专业制定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我们需要根据目前的工作确定课程的方向。对于制造类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汽车顾问、综合分销商和保险中介机构——业务线职位。这就是为什么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商业技能特别重要的原因。

2.2设计课程,完善教学任务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任务,同时完善课程体系,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app来设置问卷,调查学生对课程以及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App来作业,学生可以使用app来解答,在这个过程中耗费了人力以及物力,作业以及提交批改等变得非常的方便。以图片等形式来提交作业,并且还可以采取小组共同参与的形式来完成作业。在批改作业时,可以小组互评以及助教批改等形式。另外还可以随时随地展开检测,例如在授课时针对于某一个知识点。可以设置课程,同时也可以设置题库,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以及整个班级的情况,比如出勤率、阅读情况、检测情况、作业完成等。对于教师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还可以对课程进行考核。教学做合一,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可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在上课不再会枯燥乏味。能够解决实践无法与理论相结合的弊端,真正的达到实践理论充分融合。要摆脱现有的教学思维,要摆脱被动学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式作为指引,促使学生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在实训中可以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也能解决实际操作中所出现的种种困难。会计理论在学习时,兴趣更加浓烈,学生会更有积极性。另外,根据目前所出现的问题,要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

2.3创建实训基地

该实训基地在培养合格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实践经验,很难培养出专业人才。专业院校开设的汽车制造专业属于高技能型学科。本学科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系统的汽车制造理论知识,还要能够从事出纳、存款操作、贷款等业务活动,然而在传统的汽车制造教育过程中他们大多注重汽车制造理论的教学,轻视汽车制造实践的教学。导致了实践与理论不能有效融合,以至于所培养出来的汽车制造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因此,许多院校建立了一系列模拟实训室,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将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它还支持理论知识的巩固。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高等教育机构和汽车制造专业共同努力,在校园内建设大量培训室,信贷业务培训室以及证券咨询服务等来对学生的汽车智能制造务操作能力进行锻炼。培训室引入汽车专业使用的汽车软件和企业文化,在培训室和真实工作环境之间建立无缝连接。同时,培训室使用汽车专业的真实案例进行培训学校将定期与汽车专业进行讨论和交流,及时更新培训系统的通知和运行流程,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实际的工作和信息,并确保培训课程适当且可用,以缩短学生从学习到适应工作条件的周期。在通过校内进行了有效的实训后学生在专业实习时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在实习期间,他们与真实客户面对面地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实际关系,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亲自感受真实情况,处理业务问题。学生提供商业建议,学校教师定期到专业咨询专业导师,以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

3完善教师队伍

3.1引进企业兼职教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在各个方面影响着学生。大多数学校教师都是具有理论知识的高级学术人才。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院校汽车制造课程完全由学术型教师讲授是不够的。他们只有理论汽车制造知识,但缺乏在专业的专业经验,这使得理论与实践很容易分离。因此,学校聘请商业精英作为兼职教师在学校任教。汽车讲师主要讲授理论,专业兼职教师主要讲授实践技能课程。学校教师和商务教师尽其所能让学生学习系统的汽车制造理论,接受专业的实践建议,并与全职和兼职教师共同组建一支双重结构的教师团队。

3.2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

为了加强汽车制造教师的实践技能,并建立一支具有双重资格的全职团队,学校应组织汽车制造的教师进入汽车制造企业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学校为校企教师创建了一个互动交流平台,以促进学校教师与一线员工之间的交流,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汽车制造理论知识更加实用,促进学校教师成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学校组织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在国家高等财经专业学院和世界500强中培训和进修,增加对教师的知识面扩充,提高企业教师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物质奖励和评估,促进教师朝着双师型教师发展[3]。

4完善评价体系

4.1增加技能考核评价

单纯依靠院校对学生的学业状况进行评估过于片面,不利于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技能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际工作至关重要。根据汽车制造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学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评估不仅注重专业汽车制造知识的积累,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量化来自两个层次的院校和汽车制造专业的专业融资学生的结果。院校应全面评估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成果和态度,汽车制造专业应评估学生在专业的实际工作。对学习和技能行动进行全面评估,适当提高汽车制造事业评估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对技能活动的关注度,并使评估标准适应汽车制造市场的不断变化,建立动态多样的评价机制。4.2关注职业素养的评估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技能可以将内在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能力。因此,在评估汽车制造专业学生时,我们还应注意对其专业技能的评估。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抗压能力。院校和汽车专业定期沟通。根据汽车制造市场需求的变化,双方讨论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放弃不适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评估标准,增加评估标准,为了充分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自我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评估采用了现场工作、问卷调查、过程评估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寻找更适合高职汽车制造专业学生发展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4.3增加职业能力作为评价指标

在对学生的学业评估中,汽车制造企业不仅要评估学生的商业能力,还要将职业资格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标准和标准,提高工作质量。无论是学校的理论课程还是专业的实习,我们还应关注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评估,评估学生工作的未来适应性和未来竞争力的发展专业素质不仅包括专业技能,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是专业人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是在学习、训练和变化的过程中慢慢转变为一种综合素质的。作为一种内在动力,这种综合素质将继续支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估的过程中,除了评估业务流程的操作技能外,汽车制造专业还应增加对学生的服务态度进行评估,将实习期间的人际沟通技能和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作为评估指标,并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评估,促进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愉快地与他人沟通,并与团队成员一起完成工作。

4.4建立一个专家组校企评估

学校与汽车专业共同组成一个稳定的评估团队,学校将派出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汽车专业挑选商业精英,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该评估团队评估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总结学习不同学生的共同和个人影响,并继续应用于符合学生教学发展的利益,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其改进,以指导教学。评估小组应根据实际的额工作任务对评估目标予以,按照各岗位要求的专业标准和标准制定评估内容,并根据汽车制造市场的需要和形式及时调整和完善评估内容,以落实评估机制;与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制造市场直接连接。在汽车制造企业中,不同职位的作用和工作中的困难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团队专家评估应制定动态评估标准,根据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优化教学质量。对学生成绩的评估不仅限于掌握理论知识。应全面评估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重视对工作过程的评估。该评估应根据任务执行情况、行动中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工作过程中规定的质量进行评估。审查问卷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作为评估方法,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评价学生在学校和企业领域的商业活动和工作经验的熟练程度,并将实践报告和总结作为评价过程的依据。

4.5建立双证书评估机制

汽车制造专业决定并控制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开展活动的能力和职业道德。对于正在接受训练的学生,如果表现合格汽车制造专业将要颁发实习合格证书,并且它是要求每一位学生毕业后必须获得的证书之一。院校注重评估学生的专业知识。对于已获得计划学分并已获得汽车制造机构颁发的证书的学生,高职院校将颁发也业证书。仅通过理论考试但未获得实习合格证书的学生不得获得毕业证书。同样,仅通过专业技能评估但理论知识不合格的学生可能无法获得毕业证书。这两种证书是学生毕业业条件的必要前提缺一不可。学生只有同时获得实习合格证书和成绩合格证书才能获得毕业证书。未获得其中一种证书的学生,他们可以申请复试,考试结束后才能获得证书。这意味着评估机制不仅注重理论汽车制造知识,而且确保了学生实习的质量。根据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来看,符合型汽车制造人才目前非常的重要,可以将技术与能力充分的融合,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人才创新提出要求。基本上,汽车制造业本身是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涵盖范围广泛,涉及许多科学领域。相关产业、技术以及科学的持续发展,可以促进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以及进步,同时对社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有后勤医生,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知识优化以及改善,会使知识更为丰富,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此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作为促进汽车制造行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前提。尤其针对于已经加入WTO后的中国来说,汽车制造业与国际汽车制造接开始不断接轨。联邦快递、UPS、DHL、TNT等。使得中国的投资以显示实力得以有效增加。作为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应该意识到创新是何等的重要,创新是其发展的力量泉源。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已然作为国际汽车制造业的领导者。为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对汽车制造业进行创新的支持度,这是尤其重要的。

5结论

在逐渐进入新时代之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前是重中之重,所以作为学校,应该充分与企业结合,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实践平台,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完善培训机制。

作者:林文芳周海涛朱金婷单位: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素质培养研究2

全媒体语境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和生活节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在传媒领域中,要求记者能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的素质结构,努力成长为全媒体记者,在新闻采编、稿件撰写和后期剪辑方面有所建树,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和专业结构。与此同时,也需要全媒体记者能够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在夯实职业道德的情况下,主动学习、不断创新,探索更多的信息化平台,拓宽新闻信息的传播路径,提高受众的黏度,使所报道的信息内容更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引发广大受众甚至全社会的深度思考,从而推动传媒行业的持续化发展。

一、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概述

全媒体,是指一种动态的媒介形式,具体是指媒介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通过网页、动画、影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手段呈现。在传媒领域当中,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形式不断变化,媒体的功能、渠道和内容得以广泛融合,全媒体的概念也开始得到普及和应用。而全媒体记者便是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所培养出的高质量人才,是指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能力与思维的现代化记者群体,能够适应多类型的融合媒体岗位,具备网络技术编写能力、录音技术、摄像技术、采写技术等。在剖析全媒体记者内涵的时候,需要立足于三个角度,首先是技能层次内涵,要求全媒体记者既要具备传统记者的采写编评能力,同时也要具有适应不同媒体岗位的互通和流动能力,包括剪辑能力、摄像能力、现场抓拍能力、图片报道能力等。其次,基于运用内涵层次的角度分析,全媒体记者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需要在静态分析新闻信息的同时,运用高端的网络技术呈现信息内容,并且与网民或用户进行高质量的互动。同时也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提高信息内容传播的深度和广度[1]。最后,基于思维内涵层次的角度来讲,全媒体记者是指具有突破原有媒体思维框架意识的新兴记者群体,能够使传统的受众变成忠实的用户,用服务推广形式,引导受众与新闻信息产生情感的共鸣,并且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现代化科学的传媒思维模式。

二、全媒体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分析

(一)素质分析

首先,全媒体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部分媒体平台甚至自媒体为了能够增加流量、吸引受众,恶意制造低俗且虚假的信息,例如标题党现象层出不穷,不仅会为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带来不良的思维引导,同时也扰乱了整个媒体行业的秩序。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全媒体记者能够做到不跟风、不盲从,坚持做自己,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坚定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坚定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核心。在报道新闻内容或者做信息选题之前,需要先进行系统的把关,本着对社会、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落实好信息传播的功效,为受众营造相对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其次,需要全媒体记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每个行业在发展和更新的过程中,都有着完善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全媒体记者身处传媒行业当中,需要坚守道德底线和职业底线,一方面杜绝从事违法乱纪之事,有效学习法律法规常识,切忌借职务之便,引导错误舆论或构陷他人;另一方面需要全媒体记者能够传播正能量的信息,始终坚持正义和公平,将手中的报道权利发挥到极致,为广大受众提供积极健康的新闻信息[2]。再次,要求全媒体记者具备学习和创新的素质。与传统媒体相比,全媒体的上升速度快,而且新闻信息的传播量大,媒体记者需要与时俱进地强化个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学习、加速创新。一方面需要对行业信息和行业政策进行动态的解读,坚守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要加速个人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成长为更高端且适应多类型媒体岗位的现代化全媒体记者人才。最后,要求全媒体记者具备批判性思维。多数情况下,全媒体记者在深入到一线进行创作和采编的过程中,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甄别和信息判断意识,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从新闻事件当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以获得受众的信赖和好感。例如,在采访的时候,要求全媒体记者能够始终站在客观的立场,一来要防止掺杂个人的主观臆断,始终保持冷静;二来要在海量的报道信息内容中筛选出有价值的、能引起受众共鸣的信息,进行深刻或系列的报道。

(二)能力分析

首先,要求全媒体记者具有良好的采写技能。对于全媒体记者来讲,新闻的采访和写作是基本的职业技能。在报道新闻之前,需要记者先进行选题策划,然后依照行业规定,对确定的选题内容制定明确的采访纲要。采访完毕,整理素材,撰写出优质的且能够突出采访重点的新闻稿件,确保新闻报道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能够将新闻事件的原委始末和发展进程清晰地解释清楚[3]。其次,要求全媒体记者具有全媒体融合能力。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更加多元且广泛,仅凭一部智能手机,便可以为受众推送针对性强和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因此全媒体记者在进行内容策划和新闻采编的时候,除了要对文字稿件进行整理之外,还需要对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深加工处理,一方面适应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向受众推送短视频或图片等新闻信息内容,吸引受众的眼球。再次,要求全媒体记者具备摄影摄像技能。针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传统的记者很可能无法第一时间将新闻内容播送出来。但是在全媒体环境中,记者可以依靠高端的电子设备进行摄影和摄像,将事件现场的原委清晰地还原出来,第一时间在全网推送。这就要求全媒体记者要掌握摄像机、手机的拍摄方法,同时还需要具备VR设备、航拍器操作技能,随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最后,要求全媒体记者具备随机应变的技能。随着媒体行业的逐渐发展,全媒体记者的工作场所不再局限于新闻现场和原有的工作岗位,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具有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全媒体记者需要具备敏锐的反应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面对突发状况和危险事件的时候,可以及时调整心态,冷静做出判断。除了保护受访者或者普通民众之外,也能够合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面对不同情境、不同的受访者或不同的事件信息,要采取多类型的采访或报道形式,一方面提高采访质量,另一方面更新自身技能[4]。

三、当前全媒体记者的素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一)体力不支

全媒体记者在培养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之前,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体能,因为对于大多数全媒体记者来讲,采编业务量相对巨大,而且需要随身携带照相机、电脑或者摄像机等,对其体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普通人很难适应长期且大量的采访工作。再加上部分新闻采访,对全媒体记者的素材整合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在短时间内要做成片或写完稿,整个流程需要压缩在几天甚至一天内,对全媒体记者的体能和精神力提出了严格的挑战。

(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全媒体记者虽然能力过关,但是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在报道信息或新闻的时候,很容易跟风或者盲从,刻意撰写一些吸引眼球的标题,甚至故意夸大事实,长此以往不仅会丧失受众的信任,同时也会遭到整个行业的淘汰。再加上部分全媒体记者受大环境的影响,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如果学习停滞不前,没有及时更新采编技术或者报道形式,很难留住原始的受众或用户,推广出特色化的报道栏目或新闻内容。除此之外,一些全媒体记者本身缺乏毅力和恒心,不具有追踪报道的实力和勇气。

(三)缺乏团队意识

想要提高新闻内容的报道和传播效率,仅靠全媒体记者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靠摄影师或导播人员的帮忙。因此要求全媒体记者,能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有效指挥,一方面避免报道同质化的内容,另一方面使整个信息推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色彩。但是当前,部分全媒体记者容易好高骛远,在报道新闻内容和传播信息的时候,往往以个体为主,不仅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压力,同时也不利于构建更专业且强有力的新闻报道团队和信息传播团队。

(四)报道质量有待升级

大多数全媒体记者在采访的时候更注重捕捉现场的瞬间,但却忽视了深度挖掘新闻线索和深入调查,也没有对具有价值的新闻内容进行综合性和系列报道,使得信息的传递和新闻的报道流于表面,导致一些系列追踪层次相对较浅,无法引起受众的共鸣。再加上一些全媒体记者在行业的压力下,过于重视报道新问题和新现象,稿件的撰写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内容的输出具有同质化的特征,很难满足受众个性化的新闻需求和信息需要。四、全媒体记者素质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建立健全人才开发机制

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开发机制,并且树立科学的人才晋升通道,是为整个全媒体行业输送记者人才的关键。首先,要求各媒体平台或组织机构,能够充分认识到培养全媒体记者人才的重要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记者人才培训,让全媒体记者能在夯实职业基础道德素质的情况下,进一步更新专业技能。其次,要求各媒体平台的负责人以及机构的领导层,能够对未来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大胆的预测,制定更加可靠且合理的全媒体记者开发和培训计划,敲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培训人数、培训时间等,依照全媒体记者素质需求,设置重点的培训方向。最后,媒体行业可以与当地的高校或职业院校合作,定向培养专业对口的全媒体记者人才,设立有效的校园招聘制度,并且依照全媒体行业的实际诉求,网罗各地人才,为能力强的全媒体记者开通绿色通道,构建相对完整且系统的全媒体记者人才开发体系[5]。

(二)合理有效地调整人才结构

科学有效且合理地调整全媒体记者人才结构,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基础。首先,要求媒体平台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对全媒体记者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进行深入动态的了解,针对人才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的轮岗培训,辅助全媒体记者能够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例如,针对刚入职的全媒体记者,要求平台或其负责人,可以依托以老带新的方式,让新人记者跟着资深的记者深入到采访现场,学习新技能、积累工作经验。而针对一些传统岗位的记者,要求平台或企业管理层能够为其传输新技术和新方法,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摄像摄影技术、剪辑采编技术以及直播技术等,丰富资深全媒体记者的业务能力。除此之外,在调整全媒体记者人才结构的时候,也要求媒体平台或相关企业单位能够进一步加深和当地传媒高校的合作,一方面为即将毕业的对口专业大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为平台或企业增添新的全媒体人才资源;另一方面,鼓励在职员工深入到校园内任教,丰富其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从而全面调整全媒体记者的人才结构。

(三)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与传统的媒介岗位相比,全媒体记者除了要做好采编和报道工作之外,工作内容类型逐渐扩展。因此,传统的绩效考核体系,很难适应新兴的全媒体记者岗位需求,需要全媒体平台或相应的企业单位,能够依照人才标准以及行业发展前景,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例如可依照全媒体记者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完善考核标准。除了逐渐提高基本工资之外,记者的工作态度、工作内容以及取得的工作成就,都可以作为绩效的考核标准。例如,每月全媒体记者的有效稿件和发稿条数,作为基本工资的界限,用户点击量和互动数作为绩效的关键指标,一方面全面激发全媒体记者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用相对较高的绩效标准严格要求记者的工作能效和工作态度,使其在引导正确舆论方向的同时,坚守底线,报道积极正能量的新闻内容。

(四)搭建科学的人才培养平台全媒体记者本身是互联网时展的新兴产物,因此在培养全媒体记者素质能力的时候,要求全媒体平台或相关企业组织,能够进一步搭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实践中,各电视台、杂志社、线上媒体平台可以联合在一起,共同成立全媒体记者线上信息沟通平台、工作交流平台以及资源对接平台等,提高各组织机构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同时也为同行之间的共同学习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全媒体平台或企业单位也需要定期组织全媒体记者进行对外的学习和交流,深入大型电视台或老牌的媒体机构当中,学习资深全媒体记者的工作成就和工作方法,在相互借鉴和共同探讨的同时,总结出更高端的工作方案,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为推动整个全媒体行业的持续化发展奠定记者人才基础[6]。

结语

全媒体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方式逐渐扩展,对记者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之外,也要求全媒体记者可以不断学习和创新,具备批判性思维。与此同时,全媒体记者还要具有计算机处理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实践中,要求全媒体平台或相应的媒体单位,可以建立健全全媒体记者人才开发机制,合理有效地调整人才结构,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并搭建科学的人才培养平台,为推动整个全媒体行业的持续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晓霞单位: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

素质培养研究3

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政策方针、新的战略思想对从事文艺工作的群体和相关的文艺机构、文化部门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顺应国家各种文化方针和各项政策的要求,促进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欣欣向荣,乐团指挥者作为文艺工作者中的一分子,需要肩负着传播文化,发扬文化的重大责任。因此,这就需要乐团指挥提升个人基本素质,加强对培养技巧的学习,强化自身专业能力。一、乐团指挥的基本素质乐团指挥的基本素质包括音乐理论知识、听觉和感觉能力、总谱阅读能力、诠释乐曲能力、人文素养和指挥技巧。良好的基本素质有利于展现乐团指挥自身能力,影响着乐团指挥者对乐曲的判断,对指挥的理解力、领悟力、表现力等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乐团指挥的基本素质也间接影响着乐团的整体的演奏水平,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乐团的进步,同时也是乐团专业性的体现。为此,将对乐团指挥的基本素质的具体内容进行以下介绍与分析。

1.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

音乐理论知识,简称乐理知识,是乐团指挥进行指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指挥者对音乐要有自己的想法,对音乐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1]。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使乐团指挥在繁多庞杂的乐曲中依旧能够摸索出其中的规律与逻辑,进而使指挥有力把握正确的节奏感,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增强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一名优秀的乐团指挥只有具备深厚的乐理知识,才能正确把握歌曲蕴含的诸多因素,才能更好地诠释乐曲内涵,更好地揭示音乐的魅力。同时,通过加强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乐团指挥也会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增强综合实力,促进素质的提升。

2.敏感的听觉能力

听觉作为人体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觉之一,也是人类感受世界、接收信息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法。此外,听觉是乐团指挥评判乐器的配合水平和乐曲的演奏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乐团指挥对听觉能力要求较高。发达、敏感的听觉器官可以帮助乐团指挥准确地辨别音色、音准以及音强,以此判断在日常训练和正式演奏中各个乐器的发音状况,及时调整,进一步提升乐团的演奏水平和表演状态。

3.敏锐的感觉能力

感觉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往往与人的情感波动有密切的关联。对于乐团指挥来说,感觉的敏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一首乐曲的完成度。感觉的正确有利于乐团指挥正确指导乐团的下一步演奏方向,从而使乐团成员之间更好地配合彼此,顺利完成演出。

4.完备的总谱阅读能力

总谱的阅读难度较大,与单旋律独唱和独奏谱相比较为复杂,而总谱阅读能力又是乐团指挥需要拥有的基本技能和素养之一。作为一名乐团指挥来说,需要认真培养和学习这种能力。在面对包含多行、多声部的复杂曲谱时,乐团的指挥者需要静下心来,沉浸在对曲谱的阅读过程中,在浏览过程中要结合不同乐器的不同音区和最佳音区以及不同乐器的演奏形式,不断深入分析、研究、全面认识作品的曲调、内容、和声织体、调式调性、曲式结构、速度力度、音乐风格、高潮处理等,不断体会词曲作家的创作构思和表现意图等,从而为进一步处理乐曲和设计指挥动作做好准备。完备的总谱阅读能力需要多方式、多步骤的掌握阅读流程。乐团指挥不仅可以通过观察乐谱的不同段落、不同曲调以及标记的特殊符号,以便于了解总谱,还可以根据成员的演唱和交叉变换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总谱阅读能力。总之,完备的总谱阅读能力并不是朝夕间即可获得的,而是需要乐团指挥不断积累、不断重复,消耗精力、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的。

5.突出的诠释乐曲能力

音乐的诠释是涉及音乐相关各学科的综合话题。“诠释”是对特定概念的能指、所指及其相关内涵的界定、说明、延伸与判断[2]。对于乐团指挥来说,对乐曲的诠释是基于作曲家创作出的音乐作品的一种自我解读,具体阐释自我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是作曲家第一层创作之外的、来自指挥者的一种创作,故也称指挥为二度创作。突出的诠释能力可以帮助指挥更好地展现乐曲的特有韵味和内涵,传递乐曲的情感价值,解读作曲家的精神内核。故而得知,这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但是,如何才能掌握突出的诠释乐曲的能力呢?乐团指挥不仅需要根据作品的背景、曲式结构等去认识和理解作品,还要在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中投入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同时运用合理的音乐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去分析作品。

6.良好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始终是人类璀璨的文明标志之一,始终在于表达对“人”命运的思索,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人文主义的合理表达和人文精神的正确体现。由于乐团表演的是古今中外的曲目,曲目中蕴含着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空间以及不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义等,为充分把握曲目,乐团指挥应该提升自身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修养,丰富自身的人文储备,同时在乐团演奏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对人文精神的重视。乐团指挥更应该从多元、全面的视角去解读乐曲背后的故事,表达出与之契合的情感,使曲目的演奏得以生动表达,使指挥、演奏者、观众与乐曲情感得以共鸣。不仅如此,良好的人文素养更加强调乐团指挥有一种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乐团指挥要始终怀有对国家的热忱之心、爱护之心,始终要尊重、认同、传承、创新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曲目。除此之外,乐团指挥还应具备极高的个人素养和独特的个人魅力。

7.娴熟的指挥技巧

娴熟的指挥技巧是乐团指挥。专业素养的体现,是在进行指挥工作时依赖的根本能力。指挥技巧的熟练能够使指挥在乐团演奏的过程中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的关键,也是在日常的训练、排练中正确分析、恰当处理乐曲内容、分析乐曲情感的重要体现。对于乐团指挥来说,需关注以下内容:(1)指挥的基本姿势保持良好的指挥姿势对于合唱指挥者非常重要[3]。指挥的基本姿势离不开对指挥者形体的要求,对指挥者的身体、双脚、手臂等有规范的要求。同时,指挥者的基本姿势也要求手势准确。指挥者的手势是推动合唱队员的手段[3]。手势蕴含着丰富的指挥情感。如表柔和、抒情时,手掌自然伸张;表强有力时,手握空拳;表弱时,拇指和食指轻捏。(2)指挥的击拍动作击拍动作表达是否正确、动作的规范程度都对乐团演奏的完成度有极大影响。同时,因为这也是基本功,是指挥的重要技巧,所以也直观地反映一个指挥的指挥水准。因此,指挥要在击拍动作上花功夫,以提升自身指挥水平。(3)指挥的击拍技巧受击拍与反射角大小和击拍过程的速度、力度的影响,击拍技巧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直线型、斜线型、弧线型。指挥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状况,正确、灵活、综合使用和创造技巧。(4)指挥的动作技巧围绕着手腕、双臂、双肩、肘部、双手等关键的部位进行的具体的理论和技术讲解,强调对基本击拍练习的重视以及对击拍线条的纵平面的强调。(5)常见指挥方法及基本拍子指挥图式常见的指挥方法主要有:长音、切分、附点节奏的指挥方法;呼吸与休止指挥方法;合拍与分拍的指挥方法;力度与速度的指挥方法。根据处理对象的不同,适用的指挥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而基本的拍子指挥图式则是基于乐曲拍子及乐曲速度的缓急程度,由乐团指挥者创作产生,具有创造性和普适性的特点,也是指导乐团指挥表演乐曲的重要准则和主要依据,主要包括三种。

二、乐团指挥的培养技巧

指挥是乐团的主心骨,是整个乐团的核心。一场高质量的乐团表演需要紧紧围绕乐团指挥[4]。因此,对乐团指挥的培养尤为重要。以下将对乐团指挥的培养技巧进行探究。

1.重视多元化实践内容,培养“理论+实践”的复合型乐团指挥乐团指挥的指挥工作需要与乐曲这一音乐作品和乐器这一音乐载体打交道。因此,乐团指挥离不开对音乐的学习。而音乐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1]。因此,对于乐团指挥来说,要想正确掌握音乐同样需要重视指挥的实践工作。此外,对于大多数的高校指挥专业的实践机会相对于其他音乐专业更是极少,实践内容也较为匮乏。为改变在指挥为进入乐团前所面临的指挥实践工作不足的现状,也为指挥今后能够充分引领乐团的发展,乐团需要重视对指挥实践内容的考查,对乐团指挥的指挥工作进行考察,针对性地提出训练一些曲目等手段,并在日常训练和排练过程中不断加强乐团指挥与乐团成员的默契配合,在正式演出中注重指挥经验的积累。通过对多元化的实践内容的重视与检验,培养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的“复合型”乐团指挥人才。

2.强化指挥的日常培养,提升个人素养,打下良好基础乐团是一个包括指挥人员、演奏人员等在内的庞大整体,乐团指挥作为整个乐团的领导者,需要发挥个人能力处理乐团排练、演出、教学方面的问题,以此促进乐团有序、健康发展。因此,乐团指挥需要在提升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有着优秀的个人素养。既要用独特的个人魅力使成员信任,听从指挥,还需要用强大的组织能力来指导和安排乐团成员并凭借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应对突发的演奏状况,不断加强日常培养,在个人语言和行为上对自己提出要求,为更好地服务乐团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重视指挥的风格培养,提升审美意识和能力,强化艺术表现力以西方不同指挥艺术风格和代表学派举例,自由、旋律与灵感是瓦格纳指挥学派的风格,而严肃、真实与质朴则是德奥指挥学派的风格。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西方指挥艺术风格可总结为客观再现型、主观表现型以及主客观多元融合型。由此可知,不同指挥有着自己的指挥艺术风格。然而,乐团风格的形成往往与乐团指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与指挥的风格往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乐团指挥对音乐作品的解读往往影响着乐团演奏作品的风格。因此,要重视指挥个人风格培养。然而要想促进对指挥风格的培养,离不开对指挥审美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指挥的艺术表现力的强化。通过欣赏不同派别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乐团指挥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丰富个人情感,加深对艺术的理解,进而提升自身审美。同时,通过学习不同时期的知名乐曲,从中体悟指挥对乐曲的诠释方式和乐团的独特风格。作为乐团指挥,更重要的是对著名指挥的指挥风格进行分析,结合指挥的个人经历,探究他们对乐团的影响方式和途径,不断学习、借鉴、理解,为指导乐团取得成就做出贡献。

4.发挥乐团的平台效应,增强指挥创造力,提高乐团指挥理解力乐团指挥在引导演奏者排练、演出工作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更多的是要与演奏者经历不断沟通与交流,一起走过一个磨合的过程。此外,乐团指挥在诠释和解读乐曲的过程中,需要指挥长时间的案头工作,做大量的指挥准备,对指挥技法和指挥动作进行合理的演示。这些对乐团指挥的创造力和理解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为,好的创造力和理解力可以帮助指挥在对指挥技法和动作的选择上做出正确的决定,也有利于设计出更加契合乐曲情感与内涵的技法与动作,便于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与领悟,提升乐团指挥与演奏者的默契度,从而达到绝妙的演出效果。然而,创造力与理解力是需要培养才能获得的。因此,这就不得不提到乐团的平台作用。实力强的乐团能够为指挥提供公派出国学习、参加国际知名音乐会的机会,这将有利于指挥开阔视野,观摩借鉴不同指挥对乐曲的处理方式和解读形式,增强对乐曲的分析理解,提升理解力。不仅如此,乐团在全国、世界各地巡演的过程中,也能够加强与当地乐团指挥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指挥间互相学习,创新指挥技法,激发创造力。

5.不断灵活创新,发扬合作精神,促进整体提升乐团与指挥是集体同个人的关系,两者紧密相关,互不可缺。缺少指挥,乐团成员很难联合去演奏一首曲子,即便是成员间能够协调,演奏难度也比较高。即使是顺利演出,也未必效果出色。缺少乐团,指挥也只是空有指挥棒,不能真正发挥指挥作用。此外,指挥的工作就是将自己对于音乐的诠释传达给乐团,并去协调各个声部以创造音乐[5]。因此,指挥需要有责任感与使命感,重视乐团的每一个成员,明白乐团中每一位成员的重要性,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与乐团成员相互配合,彼此尊重,携手演绎美妙的乐曲。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对自身基本素质的提升和对培养技巧的实施与行动,乐团指挥能够顺利承担着传播文化的作用,能够为乐团注入灵魂与生命,由此推动乐团高速发展和繁荣。不仅如此,优秀的乐团指挥还有利于我国的文艺事业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文明的长远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强.民族管弦乐团指挥的音乐素养分析[J].戏剧之家,2019,(34):42+63.

[2]赵晓生.音乐的诠释——关于诠释音乐的五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03):50-54.

[3]李金波.合唱指挥的素质要求及教学技巧初探[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31(01):187-192.

[4]李严君.论乐团指挥排练、演出和教学之间的关系[J].戏剧之家,2022,(12):112-114.

[5]刘东明.米亚斯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音乐叙事性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1,40(02):100-105。

作者:卡得丽娅•库尔班单位: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