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传统媒体的好处(合集7篇)

时间:2024-01-06 17:04:05
传统媒体的好处

传统媒体的好处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新闻学,挑战探讨

一、引言

迄今为止,信息的发展越来越快,媒体借着信息的发展并且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逐渐成为了引导我国社会舆论的主要力量,媒体在舆论传播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我国传媒业的不断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带动了我国舆论引导事业的发展。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我国新媒体也在不断地发展,正因为如此,新媒体在媒体发展领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当前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待问题,传统新闻学的发展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在最近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国新闻和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其次,新媒体的产生也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新型媒体的出现也使得我国的居民都参与到了新闻的传播中,新型媒体让我国居民与媒体之间存在更紧密的联系。

二、对传统新闻媒体传播特点的介绍以及新型媒体的长处

(一)关于传统新闻媒体传播特点的描述

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能够得到这样好的结果离不开我国传统新闻媒体的支持,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时间有很长,正因为如此,我国传统新闻媒体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其。我国传统新闻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权威性的特点。在这个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也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传统媒体更好的传播新闻。从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以网络传播为主的新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舆论信息源,并且受到人们的欢迎。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将会严重影响传统媒体的发展。因此,传统媒体的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其自身的主动性。为了使新闻媒体的发展更加好,媒体新闻传播必须要有舆论导向的功能。

除了这一点,传统的新闻媒体可以可以直接传播新闻,这样就不需要中间系统来传播信息,也能够很好的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同时还可以给我国的居民带来更好的体验,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新闻,我国传统新闻媒体能够做到在最快的时间内把信息传播出来,这一点对我国的传统新闻媒体来说,是很有作用的。

(二)关于新媒体长处的描述

在我国新媒体出现的过程中,具有时效性是新出现的媒体最大的优点。将传统媒体与新出现的媒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新媒体的传播信息的速度快好多。在一些重要事件发生后,由于新媒体自身的原因,信息的及时性可以保证。但是,传统媒体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得到最新的信息。传统媒体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关注到信息焦点,这便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又带来了风险。但是新媒体却没有这样的困难,新媒体在信息的传播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能够把传播信息的速度加快,这一点能够使新媒体的发展更加好。

三、关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不同的地方

(一)关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不同的地方

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压力,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媒体的出现,正因为如此,传统新闻媒体需要把自己传播信息的方法进行改革。新出现的媒体有很多的长处,但是新出现的媒体和传统的媒体也是有一些地方是一样的。众所周知,新出现的媒体和传统的新闻媒体有一些地方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个不同之处主要是表现在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在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的现在,媒体之间的竞争是一定存在的,新出现的媒体能够更加及时的把信息传播出去,这一点能够时新媒体的发展更加好。我国居民可以及时的发现中国甚至是外国的信息,这一点和传统媒体是不一样的。

(二)关于新媒体给传统新闻学带来的一些挑战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影响,这一点是可想而知的,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作为传媒人的编辑和记者,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居民都是通过网络来知道新信息的,这一点对传媒人的影响很大。

四、结束语

传统媒体的好处第2篇

《意林》《读者》等均为当前国内著名的期刊杂质,创办时间久远在文学圈内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主要针对文学爱好者出版,是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期刊杂志。新媒体背景下期刊杂志在产品形式上做出全新改革,各类期刊杂志应用信息化技术在产品类型上得到丰富,实现纸质媒体向电子期刊杂志层面过渡。目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电子期刊体系,对纸质杂质期刊出版也造成很大的竞争影响,电子则指更能够满足不通方向使用需求。传统期刊杂质受新媒体市场环境冲击影响严重,急需转型并丰富出版模式,利用新媒体资源扩大营销范围。

2传统期刊出版面临的困境

不转型没有出路

信息化时代到来电子产品充斥着市场,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也受其影响发生很大转变,面对新媒体发展环境,传统期刊媒体如果不能快速转型,必然会被市场所探讨。传统期刊出版在产品方面以纸质内容为主体,内容编排也过于陈旧,新媒体环境到来信息获取方式发生很大转变,传统期刊出版流程较长,经过这一流程最终出版的产品在信息时效性上得不到保障,自然产品销量也因此受到影响。电子书阅读携带都十分便捷,这也是新媒体环境中传统期刊出版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产品类型已经与市场需求产生很大的出入,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未来发展也将会因此受到影响。不转型便没有出路,转型又面临着人才与技术方面诸多难题,这些问题均为当前电子刊物发展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充分解决这一问题。未来发展计划才能得到落实,而开展转型计划更应该探讨具体方向,从技术以及人才管理层面加以优化。

传统期刊广告宣传受到冲击

传统期刊发表中会进行广告招商,通过广告也会带来一部分利润,而处于新媒体背景下,很多客户选择网络渠道进行产品宣传,例如微博自媒体,这一新媒体渠道成为广告宣传的主要方向,不仅宣传效果更好,在成本上也有明显降低。传统期刊出版缺少广告投资,收益受到明显冲击,对于这样的工作开展环境,各项控制管理任务进行都会因此受到影响。期刊出版在宣传效果上更是受到新媒体环境冲击影响,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原因在于关注纸质杂志媒体的人群越来越少,因此在宣传效果上也有明显下降。面对这一冲击影响,传统期刊在经营理念上需要做出转变,适应新媒体市场环境才能更稳定的发展。

传统期刊出版经营理念落后

传统模式下的期刊出版在经营理念上过于保守,并没有体现出新媒体环境下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处于这一环境各项管理控制任务在发展效率上都会因而降低。经营观念落后导致创新出版模式难以在期刊发行单位落实,逐渐被新媒体市场所探讨。期刊出版不仅要坚持主题与理念,更要迎合市场需求做出转变,而传统期刊出版经营中却十分缺少这一理念,在其中并没有体现出优化改革与市场变化,逐渐导致经营能力下降。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也十分不理想,逐渐被新媒体市场环境排挤到边缘化,面临着综合竞争能力下降的尴尬局面。处于新媒体环境下所开展的各项综合经营理念,充分探讨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规划措施,未来发展效率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并促进管理计划得到更好的发展完善。基于传统期刊出版中所存在的问题,下面文章将重点从创新发展对策层面进行探讨。

3传统期刊出版创新策略

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

处于新媒体背景下所开展的传统期刊出版转型发展,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产品宣传,增大传统期刊杂志影响范围,面向新媒体环境展开宣传,将网络平台下信息传输高效性体现在其中,宣传范围扩大后影响能力自然也会因此得到提升,解决传统模式下期刊产品宣传范围较小的情况。利用新媒体环境的同时,更应该保留传统期刊杂志的主题,在内容编排上考虑读者喜好,通过创办创新传统期刊杂志来帮助提升积极影响能力,为杂志提升使用效果打下稳定的信息宣传基础。新媒体平台中各项资源的整合利用都要以满足期刊出版需求为前提,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促进新媒体资源在其中得到更有效利用,这样才能解决传统期刊出版当前所遇到的困境问题,并促进传统期刊出版在效率与收益上均得到进步提升。杂志媒体自身就具有广告效果的优势,杂志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会使读者粉丝比较容易产生正面的好感。

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低成本特征

基于新媒体环境中所开展的杂质期间宣传,可帮助提升最终收益,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来帮助建立读者交流平台,基于这一前提可以拓展更多的期刊业务。例如付费项目的资源下载与共享,使期刊文献在网络环境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利用,实现线上线下更好的交流与互动,这种前提下开展的各项资源整合利用也能得到保障,使新媒体环境与传统期刊出版行业之间更好的融合,处于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各项资源整合利用在效率上有明显提升,推展功能开发也增大了传统期刊服务性能,满足收益需求后在最终的成本控制上更加理想,为传统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计划建立有效的平台基础,这也是解决当前问题有效措施。传统期刊出本中所遇到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新媒体环境不适应导致,基于这一背景下充分利用资源以及网络平台便捷性,自然会有明显突破。

大力发展新媒体运营平台

传统媒体的好处第3篇

轻言传统媒体已日薄西山,是轻率的,也是不负责任的。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审视中外媒体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我们应当承认传统媒体确实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前方的路怎么走,大家都还在苦苦摸索。但同时也要看到,传统媒体的生命周期还远未到画上句号的时候。如今,面对移动时代Web3.0的攻城略地,我们应该在危机意识中糅进乐观精神,在挑战之外看到自己的优势以及新的机遇。

一挫即溃、抱残守缺,难免自我消沉;坚定信念、凤凰浴火,方可涅重生。身为媒体人,我们既有责任尽可能挖掘传统媒体潜力、催发其柳暗花明“又一春”;又要积极探索传统媒体新的生存形态,让新闻超越载体的约束,让新闻之树常绿。具体而言,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一方面,“公信力”和“专业化”这两张传统媒体的王牌如何打好?在信息爆炸、同质化新闻过剩的时代,专业化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才能更彰显其价值。从新闻采集,到作品,再到新闻背后的价值判断、意义评析,传统媒体始终展现专业的力量与魅力。而其背后,则是传统媒体长久积淀的公信力、职业素养、行业传统等要素的稳固支撑。在可预见的未来,专业化的新闻人还会在多元化的传播格局中继续发挥这种“内核性”、“原生性”优势。

传统媒体的好处第4篇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摘要】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创造一个新的时代,而3G移动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手机媒体产业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移动媒体时代。本文首先阐述了手机媒体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对比并分析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过程,最后提出手机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手机媒体;媒体融合;发展趋势

一、手机媒体概述

手机媒体的定义: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信息的承载体,二是信息存储、处理、传播的桥梁。手机媒体作为媒体的一种,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具有媒体的普遍属性。广义上手机媒体是指:一种承载信息的视听终端,它是一种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平台,具有广泛的传播受众和精准的传播效果,诉诸互动的大众传播媒体。最初手机被发明的时候,只有简单的通讯功能,随着短信的出现,手机发明了手机报;随着彩信的出现,手机植入了广播技术;随着视频的出现,手机发展了手机视频:而现在手机俨然成为集图文处理和视频娱乐功能于一体的信息载体。

二、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

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移动媒体,发展迅猛。曾有业内人士认为,手机媒体强势的劲头将颠覆传统媒体,甚至使传统媒体消失殆尽。但笔者认为,手机媒体非但不会促使传统媒体消亡,反而会与传统媒体优劣互补,融合发展。不可否认,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极大的冲击,但传统媒体人的思想是灵活的,他们意识到拥抱新兴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才是科学之举。

(一)手机媒体与传媒媒体的差异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手机媒体和传统媒体以其不同的传播特性为我们提供媒介信息的服务,可以说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再加上手机媒体已经覆盖了我们信息传播和被传播的各行各业。

“传统媒体依靠庞大的传播网络、权威的传播地位、较高的媒介公信力,以媒体为中心进行传播,依然在媒体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尽管受到了新媒体强烈的冲击,但传统媒体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且经过长期的发展,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和媒体决策仍然处在“龙头”老大的位置上。

手机媒体虽然发展迅速,但手机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互联网,伴随着移动应用软件的大量开发,手机媒体的信息可谓是繁冗复杂,无法统一管理。而微信、手机QQ和手机微博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媒体信息的碎片化效应,促使媒体的内容趋于同质化。不同的媒体,若想要健康共存,一是要取长补短,融合发展。

(二)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近年来,“手机媒体不断地与传统媒体对接,又不断地将之超越,在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信息终端的过程中,手机越来越媒体化。”目前,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主义有以下几种。

1.手机报纸

传统的报业受到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凸显了很多问题。对于受众来讲,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创新的阅读方式和成熟的技术手段也能改变受众的阅读习惯,将他们牵引到新媒体的阅读潮流中来。但传统报业不会消亡,数字化时代,传统报纸可以借鉴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发挥自己在内容和营销方面的优势,加快传统报业的媒体化转型。

2.手机广播

诉诸听觉的广播媒体,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因为广播受到了来自电视和互联网以及手机的多重冲击。早期的广播在广电网的掌控下只能进行单向传播。而现在,依托“三网融合”的平台,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制作者和者。手机广播与大众的生活联系紧密,推动了广播业的快速发展。

3.手机电视

电视媒体与手机的融合是媒介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手机电视具备“传统电视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交互性”③,其发展的潜力之大,已经受到了传统电视行业极大的兴趣,各大电视台纷纷投资手机电视,获取更大利润。

三、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手机用户不断增加,手机媒体的发展空间巨大。然而,处于发展初期的手机媒体,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除了信息传播的虚假性和安全性问题,还存在个人隐私、媒体功能不充分、媒体化发展不完善等重要问题。

(一)手机媒体面临的问题

多媒体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给手机媒体带来了多功能的网络体验,图文处理、视频娱乐为手机媒体带来了广大的用户。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机媒体可以与网络媒体进行融合,发展成为移动的PC。

尽管手机媒体为人类带来了更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但作为手机用户我们不能忽略手机媒体所面临的问题。受众群体比较局限,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具有一定的门槛,大部门的手机用户集中在经济基础好、知识水平高的年轻一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传播进程。手机媒体的信息大多来源于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这导致媒体信息大同小异,媒体内容缺乏创意,导致手机媒体只是媒体的一种延伸,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二)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虽然手机媒体发展势头强劲,但毕竟是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在面对其它媒体的竞争压力和自身的不足时,手机媒体应当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总结营销策略,以期更好的带动媒体产业的发展。

1.发展手机广告营销模式

一个独立的营销和盈利模式为媒体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手机媒体在独立运行的过程中,应当与通信运营商、内容服务商和技术平台做好沟通,以互利共赢的方式发展自身的媒体产业链。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明确自身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为用户和广告主做好服务。“广告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要达到理想的广告效应,必须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同时进行定向的信息传播,以期更加有效地发挥手机媒体的传播功能。”

2.挖掘手机媒体潜在的价值

近两年,移动APP发展火热,这为手机媒体带来很多潜在的价值。除了满足手机用户的基本功能以外,手机媒体还可以挖掘电子营销和手机购物的商业模式,通过建立品牌价值导向,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相信不远的将来.随着手机媒体的商业化发展,将会掀起一场新的营销革命。

3.增强手机媒体终端功能

手机媒体之所以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是因为手机实现了移动性和便携性的特点。移动是手机区别于其它媒体的主要特征,然而手机是否做到真正的移动了?互联网的网络已经覆盖了大江南北,然而移动通讯数据服务并非如此,偏远地区仍然是通讯传播的荒漠地带。其次,手机屏幕小但像素不高,做大屏幕又影响携带,提高手机终端的功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只有手机终端功能变强了,手机才实现了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价值。

传统媒体的好处第5篇

随着传播生态的变化,在多元的声音中,传统主流媒体的强势地位正在被削弱,这不只是表现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传统主流媒体话语权的缺失,还包括在话语的表达方式中妙趣横生的新媒体往往能独领。我们经常讲传统主流媒体要“三贴近”,构建良好的话语体系是主流媒体实现“三贴近”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主流地位的要件。

话语体系是主流媒体之所以成为主流的要件

对于话语体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作了以下定义: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外在的表达形式。他进一步提出,“不同特色、不同风格、不同气魄的话语表达,对于某种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增强传播力、竞争力、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的效果是不一样的”。①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话语体系对媒体来说何等重要。而传统主流媒体由于其特殊的使命,对此更不能忽视。目前,处于多极、多媒体的合围之中的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如果我们的机关报、电台、电视台不思进取,不注重内容和话语体系的创新,报道和评论不能被读者接受和信服,不能影响相当数量的主流读者,还能继续成为“主流”么?

其实,国家管理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早些年就提出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我们过去谈传统媒体如何“三贴近”的问题,经常想到的是采写作风的深入、内容与民众的贴近,这当然是“三贴近”的主要方面,但我们还应从整体的语境构建上来思考问题。

要打造良好的话语体系,主流媒体工作者的知识体系、办报理念应与时俱进,有所改变。这将直接导致话语形式即其外在表现的改变,从而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譬如,用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多报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之事,使新闻更加入脑、入心,否则就会“传而不通,通而不受”。话语体系是主流媒体之所以成为主流的要件,主流媒体只有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良好话语体系,才能成为真主流。

传统主流媒体话语体系现存的问题

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构建能力已今非昔比。以报业为例,随着各类都市报、晚报、行业报和休闲类报纸应运而生,多元化的报业格局形成,党报一报独大的局面已经被迅速打破。以速度快、传播广为特色的传播工具——微博的横空出世,更是大大强化了新媒体的话语构建能力和言论表达功能。相比之下,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则有所削减。有传媒观察者尖锐地指出:“不得不说,在议程设置上,传统媒体是失职的;在创造社会流行语方面,传统媒体得分基本为零;在设置讨论话题上,传统媒体基本没有贡献;在引领公众讨论和引导舆论上,传统媒体也非常乏力。”②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给出过这样一组数据,深刻反映了主流媒体话语权的衰微:2010年的20个网络热点事件中,如“我爸是李刚”事件、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等,人民日报与中央电视台介入报道的占80%,但很快对40%的热点采取了封堵,舆论引导有正面效果的约占30%,起了反向作用的也有30%。综合分析,官方媒体只占据了25%的话语权。③

传统主流媒体话语体系现存的问题不容忽视,总的来说有几方面的问题:

1.社会热点新闻话语权弱化

客观原因是新媒体有技术优势,但也有传统主流媒体自身的问题。对社会热点传统主流媒体不仅反应慢,而且经常缺席,有的即便报了,也常常从网上取稿,没有发挥好传统媒体做深度报道的优势。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曹林毫不客气地指出:“经常发生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事情,网络议论纷纷,微博有图有细节,有当事人诉说有旁观者描述,可传统媒体竟然不见半句报道,纸媒无字,电视无影,广播无声。这就形成了一种很奇特的话语失衡怪象。”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财富持续增长,思想空前活跃,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哪里都是敏感点”,党报官媒的失声让人们求索真相的呼声越来越大。如果传统主流媒体继续将话语权拱手相让,那么“主流”易主绝非危言耸听。

2.语言表达陈旧

与晚报、都市类报纸相比,我们的不少机关报语言表达缺乏新意,有的还有浓重的“八股味”,难以让人“悦读”。与新媒体相比,更是形成强烈反差。传统主流媒体常常被称为“耳目喉舌”,报道内容多关注党和国家大事,政治、经济新闻比重大,政策解读是其重要职责。这本来是干部和的,但是往往报道时显得呆板。如果不能做到“悦读、悦看、悦听”,其“耳目喉舌”的功能也会失去。

3.政府工作类报道充满文件式语言

这种现象有两种情况。有的是某些地方政府过度管理,动辄发通稿,而且还规定原文照发,连标题都不能改,媒体无法以良好的方式表达。有的则是媒体自身不思进取,不与时俱进创新表达方式。党委和政府会议多、文件多,记者常泡在会议和文件中,照搬照抄,用文件语言表达新闻。

4.视觉语言呆板

有一些报纸几十年一贯制,报纸的形态、版面长期不改革创新。新媒体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体验的成功。传统媒体如果没有生动的版面视觉语言,不能让受众有良好的阅读体验,就很难让受众接受。

构建良好话语体系,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党的十报告提出“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官方话语体系的变革已经开始。那么,传统主流媒体又应怎样构建新的话语体系?笔者认为,构建良好的话语体系,不只是播音和文字呈现这么简单,应该是一个体系,包括话语的内容价值、适时表达不缺位、表达技巧等。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丰富话语表达内涵

传统主流媒体在话语中传达着我国的主流价值观,通过多年的新闻实践,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形成了优良传统,比如有强有力的专业队伍,采写作风严谨,话语表达稳重不偏激等。在继承优良的传统作风的同时,还要大胆创新,有所发展。传统主流媒体的报道方式虽然早就从单一往多样化发展,但由于各地方政府自定的“中心工作”报道题材太多,主流媒体往往应接不暇。中心工作报道与信息传播以及社会生活、文化娱乐报道等如何协调,如何进一步丰富表达内容,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

2.处理好舆论引导与遵循新闻规律的关系,以贴近民众的话语提升新闻价值

传统主流媒体总是强调自己的权威地位,这种权威性一方面来自身份赋予,承担着政策宣传、政策解读、主导舆论、批评监督的任务;另一方面则来自实际操作,比如对重大问题的深刻分析、对重大社会现象的理性阐释、对重大经济问题的专业化描述。要确保其权威地位、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则应遵循新闻规律,通过贴近民众的良好语境表达提升新闻价值。在现实中,一些传统主流媒体用心地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2012年10月19日、20日,央视《新闻联播》破天荒地播出桂林四兄弟寻母的报道,“接地气”的表现迅速在观众中激起正面回响。由此可见,要构建良好话语体系,必须解决好贴近性问题。贴近性不仅仅体现在报道的文风上、选题上、版面上,更重要的是与人民同声同气,了解人民的愿望、呼声与要求。

3.处理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的关系,用好网络语言

传统主流媒体在巩固原有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其原有优势的同时,应在介入新媒体中有所突破,积极发展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产品,通过多媒体的渠道提升综合传播能力。话语体系的改变可以先从自己办的新媒体开始,并与传统媒体互动,相互促进。传统媒体要善于引入在网民中流传的经典语句。比如,《人民日报》刊登范正伟写的《“回应”: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一文,引用了“元芳,你怎么看”的网络语言。这种引用,要得体,是自然的对接,而不要给人生搬硬套的感觉。当然,这需要精选,不能过滥,多了又有可能成为“新八股”。

4.处理好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根据新媒体语境要求激发受众的良性互动

传统媒体办的网站、手机报、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应根据新媒体的语境要求,善于激发网友和受众的情感,通过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吸引网友和受众,实现良性互动。2012年7月22日凌晨近5时,面对北京暴雨,人民日报微博与大家共同守望。权威大报一改居高临下的姿态,其充满温情的表达,打动了人心。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要经常关注语境的社会环境。当某一事件成为热点,成为民众和舆论广泛关注的话题时,传统媒体及其办的新媒体不能“你说你的、我的”,置之不理。关注语境的社会环境,并以良好的话语方式提高表达效果,是媒体的责任,也是一种功力。比如,人民日报微博对永州遭的母亲因上访被劳教事件适时介入,清新的语言风格,贴近民生的话题,在重大问题面前不失语、不回避的态度,吸引了众多关注,大大提高了人民日报的影响力。2012年12月,已突破300万粉丝的人民日报微博曾在一条微博中如此要求自己:“做一个诚实的微博,不骄矜、不浮夸,以敬畏之心守护事实真相;做一个负责的微博,不盲目、不媚俗,以虔诚之心呵护发展进步。”这同样能给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之变带来启示。

注释:

①张国祚:《关于打造话语体系的几点思考》,中国社会科学网,2012年7月9日

②曹林:《当网媒跟屁虫,传统媒体只有死路一条》,《中国青年报》,2012年10月24日

③祝华新:《“两个舆论场”的由来和融通之道》,《南方传媒研究》,2012年第38期

传统媒体的好处第6篇

【关键词】 多媒体 教学 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功能发挥不够。多媒体源于媒体,高于媒体,具有集多种媒体的功能于一身,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功能的能力,实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只有根据它自身的特点制作出来的课件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才能谈得上是多媒体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只用多媒体来放一段音乐、放一段录像或放投影片,这仅把多媒体当作单一媒体使用,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与其它媒体在教学效果上相比也只是量的变化,没有质的提高,这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

2.使用不当。在教学中,不恰当地应用多媒体的典型表现为:一些教师备课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只是盲目使用,图表面热闹而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使用何种媒体、何时使用、使用多长时间,心中无数,这不但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有时还会造成教学与手段脱节,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些多媒体课件,有的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有的从教学目标、讲授内容,直到作业布置,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用上了电脑。表面上看是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实际上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多媒体只起了一个花架子的作用。

3.设计不尽合理。学生易对未知事物产生较强的兴趣,但自控力不强,注意力较易分散,兴趣难以持久,这就要求在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考虑怎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目前不少多媒体教学在课堂设计时,基本以“教为中心”,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呈现方式也多采用线性播放,教师在操作时,只能“进”,不能“退”,如果某一环节操作失误,就不得不重新开始。

二、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措施

1.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适时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处理不当的问题。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最佳的媒体选择可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尤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课堂讲解、板书等传统教具的关系。如授课过程中间停顿,辅助解释,留余时间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这样就更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2.处理好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教学现代化的关系,转变传统观念。教学现代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与管理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现代化。要实现教学现代化:(1)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和个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2)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观,教师地位应该从传统的“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3)要转变传统的学生观,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定位应该由原来的去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应该是知识的主人;(4)要转变传统的媒体观,教学媒体应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景假设”、“主动探究”、“协作学习”、“会话商谈”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全新形式。

3.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计算机作为电教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应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1)要考虑教学内容优化设计。(2)在表现形式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只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结果是课堂上热闹,实效则平平。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不能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4.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多媒体课堂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教学及课件制作应遵循和坚持“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课件时,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启发;不能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不能只强调课堂容量,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规律。应倡导“以学为中心”设计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志来选择学习内容和顺序,学生在学习时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知识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每个合格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认真地去研究、探讨、交流多媒体教学经验,还要积极总结多媒体教学规律,避免或减少出现问题,真正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使其为深化教学改革服务。

传统媒体的好处第7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纸媒 提升

当今的传播媒介,正呈现一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存,官媒、民媒、自媒分庭抗礼、各得其所,整个媒体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争奇斗艳的壮丽图景。当然,由于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机不一、发展历程不一、依托技术不一、传播平台不一、主体受众不一、特点特长不一,各类媒体的生存状态、发展心态其实大不一样。可以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移动终端用户暴发式增长而诞生的以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当前正是意气风发、风头正劲的时候,他们在吸引海量目光、接受万众追捧的同时,给以印刷技术、电子技术为依托的报纸、电视、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与之相对应的,不肯俯首称臣的传统媒体,尤其是市场化的传统媒体,正竭力“突出重围”。

对于处于“风暴”边缘地带的企业纸媒来说,同样深切感受到了时展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传播渠道丰富了,传播手段先进了,传播速度加快了,传播覆盖面扩大了,受众参与门槛降低了,等等,这一些,对于传统企业纸媒来说都是机遇。而传播速度跟不上、传播内容受限止、信息数量不够大、传播无法点对点、年轻受众被分流、广告造血功能被削弱,等等,则实实在在成了传统纸媒面临的巨大挑战。

作为纸媒、那怕是“围墙”内的企业纸媒,也不可看不到危机,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既能与时俱进,搭上移动互联网、媒体融合发展的“便车”,又能不忘初心,以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独特的风格、独有的长处,在纷纷扰扰中保持清醒头脑,走出一条具有企业媒体特色的道路,通过坚守与引领,创新与改变,给特定的读者群以清新的面容和不变的希望。

笔者认为,至少在以下六个方面,企业纸媒可以继续有所作为。

一是坚持内容为王,拓展报道内容。不难发现,不同形态的媒体,不同的只是支撑他们的技术和承载他们的平台,他们所传播的内容、他们的目标受众,除了少量差别之外,总体上其实是一致的,有高度重合性。这就给人以启示,不管传播技术如何发展、传播平台如何变幻,我们只要牢牢抓住“传播内容”这根“总筋”,就是抓住了根本。实际上,在传播内容方面,由于思想观念、传统习惯、版面容量、安全考虑等种种原因,传统媒体也已不具优势。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突破“思想围墙”,在把握正确导向的基础上,大胆开拓报道内容,处理好局部与全面、正面与反面、报喜与报忧、成绩与问题的关系。有待企业纸媒好好开发的“处女地”还有很多很多,譬如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报道、对发生事故的适当披露、对民主管理的积极参与、为职工群众解疑释惑等等。

二是力求形式创新,吸引读者眼球。新闻内容是实实在在的,但如果不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表达,不进行合适的包装与加工,选择多元、目光挑剔的读者是难以接受和消化的。形式创新,主要涉及写作创新、图片创新、版式创新、印刷创新、发行创新,特别是前三个创新,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与实践。

三是既要追求“好看”,又要追求“有用”。企业纸媒要充分发挥采编力量的作用,要以自己的主动作为,使新闻宣传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力促进者,而不仅仅满足于当“传声筒”、“鼓风机”、“大喇叭”。在争取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好帮手方面,企业纸媒大有潜力可挖,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

四是迅速放下身段,拥抱新兴技术。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内容,如果缺少好的传播手段、传播平台,传播效果、范围、时效也会大打折扣。传统媒体完全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这个“风火轮”以及其它媒体平台,及时覆盖到尽可能广泛的目标受众,以最大限度地收到传播效果。

五是确保质量至上,多出精品力作。传统纸媒因为有相对成熟的采编队伍、严密的采编工作流程、权威靠谱的信息来源,一直被认为是最具公信力的媒体。这是企业纸媒的立身之本、最大优势,一定要百倍珍惜。要在提升采编人员素质、确保安全采编方面继承优良传统。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要坚信,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竞合道路上,坚守“内容为王、质量第一、公信立身”、品牌美誉度突出的传统媒体,一定会赢得读者的长久支持。

六是方便读者得到,降低阅读成本。新兴媒体之所以大受欢迎,原因之一是获得方便、消费成本低廉。对企业媒体来说,这一点并非高不可及。在企业适度支持下,企业纸媒完全可以做到让读者“方便得到,且低成本甚至无成本消费”。除了借助互联网及时传送电子版,在传统发行方面,我们也可以有许多文章可做,譬如增加赠阅数量、扩大赠阅范围、增设免费取报点,与邮局加强合作,提高投递质量等等。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