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传统民间艺术策略3篇

时间:2022-12-27 15:04:21
传统民间艺术策略3篇

传统民间艺术策略1

艺术衍生品是以艺术品为原型进行再创意、再设计得到的衍生产品,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原作复制到新的载体上;另一种是以原作为基础进行衍生开发设计。本文中民间艺术衍生品是指的广泛意义上的衍生态[1],是以传统民间造型艺术为原型,提取其艺术元素与符号,运用创意设计手法开发一系列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生活用品及空间设计,将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符号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让这些传统民间艺术重回人们的生活,唤起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又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功能需求紧密结合,与时展接轨。

一、河北传统民间艺术衍生品开发现状

河北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几千年来,积累了众多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广义上讲,民间艺术包含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手工技艺、游艺、传统体育、民俗等多种艺术形式[2]。本文侧重于民间造型艺术,涉及民间美术与手工技艺两大类别,包含年画、剪纸、雕刻、雕塑、陶瓷、编织、刺绣等多个种类[3][4]。这些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代表了燕赵之地独特的地方形象,是发展河北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近年来河北省政府对文化产业建设的大力支持,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了极具优势的发展氛围。目前,河北民间艺术衍生品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市场,但是还没有形成规范开发、广泛推广的体系,仍存在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专业设计人才匮乏

河北传统民间艺术资源非常丰富,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项目有18项,省级118项。但民间艺术衍生品的开发却停留在自发状态,没有标准规范遵循,民间艺人没有经过现代设计教育系统的培训,而高校设计专业也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对民间艺术的开发涉足较少,目前民间艺术衍生品的整体设计水平不高。

(二)衍生品形式单一,缺乏空间衍生设计

河北民间艺术衍生品开发以工艺品为主,载体以装饰性摆件、餐具居多,设计形式上也大多是民间艺术作品的简单复制。例如,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武强木版年画,目前已开发的衍生品有邮票、明信片、内画、装饰挂件、茶具、屏风和动漫作品,虽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但是衍生深度不够,未能真正融入百姓的生活空间,发挥其艺术价值。本文建议民间艺术衍生品开发应该拓展思路,开发多层次、多种类的衍生品,并且向生活空间方向衍生,深度开发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功能的生活用品和空间设计。

二、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河北传统民间艺术衍生品开发策略

(一)通过京津冀高校设计联赛、联展搭建协同设计平台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的设计类院校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以设计联赛、联展的形式,共同推进设计学科与文旅产业的交叉融合,既能够不断拓展设计教育的边界,推进设计实践与设计产业的升级,又能够形成强大的协同设计平台,为传统民间艺术衍生品开发提供设计人力支持。例如,2020年京津冀高校设计类专业以“正定游礼”为主题举办毕业设计联展[5],引导京津冀各大设计院校的学生以正定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素材,从不同视角创作带有正定元素的作品,并进行联赛、联展。这次活动将正定古城的文化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民俗、重大题材等文化属性深入挖掘出来,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浓厚的正定特色的创意作品,彰显了正定文化内涵,提升了正定城市品位与文创产品档次,很好地宣传了正定形象。这为河北民间艺术衍生品的开发提供了借鉴,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对河北民间艺术按地区或按类别设定主题,联合京津冀高校,发挥设计专业师生的特长,开发丰富的衍生品。

(二)将河北民间艺术融入高校设计教育,培育设计人才通过调研发现,从事民间艺术传承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通过考学、外出打工等离开家乡,民间艺术存在后继无人的困境。由于当下民间艺术传承人年龄较大,缺乏对现代设计思维方法和设计手段的认知,开发出的产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目前高校设计教育受西方现代设计的影响,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对传统民间艺术认知不足,所设计的作品往往缺乏文化内涵。因此,在高校设计教育中,如果能够开设相应的课程,由民间艺术传承人进入课堂,以身示教,与现有的设计教育体系融合,将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所设计的作品也将更具有地域特色,并且也能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心。例如,在河北地质大学艺术学院二年级的专业实习中,以“我的家在太行”为主题,打通专业壁垒,带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三个专业的学生深入太行传统村落调研,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点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空间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专业实习课程之外,在专业选修课中也可以将民间艺术纳入课程体系中来,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现代设计教育。潘鲁生教授也曾经提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该逐步构建起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教学体系[6],建立相关的课程群和教学内容,从更长远、更广泛的角度解决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问题。

(三)向生活空间深度衍生,开发多层次、多种类的衍生品由于传统民间艺术具有生长于民间社会背景之上、根植于民间文化之中的特殊性,因此,在开发创意衍生品时不能仅仅从造型艺术和审美文化的角度去关注传统民间艺术,而是应该落脚于民间文化的整体背景和生长环境当中,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7]。本文认为,应该从传统民间艺术生态发展和当代传承的角度去考虑创意衍生品的开发,沿着根植于传统民间艺术生存的真实环境,能够在区域内推广,供旅游者收藏纪念这样的思路去规划相关创意衍生品的开发方案。第一层次是资源本位开发思路,立足于传统民间艺术所生存的传统村落开发特色小镇、主题民宿、主题酒店、主题公园等,保留该民间艺术的传统生产工艺和生产活动,提取该民间艺术的视觉艺术符号、艺术题材和文化价值观念,进行相应的室内外环境景观、室内陈设、配饰品等的衍生设计,让消费者能在浓浓的主题氛围中去感受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并且能够去体验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的过程。第二层次是移植推广应用思路,着眼于软装整体设计,单体或组合创意办公用品和生活家居用品设计,提取某种传统民间艺术的视觉艺术符号或艺术题材,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段或融入当地传统民间手工艺手段,进行再创作,开发兼具功能和审美价值的学习办公用品和家居产品,诸如窗帘布艺、家具、装饰画及其他室内陈设等类型的创意衍生品。此类创意衍生品面向普通消费市场,应用灵活性较强,普通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购买。第三层次是带得走的文化传播思路,以旅游纪念品为载体开发创意衍生品。面向普通旅游者,提取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艺术元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段或本地民间手工艺手段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符号的旅游纪念品,并进行相应的特色包装设计。此类创意衍生品面向的消费群体更广泛一些,普及性较强,可在更大范围内去推广应用。

三、结语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传统民间艺术品的开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发动京津冀设计院校的力量能够解决设计人才匮乏的难题,民间艺术融入设计教育能够从长远上解决后继无人的困境,分层次、多种类的创意衍生品开发方案,能够更好地拓展消费市场,让传统民间艺术真正融入生活,走入寻常百姓家。因此,应该拓展思路,充分发掘传统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开发实用的、能够融入生活的创意衍生品,实现传统民间艺术的当代传承与生态发展。

作者:马凤娟 单位:河北地质大学艺术学院

传统民间艺术策略2

民间传统造型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民间传统造型艺术是人们在生活、社会中实践的体现,是无数劳动者经过辛勤劳作产生的宝贵结晶,民间传统造型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都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笔者结合广西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和民间传统造型艺术皮影戏,论述民间传统造型艺术文化的渊源,以及民间传统造型艺术的自我价值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通过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实现对民间传统造型艺术的再创造,较为详细地阐述整体制作流程。

一、民间传统造型艺术皮影戏

皮影戏属于中国戏剧的一种,也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技艺之一。自古以来,皮影戏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造型艺术,以兽皮或纸板的雕花镂刻而著称,成形的剪影精致又颇具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成为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皮影戏融汇了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几张皮影、一幅白色幕布、一束光源,就可以在琴鼓伴奏中表现出千古轶事[1],讲述人生百态。尤其在借助灯光形成的明暗对比、唱腔以及其他场景的烘托下,剪影在屏幕上生趣盎然。皮影戏被誉为“有声电影的鼻祖”,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民间传统造型艺术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3]。影人一般是将牛皮或羊皮刮去毛血,加工成半透明状后再刻制上彩制作完成的,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雕刻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表演时生趣盎然、活灵活现。除了人物造型,皮影戏还需要刻制一些砌末道具、桌椅和景物造型,以便配合表演。皮影艺术具有古色古香的艺术韵味,它以新奇的艺术表达形式展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迎合了当时的社会需求,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今,皮影戏的传承面临一定问题。以往的皮影戏大多使用方言演唱,而且剧本故事较为古老。一些现代人往往不愿意花时间了解古老的剧本、学习以往的唱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倾向于创新皮影戏,将其剧本结合时代加以改进,并采用新型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

二、装置艺术设计的创意理念

1.装置艺术设计

装置艺术采用不同、有趣的材料创造或改变大众空间,营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装置艺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也被称为“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其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存在联系[4]。装置艺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艺术观念的更新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在与观赏者的互动中给予他们对艺术的新的认知和感受。装置艺术可拉近观赏者与艺术的距离,让他们尽情参与其中。装置艺术的出现使人们从对作品简单意义上的接受和理解转变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感受,观赏者可通过这一能够主动参与的艺术形式,更多元化地理解艺术。在这个过程中,观赏者从对传统的架上艺术静态而单向的理解,逐渐转向亲身体验艺术,与艺术本身和现实社会展开对话与交流[5]。就装置艺术而言,它能容纳任何观赏者希望放进去的内容。

2.装置艺术设计的创意构思

融入民族传统图案元素和民间传统造型的装置艺术作品,能够让更多的人热爱民间传统造型艺术,同时使民间传统造型艺术更加生活化、简易化。基于此,装置艺术设计的整体结构设计、材料选取、颜色搭配运用应较为生活化,让生活化的装置艺术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将广西壮族民族图案和皮影戏艺术特色相结合的装置艺术设计,需要重点考虑材料的选取、图案元素与色彩之间的碰撞,让视觉效果更加饱满并与主体契合。色彩选择壮族服饰中主要的、饱和度较高的色彩,通过强烈的冷暖对比,为整体装置艺术的视觉效果营造强烈的色彩基调。此外,设计搭配了民族文化图案为插画元素,不断丰富主体材料,丰富装置艺术的层次。

三、民间造型艺术与装置艺术的结合

1.民间造型艺术的前期调研

观众对于民间造型艺术的要求已经从过去传统的故事演绎和唱腔表达,转变为能体现民间造型艺术的时代特色并展现出民间造型特点的发展方向。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在民间造型艺术主题设计上应该突出造型方面的特性,恰当地展现出民族文化的特点,并通过对传统民族色彩的运用,结合民族造型本身的特点加以合理恰当的重构设计,强化装置艺术带给观赏者的视觉艺术感受。在前期调研分析中,笔者根据现有民间造型艺术及各类相关资料,得出如下结论。其一,虽然当前部分民间造型艺术采用了多种具有现代艺术感的材质,但是在整体造型艺术设计上缺乏新意。其二,部分民间造型艺术缺乏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主题单一,难以全面呈现历史文化。其三,部分民间造型艺术没有较好地结合现代审美,难以吸引观众的兴趣。

2.装置艺术造型设计

(1)装置艺术造型整体框架设计笔者以民间造型艺术皮影戏的戏台作为装置艺术作品的主体戏台造型,在基本的皮影戏戏台造型上加以重构设计,将其简约化,同时保留皮影戏戏台的基本功能和特色。在此基础上,针对前幕布框架和左右两边框架的造型,笔者均使用不同的表现样式点缀,丰富了整体造型细节。在装置艺术造型整体框架设计中,对民族文化图案纹样的设计与运用,使整个戏台造型充满传统文化特色,从而突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既简约实用,又具有民族特色。

(2)装置艺术造型插画图案设计在插画设计方面,笔者选用了百花、鸟、太阳等图案,以及壮族传统工艺绣球、壮锦等作为插图元素。在壮族的神话中,创世女神米洛甲主宰着人们的生育与健康,因此,壮族人求子需要祭祀花婆,受神话传说的影响,壮族人对米洛甲的崇拜逐渐转化成对百花的钟情。插画图案的整体背景设计运用了百花图案,将其重构。局部插画图案的设计则采用鸟、太阳和绣球元素,将太阳与绣球相结合,整体呈现出飞鸟追逐绣球的插画图案,表达出壮族人对生活的向往,营造出热烈、美好的氛围(图1)。

(3)装置艺术造型制作装置的造型是装置艺术设计的基本框架,具有吸引观赏者并传达信息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艺术作品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在此次装置艺术设计中,笔者主要采用原木材质和丙烯颜料,在原木上手绘出设计的插画图案,并用专用胶将其组合成一个整体,使装置造型整体具有民族风味,更好地传达民族文化特色(图2)。结语民间造型艺术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经典的造型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在装置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敢于使用各种材料。同时,装置艺术不仅是对设计创意想法的提炼,而且是整体颜色搭配和图案设计相呼应的结果,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装置艺术的情绪内容与视觉魅力。此次装置艺术创新设计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传统造型艺术文化,将两者结合并加以创新,突显其中的文化趣味性,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更加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其中的无穷魅力。

作者:柳林严肃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传统民间艺术策略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重要成果,早已获得国家的重视,采取了“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振兴”等一系列保护措施。2006年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传统艺术,刀尖纸下的文化镌刻

1.1剪纸,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一种镂空艺术,视觉上给人以通透和艺术感,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布革等片状材料。现在所说剪纸艺术,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两者区别在于时间,造纸术西汉时期出现,东汉时期进行改良,所以在此前是不可能以纸为载体所进行的剪纸创作,不过先唐时期已有运用金箔、皮革、树叶为载体进行的镂空雕刻,战国遗物出土的文物里就有“银箔镂空刻花”,这些为剪纸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剪纸艺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北朝时出现,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隋唐宋代开始普及,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达到巅峰,家家户户剪纸随处可见,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都会剪窗花装饰家中,以此来烘托欢愉喜悦的气氛。作为可以追溯到农耕文明时期的艺术形态,一剪一纸下真实记录和反映了社会的伦理观念、艺术信仰和风俗习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民俗生活中最普遍、最本源、最具文化象征意义的传统习俗之一。

1.2百变,剪纸艺术的特色夸张多变性。作为民间艺术的创作形式,群众基础为剪纸的创造性赋予了更多可能,大家不走形式敢于创新,大胆进行设计表现,将不同形式、特色的物象组合,改变常规形态,营造出独特地域剪纸风格特色。我国光是以地区来分,就已经有南京剪纸、扬州剪纸、安塞剪纸等多种类别,又可依据纹样、寓意、用途再进行细分,其形式多样,却又各具特色。如南京工艺美术大师陈耀的剪纸作品《十二生肖图》,将虎头枕与孩童、花草等元素以夸张的比例关系组合,营造出天真烂漫、开心欢愉的氛围,以此来烘托过年时热闹喜庆、生机勃勃的景象。装饰象征浓郁。剪纸看起来似乎会被纸面所局限,但也正是空间限制才催生了对装饰的探索。主体造型的归纳、点线面块的处理、纹样装饰的设计,变无序为有序,化写实为抽象,为有限纸面增添了无限可能。中国剪纸的题材表现多为寓意象征类,表义性强,作品渗透出创作者的淳朴思想和真挚情感,观者看见图形造型和装饰纹样就能感同身受其中的情感。传统剪纸作品《生命花树》,表现的是黄土高原人民劳作时的景象,融入了民间传说形象抓髻娃娃、鹿鹤、奇花异草、鹿头花等纹样。画面装饰意味不言而喻,抓髻娃娃作为受惊驱鬼辟邪招魂用的象征,鹿鹤则有吉祥如意长寿的寓意。古代人民寄美好的期望于生命之树,希望可以镇住妖魔鬼怪,让家族多子多福。阴阳平衡之道。阴阳之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它强调世间万物的对立统一,互存互化。从“万物负阴抱阳”言论中可以看出,它涵括世间万物,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有高度概括。阴阳观念早在氏族社会时期,在人类对于自身和自然界的观察中就已经出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发明了阴阳图,融天地变化之术、阴阳物理、社会进化、生产经验等于八卦卦义中,我国古代《易经》中也有提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这思想也对中华人民产生深刻的影响,民间剪纸艺术多采用阴阳刻的表现技法,主图多阳刻,配以阴刻辅之,呈现出画面的平衡对称、虚实相间的效果。我国剪纸大师王雪峰作品深受老一辈影响,他从民间美术作品中汲取灵感,作品呈现出超越时空的艺术表达感,画面细节中所传达出的对称和谐、均衡律动、细腻虚实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2图形设计,现代设计的交流媒介

2.1图形,信息传播的视觉形式图形是由绘、写、刻、印等手段产生的图画记号,是说明性的图画形象,有别于词语、文字、语言的视觉形式。①图形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密不可分,早在人类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产劳动与社会活动需要,已经开始以图画标记的形式进行联络,北美印第安人岩石壁画上的图形符号,就是当时人类以图形进行交流的最好证据。随后,图形历经“图形向文字转化”“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产业革命”三次重大的发展,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仍处于电子信息时代,图形和文字语言等媒介一样,蕴含着必要传达的信息,与文字不同的是,图形受地域文化水平等的影响较小,受众会因为文字不通而难以沟通,却可以从图形中获取信息。它以更独特的想象力、特殊的造型、艺术的构图、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受众,在现代设计中发挥着独特的魅力。

2.2通讯,图形发挥的重要意义图形具有鲜明的视觉特色,易识别易解读易传播,在设计表达中可以充当“通讯官”的角色。信息通讯,图形在视觉传达过程中,通过含蓄或直白的表现方法,将重要信息快速而准确传达给受众,传播过程中涉及人对外界的感知,以及图像信息的接收、分析、归纳、比较、判断、记忆和反馈,是一个互动过程。形象通讯,不同细品文字,读者需要在笔者辞藻华语中构建对世界的认知,如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文字艺术的魅力,勾起读者对哈姆雷特的无限想象,但如果莎士比亚直白地将哈姆雷特的形象公诸于世,那世上也就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了。跨语言通讯,文字语言受其地域性和民族性的限制,只能在固定范围内进行识别,而图形性质是广泛的、世界的,设计元素来源生活来源实践中,带有国际特征的图形利于各国受众识别,比如厕所的男

女图形、部分交通标识图形,即使从较远距离识别,仍可以做出反应。虽然也会有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图形难以被解读,但相比文字而言,图形比文字更易于认知和记忆,也便于广泛的传播。
3跨时空对话,剪纸艺术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

3.1情感,传统艺术的真情流露由于特定的时期和文化背景,剪纸艺术的创作目是单纯的、非营利的,创作初衷源于生活劳动和生活体验,创作者利用剪刀在一张张红纸上寄托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自己内心情感和对世间万物的幻想,经典作品《老鼠娶亲》,披红挂彩的鼠新郎,披头插簪的鼠新娘,敲锣打鼓的鼠迎亲队伍,似人间的娶亲模式,洋溢着浓郁张扬的欢喜气氛,人们期寄和它们和平相处,免受侵袭,体现出人们尊重生灵、敬畏自然的信仰。同样,当代设计者可以考虑在图形设计中融入更多情感表达,或借助传统艺术的表达形式与现代设计形式相结合进行创作。著名图案学家张道一先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山东丝绒厂创作的壁毯作品《伏羲女娲图》,成功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形式巧妙结合,作品中伏羲、女娲、神龙、乌龟、游鱼等元素都是以剪纸的方式单独创作,而其余画面元素则通过绘画形式作出,最后别出心裁地将二者进行组合拼凑,创作出这幅具有现代设计意味的作品。

3.2大胆,随心所欲的创作心境传统剪纸艺术发源于民间艺术家,以家族或师徒的形式传承,创作者大多随心所欲表达,没有繁琐条框限制,带一把剪刀、一张红纸,随处找地方坐下,边聊边剪,没结束前不知手下会创作出怎样的作品。所以每个地域集群的艺术作品自成一派,风格迥异。这是对历史语境、民风民俗进行的设计表达,其价值也已超越民风民俗延续至今,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导向型的人类生产造物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少不了会受市场、商业等条条框框的限制,大大削弱其创造性。因此,对传统剪纸艺术随心所欲创作心境进行感知是极具前瞻性的行为,现代设计师对这种无目的、无意识的创作心境也早已展开探讨,2019年清华美术学院艺术家李禹焕进行了《开放的维度》主题讲座,他说道:“我们的文明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形容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也不为过。人类中心主义的近代思想已经崩坏,正如米歇尔福柯所言:‘人已死去’。将世界以及画布,当作自己的殖民地进行支配,恣意挥洒创造的艺术家已经不复存在了。”②无意识的设计表现慢慢被现代设计拾起,这是潜意识里的观念表达,不受外界世界的影响,从这一角度出发剪纸艺术随心所欲的创作理念与现代无意识创作观念不谋而合。

3.3造型,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剪纸作品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但又完全不同于实际生活中造型,民间剪纸艺人十分善于利用自由透视的构图,不去刻意遵循近大远小、高矮比例、结构透视,常通过简洁概括的艺术造型确定主题,随后再进行装饰性的创作,在二维的纸面表现三维的事物,以超正常的视觉表现力,甚至是有些荒诞怪异、古怪笨拙的超现实的形式去表现。我国民间艺术大师库淑兰,作品中具典型代表形象“剪花娘子”,该形象以大盘脸、高鼻梁、肤色白、眼睛大、眼黑多、口型小为特色,并在创作中始终遵循这样特点,无论正视还是侧视的人,眼睛始终为正视,表现出超越自然形象的创作理念,极具个人造型特色。

4时代碰撞,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新可能我国传统艺术种类繁多且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瑰宝,呈现着我国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地域,作为重要支撑之一的剪纸艺术,其极具乡土气息和民族感受力,以超震撼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一直延续至今,然而在几千年的历史齿轮下,时代的超速发展掩盖了剪纸艺术的传统魅力,使其发展缓慢,甚至有消逝的迹象。作为当代设计行业的一份子,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脉络和思想精髓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紧紧把握时代脉络,以现代设计眼光去发现传统艺术文化的新魅力,使其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深刻认知设计师身份,反思设计师的时代担当。注释:①《图形设计》新一版第6页崔生国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②详见李禹焕:开放的维度https://www.sohu.com/a/346613584_172495

参考文献:

[1]李齐露.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0(20):77.

[2]李兵.从图案到设计———张道一的剪纸艺术[J].美术观察,2020(09):124-125.

[3]郑雯倩.民间剪纸在平面设计工作中的美学体现[J].家庭生活指南,2020(08):123-124.

[4]梁倩,孙慧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美学价值[J].艺术研究,2020(03):22-23.

作者:陈葳 单位: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