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简述人文主义的特点(合集7篇)

时间:2023-12-13 11:13:52
简述人文主义的特点

简述人文主义的特点第1篇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名词解释  6分/题

1.象征

2.陌生化

3.悲剧

4.文艺批评

5.作家电影

6.1.类型电影

二,简述15分/每题  (

任选4题)

1.文学作品文本层次的构成

2.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主要区别

3.审美意向及其分类

4.中国早期电影形态”影戏”的特点

5.

30年代左翼电影剧作中的两种风格

6.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艺术主张与美学特征

7.法国”新浪潮”在创作中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

30分/个

(任选2)

1.陈述至少四种文学批评方法及其特点

2.结合作品,分析第五代导演的创作特点与历史地位

2007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一、名词解释(6分/题)

1.电视文艺节目

2.MTV

3.广播电视标题音乐

4.杂志型节目

5.有线电视

6.节目定位

7.窄播化

二、简述

15分/题  (

任选4题)

1.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演变的几个阶段

2.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优势与劣势

3.电视艺术片的特征

4.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几个阶段

5.主持人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三、

论述30分/个

(任选2)

1.分析”焦点现象”与广播电视深度报道崛起的原因,表现与本质特色

2.分析因特网的兴起对传统广播电视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3.电视体育节目的作用和意义

2008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一.名词解释(6分/题)

1.意向

2.影戏

3.三突出

4.精神分析学

5.第五代导演

二.简述

15分/题

(任选4)

1

简述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艺术方法

2

简述17年国产电影的主要局限性

3

简要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传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4

简要陈述现实主义及其历史演变

5

简要陈述对样板戏的看法

三.论述

30分/个

(任选2)

1

试评价一部你所熟悉的第五代导演的影片

2

试评一部今年来播出的战争题材的电视连续剧

3

你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哪一部改编的最成功?为什么?

4

谈谈你对红色经典改编的看法。

2008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一.名词解释(6分/题)

电视画面  电视剧

广播电视主持人

议程设置

音响语言

二.简述

15分/题(6选4)

1

简述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特征

2

简述广播电视新闻的社会影响力

3

简述声音的多种特性

4

分析说明电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5

简述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征

6

从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的格言“任何时候说什么比怎么说更重要”谈口头报道的基本要求

三.

论述

30分/个(3选2)

1.从巴赞和克拉考尔的西方电影纪实理论,论述纪实主义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回归,分析其原因和面临的问题

2.分析论述中国人类学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特点

3.从科技进步的角度论述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及运用新科技的发展前景

2009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一.名词解释

1典型

2社会历史批评

3人文关怀4

板块式节目5作者电影

简述题(任选4)

1

简述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特点

2

请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主张和美学特征

3

请简要陈述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异同

4

请简要陈述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异同

5

请简述电视综艺节目的特点

6

请简述说明世界广播电视的几种体制

论述题(任选1)

1.请谈谈你对主旋律电影的看法

2你认为制约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如何突破?

答题要求:1有明确观点

2结合作品分析

3字数在800字左右

评论与写作(任选1)

1

试评一部你所熟悉的欧洲导演的艺术影片

2

试评一部给你印象最深的纪录片。

答题要求:1.考生可对所评影视剧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

2.应适当应用影视剧理论,并结合作品。

3.字数宜在1000-1200字左右

2009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名词解释

1.卫星电视

2.电视剧

3.(电视的)节奏

4.制片人

5.窄播化

简述(任选4)

1.电视晚会及综艺节目的特点

2.电视画面的特性

3.纪录片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功能

4.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报道如何取胜?

5.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特点

6.怎么防止信息误导和信息污染?

论述题(任选2)

1.从纪录片适度运用“情景再现”“现场模拟”,论述“虚构与原生态”之关系

2请谈谈互联网对电视的影响

3从“汶川地震直播”和“奥运会直播”谈我国电视传播观念的转变

2010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名词解释

1.意境

2.象征

3.红色经典

4.心理批评

5.西部电影

二.简述(5选4)

1简述法国左岸派的艺术特征

2简述文革期间样板戏的摄制经验

3简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看法?

4简述你对“大片”的看法?

5简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三.论述(3选2)

1论述你对影视剧商业化趋势的看法。

2论述区域文化与流派文化的关系。

3论述美国好莱坞电影队中国电影的启示。

2010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名词解释

1.滚动记录

2.声音的心理性

3.主持人中心制

4.沉默的螺旋

5.人类学纪录片

二.简述(任选4)

1.世界广播机构管理体制

2.请简述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特点

3.请简述纪录片的文化特性

4.请分析说明广播电视语境的构成

5.播音中的“情,声,气”的关系

6.网上舆论的特点

三.论述题(任选2)

1.纪实纪录片主客体的关系

2.民生新闻发展

3.论述动画开发过程的问题

4.动画片创意与解决问题及动画创意的思维特征

2011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一.

名词解释(每题6分)

1.期待视野

2.艺术鉴赏

3.艺术发现

4.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5.节目定位

二.

简述(每题15分

任选4)

1

艺术作品含义极其层次构成

2简述文学作品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关系

3简述样板戏电影摄制经验

4简述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特点

5广播电视在社会中与其他社会结构的关系

6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传播优势

三.

论述(每题30分,三题选二题)

1论述影视剧中主旋律诉求与商业化倾向的关系

2论述媒介融合含义及其表现与特点

3试评论一部你所熟悉的中国电影导演的艺术电影

答题要求:

1考生可根据作品某一方面进行评论

2考生必须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影视与传播理论

3字数宜在1000-1200字

2011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受众调查

2.网络电视

3.制播分离

4.电视散文

5.音画关系

二.简述(任选4)

1简述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2简述广播电视经营的表现

3简析电视主持人与播音员语言使用的异同

5简析广播电视主持人语言语用的转型

6简析谈话类节目的现状与出路

三论述(任选2)

1论述中国广播电视为经济服务的表现

2从浙江煤矿工人被困底下70小时后被救出,分析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突发性灾难事件的优点与缺点

3根据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论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

4从文化创意产业角度,论述广播电视业的发展趋势

陕西师范大学复试2011

笔试真题

一、  论述题(四选二)

1.我国影视剧的商业化趋势;

2.纪录片中的模拟手段与原生态之间的关系;

3.设计一个电视节目;

4.根据一首诗设计动画分镜头剧本;

二、印象深刻的影视剧

三、English

composition

“私家车”

专业面试

对专业的认识

如何理解“娱乐低俗化”

本科论文题目

是否实习

2012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一、名词解释

1、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文学批评

3、市民电影

4、布莱顿学派

二、问答

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及表现

2、文学中意象及其基本特征

3、十七年电影的特点及其主要样式

4、《公民凯恩》的独特之处,与类型电影的区别

三、论述

1、以《失恋33天》等中小成本电影的突起为例,分析国产电影的现状

2、以乐视网等视频网站为例,分析视频网站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3、以3D技术为例,分析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作用

2012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意见领袖

2、议程设置

3、电视的节奏

4.忘了这个

二、简答

1、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2、相对报纸,广播电视如何取胜

3、纪录片的文化功能

4、广播电视新闻中的“误读”现象原因

三、论述

1、地方卫视的发展策略

2、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3、

回忆版,可能有记错,论述题的材料都很长,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去分析,最后的大题都很灵活很开放,虽然前面的小题都比较基础,但是自己的知识积累还是非常重要的

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复试题目

从下列三个题中选择一个题目进行作答,50分

1

从艺术,传播,技术,文化,政治各方面,分析谍战剧的叙事结构,文化定位,和传播策略。

2

地方戏曲已经渐渐在青少年中远离甚至消失,使用你学过专业知识,简单谈谈新媒体符合传播地方文化,在传播上有什么特点

3

今年是延安文艺大会70周年,所贯穿的文艺路线在当今的影视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请举例说明

简述人文主义的特点第2篇

【关键词】名著阅读 情节 情景 人物 写作特点

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解答名著阅读题时,大都会教导学生要审清题干,明确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力求忠于原著。这固然很重要,但文学名著考查毕竟不同于现代文阅读考查,其题目大,内容广,文学性强且无明确的得分点,这些都让学生难以下笔,即使下笔也难得高分甚至满分。究其原因是答题技巧缺失。因为无论是熟读原著还是浏览“快餐书”,要做到由繁入简迅速提取答题所需信息,都不是件易事。笔者现就目前高考文学名著考查出现的四种题型,谈谈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一、简述情节

简述情节可分为简述一般情节和特定情节。

(一)一般情节。此类题目涉及面广,有很大的自由度。如:

1.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次战役。

2.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最让人难忘的情节。

3.请简述江湖骗子金克尔的结局。

针对这种题目,回答时可用粗线条勾勒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结果力求简略,事件经过可适当详述。答案中的人物是扁平的,速写式的,事件是高度概括的,无需浓墨重彩。如第1题可这样回答:

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起因)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经过)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结果)

(二)特定情节。特定情节即情节中已附限制,与原著中的某人某事某人物特点紧密关联。如:

1.简述伽西莫多从刑场救走爱斯梅拉达的故事。

2.古代战争中常用“火攻”,在三国之间的征战中也不例外,请简述其中一个关于“火攻”的故事。

3.简述一个能表现刘备“长厚似伪”的故事。

针对这类题目,回答时应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刑场”“火攻”“长厚似伪”),明确特定情节,在表述时适度出现简单的人物对话、情态、动作、心理,让情景再现。如第1题,应针对“刑场救人”的特定情节,抓住伽西莫多救人时表现出来的“冲”、“挥拳”、“高举”“跳进”“用嘶裂的声音叫喊‘圣地’”等特征,以表现他的勇猛。答案可表述为:

爱斯梅拉达被押到广场行刑,而弗比斯不敢站出来证明爱斯梅拉达的无罪。(起因)伽西莫多在危急关头,从教堂里冲出来,挥拳打倒刽子手,把爱斯梅拉达高举肩头,跳进教堂,用嘶裂的声音喊道:圣地!圣地!经过)最终,加西莫多搭救了爱斯梅拉达并将她安排在钟楼塔顶。(结果)

二、描述情景或场面

描述,顾名思义即描绘叙述,与第一种题型相比,难度加大。当然,有时题目也设为“简述情景”,作为考生应明白情节与情景在表述上的区别:情节重故事,情景则故事与景象兼而有之,回答时还需描绘,不可忽略。如:

1.《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请描述“望梅止渴”的情景。

2.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

3.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战斗场面。

针对这类题目,回答时应描、述兼用。如果简述情节是全用“白描”,那么描述情景、场面则需用到“工笔”,给事件中的人物、环境着色,让人物立体化,环境形象化。如第2题,回答时如选“刮骨疗毒”的情景,就不能不涉及到关羽视病若疾、镇定自若的神态,甚至利用华佗磨刀霍霍和旁人的大惊失色来烘托关羽的神勇。这样要求并非苛刻,实在是出于对关键词“难忘”的考虑:如果一个考生连这些细节描写都记不得,又岂能称得上“难忘”?所以答案应表述为:

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

三、分析、点评人物及事件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或析原因,明看法;或辨真伪,思古今。其题目难度大,要求高,属“作品鉴赏”层面的问题,综合考查考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如:

1.简析《三国演义》“群英会”中曹操为何会中周瑜的反间计。

2.请选择你阅读《围城》时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加以评析。

3.“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出自《三国演义》刘备在长坂坡一役中痛摔襁褓中的独子刘禅的情节。你认为作为三国中的蜀国之主,小说中的刘备究竟是真仁还是假义呢?或者你还有其它看法?请再结合小说中的其它情节谈谈你的观点,并加以分析。

针对这类题目,回答时应由事及理,重阐述;由面到点,重归纳;由主到次,重条理,做到叙述点到为止,论理鞭辟入里,抒情置之不理。如第1题的解答,实则是问曹操中计的原因。凡事由果溯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曹操中计,自身多疑是内因,属主,周瑜善谋是外因,居次。回答时适宜先主后次,用议论性的文字简述原因。参考答案如下:

首先,曹操生性多疑,用人而不信,在蔡瑁、张允等人久练不战时,恰好收到蒋干从周瑜处盗取的书信,书信内容与曹操对荆州降将的担心正相吻合,因此曹操一时受了蒙蔽。(内因)其次,因为周瑜的这次反间计策划得也真是天衣无缝,曹操一时难以识别,于是中了周瑜的反间计。(外因)

四、分析、鉴赏作品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

分析、鉴赏名著的特点和手法,在常人意识里是“专家行为”,至少不认为是中学生力所能及之事。即使中学生能说上一二,恐怕大都应归功于诸如“百家讲坛”“名著导读”及其它干瘪的提纲式文字等快餐文化。试问一个还未读懂读透原著的中学生,能写出符合标准答案的鉴赏性文字吗?考生点评人物、事件,还能以“言之成理即可”问鼎参考答案,而鉴赏作品特点、手法却受作品束缚让人几乎不敢臆想。其结果是:下笔不知所云,得分惨不忍睹。

鉴于此,我在指导学生备考这一类题型时,也只能任由他们吃快餐,啃鸡肋,若指望他们读透原著再来答题,心里总会顿生“一万年太久”的惊悚与恐慌,无助与无望。如以下题目,如能得高分,不能不说是快餐之功劳。

1.有人曾评价狄更斯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家中最杰出的一个”。《匹克威克外传》固然不是儿童文学,却有着童话的特色,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2.《三国演义》曾被誉为军事文学的开山之作。出色的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具有永久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国演义》写了大小四十多场战争,其中有扭转乾坤的重大战役,有事关全局的中小战役,还有惊心动魄的搏斗场面。请你简要概述其中的一次战争,并指出其战争描写的鲜明特点。

简述人文主义的特点第3篇

关键词:新现实主义;简约派;界定;特点

1. 什么是新现实主义

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在为《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撰写的“新现实主义”一章里曾强调道“在20世纪的整个过程中,在小说领域内,现实主义一直经久不衰,而且十分强大,与此同时还不断地引起了关于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种种争论。实际上没有一件自称为反现实主义的作品不把现实主义作为主要成分包括在内,而且大多数被认为实质上是反现实主义的重大运动都一致声辩它们实际上是现实的一种形式”[1]。

本文中的新现实主义主要指20世纪晚期尤其是在70年代后半期之后出现在美国文学中的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和写作现象。

自70年代晚期以来,特别是在80和90年代,越来越多的主流作家开始重新关注身际周遭的客观环境和具体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现实体验和切身经历,重新重视现实主义的创作题材。出现了大量的有别于后现代主义,尤其是那种反偶像的,先锋派的后现代试验主义文学的新的作品。这些绝大多数出版于80或90年代的作品常常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显示出对于诸如寓言性、超现实的黑色幽默、反讽、戏仿、拼贴等等后现代主义主要特征的背离和扬弃,它们不再对元小说(巴斯)感兴趣,不再遵从圆环(周期性、循环性)和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品钦),也不再采用大众文化垃圾的扭曲的碎片的表现形式(D. Barthelme)。相反,这些新作品表现出对于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充分肯定和大量使用,以求达到Barthes所说的“真实的效果”[4]。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日益强大的作家阵容与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已经使得新现实主义浪潮成为当代美国文学中的一大主流倾向,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说新现实主义文学在写作内容(写作题材、文学主题)上向现实主义传统回归,而在创作手法上批判性地继承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许多特点,从中汲取了营养,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

所谓“新现实主义”,首先是对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创作的继承与回归,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对于现实主义模仿性的表现手段的重新注重,主要体现在少数族裔及女性主义文学中;强调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共有的生活体验(shared experience)或者叫固有的默契,这一点被看作是新现实主义有别于后现代主义的最主要区别之一;故事的发生往往有着明确并且真实的时间与地点;在文本叙述中交织进大众文化和民间野史――此点最能体现新现实主义之“新”;与后现代主义重文字形式,注重语言的不确定性等陌生化因素而轻故事情节的做法相反,新现实主义文学认为情节比文字形式更为重要,对于文字形式的探索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新现实主义”更表现出许多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全新特点:从写作主题上更多地关注身际周遭的客观环境和具体生活,注重反映普通人群的凡俗的日常生活和普通情感,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不再注重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隐匿式的或缺席式的叙述;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道德或价值立场;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而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的生活;综合了不同文学题材,大众流行文化和当代的消费主义思潮;一般来说,作品的基调往往是暗含讥讽(anxious, ironic, speculative);表现出对于语言还有其他现代的如电影和电视等表现手段的重视。[6]

2. 什么是简约主义,代表作家与作品。

Minimalism译作极简抽象派,也译作简约主义或简约派。

“简约主义”本是一个艺术批评用语,指的是发生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在在当代造型艺术领域的一个运动。简约主义,或称极简抽象派艺术又称ABC艺术或“最低限艺术”。指20世纪60年端于纽约的视觉艺术与音乐方面的运动,其特点是形式极为简单,艺术家保持纯客观的创作态度,排除艺术家自身的任何感情表现。极简抽象派艺术是现代派艺术中简化论倾向的顶峰。“它十分注重在绘画和雕刻中对于细小的空白空间的运用,使之成为所表现主题之内的有机整体。” [3]

而文学上的简约派小说则是指那些将日常生活中毫不相干的事件、细节堆砌起来去反映市井生活的平凡琐碎的那一类作品,简约派小说的出现是生活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作家们不再关心社会政治上的大事,而含沙射影或玩世不恭地看待社会、人生的生活态度在文学领域的体现。简约派作家在创作中只写社会表层细节而不去理会人物的思想深度,将生活中的逻辑抽象化、简单化,将生活现实进行片段化的处理。简约派小说则努力削减故事讲述中所有不必要的文字,从而使小说成为一种精美的叙述艺术,或者说成为一种文学上的点描画。简约主义强调准确巧妙地运用精心选择的琐事、细节来达到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简言之,即是要以少胜多,言浅而意深。

简约派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包括:安・比蒂(Ann Beattie); 雷蒙得・卡弗(Ramond Carver)及其作品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1981)《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什么》;弗雷德力克・巴特尔姆(Frederick Barthelme)及其作品Moon Deluxe (1983)《皎洁的月亮》, Second Marriage (1984)《第二次婚姻》;其他还有Tobias Wolff托比亚斯・沃尔夫、Mary Robison玛丽・罗比森等作家。[6]

3. 简约派的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特征

就作品主题和写作题材而言,简约派的新现实主义小说主要致力于描写美国当代社会风貌,刻画时代特性。此类作品集中描写反映最平凡人群的最琐碎的日常生活状态。他们所着力探讨的一个核心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男人与女人、父母与孩子、人与自我、朋友之间所形成的爱情、婚姻、友谊、家庭等等各种各样的关系。他们所刻意观察、思索和反映的是一种深刻的人文意义:在美国当今商品经济席卷一切的后工业化社会中,在当代已极端物质主义的现实生活里,人究竟该如何自处,并且如何与他人相处。

就作品中塑造的文学人物而言,简约派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往往以普通工薪阶层或中上阶层为其描写对象,尤其注重展现当代人在后工业社会中迷茫,失落,压抑,扭曲,直至支离破碎的精神世界。

简约派的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尽力避免对其所反映的内容作出任何道德评判,采用一种极其客观,无任何褒贬色彩的叙述语调,刻意置身事外,始终保持一定的叙述距离。

简约派的新现实主义小说非常强调运用精心选取的揭示性细节来推动叙述进程并揭示作品主题。此类作品往往并没有复杂周密的情节,也不注重气氛的渲染以及场景的描述,在叙述上也常常缺乏必然的逻辑关系,较为随意。所有的只是那些表面平淡琐碎,实则微妙深刻的种种细节的堆砌。在这里,作品真正的含意往往正隐含于那些在琐碎陈述之下,事实上并没有被说出来的沉默和空白里。

在叙述语言上,简约派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往往采用简单并且客观的陈述句式,并且多运用现在时态。绝少有晦涩难懂的文字游戏,也很少用主观性较强的判断或感叹句式。

[参考文献]

[1]Elliot, Emory, et al. ed.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M]. 1988:1127.

[2]Hoffman, Daniel, ed. Harvard Guide to Contemporary American Writing [M]. Harva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84-96.

[3]Murphy, Christina. Ann Beattie [M]. Boston: Twayne, 1986:12.

[4]Versluys, Kristiaan, ed. Neorealism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Fiction [M]. Amsterdam: Rodopi, 1992:65-85.

[5]郭继德,“战后美国文学的回眸” [J],当代外国文学,2000,(3):134-40.

简述人文主义的特点第4篇

关键字:雷蒙德・卡佛 文学语言观念 简约主义 现实主义

引言

雷蒙德・卡佛使用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法,树立了个性鲜明的文风。通过使用朴实的语言,设置紧张的情节,营造出让人震撼的文学效果。卡佛短暂一生中丰富的生活经历带给他的忧愁喜乐的情感体验,都在小说中被完整地表达出来。现实主义文学格调决定了卡佛的写作风格,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了繁忙的生活节奏,描写的人和事看似平淡无奇,但通过卡佛独特的叙事构架,把平淡的境界升华,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的空间。

20世纪初,“简约主义”开始在世界文坛初露端倪,也被称为“极限艺术”“极少主义”或“极限主义”。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前期,在叛逆的复古风潮和简约美学的双重影响下逐渐羽翼丰满。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表达事物本质、摒弃浮夸和矫揉造作,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少就是多”的理念,后来延伸至文学领域,形成了简约主义文学流派。而本文主人公卡佛,就是简约主义文学作家中的翘楚。

一、 雷蒙德・卡佛小说的简约风格

(一)文体简约

雷蒙德・卡佛的创作通常以小说和诗歌为主要内容,他最擅长的创作方式是短篇小说,他一生中创作短篇多达68篇。卡佛的短篇小说大多是2000到3000字,甚至更少的只有300多字,情节看似十分简单,文章使用的句子也简短,他极少采用复合句型,字数多的段落也很少见。例如短篇小说《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咖啡先生和修理先生》的全文言简意赅的语言,让卡佛小说的简约特点鲜明地展现,充分显示了“少就是多”的写作手法的奥妙。卡佛在借鉴海明威等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文风融入其中,把简约主义发展到更高层次。他在有限的篇幅里,使用的简短语句主要是由动词、代词、名词和实意词组合形成的,使用的形容词和副词都是基本词语,在小说使用的词汇选择中,都是经过卡佛仔细揣摩的,在描述事物时不使用复杂的修饰词,而使用看起来很不起眼的简单词语进行描摹,让我们读起来感到十分贴切直观。卡佛的小说简约文风是采用简单的句子和词语实现的,摒弃浮华的语言,简短的句子可以减少读者的心理压力,话语简单易懂。卡佛小说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作者视角进行陈述和穿插人物之间对话组成,凭借语言的简约表现社会现状,甚至有的短篇小说的内容是由对话直接组成,在对话之间也没有连接叙述成分。因此,我们阅读卡佛的作品,只有了解上下文之间的关联,才能深入走进卡佛的世界。

(二)时间简约与情节“留白”

雷蒙德・卡佛写作风格的简约不仅体现在字句的使用上,在小说情节的时间安排上也有所体现。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剧情紧凑,没有宏大叙事,发生事件的时间集中在短时间内进行。雷蒙德・卡佛在写小说的时候还有一个写作特点就是使用语言的“留白”,在他的众多小说中有一部分小说没有明确的结局,他这样不是为了减少字数,而是通过减少故事叙述的时间,而在结尾使用含蓄的笔法,给不同的读者对小说的理解带来差异,这个“留白”可以使读者想象结局,根据个人理解自行定义,也体现了卡佛小说结尾的开放性。卡佛故意删减与主要情节有关的时间与事件,这种对重要情节的“省略”或“空缺”,在卡佛全盛时期的短篇小说里屡见不鲜。例如,《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小说结尾就没有明确地表示谈论了什么事情;《还有一件事》在结尾时主人公说:“等等,我还要说件事情,却记忆模糊地想不起来要说什么。”开放式的结尾形式可以省略不必要的语言,还可以给读者提供遐想的空间,提高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互动。它使得小说有了一种不确定性。从这点来说,卡佛的作品有点像中国山水画的“留白”,让读者自然介入到作品中,对未完成部分进行重新加工和想象。

(三)命名的简约

在雷蒙德・卡佛写的大量小说中,小说的名字都很简单,每个名字都暗合小说的主题,所以卡佛在定位小说名字时也是经过慎重的考量。他在短篇小说的名称上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用简捷的词语做题目,高度概括全文;二是使用疑问句作为文章的题目。小说《维他命》主要叙述的是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他们通过维他命联系在一起。小说的主人公帕蒂想要有一份工作,不想依靠别人生存,在小说中她说:“出于自尊,我也需要有个工作。”于是她开始挨家挨户地努力推销维他命,于是帕蒂自尊的代名词就成了维他命,然而在寻求尊严的同时,帕蒂生活得十分艰辛,遗失了生活原本的快乐,带给她的只有压力。这篇小说的题目代表了帕蒂的自尊和希望,同时也有失落和无助的含义,使我们感受到帕蒂生活的全部,读后让我们深思生存的真正含义。卡佛在选择小说题目时也会使用疑问句,以此来引起我们的好奇和关注,例如小说《亲爱的,这是为什么?》《你们为什么不跳舞?》《真的跑了这么多英里吗?》和《你在旧金山做什么?》等都是使用问句作为小说的题目。小说《还有一件事》也会让读者很期待文章的内容,还有一些题目即使不是问句,看到小说的题目也会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

二、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中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可以体现生活的真实性,在典型的环境中描写典型人物的性格,且带有很强的批判性。雷蒙德・卡佛很多小说的主题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他大多描写的是美国20世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讲述的也只是小人物和小事件。雷蒙德・卡佛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描述生活的客观角度,这些都是主要由卡佛的现实主义文学倾向决定的。

(一)雷蒙德・卡佛现实主义的来源

20世纪初期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拮据,对未来前景充满迷茫。雷蒙德・卡佛在青少年时期就充满理想,在创作初期就关注社会人民的生活形态,用独特的视角书写了20世纪。卡佛把青年时期的各种生活经历视为最好的写作素材,小说的取材也都是真实经历的缩影。卡佛的小说中大都没有详细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词语,更没有那种读者想要的高潮和明确的结局,他在小说中所描述的内容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遭受的各种磨难,都是对以前生活的真实写照,朴实无华的语言让人感觉更加真实,也让我们通过阅读可以更接近真实的卡佛。

(二)对美国现实生活的写照

朴实简单是雷蒙德・卡佛的主要写作风格,他所描写的小人物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有推销人员、司机、餐厅服务员、邮递员等。这类群体有着不稳定的工作,甚至也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作家还原这类群体的生活状态,叙述他们所经受的生活压力和充满艰辛的人生。短篇小说大多是以家庭和情感为主要内容,叙述爱情的虚幻和亲人的离别,讲述内心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落差。

(三)叙述者拉近小说故事与现实生活

雷蒙德・卡佛很大一部分小说都是使用第一人称“我”来进行讲述,在小说中“我”可以是参与者或者是故事的见证人,这种叙述视角可以还原生活的真实状况,有利于作家更贴合现实主义风格的写作方式。卡佛在描写底层劳动者生活艰苦时,通常使用第一人称,更能反映生活的艰辛和孤独。以“我”的视角描述经历,带给我们真切的感受。

结语

雷蒙德・卡佛被人们称之为继海明威之后最伟大的美国小说家,还在他去世之后被誉为“美国的契科夫”,这足以体现读者对于雷蒙德・卡佛在文学方面的成就给予的肯定,还说明雷蒙德・卡佛也继承和发展了两位文学大师的写作特点。随着写作技巧日臻成熟。卡佛形成了代表他显著风格的现实主义和“简约主义”。作家也承认他的写作是刻意地不描写不必要的情景,惜字如金。卡佛的小说题材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我们仔细阅读小说还能在字里行间发现作家生活的影子。卡佛在创作的同时也追寻简约形式具有现实意义的故事,他的早期作品会让我们认为有些简单甚至隐晦,省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的小说摒弃修饰性的词句,删除和故事关系不大的情节和场景,让我们在读完后感到茫然,作者的写作意图表现得也不明显。这些简约是形式到内容上的简化。卡佛的创作后期“简约主义”逐渐成熟,即使语言没有前期的简洁,但是小说中所蕴含的感情变得积极向上,能够鼓励人们对生活重新充满信心。品读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可以检验自己,每个人对于开放式结尾都有不一样的理解,在小说结尾的“留白”中可以看到我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展现了每个人独特的生活观和价值观。雷蒙德・卡佛虽然早期借鉴了海明威和契科夫小说中的特点,但是在中后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点。雷蒙德・卡佛把现实主义和“简约主义”进行了完善,他独特的写作特点具有鲜明的艺术魅力。语

参考文献

[1]姚光金.“极简主义”作家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的创作艺术特点[J].语文建设,2014(26).

[2]张晓铭.解读雷蒙德・卡佛的简约派小说[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06).

[3]邱小轻.卡佛笔下的美国――解读卡佛的《大教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01).

[4]何晴霞,詹悦兰.海明威短篇小说叙事中“冰山原则”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J].语文建设,2014(35).

简述人文主义的特点第5篇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要点速记:全民多现身。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4(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要点速记:两权一目的。

5(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要点速记:人(人才)鱼(舆论)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6.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要点速记:目内方育。

 

7.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要点速记:两传选新再创造。

 

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要点速记: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要点速记: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10.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11.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要点速记:社会、个人、外国三方面。

 

12.简述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要点速记: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13.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要点速记:社会、个人、理论三方面。

 

14.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

要点速记: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个性多发展。

 

15.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要点速记:提速(国民素质)个性创两全。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17.简述活动课程论的观点.

(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 开始。

(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要点速记:个人经验,打破界限。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18.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要点速记:学生、社会、学科。

 

19.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1)课程标准的含义。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作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0.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1)语言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要点速记:语(语言智力)数(逻辑—数学智力)体(身体—动觉智力)音(音乐智力)美(视觉—空间智力),一人(人际智力)两自(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

 

21.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要点速记:两独一发。

 

22.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要点速记:开醋(促进)放盐(研究)。

 

23.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要点速记:学习过人。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2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要点速记: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

 

25.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

要点速记:双基 + 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要点速记:建(间接经验)立(发展能力)主(学生主体)育(思想教育)。

 

2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要点速记:一动机四知识。

28.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要点速记:备上作业来辅导,学生成绩差不了。

 

29.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要点速记:三备三计划。

 

30.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要点速记:明确内容;方法合理;语言热烈;板书从容。

 

31简述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适宜,难易适中。

(4)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

(5)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6)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7)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8)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9)尽量同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32.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和关键。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要点速记:主(主动性)抓(抓重点、难点、关键)情境(设置情境),培方法(培养思维方法)。

 

33.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要点速记:小联(联系实际)在乡(乡土教材)下训练运(运用知识)输技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

 

34.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要点速记:依自身,依内容,依目标,依学生,依媒体。

 

35.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

(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能力。

(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36(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37(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要点速记: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

 

3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特性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39简述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要点速记:两准一敏才持久。

 

40.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41.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要点速记:引观察、勤思考、扩知识、练想象、爱幻想。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42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要点速记: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

 

43简述如何组织复习以防止遗忘。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进行复习的。

(2)合理分配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要点速记:法(复习方法多样化)官(多种感官)及(及时复习)时(分配时间)返(反复阅读)回(试图回忆)三中(分散和集中)。

 

4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要点速记:环境 + 个性 + 课程。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ω^)

 

42.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要点速记:储数量、训方法、多练习、勤思考。

 

4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44.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5.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要点速记:阶(阶段特征)个(个别差异)机(积极性)缘(原型)

 

46.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班杜拉总结了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环境、个体和行为。

(2)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4)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47.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要点速记:材料意义 + 新旧知识 + 心向。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8(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49(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50(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51.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要点速记:创情境、控水平、用反馈、指归因。

 

5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要点速记:马(马斯洛需要层次)里(立志教育)奥班(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委(韦纳归因)。

 

53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

①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丰富性。

②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与组织性。

③关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可利用性。

(2)教育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选择与安排。

①精选教材。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教授学习方法。

要点速记:有结构,有内容,有方法,促进迁移。

 

54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要点速记:需要、人类、时间、特点。

 

55.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 ~ 2 岁)。

(2)前运算阶段(2 ~ 7 岁)。

(3)具体运算阶段(7 ~ 11 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 ~ 16 岁)。

要点速记:感前具形。

 

56.简述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内化学说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57简述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教育意义。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

(2)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58.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要点速记:万能答案因素类:遗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个人主观能动性。

 

59.简述具有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人的认知特点。

(1)他们对事物的直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加容易受周围其他人,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

(3)他们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语言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4)他们的社会敏感性强,善于社交。

 

60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

(1)婴儿期(0 ~ 1.5 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 ~ 3 岁):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 ~ 6、7 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 6 ~ 12 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 ~ 18 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 ~ 30 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 ~ 6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 岁以后):完善感对绝望。

 

61简述强迫症的概念及其治疗方法。

(1)强迫症的概念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2)强迫症的治疗

①森田疗法:日本的森田强调,当事人力图控制强迫症状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导致的对症状出现的专注和预期,只会对强迫症状起维持和增强作用。因此,为了矫正强迫症状,应放弃对强迫观念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治疗强迫行为。

②“暴露与阻止反应”。例如,让有强迫性洗涤行为的人接触他们害怕的“脏”东西,同时坚决阻止他们想要洗涤的冲动,不允许洗涤。

 

62.简述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它是帮助当事人将情绪困扰理性化,从而达到辅导目标的一种心理辅导法。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其主要观点是: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辅导老师可以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方法,来改变学生的非理性的信念,从而恢复和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6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64.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④学校教育。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识。

 

65.简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要点速记:服榜样、约奖励、价辨析。

 

66.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2 ~ 5 岁)。

(2)权威阶段(5 ~ 8 岁)。

(3)可逆性阶段(9 ~ 11 岁)。

(4)公正阶段(11 岁以后)。

 

67.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10 岁以下):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10 ~ 20 岁):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 岁以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要点速记:三水平、六阶段

 

68.简述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要点速记:强道德、加实践、持统一、律自己。   

 

69.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要点速记:一教(教学)、二班(班会+班主任工作)、三活(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70.简述如何运用道德修养法。

(1)在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

(2)在肯定学生自我教育意愿和能力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启发、帮助学生制订自我教育计划,使学生明确自我努力的方向。

(3)班主任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的机会。

 

71.简述如何运用说服教育法。

(1)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

(3)态度真诚、热情。

(4)善于捕捉说理时机,拨动学生的心弦,以增强教育效果。

 

72.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点速记:生(研究学生)目标,导(领导核心)关系。

 

73.简述班集体的发展过程。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74.简述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力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75.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76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

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4)自我促成的纪律

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77.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78.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79.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8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81.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简述人文主义的特点第6篇

《政治》考试大纲总要求共三项,具体内容如下:

1.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基本原理,分析、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对于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观点、错误思想能够识别,并给予适当的批判。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大纲》规定,政治试卷的题型有:选择题(实为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四种类型。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四种题型在一份试卷中的题量和所占分数的比例是:

"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约占总分的53%;

"辨析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约占总分的13%;

"简答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约占总分的20%;

"论述题"一个,共20分,约占总分的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三门课在试卷中分数的比例是:28%:28%:37%;"时事"约7%。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法: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比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约28%

毛泽东思想概论 约28%

邓小平理论概论 约37%

时事 约7%

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53% 86%

辨析题 约13%

简答题 约20%

论述题 约14%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 约30% 80%

中等难度题 约50%

较难题 约20%

三、题型特点

(1)选择题

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它的考核范围广,考点多,几乎遍及各章各节甚至到目。这种题型既可以考核考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史实和基本原理的记忆、理解、辨别和掌握的程度,又可以考核考生对基本原理的运用能力。

单项选择题由题干和四个选项两部分构成。题干描述并给出考题的已知条件和回答问题的范围、层次、角度、方面等要求;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其他三项或明显不对,或似是而非,通称干扰项,能起到检测考生对问题是否准确把握的作用。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2)辨析题

辨析题属于主观性试题。它的命题范围广,考点多,几乎遍及各章各节甚至到目。凡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可以作为辨析题考试,也可以说简答题都可以变成辨析题考试。例如,"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可变成"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又如"简述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可变成"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从政治课来看,也是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观点的理解能力、辨别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这种题型通常由一个完整的判断句出现,要求考生辨别正确或错误并说明理由。

辨析题比简答题难度稍大些。因为,在题目中没有为考生提供选择的内容,答案完全靠考生的理解、辨别、判断和分析能力来完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辨析题的类型可参考简答题的类型。

(3)简答题

简答题属于主观性试题,它要求考生按照考题所提要求,作出简明正确的回答。

简答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属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回答。例如:"简述社会进步的科学内涵。"(或什么是社会进步?怎样理解社会进步?等)。又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是什么?"(或简述毛泽东思想及其基本内容)。再如:"什么是按劳分配?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②属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相互关系的问答。例如:"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又如:"为什么说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再如:"为什么经济发展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③属于某个基本概念及其意义的回答。例如:"简述质、量、度及把握它们的意义。"又如:"简述正确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重要意义。"再如:"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④属于某个基本原理的问答。例如:"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又如:"简述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再如:

"简述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4)论述题

论述题属于主观性试题。它重在考查考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论述题同简答题相比,它回答的内容比较复杂,难度也比较大。它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联系某方面的实际,思考和解答问题。

论述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专门论述基本原理的论述题。例如:"试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又如:"试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再如:"试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②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例如:"试述辩证的否定观并用以说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又如:"试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及其意义。"再如:"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

③以基本事实为根据说明某种理论结论的正确性。例如:"根据我国人口问题的实际,说明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又如:"根据时代的特点和我国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矛盾的状况,说明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再如:"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说明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

四、解题方法

1.单项选择题

解答单项选择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单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选对得分,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2)仔细审题,弄清题干的内容和要求。选择备选答案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而不是以选项本身是否正确为依据。

例如,"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指导下,走自己的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观点体现了( )

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B.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C.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这个选择题是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前三个答案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但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只有D项答案是符合题意的。只有理解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运用,才能选定这一选项。

(3)以题干要求为依据,仔细审查各个选项,排除似是而非的干扰项,正确选项也就确定下来了。

例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指( )

A.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B.民族主义 民主主义 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主主义 D.民权主义 民主主义 民生主义"

这个选择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的。其中民主主义又在BC、D三项中都有,用以作为干扰。细心记忆并准确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义的考生,很容易地选择A项为正确答案。

(4)要仔细审察完四个选项后再确定选项,切忌看完一两个选项就确定答案。

例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全民所有制

C.集体所有制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个选择题的正确答案是D项。答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区别经济基础和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则如D项所表述。

2.辩析题

解答辩析题应注意如下几点:

(1)一定要弄清题意要求,准确回答问题。

例如:"毛泽东思想科学内容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这个辩析题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核心"是什么。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回答这个问题最容易产生的错误是,理解为"实事求是".其实,"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或"活的灵魂".可见,要正确回答本问题,一要仔细审题,不要疏忽大意;二是平时学习时,就要记住"核心"和"精髓"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2)熟悉教材或辅导材料,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内容。

例如:"社会进步就是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应该回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并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注意相似原理的本质区别。

例如:"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特殊性的总和。"

这个判断当然是错误的。它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相混同。然后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内容。

(4)辩析题虽然有一定难度,命题形式也比较灵活,但只要准确地、全面地掌握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就不难辩清正确和错误,并完整简明地说明理由。

3.简答题

简答题在《政治》试卷中占30分,仅次于单项选择题(80分)的比重。这是考生应当在考前复习中加以重视的。

回答简答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题意,与题目要求无关的东西,绝不浪费笔墨和时间。

(2)答题要论点全面,观点正确,文字简洁。

(3)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既不要过多分析,也不能不作任何说明。一般说来,简答题三四百字即可。

(4)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叙述清楚。

4.论述题

回答论述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能认为论述题就一定是难题。因为,通常的论述题就是基本原理和分析实际问题两部分构成,所以答论述题只要先把基本原理讲清楚,然后分析实际问题即可。切忌基本原理还未回答就联系起实际来了。

(2)由于论述题通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所以既不能只讲理论而不联系实际,也不能只讲实际而没有理论指导。并且,理论和实际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不能离开理论讲一些毫不相关的所谓实际。

简述人文主义的特点第7篇

[关键词]《简爱》;透视;角度;话语权力;女权主义

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是一部后现代主义经典之作,它以开放式的结构讲述了英国贵族出身的罗切斯特和家庭女教师简之间的爱情故事。在这部小说中,简拒绝扮演维多利亚时代这一父权社会为女性指定的传统角色,超越了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狭隘性别话语的束缚,宣布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琳达・诺克林,2005)。如同人们对作家众说纷纭一样,多年来《简爱》的研究也从传记、心理分析、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社会学、后殖民主义理论以及神话原型批评等多层面、多角度揭示了作品的“复杂与模糊”,形成了众多不同的批评视野和不同的解读方式。近几年,加亚特里・斯皮瓦克从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场角度对《简爱》的解读,彻底解构了传统定论。然而,无论对它质疑还是肯定,独立、倔强可以说是主人公性格的基石,《简爱》的反传统性是人们所共识的。

一、 透视作者:“有权利讲述自己”

夏洛特・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女小说家,也是文坛颇具争议的人物。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在其传记《夏洛特・勃朗特的一生》中把夏洛特描写成诚恳善良独立的完美女子,她的作品也多半是对自身经历的表述;然而随着人们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对夏洛特的认识和评价也莫衷一是。2005年英国《卫报》发表署名文章并且援引了大量当时的原始资料,称夏洛特是一个有着强烈渴望名利的人,文章还认为盖斯凯尔夫人的传记长篡改了主人公的性格和生活,对读者产生了误导作用。也许正是夏洛特有着人们阐释不尽的复杂性,才是她享誉文坛的魅力所在(楮蓓娟,2006)。从本体论的层面看,《简爱》是对作家自身处境和写作本质的讽喻。“现在在哪里?谁在说话?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小说开门见山就提出了这些看似简单但却耐人寻味的哲学问题。如果说从哲学的角度,这些问题是对现代社会人的存在本质的拷问,那么,从文学本体论的层面,它们则是对叙述者或存在者存在问题的探究。《简爱》一书开篇就叙述了主人公简在里德家的生活有低人一等的感觉,然后就发出夏洛特式的疑问:“贝茜说什么了?”夏洛特似乎在警示我们:究竟是作者本人,还是叙述者,还是小说的主人公在说话,其实是难以分辨的,因为叙述声音是含糊不清的,即便是在现实主义大师像夏洛特这样感情细密的女性作家的作品中,也是同如此理。由此,“不是作者,而是语言在说话(盛宁,1997)。”

小说的创作是使写作本身从表达意义的维度中解脱出来,而只指涉自身。写作犹如一场游戏,在不断超越自身规则和违反其界限中展示其自身。写作的宗旨,只是创造一个可供写作主体永远消失的空间,作者必须在写作的游戏中充当一个角色(王雅华,No.3,2006《外国文学评论》)。在夏洛特看来谁在说话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是否有权利说话,在何种场合、以何种方式说话。小说中“我”的声音只不过是代表小说中所有叙述者和主人公的声音,它就是作者、叙述者和小说人物声音的汇合。虽然小说中的每个人都代表他人格的某个方面,但每个人又不同于自己,因而也没有一个能真正解释“我”的身份。所以这一次作者决定不再讲述他人只讲述自己:

“我一路反抗着,这在我是第一次,贝茜和阿博特对我也更加厌恶了。我确实有点不像我自己了,就像法国人说的――失常了。我意识到,一时的反抗,让我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惩罚;而我,也像所有反抗的奴隶一样,在绝望中暗下决心要誓死反抗了”。

叙述者“我”渴望讲述自己,这是她的权利。为了履行说话的义务,以实现为自己命名的目的,叙述者“我”不得不为自己创造一系列新的替身,因为她只有通过别人的声音和语言才能达到讲述她自己的目的。“成为自己”,这不仅是难以命名者所要完成的使命,其实也是所有作家和思想家的永恒追求。19世纪的伟大哲学家尼采就曾发出这样的呼唤:“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所、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的。”但“成为自己”又谈何容易。福柯曾经以尼采的这句名言作为自己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他却发现每一次“成为自己”都是又一次“摆脱自己”(J.希利斯・米勒,2003)。那么,叙述者“我”有权利讲述自己,以便成为自己,正是如此,在桑菲尔德庄园简再次发出了不平的呼声:“谁也不知道,除了政治叛变还有多少其他的反叛发生在芸芸众生之中。”而夏洛特对小说结局的安排也充满了隐喻,简既是双目失明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的妻子,更重要的是她拥有对庄园的支配权。至此简爱成功地完成了对桑菲尔德庄园既有秩序的颠覆。夏洛特对父权制家庭反抗的主题昭然若揭,正是这些使她成为19世纪最具反抗性、自我意识最为强烈的女作家(楮蓓娟,2006)。

二、角度:语言的牢笼、叙事的迷宫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语言究竟是什么?《简爱》可以说是一部关于现代词语的里程碑,它讽喻了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语言表征”的本质。如阿弗雷兹所定论的,在《简爱》中,“唯一的主题就是词语本身和难以忍耐的权利对使用词语的需求”(A.Alveraz,BeckeR,Glasgow,1978)。夏洛特一向被看作是爱玩弄文字游戏的作家,但是在这部小说中,似乎并不是作者在玩弄文字游戏,而是语言自身在游戏。所以叙述者“我”探究自我的活动其实就是对语言意义要表述男女平等这一欲望自身的拷问(申丹,2002)。《简爱》中的“我”用文字构建了一个叙事迷宫,但作者本人也被这座错综复杂的叙事迷宫所吸引。然而,夏洛特凭借自己的智慧打造出翅膀,最终飞出父权制家庭的牢笼,并重新获得了自由。而《简爱》中的我却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语言的束缚,因为“她不可能逃避,她只能面对,并且所有类似的逃避都只能使她更深地陷入语言的牢笼(RochC.Smith,1978)”简・爱是个追求心灵自由和人格独立、具有反抗精神的知识妇女形象。她出身低微,长相平平。小说中的简・爱一如作家本人:一方面诚恳、善良、独立、渴望自由;另一方面要强、刻薄、占有欲、反叛性、颠覆性等破坏性格隐藏其下。这是一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复杂、自我意识异常强烈的主人公。小说一开始并没有摆脱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叙述模式:“灰姑娘模式”――一名卑微的家庭教师(当时被人称为上等仆人)的小资产阶级家庭女性,希望嫁给一位有全权有势的庄园主。疯妻子出现后,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简为了维护爱情的合法性,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和罗切斯特,最 后在庄园被毁,疯妻子自焚、罗切斯特双目失明时重又回到罗切斯特的身边,取得合法妻子权利和人格的独立(楮蓓娟,2006)。这两种叙述模式似乎暗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揭示了传统文学和后现代文本的本质区别,前者暗示了唯一意义的确定,后者则隐喻了意义之永无穷尽(王雅华,2006)。

既然叙述迷宫是由语言编织而成,那么,唯有语言才能使它走出迷宫。所以语言既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又是目的,既是艺术创作的材料又是作品本身,因为“女人生存的权利同样无法达到沉默”。这样一来,夏洛特以女性叙述者身份虚构了“疯女人”的形象,可以说它既来自简・爱内心世界的呐喊,也是来自作家本人内心深处的呐喊。众多的中外文论家都把“疯女人”诠释成是简・爱最隐蔽的内心世界,是简・爱心灵中隐蔽、愤怒、疯狂的一面,她们都是受男性压迫的姐妹。热恋中的简・爱“没法把情人的罗切斯特和庄园主的罗切斯特剥离开来,疯女人的一把无情之火却做到了”。“疯女人”的形象实际上是隐藏在作品中的一个密码,它储存的信息是由多层次含义构成的。我们还可以把疯女人看作是一个窗口,借此窥探作家执笔构思时的心态。作家没有勇气在现实中冲破男权世界的女性观,于是试图通过“疯女人”的虚构来打破“灰姑娘故事”的模式,然而它只不过是文学中的神话(楮蓓娟,2006)。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说:“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亡了资本主义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天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附加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

三、话语权利的再分配:现实与虚构的整合

语言危机和话语批判是1990年左右出现在欧洲的文学现象。这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人类历史上,知识、文化、社会发生转变时,概念也回随之转变和消解。20世纪初欧洲思潮进入一种理性的危机时期,启蒙运动以来的以理性为主的进步、乐观的世界观此时受到挑战,危机意识表现在文学、哲学、社会学领域里,最终表现在语言的表达――话语上。原先人们认识的世界是客观的存在,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客观世界时稳定的,文字和物质之间的关系也是稳固的。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转折期间,各种稳定的关系诸如主体与世界、主体与认识受到怀疑,现实世界不复存在于人的掌握之中,主体与世界的和谐关系也不复存在,语言与现象间的牢靠关系于是就摇摇欲坠起来(谢莹莹,2006)。文学艺术家的感知总是先于公众,对社会思潮转变的反应往往比公众快得多,在世纪转折期女性文学家所普遍意识到的话语权利问题便不足为奇了。夏洛特的《简爱》就是一次有关现实与话语权利分配问题的深刻探讨,小说的创作深感语言无法捕捉现实,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于是就采用概念化的语言形式――话语来传递思想,完成作者在历史语境和精神层面的渴望,而女权主义的到来,带来这样一种意识:在传统的父权制社会里,不管感觉到什么,女人都有权说出来,这种转变在许多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为“爆发”,要说话,要表达,因此,话语的作用就被普遍认识到了。

《简爱》中的每个人物在生活中都不难找到原形。主人公简・爱的经历跟作品的创作者夏洛特非常接近,几乎就是作家对童年生活、追求爱情的个人隐私的全部书写。故事的表层由三层关系组成。第一层关系存在于简・爱和里德家的亲人之间;第二层关系存在于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之间;第三层关系存在于简・爱和“疯女人”的矛盾之间。简・爱出身于牧师家庭,并在幼年就成为孤儿,寄养在舅舅家。不久里德先生病死,无论她如何努力地忍让、如何地努力热情,还是要受尽里德太太和表兄弟姐妹的欺侮,她始终未能被这个家庭所接受和承认,这里一种福柯式的权利机制在起作用。亲情上的“话语构成”也同其他话语构成系统一样,服从于一种基本结构,这种控制式的长辈制与男权式的世界权威相似。个人在维护亲情上的努力必须得到权威的认可,才会有可能被纳入她们现存的家庭话语中,才算是存在的,才会有社会意义上和精神意义上的价值。后来,舅妈里德太太把她送进了洛伍德慈善学校,校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他用种种手段从精神上和肉体上摧残孤儿,简・爱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和冷漠,是内心世界中过分的自我压抑和对自我规范的约束使得她再次选择了“叛逆”。此时此刻,简面对的是宗教权威,她在这个领域中是局外人,因为她不愿受任何团体组织的约束,这就意味着她没有在这个圈子内说话的资格,于是简被排除在传统的宗教话语权之外。在罗切斯特举办的家庭舞会上,简意识到自己已爱上罗切斯特,不久她就答应了罗切斯特的求婚。简身处平民阶层,罗切斯特的天地在贵族圈内,他们的社会地位相距甚大;简的话语是自发的,方法可能是幼稚的;罗切斯特则有一套上层社会的定规,两种社会、两种文化截然不同;简作为个体对男权社会的某一现象进行质疑与否定,她呼吁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能和男人一样自由支配;而罗切斯特是这个男权社会里权利话语中自满自足的群体的代表,前妻贝莎――“疯女人”的死亡为他寻找自我、完善自我与实现自我提供了活动场。语言负担着传达信息的功能,话语则担负着阐释语言的功能,但是,当它再现信息时,总是要遇到障碍,它总是传达出一种别样的信息,而且,在它所说出的东西的背后总还有许多尚未说出的东西。这种诠释除了竭力在现实与虚构的整合间往返寻求文本的真实意义之外,还注意到了文本中人物与人物的反复对话,如今对话语权利的理解已经不在于是否能求得文本的最终意义,而是文本创作者的心愿能否达成。《简爱》的结尾似乎把我们带入了某种沉默,简・爱做出重新回到罗切斯特身边的决定无疑是让夏洛特抵制压抑和歧视女性的努力大白于世,然而事实上,通过话语的叙事过程,简自我觉醒的表现与潜在愿望的实现却解构了文本自身所想表白的真相:走出平静而无为的处境,在陌生而粗暴的经历中取得生活的经验,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