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简述体育的政治功能(合集7篇)

时间:2023-11-02 15:51:55
简述体育的政治功能

简述体育的政治功能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特征; 结构; 功能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5-0050-03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结构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厘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性转译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结构可以从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和层次结构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宏观结构指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宏观领域的存在方式和实践方式;微观结构指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微观领域的存在方式和实践方式;层次结构指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描述、建构和自我评价。

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宏观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宏观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素结构,即包括话语主体间性、话语内容、话语语境、话语预设和话语交往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类型结构,主要是政治话语、学术话语、教学话语、社会生活话语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方式。话语的要素结构和类型结构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宏观结构体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素结构中话语主体在各要素之间占有核心地位。主体间性是在这些要素之中最重要的要素,它决定了其他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话语内容是由主体之间在一定的话语语境下通过特定的交往方式而产生和发展的。也就是说,话语内容由主体间性、话语语境和话语交往方式决定的。话语语境包括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外部语境是由一定社会的关系结构决定的,本质上是依赖主体来建构;内部环境是受话语主体间的处事态度、思维方式和特定的话语交往内容所影响。话语预设是主体间得以顺利交往的前提性信息或知识假设,是潜在话语语句中的通俗性知识,是不言而喻的。而话语交往决定了话语主体间的以何种方式进行沟通和协商,直接关系到交往的实际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类型结构中政治话语对学术话语、教材话语、社会生活话语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引领作用。政治话语在这里起到引领地位,是话语发展的航标。政治话语渗透到这些话语领域,也就是说学术话语、教材话语都包含着政治话语的因素。而且,政治话语本身又有学术话语的因素,它是政治性、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学术话语需要政治话语为领路人,学术话语又成为教学话语的理论先导和理论支撑。教学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话语形式,它的形成依赖社会生活话语的资源,也依赖于学术话语的理论支撑,而教学话语的理论提升就成为学术话语的重要内容。社会生活话语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教学话语提供丰富的构成性资源,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教学话语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世界。因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教学话语都只有向社会生活话语汲取资源,才有生命力和战斗力。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

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观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观结构主要包括人的内心世界、微观实验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人的内心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构的源泉和不竭动力。人的内心世界蕴涵着话语与非话语的形式和逻辑。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微观领域,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宏观领域的话语预设、规范、道德等方面的制约,在深邃的内心世界里进行“狂野”的建构和重组。然而,这种话语创构往往要受到人的内心情绪变化包括喜、怒、哀、乐、郁闷、烦躁、快乐、轻松等条件的制约。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微观实验世界和虚拟世界。当人的内心世界充满快乐的成分比较多的时候,对实验的观察、描述可以采用比较客观、比较理性的话语形式和内容。当人的内心世界进入癫狂和崩溃的边缘时期,话语的秩序将被打乱,对实验的观察、描述往往难于取得实际效果。以量子力学为例,量子力学“只反映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并不直接反映想象中的微观世界的任何真实客观的模型特征。这就是为什么海森堡常说,量子力学不描写基本粒子的行动,它只描写与这个认定行动有关的实在知识。量子论的数学形式不再是自然界本身的描述,而只是人们关于自然界的知识的描述。它只描写暴露给我们的提问方法的自然界,即在人们创造的条件下出现的现象,它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特征”[1]。从这里可以看出,对粒子实验观察和描述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关系极为重要。没有实验就无法观察到粒子现象存在,人的内心世界的好坏同样对粒子的描述产生影响,甚至产生逆反和抵抗情绪,话语的秩序混乱也就难以避免。因此,微观领域的实验很大程度上是受人的内心世界制约的。

同理,在虚拟世界里,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得到真正的表达和无限拓展,话语的出现也就异常的丰富多彩。网络世界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打通了人与人内心世界的交往屏障,使人与人之间的内心世界可以在网络的世界里沟通和任意表达,从而使人的内心世界潜在的话语门户被打开,这就不断催生许多新型的话语形式,这些话语形式不再受制于宏观领域的道德规束,而是自由自在地创构。在虚拟现实领域,人们的交往话语与人的内心世界联系极为密切,可以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褒贬、丑美、善恶等进行颠倒性的话语表达,甚至是发泄式的话语表达。这些是在现实世界里不可实现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人的内心世界对虚拟世界里的话语变化具有很大的促动作用。

反过来,微观实验和虚拟世界通过对人的内心世界起到很多促动和调节作用。在微观实验里,出现许多现实世界无法看到的神奇景观或现象,大大的丰富了人的内心世界。虚拟世界里的“狂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人的心理起到调适作用。简言之,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层次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层次结构主要是指话语描述、话语建构和话语自我评价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宏观领域,描述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话语描述往往被话语解释所替代。然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向微观领域拓展,话语描述又逐渐凸显其重要性。描述是主体在特定场域下的主观行动,它始终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描述,是主体“怎样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能在什么程度上描述客体及其过程”[2]。这里道出了话语的工具理性。话语描述是主体(间)通过一定的言语对客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某种程度的主观描述,这是话语作为话语存在的基本条件。因此,不管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宏观领域还是在微观领域,描述始终是主体(间)的对客体的主观描述、是主体(间)认识客体的开端。这种主观描述依赖于主体(间)的内心世界、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取决于主体的知识结构和认识经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描述是主体间在一定语境下对知识的描述,这是主体间使用话语交往的开端。然而,话语只仅仅停留描述阶段已经难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的需要,话语理论自觉也要求话语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也就是从描述走向建构。

话语建构是话语理论自觉的必然,也是话语走向价值理性的必然。话语建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构知识;二是自我建构。福柯的话语建构知识理论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知识)是话语建构的结果。自我建构是话语理论自觉的体现,话语理论的自觉表征着话语不是完全依附于主体,成为主体的“话奴”,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话语体系,对主体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和制约性。话语的自我建构必然会产生话语的自我评价。话语的自我评价是话语建构后的一种反思,也包括对话语描述的反思,是理论自觉的结果。换言之,话语的自我评价是对话语描述是非、正确、客观与否的一种自我反思,包括对话语描述的某种修正。此外,话语的自我评价也是对话语建构知识、自身体系的一种反思,包括对知识的评价、自身体系的功能评价等。从而不断地促进自我提升、不断提高自身的描述水平、建构能力和再生产能力,这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以言灌输范导功能、以言感召激励功能、以言批判辩护功能和以言转译建构功能等。

1.以言灌输范导功能

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概念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坚持灌输理论,在任何情况下灌输理论都是必须坚持而不能放弃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3]。这就意味着灌输必须是始终坚持的,不可忽视的。然而,时代不同,灌输的方式则有很大的区别,即话语灌输的方式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灌输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话语方式。这就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是以话语为主要形式的。灌输依赖于话语能够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程度上去描述、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以及相关的灌输要素。通过一定的话语方式使教育对象能够快速、全面、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并且自觉地接受这些东西,达到灌输的目的。这种灌输是基于现代话语理念的、是主体间性背景下的灌输。这种灌输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范导目的。通过话语的交往、交流、协商使得教育对象能够把被灌输的内容或信息内化,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使教育对象能够懂是非、善恶、美丑等。此外,话语建构的知识也成为教育对象行为的无形规束。

2.以言感召激励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召激励功能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话语形式能够感动、号召、激励教育对象。良好的话语形式具有很大的渗透力和感召力,能够从内心上引起共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证明,在一定时期,领导人的演说、报告、口号往往是非常有感召力的,能够激励人民鼓舞士气、充满斗志。如列宁的演讲、的演讲往往就能够很好地发挥话语的感召激励功能。诚然,反面教材也有,那就是希特勒的演说,众所周知,希特勒的演说同样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渗透力,甚至是蛊惑力。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都可以证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召激励功能是极为重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加要注重以言感召激励功能,通过不同的话语形式,使话语真正能够发挥其感召力,不断激励人们的精神昂扬向上。

3.以言批判辩护功能

批判和辩护是内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内涵,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批判辩护功能。即对一定时期的意识形态具有辩护、捍卫、巩固的使命,以及对外来意识形态具有批判的功能。新时期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批判辩护功能是针对当前社会思潮的多样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意识形态的渗透与反渗透等现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批判辩护功能就是要对社会各种思潮的话语形式具有敏锐性、批判性,当然这种批判大多数是基于康德意义上的批判。从而使人们从各种社会思潮话语的“迷宫”里走出来,认清事实、了解真相、辨别真伪。但是,针对境外意识形态话语的渗透、对境外的不良话语予以批判和揭露,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批判。与此同时,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不断进行辩护、巩固,尤其是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捍卫等。因此,多元社会同样要高扬话语的批判辩护的旗帜。

4.以言转译建构功能

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我们“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背诵是没有人听的;要联系战争发展的情况,联系士兵和百姓的生活”[4],这里就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语言的转译工作,要把抽象的正式的政策文件语言转化为联系实际情况、联系百姓生活话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译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的最重要功能。前面三个功能的有效进行依赖于话语的转译建构功能。也就是说,不管是以言灌输范导功能、以言感召激励功能还是以言批判辩护功能对话语转译建构功能都充满依赖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译建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抽象的话语、理论性强的话语、学术术语转化成为人们家喻户晓、通俗易懂的话语,从而达到交往的目的。当然也包括反向转译,就是把民间老百姓的话语通过提炼转化成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等,这是一个互译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译建构功能就是在这里得到体现。话语的发展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转译建构在其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要高度重视话语的转译建构功能。要把学术话语、政治话语等不断转译到教材话语中去,转译到社会生活话语中,转译成人们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话语形式,使广大群众能够清楚明白地理解和接受。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外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2] 王天思.微观认识论导论―― 一种描述论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208,18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306.

[4] 选集(第二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481.

[5] 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6]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描述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51-52.

收稿日期:2011-07-10

简述体育的政治功能第2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简约之美;途径

所谓“简约”,《辞源》上的解释就是“简易”“简单”。陶行知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获最大的效果。”高中政治课堂的简约之美以“减少、减少,再减少”为原则,信奉“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剔除课堂教学喧嚣与华丽,它是一种风格,一种气质,更是一种内涵。塑造高中政治课堂的简约之美,要从教学目标的认真确立、从教学案例的千挑万选、从教学语言的千锤百炼开始。

一、精简教学目标,明方向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指南针”,也是检验教学成效的直接尺度,具有定向和调控的功能,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教育目的还是教师层面的学年目标、学期目标,还是单元目标,我们都要力求简约、准确、不繁琐,而和教师每节课直接相关的是课时目标,笔者曾经在一些公开课上看同行写的课时教学目标,洋洋洒洒几百字,看似内容全面,层次清晰,描述详实,但实在过于繁琐,实际操作上很难做到全部落实。

2014年的11月份,笔者在校内开设了一节高三政治的讲评课,主题是高三期中考试试卷主观题部分的讲评。笔者将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巩固考题中涉及的4个基础知识点。知道图表题、一般性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找问题,合作探究觅对策,运用答题技巧,提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自身不足,增强学好政治的信心。

笔者认为,好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上文提到的笔者开设的公开课中,教学目标在学案中表述为学习目标,形式上可以采用行为主义者梅杰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系统,即“学习行为+学习条件+检验标准”。如期中试卷的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可以最为简洁地表述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重做试卷成绩提高至少20%。

二、精选教学素材,重实效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中精选素材,巧用素材,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不仅可以去除臃肿,走向凝炼,去除繁琐,走向精干,还会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师生对话和动态生成,而且相同的情境(题境、语境)既保证了教学的连贯性和课堂的流畅性,又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凸显教学主题,包含其中的不仅仅是教学技术,更是教学艺术。教学素材的精选、精用,应该成为简约化高中政治课堂成功实施的有效保障。

1.一例连续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在2014年10月份浙江省湖州、绍兴联合教研活动上,吴兴高级中学的沈老师开设了《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一课,朱老师选择将“桑塔纳”这一素材贯穿全课,素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PPT设计简单大方,没有华丽的辞藻,还原最本真的生活,娓娓道来,课程连贯、顺畅、自然、完整。

2.一例变式用。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双林中学的丁老师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课中,选择“丁谓修建皇宫”这一传统经典素材,将材料细化、深化和拓展,配上娓娓道来、简洁而富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为“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和“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两个层面,将这一原本单调的教学重难点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正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说“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如果举例过多,课堂看上去“丰富多彩”,实则浮光掠影,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思考力的培养。

3.一例反复用。高一、高二以新授课为主,教师为确保课堂的简约和完整,多采用一节课一个案例,而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常见的是复习课和讲评课。笔者尝试将一个事例贯穿全书,甚至贯穿高中必修的四个不同的模块。例如,在复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一框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该部分知识点和哲学模块的“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似性。同时在复习这两部分知识的时候,笔者都会选择同样的事例:赵本山的历年小品集合。再比如,旧题新做也是不错的方法。如下面这道图表题在笔者所教的班级已经做过两次,但每次都有所遗憾,学生难以拿到高分。笔者觉得已经足够典型,所以笔者在期中试卷讲评课中将这道题在讲评课中重新做,以它为例,系统介绍图表题的答题方法技巧,学生反映说,相比初次做题有新的感受和更大的收获。

(2014・浙江卷)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2013年末以来,浙江全面展开“五水共治”。

材料一: 表 2006――2012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亿元)

图2006――2012年浙江省废水排放情况

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三、精练教学语言,重启发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及教学阶段,力争做到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精练准确、生动幽默、激发思维,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示范,且能够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并产生新的思维点,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做到“学术功底语言艺术”。二者必须有机整合,缺一不可。“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如,上文提到丁老师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文中,将丁谓建宫分为挖沟取土、运输建材、建造宫殿和处理废墟四个部分,将整个工程、整个工程历时一年多视为一个整体。问:

1.整体和部分是一回事吗?

2.它们的地位、作用一样吗?

简述体育的政治功能第3篇

1.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2.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3.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4.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

5.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6.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7、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8.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9.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10.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A 学校课程 B 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2.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0、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11.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而时习之

1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二、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2.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3.关于学校文化的界说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4.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包括哪些?

5.简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

1. 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3.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D 5、D 6、D 7、A 8、D 9、C 10、D 11、D 12.B 13、B 14、B 15、A

二、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3.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对基本的技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的理解。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学科发展的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

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4.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包括哪些?

(1)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2)受教育权、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5.简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

(1)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2)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

(3)各类型、各科目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

(4)从课程目标来说,三者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

三、论述题

1. 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1)原则的含义: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3)举例,略。

3.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 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简述体育的政治功能第4篇

【关键词】微博 多元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西方为主的全球文化伴随着经济领域的开放而传播到神州的大地上。而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就为这种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平台。微博的出现,则令得这个平台更加的完善和宽阔。而大学生群体由于本身具有的高素质、年轻活跃、参与性强等特点使得其毫无疑问地成为微博最主要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跨文化交往的主要参与者。在跨文化交往中,大学生一方面要应对来自西方霸权主义的渗透,另一方面则要摆脱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如何加强新兴网络文化的学习与管理,使微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和方法,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个新的现实考量。

一、微博为大学生提供宽阔的文化交往平台

微博,也称微博客(Microblog),是时下最为火热的网络交流媒介方式。其“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所以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原因在于它作为一种网络的新媒体,除了具备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博客内容的简明性、操作方式的简易性以及人际交流的个性化和群体性。微博的简明性体现在微博的篇幅限制上。微博的内容限制在短短140字的范围之内。这种只需简明扼要地描述用户的行为、状态和观点的即时表述促使用户充分地利用了零散的时间进行信息的更新与交流。微博的操作的多样性和简易性体现在可以利用电脑或者手机,通过MSN、QQ等电脑软件或外部API接口等途径来操作微博。这种操作上的便捷有利于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人际交流的个性化与群体性是“指基于微博的交流既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有同类呼应或群体反应,呈现了点与点、点与面的立体化场景”。如在微博中,有一个“关注”选项,只要点击一下,即可接受被“关注”者的任何信息。通过“关注”与“被关注”(点与点)而发展出来的社交网络(点与面)有利于各种的文字、图片以及音像材料的传播。

微博的这三大特点决定了其拥有最为活跃的大学生用户群体。这是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决定的。一方面,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代表,有着自由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需要,而相对于故作深沉的文字雕琢和乏味的长篇大论,大学生们“更喜欢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内容”。微博内容的“精微”符合他们的语言使用习惯,并且微博的操作简易性也大大刺激了他们撰写微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处于学生向社会工作者角色转换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会的挑战和扮演好社会的角色,这都要求他们获得紧贴时代的信息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而微博则提供了强大的网络交流媒体,在这个媒介上,大学生群体不仅仅接收到来自社会上最新最快的资讯新闻,更为本质的是通过这些文字、图片等文化“有形层”的交往而促使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文化“观念层”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当然,微博为大学生跨文化交往提供宽阔平台的同时也会使得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和急需解决,这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难题和冲击。

二、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其大学生群体进行教育,向其灌输一套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性和阶级利益性的意识形态。但随着跨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和新兴的网络媒介(微博)出现,这种具有价值取向性和阶级利益性的主流思想往往容易受外来文化的渗透和挑战,从而动摇和弱化意识形态的权威。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形成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是有高学历和积累丰富教学经验的队伍。他们凭着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微博的出现却使得这种优势遗失殆尽。大学生群体通过微博社区往往就能够获得相关的知识,而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却还不会使用网络。这就出现一种令人尴尬的局面:教育工作者所讲授的东西大学生们也许已经知道,但学生反馈回来的新名词却不知所云,闻所未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互动失效了。

(二)微博对高校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造成冲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般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在课堂教育中如创设各种各样的情景、树立模范典型等可控性强的方式为主来传播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从而促使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的规范。但是,微博在内容上却是不可控制的,网络社区的虚拟化和微博的操作简便使得信息的随意和复杂程度都大大地增加。譬如有西方媒体就利用微博的这种特性来传播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的意识形态观念。而这些文化观念显然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群体所灌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过度自由化、规则意识淡薄”等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大学生群体思想“容易发生迷惑、混乱乃至背叛”。

(三)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构成冲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就是教育的活动形式。如管理、文化建设、大众传播等。现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部门虽然都建立起自己的网络,但这些网络大多是为了应付评比或者上级的检查而建立的。这根本就不能满足大学生群体进行文化交往的需要,也不可能通过这些网站来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微博的出现则使得大学生群体抛弃这些“有形无实”的网站而直接面对其他文化的诱惑。

有学者认为“如果抓不住微博这个平台,我们将不了解青年人的思想动向,更无法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当我们认识到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冲击的现实后,新的问题出现了: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哪些方面能够契合,我们又如何地使用微博去解决大学生群体在跨文化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三、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微博虽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只要高校政治教育者能够充分地利用微博这个“网络利器”,微博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贡献”。这是基于微博的两大功能――意识形态传播功能与个人的开发和发展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拥有契合点。

微博作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交流的是文字语言和图片语言等文化的“有形层”的东西。而通过文化外层的交流,往往会影响到文化最核心的观念层,即人们用来认识、处理自己与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一套隐形的意识形态。大学生在用微博进行交流互动,实质上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传播的过程。而且由于这种传播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持续性,大学生群体往往在潜移默化中更容易和乐于接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正是要让大学生群体接受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从而促使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的规范。由此可见,微博的意识形态传播功能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微博除了作为传播意识形态的工具之外,它还有利于开发和发展大学生个体能力。在微博所创设的虚拟社区,由于有着相对自由的氛围,个人可以针对某种社会现象、热点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遇到不同意见时甚至能进行激烈的辩论。微博充分地调动起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其有机会在交流互动当中深入地、全面地透析社会问题背后的复杂成因,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思辨力、判断力和交往力。这些个性能力的开发和发展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跨文化交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上是相契合的。

当然,微博的两大功能虽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够坐在一旁静静地等待。因为微博在内容上是不可控制的,想要微博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微博的内容进行设计和引导,使其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杀手锏”。

四、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如何在现实教育中利用微博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呢?显然我们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介体这三要素作为考量的切入点。

(一)微博与教育者

微博操作的简易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传播的快捷性都决定了其不仅能够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交流平台,还可以成为高校教育者群体的资讯获得、经验交流和成果分享的首要选择。通过对微博的使用,教育者不仅能够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获得自身水平的提升,还可以借此走进学生群体当中,更为全面地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状况,使得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到了“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二)微博与受教育者

微博具有强大的虚拟社区功能,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明星学者或者学生领袖来组建“微博社区”。在这个“社区”中,大学生群体在与较高政治修养的学者与学生的交流中,在名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学生领袖的同辈群体影响下,促使其对自己的一些错误的观点、想法进行拨乱反正,从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今社会的规范。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做的是“应当注意发现和引导好的微薄并做好链接,让更多的人共享”。

(三)微博与教育的介体

教育介体是联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而微博的出现恰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与手段。教育者可以利用微博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使师生的互动得到最快的实现,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大大地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譬如有学者就认为可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微博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博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时反馈的问题和观察到的现象……使用微博将即时发生的社会事件与正在讲述的课堂内容联系在一起,达到跨越校园教学的目的,使课程更加生动和具有说服力”。

总而言之,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门户不断开放和信息爆炸的今天,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文化的冲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不应该也不可能再用传统的方法和载体去教育新的问题,而是要顺应潮流,在时代的发展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郑燕林,李卢一.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

[2]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0(2) .

[3]孙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

[4]姜飞,孙静.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Magnificent Writing 华章.

简述体育的政治功能第5篇

一、选择题

1、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决定的。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教育的规模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 十五大

3、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是由( )决定的。

A.政治制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文化传统 D.人口数量

4、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 )相隔离了。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5、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

A.人口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6、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

A.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B.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C.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D.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

7、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文化传统

8、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制度

C.文化背景 D.科技水平

9、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

B.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

C.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

D.教育的发展可以改善人口素质

10、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教育的这种功能称之为( )

A.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B.传播—丰富文化功能

C.选择—提升文化功能 D.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11、教育现代化的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人的现代化

C.教育条件现代化

D.教育内容现代化

12、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

A.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B.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C.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D.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1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人口环境 B.自然环境

C.政治制度 D.社会生产

14、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 )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15、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

A.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B.逐步形成一个多样、开放的大系统

C.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灵活性、和个性化

D.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

16、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1995年3月

B.1995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17、确立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的理论依据是( )

A.“三个代表” B.”三个面向”

C.马克思主义原理 D.邓小平理论

二、简答题

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简述体育的政治功能第6篇

一、选择题

1、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决定的。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教育的规模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 十五大

3、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是由( )决定的。

A.政治制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文化传统 D.人口数量

4、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 )相隔离了。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5、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

A.人口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6、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

A.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B.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C.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D.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

7、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文化传统

8、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制度

C.文化背景 D.科技水平

9、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

B.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

C.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

D.教育的发展可以改善人口素质

10、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教育的这种功能称之为( )

A.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B.传播—丰富文化功能

C.选择—提升文化功能 D.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11、教育现代化的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人的现代化

C.教育条件现代化

D.教育内容现代化

12、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

A.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B.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C.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D.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1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人口环境 B.自然环境

C.政治制度 D.社会生产

14、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 )

A.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15、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

A.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B.逐步形成一个多样、开放的大系统

C.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灵活性、和个性化

D.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

16、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1995年3月

B.1995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17、确立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的理论依据是( )

A.“三个代表” B.”三个面向”

C.马克思主义原理 D.邓小平理论

二、简答题

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简述体育的政治功能第7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ilicon1”为你整理了这篇组织开展2020年度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简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组织开展2020年度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简报

为进一步压实机关党组织书记履行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质量,2月20日,市审计局组织开展2020年度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

述职评议考核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履行机关党建工作责任、推动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行。选定9名党支部书记现场述职,其他党支部书记书面述职。党支部书记的述职报告均在局内网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