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素质教育的发展(合集7篇)

时间:2023-11-10 10:14:21
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发展第1篇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时代的要求,党和国家顺应了时代潮流,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时期教育方针。体育教育作为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以思想的大解放来促进体育教学的创新,推动体育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发展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教育是“启智、求知、调心、育人、健身”。学校体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素质教育的需要。然而,当前我国的学校体育还存在着以下不适应的地方:认识不到位。学校体育在时间、人员、经费、设施方面难以落实:目标单一。学校体育目标放在“达标”上,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增进健康: 内容偏重竞技。忽视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注重技术。体育活动过程苛求身体练习技术环节的准确和完美,而忽视活动是健康的手段:形式呆板。片面追求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忽视学生个性,使学校体育活动严肃而不活泼,紧张而不生动,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对体育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参与的积极态度和热情,甚至心理上产生厌恶和惧怕。从日前学校体育状况看,已经不适应新世纪教育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学校体育进行探索,使之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

一、体育教学观念的创新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观念就必须更新。与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不同,现代的体育教学不再是直接对学生身体的锻炼,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体力、增强他们体质、培养意志力的教育。通过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增进身体的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学同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体育课应该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与需求因材施教,以各种不同的情景教学激励学生,发掘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

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使得教育事业面临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挑战。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教师应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不断进行创新,推陈出新,为体育教育创新思路。体育的教学内容应在遵循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在解放思想中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学校的场地、学生的体能以及气候季节等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快乐、和谐的教学课堂。

体育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和个体的发展,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制定教学内容,从而更大程度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明确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以此作为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向导。素质教育总目标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适应21世纪素质要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具体日标是学会做人、求知、生活、健体、审美和创造。

三、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学方式的创新目的是为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教学的方式应该是多样性的,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当中,增强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具有学好知识技能、坚持锻炼的理念。如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示范”,由学生示范动作来配合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行为的主体,提高了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在当中对规范和不规范的动作给予分析,把握得当,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使枯燥的课堂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从中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的发展第2篇

教育,作为与人类社会历史共始终的现象和活动,对任何一个具有社会学意义的人来说,不仅具有客体意义,甚至已内化为主体的组成部分而存在。众所周知,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而素质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

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教育所面临的外在性的矛盾适时地、恰当地转化为教育的内部矛盾,即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而在教育内部实现受教育者的发展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相互转化。而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培养人,不断地把人的发展提高到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所要求的水平上,使人在社会化的基础上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通过培养人的全面素养来解决人的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是素质教育将要面临的永恒任务。

素质教育的发展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联系 地位 途径

一、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

体育素质与整体素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整体素质发展中,体育素质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完善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体育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课程,它的地位不可小视。从小的方面看,“体育强国”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综合的概念,在现阶段,主要指标体系以竞技体育为主。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近几年备受关注,她在网球公开赛中的出色表现再一次展示了中国的力量。另外还有我国的跳水运动员、体操运动员等在奥运赛场上的精彩比赛都是振奋人心的。国家发展不仅要靠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综合国力靠的不仅是经济实力,它要从多方面去权衡。体育素质的发展关乎整体素质的质量,整体素质的发展也需要体育素质的支持。

二、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体育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俗话说得好:强身健骨方能有信心成就大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些都反映了体育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大学体育素质教育不再是一个概念性的理念,而是逐渐趋于国际化、全球化的一项学习理念。体育这一概念自很早就出现了,最早的体育竞技是发生在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也是在希腊,奥林匹亚村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皮尔戈斯的东面、阿尔费夫斯河与克拉泽夫斯河的汇流处,距雅典约370公里。这里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运动场。体育带给人们的不仅有健康,也有活力与自信,它对素质教育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大学体育素质教育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大学体育素质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素质教育,它除了考虑到传统素质教育考虑的因素外,还要从更深层次的方面考虑。以下就如何进行大学体育素质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1.注重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除了学生要掌握书本中的知识外,老师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会重视基础知识、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规律、了解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这样才能在理论知识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从而提高体育素质。

2.加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其个性培养

学校体育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体育强国时期,高校体育发展应充分重视体育运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特殊作用,积极推行学校体育教育计划,配备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并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健身竞赛活动,有效地促进和提高学生体质的健康水平。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院校在体育设施方面安排得不够完善,存在体育设施落后、不健全、安全系数较低等问题。在这个方面香港的中学做得比较合理。例如:在香港中学,体育是学校课程中8个学习领域及五种基础学习经历之一。香港的大学体育课吸收了英美的一些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灵活,形式多样,运动量较大,以比赛内容居多,学生上课时兴趣高昂,气氛轻松活跃,师生关系也很融洽。一项调查显示,自己主动安排体育锻炼的学生占85%,而由学校安排的仅占不到一成。另外香港高校的体育馆很有特色,符合国际上流行的多功能性。

3.创新体育素质教学模式

体育素质教学模式的制定对于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要适应现阶段先进的教育理念。目前,各国的体育教育模式都各不相同,都有一定的侧重点。例如美国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培养体育能力为主的教育模式,一种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而中国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有两种,它们分别是:一种为发展身体素质的教学模式,另一种则是传授动作技能的教学模式。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注重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而中国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模仿式的教学,只是单纯地学习老师教授的技能。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就需要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完善体育教学的体系。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发展,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结:大学体育素质教育不仅关乎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它也反映了当代教育发展的不足和缺陷。虽然大学体育素质教育不是核心教育,但是它在素质教育中也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着去激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加强大学体育素质教育,促进整体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雪 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创建[J].中国体育科技,2010,(1),10-14。

素质教育的发展第4篇

(1)“教学工厂”是以教学任务为本位而不组织企业产品生产的实体,是逐步形成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2)将工厂概念应用到学院,把实际企业文化、管理、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3)以教学工厂为载体,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学习平台,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提供教职工学习提升的平台。(4)专业教学与行业要求相适应。在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就业指导部门提供的职业培训课程学习不同职业的技能和各种专业知识,而“教学工厂”更为学生提供某一行业的工作环境,学生可以在行业环境中熟悉职业的特点。(5)理论、实践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单一项目、综合项目、企业项目及科研项目等,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内涵

“教学工厂”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工作、就业环境融合,学生在教学工厂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提高培训质量,使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教学工厂”的精髓在于推行产、学、研结合。通过企业项目、研发项目的开发,转化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把技能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教学工厂”有利于教师、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养成。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的开发,教师和学生开放思维、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众人的机智,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合理发挥个人优势、取长补短、形成团队合作的良好风气。课程开发模式的核心是加强企业联系。专业课程开发首先要开展的需求分析,主要考虑经济发展需求、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就业去向与需求。开发基本程序是成立由课程经理领导的课程建设小组,在明确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要求的基础上,提出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大纲,根据由主要来自企业的专业咨询委员会修改建议,开展课程建设。

三、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对我院焊接专业建设的启示

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内涵中,在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上,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定位、教学内容选择、师资培训、教学改革等方面。

1.人才培养定位的启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内涵中要求专业教学与行业要求相一致,也为我们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提供了启示。专业建设必须为区域经济服务,同时专业建设必须为行业服务。因此专业的区域定位为“立足常州、面向江苏、辐射长三角”;服务对象定位为压力容器类特种设备制造业。按照特种设备制造的国家标准要求,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能熟练操作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手工钨极氩弧焊、埋弧自动焊;具备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的能力;能检验焊接结构件的焊接质量并分析常见焊接缺陷的产生原因;能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安全、技术和生产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技能过硬、身心健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课程开发的启示。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内涵中强调课程与企业需要挂钩,与焊接专业课程开发的要求不谋而合。①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开发课程。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做到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符,与企业技术发展同步,与社会需求接轨。为了满足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强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内容。②工作过程,以企业真实产品为依据开发课程,结合特种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特种设备制造业的典型产品,以可以在学校组织教学、又能贯彻国家和国外相关标准的具体内容为选择依据,校企合作选用企业的真实产品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知识、掌握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职业能力,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③要以递进的、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方式设计学习情境,对企业产品结构及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设计教学项目,工作任务设计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来安排。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④在“真实”的企业工作情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按照焊接专业从事的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情境,在“真实”的特种设备生产制造企业中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教学情境与企业环境相一致。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建设了“真实”的特种设备制造企业——常州工程化工设备有限公司,专业课程的教学全部在企业的环境中实施,学生为员工,教师为主管。

3.条件建设的启示。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离不开企业的合作,而要吸引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专业就必须有为企业提供服务的项目,才能达到双赢的局面。专业应该具备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技术培训、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的能力,比较直接的方法就是与企业合作共建培训机构,比如焊接专业拟校企合作共建“特种设备焊工培训及考试中心”,为特种设备制造企业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一方面通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企业员工的培训项目多种多样,焊接专业学生的见识将更广、潜移默化后学生的技术水平更高;再一方面,建设了与企业联系的平台,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可以得到保证,可以促使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制订、参与专业教学活动。使得学院、企业共同得到提高,校企合作的动力得到加强。

4.队伍建设的启示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组织与实施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双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用学校资源培养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以老带新培训青年教师的操作技能,要求青年教师三年内操作技能基本达到电焊高级工水平;充分利用从企业引进的高级工程师的工程经验,培训青年教师焊接工艺评定的能力,五年内能独立完成企业产品的焊接工艺评定、工艺规程编制。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教师。利用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先进设备和真实的生产环境对高职教师进行培养。选派教师到企业兼任技术或管理人员,负责企业焊接工艺编制方面、产品质量控制、焊工培训等工作;为企业开发新产品、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开展对企业员工电焊初、中、高级工和技师的培训,全体教师参与培训过程,通过培训工作,专业教师的焊接操作技能、焊接专业知识的应用、特种设备制造中遵循的国际标准、国内标准的认识与运用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

5.改革的启示。培养的学生能得到企业的欢迎和认可,这就要求学生的能力符合企业需求,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中指出,给学生营造一个企业环境的学习情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目前我们学院开展的教学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使用头脑风暴法、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法、虚拟企业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

总之,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办学特色,为我院焊接专业建设逐步实现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结合等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了借鉴作用,我们将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开拓视野,为企业、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企业需要的、称职的、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卢海.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育人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2]明廷华.“教学工厂”: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J].职教论坛,2007,(8).

[3]洪霄.对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及实践的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简祖平.向新加坡“教学工厂”学什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人类已经顺利跨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行各业蓬勃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思考方式,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新形势背景下,学校原有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教育领域必须进行大幅度改革,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是社会的呼声,是时代的需要。实践证明,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力量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本文尝试研究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以供同行参考。

1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教育改革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涉及到教育系统诸多因素的自我发展和更新。简言之,21世纪的教育改革就是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注重以直接经验为中心,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可以说,当下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实质是一种教育模式,也是一种教育理念。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先进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用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点。按照目前的教育发展态势来看,在课堂教学中摆脱传统的粉笔与黑板,积极使用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并不是说使用了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就水到渠成了。要使传统教育真正走向现代教育,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譬如,很多学校虽然已经引入相当完备的硬件建设,将计算机列为必修课程,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偏好使用粉笔和黑板对学生进行授课,部分教师还不会利用教育技术制作PPT,这种现象必须予以改进。

毋庸置疑,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但不能不承认,教育领域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了解得还不够透彻。伴随着知识经济大潮的来袭,新世纪迫切需要创造型人才。正视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利用教育技术加强素质教育效果,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话题。

2 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

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整体而言,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教育技术有利于在素质教育中实现“两个发展”

首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教育技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取得进步。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由浏览自己想知道的知识和话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机会,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

其次,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就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个性,才能逐步发展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就是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思维,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教师可以应用教育技术发展学生的个性,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体现出自己的独特点,从而使他们健全人格,走出自信的人生。

2.2 教育技术有利于在素质教育中实现“三种本领”

首先,应用教育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技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认知工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建构知识的能力,这是实现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

其次,应用教育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合作。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如果不能相互合作,实现共同参与,那么,任何重大发明都不可能诞生。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出合作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发展合作能力构建平台。在课堂上应用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再次,应用教育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生存。现代教育技术不仅着力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注重开展发展 性教学,从“知识—能力—情操”三个角度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能力,帮助他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

2.3 教育技术有利于在素质教育中实现“两种能力”

首先,应用教育技术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今社会的知识信息超速积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高新技术正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每个人要想在这样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获得长足发展,不仅要具备一般能力和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创新能力,方能从容应对时代的挑战。现代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实现自身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可以实现教育信息高效率地传输,使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进而吸收消化,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其次,应用教育技术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还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集文字、声音、视频、音频于一体,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录像让学生观看,然后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动手操作,进而培养起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直接诉诸于学生的感觉器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猜想能力和推理能力等,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重视在教育过程中使用教育技术,摆脱粉笔和黑板的束缚,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首先,教师要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从视、听、触多个角度开展教学,增长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其次,教师要借助教育技术提供的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利用校园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

再次,教师还要利用网络技术创设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构建知识框架,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欲望。

3 结语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在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它自身不仅发生着巨大变革,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也产生着影响。要搞好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力量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王凯.论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J].科协论坛,2008(3).

[2]曾斌.浅析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的融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215.

[3]吴永顺,李君兰.浅析现代教育技术推进中学素质教育[J].企业家天地,2007(12):227-228.

[4]张晓梅.论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教育功能[J].现代企业教育,2008(12):182-183

[5]韩军林.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8,(2).

[6]戴宇.办好“教学工厂”深化校企合作[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3).

[7]任培华.教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新加坡“教学工厂”[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6).

[8]陈保国,史维琴,姜泽东.高职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以常州市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素质教育的发展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民族地区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比较人们的话题,并且越来越受到认可,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各级各类的教学活动中去,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素质教育的有效进行与发展。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文化、教育具有多元性的特点,教育水平发展存在着不统一、不均衡的现象,一个标准的素质教育并不能够适应所有的地区特别是烧糊民族地区,鉴于此,本文将就素质教育与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探讨。

一、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具有迫切性

我们国家一共有55个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在全国各个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帮助选,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教育发展都发生了翻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总体上来说,教育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迫切性。民族地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那么民族地区的教育存在哪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1.义务教育的普及比较缓慢。在20世纪末,我国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了8年,但是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还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薄弱的状况还是没有改变。截止2015年底,全自制地区669个县级行政单位中,实现了两基目标的有474个,还有225个地区没有实现两基目标,还有一部分民族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部分覆盖人口达20.71%,特别是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入学率是极低的,有些地方平均入学率还不到20%,这些都造成了义务教育普及缓慢,人均受教育年限较低,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实施素质教育有些困难。

2.学生辍学率比较高。学生入学率本来就比较低,即使入学了,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辍学率非常的高,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益,在2015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中,小学辍学率在10%―19%之间,初中辍学率已经高达50%,学生还没有受到几年的教育,就被家长勒令回家,更不要提素质教育的实施。

3.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办学经费短缺。办学经费短缺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办学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少数民族大部分处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在图书资料、课程资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师资力量等软硬件上都比较缺乏,有些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学习内容,学校没有办法提供设备支持,然后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学习知识,学生本应该查阅资料,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学生只能够依靠教师的口述,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灵活性被打压,素质教育的实施比较困难。

二、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促进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各级地方志横幅应该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保障民族地区教育的开展有基本的条件,促进教育资源的改善,缩小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教育的差距,改善民族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2.分类推进素质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笔者认为根据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经济发展相对来说比较发达,但是与先进的省份有差距的地区,一般来说是自治区、自治州所在的城市;二是经济发展处于民族地区中等水平的地区,一般来说是乡镇;三是最偏远、最困难、经济力最薄弱的地区,教育设施落后,重点扶贫单位。根据这三个特点,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也要有区别的对待。在第一类的地区总,改革需要大刀阔斧的进行,加大素质教育的实施力度,借鉴其他地区的惊讶,为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的实施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第二类地区,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创造素质教育实施的条件,提高教师素质,在这类地区的素质教育实施中,不要以经不发达为借口拖延,要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在第三类的地区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急不得”,这类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政治发展、教育发展都比较落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短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有效的改变的,教育本身还没有办法承受素质教育的全面的实施,因此需要在个别的科目、单独的学科上进行教育,要想推进全校、全地区的素质教育,还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进行下去。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结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教育改革。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必然条件,当前免租地区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都需要被改革,不能适应少数民族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课程实施的创造者,是学生的朋友,是知识内容的创新者,教师需要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具有创新教学过程的教学能力。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要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开展教师培训班,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要通过在职培训、专题研修、教学研究、远程教育、送教下乡、观摩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道德水平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让教师热爱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爱岗敬业。

总而言之,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关系到民族地区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关乎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需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经济发展状况、学生的学习基础等,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升胶教师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的发展第6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促进;素质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于是,在教育界有人将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有人将创新教育看作素质教育的灵魂,但创新教育并不能代替素质教育,只有注重创新教育实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才是当前教育的任务和要求。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和要求

1.素质教育的本质。素质教育的本质首先应该是针对人的本质特征及属性,围绕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质进行培养教育,使其良好的行为和品质得以巩固和强化,潜在的能力和素质得以开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具体来说,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尊重人的遗传特性,增强受教育者的体质,提高其身体素质;开发受教育者的智力,使其增长智慧,提高其心理素质;在培养受教育者自我意识的同时发挥其社会意识,包括道德、法律等知识,以提高其社会性质,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素质教育的要求。(1)求知的精神和学习的能力。如果说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学会学习就成为创新的基础。教师在素质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除了教学生做人,教给文化知识,还要教给对于学生一辈子都有用的东西,那就是学会学习。学生只有学会独立学习,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变“学会”为“会学”。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知识是教不完,学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使之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2)思变的头脑和创新的能力。若要站得高、看的远、层次高、分析能力强、洞察能力强,都离不开哲学头脑。据此可以断言,21世纪的人才,就适应素质来讲,必须有哲学头脑。有了哲学头脑,才能增强理性。但是,创新过程的本身,不仅仅是智力过程,更是一种情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无理性和情绪的要素来加强智力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许多问题的解决固然是靠理性和理智过程而实现的,但经过增加无理性成分,更有可能产生新颖的观念和想法。因此,要通过创新情感的激发,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竞争的意识与合作的能力。青年是新世纪的主人,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主力军,他们不仅需要拥有竞争的能力和实力,而且需要具备合作的素质和能力。在未来社会里,合作能力的具备将比竞争能力更重要,其运用也更广泛。创新型人才将是既善于竞争又善于合作的。如果不善于和其他人进行合作,不善于将不同的知识加以综合融合,一个人的发展也是有限的,必将在未来的竞争中遭到淘汰。合作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质,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与风采。

二、创新教育的本质

1.创新教育的意义。创新教育即以提高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教育是开发能力的教育,人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知识和创新方法的传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培养和训练,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教育。

2.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是个体素质中的一种品质,因此,创新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去体现。(1)增强创新意识。这是开发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发明创造必需的心理状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主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变被动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启发学生弃旧图新、开拓进取的强烈意识和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2)激发创新情感。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和认知都是由客观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因此,创新教育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师生的情感交流。只有这样,知识才能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内化,才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提高。(3)振奋创新精神。一个人创新能力究竟能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作出创新性贡献,关键取决于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人只要有了创新精神又善于用脑,就有了创新的基础,这样可以避免那些不切合实际的空想,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4)培养创新品格。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创造的禀赋,但创造性活动往往会面临种种困难和挫折,而只有心理正常、健康的人才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受到挫折不气馁,才能把创新的潜力付诸实际行动并最终实现创新。因此,创新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以创新教育推动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创新教育,可以更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更好地深化素质教育。

1.要逐步构建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搭建供学生充分选取、选择的舞台。

2.要调整教学关系,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还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选择;让学生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变“以灌输为中心”为“以活动为中心”,因为只有体验和实践,才能有所创新。

素质教育的发展第7篇

[关键词]教育 发展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235-02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一定是所有人最为向往的教育形式,那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我们已经得到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①

在特定的时代下,素质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即思想性与知识性与一体,构建完整的人性思维。素质教育就是让我们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找到自身的真善美,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文艺复兴时期的大作家说:“人是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人是能够随心所欲的改造自己。”②强调了人性的教育,人生而平等,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这就强调了人的存在价值、即自我的一种肯定;人的意义,即心灵、精神的契合。而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对于人性的教育,让人在个体的成长中提升人格境界和对于自我理想品质的塑造,从而进行更好的精神需求。

在教育和人发展紧密相连的今天,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点。对于各大院校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是对其人性的发展,让其得到更好的发挥和释放,完成自我的全方面的发展,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品质、思想水平等。

素质教育的今天,其核心内容主要是以人文精神为主,它是整个人类文化的基础,是灵魂之所在,具有高度的思想内涵,“它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思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的精神。③

二、素质教育的背景

素质教育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被提出来了,这是一种相对于我国教育片面化的现象而提出来的。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很多为追求高分存在的“应试教育”,所以,可以看出我们素质教育这一理论的提出是源远流长的。

三、素质教育的现状

各大院校是广大莘莘学子向往的知识殿堂,任鸟飞,凭鱼跃,任海阔天空皆可学有所成。可如今,随着其快速发展,一些细枝末节却也彰显出来。细节决定成败,各大院校的学生们所表现的素质也渐渐露其弊端,这大多表现在学生本人的素质较差、教师素质教育方向的偏差、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质量难以过关等等方面。所以,为保证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精神价值,应该建立学生自主修养模式、加强老师科学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强化学校各具特色的教学理念以及相应设施的建设等。

素质教育已成为时尚话题,成为各大高校纷纷探讨的重点,如何提高各大高校学生的人文修养呢?世界各国都在密切关注着此类问题。同样,各大高校是我国多方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摇篮,为祖国的发展培养了各行各业的高端人才。可也由于各大院校在文化底蕴、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学生自身修养等等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大院校的学生们就更应该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传承我们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做一个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不断创新,争做新时代下的标杆,树立良好新风尚。

而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以其独特的文化常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更应该独具鳌头,特别是各大高校毕业生,更应该拥有良好的自身文化修养。可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学生们学习的书本知识很难和社会实践融合一起,得到更好的社会发展,在一些思维逻辑方面更显得劣势百出,这也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学生个人对于知识的获取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关联。

加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基础,一个优秀的人才,既要有着过硬的知识技能,同样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我们所学习的书本知识,都是对于前人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沿着前人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避免我们走弯路、重复路,能使我们更好地推陈出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看得更宽、更广,所以现今教育的重点,更多的还是要落实在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上。

良好的素质教育可以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在相对放松的环境中去体会中国文化的魅力,将圣人先贤的智慧转化为己用,更好地去适应社会需要,更大范畴地趋利避害,处理好社会发展关系。

可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一些基础理论性知识,学生们掌握并不好,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的学生居然并不知晓;畅谈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更是让学生们望而却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更是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学生们更是置若罔闻……更何况是名家巨作、先贤经典也一度成了一个又一个难点中的难点。本来应该信手拈来的基础性知识,现在却无人问津。学习,是一生的必修课。素质教育更成了当今社会不得不说的重中之重,真是迫在眉睫啊!

四、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一)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学生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认真地审视自己,并给自己量体裁衣,打造新时代下的新自我。一方面,我们应该让学生精读自己专业课程的理论性知识,掌握知识原理,读透理论知识,让知识武装自己。同学们就要积极热情地投身到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去,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更好地解决问题,全面地理解知识体系的形成,这是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过程。只有能力形成了,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这就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拓宽视野,多进行各方面书籍的阅读。闲暇之余,学海泛舟,是为情趣。徜徉知识的海洋,去领略古人先贤名篇巨作。约三五好友,去访长沙、登三山五岳,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更是对书中知识的解答。将书中所看、所得、所想与实际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互融合起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有的学生会在自己毕业后感觉得心不应手,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这就是平时的课程理论知识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很好的掌握牢固,使得今后的工作难上加难。所以,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师资力量的培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位好的教师,能引导学生通向知识的殿堂。那么,在各大院校的教师配置上,各专业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外,还应该多注重知识理论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业的知识理论培养,也是当代学生学习的重点,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自己着手去理解技术的概念,这样,学生会进行更好地判断,究竟怎样做方为适当,告诉学生们要如何做,为什么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不这样做会如何等等问题。这样,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让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能更有兴趣投身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中。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能够回答学生各种各样刁钻而又花样百出的问题;其次还要有着优秀的技术指导,正确引领学生,把最精炼的技术知识成功地灌输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成。最后,也要求老师在和学生沟通时,掌握好方法,尊重每个学生个体,让每个学生可以获得真正的理论知识教导,得到同等限度的关爱,并在老师因材施教下,启发智能,更好地发展个性。让学生能够在阳光雨露的浇灌下,更自由、更有方向的发展就是最大的收获。

同样,教师的教学引导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天边最亮的那颗五角星,那么,各位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模板,教师在原有的教学体系基础上,也应该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也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知识技能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更应该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能够给出更精确的分析。在对于学生的教育上,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从自我感知良好中去获得学习的乐趣,将会创造出更深的、更长远的价值,并教会学生如何去做,才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心、有职业感的良好的新一代。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学习其他院校更加先进的教育思想,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对新的教育思想得以全面认识和分析,不要盲目去使用,更不要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各大院校的教育就是本着学生一学就会,会了就能应用的理论,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还原于生活,这也是教育的最大意义,能够最大限度地教书育人,去创造社会。

(三)从学校这个大家庭开始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摇篮,一草一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学校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素质教育方面的设施更应该贴近生活、接近学生。

1.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

社会风气的日益恶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最为深远,学生是学习的先锋,他们总是走在时代的浪潮上,总是本能地紧跟时代脉搏,以至于不良风气会日渐腐蚀孩子们的心灵。那学校给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举办文化艺术节,吟咏经典诗文、感受古典文化;弹唱经典名曲、培养审美情趣;英语竞赛、辩论赛等各种知识性竞赛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锻炼学生动脑能力,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价值。也可以举办体育竞技,良好的体魄会让人有着更加充沛的精力投身于工作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对于学校文化景观的设置,诗词歌赋,与校园文化能很好地融合一起,打造校园的同时,可以更大限度地去使学生感知校园的深厚文化底蕴,并发自内心的去适应这样的教学体系,有自主的学习,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引导。

2.加强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把素质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

那这样,就需要把素质教育和培养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既不能轻素质教育,造成当下这种只有技术缺失人文知识的人才;也不能轻技术培训,只有理论知识,而无实践经验,回归传统的课本知识。所以,要兼顾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共同发展,既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又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学校的教育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专家。”而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杨叔子说:“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可见,我们的教育更是应该抓紧人文教育的思想理念,培养全素质型人才。

(四)家庭教育是先导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学生的言传身教都源于父母。如果,家庭成员能够很好地配合学校,让学生得到更多更好地关注,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发现根源,给予及时解决,那学生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这就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先导作用,是学校和家庭的强强联合。

总之,我们要从当今教育的现状出发,了解学生的个体,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注释:

①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优发表网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