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合集7篇)

时间:2023-09-19 18:29:24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第1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英语教学

引言

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阶段,是国际教育实现有效融合的关键手段,在新时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应通过国际化课程的构建,深化对西方教育内涵的理解,进而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教育现状,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以此提升英语教育工作的质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提供助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进而使英语教育成为服务教育国家化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我国科技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一、教育国际化发展概述

教育国际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针对教育国际化的议题,我国各大院校曾开展过形式不同的论坛活动。例如,2010年的校长论坛会议:哈尔滨的大学校长论坛、南京的中外高校论坛以及广州的亚洲校长论坛,有包括亚洲30个国家及地区的100名高校校长参加。教育国际化是从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延伸并形成的全新教育模态,能够帮助院校获取更多、更新、更全面的科技成果,使高校教育体系呈现百家争鸣的发展态势,以此为新课程改革政策提供改革方向与理论支持[1]。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我国高校不断通过文献翻译,吸取世界前沿科技,邀请国外学者参与教学改革与理论实践,并委派大量教师与学者到西方院校进修,以此提升师资力量,丰富教育经验。然而在西方,教育国际化则拥有不同的发展内容与实践理论。首先在人才流动层面,高等院校除了加大力度吸引国外知名专家与学者外,把更多精力置于吸引留学生的层面上。相关调查显示,共有400万高校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留学。在教育层面上,国外院校更多地注重对课程体制的改革,即对现有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构建国际化课程,吸引国际学者、研究者及师资力量,并将其作为关键的教学资源,通过结合院校当前的教学态势,合理配置国际教学资源。因此,国际化课程是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重点,同时也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重点。

二、国际化课程的发展现状

根据OECD组织的相关定义,高校教育的国际化课程主要指,为国内外学习者设计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主要以国际通用语言阐述各国的文化特征、专业内容以及教学内涵,以此发展并提升高等院校的国际发展能力。因此,国际化课程在形式上以英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来传授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以此吸引大量国外留学生。由于美英国家在语言上存在着显著的优势,所以在国际上具有领先的地位。Wil-davsky认为,外国学生在美国进修的比重较大,并占据院校学生总数的60%以上。如果将我国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在美读博的学生总量相加,其规模将远远超过加州大学的学生总数。此外,美英知名大学,譬如诺丁汉学院与纽约大学在亚洲与中东不断创办分校,并对当地教育事业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总体来讲,西方院校在世界范围内共开设了197所分校,环比增加13%,并在中国上海与北京两地,也设有相关分校。其国际化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将院校自己的教学课程置于网络层面上,促使世界各国的高等院校可以免费获取教学经验与理论。譬如麻省理工大学在2017年已将学院43个学科4000门课程制作为网络课件,并以互联网平台作为共享媒介,为亚洲、欧洲等高等院校提供教育改革支持。在我国教育国际化方面,留学生规模是衡量高校国际化课程发展的重要标准,假如我国高校既不能留住优秀的学生,又不能引进大量的国际留学生,则将难以实现双一流教育发展的目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普通留学生为10万人,硕博留学生为1.5万人。如果根据我国招生总数来分析,国际留学生仅占我国学生总数的2%。而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统计报告,2009年世界各国在接受国际留学生总数方面,存在鲜明的差异性。“日本15万、法国30万、德国31万、英国40万、美国63万。”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国际化程度相对不高。所以现阶段,教育部门通过完善外国学生引进体系,提出截至2020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要提升到60万以上的目标,以此促使我国逐渐成为拥有大量一流大学的国家。而根据相关数据分析,现阶段来华留学的多为印度、中东、非洲等国的留学生,而来自西方国家或北美国家的留学生相对不足。2012年,在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推进下,美国政府与我国正式达成双边协议,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10万留学生送到中国学习。在中外合作层面,2010年以前,我国的中外合办院校寥寥无几,然而在“国家教育改革规划纲要”出台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涌现了与西方院校合作办学的浪潮,2013年,提出申请的五所大学中,就以位于上海的纽约大学较为耀眼。而2014年我国教育部公布的中外合作项目与机构名单中,我国现有762个通过教育部审批的合作机构。在这762所学院与学科中,涉及工商管理、法学、临床医学、国际金融、自动化信息、生物遗传、电子工程、计算机软件等学科的就有400多所。

三、我国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

(一)国际化师资师资队伍是教育国际化建设中的基础及关键,虽然我国各大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通过吸引西方优秀专家与学者,完善我国高校现有的教育体系,加深国际化程度,然而在师资队伍建设层面依旧存在不足:首先在专业教师队伍方面,由于国际化教育的基础是英语教育,使用英语开展专业课程,便成为国际化课程开设的基础。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充足的专业教学经验,对跨学科理论了解不深刻,无法在有限时间内从事专业教学工作;而对于专业教师来讲,以英语语言作为教学手段,显然更有挑战性,但由于语言基础薄弱,在利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抓住重点,削弱了教学质量。其次,学术交流层面,教育国际化既要求我国高校要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吸引国际留学生,更要将我国优秀的人才送到西方高等院校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水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然而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体系主要以日常英语为主,难以结合学科专业,开展专业化的英语教学工作。在ESP英语教学方面,师资队伍也相对匮乏,无法为我国高校学生在国外进修新专业、新学科奠定基础。

(二)国际化课程国际化课程是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难题。首先,在课程体系层面,我国现有的专业课程有诸多不合理的内容,存在着较多的中国特有的必修课内容。课程内容老化,脱离社会实际,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尤其在人文学科的层面上,我国与西方各国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在文化层面上又存在诸多的矛盾,学生难以根据现有的文化体系与意识形态,认识并理解我国的文化机制,进而限制了留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其次,在课程结构上,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课程结构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别。通常来讲,我国高校通常以学科理论为主,并以此规划现有的课程结构;然而西方院校却通常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编排的重心,设计出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课程体系。因此,我国高校应从教学理念方面调整现有的课程结构,并以内容为主,通过反映国际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国际化学生“吸引国际化学生”主要指我国高等院校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吸引并鼓励西方留学生到高校进修。然而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留学生吸引计划层面上,落实不到位,不能通过有效的制度调整与教学改革,扩大和提升国外留学生来华的规模与质量,尤其对欧美等国家学生来讲,我国悠久的文化资源是其来华的主要动力,然而落后的教学理念与课程结构又是限制来华留学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虽然我国教育部通过相应的激励政策与中外合作办学手段,为我国高等院校吸引西方留学生提供了基础,然而在对外宣传、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团队的建设上,进步缓慢,缺乏长效的竞争优势。根据相关数据,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已增设了以吸引外国留学生为目标的学位课程,然而课程的质量却远未达到国际化教育的水平,并没有作为高校重要的发展目标来推动与规划,所以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薄弱[2]。

四、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目标与定位

如果将提升国际化课程看作我国高校发展的办学目标与宗旨,这将对我国英语教学工作产生显著的影响,使英语教学获得新生。因此,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应定位在教育国际化的层面上,通过调整英语教学的教学评估、教师培训以及课程要求来推动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

(一)加强专业英语教育为应对英语教师难以胜任专业教师为留学生提供理论知识,以及无法以专业英语教育为我国留学生未来的专业进修奠定基础等问题,高校应以行政手段,统筹并规划我国英语教师的课程体系,通过加强专业教育,提高高校国际化发展水平。首先,加强英语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即通过教师培训手段,使教师获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而通过专研学习,明确不同理论知识在英语语境中的表达规律及阐述方式。其次,鼓励教师进入特定专业领域,通过社会实践工作,巩固现有的理论知识体系。例如,将英语教师送到境外机构,展开专业学习。最后,加强ESP教育工作,英语教师应将ESP教学工作作为自身发展的关键,将学生发展作为推动教育国际化的目标,以此在满足我国留学生境外发展需求的同时,承担起高校开展国际化课程的教学重任,使来华留学生能够更清晰、更具体地了解我国的文化传统与学科体系。

(二)借鉴国外英语教育教育国际化在西方各国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德国高校在教育国际化层面,将英语教育作为教学发展的重心。首先在授课语言方面,由于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基础语言是英语,德国高校在课程语言上做出了诸多的规定:“部分课程需要以英语作为支持(人文社科、心理学、艺术史等),部分课程需要学生了解基本的英语知识”,即在大学课程的语言设置上主要以英语为主,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英语使用能力[3]。而针对英语能力薄弱的学生,高校开设了相应的英语培训课程。而日本在教育国际化层面,则以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与专家作为授课教师,以此提升高校的国际化水准。因此,我国高校可借鉴国外教育国际化模式,以英语作为专业课程开设的基础,以国际知名专家作为授课教师,继而推动我国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在生源选择上,必须注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考核,否则将难以凸显教育国际化的优势与作用。而在课程设置层面,可借鉴意大利高校的课程模式,根据学生发展特征,构建相关的培训课程,譬如学习技能课程、研究技能课程以及基础学科课程等。

(三)转变英语教育理念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英语教育要以服务高校教育国际化为定位,以提升学生专业英语表达能力与教师跨专业教学能力为目标[4]。然而在传统教学体系下,高校英语教师将难以取得实质性的发展。所以要转变教学理念,增强立德育人意识。首先,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英语教师应通过国际交流手段或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获取世界前沿讯息,以教学为目的,使学生充分获取个体发展所需的知识与理论。并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趋势以及进修方向,通过专业英语教学或ESP英语培训的手段,提升学生使用英语表达学术语言与专业语言的能力。其次,调整考评结构,将知识评价转变为能力评价。英语是语言类学科,其教育目标并非对英语理论及形成渊源的深入探索,而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应将学生的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以及跨文化交流作为评价的主体内容,通过定性与定量评价、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全面且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最后,加强国际化交流,英语教师应借助高校教学资源与国际知名专家构建联系,以此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优化现有的教学理念,规划专业发展方向。然而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英语教师必须理解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文化习俗及社会体系,进而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文化基础,规避复杂敏感的教学问题。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第2篇

摘要:我国的成人教育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想要顺利获取学士学位,首先必须通过各省组织的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但是,由于成教学生所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他们的英语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这就直接导致了该考试的通过率不是很高,很多考生无法顺利申报学士学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本文以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为例,分析了该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试技巧,以期对参加考试的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重难点,分析

一.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简介

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以下简称"学位英语考试")是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考试,是在广东省内非英语专业的成教本科夜大和函授形式的学生取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的一项考试。其目的是为了检测本地区成人教育系列中非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者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运用等相关能力,考查其是否达到普通本科教育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一般要求,以保证成人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授予质量。

成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英汉互译能力和初步的听力能力,使他们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为此,本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英语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 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重难点分析

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分为试卷一和试卷二。试卷一以客观题为主,包括会话技能、阅读理解、单项选择(词汇和语法)、完形填空四种题型,试卷二为主观题即短文写作。整个试卷的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满分为100分。

具体试卷结构如下表所示:

从各部分的题目分值和考试参考时间来看,整个试卷阅读理解部分分值最高,占40分,且考试参考时间为40分钟,也是整个考试中考生需要耗时最长的一部分。根据笔者近几年对学生进行学位英语考试辅导的过程中所总结出的经验,学生在进行模拟测试的过程中如果在阅读理解部分的得分在30分至40分之间,有超过85%的学生能够在最后的测试总成绩上及格。因此,阅读理解部分是是整个学位英语考试中的重点所在。考生是否能在阅读理解部分拿到高分,将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学位英语考试的关键。

从学位英语考试的内容来看,第三部分单项选择是专门针对词汇和语法出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所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选择、辨别和应用的能力。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在工作数年后再返校继续学习的,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不连贯性,且普遍存在着词汇量少,语感不强,语法规则一知半解等弱点。因此,在学位英语考试中,专门针对考生弱点的词汇和语法部分的试题,对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是整个考试中的难点所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参加学位英语考试的考生只有有效地加强阅读理解(考试重点)以及词汇和语法(考试难点)这两方面的训练,才能在考试中做到得心应手、胸有成竹。

三.成人学士学位英语考试阅读理解部分应试技巧-以2011年真题为例

鉴于阅读理解部分是整个学位英语考试的重点,考生在考试前需要花大量时间围绕该部分进行复习训练,整个复习训练主要包括前期自由阅读和后期解题技巧两方面。

在前期自由阅读训练中,考生应从报刊、书籍和网站等各种渠道收集符合考试水平程度的各类英语文章来进行阅读训练。阅读时要多积累有用词汇以扩大备考词汇量,同时还要多思考,加深对英语文章的语篇意思、逻辑结构和一些细节的理解,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水平。同时,考生还需进行略读、速读、研读和整体阅读等各种阅读方法的训练,以保证合适的阅读速度;后期的解题技巧训练则要求考生进行实战训练。此时考生应选择历年学位英语考试真题,学位英语考试模拟题或者如CET-4或PETS-3等测试水平程度略高于学位英语考试的各类英语考试的阅读题来进行做题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除了要求考生针对阅读理解题目中的中心思想题、事实细节题、逻辑推理题、语义词义题和态度理解题等不同题型训练相应的应试技巧,还应包括对整体解题步骤的训练。通常情况下我们将阅读理解的解题步骤称为还原定位法,即把试题准确地在原文中进行定位,找到答案所在的句子。这种方法的运用有三个步骤:

1. 先看试题,后读原文。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做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2. 对试题在原文中的位置进行模糊定位。因为试题的出题顺序和文章的叙述顺序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3. 对试题在原文中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此步骤实施的前提是抓住试题中的标志词和关键词。标志词主要包括(1)专有名词;(2)表示时间或年代的词;(3)专业术语。关键词是指表达试题内容的中心词,一般是试题中的名词和名词词组。

下面以2011年广东省成人学士学位英语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的部分真题(阅读原文略)为例来具体分析阅读理解部分的解题技巧在实际例题中的应用。

例1. The letter in the bottle was written in ____. (2011年真题第17题,阅读理解Passage 1)

A. Russian B. English C. French D. German

解:本题的标志词为"letter in the bottle",关键词是"was written in..."。结合关键词和四个选项内容考生可知本题要求了解瓶中信书写所使用的语言,是一道事实细节题。考生在阅读到原文第三段"His father, who knows a little German, translated the letter."的时候,可以对本题进行准确定位。此句意思为"他的父亲,懂得一点德语,翻译了信件。" 因此,D项"German"为正确选项。

例2. According to the text, recent high school graduates _____ in American colleges. (2011年真题第27题,阅读理解Passage 3)

A. are a majority B. are a minority

C. form two-thirds of the students D. are no more than adult students

解:本题的标志词为"American colleges",关键词是"recent high school graduates"。通过标志词和关键词考生可定位到原文第二段"...recent high school graduates no longer dominate the college campuses. Adults of all ages return to the classroom, ..."。从该句的意思考生可以判断出最近在美国大学中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并不多于成人学生的数量,因此D项为正确选项。

例3. What does the word "suing" in the first sentence mean? (2011年真题第31题,阅读理解Passage 4)

A. Attacking B. Mentioning

C. Complaining about D. Taking a legal action against

解:本题的关键词为"suing",根据题干,考生可以直接定位到原文第一段第一句。由于考生对于"suing"一词不熟悉,可以通过"上下文间意义的联系"的方法来猜测"suing"的词义。通过深度阅读,原文在第一、二、四这几段中还分别出现了"going to court","lawyer","legal action"等词汇,考生可以猜测"suing"一词的词义为"",D项为正确选项。

四. 成人学士学位英语考试词汇和语法部分应试技巧-以2011年真题为例

词汇和语法部分是大部分成教本科学生的弱项,是他们在考试中的难点所在。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必须以词汇为基础,加强对考纲所规定的4250个单词和500个短语的记忆以及阅读训练中扩展词汇的记忆,同时对考纲所规定的十种重点语法内容要反复学习并结合大量例题进行实战训练,以找到解题的规律。

词汇部分主要是针对以下三种类型的词汇出题。因此,考生在记忆的过程中要将此三类词汇单独归纳出来,重点分析,重点记忆。

1. 近义词和近形词的辨析

对于近义词,考生要注意区分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掌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才能选准答案;对于近形词,考生要加强对相同前缀和后缀的词的记忆和辨析。

例1. During the afternoon Marilla kept the child busy with _____ tasks and watched over her with a keen eye when she did them. (2011年真题第43题)

A. various B. curious C. anxious D. obvious

解:本题四个选项都有"-ious"的后缀,属于近形词。A项意思是"各种各样的",B项意思是"好奇的",C项意思是"焦虑的",D项意思是"明显的"。本题题干表述的意思是"下午Marilla会用不同的任务让孩子忙碌起来,并在孩子进行任务时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她。"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表达了"不同的,多样的"的意思,A项为正确选项。

2. 动词短语辨析

主要考察(1)不同动词搭配同一个介词或副词所构成的短语的对比;(2)同一动词加不同介词或副词所构成的短语的辨析。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多对此类词汇归纳总结,对比记忆。

例2. Many thousands have benefited _____ the new medical system. (2011年真题第53题)

A. on B. in C. to D. from

解:本题主要考察动词"benefit"后加上不同的介词所构成的短语的辨析。在四个供选择的介词中,A、B、C项的介词并不能和benefit构成有效短语,只有D项from可以和benefit构成benefit from,意思为"从......中获益",符合题干的意思,因此D项为正确选项。

3. 其他固定搭配及习惯用法

指的是考察名词、形容词、动词、介词词组的各种固定搭配和用法,还有一些习语和成语的构成及意义。这些搭配都属于英语的习惯用法,没有什么规律。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积累,多注意。

例3. The father went to the door in ____ to a knock from outside. (2011年真题第40题)

A. answer B. difficulty C. regard D. case

解:本题的四个选项中,A项和C项分别与题中的介词"in"和"to"可以构成固定搭配,"in answer to"的意思是"对......的回答,回复","in regard to"的意思是"关于......的",B项和D项分别可以和"in"构成固定搭配,意思分别为"处于困难之中"和"万一"的意思。根据本题题干所表述的意思"父亲朝大门走去,回应门外响起的敲门声。",A项是正确选项。

在语法部分的复习中,考生要对考纲规定的十种语法中"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和"定语从句"这三种语法进行重点研究,因为这三种语法是英语语法学习中的难点,也是历年考试中语法部分常考的语法点,是考生们必须重点关注的对象。

例4.If Peter had given up his part-time job, he _____ the final exam. (2011年真题第56题)

A. might pass B. might have passed C. has passed D. had passed

解:本题考查的是虚拟语气的语法点。题中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出现了"had given"这个过去完成时的结构,说明此句中所呈现出的是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按照语法规则,主句中的动词结构应该是"情态动词加现在完成时",比较四个选项,B选项符合要求。

例5._____ his last word, he got into a taxi and disappeared in no time. (2011年真题第63题)

A. Finishing B. Finished C. Having finished D. To finish

解:本题考查的是非谓语动词的语法点,主要是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在应用中的区别。按照分词作状语的用法,本题中"finish"一词和其逻辑上的主语"he"应该是一种主谓的关系,作状语时应该使用finish的现在分词结构,只有A项和C项符合要求。但是本题从句中"finish"一词和主句中"get into,disappear"二词在发生时间上并无先后差异,不应采用现在分词的完成时结构,因此C项也可以排除。A项是正确答案。

例6.The tall tree, ______ leaves are dark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is as old as grandpa. (2011年真题第71题)

A. which B. whose C. of which D. that

解:本题考查的是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的用法。句中"tall trees"和 "leaves"有一种所属的关系,因此本题中需选择的关系代词要在定语从句中作定语修饰"leaves", 表达 "......的"的意思。比较四个选项,只有B项"whose"符合题意。

五. 结论

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考试是一门正规的、系统的考试,能否通过该考试将直接决定考生们能否获取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由于成人教育本科学生在英语水平上的局限性和因工作原因所导致的复习备考时间的不充足,因此广大考生们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所针对性,即抓住本考试的重点(阅读理解)和难点(词汇和语法),并为之展开具体有效的复习,这样才能保证成人学士学位英语考试的通过率。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成人学士学位英语水平考试大纲[M],中山大学音像出版社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第3篇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维度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大学英语教学根本问题,也是大学英语改革,提高质量的关键问题。有了准确的目标定位,选准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可步入正轨,踏上康庄大道。由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游移含糊,因而造成了其改革步履艰难,问题多多。“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追根溯源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目标与定位的模糊。”(束定芳2012:87-89)。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离开对大学英语教学准确的目标定位是难以想象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的探讨,自然就成为题中应有之意。英语学界对此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其中,蔡基刚教授的专业英语说(蔡基刚2012a:47-50),韩宝成教授的素质教育说(韩宝成2012:89-91),以及束定芳教授的服务于大学教育国际的说法(束定芳2011:137-144)比较有代表性。以上观点,都自有其理,给人以启发。然距离现实的需要,问题的解决,还相距甚远。本文拟就本话题,继续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即讨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应当观照的几个维度。

一、我国教育之目的,大学教育之目的

任何社会活动都有其目的,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大学英语教学既然是我国教育的一部分,也就必然要于我国教育目的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对教育问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从根本上指出了我国教育之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各级各类教育工作发展总的指导方针,大学英语教学也应以其为指导。针对高等教育的特点,《高等教育法》对我国大学的教育目的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带有高等教育的色彩:“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培养人的问题上,提出的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居于教育层次最高端的高等教育担负的任务不同于其他层次的教育,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应该具有合乎要求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还应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文明礼仪修养等。”大学“要造就的是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专门知识为他们奠定起步的基础,而文化则像哲学和艺术一样将他们引向深奥高远之境。”(Whitehead.2002)。根据以上文献,我们应该能提炼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即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五个层次和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庞大群体

既然是大学英语教学,我们就必须眼睛向内,审视我国高等教育之丰富内涵,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我国高等教育可分为5个层次:(1)专科教育;(2)本科教育;(3)研究生教育;(4)博士生教育;(5)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这其中还有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部属大学,省属大学,市属大学等差别。2010年7月29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目标定为:

也就是说,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2015年要达到3080万人。这还不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390万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2015年将会达到4470万人。如果算上接受继续教育的29000万人,2015年这数字将会超过3亿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如此多层次的大学教育,再加上教育的内在要求,专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形势的迅速变化。大一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其现实性和可行性,的确令人怀疑。面对如此庞大的人群,复杂的局面,反视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学习要求》,其单薄程度显而易见。

三、我国社会的发展形势

十明确提出了我国2020年的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同志在十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具体提出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等一系列发展的硬指标。在新的形式下,高等教育,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满足人民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适应飞速发展的客观现实,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我们为之做出不懈努力。

四、英语本身的工具性

无论我们把英语学习重要性提得多高,英语还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其主要功能就是交流。所谓交流,一是向外学习,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先进文化。二是向外传播,传播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英语的工具性体现在学习先进文化技术、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至于在学习掌握英语的过程中接受道德熏陶,锤炼个人品格,提高全民族素质。借助英语学习固然能够达到,借助其他手段也未必就不行。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本来就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常识性问题,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秉持的基本理念和思想出发点,也是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明确且坚定不移的。但是当我们对这个貌似简单实则很难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时,面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还是感到十分复杂。因此,从源头说起,厘清枝蔓,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来说的确十分迫切,十分必要。

明确大学英语教学之目的定位。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着眼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要考虑人的全面发展,考虑高等人才之必须,考虑高等教育庞大人群不同的需要,考虑我国社会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英语本身的工具性。要强调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理论型人才为辅,在规格与要求上,要强调层级差别、学校类型差异。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我国的大学目标定位才会是科学的,合理准确的,切合实际的。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构成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才能够有所依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才不至于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

[2]蔡基刚.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06).

[3]韩宝成.重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01).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第4篇

关键词:体育高职生;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40-03

在全球化、市场化的趋势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英语技能要求日益提高。为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正在经历一场大的变革。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出台,揭开了以培养学生职场英语技能为目的的英语教学改革的序幕。目前,改革做得比较成功的要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率先推出职场英语考试,编写了首部高职高专《职业英语》教程,这为“十二五”期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范例。高等体育职业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有一技之长、动手能力强、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体育人才的重任。随着中国举办国际大赛的机会增多以及国内健身培训行业的兴起,对体育人才的英语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体育高职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研究适合体育高职学生学情和满足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英语教学策略显然很有必要。

1983年,原国家教委与原国家体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试办职工体育运动技术院校的意见》,提出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可以成立运动技术学院。在这一背景下,各省市相继成立了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6所高等体育职业院校。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国内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用人单位除了看重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看重应聘者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岗位英语应用能力。2007年4月,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和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正式公布了“中国职业英语基准”,初步确立了销售与市场营销、财政与金融、人力资源管理三大岗位综合英语能力的最低要求和各项语言技能的最低要求。职业英语基准的出台不仅有助于企业了解全国各个地区的职业英语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拓展和人才引进,而且也使求职者对不同区域内的不同行业和不同工作岗位的英语能力要求有了充分的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就业成功率。

研究背景

(一)体育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发展遇到的问题

实用英语课程是高等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属于职业基本素质课程。可是,从体育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发展情况来看,遇到以下一些问题:(1)教学课时被大大削减,从原来的两年变成一年,由288学时变为144学时,个别学校是108学时;(2)教学模式不一,虽然都是以大班教学为主,但有的学校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有的学校则是按专业自然班进行教学;(3)教材使用不统一,每个学校都有各自选用的教材,有的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教程》,有的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还有的用自编校本教材;(4)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参照本科学科型模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教学方法单调。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等职业教育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11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660万人。虽然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由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吻合还是出现了问题,职业院校还未大量培养出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面对大量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一些企业招不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的“两难”现象,如何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实现学校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同样成为体育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研究的重要内容。

体育高职学生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公共英语课程作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职业基本素质课程,最终目的就是为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涉外交际服务,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为主,强化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一)课程体系设置策略

课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的蓝图,是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重要载体,合理的课程体系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各高等体育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跨度大、联系不紧密的现实,实用英语课程教学需要做到统筹兼顾。通过分析职业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任务,找出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对从业者英语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根据职业岗位英语技能要求来设置课程体系。以体育保健专业为例,学生的职业发展经过体育保健服务人员、按摩师或康复治疗师、保健专家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的英语技能分别是外事活动中的英语交际、工作过程中的英语交际和专业研究中的英语交际。根据职业发展所需的英语技能,实用英语课程体系必须包括职业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三大块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由于学时有限,应对职业英语和行业英语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及在不同职业岗位中的职场英语交际能力。专业英语课程则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供学生学习,为学生未来的专业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选取策略

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可以把自编校本教材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职业英语》结合起来,按照各专业岗位英语技能要求,整合教材内容,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以运动训练专业为例,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岗位英语技能要求分为10个教学模块(见表1)。

经过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相应的岗位英语技能,这对学生未来较快胜任岗位工作,提高就业率起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改进策略

高等体育职业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高考3B段考、专业运动队退役运动员以及部分体育特长生。这些学生多数英语基础较差,有的学生甚至是零基础,这就导致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往往表现出不够自信或不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一学情,实用英语课程教学需要运用先进、活泼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基础知识教授上,可以运用“句子—对话—转述—口头表达”四步教学法,让学生能“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提炼文中的核心句子或短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牢记这些句子和短语。之后,学生运用这些句型进行简短的对话或用短语造句。紧接着,教师请第三方学生将听到的对话内容进行转述或翻译。最后,教师给出一定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设计对话内容,并进行角色扮演。

在技能培养上,可采用分组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竞赛激励、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在教学手段使用上,可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仿真情境模拟实训室、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职场“视听说”学生练习软件和语音室等手段来辅助教学。为保证学生能学以致用,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举办外事活动的机会给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同时,在校内举办各类英语活动,如口语大赛、写作大赛、歌唱比赛、英语俱乐部等,给学生创造训练英语技能的有利条件和环境。

(四)课程评价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始终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课程评价上,过程性评价方式更适合体育高职学生。可以采用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即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40%)和期末综合成绩(占60%)构成。平时成绩由上课出勤(占25%)、个人表现(占25%)、小组表现(占25%)、任务完成质量(占25%)四部分组成,总分为100分。期末综合成绩由语言技能测试成绩(占50%)和期末笔试成绩(占50%)构成,总分为100分。语言技能测试采用笔试和口试的形式,侧重考查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法知识,测试在复习周随堂进行。期末笔试采用闭卷的形式,在期末考试周进行,除了考核职业岗位所需的英语基础知识外,侧重考核学生的读、写、译三项技能。

(五)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高等体育职业院校英语教学队伍的现状是:多数英语教师都是高校毕业不久的英语专业学生,教学经验缺乏,职称水平较低,而且缺乏企业任职经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不够透彻。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除了要胜任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对企业和市场有必要的了解,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教师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显然,以目前的师资队伍素质来看,并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这一要求。

教师是决定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要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要建设一支复合型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议采用的策略有:(1)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和教学能力;(2)为本院教师与兄弟院校的同行进行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创造机会;(3)通过外引内培,构建一支具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学队伍的职称水平和整体素质;(4)把英语教师按专业进行分组,定期到专业课堂去听课,了解专业岗位需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5)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工厂兼职或顶岗,了解相关行业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行业的基本技能,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要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英语将是他们最具威慑力的“杀手锏”。培养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不仅符合高职教育强调的“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体育高职院校要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锡云.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5.

[2]蒋理.三大岗位英语有了最低要求[EB/OL].[2007-04-03].http://省略/job/system/2004/10/15/000045983.shtml.

[3]新华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10年培养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人才[EB/OL].[2010-09-14].http://省略/jrzg/2010-09/14/content_1702343.htm.

[4].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突出位置[EB/OL].[2011-07-31].http://省略/models/zjgk/detail.aspx?artid=30217.

[5]李剑平.职业教育不光看数量还要重质量[N].中国青年报,2010-05-10.

[6]郑蔼娴,朱守锂.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5):4.

[7]林琳.体育类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四步教学法[J].读与写,2009(5):38.

[8]袁贵仁.认清形势,明确思路,开拓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36):4.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第5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思考与对策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与深入,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各种问题的凸显,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问题始终受到普遍关注。传统的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越来越大的差距,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教学理念与手段不断受到各种质疑和冲击。

其中主要凸显的问题是:一是随着各级各类学院的扩招,各地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水平的差异,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已成为不可避免、不可协调的主要矛盾;虽然我国各地区的大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已经不再是零起点的学生,绝大多数基本掌握了中学英语阶段所要求的基本语言知识,但在“听、说、读、写”基本英语语言技能的实际运用上悬殊,同时,在对于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了解程度、国际化视野的开阔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二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不清晰,评价方式与教学手段过于陈旧,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与过程缺乏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规范与指导;绝大多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以高中英语课程延伸形式出现,教师沿袭传统的以单词、句型、语法等为重点的基础英语教学方式,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弊端未得到足够修正,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人文教育重要内容的地位不突出,大学英语教学的高等教育阶段特点不够明晰;三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结构性矛盾问题逐渐突出,就业市场的环境变得异常复杂和激烈,无论是高等教育单位、受教育者本人还是就业单位,都极为关注高等教育的成效问题,其中大学毕业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学习成效问题,即通过大学阶段的公共英语课程学习是否使大学生具备了在大学毕业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熟练使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而满足各种实际需要的能力,最受到普遍关注;大学英语教学的“耗时低效”问题已成为受到各方批评的焦点问题之一。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与定位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把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列入重点计划,并出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此次改革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为特征,建立了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要求》确立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明确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已经过去的几年里,《教学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评估方式等的规范化进程,保证了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的均衡化发展,使大学英语教学较好地满足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也为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问题及大学英语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与任务再次引起了学界的广泛探讨。纲要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和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分别达到36%和40%,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同时,高等教育的形式与层次将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因此,现在及未来的十年里,大学英语改革的重点将是如何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的理念,重新整合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的资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高等教育的中长期战略,服务于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服务于不断变化中的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各种形式与层次的需求变化。因此,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精神,合理定位大学英语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明确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成功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了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的重要使命。徐国璋先生曾说:“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由此可见,所谓通识教育的主要任务即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为主,即通过语言的学习,“获得对其他国际的生活方式、思维形式、文化遗产的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理解”。《规划纲要》中指出,今后十年我们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都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适应、服务并参与未来中国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的进程,能够理解和熟悉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具有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培养这样的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具的特征仍应得到充分重视。

其次,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服务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符合高等教育的整体改革方向。《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大学英语的教育任务与定位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客观要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当紧紧围绕“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这一主题,着力于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另外,《规划纲要》明确高校要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以此为依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方向、定位与任务将以满足不同院校的层次和要求,呈现差异化的、多样化的改革要求。同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应满足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学生的专业背景、职业发展各异,对于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与要求也是大相径庭,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实现在更高层次上的“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类型的人才对于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需求,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更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三、思考与对策

目前,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结合各地各校的实际改革经验,构建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改革的目的,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对于传统的以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能全面放弃,而应在教材、授课方式等方面更新手段和方法。所谓的EGP即指英语语言教学的典型课程,把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为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基础阶段教育的英语教学主要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教师仅就英语的语言知识进行传授,即围绕英语的单词、语法、句型等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语法结构等,但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上显得力不从心,教师既无法提供足够的语言环境,又无法超越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完成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通用英语是英语语言知识传授的主要模式,大学教育的功能之一仍然是“知识的传授”;就语言本身而言,语言的知识仍然是语言技能的基础,也是通向语言文化等的必须阶梯,那么,EGP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不可能被全面取消或全面否认。但是,简单延续基础阶段教育的英语教学模式肯定弊大于利,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更应从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过渡到以培养语言技能为重点,从而成为区分基础英语阶段的通用英语教学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用英语教学的主要特征。只有有效地完成了语言技能培养的任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

其次,EGE(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即通识教育英语应该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认识,并与EGP相互补充,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和基础。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是通识教育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识教育英语担负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学生充分了解全人类在人文、社会、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最新发展的普及性知识任务,这一切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通识教育英语将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思维模式,熟悉中西方的文化差距,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将EGE通识英语教育与EGP通用英语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完成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使命。

最后,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发展必须结合各地区各校与不同层级的学生的实际需求,逐步推进,有效展开,从而成为EGP的良好补充。ESP即专门用途英语在这几年得到了学界的广泛重视,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学者建议用ESP全面取代EGP的做法未得到大多数的赞同,更多学者建议分层次有步骤地逐渐推进ESP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倒是值得尝试。ESP可分为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两大类,即“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ESP课程的开设可以满足部分基础英语程度较好并有进一步提高专业英语能力的学生的需求,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及未来职业发展相关,侧重于特定专业相关的活动及语言运用,可作为大学英语高年级阶段或高层次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但诚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指出的那样,即“各个院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和所面临的社会需求不尽相同,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本校的大学阶段英语教学”。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存在普通英语教学、通识英语教学与专门用途英语共存共生的局面,并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作用于大学英语改革的深化。

参考文献:

[1]李q,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山东外语教学,2013(5).

[2]张珊珊.对大学阶段英语教学内容改革的一点探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1).

[3]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

[4]束定芳.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J].外语学刊,2013(6).

[5]戴明忠,涂孝春.ESP及大学英语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第6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英语 校本课程 岗位需求 开发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准则的应用型教育,教学内容与人才市场的零距离对接是提高学生求职就业能力的关键。由于通用的高职英语课程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巨大变化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这就使得开发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开发英语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例,提出了高职院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旨在对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和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英美发达国家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开发体系,其目的是针对国家统一课程的不足,由基层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开发。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岗位需求和职业变化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综合专业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不能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术取向与标准来规范,而应该注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体现学生专业特色的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构筑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一、高等职业院校开发英语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实用为主”。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职业性、生产性、社会性特征和区域性、多样性、实践性、开放性特点,使得统一的高职英语教材难以适应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特色化、个性化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

针对学生、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现状的认识和意见,笔者以我校为范本,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社会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英语教学的满意度还很不理想。

在对调查资料的详实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了存在于学校英语教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当,教学内容滞后,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足;学生的基本英语素质和职业英语能力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学校英语教学与社会的对接出现错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社会调查让我们看到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不足,认识到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由此展开了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二、高等职业院校开发英语校本课程的有效策略

1.建立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领导机构

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是难以顺利操作的。这个领导机构应该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要注意吸纳与学生就业岗位密切相关的用人单位参与,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在发展目标、科研经费、校企合作等多方面有所创新。

实例1:我校为了统一规划和领导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专门成立了有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职教专家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的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领导机构——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协调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职教专家作指导顾问,小组成员既包含英语教师,还包含各专业课程教师,以利于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学生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与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研发,增加了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认同度和课程与职业的吻合度,构建起校内外统一的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在协调领导小组的主持下,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有了各方面的保障,通过反复的研究和论证,规划制定了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流程。由于领导得力,课程开发流程严谨,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顺利展开,

2.以岗位需求和能力本位为宗旨,推动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在于以岗位需求和能力本位为宗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化”课程体系。为此,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人员要密切关注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全面掌握不同职业岗位的英语要求,分析职业英语教育应该如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使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既体现就业的导向性,又突出发展的前瞻性。  实例2: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中,研发人员深入朝阳市政府幼儿园、双塔区教育幼儿园、朝阳县幼儿园等园所周密调研,对幼儿保教岗位英语能力要求有了全新的、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现阶段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尽早接触英语并掌握一定的英语会话、阅读能力的强烈期盼,有了更直接的感悟。在此基础上设计、编写的英语校本教材,无论是篇章的选择还是词汇的运用,都更加符合职业特点,突出幼儿特色,为学生毕业后的岗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职业英语基础。

3.以就业实践检验为准则,强化对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和改进

要判断所开发的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是否符合岗位需求,就必须通过就业实践检验。

在广泛征集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运用英语体会和用人单位对录用学生职业英语能力评价的前提下,反思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与不足,相机改进校本课程,实现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良性状态。

实例3:我校的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注重了对课程应用效果的调研和反思,形成了“实践——开发——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开发”的循环开发模式。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反映,所选内容滞后于当前财务实践,特别是缺少一些最近新出现的专业词汇和习惯用法。针对这些反馈,开发人员立即研究最新的财务专业英语,及时调整和改进该专业的英语教育校本课程,确保了校本课程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具体培养目标,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将引导性英语公共课程与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以专业和岗位为主线,将就业所需要的英语知识和能力有序地、自然地蕴含在课程中,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就业竞争力的实用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期在走向社会的求职就业中占得先机。

参考文献

[1]徐芳,方国爱.技能选修课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02).

高等教育学位英语第7篇

关键词:职业英语;校本课程;岗位需求;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12-02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英美发达国家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开发体系,其目的是针对国家统一课程的不足,由基层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开发。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岗位需求和职业变化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综合专业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不能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术取向与标准来规范,而应该注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体现学生专业特色的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构筑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一、高等职业院校开发英语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实用为主”。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职业性、生产性、社会性特征和区域性、多样性、实践性、开放性特点,使得统一的高职英语教材难以适应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特色化、个性化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

针对学生、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现状的认识和意见,笔者以我校为范本,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社会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英语教学的满意度还很不理想。

在对调查资料的详实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了存在于学校英语教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当,教学内容滞后,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足;学生的基本英语素质和职业英语能力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学校英语教学与社会的对接出现错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社会调查让我们看到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不足,认识到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由此展开了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二、高等职业院校开发英语校本课程的有效策略

1.建立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领导机构

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是难以顺利操作的。这个领导机构应该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要注意吸纳与学生就业岗位密切相关的用人单位参与,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在发展目标、科研经费、校企合作等多方面有所创新。

实例1:我校为了统一规划和领导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专门成立了有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职教专家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的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领导机构――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协调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职教专家作指导顾问,小组成员既包含英语教师,还包含各专业课程教师,以利于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学生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与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研发,增加了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认同度和课程与职业的吻合度,构建起校内外统一的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在协调领导小组的主持下,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有了各方面的保障,通过反复的研究和论证,规划制定了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流程。由于领导得力,课程开发流程严谨,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顺利展开,

2.以岗位需求和能力本位为宗旨,推动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在于以岗位需求和能力本位为宗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化”课程体系。为此,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人员要密切关注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全面掌握不同职业岗位的英语要求,分析职业英语教育应该如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使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既体现就业的导向性,又突出发展的前瞻性。

实例2: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中,研发人员深入朝阳市政府幼儿园、双塔区教育幼儿园、朝阳县幼儿园等园所周密调研,对幼儿保教岗位英语能力要求有了全新的、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现阶段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尽早接触英语并掌握一定的英语会话、阅读能力的强烈期盼,有了更直接的感悟。在此基础上设计、编写的英语校本教材,无论是篇章的选择还是词汇的运用,都更加符合职业特点,突出幼儿特色,为学生毕业后的岗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职业英语基础。

3.以就业实践检验为准则,强化对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和改进

要判断所开发的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是否符合岗位需求,就必须通过就业实践检验。

在广泛征集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运用英语体会和用人单位对录用学生职业英语能力评价的前提下,反思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与不足,相机改进校本课程,实现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良性状态。

实例3:我校的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注重了对课程应用效果的调研和反思,形成了“实践――开发――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开发”的循环开发模式。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反映,所选内容滞后于当前财务实践,特别是缺少一些最近新出现的专业词汇和习惯用法。针对这些反馈,开发人员立即研究最新的财务专业英语,及时调整和改进该专业的英语教育校本课程,确保了校本课程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具体培养目标,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将引导性英语公共课程与职业英语教育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以专业和岗位为主线,将就业所需要的英语知识和能力有序地、自然地蕴含在课程中,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就业竞争力的实用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期在走向社会的求职就业中占得先机。

参考文献:

[1]徐芳,方国爱.技能选修课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