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等学校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08 15:34:16
高等学校论文

高等学校论文第1篇

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历来是重视教学内容的学科化与科学性,而忽视了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学组织形式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契合性。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不够导致了以下一系列后果。首先,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讲授比例过高。理论教学是传授知识最直接的途径,也是每一个学科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和根本,然而,单纯的理论教学,尤其是单纯的教师讲授,仅仅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个人体验,会极大的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学习到的是支离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对学科整体的认知,从而导致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心理学的意义。其次,心理学虽然在教学形式上偏重理论教学,但同样不能忽视实践的作用,否则,空洞的理论说教而不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容易造成学生喜欢心理学而不喜欢心理学课程。这样既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也无法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三,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学习和记忆理论知识,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性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降低了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1.明确教学目标。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及掌握必要的与自身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心理知识。这样,既可以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赋予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心理能力,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应对现实社会的挑战。

2.改善教材和课程。心理学教材的选择应该尽可能从实际生活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课程设计层面,将心理学课程教学分为理论知识学习、团队活动与分析、心理测试与实践调查等多个封面,最大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将理论讲述当作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灵活变更或者添加教学内容,并注意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沟通、注意教学氛围的预设与教学情境的再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尽可能地增加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群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先着眼于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再传授学生们心理学知识。因此,教学重点将不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而是教导学生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来解决身边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穿插启发式教学、心理学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

4.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在保证理论知识教授完整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开展丰富的理论实践活动。这要求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开展自我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在小组学习中,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沟通与交流,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成员的创造性,共同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运用心理学知识应对现实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5.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在学生的学习评价过程中,要改革传统教学评价中以试卷考试方式为评价唯一标准,这样的考试方式标准过于单一,没有顾及学生的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因此,将多种评价标准为一体,实施多元化的、综合性的、发展性的评价指标,以学生自身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为重要标准进行综合考核。具体到学习成绩的评定中,要突出学生的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成绩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表现方面,教师应依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和课堂参与度给予分数;试卷考试方面,可以在标准化试题之外加入一定比例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的题型;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可以依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条件具备的学校可以采取课外实践等,条件不足的也可以采用课堂模拟等方式考查学生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高等学校论文第2篇

(一)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由于高等学校钢琴教师仍是稀缺人才,主要资源是音乐院校的毕业生,教学能力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在教学方面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效仿他们所接受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全新素质教学体系。

(二)教学忽视学生学习和实际的结合。高等学校的钢琴教学仍然注重的是学生弹奏技能的培训,学生只会重视节奏,音高的准确,忽视了对乐曲的表现风格和音乐内涵的理解。有很多学生的弹奏技艺很高超,但是他们无法在实际教学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三)基本功不扎实,学习方法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钢琴教育方面逐步得到了普及,随之产生不利因素是高起点,难度大,往往忽视了对基本功的巩固,导致了实际水平达不到演奏的程度。学习方法过于单一,高等学校钢琴教育的主要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集体授课,单纯的练习教材上固定的乐曲技巧,缺乏实践性。

二、高等学校钢琴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改变传统落后教学理念,丰富授课内容。随着教育事业局面的不断更新,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钢琴教学是一门集聚艺术的课程,因此要寻求一些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的精英来帮助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素质。丰富教师授课的内容,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对钢琴的学习产生了事半功效的效果,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质。

(二)科学的钢琴实践教学。我国高等学校的钢琴教育应该把钢琴技能的培养进行合理的理论实践指导,实践教学是钢琴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提供欣赏名曲的机会,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活力。钢琴的基本技能的练习要和钢琴的伴奏独奏能力共同培养。为了避免枯燥的练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经典乐章等。

(三)拓宽学习渠道,注重多元化教育。科技和网络的迅猛发展为钢琴的学习增加了许多途径,教学可以充分的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等媒体的信息,不但能为钢琴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与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找出更多学习专业知识的方法。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国内外知名的钢琴网站,及时有效的关注网站有关钢琴信息的最新动态,和其他钢琴学者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其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的钢琴比赛,在比赛中增强自身实践技能,同时还能接受新鲜事物,一举多得。注重多元化教育,高等学校的钢琴教育还应该增加文化素养的培训,学生具有很强的文化感知能力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除了学习本土文化,还应多引入外国的钢琴作品,让学生开阔钢琴文化视野的同时提升多元的文化教养,提高高等学校钢琴教育水准和学习质量。

三、总结

高等学校论文第3篇

“校企合作”是能够解决当前高等院校广告教育与市场脱节的一项具体办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达到让理论与实践操作并行,能够快速又行之有效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到广告公司实习,参与实际广告项目,在广告公司实习能够增强实践能力,并且提前融入广告公司工作氛围,为毕业后到企业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当前,多数广告公司等企业表示从人才市场上招工很容易,但后期的员工培训非常艰难,这主要源于单方面的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难以完全一致。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我国高等教育学制为四年,恒定的人才周期与社会变化相比较为缓慢,而广告的发展在经济、媒体、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迅速,难免造成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相吻合。企业往往需要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进修深造,从培训成本上来看,通过“双元制”教学与学校培养定单式的员工,虽然需要提前投入一定的资金办学,但是更加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二、广告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

大学期间,学生把企业作为第二课堂,补充课外知识,边学习边实践、让理论与实践操作并行。在用人单位“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途径实现校企合作。

(一)教学层面的合作

第一,深入校企合作、实现人才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根据广告学专业发展需求,将有实力的企业、公司等社会团体引进校园,在校内建设工作室等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培训的人才直接对接企业、公司,实现了人才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引进广告公司真实项目资源,进行案例教学,将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技术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融入到课程设计中去,学生通过企业的真实项目消化自己学习的广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学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校内实训,同时提升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也可以选派专业人员介入学校教学中,有效地指导教学,这种紧密联结企业的教研培训,提升的不仅是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更多的是融入了企业经营方式与市场意识,大大促进了学校广告学专业建设的品质。第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依托,企业为校方提供实践基地,并且指派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加强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脱节的缺陷,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将顶岗实习纳入教学计划,将学生送到企业顶岗培训三个月到半年,学生可以把在学校学到的技术知识和在校内实训基地掌握的专业技能用于实际案例,并且全面了解和掌握广告运作过程和管理过程,优秀学生还能为企业创造利润。

(二)师资队伍培养的合作

校企共同选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学校建设优质教师队伍,并且积极引导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顶岗进修,紧贴企业实际进行培训课题开发,这是产学研一体化、实现双赢的创新模式。同时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走进我院一起参与课题开发或者直接从事教学。这样的师资队伍培养合作能够通过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媒体和学校的现有资源,在理论和实践的多元化互补中,实现适应共同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全方位一体化链接,探索出一条业界与学界跨区域合作的新路径。

(三)文化层面的合作

文化层面的合作能够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定期请企业选派优秀人才到校内学生做主题讲座,企业还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管理模式的制订,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搞好专业文化建设,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校企结合,培养学生适合企业需要的广告专业文化素质。

三、学院组织和管理工作保障校企合作建设

高等院校进行校企合作路径实行校方、学院二级管理,校方负责统筹和管理工作,保障校企合作顺利开展,二级学院负责实施具体的运行模式和方案的实施。一方面,成立校企合作教学组。学院根据广告学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共同成立由学院主导、企业单位参与的校企合作教学组。教学组负责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实施具体的教学组织工作,落实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的具体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小组。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小组成员,专业教学指导小组主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专业领域的专家及学校的专业教师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小组将充分发挥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作用,从而为高等院校广告学专业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进行双重保障。

四、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在招生宣传方面,高等院校应当注重突出订单企业及其合作的成效,让学生与家长更多地了解广告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与岗位要求,努力使他们对自身发展充满信心,充分体现学校“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考虑”的办学理念。使学校人才培养结构基本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与发展能力,提高合作企业及广告市场对大学生的认可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通过寻找合作企业,搭建合作平台,能够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当前广告学专业的办学模式正在不断的适应广告市场发展与需求。对学生而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学习内容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使实践锻炼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必将促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使学生亲身领略企业文化并更好的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广告业发展前景与岗位要求,从而对自身发展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就业水平与发展能力。

五、研究结论

高等学校论文第4篇

高校债务风险是指高校向银行或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后产生的严重影响自身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可能性。“银行信贷资金”对高校来讲,就像一把“双刃剑”,筹划及使用得当,高校会充分享受其“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举债不当,高校同时会承受相当大的财务危机。在我国,高校大量举债有其深远的原因。

1.1高校扩张发展要求膨胀,资金需求剧增。1999年6月,国务院制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定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各级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积极贯彻落实“扩招”政策,我国同龄人口的入学率急剧增加。为保证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各高校必然要对原相对落后的办学条件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善,这必然导致建设资金的剧增。

1.2政府投入不足,高校发展资金缺乏。在高校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与教育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在上世纪末不仅未达到预定目标,在本世纪还出现了“不增反降”的趋势:2003年3.28%,2004年278%,2005年降至2.16%。财政拨款是我国高校赖以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他渠道资金来源数量非常有限,上述情况的出现导致各高校发展资金严重缺乏。

1.3高校筹资政策放宽,允许高校借贷。国家《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政策的放开,正好迎合了各高校“等米下锅”的现状,大规模的银校合作得以开展,“银行信贷资金”大量的涌入高校。

1.4高校自身资源不清晰,贷款规模过大,偿债能力不足。当前,许多高校领导对学校的资源心中无数,不考虑资产的保值、增值,盲目贪大,不顾实际情况,一哄而上,导致短期内立项过多,重复建设项目频现,资金需求过大,相应贷款规模过大。由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足,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不完善,导致后期的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不畅,甚至出现不能偿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事业发展。

2.高校债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2.1政府应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强高校抵御债务风险的能力。在当前阶段,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是各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对于促进高校事业发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加大对各高校的财政拨款力度,直接增强高校抵御债务风险的能力。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帮助高校偿还全部贷款本息或偿还部分贷款本金或利息的方式,缓解各高校现实状况下的财务压力,化解其债务风险。

2.2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完善高校项目论证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应从国家整体发展规划出发,对各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等项目建立完备的事前论证机制,保证所有的建设项目均为有效项目,杜绝无效项目、重复建设项目的出现,避免个别高校发展过程中目标过高、规模过大、不切实际、超越当地经济发展实际、资金严重浪费的过激行为,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2.3各高校应积极开源节流,树立自主还贷的意识。各高校的领导层及财务人员应树立明确的自主还贷责任和意识,认识到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给自身发展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按合同履行按期还本付息的责任。对已发生的贷款,除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外,更应该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校园。注重项目论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建“最合适的项目”,而不是“最好”的项目,避免资源闲置浪费,用好每一分钱,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2.4各高校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债务风险。各高校应以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开发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确定适当的贷款资金使用情况预警系数,另处配合以相应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随时掌控项目建设进程中的贷款风险指数,一旦出现风险警报,马上对建设项目进行调整,优化资金结构,消除将会出现的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1]廖晓莉、何清生、岳红梅.高等院校债务风险管理研究,财务与金融,2009.3

[2]朱荣、张向达.高校财务危机的根源分析和预警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09.3

[3]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5年12月21日

[4]邬大光.高校贷款的理性思考和解决方略,教育研究,2007.4

[5]王崇保.高校财务风险现状分析及防范措施,教育研究,2007.4

高等学校论文第5篇

对于政治思想教育的价值的分类因政治思想教育对这个世界真正对象的功能不同基本上可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管理功能和生态功能等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政治思想教育价值分类中提及生态价值,其概念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教育对人们在生态环境和生态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得人们对于人们所处的生态环境有一个正确、有必要的认识、对目前这个世界所将要的严峻的社会环境状态,从而需要人们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意识,以改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和谐发展。

二、影响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人文化的发展价值与实现的因素

(一)主体向客体转化的前提性条件

主体向客体转化能实现价值和价值主体,而且是政治教育向价值转化的一个方面。政治思想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使其价值为主体所消化,成为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主体的思想道德境界,提高主体的觉悟能力和思想水平,其价值才能的到体现也就是由可能向现实转变。而且这个提高过程是有现实要求的,它的客观基础是人们根据社会的发展赋予政治思想教育价值的。在主体向客体转变的过程中,价值主体和主体需要是一个影响我国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的人文化发展价值的前提性条件。根据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也就是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考察价值。这样有两类主体一类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中的社会集团与个体,第二类是处于一定政治思想教育情境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政治思想教育理论上所讲的人都是从事一定社会活动在某种社会关系下。这些人可分为三类,分别是一般人,特殊人以及个别人。因为这些人的客观需要,以及这些需要与政治思想教育属性的关联,建立起了客体需要与主体属性的相互联系。

(二)客体主体化的基础性因素

作为价值客体,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人文化的价值发展的体现是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能否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的客体属性的基础条件。所以说,分析价值客体条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我国高等学校政治思想作为价值客体怎样才能产生客体属性的讨论。在此我们引入系统论作为一种研究工具,系统论的构造作用观理解,结构是系统因素的内部状态,是关于构造、联系、秩序和空间的内在状态。作用是系统在与外界背景的相互区别与相互磨合中所表现的发挥某种作用或实现某种目的、可以表现出来的作用。因此我们了解系统所具有的构造与性质是依靠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而系统的特征包括非本质的,本质的都由系统的构造决定。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功能由结构决定。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具有的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育人功能、开发功能、提高认识功能、赋能于人功能和系统优化功能是有政治思想教育的结构以及结构所确定的性质所决定的。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功能是由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作为价值客体的客体属性决定的。

(三)价值创造的关联性因素

要想实现政治思想教育的价值,必须做到价值转化与价值创造之间的统一。首先我们分别了解下价值转化和价值创造:价值转化是以主体及主体需要、客体及客体属性确定为基本条件的,但如果仅仅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即价值主体具备了主体的需要、价值客体产生了客体的属性,价值的实现仅处于在主客体价值间的转化的层面,而无法实现真正的价值的创造。此时,我们应当发挥“教育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直接同一”这一关联性因素的重要中介作用,使主客体价值转化过程开始产生质的增量,并在转化的基础上实现价值的创造。

(四)价值实现的内驱力因素

所谓的内在驱动力因素是指政治思想教育的人文化发展价值实现所应具备一套动力机制,该动力机制应当是一套能够实现主客观之间价值的传递、能够实现价值的创造和价值转化的有机统一以及动力的产生、储存、传递和作用的机制。有关政治思想教育人文化发展价值实现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因素,且那些因素对其实现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具有极强的可研讨性。

三、政治思想教育的人文化发展价值实现的途径

(一)如何完善和增强其基本功能

在实现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人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应当对政治思想教育的基本功能进行一定的完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完善呢?作者仅从政治思想教育生命力建设的角度,对完善和增强政治思想教育所应遵循的两大规律进行一些的探讨,即“服从性规律”与“自为性规律”。接下来就对这两大规律进行一些的说明,“服从性规律”是指大学政治思想教育的自身建设应该依靠这个世界发展、人的发展以及大学教育的发展的内在表现。政治思想教育在其自身生命力的建设,应当符合前面提及的其自身建设的两大规律。作者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要充分的反映社会、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其二,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其三,要具有足够的有效性,这样就要求不能存在空谈、形式主义。

(二)要重视实现系统整体的自觉

但从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讲,自发和自觉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其具有一定的联系,自觉作为政治思想教育最终实现的目标,是一个具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状态,而自发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起点,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及其所在组织所表现的一种现实状态。我们想要做的就是将自发通过一定的中介实现自觉,从而实现从起点到最终目标的过渡,而这个中介便是培育自觉的方法和实践。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自发为实际,通过培育自觉的方法和时间,去实现“自觉”这一目标,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一种核心任务、促进政治思想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生态和发展的自觉,是高等学校人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一种自觉(这种责任感包括社会责任感、政治责任感),同时又是一种能够科学理解人文化发展、摆脱形而上学干扰的自觉,更是一种建立在一种具备科学性、有效性、和类型的机制上的自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治思想教育对于高等学校实现人文化发展自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一,培育高等学校人文化发展的自觉,首先要培育高等学校人的责任感。这些责任感主要包括其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其次要去其具有坚定的党性原则。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高等学校人文化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党、政、校三大前提,在培育高等学校人文化发展自觉的过程中,政治思想教育承担了艰巨的任务且责无旁贷。第二,如何培育高等学校人文化发展,作者认为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必须站在整个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高度上,对高等学校人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进行深刻的揭示和挖掘。第三,高等学校要实现人文化发展自觉保障性和约束性,就必须根据人文化发展的要求创建一套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制和有效的机制,为高等学校人文化发展的自觉发展提供一定的保证和约束。第四,高等学校要实现人文化发展的全员性,就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人文化的培育框架。该框架应广泛涵盖个行政层面、社会层面和学科层面等各个层面。第五,掌握培育高等学校人文化发展自觉的关键方法,即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以及当下和将来之间的关系,努力的开创一种人文化发展“人人有责,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四、结语

高等学校论文第6篇

1.1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高校的基建管理及建设项目评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建管理模式以及评估方法等,其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如下:戚安邦,陈海龙提出了项目评估学应有的知识体系模型,深入讨论了现有项目评估中存在的评估主体和评估客体混淆以及缺乏项目跟踪评估原理与方法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任燕构建了我国高校基建投资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模糊综合后评估数学模型。高杏芳根据新校区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对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要求、严格工作程序、规划设计施工四个方面并重进行全面建设以实现高校新区建设目标管理的有效途径。杨海勇,龙奋杰通过深入分析目前高校基本建设常用的三种管理模式即自管模式、共管模式及代建模式,使业主较容易掌握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基建管理模式,提高业主在项目建设中的主动性。刘建朝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高校基本建设的成本补偿机制、相关法规体系以及全新的基建管理运行机制等高校基本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保障机制,提高高校基本建设投资效益。何文盛等介绍了美国项目评估分级工具实施的整个程序,通过对项目评估分级工具的研究,提出了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价发展的建议和借鉴。陈琳研究了我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中的社会效益成本分析的理论构架、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周光中,朱卫东对项目后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各种后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白思俊提出了项目中评价的二维结构模型、聚类评价模型递进评价模型及项目中评价的DEA评价方法。黄德春,许长新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项目后评价中,构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效益概念、评价指标体系和持续性后评价方程。唐立峰,陈培友给出了复杂的无结构决策条件下公益项目评价与选择的属性层次模型。孙续元,孙然对传统评价理论中的比选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张熠,王先甲提出了一种将数据包络分析和模糊理论相结合的投资项目评价方法。上述研究理论探讨居多,对高等学校的基建项目的特点未作深入研究,由于高等学校尤其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受教育部及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其基本建设程序与一般项目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试图系统地设计出适应高等学校实际情况的基本建设项目评估机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际操作方法。

1.2研究路线

本文针对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对高校基建项目评估进行创新研究,优化程序,提高可操作性,提出了全过程评估(项目决策阶段的前评估、实施阶段的跟踪评估和项目使用阶段的后评估)、全要素评估(项目的技术方案评估、项目经济效益评估、社会效益评估、项目风险评估、项目所处的宏观环境评估等),以及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全维度评估(从项目出资人、项目建设单位、项目上级主管单位、建设主管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的高校基建项目评估机制。针对现有基建程序中的部分环节重叠或脱节问题,提出了优化基建程序和创新建设单位基建管理制度的方法建议,以提高评估效率,真正发挥项目评估应有的作用。

2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评估

从项目的寿命周期来看,我国现阶段基建项目的管理一般在项目决策阶段是由发展和改革部门或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部委来负责,项目的决策期的前评估也是由这些部门来组织进行;项目设计、施工阶段一般是由地方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评估和审核;项目建成运营后的评估开展的不多,尤其是高等学校基建项目的后评估缺乏成熟可行的经验可供借鉴。由于评估的主体发生变更,因此全寿命周期的评估很难达到前后一致,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高校基建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评估。

2.1前评估

项目前评估是指在项目决策阶段的评估,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项目立项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评估。对于高等学校一般基建项目而言,在立项阶段主要解决项目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选址、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等问题;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在进一步论证项目必要性、建设条件和建设规模的基础上,挑选适合项目的技术设计方案,并据此确定项目估算投资额、资金筹措方案、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和对项目经济效益,实施引起的社会效益、社会风险进行分析。对于涉及工艺设计的建设项目在此阶段就应介入,对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比选论证,最终确定选用的工艺技术方案和投资。前评估中社会风险和环境风险经常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进行有效评估,给项目的实施留下后患,尤其是高等学校新校区建设的过程中对被征地群体利益及当地环境的关注更应该成为评估重点关注的内容。

2.2跟踪评估(变更评估、设计概算控制)

从理论上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项目的进展,其所处宏观和微观环境均会发生变化,项目的信息也越来越详实以及项目各方对于项目认识也不断深入,需要开展项目跟踪评估和决策。项目跟踪评估是指项目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根据项目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对项目的影响做出的评估,其主要关注项目的变更的评估,主要包括:建设规模、范围、进度、质量、投资、建设条件、项目实施绩效、项目对环境对社会影响等。目前高校基建项目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建设单位为可研报告评估顺利通过,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在前评估中走形式,所上报的建设方案非建设单位选定、未得到当地建设规划部门认可的方案,可研报告批复后重新组织设计招标,导致被评估建设方案未被采用、评估工作被迫流于形式。而且涉及工艺等专业内容在前评估中未进行深入设计研究,导致在后期的设计过程中产生重大变更。而在后期缺少初步设计评审环节,建设单位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最后导致项目前评估结果根本与项目实际脱节,未起到前评估应发挥的作用。因此,高校基建项目非常有必要开展项目跟踪评估,重点评估项目设计方案变更,以及上述变更内容,采用初步设计方案以及设计概算与批准的可研报告逐项对比,项目招标控制价及施工合同与批准的初步设计中相应内容逐项对比的方法将项目的各项要素的变化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在项目实施阶段建立起动态监控机制和奖惩机制,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的发生,使项目跟踪评估的作用一直发挥到项目交付使用。

2.3后评估

项目后评估是指对已完成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以及对完成项目的前评估和项目决策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分析与评价[8]。相对前评估和跟踪评估而言,后评估是一种检验,是系统反馈的重要功能,是对已建成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其评估结果对改进被评项目及类似项目的使用运行管理,指导在建项目或拟建项目提高项目决策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2.3.1高校基建项目后评估现状2008年12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教发[2008]27号),该文主要针对教育部审批的财政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工程预决算、项目后评价等事项的咨询评估。2012年2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教发[2012]1号),其中第四十六条规定:直属高校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后评价制度。根据有关规定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建成后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进行绩效评价。虽然教育部建立了高校基建项目的后评估制度,但是到目前为止,项目后评估工作开展的还较少,原因之一是缺乏动力,对项目后评估的作用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2.3.2后评估对象的选取由于项目后评估是事后评估,因此后评估对象的选取可重点关注:1)建设规模大,功能复杂、社会影响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如新校区的建设、重要实验装备的建设;2)投资主体不单一、涉及利益相关主体多的项目,如由教育部或者学校与地方政府合建合用的民生项目,如剧场、音乐厅;3)设计施工技术难度高,后期运营维护费用高的项目:如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而在高校建设的体育场馆;4)采用新技术、初始投资高,后期运营费用节省的项目,比如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项目,宿舍区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用等。2.3.3后评估要素的确定后评估中由于涉及到能源评估,而在我国建筑物的能耗与季节有较大的关系,因此一般高校的项目后评估可在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一年以后进行。涉及对外运营的项目需在项目达到正常运营水平以后,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后评估。根据高校基建项目的特点,综合来看后评估中重点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总结评估:①项目决策的科学性;②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采用的技术、财务目标、社会环境目标);③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估;④项目运营情况评估。2.3.4后评估成果的应用后评估的成果可在以下方面获得应用:①项目决策与科学研究:后评估获取的相关技术的数据可建立项目数据库,用于以后类似项目决策的参考,也可用于建设领域相关的学科的研究。②后评估过程中根据项目的当前实际运行情况对项目未来发展作出预测,提出保障项目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后续方案,指导项目的后期运营管理。③后评估的结果可作为项目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工作的业绩考核指标之一,作为今后主管部门奖惩的依据之一。④政策制定的参考:对于后评估中发现的有关问题主管部门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建设领域相应的制度规定。

3项目全要素评估

项目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评估关注的重点虽然各有所侧重,但是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评估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评估要素的完整及整个过程的统一,即项目全要素的评估。

3.1评估的要素

一般而言,高校基建项目评估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必要性:建设必要性直接关系到所提出的项目能否成立,为项目继续深入提供平台,是项目评估论证的先导性奠基性环节。高校基建项目一般根据批准的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校园总体规划以及现状来确定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建设规模: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共同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文、教育部批准的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学校既有建筑规模来核定申报建设项目的规模是否适当。3)建设条件:包括项目建设所需土地的性质与项目性质是否一致、所有权是否存在问题;场地的地质条件是否适合项目的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否符合校园规划和当地土地利用规划;项目建设以及运营所需各种能源(电力、燃气、供热等)、水资源、电信、网络资源能否获得当地相关单位的认可;某些实验类项目运行所需的实验材料能否就近合理获得。4)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根据国家相应的技术规范规程评估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满足要求并且符合使用单位的功能需要。5)交通影响:评价根据规定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及设计规划中制定的消减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对策的可靠性和作用。6)水影响:部分地区试行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如北京地区。该部分主要评价项目的水源、污水排放;项目建设对当地水土流失的影响;项目所在地是否存在洪灾隐患,项目会不会影响防洪、排洪。7)节能:根据国家及地方的建筑节能标准规范评价项目用能方案是否合理,包括能源的种类、用能设备的选型、节能方案、节能措施的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且合理。8)社会风险:对项目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9)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10)宏观环境:评价项目的建设目标与当时的国家财政、经济、税收和社会发展政策以及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是否相适应。11)组织结构: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设置的组织机构的形式是否符合项目本身的特点,组织机构内的责任、权利分工是否明确,组织机构的内部管控及外部协调能力能否满足项目建设运营的需要。12)项目管理:评估项目各阶段不同主体对投资、进度、质量控制体系以及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是否满足项目本身特点与项目进展的需要。13)项目招投标:评估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咨询服务和重要材料设备的采购中的招投标方案、招投标过程的合法合规性评价。14)安全卫生: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文物保护提出的要求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案,评价该方案的可靠性和经济性。15)投资:评价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方法是否正确、范围是否明确、编制内容是否完整,编制深度是否符合要求,以及项目总投资构成是否完整合理、投资水平、投资结构是否合理。16)资金筹措、使用方案:评价各类资金来源是否正当、合理、可靠,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各项资金来源是否落实,使用条件是否合理,资金使用计划是否合理。17)财务效益:评估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等财务状况,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财务评价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微观层次,它主要从微观投资主体角度分析项目可以给投资主体带来的效益以及投资风险。高校基建项目大多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主要评价单位规模运营费用是否合理可行。18)运营管理方案:评价项目建成后运营管理方式是否合理、运营所需资金来源的落实情况。尤其是与地方共建项目以及运营成本较高的项目,需重点评估。19)项目社会效益:根据现行社会政策对项目实现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教育、卫生、安全、国防、环境等领域的目标所作贡献和产生的影响及其与社会相互适应性作系统分析评估。20)决策的科学性:评估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重大决策的依据、实施的主体、决策程序是否合理、合规、合法。

3.2要素的侧重

3.2.1不同阶段的要素的侧重对项目的评估总体上来说要进行全要素评估,但随着项目的进展,评估要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评估主体应有所侧重。1)前评估阶段。前评估阶段首先把好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规模合理性的关口,另外建设的可行性是在解决必要性之后首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项目的建设条件是否具备、选择的技术方案是否合理可行、项目对外部因素的影响是否可控且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建设运营所需的人力、物力是否具备、项目的建设资金数目是否准确可靠以及来源是否落实、建成后运营资金是否落实、项目的主要风险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前评估过程中的工艺设计、项目所处的宏观环境、社会效益、风险等要素经常容易被忽略。2)跟踪评估阶段。跟踪评估阶段,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前评估批准的各项指标控制,随时监控项目的运行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以及对项目变更方案按照前评估的要求进行重新审查,其中选择技术方案合理可行性、投资、工期、可实施性是需要进行重点评估的要素,即项目绩效跟踪评估和项目变更方案评估。其中,项目绩效跟踪评估是为找出项目跟踪评估时点以前出现的各种问题,变更方案评估则是为找到纠偏和变更项目的正确方案并作出决策。3)后评估阶段。后评估阶段首先评估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另外要重点评估组织结构、运营管理方案是否合理;各类影响评价的结果(环境影响、交通影响、节约能源、水资源、社会风险)与实际情况对比;项目是否达到预定的建设目标,即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情况以及建成后运营情况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并分析其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项目的后期运行以及后续项目提供参考借鉴。3.2.2不同评估主体要素的侧重不同评估主体不但对评估要素的侧重不同,对同一要素评估的角度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其中项目上级主管部门偏重于对项目的总投资、建设规模、工期、项目招标以及社会效益比较关注;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将侧重点放在项目规划方案、节能、对交通、环境、当地市政管网、能源供应的影响、社会风险等方面;项目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则更关注项目的投资大小、项目的功能以及项目的组织实施。施工单位侧重项目的可实施性,及工期是否合理、质量要求、资金能否落实有保障。

4项目全团队评估

目前高校基建项目的评估主要站在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的角度来进行,即评估的主体是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而实际上同一个项目的不同的相关利益主体在评估同一个项目时会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结果,项目评估的内容和方法不同。因此,所有与项目利益相关的各方都应包括在项目评估的主体范围之内,即项目全团队评估的概念。在项目各阶段与项目相关的利益方包括:项目建设单位、使用单位、项目主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消防、质检、地震、卫生局、环保、规划、国土、能源局、交通、水务、供热、电力、通讯、燃气、园林、安监、档案)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审计单位、招标单位、代建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出资人等。如果其中的某些利益方在评估中被忽略或者不予考虑,可能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或者建成后的运营造成影响,甚至对项目的生存直接造成威胁。例如: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投资的评估从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立场来说他们的期望就不尽相同,主管部门期望在较短的工期内以较低的投资完成高质量的项目,施工单位则希望在较合理的工期内以较高的利润(导致投资增加)完成较高质量的项目,而建设单位则是期望在较短的工期内以合理的投资完成高质量的项目。因此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就要不断平衡项目相关利益各方的诉求,不能忽视任何主体的合理合法的要求,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另外,在项目后评估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对项目的影响也是主要评估内容之一。

5结论和建议

高等学校论文第7篇

1.1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现在还有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材讲解模式上,这样一成不变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教学发展的速度,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在阻碍音乐教学发展的同时,也会制约当代音乐学科的发展。所以,高校在音乐教学模式方面要注意跟上社会教学发展的水平,在讲解教材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他们的学习能动性。第一,情感体验型教学模式。从历史上来看,我们知道,19世纪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思维与情感。心理学从这个时期开始转成热门学科。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在声乐艺术领域,很多人对单纯地追求技巧的声乐艺术提出了质疑,开始了情感在声乐艺术中表达的探索。其实,情感体验声乐教学模式是现代声乐教学的基本模式。因为音乐是人们情感的声音表达方式,歌唱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不过,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主要是情感环境的构建原则和审美情趣教学原则。第二,情感环境的构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和现场环境,为学生创造出一种与声乐课程格调一致的极为动人的教学环境。这样,音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进入到声乐的美感体验中。第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现象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人在每种情景中都有选择和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受自己的意识控制。具体到高校的音乐教学领域中,我们发现,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中,教师主动教,而学生是被动地学的单一型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的反应来自于教师所传达的信息。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缺少主动思维和自由的行为能力,因而,他们的学习兴趣将会大大降低。所以,笔者认为,开放式的音乐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主要是指要建立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实现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提高和自我教育。这种教学模式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同时使学生真正作为教育的主体,并不采取特定的教法。第四,兴趣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主动,兴趣,合作是新型教育的三大特征。所以,高校的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如演唱,演奏,创作等活动。声乐教师还要改变传统音乐教学体系对高校音乐的影响,改变只强调学科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的陈旧认识。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寻求音乐教育的兴趣性和多元化,彻底改变沿袭多年的传承式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人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通过丰富音乐艺术形式,讲一些生动有趣的音乐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去。

1.2加强高等院校音乐的教材建设

音乐教学是一门技能教学,仅仅依靠教师讲解书本的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是很多高校的教材十分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所以高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否则将会因为教材的落后而影响教学质量,从而制约音乐学科的发展。

1.3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不管培养哪一方面的人才,都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如果高校的音乐教师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不高,就很难做好音乐教学工作。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高校音乐教学和当代音乐学科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高校要注重培养创新型的教师,这对于高校音乐教学和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创新型的教师不仅自我要求高,求知欲望强,而且有着创新教学的精神和能力,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让当代音乐科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2加强文化建设

2.1在不同层次上加强文化建设

高等院校的人文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优秀程度,所以高校应该注意加强文化建设。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学都比较注重技能而忽视文化,这和社会的发展是不相符的。高校音乐教学不只是培养音乐人才,更要注重的是学生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只有将音乐教学融合到文化的领域,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展需求的音乐人才。

2.2注重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

从我国目前拥有的大批优秀音乐人才可知,我国的音乐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音乐也逐渐走向了大众化,音乐教学也慢慢走向基础性的教学。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更加注重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教师要让学生不仅在音乐技能方面有所进步,个人的音乐素养也要不断提高,让他们不断吸收音乐文化,让当代音乐学科得到不断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