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合集7篇)

时间:2023-05-15 17:10:01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第1篇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急诊;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72-02

主动脉夹层,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该病症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病情复杂凶险、发展快以及病发急。近些年,该病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患者主要发病年龄为50-70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笔者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25例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干预。现将其临床急诊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临床病症,对患者进行主动脉造影、螺旋CT、MRI、结合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患者病症被确诊。所选取的56例患者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为46-68岁,平均年龄为57±2.4岁。其中腹主动脉瘤17例,升主动脉瘤18例,降主脉瘤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入选标准 ①明显合并皮肤湿疹、脉搏快、合并头晕等休克表现;②所有患者出现突发性剧烈疼痛或无明显病因,多为撕裂样疼痛或刀割样,持续较长时间疼痛,较难忍受;③两组患者血压升高,且血液水平不稳定。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护理方法 患者住院后接受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止痛、降压等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患者应注意叮嘱患者卧床休息,注意饮食,保持血压稳定。

1.3.2 治疗组护理方法

1.3.2.1 急诊措施 ①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主动配合医生实施抢救,持续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②患者出现疼痛病症,可给予患者肌注或静脉注射哌替啶、吗啡,如患者疼痛病症不能有效缓解,可给予患者小剂量的止痛剂实施静脉注射,针对疼痛病症,采取切实可行的止痛措施;③给予患者硝普钠微泵输注治疗,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血压,对患者的心率进行有效控制。应该根据心率以及血压等情况,护理人员应对泵入速度进行调整;④告知患者配合接受常规身体检查,因主动脉夹层较难准确诊断,因此对该病症的治疗,首先应对患者病症进行确诊,之后对患者病症进行诊断,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检查后亲自护送患者回病房,防止出现意外,如患者病症较为严重,应对患者进行床边检查。

1.3.2.2 护理措施 ①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首先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控制心率以及血压,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病房巡视,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对患者实施积极心理护理。②叮嘱患者应饮食清淡低盐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并叮嘱患者在排便时不能过于用力,避免造成血肿破裂;③观察患者心率,如心率过速,可给予患者β一肾上腺索能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降低心肌收缩速度。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心率以及血压情况 正常标准:心率每分钟65-70次,舒张压为60-95mmHg,收缩压为95-120mmHg。治疗组患者实施护理后,血压在正常水平内,两组患者血压对比,对照组低于治疗组,治疗组心率低于治疗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治疗组住院时间为(26.8±2.3)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39.0±1.4)天,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16.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为11例(35.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的撕裂口流入到主动脉膜撕裂口,壁内血肿不断扩展,导致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以及中膜分离而出现的病理改变。该病症较为复杂,发病快且致死率高,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高血压患者呈现不断上升的发病趋势,主动脉夹层患者随之不断增长[2]。针对该病症可实施有效的诊断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主动脉夹层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休克表现;股、肱、桡、颈动脉搏动较为微弱,甚至消失,两侧强弱不均衡,上下肢血压差较小;患者血压上下浮动;出现不明原因的背部疼痛或胸部疼痛,常合并腰痛和腹痛。因此急诊护士在对该病症实施护理过程中,应给与患者高度重视,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3]。

实施有针对性急诊护理,可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有效的预后效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急诊措施以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病症的快速恢复,且较难对该病症进行诊断,因此在临床治疗前,首先应对该病症进行早期有效诊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4]。采用硝普钠泵入对血压进行控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急诊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控制患者饮食,叮嘱患者注意饮食不可过饱,同时控制饮食速度,如有必要给予患者通便处理。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有效的急诊治疗与护理措施,有利于准确确诊患者病症,同时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可有利于患者病症的快速康复。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仔细观察患者病症,如出现异常,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5]。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血压对比,对照组低于治疗组,治疗组心率低于治疗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吴秀娟,陈绮坚,李菊梅.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63(3):885-886.

[2] 任羽飞.急诊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3,63(6):778-779.

[3] 王红玲.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66(9):854-856.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第2篇

【关键词】 急性胸痛;急诊室;护理

胸痛是常见急诊症状之一,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时的确能反映出疾病的特征,但有时与病情并不完全成正相关。有的胸痛发生后不久即可猝死,有的胸痛对健康却无关紧要,病因不一,预后悬殊很大。入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多为急性,疼痛较剧,程度表现很重,预后可能极差。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8年10月以来,急诊室收治的56例急性胸痛患者经及时的处理,皆改善了预后,部分患者节约了费用,减少了不必要医疗资源浪费,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医学中心急诊室收治的56例急性胸痛患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9~78岁。急性心肌梗死1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例,稳定性心绞痛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心包炎2例,肺炎4例,支气管炎2例,肺栓塞1例,气胸4例,液气胸2例,胸腔积液3例,带状疱疹2例,肋间神经痛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4例,其他2例。

2 护理措施

急性胸痛患者到达急诊室后,护士是第一位接待者,对胸痛一旦明确诊断的高危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使病情得以缓解,对改善预后极其重要。

2.1 注意观察临床表现 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是否痛苦、淡漠、自然,难以忍受还是尚能忍受,面色苍白、有无大汗;明确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无放射及持续的时间,左侧、右侧、胸骨中后端、后背痛,疼痛呈压迫性、烧灼感、针刺样、波动性,程度是否剧烈,持续时间几分钟、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持续不缓解;有无皮肤损害、异常隆起;疼痛部位可否扪及、有无固定压痛点;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或使用镇痛类药物疼痛是否缓解。同时,要做好血压、呼吸、心率、心律的监测,观察是否正常[1]。以上所有情况并及时报告诊视医师,以帮助及时明确诊断,以利治疗,改善预后。

2.2 高危患者护理措施 急性胸痛患者中患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栓塞、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患者属高危患者,有猝死可能,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初步诊断系此类患者,立即开通静脉通道,以随时需要投用急救药物。必要时使用静脉留置针,对于血压过低或循环差者,立即行深静脉穿刺,以便准确观察循环情况。同时予以吸氧,以提高动脉血氧浓度,改善组织缺氧,也利于缓解疼痛,稳定患者情绪。①经心电图、心肌酶学、肌钙蛋白、影像学、D二聚体及联系既往有下肢静脉血栓史等检查后确定为急性心肌梗死或肺栓塞患者,如发病时间在溶栓时间窗内,即可遵医嘱在急诊室予以溶栓,因血栓形成的时间越长,纤维蛋白凝血愈硬,越难被溶栓剂溶解。首先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等溶栓禁忌证[2];溶栓前还要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型,准确迅速地配制并输注溶栓药物,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血,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一旦出血严重应立即中止治疗,紧急处理。使用溶栓药物后,应定时描记心电图,注意有无再灌注后的一过性低血压和心律失常,抽血查心肌酶,询问患者疼痛有无缓解[3]。溶栓结束后观察病情稳定,可转入病房进一步治疗。本病例有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室予以溶栓治疗后转入病房,效果明显;②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猝死危险度高,需特别引起重视[4]。急性胸痛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呈撕裂样,且向肩背部、腹部放射,测双上肢、下肢血压及脉搏不等,结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初步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成立。立即遵医嘱予以硝酸酯类药物降血压,并密切监护血压;同时予以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并密切监护心室率;另外,积极配合床边心电图、床旁超声、床边胸片及护送至影像科行CT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等,病情趋于稳定后转血管外科或介入科进一步治疗。本组有1例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急诊室予以积极降血压后病情平稳,后转血管外科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③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患者亦属高危患者,如发病急亦可危及生命。一旦明确诊断可立即在急诊室行胸腔穿刺,引流气体、液体,缓解肺压迫症状,降低纵膈摆动风险,可以挽救生命。本组2例大量气胸、1例胸腔积液在急诊室直接穿刺,缓解了病情。

2.3 一般患者护理措施 对于以急性胸痛就诊的稳定性心绞痛、少量心包积液、肺炎、支气管炎、少量气胸、少量胸腔积液、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等,在遵医嘱积极对症镇痛治疗的同时协助医师稳定患者情绪,部分对心血管急症有恐惧心理的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患者,更要及时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但是有报道以胸腔积液作为第一表现而就诊的肺栓塞患者[5],需注意鉴别。

3 心理护理

所有入急诊室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都要予以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十分尊重患者,细致观察病情,技术操作娴熟,态度要和蔼、耐心,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认真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理解患者,同情患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他们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增强治愈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对高危的急性胸痛患者,心理护理更是尤其重要,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改善疾病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4 体会

急性胸痛是急诊室常见急症之一,其病因繁多。包括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急症: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包炎等;呼吸系统急症:如肺炎、支气管炎、气胸、胸腔积液、肺栓塞等[6];消化系统急症:如食管破裂、食管炎等;以及带状疱疹、心脏神经官能症、外伤性的胸痛,对于外伤性胸痛我们没有选择。

我们对不同的病情患者给予了不同的护理。首先,对病情高危的患者在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急救的同时,通过心理护理解除他们的思想负担、思想顾虑,积极地配合治疗;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认真的对患者进行体检,并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和了解,以免误诊。其次,对疼痛表现很明显而病情确实非高危的明确诊断患者,分别给子不同的处埋,把心理护理放在首位。对于非器质性胸痛患者首先从患者的切身感受出发,关心、爱护他们,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只要将心身护理结合起来,才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王一镗.急诊医学(试用版).学苑出版社,2001:6972.

[2]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3.

[3] 李玫,康晓梅.胸痛的早期识别及护理对策.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5):3435.

[4] 刘文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0,5(19):197198.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第3篇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急诊;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94-02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发病较急、发展很快、死亡率高等严重的人体大动脉疾病,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马凡氏综合征、外伤与手术等。基本病变是出现主动脉壁的中层变性而坏死,管壁脱离、内膜撕裂、血肿蔓延而导致局灶性的夹层血肿,会出现休克、压迫和剧烈疼痛感等症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突发持续的撕裂或者搏动性的疼痛,变化较为复杂,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主动脉夹层的急救和全面护理[1]。我院2010年10月到2012年9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经过及时的诊治和科学全面的护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具体的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到2012年9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为54.1岁,体重43~90千克,平均体重为63.4千克,都有高血压病史,15例临床表现为胸部出现突发性的剧烈疼痛,是突发性持续撕裂样或者搏动性的疼痛,,5例有急性休克现象,8例表现为恶心、呕吐,症状出现到入院的时间为3~10小时,

1.2方法

当患者被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后,立即把患者送入到CCU室,叮嘱患者卧床进行休息,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等,长时间提供合适的高流量氧气,给患者立即使用止痛剂,并建立科学的静脉通路,控制好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并做好科学合理的全方位护理。

2 结果

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经过及的时采取诊治与全面、多层次的护理措施,治愈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8例(96.67%),死亡2例(3.33%)。

3 结论

经过我院的临床研究与分析发现,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诊治,控制患者血压与降低心率是使患者平安度过危险期的关键,不仅需要医生根据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急救诊治手段,并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而且护理人员全面、多层次的护理措施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治愈非常的重要[2]。

4 护理措施

4.1协助医生做好早期急救诊断

主动脉夹层因为起病较为突然,病情变化复杂,很容易被误诊、漏诊,未经急救诊治的患者在发病一天内死亡率非常高。所以护理人员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主治医生汇报,护理人员要在早期协助医生做好对患者确诊,必要时由护理人员护送患者进行CT、心脏彩超等检查。

4.2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变化

心率、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重要观察体征,心率加快暗示患者可能存在血容量不足,或者交感神经压迫等情况, 夹层血肿而破裂出血会造成患者血压降低。在初期每隔15分钟测量1次,心率和血压稳定后可以酌情延长测量的时间,并且观察患者血压高低和疼痛之间的关系,如果发现患者血压突然骤降,可能是动脉瘤破裂,要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输血和外科手术的准备。患者急性发病时,会因为疼痛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等类似休克的表现,但是患者的血压也会明显的升高,护理人员要做好与休克的区别。在我院急救诊治的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1例因为血压突然的快速下降,没有神志模糊、尿液等症状,补液没有效果,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4.3疼痛观察和有效止痛措施

因为患者撕裂部位的不同,疼痛的部位可能在后背部、前胸、沿夹层放射到头颅、腰部、腹部、下肢等部位,患者血压下降后其疼痛明显的减轻或者消失是主动脉夹层不再扩散的主要指标。如果患者的疼痛减轻之后又反复的出现,说明其主动脉夹层在继续扩展;患者疼痛突然的加剧就说明患者血肿有破裂的趋势;如果患者血肿出现破裂进入到血管腔,其疼痛会骤然的减轻[3]。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并做好有效的止痛措施。患者在主动脉夹层病发后一直保持清醒的状态,疼痛难以忍受,躁动会导致血压升高,使心脏的负担加重。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时,普通的强效镇痛药没有效果,但是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积极的配合治疗。在必要时可以采取吗啡肌注,加上氟哌啶醇针,使患者的心率、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4.4患者心理护理

由于主动脉夹层起病突然,剧烈疼痛,病情迅速加重,患者周围环境变化,使得患者出现紧张、恐慌的情绪,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含量身高,导致心率失常与血压增高。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告知患者和主动脉夹层相关的医学知识,体贴安慰患者,了解患者需要,根据患者心理感受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措施,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4.5安全转运

有些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入院后诊断不够明确,要做影像学检查,护理人员要做好对转运意外的评估,保证患者继续治疗和转运途中的安全,分析研究各种检查所需要的时间、患者的忍受程度及潜在的危险等护理要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转运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艳萍,邵建波.45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急诊护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4(5): 36-38.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第4篇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语言;社区老年高血压;家庭访视

近年来社区控制高血压已经成为高血压疾病控制的有效手段,国内外实践均显示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家庭访视有着显著效果,直接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及护理照顾等产生影响[1]。标准化护理语言在家庭访视中使用有助于建立规范化、统一的护理目标、诊断、评价指标及措施,进而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笔者对我社区确诊的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50例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男77例,女73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3.25±4.11)岁;患者文化水平:初中及其以下61例,高中及中专56例,大专及其以上3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7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文化水平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家庭访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标准化护理语言,主要措施如下。

1.2.1准备。建立电子病历,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获得主观材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健康功能型态、卫生健康要素、家庭支持功能。家庭访谈提纲主要包括患者对潜在或者已经出现的并发症的感受、患者对疾病的感受、患者对高血压疾病认识的需求、患者对疾病方面的需求,患者家属在照顾患者中的感受、照顾能力等。

1.2.2诊断。将《护理诊断手册》作为护理诊断标准,针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对其护理情况进行诊断。

1.2.3计划。首先对护理诊断顺序进行计划,根据首优诊断、中优诊断、次优诊断排定的护理诊断;对预期目标进行明确,主要涉及领域包括生理健康领域、功能健康领域、心理社会健康领域、感知健康领域、健康知识和行为领域、家庭健康领域。

1.2.4实施。根据护理目标并参考《护理诊断、结局与措施》作为依据,对护理措施进行制定,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每2周进行1次随访,每次30-50分钟,患者连续接受12次家庭访视。

1.2.5辅助用品,在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时,医护人员可随身携带健康教育手册、书物等,携带带刻度的油壶、定量盐勺、盐油食用量、七彩提醒药盒及血压监测记录日记等;携带软尺、体重秤、血压计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健康行为、知识评分、心理社会健康、功能健康、感知健康、家庭健康评分等进行评价,记录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家庭访视结束后,观察组健康行为、知识评分、心理社会健康、功能健康、感知健康、家庭健康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

表一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评分比较

组别(n) 健康行为 健康知识 心理社会健康 功能健康 感知健康 家庭健康评分

观察组(75) 389.6±35.1 635.2±41.0 34.7±20.3 119.6±46.2 69.3±5.2 250.1±40.6

参考组(75) 274.31±28.6 627.1±29.6 25.1±12.2 76.5±41.3 44.1±7.2 161.2±31.2

2.2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76.21±8.51)mmHg、(128.96±13.11)mmHg,参考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87.65±10.24)mmHg、(1243.01±15.02)mmHg,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中采用标准化护理语言,能够结合知信行理论、健康信念模式结合,从而帮助患者建立健康信念,同时对患者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其行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患者行为领域及健康知识主要包括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健康知识水平三类[2]。标准化语言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中的使用同时体现了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其要求全面监测、分析并评估患者个人或群体健康情况,进而为其提供健康指导及健康咨询等;同时体现了高血压护理中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患者家属共同参与进患者的护理中,通过标准化语言的教育,患者家属能够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同时使其熟悉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行为等要求,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从而实现血压的良好控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行为等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

参考文献: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护理;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98-01

伴随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的治疗逐步得到重视。高血压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原因较复杂,严重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为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我院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其中男患者72例,女患者50例,年龄60-78例,平均年龄60.5±10.5岁,所有患者的经过门诊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高血压。为实验安全本文选取病例均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60例,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乙组患者62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进行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程度、年龄、性别、病程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备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进行10天的内科治疗及临床护理;甲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是老年患者多见的慢性疾病,由于多种原因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但对于出血量较少的的患者,临床上较常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但是出血量多少为少量出血尚未明确一般按多田氏公式进行计算, 单个血肿体积或出血量在 30ml以内为少量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一般为急性发病、病情发展较快,如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救治,会导致死亡的发生。所以,我院为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活力措施,具体如下:

3.1 环境护理: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常用药应在抢救室内按照次序,摆放好,对抢救药物进行每天检查,替换掉已经过期的药物,及时补充使用缺少的药物。抢救床要设有安全装置,并设有专人看护,防止患者躁动跌落床下。

3.2 急救护理: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首先建立全面急救体系,所进行急救的医护人员应有专业的医疗技术,及对工作高度的积极负责的态度。应先辅助主治医生进行早期的诊断,采用监护仪,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详细的监护及观察,对重要的体征及发生异常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的告知主治医生。在进行生命体征监护的同时,应快速给予患者吸氧及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以便抢救药物的使用。

3.3 药物使用:在执行医生医嘱时应,反复的查对药物,要对药物的药理药性熟知,对抢救药物应快速注射应动作迅速准确的推注,对要求缓慢注射的药物应按照标准进行注射。

3.4 护理措施: 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及静脉通道的通畅,在进行治疗机护理的过程中,保持患者的头偏向右侧,以便预防患者发生呕吐时导致误吸,阻塞呼吸道影响呼吸功能。如发生误吸情况应及时的进行处理,较常采用气管切开的方法,同时采用吸痰器将误吸呕吐物或是痰液吸除干净。在发生患者出现高热时,应及时的给予降温处理。脑出血患者的头部应敷冰袋或是冰水袋,以便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降温,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降低和缓解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

3.5 书写医疗文献:对抢救记录单及患者的个人信息应详细、准确的记录集书写。以便于对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同样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医疗文献对我们解决纠纷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纠纷的解决也是有利的证据。

本文中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甲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华.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7):268

[2] 任霞英.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6):102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第6篇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急诊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26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治疗棘手等特点[1]。严密观察和护理、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急性胰腺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因此,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急诊救治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3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从入急诊抢救室至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期间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3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炎外科组2002年公布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3]。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49.16±12.89)岁。

1.2 急诊护理方法

1.2.1 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等生命体征,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为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2.2 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的进展情况 急性胰腺炎腹痛常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饱餐或饮酒后突然发作,出现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故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时,严密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的程度、部位及性质。疼痛剧烈时,因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而加重胰腺损伤而忌用吗啡,选用度冷丁止痛。若对疼痛判断尚未明确,则不轻易使用止痛剂,以免掩盖患者病情,不利于疾病的诊断。

1.2.3 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恶心、呕吐情况 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数伴有恶心、呕吐。频繁、剧烈的呕吐可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故应给予禁食,并行胃肠减压,以减少胰腺酶的分泌。此时,观察患者胃液的颜色和量,并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有效的负压。如果患者出现大量咖啡色液体,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护理人员尽早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患者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调整输液的速度和量,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为入院后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1.2.4 低血容量休克 常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可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大理石样皮肤,斑状青紫,四肢发冷,脉搏快,血压下降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此时,护理人员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给予药物,尽快补充血容量。

1.2.5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随时观察患者血压和尿量的变化情况,记录24 h出入液体量,定时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

1.2.6 做好急性胰腺炎患者检查与入院的护送 患者在急诊室时,医生为了早期诊断,常需要进行血、尿淀粉酶及生化的测定,必要时还要进行B超或CT检查,护理人员应尽早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抽血化验,并协助取小便标本。在检查和入院途中要给予舒适的,并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保证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安全转送。

2 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全部收住院治疗,内科治疗17例,外科治疗20例。内科治疗中有2例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出现肺功能衰竭死亡,1例出现休克死亡。外科手术治疗中,有4例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手术后2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加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急诊护理,为进一步的住院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减少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提高其生活质量[4-5]。

参考文献

[1] 韦惠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和护理若干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1(1):85-87.

[2] 韩庆海.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8-49.

[3] 徐有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28-29.

[4] 庞元龙,王细文.急性胰腺炎106例治疗体会[J].激光杂志,2011,32(4):75-76.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第7篇

吉林省舒兰市法特镇中心卫生院 吉林省舒兰市 132619

【摘 要】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4 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的52 例患者实施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率等多个指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各项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等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对血压及各项代谢指标进行控制,转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护理;效果分析

高血压属于世界性疾病,这类患者又多伴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等,因而高血压患者应适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通过国外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得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高血压护理工作的效果非常显著[1]。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高血压护理的主要参与者为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实施至关重要。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其中63 例为男性,43 例为女性;年龄在33~70 岁之间,平均为(54.23±2.3)岁;病程为1~26 年,平均为(11.2±2.1)年;将所选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1.2 高血压诊断标准通过台式血压计由专业的护士或者医生进行测量,每次测量中间间隔1 分钟,连续测量两次,每项高血压诊断数据和分级标准以指南为准,最终将收缩压不低于140mmHg,舒张压不低于90mmHg 作为诊断高血压的界限值。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

(1)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正确评估,进而制定相关的资料方法[2]。

(2)及时监测,定期随访。提升对患者血压监测的力度,对其进行积极预防和定期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应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的知识,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3)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宣传的知识,提升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度,促进疾病的康复速度。

(4)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不但要治疗身体所患的疾病,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对其实施心理指导,加快疾病的愈合。

(5)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

1.4 评判标准

对两组患者经过一年治疗后的心理、血压下降、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率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运用spss15.0 系统软件,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均数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各项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等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社区高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而,要对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通过本次调查能够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进行高血压患者护理力度并不好,具体表现为患者没有得到定期的检查,也无法对近期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医患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内容比较局限等等,这不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预防[4]。根据上述的问题,需要制定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根据情况制定多项规章制度,例如对医务人员进行评优活动,最大限度的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进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其能够更好的对病情进行了解,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增加医务人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还对就诊患者合理安排,掌握好治疗、诊断、会诊的时间,社区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疾病的保健和预防工作,因而要实施教育课程,但是社区中大部分人群为老年人,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因而,其对日常生活中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不多,有些事情不注意也会加重病情。

(3)提升检查护理工作的完善性。高血压患者因长时间被疾病所困扰,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悲观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的与患者沟通,对其内心真实想法进行了解,消除其恐惧心理,根据疾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保证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对疾病做到可防可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对血压及各项代谢指标进行控制,转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爽, 刘俊英, 张计兰.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J]. 护理研究,2011,20(15):542-543

[2] 徐崇凯, 季建隆, 曹静. 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主体的高血压病管理模式的探索[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0(01):36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