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血压治疗建议(合集7篇)

时间:2023-07-13 16:30:10
高血压治疗建议

高血压治疗建议第1篇

治疗现状

知晓率低:由于认识不够,缺乏有效检测,农村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和靶器官损坏之前极少发现和就诊治疗。

存在治疗误区:青少年高血压患者由于靶器官损害轻、并发症少,缺乏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能长期服药达到理想血压。对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重视传统的“冲血管”治疗,而不重视平时血压控制。所谓“冲血管”治疗,就是在春天或秋末冬初输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在农村药物多选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曲克芦丁注射液、脉络宁注射夜、胞二磷注射液等药物治疗,一般输液治疗7~10天。虽然高血压治疗获益并非只有降压一条路可走,但药物非降压作用应建立在有效降压基础之上,“冲血管”治疗药物并没有直接降压作用,而且是短期治疗,与高血压病有效平稳降压原则不符,这种治疗方法既缺乏理论依据,又缺乏循证医学客观依据,这种广泛存在、延续持久的治疗模式,不但浪费卫生资源,也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农村高血压病治疗不规范: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血压监测不及时和患者不能坚持长期服药普遍存在,不少高血压患者仅凭症状消失而主观停药治疗,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大多数患者服用短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不能24小时平稳降压,也不能有效减少心血管、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生。

农村医生技术水平落后:有些农村医生(包括部分乡镇卫生院内科医生)对目前的循证医学临床实验结果不了解,对根据临床实验不断更新的高血压病治疗指南不能掌握,对一些新的抗高血压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缺乏了解。许多农村医生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常形成公式化,而不能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治疗建议

笔者认为必须重视对乡村医生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循证医学临床实验报告,掌握新的高血压病治疗指南,更新观念,在高血压病治疗中优化治疗方案,既要降压达标,又要注意对心、脑、肾等脏器的保护,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最终目标。

降压目标:2003年美国高血压指南(JNC7)将正常高血压定义为120/80mmHg,120~139/80~89mmHg定义高血压前期,140~159/90~99mmHg 定义为高血压1级,160/100mmHg以上定义为高血压2级。并非所有患者都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120/80mmHg,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目前认为达到第一个目标是140/90mmHg,如果合并危险因素,应进一步降到130/80mmHg或120/80mmHg以下。

重视高血压病的预防:心血管病的预防是新世纪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无论从治疗还是经济学角度,心血管病防治都是非常重要,通过限制钠盐、减轻体重、戒烟限酒、补钙、钾、镁,加强运动及科学的生活方式达到降低危险因素的目的。

优化治疗方案:在高血压病治疗中,以长效药物作为首选药物,我国2005年高血压病指南,对高血压病常用药物长效钙离子拮抗剂(CCB)和长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或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都给予充分肯定,可作为基本降血压药物和初始治疗方案。

高血压治疗建议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医生;用药原则;用药误区

【中图分类号】R54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32-01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加,并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是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1]。以致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较高。同时我国又存在着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虽然近几年社区服务卫生站的大量建立,但多数社区卫生站仍是“生意冷清”,这就要求必须提高社区医生的水平。

1合理选择降压药 导致发生高血压的因素很多,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也很大,用药没有行之有效的套用方法。因此要根据患者有无心、脑、肾等并发症、血压升高的程度、年龄以及既往用药的效果、副作用等诸多因素来合理的选择降压药,结合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1.1 有显著的降压效果。用药后如能稳定且长时间地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即可称为疗效显著。同时降压不可过快、过低,对于高龄患者,或者屡犯心绞痛、脑供血不足或肾功能不全者,降压过快、过低,会加重上述脏器的损伤。

1.2 药物不良反应较小。多数降压药物均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咳嗽、鼻塞、直立性低血压、水钠潴留等。由于高血压的治疗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用药,在选用降压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不良反应较多、较大的药物。

1.3 服药依从性强。某些降压药物虽然疗效较好,但一日之中需多次服药才能稳定降压,病人常常漏服。因此,近些年来,长效降压药接踵问世,为高血压患者带来许多方便。

1.4 药物价格合理。从经济角度而论,选择价廉物美的降压药也应作为选药的条件之一。新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成本,价格相对较高,尽量进行对比选择。

1.5 药物来源要方便。需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应选择药源丰富,市场供应广的药物。

2 降压药的用药原则

2.1 明确降压的目标值,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肾疾病者,血压均应降至130/80mmHg[4]。不同病人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认为老年人舒张压以不低于65mmHg为宜[2]。总之,降压要因人而异。

2.2 平稳降压,以降低收缩压为首要目标。降压不可过快、过猛,要缓慢、平稳,在2~4周降至目标值即可。尽量选用谷峰比大于50%的药物,临床上多选用长效制剂,一般不用或少用短效制剂。另外,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时,最好二者均降至正常范围,如不能同时达标则尽可能使收缩压达标。当然,脉压差应当保持在合理范围,不能过大。

2.3 联合用药。一般来说轻度高血压单一用药即可降至正常范围,但中、重度高血压均需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联合方法,二联疗法: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ACEI;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ACEI;钙拮抗剂和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二联无效时常需联用3至4种药。

2.4 用药的个体化,不同病人,不同疾病选用对其最有效的药物。下面一些原则可供参考。老年人应首选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时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长效钙拮抗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心肌梗死后患者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心力衰竭:症状少者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症状多的可将ACE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与袢利尿剂合用。糖尿病:要求将血压降至130/80 mm Hg以下,因此常须联合用药。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和钙拮抗剂均对减少心血管事件有益;ACEI对1型糖尿病有益。慢性肾病:ACEI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重度患者须合用袢利尿剂。脑血管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非急性期)者,不论血压是否增高进行适度的降压治疗均能减少卒中的复发。

2.5 长期、规律服用,不能中途停药,只有把血压降到目标值才能保护靶器官。调整用药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增减剂量,必要时到医院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3 指导患者远离用药误区

作为社区医生应及时主动指导病人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防止患者进入以下误区:

3.1 凭感觉服药很多高血压患者仅凭自我感觉服用降压药物,感觉舒适的时候不愿测血压,自行减量服用或不服降压药物。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再加大药量。殊不知,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同样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如果不监测血压而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还会使病情恶化,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3.2 无症状不服药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血压高,却无任何自觉症状,便认为不用服药。其实,即使是无症状的高血压,如果长期不服药,也会使病情加重,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因此,高血压患者即使无任何自觉症状也应长期服药。

3.3 选择药物不适当首先是选药较陈旧,如有的人还在使用降压灵等药物,这些药物虽有降压效果,但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不宜作为首选药物。其次是选药时不注意因人而异,道听途说,照别人的经验服药,以及随便换药。

3.4 间断服药 有些患者在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便自行停药,结果没过多久血压再升高。如此这般,易使病情波动,治疗更加困难,如长期服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不但有停药反跳,使病情加重,有的还会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甚至猝死。

3.5 睡前服药 正常人在夜间睡眠过程中,人体收缩压一般下降10%-12%,舒张压下降14%-17%,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过大增加了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3]。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血药浓度到达峰值,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

参考文献

[1] 郑小蓉,林金秀.降压治疗需把握的两个“度”[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12):1136

高血压治疗建议第3篇

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调查和健康状况调查》估算,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有2.0亿,无论北方或南方,无论城市或农村,血压控制率均<10%。

2008年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60岁老年人群脑卒中死亡人数是心肌梗死死亡人数的3~5倍。

鉴于血压水平尤其是收缩压水平与脑卒中成明确的正相关关系,降低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和病死率,亟需加强高血压知识普及和提高血压控制率。

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强调,高血压治疗中总体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建议根据血压水平、危险因素数目、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疾病,评估未来10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危险的程度,根据危险分层决定降压治疗的策略。

根据血压、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腹型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将高血压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状态。

建议

>18岁健康成人至少每2年监测血压1次,>35岁成人至少每1年监测血压1次,心血管门诊患者应常规接受血压测量。高血压患者调整治疗期间每日监测血压至少2次,血压平稳后每周监测血压2次。鼓励家庭自测血压。

高血压治疗建议第4篇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的发生、发展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目前,年龄<30岁的心肌梗死患者已不罕见。一系列解剖研究显示,血压、血脂水平和肥胖与儿童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直接相关。

肥胖 肥胖是儿童发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儿童期肥胖是成年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的强预测因子,直接导致学龄阶段和成年早期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所以关注心血管健康应从预防儿童超重和肥胖开始。在我国,儿童肥胖问题变得日益严重。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与1985年相比,男女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增加了4~6倍,尤以大城市突出。在肥胖儿童人群增加的同时,儿童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人数显著增加。

儿童肥胖是多因素作用导致的疾病,尽管遗传因素导致个体对肥胖普遍易感,但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喜好零食、低纤维膳食、西方快餐文化的蔓延,是造成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肥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运动过少,由于电视、电脑、游戏机的普及,儿童坐在屏幕前的时间大大延长,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静坐时间也大大增加,导致体力活动相对减少。研究显示,每天热卡摄入量比消耗量多出1%~2%即可导致肥胖。所以,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重要方法是均衡膳食,加强体育活动。

建议

改变生活方式

均衡膳食:脂肪摄入占总热量的25%~35%(其中饱和脂肪摄入<总热量的7%,反式脂肪<总热量1%),胆固醇摄入<300 mg/日(相当于1个鸡蛋黄)。避免过量摄入含糖食物和软饮料。多食用蔬菜、水果和谷类食物。每日摄入盐量<6 g。

教育青少年从不沾染第一口烟草开始,拒绝吸烟。

坚持体育锻炼:鼓励每天体育活动至少1小时,尽量减少看电视时间。

控制体重

超重儿童控制体重增加的速度,肥胖儿童每月减轻体重1~2 kg。

监测、控制血压

建议>3岁儿童,尤其有高血压家族史或肥胖儿童,至少每年测量血压1次。

《2009欧洲青少年和儿童高血压治疗建议》定义儿童高血压:正常血压低于其所在年龄性别的第90百分位值,正常高值血压在第90~95百分位值之间或血压>120/80 mm Hg但未达上述标准,1级高血压≥第95百分位值+5 mm Hg,2级高血压≥第99百分位值+5 mm Hg。由于血压在不同地域、种族、年龄、性别和身高的儿童有差异,该标准仅供我国借鉴。我国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正在制定中。

高血压患儿以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为主,减轻体重。观察半年,血压未达标时,建议专科门诊应用药物治疗。

监测、控制血糖

儿童血糖正常值:空腹<5.6 mmol/L,餐后血糖<7.8 mmol/L。

有高危因素(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女孩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儿童或青少年,应每0.5~1年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1次。

糖尿病患儿以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为主,观察2~3个月,血糖仍未达标时,建议专科门诊应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糖尿病患儿控制HbA1c<7%。

监测、控制血脂

儿童血脂正常值:TC<5.2 mmol/L,TG<1.7 mmol/L。

改善饮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TG>1.7 mmol/L且伴肥胖或TG>7.93 mmol/L时,给予饮食控制和加强体育活动;如仍未达标,给予贝特类药物口服。TG>11.33 mmol/L时,在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同时,给予贝特类药物口服。

糖尿病患者

1999年美国心脏学会(AHA)《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指南》明确提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2002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NCEP-ATPⅢ)中明确提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荟萃分析显示,HbA1c水平>5%的个体,HbA1c水平每升高1%,心血管危险增加21%。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研究)、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以及DCCT-EDIC研究证实,随着HbA1c的降低,微血管并发症显著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有降低趋势。但VADT、ACCORD研究显示,与标准治疗组(HbA1c<7.5%)比较,强化降糖(HbA1c<6%)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目前认为降糖治疗有个底线,即HbA1c≥6%。严格控制血糖是否使心血管获益,有待长期随访研究证实。

糖尿病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获益大于单纯控制血糖。Steno-2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强化治疗(调脂、降压、降糖及抗血小板),与单纯控制血糖相比,全因死亡绝对风险下降20%,心血管死亡的绝对风险下降13%。ADVANCE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同时严格控制血压,把血压降到<130/80 mm Hg,与单独控制血糖相比,使心血管死亡降低18%。CARDS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强化降脂治疗,将LDL-C降到≤2.60 mmol/L,可以使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37%,脑卒中风险降低48%。

有两项经典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RB)在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方面有独特作用。HOPE研究糖尿病亚组应用ACEI进一步降低高危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卒中和心肌梗死25%,降低脑卒中33%。LIFE研究糖尿病亚组应用ARB使主要血管事件和脑卒中进一步降低21%。

建议

所有糖尿病患者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4.4~6.1 mmol/L,非空腹4.4~8.0 mmol/L,HbA1c≤6.5%。

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130/80 mm Hg,首选ACEI或ARB。

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治疗,使TC<4.14 mmol/L,LDL-C<2.6 mmol/L(100 mg/日l);如TG>5.65 mmol/L,首选贝特类药物,使TG<1.7 mmol/L。

治疗初每3个月检测1次HbA1c,达到治疗目标后每6个月检测1次HbA1c。

鼓励血糖自我监测:2~4次/周。

女性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女性健康的最大杀手。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一般较男性晚10年,较男性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病死率相对高于男性。

目前研究提示,女性冠心病患者预后差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女性胸痛症状不典型,发生心肌梗死后常被误诊,女性对冠心病认识不足,患病后就诊时间晚,导致治疗不及时;对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缺乏重视,很少给予干预所致。

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架桥工程(BRI G)调查显示,我国女性接受再灌注及血运重建治疗率明显低于男性,女性服用阿司匹林、降脂药的比例均低于男性。可见,对女性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的重视和干预力度亟待加强。

此外,中青年女性常出现类似“心脏病”症状,如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和轻度心电图ST-T改变等。临床证实,这部分女性没有危险因素,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很低,花很大成本做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冠状动脉CT检查,不但浪费卫生资源,还可明显增加年轻女性发生癌症的风险。对这部分女性应注意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2007年《女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指出,女性有1个主要心血管疾病风险即视为有危险,包括吸烟、食欲不振、无体力活动、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男性亲属<55岁,女性亲属<65岁)、高血压、血脂异常、冠状动脉钙化、代谢综合征、踏车试验运动耐量下降,这部分人群按Framin gham评分标准是冠心病低危,但实际是未来心血管病事件的中危或高危患者,应制定积极预防性治疗决策。

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低危女性,有不典型症状或心电图轻度ST-T改变,要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注意识别有“心脏病”症状女性的抑郁或焦虑症状,若有指征,转诊或进行治疗。

主要危险因素的干预:①>55岁女性血压控制在<150/90 mm Hg,如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获益大于出血风险,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日;②不建议<55岁的健康女性常规服用阿司匹林。

不推荐使用激素替代治疗或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不推荐抗氧化维生素(如维生素E、C和β胡萝卜素)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不推荐叶酸或与维生素B6和B12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无症状下肢动脉狭窄患者

无症状下肢动脉狭窄是指下肢没有急性或慢性缺血症状,但静息踝臂指数(ABI)<0.90,或运动后ABI下降20%。无症状下肢动脉狭窄与心血管病死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70%的患者最终死于冠心病和脑卒中。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以及肥胖是其高危因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无症状下肢动脉狭窄有利于降低总心血管风险。

目前有两项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益处。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ACAS)随访5年,医学研究委员会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研究(ACST)随访7年,两个研究得到的一致结论,即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的获益与手术风险密切相关,当围手术期并发症在2.7%~3.1%以上时获益程度降低,提示该治疗对手术技巧要求很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临床已应用多年,目前的临床研究有限,不能证明该方法优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建议

应用ABI筛查下肢动脉病变,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筛查颈动脉斑块。

改变生活方式:平衡膳食、戒烟、控制体重、坚持运动。

如无禁忌证,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推荐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如无禁忌证,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推荐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目标值:TC<4.14 mmol/L,LDL-C<2.60 mmol/L。

控制血压<140/90 mm Hg。

控制血糖,使HbA1c≤6.5%。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75%且病变不断进展,如手术风险<3%,可预防性颈动脉内膜剥脱。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无症状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能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治疗前仔细评估获益和手术风险。

肾功能损害和肾脏疾病患者

2006WHO《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将肾衰竭或肾功能受损定义为心血管高危状态,无需进行危险分层来制定治疗决策。对我国5个省市、自治区1239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CKD)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即使轻度CKD,心血管疾病患病危险已明显增加。

微量白蛋白尿(MA)定义为尿白蛋白滤过率(UAER)在30~300 mg/日(20~200μ g/分),或尿白蛋白肌酐比(Alb/Cr,UACR)男性2.5~30 mg/ mmol,女性3.5~30 mg/ mmol。研究发现,无论是糖尿病、高血压或是普通人群,MA都是心肾靶器官损害的标记物,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2008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治疗指南》建议:对于1型糖尿病病史>5年、2型糖尿病一经确诊时即应检测MA,之后仍需每年复查,以期尽早发现糖尿病肾病。《2007ESC/ESH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MA应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

建议

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一经确诊即应检测MA,如非同日2次检查结果阳性可确定诊断,每年复查1次MA和血肌酐。

有MA的糖尿病患者应:①强化生活方式干预;②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HbA1c<6.5%,血压<130/80 mm Hg,血总胆固醇<4.14 mmol/L。

除禁忌证,有MA或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首选ACEI或ARB治疗。

高龄(>80岁)老年人

建议

改变生活方式。

控制血压≤150/90 mm Hg。

高血压治疗建议第5篇

目的 了解湖城中老年人居民高血压患病与社区生活方式的干预情况。方法 根据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3 157名城市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①男性居民1 175名(37.15%),女性居民1 982名(62.66%)(P=0.000);②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男性(66.33±8.83)岁,女性(64.06±9.25)岁(P=0.238);③医务人员告知患有高血压或血压升高者1 270人(40.8%),不同的街道比较差异显著(P=0.007);④“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的膳食处方”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无显著差异(P=0.771);⑤“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不同街道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28)。结论 湖州城市中老年居民的高血压患病在社会需求方面值得关注,应当提供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在哪里

【关键词】  城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生活方式干预;调查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同时可伴有心、脑、血管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1〕。研究证实,高血压是脑梗死、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关键〔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为此,本文就湖州城区中老年高血压患病与生活方式干预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湖州城区年龄在55~75岁女性和年龄在60~75岁男性以方便抽样方式进行调查,共调查对象3 157人。主要涉及3个街道(其他街道的部分居民也参加了调查,这部分对象被给予另外的代码编号),分别为爱山街道、飞英街道和龙泉街道。其中,男性1 175人,平均(66.33±8.83)岁;女性1 982人,平均(64.06±9.25)岁,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t=6

.70,P=0.238)。在哪里

1.2  调查问卷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阶梯监测》〔3〕调查自制而成的《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主要针对高血压患病与生活方式干预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1.3  调查方式

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班和社区班在校大学学生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3000,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在哪里

2  结果

2.1  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情况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

剔除42名无效问卷,共有3 115名调查对象提供了有关信息,占99.1%(3 115/3 157)。其中血压不高或未患高血压为1 841人,占59.1%(1 841/3 115),医务人员告知患有高血压或血压升高者1 270人,占40.8%。不同街道比较差异显著(χ2=17.56,P=0.007)。见表1。表1  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情况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略)

2.2  “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的膳食处方” 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

不同的街道之间无显著差异(χ2=1.125,P=0.771)。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1 259中,有505人告知医务人员给过自己膳食方面的指导性建议,754人告知医务人员没有给过自己膳食方面的相关建议。见表2。表2  “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膳食处方”的比较分析(略)

2.3  不同街道“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比较分析 在哪里

不同街道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差异(χ2=9.118,P=0.028)。在纳入分析的1 249名调查对象中,医务人员给过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有238人,仅占19.1%,绝大多数未给过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见

表3。表3  不同街道“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比较分析(略)

3  讨论

   

本文讨论的是调查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以及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资源利用情况。根据调查,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40%,基本反映湖州城市社区本调查年龄段(女性:55~75岁,男性:60~75岁)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这一数据提示应加强中老年人群血压状况的检测。除了城市社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应引起很多相关部门的重视之外,本部分在着重调查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情况,如给高血压患者有关饮食、减重和加强锻炼方面的指导等工作显得不足。医务人员为高血压患者进行膳食方面的指导性建议的占 40.1%、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仅占19.1%。说明社区工作者可能对慢性病相关的生活方式治疗的认识不够。

  

因此,社区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对慢性病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在饮食、减重和加强锻炼等方面给予社区高血压患者充分的指导,加强健康教育,使全民认识到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达到预防高血压,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减缓高血压的进展,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

在哪里

【参考文献】

 

1 李 霞.以健康教育方式干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8;6(3):102.

高血压治疗建议第6篇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城中老年人居民高血压患病与社区生活方式的干预情况。方法 根据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3 157名城市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①男性居民1 175名(37.15%),女性居民1 982名(62.66%)(p=0.000);②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男性(66.33±8.83)岁,女性(64.06±9.25)岁(p=0.238);③医务人员告知患有高血压或血压升高者1 270人(40.8%),不同的街道比较差异显著(p=0.007);④“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的膳食处方”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无显著差异(p=0.771);⑤“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不同街道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28)。结论 湖州城市中老年居民的高血压患病在社会需求方面值得关注,应当提供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

【关键词】  城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生活方式干预;调查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同时可伴有心、脑、血管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1〕。研究证实,高血压是脑梗死、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关键〔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为此,本文就湖州城区中老年高血压患病与生活方式干预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湖州城区年龄在55~75岁女性和年龄在60~75岁男性以方便抽样方式进行调查,共调查对象3 157人。主要涉及3个街道(其他街道的部分居民也参加了调查,这部分对象被给予另外的代码编号),分别为爱山街道、飞英街道和龙泉街道。其中,男性1 175人,平均(66.33±8.83)岁;女性1 982人,平均(64.06±9.25)岁,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t=6

.70,p=0.238)。

1.2  调查问卷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阶梯监测》〔3〕调查自制而成的《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主要针对高血压患病与生活方式干预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1.3  调查方式 

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班和社区班在校大学学生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3000,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情况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 

剔除42名无效问卷,共有3 115名调查对象提供了有关信息,占99.1%(3 115/3 157)。其中血压不高或未患高血压为1 841人,占59.1%(1 841/3 115),医务人员告知患有高血压或血压升高者1 270人,占40.8%。不同街道比较差异显著(χ2=17.56,p=0.007)。见表1。表1  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情况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略)

2.2  “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的膳食处方” 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 

不同的街道之间无显著差异(χ2=1.125,p=0.771)。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1 259中,有505人告知医务人员给过自己膳食方面的指导性建议,754人告知医务人员没有给过自己膳食方面的相关建议。见表2。表2  “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膳食处方”的比较分析(略)

2.3  不同街道“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比较分析 

不同街道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差异(χ2=9.118,p=0.028)。在纳入分析的1 249名调查对象中,医务人员给过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有238人,仅占19.1%,绝大多数未给过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见

表3。表3  不同街道“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比较分析(略)

3  讨论

   

本文讨论的是调查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以及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资源利用情况。根据调查,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40%,基本反映湖州城市社区本调查年龄段(女性:55~75岁,男性:60~75岁)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这一数据提示应加强中老年人群血压状况的检测。除了城市社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应引起很多相关部门的重视之外,本部分在着重调查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情况,如给高血压患者有关饮食、减重和加强锻炼方面的指导等工作显得不足。医务人员为高血压患者进行膳食方面的指导性建议的占40.1%、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仅占19.1%。说明社区工作者可能对慢性病相关的生活方式治疗的认识不够。

   

因此,社区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对慢性病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在饮食、减重和加强锻炼等方面给予社区高血压患者充分的指导,加强健康教育,使全民认识到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达到预防高血压,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减缓高血压的进展,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李 霞.以健康教育方式干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8;6(3):102.

高血压治疗建议第7篇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城中老年人居民高血压患病与社区生活方式的干预情况。方法 根据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3 157名城市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①男性居民1 175名(37.15%),女性居民1 982名(62.66%)(p=0.000);②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男性(66.33±8.83)岁,女性(64.06±9.25)岁(p=0.238);③医务人员告知患有高血压或血压升高者1 270人(40.8%),不同的街道比较差异显著(p=0.007);④“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的膳食处方”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无显著差异(p=0.771);⑤“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不同街道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28)。结论 湖州城市中老年居民的高血压患病在社会需求方面值得关注,应当提供良好的生活方式干预。

【关键词】 城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生活方式干预;调查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同时可伴有心、脑、血管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1〕。研究证实,高血压是脑梗死、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关键〔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为此,本文就湖州城区中老年高血压患病与生活方式干预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湖州城区年龄在55~75岁女性和年龄在60~75岁男性以方便抽样方式进行调查,共调查对象3 157人。主要涉及3个街道(其他街道的部分居民也参加了调查,这部分对象被给予另外的代码编号),分别为爱山街道、飞英街道和龙泉街道。其中,男性1 175人,平均(66.33±8.83)岁;女性1 982人,平均(64.06±9.25)岁,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t=6

.70,p=0.238)。

1.2 调查问卷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阶梯监测》〔3〕调查自制而成的《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主要针对高血压患病与生活方式干预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1.3 调查方式

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班和社区班在校大学学生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3000,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情况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

剔除42名无效问卷,共有3 115名调查对象提供了有关信息,占99.1%(3 115/3 157)。其中血压不高或未患高血压为1 841人,占59.1%(1 841/3 115),医务人员告知患有高血压或血压升高者1 270人,占40.8%。不同街道比较差异显著(χ2=17.56,p=0.007)。见表1。表1 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情况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略)

2.2 “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的膳食处方” 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

不同的街道之间无显著差异(χ2=1.125,p=0.771)。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1 259中,有505人告知医务人员给过自己膳食方面的指导性建议,754人告知医务人员没有给过自己膳食方面的相关建议。见表2。表2 “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膳食处方”的比较分析(略)

2.3 不同街道“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比较分析

不同街道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差异(χ2=9.118,p=0.028)。在纳入分析的1 249名调查对象中,医务人员给过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有238人,仅占19.1%,绝大多数未给过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见

表3。表3 不同街道“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比较分析(略)

3 讨论

本文讨论的是调查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以及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资源利用情况。根据调查,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40%,基本反映湖州城市社区本调查年龄段(女性:55~75岁,男性:60~75岁)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这一数据提示应加强中老年人群血压状况的检测。除了城市社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应引起很多相关部门的重视之外,本部分在着重调查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情况,如给高血压患者有关饮食、减重和加强锻炼方面的指导等工作显得不足。医务人员为高血压患者进行膳食方面的指导性建议的占40.1%、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仅占19.1%。说明社区工作者可能对慢性病相关的生活方式治疗的认识不够。

因此,社区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对慢性病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在饮食、减重和加强锻炼等方面给予社区高血压患者充分的指导,加强健康教育,使全民认识到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达到预防高血压,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减缓高血压的进展,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李 霞.以健康教育方式干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8;6(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