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合集7篇)

时间:2023-05-15 17:08:06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第1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负债 经营 财务风险 分析

一、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

1、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含义和意义

从财务方面上看,负债是民营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它能够以货币方式计量,而且在以后经营中也会偿付资产和财务的经济责任。一个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范畴为负债项目,而它只有实际负债中的短期债券、短期借款和各种负债的项目。我们知道西方的财务理论分析中常常会将负债经营局归类偿还期在几年以上的长期债权,这样就会使符合负债的经营概念排除借款性短期债券,但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完全的负债经营概念。

本文是从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的内容上确定所有符合负债经营概念要求的债务项目,它包括各种类型性的短期或者长期负债。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这种方式能将社会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地方上,企业可以克服自身发展劣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增值的功能,实现借机生效的目的。

2、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特点

企业负债经营以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融资速度快,限制性条款少,程序较为便捷;融资成本低,企业负债筹资的筹资费用和利息费用都比权益性筹资的要低;融资具有弹性,资金使用较为灵活;收益与风险并存,若企业资金运用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二、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1、无力偿付债务风险

民营企业本身的资金短板,财务上对负债无力偿还的风险更大。对于负债性筹资,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如果企业用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者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或者企业短期资金运作不当等,这些因素都会使负债经营不仅造成上述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大幅度下降,而且还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企业资金紧张。影响企业信誉,严重的还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2、民营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自有资金利用率

假设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税前资金利用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那么借入的资金就会获得相应的利润,而且如果这个民营企业不足够支付利息的话,就需要用它的自有资金的一部分利润来支付这个利息,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我们知道民营企业的负债经营在现今社会的财务状态下是可以降低自身的资金利用的问题,达到利用率降低,从而实现民营企业的经营达到更大的利润。

3、民营企业再筹资风险

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大,对债权人保证程度降低,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增大而要求更高报酬率,作为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会使民营企业借款筹资成本大大提高,难度加大。企业过度负债导致财务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三、民营企业负债经营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企业负债经营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企业负债经营又利弊并存,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因此民营经营者在决定举债经营时必须权衡利弊,尽力去寻求最佳资本结构,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如何兴除利弊,强化负债管理,合理有效地负债就成为企业负债经营的核心问题。

1、确定企业负债经营的负债规模和负债结构

首先,企业的负债规模取决于所有者与债权人的认同程度。负债规模通常是用资产负债率指标来表示的,其计算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的大小与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直接相关。同时,预计负债比率的高低还应考虑以下一些情况:销售收入的情况,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高的企业,其负债比例可以高些;经济周期波动情况;行业竞争情况;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情况。

除了要考虑企业负债规模外还要仔细分析企业负债结构。一是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二是资产结构,长期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应少利用短期负债,多利用长期负债或者发行股票筹资;反之,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较大的,则可以更多地利用流动负债进行筹资。三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企业可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分别选择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或向资金市场拆借,还可以引进外资。

2、选择适合的举债方式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举债的方式由过去的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筹资方式主要有: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举债的主要渠道,也是企业的首选;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当今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筹集融资方式,成本低,使用灵活,在交易活动中,可以背书转让,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但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资金市场拆借,通过金融机构组织,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引进外资,即从国外引进资金,但需要考虑汇率风险。

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后,下一步就是怎样管理好资金。这就要求在做投资决策时,应尽量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以保证资金的快速周转。在资金的筹措上,也应以需求为依据,举债过多或过早都会使资金闲置,增加利息负担,造成资金浪费;举债不足或延迟又会影响企业经营,使企业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企业管理还应在产品结构、质量、经营、工作效率等方面切实统筹规划,实现企业管理最佳状态,提高资金利用率。

4、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控制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建立企业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预警管理程序和预警体系,加强风险的发现、监控和预警管理。财务预警体系应包括:财务信息的收集、传递机制,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财务预警组织机构,确保财务预警分析工作能有专人负责,并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财务风险分析机制,通过财务风险分析能够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较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包括应急措施、补救办法和改进方案。

5、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

在资金安排上,要考虑到借款的到期日和利息的支付日,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合理安排资金,避免资金调度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根据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企业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减少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

6、提高经营者自身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管理者都是风险的反对者,负债经营风险大,稍有不慎即陷入困境。公司经营者要学会在不同环境下采取随机应变的财务策略,把握住投资管理和经营控制能力,注重收益与风险的均衡性,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负债经营在利益与风险的二难决策中处于不败之地,取得预期经营效益。

在当今负债经营过程中,还应该培植良好的公共关系。良好的公共关系率和善于交际的能力,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有些事情有了它可以神奇般的办成。而公共关系的核心是诚实无欺,讲信誉,守信用,是企业的良好形象和魅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更好地建立机制,控制和抵御风险。

四、结论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经营手段之一,其可以对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会给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潜在的威胁,企业应充分认识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和积极思考负债经营的策略。民营资本的管理、筹资管理、资金时间价值与财务风险分析及全面预算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分析出发,进行全盘考虑,对相应产生的财务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措施,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钱润红:企业环境会计[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2] 丁国安:负债经营及其风险防范[J].财务会计2005(7).

[3] 马妍:环境问题与绿色会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9).

[4] 张文华:企业负债经营获胜的关键是管理[J].财会研究,2006(11).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第2篇

关键词:新常态;经营风险

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一)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2014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二)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三)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2014年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四)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2014年以后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五)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2014以后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六)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2014以后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七)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八)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二、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自然环境的各种变化作用于企业的是水灾、火灾、地震、台风等引起非常性的破坏,既定的经营目标、财务目标无法实现等。

(二)企业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周期、同行业竞争、通货膨胀、市场季节性变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整和变动等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经济组织,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就必须面向市场,独立决策,这样就会增加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产生极大影响;当市场经济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周期性变化,会使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不断地变化,给企业筹资、投资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货的膨胀必然出现社会商品物价全面上涨,造成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或商品销售的困难;同时通货膨胀往往也会引起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

(三)法律环境的变化也是诱发企业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使我国的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依法治国的思想深入人心,但要建成一套完善的法规制度,仍需要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因此,现阶段已有的法律法规,就有可能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订,这种调整、修订的不确定性将对经营者的理财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由于法律不完善、执法观念差,也会使企业承受乱摊派、乱收费等不应有的社会负担,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了盈利水平。

(四)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营机制的不完善同样会产生企业的经营风险,如企业经营者由于专业知识差,业务水平低,缺乏应有的管理能力,或者调查研究不够,掌握信息不充分等,同样会造成决策失误、管理混乱,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企业对经营风险的认识程度不足,防范手段不力等,也会使经营风险发生或加大。经营者在哪些情况下需要规避风险,是企业必须做出的重要决策,否则承受或规避不当又会引起新的更大风险。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第3篇

摘 要 全面剖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分析可能发生的几种经营风险,采取措施做好风险预防,系统权衡风险和机会回报,合理选择风险和机会回报的最佳平衡点,实现价值创造,促进企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企业经营风险分析方法 风险种类 原则 预防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的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企业价值的受损。“物竞天泽,适者生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才能抵御风险,长足发展。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其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然而企业的生产经营常受到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因此,企业应加强对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防患于未然,事先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和衡量。

一、企业经营风险分析方法

经营风险分析可分为财务因素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财务因素分析一般比较注重定量分析,而非财务因素分析则比较注重定性分析。在日常工作中,这两种分析方法经常是同时使用,相辅相成,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二、企业经营风险的种类

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全面剖析,认为企业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政策及市场风险。是指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及产业政策导向政策的变化对行业、产品的影响及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是否适销对路,有无市场竞争力(技术、质量、服务等)。

2.过程控制风险。容易出现的过程控制风险主要有:过分注意产品的研制、生产而忽视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对市场的潜在需求研究不透彻;对市场变化趋势没有预见性等。

3.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应收应付款及现金流问题等)。

4.法律风险。因签订合同不慎,陷入合同陷阱,造成企业严重经济损失(违约、欺诈、知识产权侵害)。这是当前企业经营风险比较突出的问题。

5.团队风险。指核心团队问题及员工冲突、流失和知识管理等。企业做大之后,人数将大大增加,企业也将更加复杂,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将产生。

6.领导风险。处于扩张趋势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经营者放弃过去曾经为自己带来成功的老经验、老办法,重新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结合现有业务发展实际,适时调整完善管理体制。

7.成就风险。有些企业在取得部分成功后开始自满,过分自信,急于求成,企图来个“”,但没有做好跃进的准备。

8.企业核心竞争力风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集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机制、企业文化、核心技术等为一体的系列整合。任何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表面上是人才的竞争与发展,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应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基本原则

如何看待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风险?企业存在的一些风险,在高速增长时存在,在低速增长时同样存在,只是在变速后某些风险改变了表现形态,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千万不能因为是老问题风险不大,就可以放任自流。企业经营中不应回避风险,而应当在经营活动中学会分析风险、善于评估风险、积极预防风险、规避和转嫁风险,极力将经营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企业经营风险的预防

对一个企业进行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以及提出预警机制并不是为了要完全消除企业的风险(要想完全消除也是不可能的),而是对企业的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识别和评估,以提前采取措施,将其可能产生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范围内,尽力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1.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建立合同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加强企业法制建设,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一是重视法律知识教育培训,不断健全法律服务机构,强化法律服务职能。二是建立、完善重大经营活动法律审查机制,规范法律服务工作程序,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三是开拓多元化法律救济途径,依法追究对方违约经济责任。

3.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做好经营项目的风险评估。一是建立客户档案,全面考察对方的资信情况。二是签订合同要明确纠纷解决方式。三是要求对方提供担保,规避因对方未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引起担保无效的风险。

4.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陷阱和风险。一是建立、健全合同审查机构和管理制度,发挥内外部法律服务人员的作用。二是明确双方法律关系、合同性质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三是正确运用合同担保制度,预防、规避合同项目风险。四是健全招投标机制,加强合同履行的过程控制和监督。

5.加强应收账款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应收账款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应收账款的统计和分析;二是定期召开企业经营活动及应收账款情况分析会,对合同的履行、资金回收、存在的风险等提出应对措施;三是制定应收账款具体操作规范;四是把应收账款与工资、奖金挂钩,作为考核企业及经营管理人员业绩的主要内容;五是建立、追究制度。

企业经营有风险,但风险与机会并存。企业要在系统权衡风险和机会回报后,合理选择风险和机会回报的最佳平衡点,“自上而下”确保风险选择与企业战略相结合,“自下而上”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切实采取防范措施,确保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运作中,双向联合最大可能地防范、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价值创造,促进企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融鹏.企业如何防范经营风险.中国企业报.2008.01.31.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第4篇

关键词 种业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350-02

1 政策风险

1.1 税收政策方面

根据有关规定,以及发行人营业执照确定的经营范围和实际经营情况,发行人及所属控股子公司生产销售种子、种苗产品,自第一笔销售之日起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且自2001年1月1日起继续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此外,根据国家规定的免税范围,发行人及所属子公司从事自繁、自推、自育种子的所得,以及良种供应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税收免征对种业企业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如果国家取消相关税收优惠,就会对种业企业的净利润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防范控制:中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及国计民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对农业将会一如既往予以支持。种业企业将通过与有关主管部门的沟通,加强对国家政策尤其是财政税收政策的研究分析和变化趋势预测,并在通过各种途径争取继续享受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谋求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税收优惠政策,迅速提高自身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盈利水平,以降低风险。

1.2 产业政策方面

目前,国家对农业的产业政策是大力支持而且也呈现出一定连续性,但政策如发生微调,就可能产生极大的影响。如退耕还林政策,虽然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会减少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而影响销售量;再如降低农作物收购价格,不仅打消了农民种植积极性,还导致种植面积下降,影响销售量[1-2]。

防范控制: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退耕还林还草必须减少耕地时,可以通过复垦废弃地、治沙造田等办法来保持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或少减少。小麦、玉米等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主要是供作口粮使用,其次为饲料。同时针对产业政策变动的风险,种业企业要加强研究、分析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增加种业企业应变能力,以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新品种研发方向和种业企业的经营活动。

2 技术开发风险

随着育种技术水平的提高,作物新品种不断出现,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广方式的不断更新,加快了新技术、新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新品种的培育要求其父本与母本的遗传特征高度稳定,因此培育一个新品种周期较长。而新产品的开发须经过田间栽培和生产试验,并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试验、审定才能确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防范控制:种业企业一方面通过连续不断地推出新品种、新技术,以保持在行业当中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健全全国推广经营网络,不断地以自主培育的审定品种来替代原有的可能蜕化被淘汰的老品种。针对新品种开发的风险,一是加强市场调查研究,正确确定新品种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避免走弯路,提高成功率;二是加强对试验的监控,确保试验过程的完整、顺利;三是建设全国定位的试验网点,通过严格的试验、筛选,培育出适应不同生态要求的新品种。

3 经营管理风险

种业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具有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水平,否则将会影响业务的顺利开展。具备市场营销、管理能力的专门优秀人才对种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有些种业企业的人才结构尚不完善,而日趋激烈的国内外人力资源争夺战会对种业企业进一步吸纳专业人才带来一定影响。

防范控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大部分种业企业已基本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对于企业的快速发展,首先,企业已经有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其次,企业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和严格执行企业决策程序和管理程序,使决策程序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垂直化。企业将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及内部审计制度等;最后,利用与国内外大型企业交流合作的机会,学习、吸收和消化其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3]。

种业企业将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采取措施,坚持与完善对员工的选择、培训、考核、激励与约束机制,保证企业对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首先企业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为人才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有竞争力的薪酬、灵活的分配机制等,引进并留住职业经理人和高级技术人才;其次对现有员工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同时有计划地每年招收一批大学生,形成有梯队的人才结构和稳定的员工队伍,保持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

4 市场开拓风险

过去我国的种子公司是按行政区域的框架设立的,种子经营权被县级种子公司垄断。目前市场销售仍可能受此影响,形成一定的市场销售障碍[4]。由于种业企业的品牌产品知名度较高,市场上可能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防范控制:2000年12月1日《种子法》正式实施,种子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该制度的实施成功打破了地方垄断现象,有利于种子行业的有序竞争。种子企业要根据《种子法》规定取得获准在全国经营种子的《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具有种子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的业务范围。企业市场销售网络要伸展到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东南、黄淮海等主要玉米种植区,并投入资金进一步健全市场销售网络,目标是建立县、乡、镇等各个基层直销网点。由于种子行业假冒伪劣产品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各级地方政府、工商、质检等部门加大了对制造、销售假冒伪劣种子行为的查处力度,制造、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止。企业进一步加大产权保护力度,一方面加强部门间合作,成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打击伪劣种子行为;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销售网络,增加直销网点,采用统一商标、包装和使用防伪标签等技术手段,保护企业品牌,提升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防范市场风险[5]。

5 生产风险

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较长的特征,作物种子生产也有相应的季节性。以小麦种子公司为例,每年8月确定生产制种面积,当年10月田间种植、种子生产,次年6―7月开始回收,8月进行种子加工、包装,8―9月销售。小麦种子行业跨年度生产、销售和季节性特点,导致企业的销售收入、存货、银行借款、现金流量等表现出一定幅度的波动。小麦种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农产品种植周期影响较为明显,存在一定风险。

防范控制:种业企业要深刻理解行业特点,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合理调节种子库存量,积极稳妥地组织好生产,利用企业的品牌优势,扩大市场份额,保持销量稳步上升;利用企业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在每年生产旺季和销售旺季来临之前做好资金平衡工作,有效地降低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在产品仓储方面积累一定的经验,为了适应公司发展对产品仓储规模和质量的要求,要不断引进国外更先进的仓储设备和技术,加强责任管理,提高仓储品质检测技术水平。

6 财务风险

一是因企业决策失误、营销策略不当,造成大量种子积压,占压流动资金,增大直接成本开支,弱化支付能力,最终使企业陷入困境。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决策风险控制和强化营销管理来规避。二是因企业财务管理不善,应收账款数额过大,呆账过多,使企业蒙受巨额亏损。

防范控制: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和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规定赊销行为的审批权限,建立赊销担保责任制[6]。在销售过程完结后,及时调查赊销客户的实际销售情况,按合同清收货款和回收剩余产品。禁止赊销新、俏产品。要逐步试行建立客户保证金制度,客户交纳保证金后可在企业进货(赊销),但累计赊销货款不超过保证金数量或一定比例,以确保企业货款顺利回收。

7 对公司关键人员依赖的风险

种子行业是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核心技术人员掌握了大量的关键技术,社会和经销商也非常看重具备丰富经验和知名度的技术专家品牌效应,这些核心技术人员一旦流失,将对公司的行业影响力和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由于种子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及国外公司的介入,使得市场和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从业人员流动性相对较高。尽管目前大部分种子企业具备健全的人才培养和奖励机制,但受发展前景、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外部企业的招揽可能会造成科技人才队伍的不稳定,从而给公司经营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防范控制:一是用人决策。决策层要提高自身修养,在用人问题上避免任人唯亲;充分认识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一定的用人标准。首先要有进取和创新精神;其次要有协作和团队精神。二是引进人才决策。立足于本企业稀缺的基础上,且以盈利为前提。三是人事制度决策。首先,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其次,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业绩考评制度,考核时能充分体现创新效益、节约效益、协作效益、增量效益[7-8]。

8 参考文献

[1] 张春桂.种子经营企业风险规避初探[J].种子科技,2003(3):129-131.

[2] 赵秀珍,常斌,郭俊超.种业企业风险的种类和规避风险的方法[J].中国种业,2009(4):18-20.

[3] 20100825三星农业研究报告[EB/OL].[2014-09-15].http:///link?url=JarH4ShrH0ExajAmGUZEi_m2hJwTS_0uffEnCy3HFaTce L164eELlaJZwfpAGhHKlE93q7eZWSmYdXoZCd3fC2HfleAYC_ecLkPI 0oQPOTi.

[4] 严菲.杂交水稻种子经营风险防范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5] 谢秋云.种子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6] 目前玉米种业公司现状及分析[EB/OL].[2014-09-14].http:///link?url=H9p9bVxA5x6xA_4bdQnvjQz7S5wXN-6oM-oztkGKAys 3r0a45C8ippJy_nniyxWTLtSXixT8Wspwrpgdss7qntEXE9xu8CZtOH0jN AGDdUq.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第5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措施

一、钢铁企业经营风险概述

钢铁企业经营风险是指钢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因为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存在出入,让钢铁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在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不管任何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引发经营风险的产生。钢铁企业的经营活动通常来说主要有生产活动、投资活动、产品销售活动、客户服务活动、资金回收以及收益分配活动等,在钢铁企业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都会伴随着风险。例如筹资风险指的是借入资金提高之后失去偿债能力的风险;投资风险指的是因为某些不确定因素造成投资回报率无法满足预期目标的风险;原材料价格风险指的是因为市场变化而导致生产原材料价格波动而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当钢材销售出去之后货币资金回收时间与回收金额具有不稳定性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因为收益分配而影响到钢铁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总之,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流程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二、钢铁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措施

(一)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钢铁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流程展开预算编制、预算分析和预算考核,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收支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努力做到精打细算、严格考核。现阶段,在钢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预算松弛,这就给预算的执行者提供了一个掩饰错误的漏洞,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业绩评价的客观性产生影响,无法达成全面预算管理的预期目的。另外,因为外部经济环境以及钢铁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状况处于变化之中,常常会有很多情况与问题是无法事先预料的,因此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够一成不变,在工作实践之中,我们必须要随机应变,以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全面的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的弹性与柔性。这对于钢铁企业面对经营风险非常重要。从目前的整体市场情况来看,钢铁市场已经产能过剩,但是部分钢铁企业依旧在盲目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够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必然会导致重复建设,重复投资,这样不但会造成资金的损失,还会给钢铁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二)资金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必须要建立完善钢铁企业财务信息评估机制,力求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准确,评估科学。企业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全过程的控制,为了让钢铁企业中的全部员工都能够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信息应该要做到真实客观、全面透明,钢铁企业应该对内部财务信息评估机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比如说流程优化、控制点执行、岗位责任优化、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的优化等,提高企业在面临资金风险时的判断力,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同时要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其次,要制定科学的收账制度,钢铁企业在制定收账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来催收账款,同时要和客户保持较好的业务关系。最后是一些资信较好,付款及时并且资金雄厚的客户,企业销售人员应该进行集体决策审批,对于这些客户可以适当的延长还款期限,而一些信用评价较低的客户则应该严格坚持现款现货的原则,避免产生烂账坏账。

(三)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一是要构建全面的企业风险防范机制,要着力于钢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保证企业内控制度全面有效,构建控制和化解钢铁企业经营风险的首道防线。可以通过开展月份流动性分析、资产质量以及企业负债率分析、年度分析、审计报告等措施来对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完善;二是钢铁企业应该构建动态化、实时化的生产经营预警机制,对于钢铁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要进行实时的监控。风险预警工作应该贯穿于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通过企业财会数据、资金情况分析、市场分析等措施,运用比例分析方法以及数学模型分析方法来对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判定并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警示;三是钢铁企业客服部门应该做好客户管理工作,第一时间跟进客户的需求变化;企业物流部门应该对原材料市场动向进行实时的观察分析;生产组织部门应该要时刻监控企业产品合格率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如果发现其中存在异常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减少风险。

(四)坚持授权审批制度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大进步,现阶段很多钢铁企业内控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便是人治大于法制,将人情放在了企业利益上。很多钢铁企业虽然已经制定了内部规章制度,但是无法做到贯彻落实,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导致内控管理失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让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独立,坚持授权批准制,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企业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仅仅保留了董事会,其权力在于确定企业兼并和重组决策,企业的董事会仅仅拥有聘用或者解聘总经理以及企业其他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控制权利;而对于钢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内部管理权力授予了企业的经理层。这就是标准的股份制企业内部管理设置,在股份制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管理人员一般来说都属于实质性操作层与权力层。要对钢铁企业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我们就必须要让钢铁企业内部拥有清晰的层次管理,力求做到职责分明,按章办事。

三、结语

总之,在钢铁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风险,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对这些风险进行处理,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失去稳定性,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还会威胁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科学有效的经营风险控制措施能够让企业充分的了解自身所面对的各种风险,及时的采取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从而确保钢铁企业能够快速的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卓.探讨钢铁企业面临的责任风险问题及对策[J].金属世界,2013(04):19.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第6篇

Abstract: Fundamentally, the core problem of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is to find the best balance point between the benefits and risks.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of operating risks of city power equipment companies to study, forecast and determine the operational risks can guard against operational risks. Accordingly,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operating risk of an enterprise, it can help enterprise grasp and control general strategy of the operational risks, as well as specific methods to control operating risk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its development status.

关键词: 企业;经营风险;成因;控制

Key words: enterprise;operational risk;cause;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54-02

0 引言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企业,只要是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然面临着各种风险。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未来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经营上的高风险总是和高利润如影随形,使得经营风险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能、也无必要予以彻底消除。如果说获取利润是企业经营的动机和目的,那么经营风险之于企业,既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又是一种强大的鞭策力量。本文旨在剖析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并提出控制经营风险的建议,以供企业经营者参考和借鉴。

1 经营风险的含义及测算方法

学界对于经营风险的概念,历来有着诸多不同的解释,笔者在此仅提出最新见到且深为认同的一种解释:它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因为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面临的一种潜在威胁,这种潜在威胁随时会引发经营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或某一方面出现问题,由此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并且有可能演变为较大的经济损失直至将企业拖入资金链断裂的财务危机[1]。研究和控制经营风险的目的,是为了设法减少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阻止可能的经济危机转化为现实的效益损失,从而预防企业消亡的潜在可能性转变为不可逆转的现实性。

用来测算经营风险的一些指标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中获得,为此,先要概括了解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包括是主营业务还是非主营业务带来的盈利、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及利润总额各是多少,以及当年和前一年、前两年比较得出的变化趋势如何,等等,这些是衡量企业经营风险最基本、最直接的指标。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有很多的财务比率被用于财务危机预警,包括销售利润率、资本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市场占有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这些财务比率的计算公式,比如“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100%”,早已为业内学者和从业人员所熟知,实无必要在这里一一列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不同的财务比率,对同一企业的预测常常是相互矛盾的,容易导致测算结果和实际状况不一致。笔者认为,根据传统的测算经营风险的方法不易得出结论,必须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重点评估它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及采用功效系数评分法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

功效系数评分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把所要评价的各项指标分别对照各自的标准,并根据各项指标的权数,通过功效系数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再对各项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进行加总,据以对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记分的一种方法。具体函数模型如下:

财务风险预警为:G=∑Gi×Wi

其中,G为该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Gi为单项功效系数变量,Wi为权数。

2 企业经营风险成因的实证分析

分析经营风险的成因,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其实质,并通过对其进行预测和衡量,采取相应对策加以防范。不同企业的经营风险各有其不尽相同的成因,就其一般性因素来看,可分为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在因素两方面。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各种不可抗力引发的自然灾害如海啸、地震等,都是构成企业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它可以细分为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自然因素等[2]。仅以政策因素为例,国家信贷、银行利率等,就很可能使企业的正常经营遭遇风险而深受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外部因素几乎是企业无法控制的,更何况任何外因都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尤为重要的是对企业内在因素的研究。企业内在因素包括经营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工作出现失误等。尤其是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和全面清晰把握风险的能力,凭借主观判断和以往经验进行生产经营管理,致使风险管理呈现出间歇性特点。[3]只有当企业管理者对经营风险予以高度重视并且了然于胸,才能在日常管理中强化风险管理,从而有效预测、识别、判断和控制经营风险。

现实中有很多企业非常注重财务因素的分析,常见的有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等,但是往往忽视了导致经营风险的最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三个方面对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作出评估。下面就以某市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为例,对其经营风险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

某市电力设备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分析:

①偿债能力。为了在满足公司成长需要的同时,使财务政策不至于太激进而引发过度的经营风险,就需要维持一个合理的负债比率。下面运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来分析某市电力设备公司的偿债能力。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9年-2011年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基本处于平稳状态,没有较大的波动,而现金比率有了较大的波动,2010年是一个拐点的年份,主要是2010年的货币资金的增加导致的。

②运营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就是用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而公司的经营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产管理的效率。下面从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来衡量该公司的资金运营能力。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都有下降趋势,说明企业没有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资产因其投入结构不合理而未发挥应有作用。2009年-2011年的企业存货活跃程度较高,说明经营风险处在可控的范围内。

③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反映出公司获取利润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也使经营风险能够从根本上受到控制。下面从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该公司的盈利能力状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9年-2011年的盈利能力总体趋势处于上升状态,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经营风险,但是不足以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盈利能力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的发展状况,盈利能力越高,说明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越大。

3 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

3.1 北京市某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实证分析 北京市某中小型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从事锅炉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公司,注册资本7 600万元,总资产8 000多万元,现有员工130多人,年生产能力达到50 000多台,年营业额5 000万元~1亿元。目前已在我国部分地区投入运行使用的壁挂锅炉约有20 000多台,运行状况及用户反馈意见良好。

3.1.1 计算该企业近五年的综合功效系数 以公式“G=∑Gi×Wi”计算该企业近五年的综合功效系数:

G=0.1X1 0.08X2 0.06X3 0.06X4 0.08X5 0.04X6 0.04X7 0.04X8 0.075X9 0.075X10 0.05X11 0.05X12 0.075X13 0.075X14 0.04X15 0.03X16 0.03X17=72.5298

由此可得,该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为72.5298。

3.1.2 判断该公司的财务预警警度 该企业2007年~2011年的综合功效系数为72.5298,可据此判断出该企业的经营风险处于中警状态,从单项功效系数中也能看出,整体功效系数不高,企业主要存在投资和资金周转方面的风险。

3.2 控制经营风险的一般策略 首先,企业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经营风险意识,要树立并坚持全员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企业高管人员应将风险管理提高到企业管理的突出地位,在企业管理中善于运用预测和防范风险的重要工具——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将企业内部财务营运体系所隐藏的问题预先告诉企业管理当局,使企业通过对预警指标的分析与研究,对处于预警区和危险区的业务实施重点监控,并采取调整和应对措施,以有效的风险防范方法将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其次,企业要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变化的经营管理宏观环境,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结合金融环境、本行业特点、市场情况等宏观因素,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管理思路、改变管理方法,合理地规避不利风险因素,从而提高企业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将不利可控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经营风险有可能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致命性影响,故此,企业不仅要善于识别和评估经营风险,还要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将经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进而把潜藏着的效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王霆钧.财务风险与控制.中国证券期货,2012(02):103.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第7篇

在分析和探讨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形成原因前提下,阐述了经营预警的基本思想及构想,提出了经营预警指标体系,指出应当重视和加强对经营风险的非财务因素及财务因素分析的结合与应用。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分析和预测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着借鉴和参考价值。虽然是以个体为例,但是对其他类型的企业也将有启示性的作用。

关键词: 经营风险 预警 指标体系 行业风险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on and size, a company’s risky ele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This paper chooses managing risk to analyze the reason of a company’s risk, and I’ll choose GuangMing to be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robes into enterprise operation risks, expounds the basic idea of operation risk forecast and warning, proposes its indicator system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stressing 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risk as well as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forecast and warning.

This conclusion is helpful for the prediction of risk problem. Although it’s just an example, it will also be a caution for other companies.

Key words: Enterprise operation risk Forecast and warning Indicator system Measurement standard

目 录

一、序言1

二、文献综述1

三、风险的定义2

(一)风险2

(二)经营风险2

四、经营风险的分析2

(一)非财务因素2

(二)财务因素3

五、对光明乳业的经营风险分析3

(一)综述3

(二)非财务因素分析——行业分析4

(三)经营风险的早期发现和控制——财务因素分析5

六、结论9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10

一、序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很多企业的规模也日益壮大。同时,企业也随之面临着各种风险,而经营风险会对企业的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对于企业的经营风险,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不同的特质,由于生产方式,经营规模等原因,企业间的经营风险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以一个企业个体为例进行分析,剖析企业经营风险的形成原因以及其预警防范。

企业的经营风险的分析可以从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作者认为,非财务因素可以对经营风险的成因做出解释;而财务因素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有很好的预警作用。作者将以光明乳业为例,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在分析和探讨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形成原因前提下,论述了经营预警的基本思想及构想,提出了经营预警指标体系,指出应当重视和加强对经营风险的非财务因素及财务因素分析的结合与应用。这两方面的综合运用,对企业防范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赵新节在《试用财务分析手段来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中认为:经营风险的衡量可以用经营杠杆系数进行量化。

作者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变化是引起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经营杠杆本身并不是利润不稳定的根源,但经营杠杆效应扩大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程度,且经营杠杆系数越高,利润变动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大。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和经营杠杆有着重要关系,因此,经营风险可用经营杠杆系数予以量化进行衡量分析。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对产销量变动率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

经营杠杆系数的公式告诉我们,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是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即当产销量增加时,息税前利润将以经营杠杆系数的倍数的幅度增加,当产销量减少时,息税前利润将以经营杠杆系数的倍数的幅度减少。通常情况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就越大,经营风险就越大。为了组织经营生产,企业的固定成本不可能为零,因此,经营杠杆系数必然大于1,所以说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阮平南、王塑源在《企业经营风险及预警研究》中揭示了经营风险防范的四个关键因素。

息税前利润是指扣除所得税和利息费用之前的利润,用公式表示为: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不含利税的固定费用

=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不含利税的固定费用

从这个公式中分析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销售量的增加会使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降低,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利润提高,会进一步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产销量的增长幅度。反之,产品销售量的减少会使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增加,降低单位产品利润,从而使息税前利润的下降幅度也大于产销量的下降幅度。假如不存在固定成本,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成本,那么边际贡献就是息税前利润,这时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就同产品销售量变动幅度完全一致。正是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产生了经营杠杆效应,使得息税前利润变动呈现倍数增加或较少,同时也给企业经营带来成倍的收益或风险。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谢获宝在《企业经营风险及其来源分析——基于财务数据的分析》中提出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不仅与其自身的经营有关,并且与企业的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个客观环境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机会,又给企业带来了各种挑战和风险;同时,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特点和管理水平也是促进或者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风险无法回避的情况下,企业必须认清风险的来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

三、风险的定义

(一)、风险

首先,要对风险进行一个定义:

第一、风险是以一定的发生概率的潜在危机形式存在的可能性,而不是已经存在的客观结果或既定事实;

第二、风险只计算其可能的损失,不计算其可能的附带收益,所以从直接意义上说,风险的效果是净负面的,为风险的承担者、相关者所不需要的,它具有程度不等的危害性,即可能给当事人造成一定的损失,这种威胁是现实的;

第三、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度量性,测定风险应立足于风险转化为现实的危害和损失之前,而不是在其之后,否则便毫无意义;

由以上三点:风险就是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后果的可能性。研究和控制风险的目标应是设法减少风险出现的概率,阻止风险的可能潜在性转变为现实性,阻止可能的危机转化为现实的损失。

股份制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在当今高度货币化的社会中,股份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面对和承受的各种风险,其发生、发展和危害都集中地反映为企业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损失,各种非经济损失也可以一定方式折算为经济损失。经营风险的大小及损失都能够直接和清楚地表现于股份制企业财务收支的变化之中,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减少。由此可以看出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属同义,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本文涉及的仅仅是企业运行过程中所要面对的经营风险,而对投融资等方面的财务风险不做研究。

(二)、经营风险

那么,有必要对本文的经营风险做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是本文的立论前提。

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另有一种说法:企业由于战略选择、产品价格、销售手段等经营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特别是企业利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息前税前利润变动形成的风险叫做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和衡量,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说来,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

企业存在一天,风险也必然跟随一天,每一个经营环节都有风险的发生。要对一个企业进行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以及提出预警机制并不是为了要完全消除企业的风险,(并且要想完全消除也是不可能的)而是对企业的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识别和评估,以至于能够提前采取措施,将其有可能产生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的范围内,尽力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四、经营风险的分析

笔者认为,经营风险分析可以分为财务因素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财务因素分析一般比较注重定量分析,而非财务因素分析则比较注重定性分析。在日常的工作中,这两种分析方法经常是同时使用的,两者相辅相成,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一)、非财务因素

以下几个因素可以划归为非财务因素:无法取得经营所需资金;发生灾难性危机事件影响生存能力及经营状况;市场竞争及其替代性产品或服务的影响;金融市场波动;行业特定风险;无法获得所需人力资源;法律风险;法规及特殊监管的风险;对环境变化的容忍度低,即过于敏感;无法达到股东期望而引致股票价格下跌及一系列不良后果;由于社会或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经营风险;政治风险;还有内部组织体系和工作事务流程的风险、信息技术产生的风险、员工诚信等方面的风险、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风险等。

生产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

产品风险: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产品的替代品估计不足;新产品开发研究的风险。

(二)、财务因素

而常见的财务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采购风险:采购风险是指企业由于采购原材料而产生的风险,比如供货商存货不足,采购市场价格变化剧烈等。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应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

应收账款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存货变现风险: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风险。

资本结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经营而产生的风险。在现今的企业中,零负债经营的企业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企业的经营依靠自有资本或者外债,而资本的组成结构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举债规模很大,那么将会承担很大的利息负担,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

笔者认为,不能光凭几个简单的财务比率就推断出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而是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分析。

当今有很多企业非常注重财务因素的分析,常见的有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等,却往往忽视了非财务因素导致的经营风险。其实,笔者认为,财务因素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是同样重要的,非财务因素比较注重宏观环境的分析,而这种宏观环境恰恰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存状况以及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五、对光明乳业的经营风险分析

本文将以光明乳业为例,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分析。

(一)、综述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资、外资、民营资本组成的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乳和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奶牛和公牛的饲养、培育,物流配送,营养保健食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乳品研发中心、乳品加工设备以及先进的乳品加工工艺,形成了消毒奶、保鲜奶、酸奶、超高温灭菌奶、奶粉、黄油干酪、果汁饮料等系列产品,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乳制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摘自光明乳业网站简介)

要对企业进行风险风险分析不仅要考虑微观因素,更要考虑宏观因素。

首先,笔者想对光明乳业的经营的宏观环境进行一个分析。

根据企业的风险强弱因素,我们可以把企业划分为经营风险明显型企业和经营风险不明显型企业。

(二)、非财务因素分析——行业分析

在现阶段的中国,乳制品行业面临着这样一个现状:行业的进入者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人均消费量却依然很低。乳制品制造业可以说是一个存在着高经营风险的行业,一方面,我国的国民状况表明:奶制品尤其是牛奶的消费还和世界发达国家消费水平相差很多,这就导致行业收入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奶源以及运输的因素,乳制品企业加大了成本的投入,致使盈利不足,企业面临风险。

在对企业进行行业风险分析的时候,首先要对整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做一分析,行业的风险对单个企业的风险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简单来说,从一个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可以大致推断出企业的风险可能落在哪一个部份,也可以大致猜测风险范围的广度。但是,正如这样的一句话,每一片树叶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企业也不能一概而论。在进行行业风险分析的时候,不能单凭整个行业的风险就推算出个别企业的风险状况。打一个比方,某个行业在国民经济的整体中被列为高风险的行业,但这个行业中的某个企业经营有方,理智投资,采取科学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的风险,那么这个企业就不能算作高经营风险的企业。

乳制品制造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供、产、销方面有其很多的特殊性。

第一、奶源问题。随着乳制品制造业的发展,进入的行业越来越多,竞争也接近白热化。每一家企业为了争夺奶源,纷纷进行了“圈地运动”。即便如此,我国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的乳制品企业采用的模式是小规模分散饲养奶牛,这样完全不能适应大规模现代化的乳制品加工。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鲜奶市场年增长量为36万吨,而原奶的市场增长量仅为12万吨,供应远远小于需求。乳制品行业的增长使得奶源基地的建设迫在眉睫。如果这两个增长指标过于脱节的话,将极有可能出现机器闲置、产品质量不高的状况。据了解,包括光明在内的中国乳制品制造企业与奶牛饲养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合同买卖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体,于是就导致了原料奶的质量认定不一的纠纷,各有各的标准,缺乏客观的定价机制。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建议,我国的乳业可以借鉴国外加工企业与奶牛饲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使奶牛农场成为乳制品厂的股东,就像丹麦、新西兰等国家,他们不仅向企业出售原奶,而且年终还有乳制品厂的分红。这种紧密的经济关系,改变了工厂与奶农之间的单纯的买卖关系,把两者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解决了因牛奶价格高低所带来的利益分配矛盾,而且又解决了奶源数量和质量的问题。

第二、消费不足问题。我国液态奶的人均消费量与世界平均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均年消费量只有27公斤,中小城市更是仅有19公斤,很多人没有消费乳制品的习惯,还有很大部分的人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消费不起。虽然乳制品企业的数量发展迅速,但是可以称得上具有规模的乳制品消费市场还远远没有形成。由于消费市场的不成规模,光明乳业旗下的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曾经在2005年爆发了还原奶事件,这是光明乳业面临的最大危机。在郑州鲜奶市场仅占有不到40%的光明乳业,在“回奶事件”之初就丧失了90%的市场份额,整个生产几乎停滞。而目前光明在郑州市场已经流失了一部分经销商,想要完全恢复并不是朝夕的事情。而此次事件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也导致光明乳品的销售量在全国各地急剧下滑,纷纷被挤占出前三的地位。虽然“回奶事件”的矛头指向的是光明乳业一家企业,但是在这个行业中到底还有多少家企业有相似的生产状况,我们不得而知,而乳业产品的消费不足的确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第三、从消费不足产生的风险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乳制品行业的产品质量风险的问题。乳品的生产必定依赖于奶牛的产奶质量,而奶牛也会发生疫病问题,这一因素也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奶牛的疫病在世界范围中是多发的,一旦发生,波及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如果一家乳制品企业不能对疫病(比如疯牛病、口蹄疫等)进行控制那么将会对企业的生产造成巨大的经营风险。另外一方面,奶制品作为食品的一种,是直接被消费者食用和吸收的,与消费者的健康休戚相关。一旦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从小处来说,企业的生产受到影响;从大环境来考虑,行业的信誉也将会受到考验。

第四、依赖冷链销售端的市场风险。乳品行业相对于其他食品行业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乳制品的流通渠道需要具备低温冷链物流销售条件。而冷链产品的销售终端又依赖于社会现代零售业态,但是社会现代零售业态在全国发展很不平衡,所以给公司产品的市场拓展和深度分销带来困难。对于光明乳业来说,公司冷链产品的主要市场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州、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和地区。而公司拓展的新的市场受冷藏条件的制约,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公司应该考虑通过合理布局生产基地建设,适度投放冷柜,提高运输质量,弥补新市场冷藏条件不足的情况来避免这一风险的扩大。

从这几点可以看出,乳制品业确是一个高风险存在的行业,也是一个产业链相当脆弱的行业。在供、产、销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保持市场份额以及获取利润增长将是一个比较严峻的现实的问题。 (三)、经营风险的早期发现和控制——财务因素分析

从个别企业来说,应该尽早发现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经营风险,从而能够尽早对这些可能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避免损失的造成。对经营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最直观的就是通过报表上的数值进行分析,而在实践中,通常使用的是指标分析法。

单个财务比率的分析,通常状况下,根据以下几方面的财务情况进行判断:

客户现金状况的恶化;应收账款数额或比率的急剧上升或收取过程的显著放慢,造成资金沉淀于结算领域,甚至形成坏账损失;存货周转率的放慢;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的下降或资产结构的变化;流动负债或长期负债的异常增加,短期和即期偿债能力不足;较低的权益与负债比;不断降低的销售额;存货过量,周转不畅;销售收入总额与销售收入净额之间的巨大差异;不断增加的成本或不断上升的损失,造成盈利下降;日常开支相对于销售额的不成比例的增长;资产总额相对于销售额或利润的不断增加;销售不力,形成产品积压等等。

单个财务比率分析法在实际操作中比较简便也很直观,在实践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个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可以用于财务危机预警的财务比率很多,不同的财务比率可能对同一企业有相互矛盾的预测,也可能会和实际的状况有出入。同时,企业的各种财务比率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比如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比同类企业高可能不会影响偿债能力,单个财务比率也很难对一个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做出全面的描述。所以,必须全面地根据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整个行业的情形来作出判断,而不能根据单个指标就轻易下结论。

关于经营风险,有些指标是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或者利润表中得到的。也就是说,先要对公司整体的经营情况做一个概括的了解,比如公司的盈利究竟是由什么业务带来的,是主营业务还是非主营业务;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利润总额是多少,以及当年和前一年比较,或者前两年比较来看,它们的变动趋势是怎样的。这些是一个企业经营状况最基本也最直接的考察指标。比如:

1、产品销售数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对企业的产品需求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稳定,经营风险就越小;反之,经营风险就越大。稳定的产品销售会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2、产品销售单价。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稳定,销售收入就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稳定。产品价格受市场供需、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稳定的销售价格会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3、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越不稳定,经营风险就越大。单位变动成本的稳定性决定产品成本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着企业未来经营收益的稳定性。

4、固定成本总额。当产品销售量发生变动时,固定成本总额占成本的比重越大,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就越大,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少,经营风险就越大。反之,固定成本总额占成本的比重越小,经营风险就越小。

这四个指标额总结起来可以用企业息税前利润来表示。

息税前利润=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不含利税的固定费用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应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及时对风险影响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重新调整设计方案和生产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增加销售量、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或调整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来降低经营风险。

除了上述可以直接获得数据的指标以外,有些指标需要通过比对和间接的计算得出结论,我们可以选择如下的几个指标进行详细分析:

1、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100%

指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销售利润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反映产品销售利润的实现程度。

产品销售收入是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销售净额。对于销售有盈利的企业来说,可将其分析期销售利润率水平与前几期水平进行比较,如果呈现连续下滑或者波动很大的趋势时,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受到阻碍或者不稳定,从而也可以知道,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果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大于销售利润的增长,也可以寻找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一般来说,销售利润率越大,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安全,反之,销售利润率越小,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危险。

从这张对光明乳业近三年以来的经营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家企业的经营收入按季节来比较的话,是呈现出一种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是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同时也能看到,企业的成本也是逐年递增。进而发现企业的主营业务毛利率这一项,每年的同期水平是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也就是说,虽然光明乳业单单从报表上的经营收入这一项显示出可喜的增长趋势,但是实际上,企业的利润率却是在走下坡路的。所以,从这一个指标就可以认为企业应该对经营状况引起足够的重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必要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做出更进一步的分析。 2、资本收益率=利润总额/实收资本总额*100%

资本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自有投资的经济效益越好,投资者的风险越少,值得投资和继续投资。因此,它是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一般为正值,如果为零或者负值,说明企业处于高风险区域,如果虽为正值,但与前期相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时,也可以认为企业处于一般风险区域。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衡量企业负债水平的高低。如果指标过高,企业很有可能产生债务风险,但有些企业是举债经营,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企业应有其自身的标准范围,只要在此范围中就不能认定为风险过高。这个比率对于债权人来说越低越好。因为公司的所有者(股东)一般只承担有限责任,而一旦公司破产清算时,资产变现所得很可能低于其账面价值。所以如果此指标过高,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当资产负债率大于100%,表明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非常大。

4、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流动比率表示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企业可用在一年内变现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该指标值越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因无法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越小。但是,该指标过高则表示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过多,可能降低资金的获利能力。该指标值,一般以2为宜,如果小于2,说明企业存在债务风险。

从图表可以看出,光明乳业的流动比率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平稳的,但是其值是在1.2至1.6之间,说明企业存在着债务风险,需要适时控制。

5、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资产*100%

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动用随时可变现资产立即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即可折为现金抵债的资产。(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速动比率若小于1,就有可能产生企业资产无法抵债的财务风险。当然,不同行业经营情况不同,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正常标准会有所不同。速动比率过高,即速动资产相对于流动负债太多,说明现金持有太多。

光明乳业近三年来的速动比率呈现的波动比较大,并且还是逐年递减,企业的变现能力下降,企业的资产对债务风险的抵抗能力也是呈下降趋势的。

6、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100%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赊销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的比率。它可以测定企业某特定期间收回赊销账款的能力和速度,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快慢。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一年内收回的账款次数越多,意味着平均收回账款的时间越短,应收账款收回的越快。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过多地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此项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经营收入越能够及时到位,资金周转比较流畅,财务风险也就相对来说比较低。

应收账款周转率总体表现还是平稳的,说明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的,那么企业就能对应收账款有较好的控制。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光明乳业的应收账款虽然数额较大,但其回收周期有90%是在半年之内的。但是,图表也显示出,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似乎还是有下降趋势,那么就应该引起重视,对应收企业进行测评和考察。

7、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此项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在供、产、销方面越是运营自如,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那么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就相应越小。

光明乳业近三年来的存货周转率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企业对存货的占用水平越来越高,流动性变差,从而变现能力也有所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存在的,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存货周转率的变慢常常是企业经营 面临困难的信号。

8、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行业销售收入*100%

反映了企业的规模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越大,说明企业的实力越雄厚,抗击风险的能力也越强,企业的财务也就越安全。

9、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反映企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生产要素投入效率的核心指标,也是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主要体现。

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从企业支出方面评价企业的收益能力。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越小,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越好,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能够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那么,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好。

光明乳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近年来,由于乳制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普遍利润率,厂家为了要争夺市场份额,采取降价销售的办法,从而造成企业利润率的不断下降,企业参与竞争,不可避免地会使得经营风险加大。

10、流动资产周转率=产品销售收入/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的速度,即企业运营能力。是从流动资产角度对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影响企业资产质量的主要因素。周转速度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流动资产周转率越大说明企业财务越安全,反之则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危险。

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有波动的,但是也是稳步增长的,说明企业在这方面的风险是较低的。

11、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毛利率指标反映了主营业务收入的获利能力。通常,这个指标越高越好。

12、主营业务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率反映主营业务收入带来净利润的能力。这个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每一元的金融业务收入所能创造的净利润越高。这个指标通常越高越好。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乳品企业重视发展速度,而不注重经济效益;重视市场占有率,而忽视销售利润率,造成产量增加,销售收入提高,而企业的盈利水平在降低。

那么通过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

乳品制造行业的竞争关键演变为提高资金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经营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企业可以考虑增加非乳制品产品的研发上市,开发新的增值服务,降低单品经营风险。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及早发现经营风险是否存在,具体存在于哪个环节,这也是企业经营风险早期防范的一个比较直观的方法。也为企业的经营风险的控制方向提出了一个大致的指导意见。可以这么说,对财务因素的计量,是具有前瞻性的作用的。

在实际工作中,经营风险的控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有效和严谨的组织机构;

2、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

3、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和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列出风险清单;

4、做好风险因素的控制工作,对企业的风险临界点做到时时监控;

六、结论

通过对光明乳业的经营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时刻都存在的,有时候不能仅仅通过报表上的数字就得出经营状况好坏的结论,而是要通过更深入的分析,比如指标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才能下定论,才能对企业存在风险的环节做出判断和整改,避免更进一步的损失。

财务分析作为企业抵御风险,规划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能有效地避免企业因经营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对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研究经营风险对企业经营收益的影响,能够从根本上找出企业风险产生的根源,促使企业按市场规律进行经营决策,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一方面,企业经营风险的产生原因应该与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结合,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经营风险,甚至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由于其生产情况的区别,经营风险也有很大的差异。在非财务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在结合财务分析手段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是会计工作参与决策、发挥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

所以,作者得出的结论就是,要对一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做出成因分析和控制预警,必须要结合非财务因素和财务因素,而非财务因素可以用来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的形成原因,财务因素主要用来起到预警机制的作用。两者的结合运用,对企业的风险控制有很大的意义。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

1、《公司财务危机论》:彭韶兵 邢精平,清华大学出版社,96~98页

2、《股份制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庄恩岳 尹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3~37页

3、《试用财务分析手段来控制企业经营风险》,赵新节,《会计之友》 5~6页

4、《企业经营风险及预警研究》,阮平南 王塑源,《决策借鉴》,1999年 第3期,10~15页

5、《光明乳业2006年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