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分析岗位工作计划(合集7篇)

时间:2023-02-28 15:54:58
分析岗位工作计划

分析岗位工作计划第1篇

一、计划的目的

为高效地开展公司的工作分析,科学准确地对公司所属部门和所属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特制订本计划。

二、计划的目标

1.对公司所有部门进行科学的部门工作分析,制订各部门工作说明书。

2.对所有岗位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制订各岗位的职务说明书。

3.建立规范的工作分析标准和流程。

三、计划职责

该计划主要由人力资源部经理负责,各部门相关人员予以协助。

四、工作分析的目的说明

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部为集团人力资源开发制定的发展规划,决定实施工作分析。此次进行工作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集团进行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的修改和制订,通过工作分析来了解集团分公司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关系及在此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能力,掌握各岗位的相关正确数据。

五、工作分析的用途说明

1.人力资源规划

2.人员招聘及甄选

3.人员任用及配置

4.薪资调查

5.薪资结构

6.员工培训及发展

7.职业规划

8.工作评价

9.职位分类

10.绩效评估

11.目标管理计划

12.工作流程分析

13.组织结构研究

六、工作分析的内容说明

根据集团分公司内部的实际部门设置与人员配置状况,此次工作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确认各分公司内部部门设置、各部门内部岗位的确认、岗位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及步骤、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关系、人员种类、工作技能等,最终完成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的制定。

七、工作分析的方法选取说明

根据集团分公司的人员配置情况,此次工作分析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

八、工作分析的相关流程说明

1.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书的形成流程

·市场工作计划书 ·教学工作计划书 ·会计工作计划书 ·招商工作计划书

·服装店工作计划书 ·项目计划书 ·企业计划书 ·培训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模板

2.工作分析的流程

九、工作分析的步骤及相关人员、时间安排说明

1.项目小组的建立

工作分析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做周密的准备;不仅需要人力资源部各人员的团队行动,还需要各分公司行政人事部的协助。项目小组的框架图如下:

2.工作分析的步骤及人员时间安排

项目 对象 负责人 时间1.2问卷填写培训(部门工作分析问卷和岗位分析问卷) 各分公司所属事业部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部门经理、员工 xxx 在发放问卷实时调研培训或者是视频培训

2.1工作分析问卷设计(部门工作分析问卷和岗位分析问卷) —— xxx

xxx

xxx 3—4个星期(包括分公司除总经理岗位外各岗位)

2.1员工填写问卷(岗位分析问卷) 各分公司部门经理、员工 各分公司行政人事部 3—5天

2.2各分公司部门经理审核问卷 各分公司部门内部员工 各分公司各部门经理 3—5天

2.3各分公司理审核问卷 各分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及员工 各分公司总经理 5—7天

2.4各分公司所属事业部总经理审核问卷 各分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及员工 各分公司所属事业部总经理 7—10天

2.5人力资源部收集问卷并整理 各分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及员工 xxx

xxx

xxx 1个月—1个半月

3.1访谈题目设计 —— xxx

xxx

xxx 3—4个星期(包括分公司除总经理岗位外各岗位)

3.2确定访谈员工 各分公司所有部门骨干员工 xxx

xxx

xxx 访谈时实时选取重点岗位访谈员工

3.3人力资源部组织访谈并整理访谈信息 各分公司所有部门骨干员工 xxx

xxx

xxx 1个月—1个半月

4.1人力资源部综合整理工作分析问卷和访谈问题,撰写工作分析报告 —— xxx

xxx

xxx 1个月5.2各事业部总经理、各分公司总经理审核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书 各分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及员工 各事业部总经理,各分公司 2—3星期5.4人力资源部进一步修订并最终定稿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书 —— 人力资源部、各分公司行政人事部 半个月

合计 —— —— 10—11个月

3.各调研分公司的选取及调研时间的确定

根据集团内部分公司的设置现状上来看,计划选取xx分公司(包括xx分公司),时间一个月;xx分公司,时间一个月;xx分公司(包括xx分公司、xx分公司)一个半月进行访谈调研。

4. 工作分析步骤详细说明

第一步:明确公司组织结构,对公司各部门工作进行工作分析。分析公司组织结构图;收集现有部门职责说明;明确部门分析要素;制作部门工作说明书模板。

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研究工作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确定工作进度表。

(2)调查阶段:3月23号~4月23号

编制各种调查提纲和问卷;根据具体的部门进行调查,主要与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经理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采取面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3)分析阶段:4月24号~6月24号

收集有关工作的特征及需要的各种数据,如规章制度、各人员对各部门工作的认识等。仔细审核已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创造性地分析、发现有关工作和部门的关键成分。归纳、总结出工作分析的必须材料和要素。对各部门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制作标准的工作分析表格。

(4)反馈运用阶段:6月25号~7月25号

对人力资源部制作的部门工作说明书进行讨论和定稿。运用部门工作说明书对各部门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指导与运用。

第二步:对各岗位工作进行工作分析;先对分公司部门经理以上岗位进行分析(8月上中旬),再对普通岗位进行工作分析(8月下旬)。确认工作分析方法;确定工作进度表;进行宣传,加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和定位;确定岗位分析要素。

制订工作分析规范,包括:工作分析的规范用语;工作分析项目标准书。

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有任职者、管理者、客户、工作分析人员以及有关管理制度。

(2)调查收集阶段:分公司部门经理以上岗位调查 8月28号~9月11号确定工作调查方法,编制各种调查提纲和问卷;根据具体的岗位进行调查,主要与各部门经理和本职工作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收集有关工作的特征,以及所需的各种信息数据

收集任职人员必需的特征信息数据

采取观察法、面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3)分析阶段:分公司部门经理以上岗位分析 9月27号~10月11号审核收集到的各种工作信息

分析、发现有关工作和任职者的关键成分

归纳、总结出工作分析的必要材料和要素

a.一般资料分析

(a)工作名称

工作名称标准化,按照有关职位分类、命名的规定或通行的命名方法和习惯确定工作名称。

(b)工作代码

各项工作按照统一的代码体系编码

(c)工作地点

(d)工资等级

(e)职务等级和岗位类型

b.工作规范分析

主要目的:全面认识工作整体。

(a)工作任务分析

明确、规范工作行为,如工作的中心任务、工作内容、工作的独立性和多样化程度,完成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使用的办公用具和材料等

(b)工作责任分析

通过对工作相对重要性的了解,配备相应权限,保证责任和权力对应。尽量用定量的方式确定责任和权力

(c)督导与组织关系分析

了解工作的协作关系和隶属关系。包括:直属上级、直属属下、该工作制约哪些工作,受哪些工作制约、在哪些工作范围内升迁或调换,协作关系等

(d)工作标准分析

(e)工作考评要素分析

(f)聘用条件分析

包括工作时数、工资结构、支付工资方法、福利待遇、该工作在组织中的正式位置、晋升的机会、工作的季节性、进修的机会等等

d.任职资格分析

(a)教育培训情况

受教育、培训程度,教育、培训经历、学历、资格

(b)必备知识

对使用的办公设备、操作规程及操作方法、 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安全技术、企业管理知识

(c)经验

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操作能力和实际经验。包括:过去从事同类工作的工龄和业绩等;从事该项工作所需的决策力、创造力、组织力、适应性、注意力、判断力、智力以及操作熟练程度

(d)心理素质

完成工作要求的职业性向,包括:体能性向,即任职人应具备的行走、跑步、爬行、跳跃、站立、旋转、平衡、拉力、推力、视力、听力等;气质性向、即任职人应具备的耐心、细心、沉着、勤奋、诚实、主动性、责任感、支配性、情绪稳定性等 将工作分析结果,以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工作说明书

公司中固定的、经常性的职位均应有工作说明书

按照统一的规格和要求进行编制

第三步:调整修改完善

对工作分析的所有结果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用2个月(12、1两个月)的时间全面完善工作说明书,制订规范的制作、修改、操作流程,制订工作分析标准

十、工作分析项目的费用核算

实施该计划的费用主要包括差旅费,初步匡算,完成该计划预计需要xxx元。

明细项目列支如下:

项目 路费 住宿费

xx分公司 xx元 xxx元

分析岗位工作计划第2篇

1.建立规范的工作分析标准和流程。

2.对公司所有部门进行科学的部门工作分析,制订各部门工作说明书。

3.对所有岗位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制订各岗位的职务说明书。

二、计划的目的

为高效地开展公司的工作分析,科学准确地对公司所属部门和所属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特制订本计划。

三、工作分析的目的说明

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部为集团人力资源开发制定的发展规划,决定实施工作分析。此次进行工作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集团进行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的修改和制订,通过工作分析来了解集团分公司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关系及在此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能力,掌握各岗位的相关正确数据。

四、计划职责

该计划主要由人力资源部经理负责,各部门相关人员予以协助。

五、工作分析的内容说明

根据集团分公司内部的实际部门设置与人员配置状况,此次工作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确认各分公司内部部门设置、各部门内部岗位的确认、岗位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及步骤、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关系、人员种类、工作技能等,最终完成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的制定。

六、工作分析的用途说明

1.组织结构研究

2.人力资源规划

3.绩效评估

4.人员任用及配置

5.人员招聘及甄选

6.工作评价

7.薪资调查

8.员工培训及发展

9.工作流程分析

10.薪资结构

11.职业规划

12.目标管理计划

13.职位分类

七、工作分析的相关流程说明

1.工作分析的流程

2.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书的形成流程

·市场工作计划书·教学工作计划书·会计工作计划书·招商工作计划书

·服装店工作计划书·项目计划书·企业计划书·培训计划书·创业计划书模板

八、工作分析的方法选取说明

根据集团分公司的人员配置情况,此次工作分析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

九、工作分析的步骤及相关人员、时间安排说明

1.项目小组的建立

工作分析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做周密的准备;不仅需要人力资源部各人员的团队行动,还需要各分公司行政人事部的协助。项目小组的框架图如下:

2.工作分析的步骤及人员时间安排

项目对象负责人时间 1.2问卷填写培训(部门工作分析问卷和岗位分析问卷)各分公司所属事业部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部门经理、员工xxx在发放问卷实时调研培训或者是视频培训

2.1工作分析问卷设计(部门工作分析问卷和岗位分析问卷)——xxx

xxx

xxx3—4个星期(包括分公司除总经理岗位外各岗位)

2.1员工填写问卷(岗位分析问卷)各分公司部门经理、员工各分公司行政人事部3—5天

2.2各分公司部门经理审核问卷各分公司部门内部员工各分公司各部门经理3—5天

2.3各分公司理审核问卷各分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及员工各分公司总经理5—7天

2.4各分公司所属事业部总经理审核问卷各分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及员工各分公司所属事业部总经理7—10天

2.5人力资源部收集问卷并整理各分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及员工xxx

xxx

xxx1个月—1个半月

3.1访谈题目设计——xxx

xxx

xxx3—4个星期(包括分公司除总经理岗位外各岗位)

3.2确定访谈员工各分公司所有部门骨干员工xxx

xxx

xxx访谈时实时选取重点岗位访谈员工

3.3人力资源部组织访谈并整理访谈信息各分公司所有部门骨干员工xxx

xxx

xxx1个月—1个半月

4.1人力资源部综合整理工作分析问卷和访谈问题,撰写工作分析报告——xxx

xxx

xxx1个月 5.2各事业部总经理、各分公司总经理审核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书各分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及员工各事业部总经理,各分公司2—3星期 5.4人力资源部进一步修订并最终定稿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书——人力资源部、各分公司行政人事部半个月

合计————10—11个月

3.各调研分公司的选取及调研时间的确定

根据集团内部分公司的设置现状上来看,计划选取xx分公司(包括xx分公司),时间一个月;xx分公司,时间一个月;xx分公司(包括xx分公司、xx分公司)一个半月进行访谈调研。

4.工作分析步骤详细说明

第一步:明确公司组织结构,对公司各部门工作进行工作分析。 分析公司组织结构图;收集现有部门职责说明;明确部门分析要素;制作部门工作说明书模板。

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研究工作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确定工作进度表。

(2)调查阶段:3月23号~4月23号

编制各种调查提纲和问卷;根据具体的部门进行调查,主要与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经理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采取面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3)分析阶段:4月24号~6月24号

收集有关工作的特征及需要的各种数据,如规章制度、各人员对各部门工作的认识等。仔细审核已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创造性地分析、发现有关工作和部门的关键成分。归纳、总结出工作分析的必须材料和要素。对各部门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制作标准的工作分析表格。

(4)反馈运用阶段:6月25号~7月25号

对人力资源部制作的部门工作说明书进行讨论和定稿。运用部门工作说明书对各部门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指导与运用。

第二步:对各岗位工作进行工作分析;先对分公司部门经理以上岗位进行分析(8月上中旬),再对普通岗位进行工作分析(8月下旬)。 确认工作分析方法;确定工作进度表;进行宣传,加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和定位;确定岗位分析要素。

制订工作分析规范,包括:工作分析的规范用语;工作分析项目标准书。

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有任职者、管理者、客户、工作分析人员以及有关管理制度。

(2)调查收集阶段:分公司部门经理以上岗位调查8月28号~9月11号 确定工作调查方法,编制各种调查提纲和问卷;根据具体的岗位进行调查,主要与各部门经理和本职工作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收集有关工作的特征,以及所需的各种信息数据

收集任职人员必需的特征信息数据

采取观察法、面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3)分析阶段:分公司部门经理以上岗位分析9月27号~10月11号 审核收集到的各种工作信息

分析、发现有关工作和任职者的关键成分

归纳、总结出工作分析的必要材料和要素

A.一般资料分析

(A)工作名称

工作名称标准化,按照有关职位分类、命名的规定或通行的命名方法和习惯确定工作名称。

(B)工作代码

各项工作按照统一的代码体系编码

(C)工作地点

(D)工资等级

(E)职务等级和岗位类型

B.工作规范分析

主要目的:全面认识工作整体。

(A)工作任务分析

明确、规范工作行为,如工作的中心任务、工作内容、工作的独立性和多样化程度,完成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使用的办公用具和材料等

(B)工作责任分析

通过对工作相对重要性的了解,配备相应权限,保证责任和权力对应。尽量用定量的方式确定责任和权力

(C)督导与组织关系分析

了解工作的协作关系和隶属关系。包括:直属上级、直属属下、该工作制约哪些工作,受哪些工作制约、在哪些工作范围内升迁或调换,协作关系等

(D)工作标准分析

(E)工作考评要素分析

(F)聘用条件分析

包括工作时数、工资结构、支付工资方法、福利待遇、该工作在组织中的正式位置、晋升的机会、工作的季节性、进修的机会等等

D.任职资格分析

(A)教育培训情况

受教育、培训程度,教育、培训经历、学历、资格

(B)必备知识

对使用的办公设备、操作规程及操作方法、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安全技术、企业管理知识

(C)经验

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操作能力和实际经验。包括:过去从事同类工作的工龄和业绩等;从事该项工作所需的决策力、创造力、组织力、适应性、注意力、判断力、智力以及操作熟练程度

(D)心理素质

完成工作要求的职业性向,包括:体能性向,即任职人应具备的行走、跑步、爬行、跳跃、站立、旋转、平衡、拉力、推力、视力、听力等;气质性向、即任职人应具备的耐心、细心、沉着、勤奋、诚实、主动性、责任感、支配性、情绪稳定性等 将工作分析结果,以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工作说明书

公司中固定的、经常性的职位均应有工作说明书

按照统一的规格和要求进行编制

第三步:调整修改完善

对工作分析的所有结果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用2个月(12、1两个月)的时间全面完善工作说明书,制订规范的制作、修改、操作流程,制订工作分析标准

十、工作分析项目的费用核算

实施该计划的费用主要包括差旅费,初步匡算,完成该计划预计需要xxx元。

明细项目列支如下:

项目路费住宿费

xx分公司xx元xxx元

分析岗位工作计划第3篇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组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阶段。

2.古典组织理论以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近代组织理论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强调人的因素。

3.组织设计理论分为静态和动态组织设计理论。静态研究组织的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动态加进了人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以及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及培训。

4.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任务与目标、专业分工与协作、有效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稳定性和适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5.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这是一条基本的原则。

6.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原则有利于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重视横向协调措施有:实行系统管理,把职能性质相近或工作密切的部门归类,设立必要的委员会及会议,创造协调的环境提升管理人员的全局观点。

7.有效管理幅度原则:因为个人经历知识经验条件的限制,有效管理幅度不是固定值,这个原则要求在实行组织设时,领导人的管理幅度应控制在一定水平,管理服务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成反比。

8.集权是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9.企业确定上下级管理权力分工考虑因素:企业规模大小、生产技术特点、各项专业工作的性质、单位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的要求。

10.新型组织结构模式:超事业部、矩阵制、多 维立体、模拟分权、流程型、网络型组织。

11.矩阵制组织是由职能部门系列和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具有双通命令系统。

12.网络型组织分为内部网络(组织内减少管理层级,打破组织界限的扁平网状联合体)垂直网络(在特定行业中因为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企业之间的网络型组织)

市场网络(不同市场与企业间的联系)机会网络(各组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暂时组成的)

13.组织结构设计包括组织环境分析、组合发展目标的确立、企业流程设计、组织职能设计、组织部门设计和工作岗位设计。形态看包括决策、管理、执行和操作层四个层级的组织设计。

14.管理层次:职权层级的数目;管理幅度:有效监管直接下属人数。

15.组织职能设计的步骤:1职能分析2职能调整3职能分解

16.职能分析目的是从宏观的角度确定组织需要的基本职能,明确企业的关键职能和基本职能。职能分析首先确定组织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及其结构,包括经营职能和管理职能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各子系统的职能实行总体设计。

17.职能调整的方法:充实已有职能、增加新的职能、转移或重新确定职能。

18.组织职能设计的方法包括基本职能设计(生产、计划、人事、财务、研发、信息、销售及售后)和关键职能设计(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成本控制、资源开发)。

19.组织职能设计是组织部门设计的依据,部门设计是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部分。

20.组织的部门设计包括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包括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设计)和横向….

21.纵向设计方法:经验统计法、变量测评法。

22.管理幅度是影响组织层次的重要因素,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也必将影响管理层级的设计,影响因素包括:工作的性质、人员素质状况、管理业务标准化水准、授权水准、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水准。

23.部门横向划分分为总体结构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业务流程法)和不同对象和标志(按人数划分、时序划分、产品划分、地区划分、职能划分、顾客划分法)。

24.企业各个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式: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以成果为中心(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模拟分权)、以关系为中心(多 维立体流程性网络型)

25.组织发展战略:增大数量、扩大地区、纵向整合、多种经营战略。

26.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1组织结构诊断(1组织结构调查2组织结构分析3组织决策分析4组织关系分析)2实施结构变革3组织结构评价。

27.系统的反映组织结构的主要资料: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

28.组织结构分析有三方面1.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需要增加哪些新职位?哪些原有智能需要增强?哪些陈旧职能可取消?2明确哪些是关键性职能3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即生产成果的职能、产品制造、销售和开发等。

29.组织决策分析:影响的时间,对各职能的影响面,所需具备的水平,决策的性质。

30.组织关系分析:分析某个单位应同哪些单位和个人发生联系?要求别人给与何种配合和服务?它应对别的单位提供什么协作和服务?

3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

32.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

33.保证变革顺利应该让员工参与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大力推行与变革相适合的人员培训计划大胆用年富力强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

34.组织结构整合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

35.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明确任务目标合理分工协作责权相对应的原则

36.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岗位工作的满负荷岗位的工时工作制劳动环境的优化

37.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每个岗位的工作量理应饱满,有限的劳动时间理应得到充分利用。

38.劳动环境优化应考虑2因素: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工作地的组织照明与色彩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自然因素(空气温度湿度噪声厂区绿化等)

39.岗位设计基本方法: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1程序分析其中又包括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图人机程序图多作业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2动作分析包括人体利用工作地布置和条件的改善工具和设备的设计三方面)现代工效学的方法其他可借鉴的方法

40.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图侧重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操作、检验、运输等事项分析研究,以宏观的物料流程为对象。

41.工业工程的工作表现为:1.规划2设计3评价4创新

42.岗位工作扩大化设计方法包括岗位宽度扩大 法(延长加工周期增加岗位工作内容包干负责)岗位深度扩大 法(岗位工作纵向调整充实岗位工作内容岗位工作连贯设计岗位工作轮换设计岗位工作矩阵设计)。

43.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设计包括岗位工作扩大化的设计和岗位扩大丰富化的多 维度分析。

44.狭义人力资源规划:人员配备人员补充人员晋升广义的为:人员培训开发员工薪酬激励职业生涯规划其他人力资源计划(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

45.外部环境:经济环境人工环境科技环境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

46.内部环境:企业的行业特征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及人资管理系统。

47.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确保人力资源需求与内外环境相适合与战略目标相适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原则。

48.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2确定人员规划期限3才用定性定量实行预测4制定计划5评价与修正。

49.企业的人员配置计划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工作岗位分析所制作的JD和人力资源盘点的情况来编制。

50.预测人员需求是整个人员规划中最困难最重要的部分。

51.人员供给计划是人员需求假话的对策性计划,培训计划是在选择人员的供给方式基础上为适合工作岗位的需求制定的。

52.人力资源预测包括:需求预测存量与增量预测结构预测特种人资预测

53.人资预测的作用对组织方面的贡献对人资管理的贡献。

54.人资预测局限性:环境与预期不同企业内部抵制预测代价高昂知识水平有限

55.影响人资预测一般因素:共11个顾客&市场需求变化生产需求劳动力成本趋势劳动成产率变化趋势追加培训需求员工移动情况出勤率政府政策方针工作小时变化退休年龄变化社会安全福利保障。

56.人资需求预测包括:实现、未来需求和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预测。

57.人资需求预测具体程序:1准备阶段(1构建人资需求预测系统由企业总体经济发展预测系统人资总存量与结构预测系统和人资预测模型与评估三系统;2.人员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包括swot和竞争五要素分析法(新加入竞争者竞争策略自己产品替代品顾客群和供应商的分析)3.岗位分类企业专门技能人员、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分类4.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2.预测阶段(1分析岗位2人资盘点3部门讨论修正结果4数据分析5得出需求量6得出人资净需求总量)3.编制人员需求计划。

58.计划期内员工补充需求量=计划期内员工总需求量-报告期期末员工总数+计划期内自然减员总数。

59.对象指标:人资需求预测的对象依据指标:影响需求预测的变量因素。

60.人资需求预测定性方法:经验预测描述法德尔菲法

61.人资需求预测定量方法:转换比率人员比率趋势外推回归分析灰色预测模型经济计量模型生产模型分析马尔科夫分析(供给&需求预测)定员定额计算机模拟法

62.内部人资供给考虑因素:人员自然流失、内部流动、跳槽等

63.影响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地域性因素人工政策及人口现状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准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

64.外部人资供给主要渠道:毕业生(容易预测)复员转业军人失业和流动人员(难预测)其他组织在职人员。

65.企业人员供给预测步骤:1.现有人资盘点2.分析数据统计调整比例3.向部门主管了解情况4.数据汇总实行内部预测5.外部人资供给预测6汇总得出总预测。

66.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人资信息库(一般员工技能清单管理才能清单)管理人员阶梯模型(对提升受阻人员一对一面谈)马尔可夫模型

67.人资供求三种关系供求平衡供大于求供不应求

68.人资管理制度特征6个

69.制度化管理的优点:个人与权力相分离理性精神合理化的体现适合现行企业需求。

分析岗位工作计划第4篇

一、计划的目的

为高效地开展公司的工作分析,科学准确地对公司所属部门和所属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特制订本计划。

二、计划的目标

1.对公司所有部门进行科学的部门工作分析,制订各部门工作说明书。

2.对所有岗位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制订各岗位的职务说明书。

3.建立规范的工作分析标准和流程。

三、计划职责

该计划主要由人力资源部经理负责,各部门相关人员予以协助。

四、工作分析的目的说明

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部为集团人力资源开发制定的发展规划,决定实施工作分析。此次进行工作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集团进行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的修改和制订,通过工作分析来了解集团分公司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关系及在此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能力,掌握各岗位的相关正确数据。

五、工作分析的用途说明

1.人力资源规划

2.人员招聘及甄选

3.人员任用及配置

4.薪资调查

5.薪资结构

6.员工培训及发展

7.职业规划

8.工作评价

9.职位分类

10.绩效评估

11.目标管理计划

12.工作流程分析

13.组织结构研究

六、工作分析的内容说明

根据集团分公司内部的实际部门设置与人员配置状况,此次工作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确认各分公司内部部门设置、各部门内部岗位的确认、岗位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及步骤、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关系、人员种类、工作技能等,最终完成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的制定。

七、工作分析的方法选取说明

根据集团分公司的人员配置情况,此次工作分析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

八、工作分析的相关流程说明

1.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书的形成流程

· · · ·

· · · · ·

 

2.工作分析的流程

九、工作分析的步骤及相关人员、时间安排说明

1.项目小组的建立

工作分析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做周密的准备;不仅需要人力资源部各人员的团队行动,还需要各分公司行政人事部的协助。项目小组的框架图如下:

2.工作分析的步骤及人员时间安排

项目 对象 负责人 时间

1.1工作分析培训(部门和岗位两方面) 各分公司所属事业部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部门经理、员工 xxx 1—2星期(包括准备培训资料,拟定培训计划,视频培训)

1.2问卷填写培训(部门工作分析问卷和岗位分析问卷) 各分公司所属事业部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部门经理、员工 xxx 在发放问卷实时调研培训或者是视频培训

2.1工作分析问卷设计(部门工作分析问卷和岗位分析问卷) —— xxx

xxx

xxx 3—4个星期(包括分公司除总经理岗位外各岗位)

2.1员工填写问卷(岗位分析问卷) 各分公司部门经理、员工 各分公司行政人事部 3—5天

2.2各分公司部门经理审核问卷 各分公司部门内部员工 各分公司各部门经理 3—5天

2.3各分公司理审核问卷 各分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及员工 各分公司总经理 5—7天

2.4各分公司所属事业部总经理审核问卷 各分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及员工 各分公司所属事业部总经理 7—10天

2.5人力资源部收集问卷并整理 各分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及员工 xxx

xxx

xxx 1个月—1个半月

3.1访谈题目设计 —— xxx

xxx

xxx 3—4个星期(包括分公司除总经理岗位外各岗位)

3.2确定访谈员工 各分公司所有部门骨干员工 xxx

xxx

xxx 访谈时实时选取重点岗位访谈员工

3.3人力资源部组织访谈并整理访谈信息 各分公司所有部门骨干员工 xxx

xxx

xxx 1个月—1个半月

4.1人力资源部综合整理工作分析问卷和访谈问题,撰写工作分析报告 —— xxx

xxx

xxx 1个月

5.1根据工作分析报告编写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书 —— 人力资源部、各分公司行政人事部 2—3个月

5.2各事业部总经理、各分公司总经理审核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书 各分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及员工 各事业部总经理,各分公司 2—3星期

5.3人力资源部选取部分员工试用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书 各分公司所有部门经理及员工 人力资源部、各分公司行政人事部 1—2个月

5.4人力资源部进一步修订并最终定稿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书 —— 人力资源部、各分公司行政人事部 半个月

合计 —— —— 10—11个月

3.各调研分公司的选取及调研时间的确定

根据集团内部分公司的设置现状上来看,计划选取xx分公司(包括xx分公司),时间一个月;xx分公司,时间一个月;xx分公司(包括xx分公司、xx分公司)一个半月进行访谈调研。

4. 工作分析步骤详细说明

第一步:明确公司组织结构,对公司各部门工作进行工作分析。

(1)准备阶段:3月15号~3月22号

分析公司组织结构图;收集现有部门职责说明;明确部门分析要素;制作部门工作说明书模板。

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研究工作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确定工作进度表。

(2)调查阶段:3月23号~4月23号

编制各种调查提纲和问卷;根据具体的部门进行调查,主要与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经理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采取面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3)分析阶段:4月24号~6月24号

收集有关工作的特征及需要的各种数据,如规章制度、各人员对各部门工作的认识等。仔细审核已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创造性地分析、发现有关工作和部门的关键成分。归纳、总结出工作分析的必须材料和要素。对各部门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制作标准的工作分析表格。

(4)反馈运用阶段:6月25号~7月25号

对人力资源部制作的部门工作说明书进行讨论和定稿。运用部门工作说明书对各部门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指导与运用。

第二步:对各岗位工作进行工作分析;先对分公司部门经理以上岗位进行分析(8月上中旬),再对普通岗位进行工作分析(8月下旬)。

(1)准备阶段:8月20号~8月27号

确认工作分析方法;确定工作进度表;进行宣传,加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和定位;确定岗位分析要素。

制订工作分析规范,包括:工作分析的规范用语;工作分析项目标准书。

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有任职者、管理者、客户、工作分析人员以及有关管理制度。

(2)调查收集阶段:分公司部门经理以上岗位调查  8月28号~9月11号

                   普通岗位调查      9月12号~9月26号

确定工作调查方法,编制各种调查提纲和问卷;根据具体的岗位进行调查,主要与各部门经理和本职工作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收集有关工作的特征,以及所需的各种信息数据

收集任职人员必需的特征信息数据

采取观察法、面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3)分析阶段:分公司部门经理以上岗位分析  9月27号~10月11号

普通岗位分析      10月12号~10月26号

审核收集到的各种工作信息

分析、发现有关工作和任职者的关键成分

归纳、总结出工作分析的必要材料和要素

A.一般资料分析

(A)工作名称

工作名称标准化,按照有关职位分类、命名的规定或通行的命名方法和习惯确定工作名称。

(B)工作代码

各项工作按照统一的代码体系编码

(C)工作地点

(D)工资等级

(E)职务等级和岗位类型

B.工作规范分析

主要目的:全面认识工作整体。

(A)工作任务分析

明确、规范工作行为,如工作的中心任务、工作内容、工作的独立性和多样化程度,完成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使用的办公用具和材料等

(B)工作责任分析

通过对工作相对重要性的了解,配备相应权限,保证责任和权力对应。尽量用定量的方式确定责任和权力

(C)督导与组织关系分析

了解工作的协作关系和隶属关系。包括:直属上级、直属属下、该工作制约哪些工作,受哪些工作制约、在哪些工作范围内升迁或调换,协作关系等

(D)工作标准分析

(E)工作考评要素分析

(F)聘用条件分析

包括工作时数、工资结构、支付工资方法、福利待遇、该工作在组织中的正式位置、晋升的机会、工作的季节性、进修的机会等等

D.任职资格分析

(A)教育培训情况

受教育、培训程度,教育、培训经历、学历、资格

(B)必备知识

对使用的办公设备、操作规程及操作方法、 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安全技术、企业管理知识

(C)经验

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操作能力和实际经验。包括:过去从事同类工作的工龄和业绩等;从事该项工作所需的决策力、创造力、组织力、适应性、注意力、判断力、智力以及操作熟练程度

(D)心理素质

完成工作要求的职业性向,包括:体能性向,即任职人应具备的行走、跑步、爬行、跳跃、站立、旋转、平衡、拉力、推力、视力、听力等;气质性向、即任职人应具备的耐心、细心、沉着、勤奋、诚实、主动性、责任感、支配性、情绪稳定性等    

(4)编制说明书阶段:10月27号~11月15号

将工作分析结果,以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工作说明书

公司中固定的、经常性的职位均应有工作说明书

按照统一的规格和要求进行编制

第三步:调整修改完善

对工作分析的所有结果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用2个月(12、1两个月)的时间全面完善工作说明书,制订规范的制作、修改、操作流程,制订工作分析标准

十、工作分析项目的费用核算

实施该计划的费用主要包括差旅费,初步匡算,完成该计划预计需要xxx元。

明细项目列支如下:

项目 路费 住宿费

xx分公司 xx元 xxx元

分析岗位工作计划第5篇

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需要将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引入到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中,要运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方法,对职业教育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进行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式,以及岗位应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等。然后将这些真实的工作任务及相关知识、技能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转化为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可以实施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并将相关的“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一定方式的归并和组合,构建出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和实习、实训的教学内容。

(一)建立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型运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方法,实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统一,其关键的一步是分析出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将其转化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教学过程。为此,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何谓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然后再分析、归纳出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型。对工作过程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作过程指的是旨在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的顺序,狭义的工作过程则是指向物质产品生产的顺序即“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善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将工作过程解释为“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系统”,是指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从开始接受工作任务到完成工作任务获得工作成果期间,在时间上是一个变化和流动的过程,在空间上有人和物的位移,在行动上有人操作和物体的运动,在这个“流动”、“位移”和“操作”中所运用的工作方式、采用的手段和使用的工具都是遵照工艺流程和规则有序的在运行,即工作过程的基本结构与环节是有规律可循的,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从表面上看,工作过程在不同企业中,存在同一个职业岗位其工作过程采用的方式、手段和工具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但是,通过对不同企业相同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发现无论工作任务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的不同,还是企业规模的大小以及产品类型的不同,其职业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都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实现所要求的工作成果的过程,不同企业的同一种职业工作岗位其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式是基本相同的。运用职业分析方法,就是要找到和发现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共性部分、关键环节和固定结构。运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方法,在研究了大量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的基础上,德国职教专家(Sonntag,K)以企业某一职业岗位为例,对技术工人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职业行动可以用“完整的行动”模式以及工作过程的四要素(四要素是指:目标、工具及辅助方式、工作对象和工作方式)来实现工作任务的完成。本文作者结合我国企业生产过程的具体情况,参照德国职教专家(Sonntag,K)总结的职业行动的“完整的行动”模式,建立了企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型(见图1)。即企业的职业岗位中,技术工人接受一个工作任务后,第一步需要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第二步对具体任务做主观的综合性的分析和归纳,即通过自身的能力寻求帮助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从外界获取有关信息,做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决定;第三步对工作任务完成进行规划,制定工作任务的实施计划;第四步依据实施计划,协调工作过程的要素,包括工作目标、使用工具、工作对象和工作方法,协调好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工艺流程和规则来实施、完成工作任务;第五步检查和评价工作任务,出具书面检测材料,调整工作过程与操作方法。

(二)构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获得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式不是目的,还需要对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型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即对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型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论意义上的研究和归纳,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式为样本,参照企业中技术工人从接受工作任务到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的各环节将其归纳成五个重要的阶段:明确工作任务与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检验和评估工作任务。并对这五个工作步骤进行教学论意义的设计,将其转换成适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形成“确定学习任务、收集获取信息、决策与计划、实施计划、检查与评估学习任务”这样五个步骤,构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见图2)。

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实施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以知识和单项技能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转变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性工作任务”是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的“教学化”处理的学习任务。为此,需要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一)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又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3]。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是职业岗位中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它是根据一个职业中可以传授的工作关系和典型的工作任务来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征:1.典型工作任务不是具体的职业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它在一个复杂的职业活动中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计划制定、任务实施、结果检查和评价等步骤。2.典型工作任务可以表现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内容和形式,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过程是一个将现实的、客观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主观标准进行系统化的处理过程。3.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在整个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即通过它能够理解该任务在员工成长发展中的内容、功能和意义。

(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职业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是源于企业实践,是针对一个职业而言的。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获得的典型工作任务不能直接引入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需要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即通过二次开发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在专业教学中可以实施的“学习性工作任务”。1.运用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法,开发“学习性工作任务”。要想把职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引入到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中,需要职业工作系统(即企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等)与职业教育系统(即职业学校、学校中的专业课、实训教师、课程专家等)共同合作和开发才能实现。职业工作系统的有关人员要依据职业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职业学校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和技术要求变化通过调查、访谈、观察和亲身体验等方法,分析、归纳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需要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作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依据和参考。职业教育系统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特色,依据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自身的结构和教学条件,将职业工作系统分析、归纳出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对其进行“教学化”的处理。教学化处理的涵义是以职业教育教学论和有关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导向为宗旨,对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专业教学过程实施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这样专业教学就可以展开了。学习性工作任务获得是需要将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进行整合形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形成过程如图3所示。2.以职业教育教学论为指导,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职业教育教学论是与职业教育教学有关的理论,包括职业教育的教学价值取向、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以及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教学问题等。鉴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要以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工作过程为导向来实施教学。因此,需要把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引入到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中,但是需要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将职业岗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可以进行教学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而这种转换是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再设计,这个设计过程需要以职业教育教学论为指导,设计过程中要依据专业教学阶段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的要求进行,还要考虑到教学理念、办学机制和教学资源等因素对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的影响。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一般由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共同为学生设计,要求设计出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应含有学习任务题目和内容、引导性问题、完成任务的信息和线索、对学习者或团队工作的指导、用于检测和评估的指令等等。以职业教育教学论为指导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及影响因素(见图4)。

(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教学,打破以知识和单项技能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专业教学过程,转变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教学突出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学生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学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专业教学过程应按照“确定学习任务、收集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估”这样5个完整的行动序列进行教学。

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核心教材《数控加工实训教程》中的实训项目螺纹轴零件为例,将其作为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课教学的中的一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例探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实施过程。螺纹轴零件如图5所示[5]螺纹轴数控加工实训教学过程:

(一)确定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指教师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专业教学过程实施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学习任务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确定和设计学习任务时,应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有基本的设想,清楚所采用的学习资源、途径和完成任务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对学习方式要有安排。通常需要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学习任务,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最终确定学习任务。本案例中,学习任务是螺纹轴零件的数控加工,螺纹轴零件为轴类结构,结构元素包括圆柱面、锥面、阶梯面、槽、螺纹等,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数控编程加工的专业教学要求,要完成螺纹轴零件数控加工的学习任务,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教学中需要完成螺纹轴零件的“结构与加工技术要求分析”、“加工工艺分析设计”、“加工程序编制”、“数控加工操作”和“加工质量检验”等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需要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既符合企业实际工作要求,又与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相符。

(二)收集获取信息学习任务确定后,需要学生独立收集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资料和解决问题的信息,主要途径有: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料;到现场进行参观调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自己的资源和经验,为学生讲解一些必要的知识或提供一些资料。同时学习者应根据学习任务说明和学习任务的资料,设想出完成学习任务的工作行动的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条件。本案螺纹轴零件数控加工,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学生要去学习和查阅有关轴类零件数控加工的知识,掌握数控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对螺纹轴零件进行零件功能分析、结构分析、尺寸与公差分析、加工技术要求分析。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分析结果记录在零件工艺信息分析卡上,如表1所示。

(三)决策和制定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讨论,决策出完成学习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预测可能达到的效果。再按照决策的相应环节制定完整、可操作的完成学习任务的工作计划,包括:学习小组制定计划和学生自己讨论计划的可行性,必要时教师和学生可共同讨论计划的可行性。本案螺纹轴的数控加工,在决策和计划阶段,有学生小组共同制订出螺纹轴零件数控加工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学习任务的工作步骤、所需工具清单、材料清单、人员分工(工作要求与工作目标)、经费预算、成本核算、工作时间安排等。工作计划内容见表2所示。

(四)实施计划实施计划的过程就是工作过程本身,其基本组成元素为工作目的、工作对象、工作材料、工具和工作的方式方法。即学习任务的完成主要由学生小组自己独立承担,在小组同学的互相配合下,以团队形式完成制定的工作计划。学生通过独立处理现实工作岗位中的问题之后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其今后进入职业生涯是十分宝贵的。本案螺纹轴零件数控加工,学生在实施零件数控加工前,还需要讨论和制定出零件数控加工的工艺方案,填写螺纹轴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卡,包括:刀具选择、切削用量选择等。工艺方案经小组讨论,并经指导教师同意后,进行螺纹轴数控加工的程序编制,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在教师的现场指导下由学生实际操作数控机床完成螺纹轴零件的加工。加工顺序为首先装夹右端,加工左端,包括:M30、准33、准37.667、准540-0.03,再装上薄壁环套零件加工准68±0.01外圆。调头装夹加工内孔、梯形螺纹及外圆尺寸。

分析岗位工作计划第6篇

一、 薪酬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薪酬是指员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以工资、奖金和其他以金钱和实物形式支付的劳动报酬。据调查,有63.9%的人力资本流失是因为待遇过低,所以薪酬问题成为留住人才的重中之重。目前,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酬缺乏行业竞争性。合理的薪酬应该是“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如果企业不对整体市场做调查,支付给员工的薪金低于同行平均水平,使其在对外上缺乏竞争性,由于人是具有趋利性的,人才流失就在所难免了。当企业的薪酬高于市场平均薪酬的15%时,这时,企业是比较具有竞争力的,而且不会给企业带来过于大的负担,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是会低于这个薪酬水平。

2.收入趋于平均化,没有起到激励作用。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大锅饭”现象较为普遍。岗位之间工资层级差别很小,奖金的发放也不能按照实际贡献的大小来考核,工资级别差异本身就很小,奖金也几乎是平均,因此,这样的工资体制根本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更有可能产生一些负效应。

3.薪酬体系不利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企业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的能力,又要为每一个员工提供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环境。所以企业要想留住人才不单只是给予人才具有竞争性的薪酬,还要为员工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但现在很多企业的薪酬制度多数是简单地依据不同的行政级别或岗位来划分,而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二、做好薪酬管理的大体步骤

1.薪酬调查。薪酬调查是指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有关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支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的过程。开展薪酬调查,不但有利于企业了解和掌握竞争对手的薪酬制度、薪酬结构、薪酬水平以及薪酬的支付情况,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自己的薪酬策略,还对企业实现效率、公平、合法的薪酬管理目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确定调查范围。①确定调查的对象。在选择薪酬调查的具体对象时,一定要坚持可比性的原则,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类企业可供调查时选择:第一类,同行业中同类型的其他企业。第二类,其他行业中有相近相似工作岗位的企业。第三类,与本企业雇佣同一类劳动力,可构成人力资源竞争对象的企业。第四类,在本地区同一劳动力市场招聘员工的企业。第五类,经营策略、信誉、报酬水平和工作环境均合乎一般标准的企业。②确定调查的岗位。③确定需要调查的薪酬信息。④确定调查的时间段。(2)选择调查方式。一般常用的调查方式有:企业之间的互相调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调查、采集社会公开信息以及调查问卷等形式。(3)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为了提高统计分析的可信度,薪酬调查所提供的数据一定要全面、真实。一般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数据排列法、频率分析法、趋中趋势分析法、离散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图标分须法。(4)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薪酬调查分析报告应该包括薪酬调查的组织实施情况分析、薪酬数据分析、政策分析、趋势分析、企业薪酬状况与市场状况对比分析以及薪酬水平或制度调整的建议。

2.工作岗位分类。(1)工作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工作岗位分类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具体步骤一般为:第一,岗位的横向分类,即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及特征,将它们划分为若干类别。第二,岗位的纵向分级,即根据每一个岗位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学识、技能、经验水平等因素,将它们归入一定的档次级别。第三,根据岗位分类的结果,制定各类岗位的岗位规范即岗位说明书,并以此作为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第四,建立企业岗位分类图表,说明企业各类岗位的分布及配置情况,为企业员工的分类管理提供依据。(2)岗位的横向分类所遵循的原则:第一,岗位分类的层次宜少不宜多。第二,直接生产人员岗位的分类应根据企业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管理人员岗位的分类应以他们的具体职能来划分。第三,大类、小类的数目多少与划分的粗细程度有关,在具体操作中,可通过控制类别的数目来限制划分的粗细程度。

3.工资制度的设计和调整。工资制度中必须明确的内容有:工资分配政策、原则、工资支付方式、工资标准、工资结构、工资等级及级差、奖金、津贴、过渡办法、其他规定等。(1)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①岗位工资制。②技能工资制。 ③绩效工资制。④特殊群体的工资。经营者年薪制是指以企业的一个经济核算年度,通常以一年为时间单位确定经营者的基本工资,并根据其年终经营成果确定其效益收入的一种工资制度。(2)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①工资水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企业一定时期内所有员工的平均工资。由企业的工资总额和员工的平均人数来决定,其计算公式是:工资水平=工资总额 / 企业平均人数。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有:市场因素、生活费用和物价水平、地域的影响、政府的法律法规、企业的自身特征以及企业决策层的工资态度。在设计企业的工资制度时,要全面考虑以上几个因素。②工资结构及其类型。工资结构是指员工工资的各构成项目及其各自所占的比例。工资结构的类型主要有:绩效工资制、岗位工资制、技能工资制、组合工资制。绩效工资制优点是激励效果好。缺点是使员工只重视眼前的利益,不重视长期发展。这种工资制度适合于工作任务饱满,有超负荷工作的必要,员工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绩效的企业。③工资等级。工资等级主要反映不同岗位之间在工资结构中的差别,它以岗位评价和岗位分级的结果为依据来划分岗位等级,并使工资等级与岗位等级一一对应。同一工资等级中根据员工的能力、绩效等情况又划分为若干个档次。(3)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原则。设计企业的工资制度要遵循公平性、激励性、竞争性、经济性、合法性的原则。(4)企业工资制度的调整。工资调整,主要指工资标准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个体工资标准的调整,包括工资等级的调整、工资档次的调整;第二类是整体工资标准的调整;第三类是结合内部分配改革对工资结构的调整。从具体内容来看,工资调整可分为:工资定级性调整、物价性调整、工龄性调整、奖励性调整、效益性调整、考核性调整。

分析岗位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人岗匹配;岗位管理;步骤

在企业岗位管理中实现人岗匹配是企业岗位管理最希望达到的结果,为了实现企业的人岗匹配状态,在企业岗位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以人岗匹配为导向的岗位培训

(一)工作职责与知识技能

应对岗位工作的职责范围和在组织中的地位进行讲解,使员工清楚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在岗位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各个岗位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另外,虽然在岗位配置的过程中人员的素质已经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但为了使员工更好地了解岗位的性质和自身应具备的素质,需要对岗位的要求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员工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提高人岗匹配程度。

为了使员工迅速进入岗位角色,在培训时还需要对岗位工作所用的技能和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加深员工对工作技能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工作能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

1.了解企业战略目标。员工的职业目标是借助企业而实现的,离开了企业这一载体,便没有员工的职业发展,员工的职业规划需要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而制定。因此,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前,必须进行关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培训教育。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企业战略目标和员工职业目标的关系是:企业战略目标是所有员工职业目标的总目标,而每个员工职业目标的实现也能促进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对员工分析与定位。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全面分析,主要包括对员工的需求、目标、素质、性格、气质、兴趣、特长、价值观等方面内容的分析,企业可根据情况选择。通过对员工的全面分析,可以得出员工做适合从事的职业类型和等级,从而帮助员工进行自我定位。

3.环境分析。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不仅要对员工个人进行具体分析,还应对员工所处的环境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员工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组织环境分析、经济环境分析和社会环境分析三方面的内容。

4.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可以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通常为一年至二年,短期目标又细化为日、周、月、年的目标;中期目标通常为三年至五年;长期目标通常为五年至十年,这三种目标分别和短期、中期及长期规划相对应。

在目标制定时,首先根据员工的个人情况和环境情况确定员工职业发展的长期目标,然后将长期目标分化,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组织发展情况确定中期和短期目标。员工与领导共同讨论制定这些职业发展目标,并填写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表。

5.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企业需要定期对员工职业生涯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得出员工能力的开发成果,并将评估结果发给员工。根据评估结果,帮助员工对目标追求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工作的改进措施,同时对员工表现优秀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引领员工朝着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目标方向不断努力,最终实现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

随着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职业生涯规划某些方面与职业发展不适应的情况必然存在,针对该种情况,企业应在评估后与员工共同修改职业生涯规划的不适方面,以保证员工职业生涯取得成功。

(三)企业文化培训

企业文化的培训内容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在硬件上,可以把企业文化写出来挂在墙上,放在企业内的路标上,做到在公司的任何醒目位置都可以看到公司的企业文化,员工随时随地都可以受到公司企业文化的熏陶,使企业文化在他们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在软件上,为讲解公司企业文化的含义及精髓,以及与他们工作的关系,使他们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充分深刻地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并且随着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程度与热爱程度的加深,还会对外主动宣传本企业的形象。还可以在培训中设计一些游戏活动,使员工共同参与其中,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集体力量,并在活动中加强沟通、促进友谊,从而把员工凝聚起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二、以人岗匹配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与管理

(一)制定工作计划

首先由员工制定本岗位的工作计划,然后交给直接上级审核,经过双方的充分沟通,确定最终的工作计划。岗位工作计划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具体工作任务;2.绩效考核标准:必须进行量化,从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使用资源情况、时效性及客户评价等方面进行;3.各项任务权重:根据各项任务的重要程度设置权重,权重和为1;4.参与评价者:即上级评定时的参与者。

(二)完成工作计划

员工按照工作计划完成岗位工作,直接上级需要对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监督,明确指出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工作绩效考核

1.绩效记录。员工在每项工作完成后应按时对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填写工作任务评价表,在工作完成过程中,如果出现重大计划调整(权重大于0.2的工作任务的增减或工作任务权重增减后大于0.2时),必须重新填写工作任务评价表。

2.上级评价。上级对员工本月度的工作表现情况进行打分,打分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态度两栏,分别占打分的80%和20%。

3.成绩汇总。首先,根据工作任务评价表的内容,计算员工绩效记录总分数。计算方法是每项任务的得分与任务权重相乘,再将各项任务的得分相加。然后计算员工绩效的最后分数。计算方法为员工绩效记录总分数与上级评价分数,确定绩效考核的最终得分。

4.绩效面谈。上级和员工就季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工作态度进行沟通,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员工某项的能力提高或者岗位所提供工作设备的改善),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

三、以人岗匹配为导向的薪酬回馈

(一)确定岗位工资

1.划分岗位等级与标准。首先,收集企业岗位的有关信息及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岗位的名称、编码,岗位的所属单位、上下级单位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工作职责、要求、内容、工作条件及环境。接着,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岗位的几个最主要的因素。接着,对岗位因素进行评价,划分岗位的等级。最后,根据各个因素的不同条件,确定岗位等级下不同条件的权重。

2.确定岗位薪酬标准。首先,对该岗位的薪酬市场进行调查,薪酬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几年来该企业各岗位的薪酬情况、同类企业相同岗位的具体薪酬情况及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各类人员薪酬结构对比,汇总结果然后,对企业员工的薪酬期望进行调查,得出各个岗位的员工期望薪酬。最后,根据对薪酬市场调查情况的汇总结果和企业员工的薪酬期望值,确定企业的薪酬标准。一般企业的薪酬标准要处于本地区同行业的上、中等水平,使员工对于薪酬的满意度提高,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3.计算岗位因素薪酬。将岗位的权重与薪酬标准相乘,即可计算出与岗位因素有关的薪酬。

(二)确定奖金

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对员工发放奖金,奖金的金额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情况而确定。首先,制定奖金的具体标准。然后,根据上面所介绍的绩效考核的计算方法,得出员工的绩效结果。最后,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结合和标准,相乘后得出奖金的数额。

(三)报酬汇总

根据基本工资、工龄工资与岗位工资计算工资额,然后将工资与奖金相加,得出员工的报酬。

(四)发放福利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与员工期望,设置福利内容。

通过对岗位工资的分级设置、奖金与绩效的对应以及福利的发放,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增加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员工自觉地提升自身素质,从而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更好地实现了人岗匹配。

四、以人岗匹配为导向的职位调整

(一)实现动态岗位管理

通过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评选出淘汰和晋级范围,进入淘汰范围内的员工将给予待岗处分,然后根据下一次的绩效考核结果确定是否恢复上岗,晋级范围人员则处于考察阶段,考察其各方面的能力是否与上一层岗位的要求相符,管理人员进入淘汰范围直接给予降级处理,促进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达到甚至超越岗位要求的标准,实现员工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动态匹配。

(二)管理岗位竞争上岗

对管理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机制,进入晋级范围的优秀员工通过竞争晋升管理岗位,为员工创造平等的机会,使员工形成自我提升的意识,营造一种鼓励员工成长的氛围,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技术岗位职称评定

企业通过组织职称考试,结合绩效考核的结果,确定技术人员的职称等级。

(四)建立优秀员工培训中心

为了提高员工的自我提升意识,可以在企业设立优秀人才培训中心。在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企业会授予优秀员工称号并给予奖励,然后企业会定期对这些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并开办讲座让优秀员工介绍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心得,随着员工工作表现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培训中心的人员。这样不仅提升了表现优秀员工的工作满足感与自豪感,同时对于表现落后的员工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参考文献:

[1]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08-212

[2]杨传华.如何制定工作计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0-37

[3]王爽.国有投资公司薪酬制度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