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素质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4-06 18:46:42
素质论文

素质论文第1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不管是一个健全人,还是一个残疾人,它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和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人的素质是指人在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中所具备的自身条件。人的素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它包含了三大素质,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生来就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是人体构造的抽象概括。人的心理素质指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的主观心理因素和心理反应。人的社会素质是指人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教育与灌输所具备的与该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属性,它涵盖了个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它们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的社会素质。

人的身体素质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起动力作用,心理素质相当于汽车的轮子,起平衡作用,社会素质相当于汽车的刹车和离合器,起启动作用。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但不可相互替代,共同构成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正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循环往复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完善与提高的。当然,人的素质的健康发展,不是某一单项素质的跃进,而是人的素质内在构成要素协调一致、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的素质的综合效应表现为人的主体性与人本身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在彝良“9.07”地震灾害发生的重灾区,笔者目睹了一些人民、武警(消防)官兵、国家干部职工、人民教师、商业人士、志愿者和一些灾民在灾情面前的大相径庭。人民、武警(消防)官兵、绝大部分国家干部职工、人民教师、商业人士、志愿者是冒着生命危险、竭尽全力搜救伤员、遇难者、安抚遇难者家属、调运、发放救灾物资、深入灾民家中核查灾情、填报各类灾情报表等等,他们中,有的家里的房屋倒塌了,有的房屋严重受损,有的父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他们没有回去看一眼,丢下同样受灾的家和惶恐中亲人,一直战斗在重灾区,夜以继日、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忘我工作,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让人永生难忘,许许多多的辛酸苦辣永远留给了自己。这就是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情操、或者说是他们较好的综合素质决定着这一切。反观之,也有一些个体差异,诸如:有泡一盒方便面的水就要收2元钱。有人民教师大庭广众之下公开拖彩条布回去。同样是人民教师公开向村“两委”索要救灾物资,当然,都是灾民,认真地讲,也是应该的,让人难以想通的是要了吃的(方便面、牛奶、月饼、大米、菜油等等)还要单衣单裤,同时提出必须给我多少,否则,拿回去不好发。有因为9块钱,公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为难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救灾的子弟兵的商人。有国家干部为达到自己不可告人个目的,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就是千方百计搅乱村“两委”的工作思路,总是指责村“两委”没有干工作,我字当头,高高在上。真是人间百态,千奇百怪,这可能就是人们骂人的时候骂的“人渣”。他们的所作所为,同样体现着他们的素质。

人的素质的综合效应表现为:人的主体性与人本身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现实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人的主体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人通过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与自主性以实现人的本质力量、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人有了一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便有了适应环境,从事某种活动的可能性。人的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陶冶所取得的,因此它也是会失落的。只有当它被用来确立和增强自身的位置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时,这种能力才能表现出来。因为主体人是由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构成的,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的统一。人的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受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影响和制约。人们经常谈论人的素质的高低,实际上说的就是人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大小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对社会的益和害。可见,所谓提高人的素质,实质上是说要增强人的主体性,提高人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条件与能力。

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人,作为人类历史的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历史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现实的中国人是中国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和结果,是带着中国历史积淀在他身上的素质去设想和建设未来的。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的影响。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其主要的动力只能是人的素质即人本身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素质论文第2篇

部分大学毕业生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工作得过且过,人生观、价值观不端正,只讲报酬,不讲奉献,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得失。第二,个人本位思想比较突出,社会责任感不够,缺乏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大学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严重,总是把个人的前途发展放在首位,一旦有了跳槽的机会,完全不顾企业对个人的培养以及对现阶段工作造成的影响,给企业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第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作风散漫。由于青年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青年思想容易产生波动,看不到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追求享乐,面对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问题不能理性对待,影响了工作质量。

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职业品质

职业思想道德品质是每个职业的基本要求。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敬业、爱业、具有责任感,具有诚信意识,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道德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个人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许多职业已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就业指导要结合校内外的大量实例来启发学生对职业品质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人文基本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仅应具有科学精神,还应具有人文精神。高校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智能、体能方面的教育,还应积极培育和传播人文精神,承担起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职责。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首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的多学科发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可通过开设公共选修人文课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环境与教师人格魅力影响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毕业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3.加强职业技能素质教育,提高职业综合素质

加强职业技能素质是职业素质培养的落脚点。职业技能是大学生进入相应行业的资本,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技能要求。目前大学生对技能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他们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有了相应的技能。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和体验。首先要强化专业技能学习,在不断接触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所学有所不足,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不仅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其次,深化课外职业技能实践培训,在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实验、实习、实训等都较为缺乏,造成许多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因此,增加他们走向社会的机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素质论文第3篇

高校动画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部分基本相似,都强调动画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强调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大部分高校忽视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强调。目前我国动画专业培养出来的动画人才与动画职业的岗位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与高校动画专业培养目标不完善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理论思辨和重新定位,研究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诚信品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2000年以来,全国许多高校相继开办了动画专业,目前动画专业还属于一个新兴专业,教育形式比较多元和无序。因此,各高校在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及课程体系方面难以统一,尚未形成被广泛认可的动画教育和课程体系[2]109。

从目前各高校动画专业普遍采用的课程体系来看,本科和高职课程建设趋同化严重,除第一学年开设公共课和美术基础课外,第二至第三学年都是开展动画相关软件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课程建设只是简单地把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设为一般公共课和选修课,有些高校甚至直接取消了学生的人文学科教育。现行的高校动画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偏向应用性与工具性,忽视历史、文学、哲学、心理学等人文性与普适性的教育。这样,培养的学生在进行内容需要较高文化内涵、主题需要丰富文化创意的创作时,常常力不从心。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得过于功利化,对于学习效果相对隐性的人文综合素质提升却重视不够。以黄淮学院动画学院的动画专业为例,在学生入学之初,学院就安排了16学时的专业学前教育和4场动画基础讲座,并让学生到基础、前期、中期和后期工作室参观,以使他们更为直观地了解整个动画的制作流程和需要准备的学习工具。但有些学生对这些没有什么兴趣,总觉得多学会软件中的几个命令更为实惠。这表明部分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学习较淡漠,忽视对自我人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人文知识匮乏,道德观念模糊,审美情趣低俗,哲学思维缺失,人文精神淡薄。

人文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个体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加强动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转变其学习观念,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画艺术创作非常有意义。因此,加强专业课以外的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完善自身修养,对高校动画专业学生向复合型动画人才方向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动画产业要求所需的人才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全面和个人品质良好,其中知识结构、个人品质以及专业能力中的团队协作精神、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与人文素养分不开。有些动画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创造力匮乏,创作动画作品时缺乏前期的调研和素材的整理,借鉴别人的东西过多,自学能力较差,对工作和未来也没有明确的定位等问题,就是因为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有所欠缺。因此,提升高校动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有助于其专业技能的发挥,而且有利于其职场能力发展。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参与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动漫产业和技术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化,企业对动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动画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有利于其辨明动画职业发展方向,对职业道路有效规划。

高校必须坚持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3]52。潘鲁生曾针对高校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指出:“我们不能仅强调技术手段而忽视了艺术表现,更不能忽视了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艺术的根本宗旨就在于设计思维的创新,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求新观念的强化,它需要文化为基础、艺术为表现、技术为根本,这也正是‘艺’、‘匠’之分。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文化艺术修养、审美敏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也同样重要,是衡量一个设计师的标准的更重要一部分。”[4]由此可见,在高校动画专业培养目标中不应该只功利化地盯着技术层面的内容,还应该注重与人文学科的结合。学生在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应该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学会人文思维,掌握人文思想和培育人文精神,能够在影视动画、游戏美术、数字广告和网络传媒等行业中从事创意设计、制作和研究。

素质论文第4篇

加大投资力度,购置相关设备,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学院一直非常重视环境文化建设,专门出台《关于校园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目前,学院绿化面积占整体面积的50%以上,连续多年被评为“太原市绿化标兵单位”;结合各系的专业特色,学院利用校园主干道的宣传灯箱宣传介绍山西境内的主要旅游风景名胜区,各个教学楼内张贴有与专业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校园绿地周围竖起名言格句的牌匾;语音广播系统覆盖全院,课余时间会播放新闻、经典校园歌曲、革命歌曲及景区景点导游词等;覆盖全校园的监控摄像头为师生学习生活安全提供了保障,也对破坏校园环境和校园设施的行为具有警示作用。学院有喷泉,有假山,有草坪,一年四季绿色常在,富有生命力。同时,学院保持教学区域的卫生整洁,定期打扫。漫步在校园里,就如同身处于一处处旅游景点,让人流连忘返。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会有清新、舒适、安全的感觉。生活在这样幽静的校园里,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爱护环境、拒绝污染的环保意识增强。

技能大赛搭平台,兴趣社团显风采,社会实践拓素质,优秀学子展才华,学生全面素质得到充分展示

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与沉淀,现已形成一大批固定的、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常态活动,为各专业和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为培养青年学生的高尚情操、崇高理想、较高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唇枪舌剑,妙语连珠,辩论赛让大学生感受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气势,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快速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各系初赛、复赛的基础上,院团委每个学期举办一次辩论赛。选手们满腹经纶,引经据典,渊博的知识和犀利的语言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受观众好评。辩论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反应速度和心理素质。选手通过比赛扩充了知识,锻炼了口才,发展了自我,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风貌。旅游外语系、国际贸易系和旅游文化与艺术系分别获得学院2009、2010和2011年辩论赛冠军。

(二)青春靓丽、充满活力,校园大学生模特步入更大舞台,诠释新一代大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也极大地展示了我院学生的极高自信心,为他们在未来生活中获得成功增添精神动力。学院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模特大赛吸引了众多的选手和观众。学生模特大赛,展示了学院学生风采,传达了当代大学生对“美”的诠释和追求。在传播大学生健康、活泼、青春生活方式理念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加强身体素质和提高文化知识内涵的认识。每年一度的比赛培养出了众多优秀选手。我院学生模特不仅在校园大赛上有精彩的表现,在全国大赛上也有不俗的表现。2010年12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礼仪2010•首届全国大学生礼仪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我院参赛队作为山西赛区冠军并代表山西赛区参加,以出色的表现捧得团体铜奖,是获奖队伍中唯一的高职代表队。同时,我院获得了“最佳组织奖”,文化艺术系教师吴飚获得了“最佳优秀礼仪导师”荣誉称号,参赛选手赵诗雨获得了“十大杰出礼仪使者”的荣誉称号,李晓昀获得了“最佳礼仪选手”的荣誉称号,王鑫获得了“优秀礼仪选手”的荣誉称号。

(三)校园主持人大赛,让美的声音传得更远,选手们敏捷的思维、幽默、精辟的表达和精彩的个人才艺让人称奇。让心的声音展现语言的魅力,让梦想之花在舞台绽放。主持人大赛不仅为我院同学展现自我才艺提供了舞台,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选手要逐一经过“魅力印象”、“现场模拟”、“素质表现”和“临场发挥”四个环节,选手形象气质、语言能力和应变能力都要作为指标进行综合衡量。参赛选手根据比赛设定的题目从容不迫地进行现场模拟主持,他们凭借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口才表达能力,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在更为精彩的“才艺大比拼”中,参赛选手们带来的别具风情的舞蹈和深情款款的情歌演唱,把比赛推向高潮,给台下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每届比赛均因有上百人报名都得进行初赛和复赛。在此基础上选出10位选手进入最后决赛。2009年“校园有你更精彩”主持人大赛中,08酒店管理一班赵城获一等奖,旅游外语系08韩语二班张梅、08日语班王锦宇获二等奖;旅游管理系08酒店管理三班赵宇晴、旅游文化艺术系08航空服务班王旭晶、旅游文化与艺术系08音乐表演班高宇虹获三等奖:郝敏、王熙迪、李舒媛、冷伟、游雪婷等28名同学获优秀奖;2010年“校园金话筒”主持人大赛中,旅游管理系2010导游三班赵文娇获冠军,文化艺术系2009音乐表演班贺晶晶和经济管理系2010营销策划班王亚婷获亚军,国际贸易系2010电子商务班韩杨、旅游外语系2010韩语二班郭丽媛、国际贸易系2010会电五班牛凯倩获季军,柏箐、逯晓飞、杨洁等13人获优秀奖。主持人大赛为我院培养大学生的优秀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学生活动工作,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专业技能大赛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展示我院学生的专业特长,有力地强化了全院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院各系部积极举办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如由旅游管理系牵头的导游大赛(包括汉语和外语)、计算机科学系主办的计算机操作大赛、国际贸易系主办的珠算大赛、酒店管理系主办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烹饪技能大赛、礼仪大赛等,旅游外语系主办的外语导游技能及外语歌曲大赛等。技能大赛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知行合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职业素养明显提升。校园技能大赛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提高和展示技能的积极性,学生们也纷纷参加省级比赛并收获颇多。我院旅游管理系学生陈涛获太原市导游大赛二等奖、计算机系学生史敏获操作大赛二等奖。在山西省第三届高校平面设计大赛中,旅游文化艺术系学生赵玉彩同学获得了铜奖。在2009年1月第四届全国青少年艺术教育精品展演系列活动中,郭昊荣获山西选区西洋乐组一等奖,宋婷婷获西洋乐组二等奖,李亚斌和张薇分获声乐组二、三等奖。2010年旅游外语系李杨获高职院校大学生外语演讲比赛一等奖。

(五)走出校园,贴近社会。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经历了艰苦,懂得了珍惜和感恩,树立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硕果累累。暑期下乡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现实社会,懂得自强自立,自觉服务社会。我院通过社会实践,锻炼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社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我们坚持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原则,扎实开展社会实践工作,青年志愿者活动不断深入。几年来,院团委精心筹备,周密策划,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和社会需要,先后组织“追寻红色足迹”实践服务团、大学生支教服务团、大学生文化宣传服务团、大学生环保实践服务团、保护母亲河服务团、大学生“动感见习”服务团等20多支实践服务团队,2000余人次青年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和“保护母亲河”等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同时,院团委每年组织精英社会实践团先后赴代县上磨坊乡南家寨村、昔阳县皋落镇皋落村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支教服务、图书捐赠、调研考察、政策宣传、文艺表演等活动,深入农村了解“三农”问题,学习艰苦奋斗精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实践成果。我院共有3支实践队被授予省级优秀实践队,邢斌、龚晓芳、王威等3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葛丽莎、买建新等8名学生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志愿者。2009年,我院旅游外语系梁娇娇同学被、全国学联评为“全国自强之星”。2010年,院团委被、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六)校园文化艺术节异彩纷呈,音乐和艺术相互辉印,学生的艺术创作和欣赏水平逐年提高。学院由院团委牵头,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歌手大赛,让青年学子一展歌喉,唱出心中美好愿望。在比赛过程中,台上台下互动,歌声与激情飞扬,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热爱校园、热爱艺术、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热情与动力,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书画艺术作品展览格调优雅,引人流连忘返。每年文化艺术节都会邀请旅游文化与艺术系学生在全院举办一次书画艺术作品展览,加强师生之间学习和交流。一幅幅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既是学生的学习成果汇报,也体现了学院学生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为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我院师生提供了一道艺术大餐。

(七)阳光体育节掀起全民健身的浪潮,通过活动,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锻炼了意志品质;懂得了坚持和为胜利拼搏,也学会了坦然面对失败。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阳光的心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是健康身体的保证。学院提倡师生员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三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学院体育教研室每年组织让参与者健康快乐的“阳光体育节”,包括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排球、健美操等专项比赛。彰显学生内强体质、外树形象,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风采,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精神,同时也认识到团队合作和相互鼓励的重要意义。2009年首届阳光体育节,酒店管理系、国际贸易系和经济管理系分别获得篮球赛冠军、亚军和季军。男子跳绳由经济管理系、旅游管理系和酒店管理系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名;女子跳绳的前三名分别由经济管理系、旅游外语系和文化与艺术系摘得;健美操比赛四五级比赛中,旅游外语系、国际贸易系和经济管理系分别获得四、五级比赛的前三名;国际贸易系健美操队还获得当年的啦啦操比赛第一名;国贸系王凯军-张世伟、酒管系张兵-安鹏和经管系岳凌程-续斌获得排球对垒的第一、二、三名;经管系的李彬和计科系景望奎、任启超分获篮球投篮前三名;2010年度进行的“第二届阳光体育节”各项赛事成绩如下:男子篮球第一名经济管理系、第二名国际贸易系、第三名旅游管理系;女子篮球第一名旅游管理系、第二名国际贸易系、第三名旅游外语系;乒乓球混合团体赛第一名经济管理系、第二名旅游管理系、第三名国际贸易系;羽毛球混合团体赛第一名国际贸易系、第二名旅游管理系、第三名酒店管理系;拔河赛男子第一名经济管理系、第二名旅游管理系、第三名国际贸易系;女子第一名国际贸易系、第二名旅游管理系、第三名旅游外语系;大众健美操四级第一名国际贸易系、第二名旅游外语系、第三名旅游管理系;大众健美操五级第一名旅游管理系、第二名旅游外语系、第三名国际贸易系;自编啦啦操第一名旅游外语系、第二名旅游文化与艺术系、第三名国际贸易系;优秀组织奖:旅游管理系和计算机科学系。阳光体育节的举办大大促进了我院大众体育的开展,全院学生积极响应,为学生培养良好兴趣、储存健康提供了有利平台。

(八)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社团活动独领。大学生社团是由具有相同兴趣、爱好和追求的学生自发组成的一种组织。学院学生社团有街舞协会、摄影协会、轮滑协会、乒羽协会、阳光心理协会等。这些协会的存在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其中。各个协会都有大量的会员并积极开展着活动。尤其是街舞协会的会员们,下午课后的训练已经成为学院学生活动的一个亮点,每天都会吸引大量的学生欣赏甚至参加。这正是当代大学生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一个绝好的诠释。2005成立的街舞协会现有会员120余人,曾多次参加各种赛事并获奖。多次代表我院及上级主部门到相关运动会和大型活动开幕式上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口碑。街舞协会的成功极大地推进了学院其它社团工作的开展。

素质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专才教育,而且还是索质教育,要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

一、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各方面的能力。一个人的表现能大致反映出此人的基本素质的高低。基本素质分为自然素质和精神素质。自然素质包括记忆力、观察力、好奇心、兴趣,爱好等,虽然这些都是自然素质,但并非是后天不可弥补的。精神素质主要指毅力与动力。毅力指献身精神与责任感,动力指爱国主义与事业心。精神素质是创造型人才智能结构的核心,没有优良的精神素质,就不可能成为创造型人才。而精神素质可以说主要基于后天的培养,与一个人成长的条件和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这就为人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可能。实践证明,教育是造就人的素质的一条根本途径。

人的索质要求是一个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概念,它有一定的社会性、阶级性和时代性。一个人的素质必须是全而的、综合的,必须适应他所处的社会时代的特定要求。在当今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是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我们所讲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思想道德索质、科学技术索质、文化素质、艺术审美素质、身体心那素质和社会行为米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索质是素质阶级性要求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按照现代教育思想,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专才教育,而几还是素质教育,要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的高等教育要在“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前提下,把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能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在教学中,一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要教会学生如何思维,三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二、实施未质教育应当处理好几个关系

1.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构成人的发展整体。一般来说,知识是属于表层的东西.但它是荃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没有丰富的知识,也就不可能有强的能大和高的素质;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和锻炼而形成的,属于里层,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能力的增强,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素质是把从外在获取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并形成稳定的品质,属于内核。高的素质一方面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扩展和增强。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四个特点。

2.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并强调素质教育,这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精神是一致的,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素质教育是从时展的特点和趋势出发,在一个新的更广阔的事业下提出的。它不能脱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来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强全面素质教育,拓宽了德育的内涵和视野,同样也拓宽了智育和体育的视野。从时展的特征和我国的实际出发。特别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索质和文化累质,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需的。更是造就杰出人才不可缺少的。

3.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以往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种专业化教育,适应了当时国家经济建设对专业人才的摇要。即使在今天,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仍是专业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专业.没有专业的索质教育是一种泛化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能促进专业教育,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耍。不能简单地认为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可以降低专业要求。正确的认识应该是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科学技术素质教育是普遍受到重视的,教师与学生都把它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学校也把它作为衡摄教与学优劣的标准。但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知”与“能”脱节的问题,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是方法教育不够,专业教育往往是书本知识的大扭灌输,学生死背硬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世界上每天出版约10万本书、10多万种报刊,新的知识大量涌现,旧的知识不断更新、淘汰,应当把专业教学的重点由知识教育向方法教育适当转移,加大教学实验环节。掌握了方法也就提高了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走向社会后的适应期,使其尽快走向创新期。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当今杜会是信息杜会、开放社会,国际交流能力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两个能力已成为当代知识分子的基本能力;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一个要素,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首先考虑的一个条件。所以大学教育要加大这两门学科的教学分量,高标准严要求,保证学习质量。

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与方法的拿握以及中外名著的阅读、文字写作及语言表达。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缺陷,不少专家呼吁高校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改变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历史虑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拜金主义和一些学生不会写沦文、文章错宇连篇的现象,同时要求学自然科学的学一点人文科学知识,学社会科学的也要学一点自然科学知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交汇融合的趋势。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要从学校的课程安排上休现出来,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学校要专门开设课程,开列阅读书目、并规定一定的学分给予保证。同时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创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艺术素质主要是指审美知识与艺术技能两方面的内容。审美知识非常重要,是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的。要通过对学生的审美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使之形成高雅情趣,奠定文明生活的基础。艺术技能也要通过课程教学的指导、专项培训、自我练习来掌握。特别是我国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学校要创造条件多开设一些选修课,同时有计划地组织艺术讲座、艺术培训、艺术展览、艺术比赛、文艺演出等,为学生提供艺术审美买践机会。

身心素质主要是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要使学生掌握身心健康知识,提高身心健康意识,培训一定的运动技能,增强体魄。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特别重要,特别是在党风和社会风气尚未根本好转的情况下,能否正确地对待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处理好各种关系.对他们是一次重大考验。首先是立身,尔后才能立业。但目前有不少学生走上社会后意志消沉。甚至丧失信心,这是心理素质不弧造成的。所以,不论何种专业的学生,都要补上这一课。

社会行为素质包括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文明生活习惯、社交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这方面素质的培训,一方面靠课堂教育,另一方面靠学校管理,特别是校风校纪建设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学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培养体制和教育观念,很显然.这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教育部提出了“体制改革是关键,教育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是先导”和“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两个重点,深化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思路,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着眼于国际竟争和我国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摒弃那些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大胆借鉴和积极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上,树立人才培养要更加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三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的思想;在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适应性的思想;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想。

2.开展课程结构改革。第一,要始终坚持课程建设服务于总的培训目标的原则,培训什么样的人,开设什么样的课,这是课程改革最基本的要求。课程结构改革过程中,要认真分析现代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研究课程改革问题。

第二,要把课程结构改革作为一种利学的实践活动来对待。在实践过程中.不能把体现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简单地理解为在原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点缀若干门文化素质教育课,应把课程结构改革作为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即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科学的程序来完成课程结构的调整。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学生素质教育方而的作用不可估量。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怎样教人做人。因此,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一,要在教师中进行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讨论,统一认识,形成共识,把进行素质教育作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第二,要对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进行思想和业务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

第三,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不断研究、探讨有效的素质教育形式,加强教学现代化建设。达到教学相长。

4.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日标,落实人才培训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改革僵化的教学方法。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

第一,加强实践教育。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不仅有理性的认识,更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为此,需要重视实习基地和实验。

第二,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通过这种方式拓宽学牛的知识面,让学生广泛参与,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的重点只局限在某些专业知识上的局面.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信息化社会技术综合的需要。

素质论文第6篇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文化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文化性,其实质就是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所谓“育人”,就是对人进行教化、教育,必须在充分尊重人的内在因素,调动人的内在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因而,育人之根本就是“以人为本”,真正关注学生的成才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具体而言:第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根据自身内在的需求,通过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去接受教育的过程。两者必须同时兼顾,因而,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即充分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专业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喜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能真正解决学生在成长成才中的困惑,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成为优秀的职业劳动人才。第二,要更新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能把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对立起来,不能只强调社会价值,却忽视了个人价值的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要把握好两者的平衡关系,不能只喊“高大上”的口号,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使教育既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够满足个人的需要。

二、借鉴文化素质教育之丰富内涵,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视野

(一)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人文文化因素,要增加课程的人文内涵,首先就要充分拓展课程所包含的人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在课程的每一个专题中都可以恰如其分地渗透人文科学知识,既可以让课程体现人文性,又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着重培育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忠贞的爱国热情、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引导学生自觉地追求生命中的真、善、美。

(二)拓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人文意蕴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也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大特色和重要任务。这些实践项目多以演讲、辩论以及表演的方式进行,要完成这些项目,学生就必须学习和运用历史、文学、音乐等文化知识,还要掌握演讲、辩论等技巧,可以说这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良好契机。

三、借鉴文化素质教育之多元教学法

素质论文第7篇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工科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对策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关键,同时也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弱点。高职高专教育中那些以“物”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工艺性、技术性、技能性专业与以“人”为主要工作对象的管理性、服务性、艺术性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虽然有很大区别的,但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又都有其共性特征,是各个专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要求。因此,开展高职高专工科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应该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在重中之重。

一、当前开展高职高专工科类大学生人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学习热情不够高,实用化取向明显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教育”和“应试教育”倾向严重,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独立和完备,忽视相邻学说的兼容和渗透,特别是对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认为人文教育无非是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补充一些人文知识,提升学生审美品位等。

(二)未正确理解“必须、够用”原则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培养高职高专人才要以“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并没有真正理解“必须、够用”原则既必须又够用的双向规范性,反而消极地利用它,完全把基础理论课作实用主义的随意解读。同样学生也以此为依据,选择对他们日后就业竞争有利的课程,而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却很少有人问津。这种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片面追求实用的倾向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是深远的。

(三)课程体系混乱,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都是按普通高校带有所依附本科专业的痕迹,课程设置混乱,工科特点不突出,偏重理论,缺乏应用性并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人文课,重技能培养轻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对素质教育课程比例的合理性和课程构成的科学性论证不足,造成“拼盘”现象的出现,课程之间缺乏理论基础和凝聚力。选修课使得课程失去连续性,偏重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课程,而不顾及课程的结构。特别是现行的高专高职工科类课程体系架构中,除了给予学生职业生涯所要求的技术性、操作性训练外,作为育人重要的一环的人文社科通识教育可以说是残缺不全的,至今还没有出现一个引起各界重视的高职高专人文社科教育通识课程体系及相关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与实践方案。

(四)文化素养普遍偏低

教育界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削弱甚至取消人文教育的倾向。缺乏人文知识,人文素质偏低的大学生的确有不少,不少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质量方面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如今的学生对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反应冷淡,而对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非常热衷。在他们看来,拿到了某个等级的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而掌握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无关。事实上,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是辩证统一的。

(五)人文精神相对缺乏

有些学生由于人文素质差,除了专业知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此常常感到精神压抑、思想苦闷、情绪消沉。他们渴望成才,但综合素质条件不足;他们有自我奋斗的愿望,但缺乏人生理想;他们渴望实现自我,但无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想显示自己,但常暴露出粗俗与无知;他们爱美、追求美,但常常美丑不分。当然以上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教育方面的缺陷所造成的学生缺乏人文精神,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加强高职高专工科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

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等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也没有积极地以全面的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使得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类教学在重视科学和技术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自由教育中人的心灵的育化和人格的培养,忽视了人的精神和价值养成。这种情况加剧了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类教学工作中技术化、非教养化和功利主义急功近利倾向,导致了工科类人才的片面发展和人文精神的严重滑坡。而培养一流的工科类大专生和加大素质教育力度,正是针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类教育中“制器”而非“育人”这一弊端提出来的一剂良方。

(二)切实强化“两课”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课属于人文学科,是目前我国学校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应该说,它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它的学科优势。文化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启发青年、寻求人生的意义,在正确意义的导向下完善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的根本,通过“两课”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和改革“两课”内容和方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以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为重点,这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思想基础。然而,必须承认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学生价值观念日益金钱化和极端个人化,同时,传统价值观念的虚无主义倾向突出,使其实际效果越来越不容乐观。思想政治教育课不受学生欢迎,不被学生重视,削弱了其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价值导向作用。这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科学主义色彩浓厚,人文主义色彩淡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是改变这种现状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改革要突出文化素质教育

一是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之中。在专业课教育中,要求任课教师要融入人文知识到专业课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知识,促进文化素质的提升。对工科类高职高专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工科大学生加强文、史、哲、艺、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入文修养和科学素质。二是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专业理论课建设方面,在强调基础知识必需够用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下功夫。大多数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达到1︰1,个别课程取消了理论课考试,以实践、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作为考核的依据。三是增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高职院校工科类心理素质教育教材建设,通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四是建立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如建立邓小平理论课及思想品德课的实训基地,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组织学生定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不断深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五是开展多种形式讲座。例如美术欣赏、音乐欣赏等,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六是改革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体现办学指导思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的依据,因而高职高专工科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十分重要,它决定学校能否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建立与素质教育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系统,充分挖掘工科类课程中的哲学及美育因素。哲学和美育知识具有三种特殊作用:调和感情,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变得高尚纯洁;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从培养思维的意义上讲,不借助哲学的话,任何科学研究也是不能完成的。因此,教师应在工科类教学中充分挖掘哲学及美育因素,以此舒展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灵,促进学生知、情、意协和,追求人生真、善、美。如此开展素质教育,一定卓有成效。

(四)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要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教学由重技能轻人文向科学人文相结合转变,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坚持或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客观上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人文素养,特别是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重组、开发的同时,应全方位深入挖掘教材深蕴的外延教育因素,科学处理,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使之更具有“通识性”;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工科类教学内容中去,使之更富于现实感和时代感,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个性发展,使之成为综合型合格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建构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

(五)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人文素质评价标准

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既是检验工科类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措施。因此,要改变原有的纸笔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根据工科类专科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积极采用口试、笔试、实践操作等多种考试方式,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注重对学生知识记忆能力的测评为主转向注重对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从单一化的考分评价转向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从只关注结果优劣的评定转向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亦重收获的评定;从一次性机会简单化处理转向多次提供机会多元化析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各大学更加重视以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目前天津大学已开始实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该体系共设立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能力水平6个一级指标。其中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等都与人文素质有着明显的联系。天津大学的这种做法如果在高职高专院校加以推广,必将促使学生自觉提高包括人文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

(六)积极探索改革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文化艺术教育的骨干课程是《大学语文》、《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历史》、《大学美育》、《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等必修课或选修课。但对这些课程的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而应大力推行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直观形象教学,以帮助他们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此外,还要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渗透人文教育,因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单靠几门人文课程是难以奏效的,不论是社会科学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都可以结合传授知识进行人文教育。比如自然科学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求“真”,但自然科学也内在地存在着科学美、技术美,这说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着内在的联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相通的。因此,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其中的真善美的内涵,善于以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作为人文教育的素材。

参考文献:

1、胡立和.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昆明治金专科学校学报,2002(30).

2、夏昌祥,杨卫华,杨丽敏,代祖良,陈鑫.[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3、高云伟.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1(4).

4、于天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