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浅谈审计风险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5-07 11:38:39
浅谈审计风险论文

浅谈审计风险论文第1篇

摘要:本文论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运用。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 煤炭企业 运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CPA通过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运用到煤炭企业,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账项导向审计是最初的审计方法关系,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适用于审计早期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制度基础导向审计主要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首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来确定其可信赖程度,而后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结果进一步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实施审计程序。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注重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就可能错误确定重点审计领域,不利于审计质量;也可能使审计风险失控。于是,风险导向审计在弥补日益扩大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社会因素中应运而生。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1.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中心实现了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和重点审计项目、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证据的性质和数量。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风险导向审计更加注重宏观因素分析,如: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等。 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评估到最终审计结论的确定均可运用分析程序。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能有效的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收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能够更好地发现被审计单

位的重大错报,提高审计的效率。 扩大审计证据的内涵,注重外部证据。审计证据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其他信息包括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以及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这些都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审计人员需要从外部获取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结果的恰当性。另外,审计人员期望管理层提供的证据来证明其舞弊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通过与企业的一般员工、供应商和销售商等方面的沟通所获得的外部证据,是获取相关线索的重要途径。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1.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市场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而风险导向审计正是适应了公众对审计期望值不断提高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满足公众的要求。 风险导向审计符合现代审计目标多样化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经营目标、战略规划到经营方式、业务流程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到本身的风险评价中去,并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审计风险的评估上,并通过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原有的审计资源进行重新调配。通过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以做出相应的审计策略,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能据此将审计资源恰当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审计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会计准则及指南的实行等,构建了中国执业审计准则体系。 审计人力资源的发展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正规院校审计专业学历教育,在职审计人员的培训,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制度等。这些措施都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持。三、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方法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广泛运用分析性程序检测被审计对象,其基本方法

包括审计风险评估、分析性测试、控制测试、业务实质性测试、余额细节测试等。对于有证据表明风险较低的领域,应依赖内部控制或分析性复核;对被认为风险较高的领域,实施大量的实质性测试和余额细节测试,使审计手段与审计目标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审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绩效性。对风险评估来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有效降低所在组织的风险,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作用 1.参与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先确认企业目标或某项交易的目标,然后分析对这些目标产生影响的风险,确定审计风险水平和审计重点,提出风险防范和控制建议,最后通过后续审计,测定风险是否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这样审计建议可以直接针对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并将事后评价反馈延伸到事前和事中,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价值链中的必要环节。 促进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些目标也是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和标准。可见,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基础,也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入企业治理、风险管理的基础。 促进煤炭企业治理。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企业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部门了解具体情况,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向管理层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煤炭企业的治理。

(三)煤炭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

根据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煤炭营销领域开展重点审计。“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因此,各煤炭企业一定要加强价格研判和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通过不断的评审与信息反馈,对市场营销进行战略控制从而规避风险。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层的诚信度等方面综合地分析、评价,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将审计风险降到组织可接受的水平。

四、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兼顾客观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随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展,审计人员关注的范围不断延伸,对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应鼓励内审人员参加CIA等各种考试和培训,使其具有国际水准的执业水平。

郑小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

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会计研究.2004(2).

陈志强.从审计风险的改进论风险导向审计的战略调整.审计研究.2005(2).

浅谈审计风险论文第2篇

摘要:本文论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运用。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 煤炭企业 运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CPA通过对被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运用到煤炭企业,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导向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账项导向审计是最初的审计方法关系,主要着眼于查错防弊。适用于审计早期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制度基础导向审计主要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首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来确定其可信赖程度,而后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结果进一步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实施审计程序。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注重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审,就可能错误确定重点审计领域,不利于审计质量;也可能使审计风险失控。于是,风险导向审计在弥补日益扩大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社会因素中应运而生。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1.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中心实现了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和重点审计项目、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证据的性质和数量。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风险导向审计更加注重宏观因素分析,如: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等。 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评估到最终审计结论的确定均可运用分析程序。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更能有效的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收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在研究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程序的大量运用能够更好地发现被审计单

位的重大错报,提高审计的效率。 扩大审计证据的内涵,注重外部证据。审计证据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其他信息包括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审计人员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以及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这些都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审计人员需要从外部获取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结果的恰当性。另外,审计人员期望管理层提供的证据来证明其舞弊行为显然是不现实的,通过与企业的一般员工、供应商和销售商等方面的沟通所获得的外部证据,是获取相关线索的重要途径。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1.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市场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而风险导向审计正是适应了公众对审计期望值不断提高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满足公众的要求。 风险导向审计符合现代审计目标多样化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立体观察的理论来判断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经营目标、战略规划到经营方式、业务流程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植入到本身的风险评价中去,并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从而在审计过程中把重点放在审计风险的评估上,并通过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水平。 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原有的审计资源进行重新调配。通过运用审计风险模型,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以做出相应的审计策略,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能据此将审计资源恰当地分配到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 审计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会计准则及指南的实行等,构建了中国执业审计准则体系。 审计人力资源的发展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正规院校审计专业学历教育,在职审计人员的培训,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考试制度等。这些措施都为我国审计职业界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持。三、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方法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广泛运用分析性程序检测被审计对象,其基本方法

包括审计风险评估、分析性测试、控制测试、业务实质性测试、余额细节测试等。对于有证据表明风险较低的领域,应依赖内部控制或分析性复核;对被认为风险较高的领域,实施大量的实质性测试和余额细节测试,使审计手段与审计目标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审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绩效性。对风险评估来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有效降低所在组织的风险,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煤炭企业中的作用

1.参与风险管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先确认企业目标或某项交易的目标,然后分析对这些目标产生影响的风险,确定审计风险水平和审计重点,提出风险防范和控制建议,最后通过后续审计,测定风险是否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这样审计建议可以直接针对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并将事后评价反馈延伸到事前和事中,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价值链中的必要环节。 促进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些目标也是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和标准。可见,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基础,也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进入企业治理、风险管理的基础。 促进煤炭企业治理。内部审计人员长期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岗位,比较熟悉企业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部门了解具体情况,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过程,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积极持续地支持并参与风险管理过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协调,向管理层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煤炭企业的治理。

(三)煤炭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运用

根据煤炭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煤炭营销领域开展重点审计。“十二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因此,各煤炭企业一定要加强价格研判和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通过不断的评审与信息反馈,对市场营销进行战略控制从而规避风险。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层的诚信度等方面综合地分析、评价,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始终贯穿于审计过程,将审计风险降到组织可接受的水平。

四、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做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兼顾客观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随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展,审计人员关注的范围不断延伸,对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应鼓励内审人员参加CIA等各种考试和培训,使其具有国际水准的执业水平。

参考文献:

郑小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

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会计研究.2004(2).

陈志强.从审计风险的改进论风险导向审计的战略调整.审计研究.2005(2).

浅谈审计风险论文第3篇

    一是“官办与民办”。政府审计工作是在履行监督稽查的行政职能,通常称为“政府审计”;而独立审计是由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专业人才通过组成会计师事务所来实现其“公证”职能,相对“独立”于政府行政,也因此称之为“民办”。

    二是“审计对象不同”。政府审计的对象多为政府所属各行政职能部门以及关系国民生计的有关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独立审计的对象绝大多数就是企业、公司、民间社团等。

    三是“委托人不同”。政府审计的委托人是各有关的行政机关,如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及具有行政职能的证券监管部门等,这些部门在执行审计监督工作时不收费。独立审计的委托人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经由注册会计师查账、验证的企事业单位、公司等;委托时双方必须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业务委托书”,明确委托审计事项及服务收费等。

    四是“审计目的不同”。政府审计的目的是防止国家公务人员营私舞弊,监督政府所属有关部门财务收支是否合法合规。独立审计的目的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促进社会经济活动在公平、合理的环境下竞争,保护各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浅谈审计风险论文第4篇

1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审计风险

1.1审计独立性方面审计机构不能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审计公正的关系,都会造成审计风险。不良的审计环境也会对审计人员造成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诱惑,使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原则性、独立性和责任心受到挑战,从而加大审计风险。

1.2审计方法方面由于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复杂性,受审计成本限制,不可能把所有审计事项全部查清。有的审计人员不讲究审计方法,只求样本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追求逐页看凭证,泛泛抄写数字、资料,审计工作中抓不住主要问题。目前,审计一般都是判断抽样,受审计人员经验水平限制,抽样时可能对被审单位一些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大的项目选择的样本量过小,这就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

1.3审计对象方面大多数企业领导干部任期时间长,有的任职长达十几年,所形成的会计资料多,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新的财务人员对过去发生的一些经济事实又不清楚,确认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审计工作量大,给审计实施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存在着潜在的审计风险。

1.4审计人员方面审计工作涉及面广,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等,而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如果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则容易做出错误的评价和结论。职业道德是每个审计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审计人员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好处,则会丧失其客观公正的立场,造成审计风险。如果审计部门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审计人员不能严于律己,必然会造成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关注,风险意识淡薄,也会产生审计风险。

1.5审计证据方面实现审计目标,必须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形成任何审计结论和意见都必须以合理的证据作为基础,否则,审计报告就不可信任。在审计中由于取证不慎重,有时取得的证据不真实或者只凭被询问人的口证取得旁证,证明质量不高,使审计结论定性不准确。审计依据准确是加快审计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审计依据认定不准,迫使审计人员到处收集和寻问;有时审计人员对套用的法规依据产生模棱两可的看法,很有可能引起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探讨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而且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阶段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减少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

2.1审计风险责任制度的建立审计人员要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在执业过程中要把风险意识积极地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的全过程。审计组织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审计组织内部各层次、各个岗位的职权,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有人操作、有人负责督导和有人负责考核。审计部门还要按责任建立专业指导机制,保证审计人员在特殊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的咨询服务和恰当的业务指导;审计部门还要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实现审计工作有计划、审计项目有程序、审计底稿有规范、审计质量有控制。

2.2审计方法的合理利用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得力措施。选用审计方法,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适合审计目的。在审计方法上不但要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还要使用一些先进的辅助方法,坚持账面审计和调查相结合,注意对非会计资料的审计。通常是采用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账户余额分析法,将所审阶段的情况与行业规律或平均水平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历史记录相对照,从中发现异常情况,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策略,在减轻审计工作量的同时,又能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此外,在对会计资料进行实质性测试之前,要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及工作量,对内控制度薄弱环节,多进行实质性测试,以避免审计资源不足情况下所产生的审计风险。

2.3审计风险的预控机制应树立只与正直客户打交道的原则。客户如果对其顾客、职工、政府部门或其他方面没有正直的品格,则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大,固有风险就比较高。即使扩大审计测试的规模,审计人员也难以使总体审计风险的水平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出现法律纠纷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此,审计人员在 接受委托之前应当采取措施,如与前任审计人员联系,了解前任审计人员与该被审计单位有无法律诉讼发生,了解该被审计单位更换审计人员的原因等,评价客户管理高层的品格,一旦发现委托单位缺乏正直品格就应尽量拒绝接受。

对陷入财务困境的客户要尤为注意。历史上绝大部分涉及审计人员诉讼案都集中在宣告破产或偿债出现问题的审计客户,审计人员一旦判断客户陷入财务困境,最好考虑拒绝接受这类客户。若无法拒绝,则应提高审计费用,执行较为详细的审计程序,以控制审计风险。

了解客户所在行业的情况及客户的业务。不熟悉客户的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实务,就可能发现不了经济资料反映的内容,也就可能发现不了某些错误。

2.4社会环境的完善应积极向社会宣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负的责任,使社会各界对审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审计人员只能严格按应有的审计程序进行审查取证,必须要有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效执行,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2.5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审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新形势情况下,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索质,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和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能力,教育他们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和爱岗敬业。要培养成既有熟悉和精通的审计业务,又要有敬业精神,不徇私情,秉公办事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的综合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浅谈审计风险论文第5篇

1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审计风险

1.1审计独立性方面审计机构不能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审计公正的关系,都会造成审计风险。不良的审计环境也会对审计人员造成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诱惑,使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原则性、独立性和责任心受到挑战,从而加大审计风险。

1.2审计方法方面由于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复杂性,受审计成本限制,不可能把所有审计事项全部查清。有的审计人员不讲究审计方法,只求样本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追求逐页看凭证,泛泛抄写数字、资料,审计工作中抓不住主要问题。目前,审计一般都是判断抽样,受审计人员经验水平限制,抽样时可能对被审单位一些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大的项目选择的样本量过小,这就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

1.3审计对象方面大多数企业领导干部任期时间长,有的任职长达十几年,所形成的会计资料多,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新的财务人员对过去发生的一些经济事实又不清楚,确认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审计工作量大,给审计实施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存在着潜在的审计风险。

1.4审计人员方面审计工作涉及面广,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等,而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如果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则容易做出错误的评价和结论。职业道德是每个审计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如果审计人员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好处,则会丧失其客观公正的立场,造成审计风险。如果审计部门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审计人员不能严于律己,必然会造成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关注,风险意识淡薄,也会产生审计风险。

1.5审计证据方面实现审计目标,必须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形成任何审计结论和意见都必须以合理的证据作为基础,否则,审计报告就不可信任。在审计中由于取证不慎重,有时取得的证据不真实或者只凭被询问人的口证取得旁证,证明质量不高,使审计结论定性不准确。审计依据准确是加快审计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审计依据认定不准,迫使审计人员到处收集和寻问;有时审计人员对套用的法规依据产生模棱两可的看法,很有可能引起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探讨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而且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阶段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减少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

2.1审计风险责任制度的建立审计人员要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在执业过程中要把风险意识积极地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的全过程。审计组织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审计组织内部各层次、各个岗位的职权,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有人操作、有人负责督导和有人负责考核。审计部门还要按责任建立专业指导机制,保证审计人员在特殊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的咨询服务和恰当的业务指导;审计部门还要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实现审计工作有计划、审计项目有程序、审计底稿有规范、审计质量有控制。

2.2审计方法的合理利用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得力措施。选用审计方法,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适合审计目的。在审计方法上不但要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还要使用一些先进的辅助方法,坚持账面审计和调查相结合,注意对非会计资料的审计。通常是采用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账户余额分析法,将所审阶段的情况与行业规律或平均水平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历史记录相对照,从中发现异常情况,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策略,在减轻审计工作量的同时,又能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此外,在对会计资料进行实质性测试之前,要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及工作量,对内控制度薄弱环节,多进行实质性测试,以避免审计资源不足情况下所产生的审计风险。

2.3审计风险的预控机制应树立只与正直客户打交道的原则。客户如果对其顾客、职工、政府部门或其他方面没有正直的品格,则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大,固有风险就比较高。即使扩大审计测试的规模,审计人员也难以使总体审计风险的水平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出现法律纠纷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此,审计人员在 接受委托之前应当采取措施,如与前任审计人员联系,了解前任审计人员与该被审计单位有无法律诉讼发生,了解该被审计单位更换审计人员的原因等,评价客户管理高层的品格,一旦发现委托单位缺乏正直品格就应尽量拒绝接受。

对陷入财务困境的客户要尤为注意。历史上绝大部分涉及审计人员诉讼案都集中在宣告破产或偿债出现问题的审计客户,审计人员一旦判断客户陷入财务困境,最好考虑拒绝接受这类客户。若无法拒绝,则应提高审计费用,执行较为详细的审计程序,以控制审计风险。

了解客户所在行业的情况及客户的业务。不熟悉客户的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实务,就可能发现不了经济资料反映的内容,也就可能发现不了某些错误。

2.4社会环境的完善应积极向社会宣传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负的责任,使社会各界对审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审计人员只能严格按应有的审计程序进行审查取证,必须要有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才能有效执行,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2.5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审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新形势情况下,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索质,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和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能力,教育他们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和爱岗敬业。要培养成既有熟悉和精通的审计业务,又要有敬业精神,不徇私情,秉公办事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的综合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浅谈审计风险论文第6篇

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录)

开拓创新加快转型为哈电集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2011年中国机械工业审计高峰论坛会上的发言(摘录)

发挥内审作用做好企业领导的“眼睛”

积极发挥中国机械工业审计学会作用推动机械工业内部审计发展———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发挥机械工业内部审计作用

2011中国机械工业院校审计年会在甘肃召开

中国机械工业审计学会汽车研究会2011年会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讨会的纪要

从审计文化走向文化审计——对企业文化与内部审计关系的思考

浅谈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试论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框架中的职业空间

集团采购成本管控刍议——天津百利机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采购成本管控的思考

财务收支审计如何向管理审计延伸

浅谈ACL审计软件应用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

浅述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结合

金融危机下的应收账款管理

从内控视角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

审计人员要立足自身有所作为

内部审计工作心得体会

在审计中感悟人生——写在离开军营十二年的日子

天堂艺术家

中国机械工业审计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2010汽车行业审计研讨会在沪举行

探讨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经济发展方式缘何难转变

加强审计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内部控制与人力资源配置的环形分析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弱化原因及对策探究

浅谈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风险控制

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浅议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建设摆在战略高度——浙江宏润建设集团加强内审工作纪实

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审计应有作用

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浅议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的几点思考

高校建设工程预算审计质量控制

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思路

会计原始凭证失真现象与治理对策

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改制中应研究的财务会计问题

试论国有企业迁移项目中的审计监督

结合案例谈内审工作方法的创新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全力促进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适应电算化环境做好内部审计

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强化央行内部控制

试论传统文化和审计廉政文化的关系

科学发展勇于创新不断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为提高企业价值作贡献

2009年汽车企业对发展有信心

“强身健体”打造系统竞争力

迎难而上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如何审计存货赤字

预算单位追加专项资金审计初探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部风险成因及控制对策

对当前几种经济责任审计片面观点的分析

风险管理必须本土化

如何开展风险管理审计

浅谈审计风险论文第7篇

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

总结经验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工作新局面——在中国建设会计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中国建设会计学会章程》

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关于对第九次论文评比中获奖者颁奖的决定

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城市公用事业会计学术委员会公交专业组第二十六次研讨会在长春市召开

浅谈公交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创新

关于自来水价格改革的研讨

浅谈会计职业判断

如何找准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最佳点

试论全面预算管理

公交营运分公司保修材料日常管理的思考

浅谈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

试论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的推动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与防范

论经济责任审计

规范责任审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愿友谊地久天长《公用事业财会》礼赞

北京热力集团简介

关于当前市政公用行业财务情况的调查分析

对我国城市供水污水处理价格的剖析

浅议供热企业成本管理

浅谈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建设

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实例分析

物资消耗定额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略论提高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水平

浅谈城市公交行业的统计工作

关于执行《建造合同》若干问题分析

试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国企管理中的作用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与发展

对“公允价值”的思考

合并财务报表中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递延所得税处理解析

基于理论的业绩评价系统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对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影响的探讨

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浅谈我国会计发展趋势

企业集团如何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探讨

浅议内部控制运行机制

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及监管问题

Excel表格在核算工作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促进公交效益的提高

境外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防范

关于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初探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分析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基建工程项目中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试论材料流动成本核算

职工福利费余额账务处理探讨

从繁荣走向萧条试论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如何做好公用事业建设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自评

福州市自来水总公司简介

新会计准则的实践和探索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监管问题研究

浅谈企业会计诚信机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