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合集7篇)

时间:2024-01-02 10:27:14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第1篇

一、要在读中识字、学词

低年级语文教材采用全文注音,为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识字和阅读结合提供了条件。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重点认读生字,解决字音渗透字形和字义,再读课文,结合语言境和具体事物,重点理解字义,巩固字音,再现字形,学完课文进行字形分析和书写指导,体现了识字是为了读书这一指导思想。如教《怀素写字》一课,第一步,我让学生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掌握“先”等7个生字的读音,初步了解字词的意思。第二步,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了解用法,理解课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是为了阅读,阅读又可以学习巩固更多的生字、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随文识字,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字,要单独拿出来,让学生看准字形,读准字音的同时,也要将它放入到文中进行整体认识,体会语义。这样,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及用法就掌握得更牢了。

二、要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小语阅读教学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识字、学字、学句式为了更好地读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述目的要通过学生对文章反复地读来实现,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内容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近,只要学生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重音、停顿,就基本上懂了。如《乌鸦喝水》一课第二段,主要讲乌鸦找到了一个有水的瓶子,可是喝不着水。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把这段话读通,初步了解大意。接着我提出问题再让学生读文:“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呢?”学生通过读,弄清了喝不着水的原因,一是水少,二是瓶口小。然后我再点拨:“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不到别处找?”“怎么办呢?”说明乌鸦要想出喝水的办法。学生理解了内容之后,我进一步启发:“乌鸦在去了很多地方也找不到水的情况下,看到了一个有水的瓶子心情会怎样?看到水而喝不着时心情又会怎样?为喝到水而认真想办法时的情形又会怎样?”最后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把乌鸦看到水时的高兴,喝不到水时的着急,继而想方设法要喝到水,进行认真思考的心理过程读得淋漓尽致,由于学生理解了内容,达到了有感情地读的要求。这样读中讲、讲中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的方法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读中提高说话、写话能力

我所在的是一所乡镇小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却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更不用说生动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怎么能与他人很好地沟通、合作呢?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为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他们从事学习、工作都是极为有益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别人笑,少数人虽能积极举手,想说但又说不清。在教学中重视兴趣的激发。平时还可以多进行口头造句,看图说话,复述课文,举行讲故事比赛等,通过表演的竞争鼓励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尤其在说话训练中,我力求做到练说的形式多样,如:听说故事、绕口令、儿歌、谜语、看实物、看表演练说、看图、做游戏、做小实验练说以及转述、扩讲等。再利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就能激起孩子们头脑中的想象,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从何说起?该怎样说?这是学生说话的难点,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是训练的重点。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因素,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低年级学生要先从说一句话、几句话到一段话,特别注意由说好一句完整的话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从简到繁,逐步提高。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第2篇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设计朗读环节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也是学习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力。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故事、问题、一段谈话、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画、一段音乐、一段录像、实物等导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例如:《夏夜多美》这一课,首先我播放夜空、星星、月亮、草地、池塘、小动物活动等具有夏天特色的动画画面。学生看着画面很兴奋,个个小声惊呼着“哇”“好美”。(师)同学们,夏天的夜晚美吗?(美)你们吃完晚饭后,一定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散步吧?”同学们:“是”!(同学们更加兴奋起来。)师:在广场上,河边……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回忆一下夏天夜晚看到的景色,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有的说:夏天的晚上,天上有好多好多星星,它们一闪一闪的,好像在眨眼睛。有的说:我到草地上玩儿,听到许多蛐蛐在叫,虫子飞来飞去。有一次我还看见蚱蜢跳得很高,就像在跳高一样。有的说:有一回,我到爷爷家去,他家住在农村,那里有小河、稻田,晚上时听到很多青蛙在“呱呱、呱呱”地比赛唱歌呢!有的还说:我在院子后面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天很黑了,忽然看到有几只萤火虫亮亮的,提着小灯笼向我们飞过来。…….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夏天的夜晚多有趣,景色多美啊!有这么多伙伴和我们做伴,使我们一点儿也不感到孤独。你们知道吗?(老师环视全班学生,慢慢地、很抒情地述说)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段动人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那么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又如:在教《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在深入领会第二自然段之后,我不失时机地出示课文插图,问:图中有哪些人?哪个是?正在干什么?乡亲们的表情怎样?老奶奶像在跟主席说什么?这下子学生可来了兴趣,,有的说:“老奶奶激动地说:主席,你真是太好了,你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有的说:“主席,我们沙洲坝的乡亲们感激你。”……学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此时再读课文,学生便会移情文中,读来情真意切,意味无穷,而那平凡的光辉形象已深植学生心底。学习古诗对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情感体验,以及感受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至关重要。浅显的古诗中的有些句子还经常活跃在人们的口头语言之中,如读《静夜思》这首诗时,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后,朗读时配上了一段音乐《明月几时有》,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朗读起来更有激情,将作者的思乡之情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

二、阅读积累的有效途径

1.加强朗读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新课标强调积累就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重视朗读,是传统的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有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从这里可以揭示出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读,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根据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年龄、身心、思维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同时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默读,去理解词句,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去读、去背、去积累。这样,学生就在大量的读书活动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书中的谴词造句和表达方式就会成为学生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一部分,也会把学得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去。

2.变换学生阅读形式,提升朗读热情

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都比较差,若在朗读过程中只采用一种形式,再生动的语言也会令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就不能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势在必行。1)分角色朗读。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春雨的色彩》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各自朗读它们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语句,此时,学生已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2)表演式朗读。表演式朗读有两种:(1)分角色表演式朗读。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路》、《夏夜多美》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2)动作表演式朗读。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用连续的动词“挖”“挑选”“移”“填”“扶”把邓爷爷植树的过程描写得非常具体。为了加深对这一段的理解,特别是学生平时接触不多的“挖”和“填”这两个动作的理解,在朗读这一段时,我安排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在做做读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导读、想象读、表演读等,学生还可以自由读,同桌互读,听老师范读,听同学读,配乐朗读,欣赏配乐朗读。使阅读水平升级,阅读活动达到艺术升华。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还可以结合教材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推荐读物,书、报、课文,或建立班级图书角,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使阅读能力在课外得到延伸。之后组织交流、展示读书成果,稳定、加强课外阅读兴趣,变“老师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而逐步提高阅读的自觉性。此外班级还可以开展“我是朗读能手”“朗读之星”“故事大王”评比、竞赛活动。

要激活阅读教学,就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教师,我们要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能自己动口,动脑去阅读、领悟。体会到阅读的好处:你阅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阅读,就读得越多;你阅读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第3篇

关键词:阅读;语言;兴趣

低年级是积累语言的最佳期,也是学习阅读的基础阶段。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帮助儿童学习正确的使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逐步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低年级阅读教学则侧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学习积累词语。那如何做好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呢?下面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浅见: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条件,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学好语文。因此,教师要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1)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为他们提供贴近他们生活趣味的阅读材料,如,童话、童谣、寓言、儿歌、故事等。(2)要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式,引导他们通过配图理解、表演、游戏、角色体验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投入到阅读中。(3)拓展自由阅读的空间,倡导学生自由阅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4)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我最喜欢的名著中的人物”“书香伴我行”“诗歌朗诵”“小小故事会”“课外读物推荐”等。

我还及时评价学生的读书效果,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我还鼓励学生们制订“精彩语句”本,将阅读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进行“词语接龙”这样的有趣活动,不但可以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和读书情况,也从另一个侧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多渠道培养朗读能力

1.利用感知和形象培养阅读能力

低年级学生还处于依靠直观形象进行思维的阶段,在他们学习语言、理解语言、掌握语言的过程中,直观的形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理解文章中所描绘的事物时,更需要生动形象的支持。因此,抓住形象,丰富和充实主观世界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关键,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或借助图画、实物、动作等帮助学生迅速地建立起形象感。低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积累。在领会词语含义时,我们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充分挖掘,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的一些形象,为语言学习服务。如,《两只鸟蛋》中的“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一句话是指小心地送还鸟蛋。我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人们可能为小鸟做了哪些事,通过学生生活中已有的一些具体事例的形象,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就能自然的悟出这句话的意义,也能感受到爱鸟之心。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删减比较和变换比较,方法简单,又能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形象、敏锐的语感,更好地体会出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删减比较是把句子中某个重点词语拿掉,然后与原句进行比较。如,教学《日月潭》对比读句子: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拿掉括号里的词,句子也通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通过比较,又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能体会到,这样用词就更加生动、形象、准确。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有声有色、有形有态的画面了。

2.利用课文的插图,培养阅读能力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包含着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两幅插图,说说两幅图的变化。学生通过读文、看图,发现了两方面的变化:(1)葫芦叶子和小葫芦的变化;(2)种葫芦人的神态的变化。这样安排教学,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理解字词都是很有用的。

3.读与思结合、读与说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与课文中相似的事吗。升华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读、说结合,也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是对信息的输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思、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第4篇

一、朗读中识字,识字中朗读

低年级培养朗读能力是重点,阅读以朗读为主,这是基本功,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要严格训练。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口语的发展。朗读教师的示范作用,在低年级尤为重要,领读、范读是十分必要的。在会认字的基础上要训练,学习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以随文识字为例,一年级下学期(有一定识字量后)就可以借助带拼音的短文,范读,适当领读(一年级上学期常用)后,让学生练习读,同时把圈画出的生字词读两遍,如地图的“图”,同桌互读(生字词),然后再抽出生字词,集中学习,贯彻“字词句联系,以字为主;音形义统一,以形为主,读认写结合,以认为主;记认说兼用,以记为主”最终达到识字要求。识字记生字后,还要回归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句段,最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其实这只是第一课时的初读。这样朗读与识字的结合,课文关注了,生字学会了,但突出识字为重点。

二、阅读中巩固识字,识字中进行阅读

识字是低年级重点,所以,低年阅读首要任务为识字服务。我们都知道低年级阅读以理解词语,丰富词汇为重点,渗透形成句子的观念。那阅读中理解哪些词,我以为要理解本课的生字词,再适当理解关键词语。

以《看地图的乐趣》(长春版下册)为例,第二自然段“打开地理地图,能看到一个五彩的天地:蓝的是大海,绿的是平原,黄的是高山”“五彩、平原、高山”是生字词。阅读时指名读看到了什么?抓住“五彩”文中指的是哪些颜色,用笔画画“蓝、绿、黄”再看地图还有哪些颜色,说明五彩表示颜色非常多,那形容颜色的你还知道哪些词(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彩色……)顺势介绍平原、高山特点(拓展世界最高的山峰是什么)这么多颜色漂亮吧,引导学生把这种体会读出来。这样在阅读中复习巩固了生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有助于达到朗读的效果。

三、阅读中训练,训练中阅读

低年级识字是重点,但还不是孤点,一定要注意关注全面训练。如《看地图的乐趣》(长春版下册)第三自然段。“打开地图,能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每个国家的形状、大小不一样呢:意大利像一只高跟皮靴,索马里像数学7,我们的祖国像报晓的大公鸡……”在祖国的地图上,我找到了首都北京、宝岛台湾,找到了黄河、长江,找到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还有我可爱的家乡。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看有几句话,重点理解第二句,初读时可以抓住“所有”一词(生字词)文中介绍哪几个国家,这里可以训练学生说完整话,“文中介绍了意大利、索马里和中国三个国家”也可以说“介绍了三个国家有意大利、索马里和中国。”接着适当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省略号表示什么,了解“所有”意思就是全部的国家。

理解的读时问它们形状和大小一样吗?继续引读,看地图验证并读课文,分别说出它们像什么?意大利像一只高跟皮靴,索马里像数学7,我们的祖国像报晓的大公鸡……适当补充大小,出示其他国家放大图如葡萄牙、美国,让学生想象像什么?不仅训练想象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看地图的兴趣。指导学生读句子,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这里的读即是手段也是目的。初读知道写什么,理解读知道如何写的,最后达到有感情地读,然后也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第5篇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阅读能力薄弱,因而要培养其阅读兴趣难度较高。这一时期的学生大多贪图玩乐,尚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因此阅读重要性强调的方法可行性不高,如何巧妙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浓厚的阅读兴趣是本文探讨的中心内容。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 阅读兴趣培养

随着物质世界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异彩纷呈,各种娱乐方式多如牛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外界的诱惑将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学生的精力,阻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教会学生拒绝外界诱惑

学生心智不成熟,很难抗住这些诱人的,教师要找到有效的方式,教会他们拒绝诱惑。就算是成年人,也很少有意志坚定的,可以抗拒各种各样的诱惑。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集中注意力,保持对阅读的持续关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导致阅读效率低下,阅读体验大打折扣,这样学生就无法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所在。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阅读,所以要把阅读最有趣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平时在上课的时候,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就要借此训练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不时地提问学生,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听课。发现学生有明显的走神现象可以直接点出,强制学生时刻把精力用于听课上。注意自己课堂的氛围,多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迎合学生爱玩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像讲到《乌鸦喝水》的时候,给学生观看由这个故事改编动画短片。低年级的学生一般都对动画片非常感兴趣,借此抓住学生的眼球再合适不过。像这种使用与文章相关的动画片帮助教学的做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并且效果突出。低年级课本中有大量的这种故事性的文章,而且相关的视频资源可以轻易地通过网络获得,多媒体设备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普及度。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教师应不断学习,乐于钻研,积极探索各种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

二、与家长进行合作

学生的教育主要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组成,学校方面的教育由教师掌握,所有的学生都接受相同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各不相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处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会出现很大程度的差异。有的家长非常注重学生的教育,从小就会在孩子的房间放置各种儿童读物,而且经常性地陪他们阅读,学生自然就有了阅读的习惯。但是大多数的家庭环境不是这么理想的,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从小得到培养。这样的家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学生起到的正面的引导作用非常有限。所以教师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尽量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的家长,在他们眼中,课外读物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必须杜绝。这种做法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毁灭性的打击,这种错误的思想一定要尽早纠正。家长会的时候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来和家长探讨这方面的问题,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念,支持自己的孩子多进行一些课外阅读。经常性地和学生交流,通过学生了解、判断他们的家庭环境是否利于他们的发展。鼓励家长为学生订阅一些期刊杂志,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平常带学生出去游玩的部分时间改为带学生去图书馆,给孩子多创造一些阅读的机会。叮嘱家长平时多留意学生观看的动画片,其中有很多都是相应的读本的,可以为他们购买,学生一定会欣然接受,主动阅读。家庭教育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主要是为学生构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投其所好,以引导为主。千万不能硬逼着学生阅读,这样只会让他们对阅读感到反感,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营造“书香”氛围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感染,逐渐被同化。所以构建一个充满书香的班级氛围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更乐意进行阅读,阅读兴趣也自然而然地得以加深。在教室里留出一小块地方建立一个图书角,放置一些书籍,供学生自行借阅。像《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等都是很经典的儿童读物,故事生动有趣,又具备一定的寓意,非常适合用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书籍的来源可以是用班费由教师统一购买,也可以是每个学生自己从家里带出。这样学生就有了很多的阅读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借阅这方面的书籍。另外要多组织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像读书心得交流,故事演讲比赛之类的,将阅读与一系列的娱乐性强的活动结合起来,借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将自己阅读时的感悟、好词好句之类的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对其进行检验,一方面是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近期的阅读内容,为他们把好关,避免学生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毫无用处的书籍上。在一个所有人都热爱阅读的班级中,学生之间能相互起到促进的作用。看到其他学生埋头苦读,怕自己落后于他人,即使是再慵懒的学生也会产生危机感。周围的人都在读书,学生就会习以为常,把阅读当做一件日常必做的事,阅读兴趣也就很自然地在学生的身上逐渐加深。

【结 语】

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任何阶段都无法回避。低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启蒙的末期,对阅读的概念不是很清晰。要在这期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特殊的优势――学生的好奇心较强。进而教师要循循善诱,用巧妙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思考,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在现代生活中是必不可缺少的,其主要是指学生对于书面文字的一种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科学合理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出拥有良好的语感、自主性思考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坚持适量的阅读训练,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积极的阅读兴趣。经过长期的调查与分析,现就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与培养方法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现状

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阅读理解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是相对不足的,而且现代教育的模式尚未正式形成,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的影响下,大部分的语文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就会把阅读理解训练仅仅局限在现有的课本当中,完全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阅读兴趣方面的培养,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十分不利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

第一,优化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课堂上,学生不但要学会关于阅读的基础性知识,还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培养成合理的阅读习惯。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期刊或者文章进行阅读,练习寻找文章的主题以及中心思想,直到能掌握文章的大意,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语文老师作为学生在阅读上的启蒙者,要逐渐的将正确的阅读方法渗透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例如找关键词法,通过找关键词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并且养成顺手摘抄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而且又具有启发性的句子,不断地研究分析,身临其境的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真实意图。此外,老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善于写读后感,以便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后,如果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理解上的困难,要善于记笔记,反复阅读揣摩,直至找出答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从根基上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对任何事物的关注都不会太长,总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此种情况下对于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期间,采用合理有效准确的方法激发出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一旦这种兴趣被激发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使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并且逐渐的将其转化为乐趣,从而养成阅读文章的自主性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后做到有效阅读。

第三,注重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抛开阅读者,阅读本身就具有个性化特色,外人的分析再深入永远也代替不了学生自身对于情感表达的真实理解,这完全靠的是学生自己的主观意识和自主学习,广泛的阅读资料,不断地拓展见识,开阔的发展思维,开发大脑的潜力。等做到这一点,小学教师再以乐趣作为支撑点,让学生形成自己独有的阅读系统,培养具有自己特色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从而大幅度的提升阅读能力。

第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一个好的阅读环境能够让人安心静气,更易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的氛围当中,从而激发更加强烈的阅读欲望。所以,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阅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有时候仅仅营造阅读环境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构造相应的阅读情景,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和语言,使其身临其境,更加深入的去感悟。例如,老师可以收集一些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的材料,准备大量的期刊及文学文章让学生们进行集体阅读,边阅读边摘抄,当阅读完成之后,组织学生展开全体性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之,培养阅读能力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是一项既复杂而专业性又强的任务,范围涉猎之广,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文言学习。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多了解现代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针对相应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一针见血的解决问题。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多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65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第7篇

目前人们及一些教师仍然持着关于阅读对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作用关系不大的观点,认为数学语言简单枯燥,没有阅读美感。从而在小学生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忽略了数学语言及其相关文化的教学和感受,数学课本纯粹是一本习题集司空见惯,教师布置看书作业时也是草草了事,小学生们往往错过了自我理解数学语言中的数学思想的机会,也“看”不出书中的问题和自己独到的体会。

二、关于小学生对数学阅读存在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不侧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多半是教师在念、学生在听;教师讲解,学生记。以至于许多小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听老师讲公式和记结论,做做习题听老师讲解。导致这种现状有三种原因:数学阅读仅是一种口号,缺少实践;数学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缺少数学阅读方法。

1.数学阅读仅是一种口号,缺少实践

所谓口号式的数学阅读表现于课堂教学上教师一面提倡多阅读课本,一面却在课堂结束前几分钟就布置好作业,接下来的几分钟给学生自由“阅读”课本,往往学生就在这几分钟完成作业,课后的阅读也只是一种形式和敷衍。这几分钟的放羊状态不仅表明教师没有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还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脱离实践,以至于学生认为数学阅读可有可无,只要完成作业就算是完成数学学习了。

2.数学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与语文、英语、体育等其他科目比较,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并没有语文教学那样亲切生动的字词句,也没有英语那般充满新鲜感,也没有体育那般活泼,有的仅是数学符号和一些枯燥的公式,也因此课堂教学上缺乏趣味性。

3.课堂教学上缺少阅读方法

一些数学教师存在着一种主观观念,认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在于语文教学上,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忽视多小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小学生的各方面学习能力还处于初始阶段,缺少主动性和探究性,他们也就以一种冷淡的态度对待数学阅读。

三、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分析

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学阅读等都是关于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结合小学生对数学阅读存在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课前预习、课上精读、体会数学语言中的语感、“动静”结合、讨论与读结合。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课堂上要将的内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初步印象,遇到一些自己感兴趣却费解的知识也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独立的疑问空间,而这个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生关注课堂上教师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画标志,尝试提问自己等方式来指导学生如何课前预习。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除法》,学生初步预习该节内容,认识除法,并带着疑问怎么去用除法运算。

2.课上精读

课上精读重在教师的引导,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传授概念时,应该逐字逐句以及精心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琢磨思考教材中的例子,从教材中的例子归纳总结出除法的概念及如何运用。如除法的概念中换成其他字或者省略某些字或者加上其他字等这种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精读课本。这种培养方式不仅可以防止学生因口误或者记录笔记时产生的概念性错误,让学生更能够准确地去掌握知识概念,提升授课效率。

3.体会数学语言中的语感

数学语言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简洁和严谨。教师口头讲授不一定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学生的领悟对于收获知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苏教版的小学1~3年级数学教材,并没有给出完整的数学相关知识的概念,章节结构基本是“例子导读――想想做做――试一试――练习――活动――复习”。这种教材结构模式更加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教学中就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语感,让学生掌握阅读数学的方法,阅读课本中的数学语言,从中领悟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和观点。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课《认识分数》中我们需要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内容,领悟出分数的形式以及分数的是怎么读,而课本中没有明示给出怎么读,此刻教师就起到引导学生去体会数学语言,从中掌握分数这个概念及用法。

4.“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中“动”指的是动手操作,“静”指的是用脑思考。解题方法通常是产生于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动脑思考过程中,阅读与写结合,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升阅读能力。苏教版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中设计模块中的做做与想想、试试,就是为了让学生“动静”结合。如第三册下《认识图形》中,课外扩展的“奇妙的剪纸”模块,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阅读,尝试剪纸。学生在完成剪纸这一任务时必须要阅读课本中介绍的图形,并且按书上介绍的步骤来操作,通过手脑结合训练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还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5.讨论与读结合

讨论与读结合,指的是由课堂讨论促进学生阅读,在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阅读中发现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并且积极创新的一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本阅读的过程中,并大胆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从不同出发点上启发学生去深思,从“要我读”转向“主动读”,最后做到“我能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中“想想做做”模块中“一共有448人,平均排成7个人方队,每个方队有多少人”,先让学生阅读,然后一起讨论,最后再读,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以及找出解决方法。

四、意义

加强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教学及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同时这也是符合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终身学习与教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教师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指导、文本以及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顺利完成,同时也是一种启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直接手段。

参考文献:

\[1\]乔晓燕.浅谈小学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焦作日报,2009,(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