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浅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合集7篇)

时间:2023-09-26 09:30:39
浅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浅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第1篇

关键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产生原因;对策

一、当前思想道德教育基本现状

从当前学生的思想道德来看,总体学生水平还是较为满意的,他们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但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由于受这样或那样不利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呈现出许多地方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总结的问题。

1.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考上职业技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大多没有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进入中职教育阶段后,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特别是数学和英语等课程成绩普遍较差,更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缺乏信心和兴趣,而如何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能力更是难上加难。

2.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情绪管理能力差

许多学生进入中职学校,总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前途渺茫,希望无望,也因此意志消沉,自暴自弃,而真正遇到挫折就更难以承受了。更有甚者以武力等不当形式来发泄和解决自己的不如意之处。

3.意志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部分学生受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一味退缩或放弃。

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产生的原因

1.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的教育场所,父母是最早的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终身的。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家长对其溺爱、袒护或采取粗暴压制的教育方式,以及家长不自觉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家长的工作或家庭中的琐事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等的影响,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直接模仿的不良榜样,而且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侥幸心理”提供了方便条件。

2.社会环境中的不良思想影响颇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社会文化市场缺乏监管力度,一些不健康甚至是腐朽有害的思想在社会上流行,尤其是学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整天沉溺于网上游戏,网上交友等活动,使之经常逃学、旷课,违纪违法行为经常发生。

3.学校教育观念、方法保守,缺乏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有效性

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部分教师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关爱,只注重管理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为管理和教育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只有将管理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教育的作用,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加上教育方法上的单一,如惩罚、工作粗心或放任自流,或对待学生不公正,处理问题偏袒等,使部分学生产生消极敌对情绪。

三、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对策

1.将家庭教、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建立综合教育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作为家庭应当多给予孩子关心教育,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只有学生拥有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今后才能成为一个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风校纪建设,把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B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对于社会来讲,由于社会中残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他们容易跟风模仿行为不健康的思想。社会应当肩负责任,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打击犯罪行为,尤其是学校周边所存在的不安定因素,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整治,减少学生与社会产生的不良时间的关联。只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才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实效。

2.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

教师要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就必须建立与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获取他们的信任,使得他们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交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通过各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工做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培养教师具备较高的师德。同时,教师要建立与学生的情感关系,就必须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出发点,通过对他们的细心观察,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分析促使他们养成不良习性的诱因。并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使得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故事,走出心理的阴影。同时,教师通过沟通的时候进行教育思想的渗透,让他们能及时认清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得以改正。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问题记录、分析、总结的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准确地掌握他们的情感变化,以此对学生问题进行合理正确的分析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观,从而成人、成才,更好的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总之,当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进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作为中职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将其纳入日常教学体系中去,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情况,积极有效地推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第2篇

现就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政治课教学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死记硬背。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在德育方法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也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所以,我认为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思想政治的德育渗透首先就要搞活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明确了这种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才能进一步地开展好教与学的关系。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多启发学生,多调动学生,多开展一些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要再延续以往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的局面。

二、政治课的德育渗透中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教师鼓励学生,让他们充满自信心,这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见自信心在人生通往成功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与自信心相抵触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损坏身心健康,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绊脚石。因而,要帮助学生克服与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那就需要我们老师主动地、仔细地发现他们的任何一点闪光点,要戴着放大镜去观察、去发现,要学会真诚地赞扬学生,对他们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对他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我们都要去赞扬,我们都要去鼓励,这样他们才会有充足的自信心,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男女同学的交往和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中学阶段同学们都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那必然会引起同学之间在学习、纪律、交友、生活等各个方面出现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然地、落落大方地进行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男女同学在交往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对方,要学会自爱,这才是中学时代男女同学恰当的交往方式。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情感和情境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德育过程,所以要充分运用情感和情境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要培养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未知的动力。由于政治课抽象的概念很多,学生常常觉得枯燥无味。如果老师只是划杠杠、背条条,把政治课变成单纯的知识识记,会大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没有一点愉悦的情感,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真心实意地热爱学生,要努力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老师只有以爱心撞击学生、贴近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的进步就快;反之,学生与老师疏远,甚至对立,进步就慢。因此,师爱的力量对学生非常重要,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心理因素之一。

浅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第3篇

【关键词】传统道德思想;大学生;道德教育;积极作用

我国传统道德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传统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的阶级性和时代局限性,但不可否认,传统道德思想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陶冶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至今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其中“修身”、“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等内容,如果剔除其消极的功利糟粕,保留其精华,对培养当今大学生基本道德准则、培养遵守日常社会规范行为,无疑是有益的。

传统道德思想对中华民族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传统道德思想的作用和局限,看不到传统道德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传统道德思想侧重于政治伦理教育。它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的,它的核心是“有道”。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导百姓,劝告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天性的“善”的境地,使他们自爱自重,心悦诚服,那么社会自然就安宁了。所谓“有道”,就是所有的人都按照封建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行其事,不允许越轨。如父母抚养教育子女,子女孝敬赡养父母,各自遵守基本社会伦理规范和生活规范,讲究礼节礼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意识等。这些观点,在今天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仍然是必不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教育大学生牢记父母养育之恩,孝敬父母,回报父母,推而广之,教育大学生感恩报德,回报社会,关爱他人;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大学生学会谦让、诚实、关爱亲友,培养亲情友情,这样就把传统的正确的道德观、伦理观灌输给了学生。当然这种灌输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要重视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形象性。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运用电影、电视、录音、录象、网络以及其他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名胜古迹、考察、旅行等,这样更适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满足其好奇心,增加生动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要将传统道德思想有机地融入大学德育教育,就应挑选既懂得传统道德思想又热心德育工作的老师担当专职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利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大学生活,扩展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积极向上、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意志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将传统道德思想有机地融入大学德育教育,应该注意层次性。首先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控制,养成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习惯。在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多。一些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习惯,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不懂亲情友情。对他们进行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在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索精神,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学历人群,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把大学生置于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对他们进行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再就是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大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态度。参照传统道德思想要求,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从小处着手,优化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公共场所不随地吐痰,不抽烟酗酒,不嚼槟榔口香糖,不乱扔纸屑;谈恋爱讲文明,交往注意自己的仪表,待人诚实、守信;穿着适合自己的身份,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等道德品质。

在德育教育中对大学生灌输传统道德思想,还须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因为传统道德思想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的大学生面对的是开放的世界,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不分良莠冲击着传统道德,企图摆脱传统道德的影响,去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我们的德育教育如果不打破僵硬、封闭的体制,还是“涛声依旧”,就难以为大学生所接受,也就不可能形成大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那种简单粗暴、“重专业轻德育”、“重管理轻教育”的方法,只会增加大学生的反感抵触情绪,削弱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父母没有充分认识传统道德思想的教育作用,也没有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他们要么对孩子过于溺爱,只重视物质生活,不重视基本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放任自流;要么一味拒绝、压制,长时间不能满足孩子的正当要求,因而造成孩子的压抑感,性格扭曲,到了大学仍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告诫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示范作用。

当然,我国传统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虽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开拓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有所裨益,但毕竟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广大德育工作者要明确大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绝不能把传统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当作或等同于大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本末倒置。大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应该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围绕这个目标,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总之,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改变当前大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脱离大学生思想实际、呆板生硬倾向。提倡创新思维,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依据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实际需要、民族特有的风格和性格,既要承接历史遗留下来的财富,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事业的发展,批判地吸取借鉴优秀传统道德思想观念,充实和丰富大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把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推广开来,使之转化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提高大学德育的实效性。 [科]

【参考文献】

[1]韩东屏.追求和谐[J].道德与文明,2005,(1):11.

[2]周中之.伦理学[M].北京.

[3]王守实,等.高效德育学与教育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李铮.心理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李玉环著.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若干问题研究,2008,4.

[6]臧知非注说.论语,2008,3.

浅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途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2-0072-02

DOI:10.16654/j.cnki.cn23-1464/d.2016.12.029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新媒体的普及,各种文化、思潮间相互交流碰撞,思想文化、价值观等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趋势。不可否认,在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袭和冲击下,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意识弱化等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方向,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多元中求主导的过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有机统一和密切配合。

一、加强教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

教师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教育影响。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完善高校政工干部队伍以及一线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的认同者、践行者和引领者。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高校在传授学生科学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一)紧跟社会形势,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焕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教学内容需要密切关注时事政治,解读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要抓住社会热点难点,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教学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从中受到启发;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多方兼顾教学对象的群体特点,才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使得学生愿听爱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改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着和组织者,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时代的变迁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主动去了解、研究学生群体的新特点。教师既要传承好的经验做法,又要积极优化、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表现形式。力争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单一灌输模式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互动模式下的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拓展课堂教学成效。

二、加强日常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管理,拓展网络教育途径

(一)开展思想道德主题教育活动,注重点、面双向结合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分阶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成长的时时处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与渗透,奠定共同的思想价值基础。如在党支部、团支部、班团委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课余开展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以强化大学生公民服务意识教育;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展开系列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主题演讲活动;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国际国内政治事件,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宣传先进模范的典型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号召大学生向先进学习,践行先进价值理念。号召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开展全面性教育的同时,还要考虑大学生现实差异。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难免出現个性心理特点各不相同、思想品德素养良莠不齐的情况。提高思想教育的成效,需要教育者深入到学生群体,主动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和道德认知水平,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展开跟踪教育和面对面的指导。

学校对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创建活动,注重发挥大学生群体在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建构中的主体性、选择性作用,鼓励反思与追问,倡导独立思考,鼓励多样化的个性发展;要及时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善于发掘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事迹。要完善评价体系,及时对教育活动的成效组织评价,根据反馈结果对活动的内容、形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为提高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不断丰富方法,创新路径。

(二)打造网络教育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

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交流的渠道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虚拟和现实不断交织的世界里,大学生的认知更容易受到误导。这要求教育者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期学生“机”不离手的新特点,不断完善网络教育平台,积极抢占政治传播和网络文化阵地。

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引导,要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贴近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不断完善大学校园网络载体的服务功能。通过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强化网络的正面教化功能,开展网上交流谈心、心理咨询活动,创新寝室文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各种网络科技、文化活动,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局面,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供了平台,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机会。

便捷的网络交流方式突破了身份、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校园网络舆情的管控难度加大。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提高运用和驾驭新兴媒体的能力,善于把握网络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具备网络舆情发现、预警、研判和处置能力。对此,学校既要注重网络的开发与维护,也要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监控机制。在学生群体中进行相关法制、法纪方面的正面教育与引导,培养学生自尊、自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广泛发动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参与网络安全教育与监督工作。师生共同努力,打造民主、包容、积极、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

三、以生为本,服务育人

(一)注重人文关怀。以情感育人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想结合,用真心、爱心、细心和耐心为学生做好各方面服务工作。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自立、自信、自强,激发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心怀感恩之情和用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从“受助者”发展成“自助者”再成长为“助人者”。

(二)构建家校沟通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浅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途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2-0072-02

DOI:10.16654/23-1464/d.2016.12.029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新媒体的普及,各种文化、思潮间相互交流碰撞,思想文化、价值观等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趋势。不可否认,在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袭和冲击下,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意识弱化等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方向,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多元中求主导的过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有机统一和密切配合。

一、加强教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

教师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教育影响。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完善高校政工干部队伍以及一线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的认同者、践行者和引领者。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高校在传授学生科学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一)紧跟社会形势,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焕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教学内容需要密切关注时事政治,解读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要抓住社会热点难点,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教学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从中受到启发;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多方兼顾教学对象的群体特点,才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使得学生愿听爱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改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着和组织者,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时代的变迁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主动去了解、研究学生群体的新特点。教师既要传承好的经验做法,又要积极优化、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表现形式。力争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单一灌输模式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互动模式下的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拓展课堂教学成效。

二、加强日常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管理,拓展网络教育途径

(一)开展思想道德主题教育活动,注重点、面双向结合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分阶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成长的时时处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导与渗透,奠定共同的思想价值基础。如在党支部、团支部、班团委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课余开展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以强化大学生公民服务意识教育;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展开系列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主题演讲活动;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国际国内政治事件,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宣传先进模范的典型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号召大学生向先进学习,践行先进价值理念。号召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开展全面性教育的同时,还要考虑大学生现实差异。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难免出F个性心理特点各不相同、思想品德素养良莠不齐的情况。提高思想教育的成效,需要教育者深入到学生群体,主动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和道德认知水平,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展开跟踪教育和面对面的指导。

学校对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创建活动,注重发挥大学生群体在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建构中的主体性、选择性作用,鼓励反思与追问,倡导独立思考,鼓励多样化的个性发展;要及时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善于发掘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事迹。要完善评价体系,及时对教育活动的成效组织评价,根据反馈结果对活动的内容、形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为提高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不断丰富方法,创新路径。

(二)打造网络教育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

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交流的渠道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虚拟和现实不断交织的世界里,大学生的认知更容易受到误导。这要求教育者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期学生“机”不离手的新特点,不断完善网络教育平台,积极抢占政治传播和网络文化阵地。

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引导,要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贴近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不断完善大学校园网络载体的服务功能。通过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强化网络的正面教化功能,开展网上交流谈心、心理咨询活动,创新寝室文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各种网络科技、文化活动,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局面,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供了平台,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机会。

便捷的网络交流方式突破了身份、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校园网络舆情的管控难度加大。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提高运用和驾驭新兴媒体的能力,善于把握网络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具备网络舆情发现、预警、研判和处置能力。对此,学校既要注重网络的开发与维护,也要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监控机制。在学生群体中进行相关法制、法纪方面的正面教育与引导,培养学生自尊、自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广泛发动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参与网络安全教育与监督工作。师生共同努力,打造民主、包容、积极、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

三、以生为本,服务育人

(一)注重人文关怀。以情感育人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想结合,用真心、爱心、细心和耐心为学生做好各方面服务工作。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自立、自信、自强,激发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心怀感恩之情和用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从“受助者”发展成“自助者”再成长为“助人者”。

浅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第6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对策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职业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部分中职学生虽然学会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品德低,修养差,思想道德素质欠缺,难以适应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需要,更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强化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强化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再次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并提出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重视人的思想道德、能力、个性等人文品质的培养。虽然我们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与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仍有很大距离,尤其职业学校往往因“职业”、“技术”所限而忽视或低估了“人”的教育的重要性。

意大利一位诗人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为此,强化和改进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应是职业学校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从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多次调研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单位对中职学生的第一要求并不是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而是思想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敬业、诚信、职业道德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不仅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更肩负着培养有道德、有理想、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成为具有健全人格、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人。

与读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近年来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都是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偏低,按照应试教育的标准衡量,他们就是品行不够端正的“差生”。面对低素质的生源,更需要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

二、目前职业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我们设计了一些当前带有普遍倾向性的问题,对在校学生进行了较系统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为四个方面: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和心理素质。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存在以下不良思想倾向:

1.思想道德价值标准呈多元化,评价标准模糊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理想信仰与道德品行方面的追求表示“说不清”。例如,对“人不可无信”表示困惑的有17%,对“诚实就意味着吃亏”部分认同的有38%。

2.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主要表现为对自己不负责任,不珍惜学习机会,厌学情绪强烈,生活懒散,玩世不恭。例如,在回答“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会首先考虑谁时”,只有60%的学生表示首先考虑集体利益。在回答“如何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时,54.7%的人认为应该积极奉献,正当索取。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69%的学生主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另有25%的人表示会根据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而定。

3.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诚信缺失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较差,在室内外等公共场所乱扔、乱吐、乱画等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屡禁不止。

4.理想信念淡化,价值观念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例如,在回答“将来的择业标准是什么”时,有60.4%的学生把符合兴趣、发挥特长作为首选,把享受生活作为人生的理想,价值取向是“能享受生活”;对“入党、入团的动机”,有30%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找工作和升迁,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这反映了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此外,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感到学生人格不够健全,逆反心理强烈,做事缺少耐力和意志力,遇到困难就放弃退缩,独立性较差,缺少宽容心、感恩心,等等。这种令人担忧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的形式,除了有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原因之外,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也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三、目前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过分强调技能型人才培养而轻视学生做人的教育

近几年来,一些职业学校里把培养目标定位在职业技能上,把职业教育仅仅视为单纯的急功近利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忽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德育工作,对于某些学校领导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真正把育人工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

2.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没能形成整体合力,效果不显著

学校德育工作应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不应是哪一个部门的任务。可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很多人认为思想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是德育教师的事,与己无关。有的专业教师只管教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对学生的坏习惯、不文明的行为置之不理,只教书不育人,没能很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3.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为承担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要职责的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在工作中更多是说教和讲大道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关系,更体会不到教育成果的快乐,因此不能将道德的需求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更无法转化为外在的行为。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从初中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尽管当前总体素质偏低,但他们可塑性很大,正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人格和个性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

四、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职业教育新理念

同志在全国职教会议上讲话,要求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两个观念:一是“以人为本”的观念,二是“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社会既需要研究生、博士生等少数精英人才,同时也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初中级技术人才。近年来,面对中职学生素质越来越差的实际,职业教师要重新定位。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通过我们加倍的努力和付出,一定会培养出百分之百合格的毕业生。

2.应把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职业人作为培养目标

我国教育家黄炎培说过:“任何教育都不应只是一种单纯谋生求职的工具或手段,而应把它视为一种自我实现及自身发展的愉悦体验。”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成为具有健全人格、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人。职业学校在突出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不能放松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不能放松做人的教育。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是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合格职业人。

3.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形成有效合力

“教育以人为本,育人之本首在育德”,应成为全校员工的共识。无论在课内外还是校内外,不管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是在教育管理、实习实训工作中,每位教职员工都要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充分体现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思想。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需要大家共同营造,应突出以下三方面:

(1)教书育人

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德育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理论知识教育,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学生提供正确认识世界的武器和培育正确的人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要抓好学生专业课教学、实训实习这一重要内容和环节,它是对中职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专业教师在专业理论教学中,要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不时地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比如,可以介绍相关专业的科学家、发明家的生平传记和成长历程,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成长的启迪;实习实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增强中职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职业道德意识。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焦虑和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没有本来就不想好的学生,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其自暴自弃。在全面读懂学生的基础上才会言中有物,教学内容生动有感染力,否则夸夸其谈,只能令学生生厌。

(2)管理育人

学校应选拔优秀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应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和管理,规范学生平时的道德行为,及时发现、纠正和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3)服务育人

无论是教育教学部门的教师,还是学校保卫、宿舍、食堂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关注、关爱学生的成长,每个人都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给学生树立负面的道德榜样。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开辟学生德育第二课堂。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仅仅依靠说教和灌输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的成功往往更多地依赖于陶冶和道德实践。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如军训、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社交、志愿者服务、参观、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培养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观念,锻炼意志,学会与人交往,认识和了解社会问题,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5.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多方协同,共同施教

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让学校德育走进家庭;通过邀请招聘企业来校做报告,及时反馈企业发展的前景和需求,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通过深入社区,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总之,中职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崇高思想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培育、优良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各方面的共同支持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彩虹.中等职业学生道德问题调查及德育误区分析[J].职教通讯,2003,(04).

浅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第7篇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医学生;医德;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认知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更加注重个人健康权和生命权的维护,因而,人们在使用越来越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来保障个人生命健康时,也更加关注影响生命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

尽管就目前的整体医务人员整体来看,大的发展方向仍是好的,大批有理想、有作为、有贡献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但是,也不排除部分问题,如有些医务人员被眼前的经济利益所诱惑,出现收受红包、接受请吃等,或者也可见到有些医务人员工作中不尽职尽责、工作懒散等现象,所有这些负面现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或加重医患关系的恶化。作为医务人员主要输送地的高等医学院校,必须要重视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而作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即承担了这一重任。

一、加强医学生医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医德教育可为医学生奠定职业道德的理论基础

大学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时期,高校学生具有思想单纯,可塑性大的特点,普遍的心理状态表现都是积极向上的,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医德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塑造,可以使医学生在医德认识、医德信念、医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好的锻炼,从而重视医德修养,有利于日后职业道德的形成,这对于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是一种必要的理论准备。

(二)医德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健康,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通常在进行诊疗过程中,病人对医生的职责与义务也有更明确的认识,因而,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近年来,不断有医疗事故的报道出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与医务人员医德水平低下有关,部分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工作马虎,因此,医德已经成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医德教育课程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医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可能会发生的医疗纠纷,对于缓解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医德教育有助于全面培养医学生的素质

医疗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医疗水平的高低,还与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医疗环境、服务水平等方面因素有关,医疗质量的高低还与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平有关,其中医德水平是决定医疗质量的关键。医学生是医疗事业的后备人才,医学院校在注重医学生专业技术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其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使其既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又掌握了操作技能,同时还具备了高尚的医德品质、崇高的医学敬业精神。这样既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又能为提高医疗质量奠定基础。

二、医学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

(一)"思修"课是医学生医德形成的思想导航

如今的大学生,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道德水平要求过高、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思想道德课堂教育等,导致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知行背离道德,无法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在他们受教育阶段以及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可能会因为这些原因而引发一系列后续反应,而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育则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正确而系统的思想引导,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或道德意识的形成。

(二)"思修"课有助于医学生完善自身发展,增强竞争实力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也正是因为这一目标定位,导致有些高职院校过于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而忽视了学生文化修养培养,事实上,文化知识才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高校的灵魂。因此,高校学生加强文化修养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从而完善自我。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高素质人才也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文化素养可以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竞争实力。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作为主要的一门文化修养课程,即具有这样的作用。

(三)"思修"课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科学荣誉观

所谓荣誉,指的是一个人履行了社会义务以后,得到社会上的赞许、表扬和奖励。荣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客观来说,指的是人们做出一定贡献之后受到社会舆论的认可和褒奖;而主观方面则指的是自己对自己行为可能会产生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即良心中所包含的知耻和自尊的意思。重视自己的荣誉,并想要获得某种荣誉,可以鼓励人们自觉地做好自己该做的。医学道德荣誉,则是指医务人员履行了自己的社会义务以后,获得他人、集体或社会上的赞许、表扬和奖励,它也是医务人员心中的知耻心、自尊心和自爱心的表现。思想道德修养课可以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荣誉观,进而敦促其医学道德荣誉观的形成。一个具有良好医学道德荣誉观的医生一定会是具有较高医德水平的人,因而,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医学生医德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重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把医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医德修养的人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要重视的。

参考文献

[1] 方燕君,郑晓.关于当前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