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合集7篇)

时间:2023-10-13 09:42:25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第1篇

关键词:就业;失业;毕业生;消费需求

目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总体上仍属供不应求。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将引起我国社会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的不同变化,电子商务类、金融类、商贸类、旅游类以及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形势会出现结构型的调整。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飞速发展,对高新技术人才特别是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呈现巨大增长。

一、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分析

1、人事管理制度和企事业、生产企业处于改革调整期

目前高校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改革步伐,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举步维艰,这与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有关。现在人事管理制度中的户籍、编制、各种指标和档案管理等,都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毕业生就业的申请报批手续过于繁杂。国家机关继续推行机构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结束后,省市机构改革马上全面推开。毕业生到各部委系统和各级党政机关就业的人数会相对减少。国有企事业目前依然处于转轨改制、生产企业结构型的调整期,使很多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

2、市场需求、供给、专业与地区之间等存在着诸多不平衡问题

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社会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近些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总体需求信息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同时,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重在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相对看得淡一些。且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的问题,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有些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但同时又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较为普遍。

在供需形势总体平衡的前提下,存在着诸多的不平衡现象。不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短线专业的供需比可达1∶30,而有些长线专业的需求则几乎为零。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滞后也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己经市场化,但大学的教育体制改革较缓慢,表现在专业设置调整后,毕业生所学习的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这是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最突出的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需求预测和规划,有较大的盲目性,专业人才的产出与岗位需求不成比例,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反差现象也相当明显。越是经济发达、知识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毕业生的量越大;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毕业生。同时这些边远地区或内地不发达地区,仍然实行计划分配的做法,不利于毕业生求职就业;有些地区实行地方保护政策,收城市增容费,办理毕业生接收手续复杂,户口指标审批难。

3、男女生就业机会不均等

女生求职难,但是并没有发生女生最后分配不出去的问题。目前女研究生就业难已经形成了一个怪圈:本科时就业难就考研;硕士毕业就业难就考博,学历层次越高,女生比例越大,就业越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现象,也是我国教育现状所致。我国既面临市场经济国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面临转轨过程中体制磨擦的问题。

二、全国人口就业总趋势

1、劳动力供给压力空前加大

自2010年以来,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其中2014年前三季度的求人倍率分别为1.11、1.11和1.09,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01、0.04和0.01。这说明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形势总体上是求大于供,2015年将延续这一趋势。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二是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降低使得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预计今年城镇可安排就业约1100万人(包括补充自然减员)。因此,如何应对在“互联网+”的新形式下就业压力就显得更为突出。

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大,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虽说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薪酬和福利预期趋于下降。但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形成和实施,中西部地区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东部地区受人口结构等因素影响,特别是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调整型的缓慢增长。上述两个原因虽然在客观上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一定机遇,但是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毕业生总量达到约1500万人,就业压力仍然很艰巨。

3、再就业工作面临新的任务

下岗失业人员上升到较大规模。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结构调整,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整顿甚至关闭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大量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不容忽视。另外,贸易摩擦加剧也对就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方案

1、研究落实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相关政策

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要政策先行。政府部门尤其要加强研究制定提高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从政策落实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政策效应的含金量,把各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扶持政策,通过具体有效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到人头。例如抓紧落实大学生创业项目、创业资金扶持的优惠政策,对民营企业给予一定形式的税收减免,从而鼓励民营企业吸引更多大学生来企业就业以及扩大公共部门对大学生的需求等。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近几年,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但是其中一些政策只是方向上的指导、操作性较差。其中一些政策在执行中缺乏执行力,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的同时也应加强监督力度,切实落实好政府作为“监督者”的责任,努力为大学生创造健康自由的择业环境。

2、形成合理知识结构,增加就业筹码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工作不适应的主要因素。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组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宝塔型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模式强调基础理论的宽厚扎实和专业知识的精深,比较容易把所具备的所有知识集中于宝塔顶部的专业知识上,并且同择业目标联系起来。

(2)网络型知识结构。该结构能使专业知识处于网络中心,并重视与专业相关联的系统知识的辅助作用。毕业生具有这种知识结构,能增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往往会受到青睐。

(3)帷幕型知识结构。这种结构的具体涵义是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对其成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总体的要求,而作为该组织的个体成员由于所处的层次不同,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着一些差异。对毕业生的启迪是:在寻找职业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在整体上对自己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所选职业在企业中的位置及层次,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择业时的适应能力。

目前,我国创业状况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创业机会多,而人们的创业意识弱,这与长期缺乏创业教育有关。在新的时代,国家、高校、大学生个人都应该树立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人格,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创新,高质量地解决就业问题。但就业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可以选好自己的职业,职业之路可能要经过长期的探索,不断的调整,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途径是必然的选择。

面对需要就业的庞大群体,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青年大学生最具创业热情和创业潜力,是推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大批青年创业者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时势造英雄,适宜的土壤已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目光转向了创业这片有待开发的沃土。面对新形势,当代大学生应顺应时代的主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

3、做好职业定位,笑傲职场人生

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大学生在找工作前应建立明确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就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就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做好职业定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等,问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摸底,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其他应聘者的经验、经历,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

(2)了解职业。这包括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毕业生要仔细地分析比较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地权衡选择不同目标的利弊得失,还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确定最终达到目标的方案。

总之,每一个毕业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就要在找工作前明确职业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从事哪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朝哪个方向发展,从而避免求职时的盲目性和错失良机。从整体上来讲,毕业生个人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前提;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保障,积极培育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创造良好环境是重要保障;高校培养部门加强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建立系统化、全程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加强就反馈机制的构建是重点;用人单位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优化工作环境,为大学生解决后顾之忧是关键;同时,毕业生家庭中亲朋好友的精神支持也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范其学: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视角[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第2篇

关键词:自主创业;经济危机;就业形势;政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F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115-02

1 概 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财富,同时问题并存,而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些经济指标在下行,经济结构体系在转型,人民币在贬值,全球经济正在走向衰退。大家经常听说衰退,或者是危机,大学生们很担心当年的就业形势,高职高专院校负责就业的老师在对大学生们进行就业指导时,多次强调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从我院大型招聘会现场的用人单位数量及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和岗位基本工资待遇来看,较往年均有下降。而物价的飞涨也变向的降低了同学们的收入,并且现实中制造业已经萧条有几年了,作为建筑行业的院校,多数专业的就业都收到了影响。我院也在考虑上述实际情况的同时,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课程,国家也出台相应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更鼓励大学生发展农村,让大学生的知识有应用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

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比2014年增加近22万人,与十年前相比,增长了1.2倍,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再攀高峰,而就业需求并没有明显的增长,所以就业率相对会出现下降。而数据显示,尤以专科生和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最大,已经持续了几年的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这与上述中国当今经济低迷衰退有关,也与毕业生、企业的结构性用工问题有关。另外,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在选择行业难,就业目前人人平等,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求职数次未果,最后去一个专利局上班,所做的工作和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更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下文浅谈一下大学生就业现状,简要分析就业形势,探求就业对策,尤其对大学生的创业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理论指导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2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高校毕业生的稳定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各级各地积极寻求一个漂亮的收官之战。服务业就业需求继续增大,市场机制的跳节作用继续增强,不好的消息是:产业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加深,自动化流水线、机械手、机器人的应用削弱了制造业劳动力的需求;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撑尚待提高,适合的岗位相对不足,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形势压力仍然较大。而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数量年年攀升,2007年更是达到495万,与毕业生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出现了下降。2007年约为70%,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应届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上失业率上升,往届生因为种种原因辞职再就业的冲击,还有城镇化加快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今年毕业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中央到地方,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锻炼,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性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简单总结为: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知识陈旧,转化率低;准备不足,生涯模糊;依赖性强,创造力弱;理念滞后,能力危机;选人用人,缺少标准;市场配置,手段粗放。

从行业需求看,房地产的下滑有目共睹,结合我院为建筑类院校,更要贴合实际,突出特色,搞好帮带,主动出击,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重视困难家庭和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

3 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高校大学生的稳定就业工作应常抓不懈,切切实实作为民生之本。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就业是安国之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就业优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有利保障,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其重要性更不言而喻。下面浅谈下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首先,国家政府积极保障就业渠道畅通,强化职能,要加强和改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制,推进人才资源市场整合,统筹规划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比如: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2015年延续了上一年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社会保险补贴的政策,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的比例后,可以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给予财政贴息。再如:及时废除不合时代的、限制、制约或妨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各级部门要积极解读中央政策、落实中央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最大限度地支持大学生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给大学生搭建好就业舞台。

其次,企业稳定灵活就业,要根据企业需求,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实现学校企业的无缝对接。企业在进入学院进行宣讲时,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积极正面引导高校毕业生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单位,避免出现招聘会现场某些摊位面前人满为患,而某些摊位却寥寥几人,而分析原因国企、大企业是同学们比较认同的,所以住校期间,教师也要做好积极引导沟通。企业也要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高校人才,做到竞争有序,构建和谐社会。

再次,学院早作准备,针对不同学生,因人而异,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的指导就业工作,帮助毕业生做好定位,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院就要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设施设备和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是根本,努力做好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要紧盯市场变化,做好就业信息反馈整理工作,及时了解当前社会和企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专业设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要定位准确,特殊鲜明,突出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甚至是研究生院校的不同,加强实践动手环节教学,增加实用性、操作性、技能性,注重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制定招生计划,在发展学院硬件的同时,师资力量也一定要跟上,坚持以出口定入口,将就业与专业设置招生挂钩,把毕业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作为专业设置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市场为准则,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合格毕业生的培养。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学院做好就业信息反馈收集工作,强化就业统计监测,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配合二级学院系部,更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好务。学院还要不断加强负责就业指导工作教师的业务能力,走出去,通过学习、参观、交流等手段,全面提升教学等职能部门教师的能力水平。积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因为辅导员更了解学生,跟清楚学生的爱好、特长,更容易与毕业生进行沟通交流就业辅导。总之,高职高专院校要提前进行职业教育规划定位,力争毕业生择业更合理,减少违约率,使大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及时、顺利就业。

最后,鼓励积极创业,21世纪是创业时代。创业教育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途径。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风险意识,切忌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全新择业观。国家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就业时难以一步到位,多次的就业选择也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一种趋势,要敢于竞争、敢于拼搏、敢于承担风险责任。从国家政策降低创业门槛还是到学院的引导和扶持,高校大学生都应该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敢于拼搏,使自主创业努力成为一种时尚。我院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创业的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高职高专院校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结合我院为例,在大学一年级时就进行择业指导,在入学一学期时还允许进行一次专业调整;在大学二年级时进行创业指导,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并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创业教育,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在大学三年级时进行就业指导,分析本年度的就业形势,学习应聘的基本礼仪及技巧,调整就业心态,准确定位自己,并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当然,大学生创业也要看自身是否合适。应届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容易失败,所以大学生创业要做适当选择,想到存在的风险,做好挫折教育。

4 结 语

总之,当下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岗位相应在减少,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创业失业风险增大,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在这种新形势下,政府加大市场调控力度,充分发挥市场调控机制,做好服务;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做好高校宣讲,努力招到真正适合自身企业的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充分挖掘大学生潜力,积极开辟大学生创业这一新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杨宜勇,黄燕东.2014~2015年中国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J].经济研究 参考,2015,(3).

[2] 李建成,张志业,郝惠君.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J].河北 科技大学学报,2009,(3).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第3篇

1 概 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财富,同时问题并存,而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些经济指标在下行,经济结构体系在转型,人民币在贬值,全球经济正在走向衰退。大家经常听说衰退,或者是危机,大学生们很担心当年的就业形势,高职高专院校负责就业的老师在对大学生们进行就业指导时,多次强调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从我院大型招聘会现场的用人单位数量及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和岗位基本工资待遇来看,较往年均有下降。而物价的飞涨也变向的降低了同学们的收入,并且现实中制造业已经萧条有几年了,作为建筑行业的院校,多数专业的就业都收到了影响。我院也在考虑上述实际情况的同时,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课程,国家也出台相应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更鼓励大学生发展农村,让大学生的知识有应用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

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比2014年增加近22万人,与十年前相比,增长了1.2倍,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再攀高峰,而就业需求并没有明显的增长,所以就业率相对会出现下降。而数据显示,尤以专科生和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最大,已经持续了几年的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这与上述中国当今经济低迷衰退有关,也与毕业生、企业的结构性用工问题有关。另外,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在选择行业难,就业目前人人平等,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求职数次未果,最后去一个专利局上班,所做的工作和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更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下文浅谈一下大学生就业现状,简要分析就业形势,探求就业对策,尤其对大学生的创业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理论指导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2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高校毕业生的稳定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各级各地积极寻求一个漂亮的收官之战。服务业就业需求继续增大,市场机制的跳节作用继续增强,不好的消息是:产业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加深,自动化流水线、机械手、机器人的应用削弱了制造业劳动力的需求;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撑尚待提高,适合的岗位相对不足,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形势压力仍然较大。而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数量年年攀升,2007年更是达到495万,与毕业生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出现了下降。2007年约为70%,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应届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上失业率上升,往届生因为种种原因辞职再就业的冲击,还有城镇化加快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今年毕业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中央到地方,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锻炼,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性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简单总结为: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知识陈旧,转化率低;准备不足,生涯模糊;依赖性强,创造力弱;理念滞后,能力危机;选人用人,缺少标准;市场配置,手段粗放。

从行业需求看,房地产的下滑有目共睹,结合我院为建筑类院校,更要贴合实际,突出特色,搞好帮带,主动出击,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重视困难家庭和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

3 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高校大学生的稳定就业工作应常抓不懈,切切实实作为民生之本。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就业是安国之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就业优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有利保障,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其重要性更不言而喻。下面浅谈下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首先,国家政府积极保障就业渠道畅通,强化职能,要加强和改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制,推进人才资源市场整合,统筹规划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比如: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2015年延续了上一年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社会保险补贴的政策,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的比例后,可以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给予财政贴息。再如:及时废除不合时代的、限制、制约或妨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各级部门要积极解读中央政策、落实中央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最大限度地支持大学生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给大学生搭建好就业舞台。

其次,企业稳定灵活就业,要根据企业需求,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实现学校企业的无缝对接。企业在进入学院进行宣讲时,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积极正面引导高校毕业生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单位,避免出现招聘会现场某些摊位面前人满为患,而某些摊位却寥寥几人,而分析原因国企、大企业是同学们比较认同的,所以住校期间,教师也要做好积极引导沟通。企业也要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高校人才,做到竞争有序,构建和谐社会。

再次,学院早作准备,针对不同学生,因人而异,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的指导就业工作,帮助毕业生做好定位,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院就要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设施设备和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是根本,努力做好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要紧盯市场变化,做好就业信息反馈整理工作,及时了解当前社会和企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专业设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要定位准确,特殊鲜明,突出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甚至是研究生院校的不同,加强实践动手环节教学,增加实用性、操作性、技能性,注重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制定招生计划,在发展学院硬件的同时,师资力量也一定要跟上,坚持以出口定入口,将就业与专业设置招生挂钩,把毕业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作为专业设置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市场为准则,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合格毕业生的培养。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学院做好就业信息反馈收集工作,强化就业统计监测,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配合二级学院系部,更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好务。学院还要不断加强负责就业指导工作教师的业务能力,走出去,通过学习、参观、交流等手段,全面提升教学等职能部门教师的能力水平。积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因为辅导员更了解学生,跟清楚学生的爱好、特长,更容易与毕业生进行沟通交流就业辅导。总之,高职高专院校要提前进行职业教育规划定位,力争毕业生择业更合理,减少违约率,使大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及时、顺利就业。

最后,鼓励积极创业,21世纪是创业时代。创业教育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途径。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风险意识,切忌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全新择业观。国家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就业时难以一步到位,多次的就业选择也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一种趋势,要敢于竞争、敢于拼搏、敢于承担风险责任。从国家政策降低创业门槛还是到学院的引导和扶持,高校大学生都应该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敢于拼搏,使自主创业努力成为一种时尚。我院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创业的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高职高专院校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结合我院为例,在大学一年级时就进行择业指导,在入学一学期时还允许进行一次专业调整;在大学二年级时进行创业指导,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并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创业教育,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在大学三年级时进行就业指导,分析本年度的就业形势,学习应聘的基本礼仪及技巧,调整就业心态,准确定位自己,并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当然,大学生创业也要看自身是否合适。应届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容易失败,所以大学生创业要做适当选择,想到存在的风险,做好挫折教育。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 就业现状 就业指导 自主创业 对策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的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1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何在

1.1 认识有误区

(1)扩招惹的祸。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再增68万,达280万人,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340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2)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教育转变。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

(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1.2 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

1.3 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

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2.1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

2.2 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2.3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参考文献:

【1】郭小兰;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01期

【2】贾德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第12期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第5篇

论文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就业指导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要求,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路子,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虽然逐步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但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目前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不完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联的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不深,自身作用发挥不够,导致客观上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能否顺利、合理、充分地就业,对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建立适合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已成为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的形势及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注重就业形势教育,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任务就是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落实到求职道德、择业标准、成长道路等方面。第二,注重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指导。通过相关的政策及信息宣传.使学生了解国家和有关部门、学校制定的就业政策,帮助学牛消除择业困惑;向学生及时公布就业信息.指导学生掌握主动搜集需求信息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第三,注重就业技巧指导。由于毕业生普遍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对各种具体求职择业方法、技巧缺乏必要的了解的问题,通过指导避免一些由于方法不当而带来的求职择业障碍。"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就业指导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指导对象局限于大学四年级毕业生。缺乏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教育的内容比较肤浅,具体表现为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讲成功的多,讲失败的少;讲面试技巧的多,讲排忧解难的少;泛泛而谈的训导多.个性化、人性化的指导少。总体来说。第一,就业指导目标不明晰,使得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第二,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缺乏连贯性:第三.就业指导教学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就业形势、就业市场的需要。主要体现在:l,对就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课程设置有待于调整。2.就业指导教材陈旧,难以满足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实际需要。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财、物配备严重不足。4.由于授课教师受到所学专业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理论研究和教学经验上比较欠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等等。

二、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功能

(一)从思想上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的工作是育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是否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绝大部分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这把尺子既是对学生个人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学校的检验。就业率的高低已成为社会、家长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志。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就业工作同学校整体工作的关系,摈弃那种学校只要能在现有资源、规模上多招生,并保证学生能如期毕业就行了的思想,摈弃学生就业是政府和社会的事,跟学校无关的思想,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二)大学生渴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就业指导

当前,高校部分毕业生中存在许多错误的观念和认识:过高的期望值及对于择业理解不全面有的学生期望值过于理想化,过分注重收益、地域、单位性质;有的学生择业意识模糊,缺乏明确的择业目标.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感到恐慌和紧张,缺乏自主、目强的信心;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适合性缺乏应有的了解等等。同时就业指导的层次化、体系化、规范化等方面的建设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就业指导的实践、内容、方式等方面急需加强。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毕业生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使大学生能够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积极面对社会的选择;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潮流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择业、面试、沟通、人际关系、工作态度、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并结合学生个体特征,进行个人事业发展策划及管理培训,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三、构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

就业指导是一个工作体系。它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发展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完成了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理论进步。形成了成熟的职业生涯辅导理论.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指导及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生涯发展理论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不是在面临就业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发展过程。凶此职业指导工作也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应贯穿于长期的教育工作中

生涯辅导的目标是促进个体的生涯成熟。即协助个人实际地达到他应该达到的生涯发展阶段。因此,学校的生涯指导应贯穿于不同教育阶段的始终.承认每个人的才能是有差别的.重要的是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并发掘个人的潜能,给予个人充分发展的机会,以独特的方式去发展及表现他的才能。协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与职业环境.考虑比较灵活和弹性的方式,以达到个体的生涯发展目标。"

从以上要求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与之相差甚远.需要我们在_[作中不断研究、完善并努力实践.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二)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体系

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做到就业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人员职业化、指导工作社会化、服务途径信息化的组织保证。根据要求高校都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针对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建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就业领导小组”的就业工作体系,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体现在对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条件、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的重点支持。建立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使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由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系统指导和服务。形成就业指导人员职业化、专家化,只有这样就业指导才能科学地、规范地发展

(三)建立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体系

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主要是由市场调节来实现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功能更大程度地体现在引导和服务。所以提供咨询,开展就业心理、技术训练,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问牵线搭桥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主要工作。第一,要为学生提供有关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信息专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布。第二,和用人单位密切联系,推荐毕业生。召开大型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将各级各类单位请进学校;邀请公司,私、民营企业的老板或负责人来校与毕业生交流,彼此增加了解;发挥学院全体教职_工的聪明才智,使全体教职工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扩大毕业生就业空间等等。第三,实施就业心理、就业技巧训练。引导毕业生及时调整择业过程中的焦虑与不适心态.明确就业方向,使学生了解求职择业的准备、求职择业的基本程序、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利用网络求职、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以及如何签定就业协议和就业协议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等.及时解答毕业生的困惑,开展个性化的择业指导.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帮助、指导。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邀请近年在就业和再就业过程中有建树的我校历届毕业生回校谈他们就业及创业的体会;邀请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举办就业专题讲座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条件,积极有序地帮助毕业生完成各种资格证书的申报、审核、发放。鼓励本科毕业生“考研”.鼓励专科学生“直升本”或成人“专升本”,缓解就业压力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就业指导活动

(四)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和开发体系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第6篇

论文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就业指导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要求,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路子,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虽然逐步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但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目前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不完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联的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不深,自身作用发挥不够,导致客观上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能否顺利、合理、充分地就业,对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建立适合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已成为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的形势及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与现有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影响到大学生就业,据教育部统计,我国2002年大学毕业生为145万。2003年猛增到212万,增幅为46.2%。2004年又增加到280万.比2003年增长了32%,加上2003年还有近70万毕业生尚未就业,2004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将接近350万。然而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向城镇转移,外籍人员、“海外兵团”的涌入与回归,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挤占”影响.产生了就业总量的矛盾:同时,在大学生就业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形下大学生的专业、性别及学历层次上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其就业。据各大人才市场消息,近几年外语、文秘、计算机等专业就业形势看好,毕业生选择余地很大,文、史、哲等专业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面临挑战。有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拒收女生。女大学生就业相应比男生困难许多;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门槛”有逐步抬高的趋势,用人单位对高学历毕业生需求量增大,除了要求毕业生具备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基本素养外,还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上岗能力,对大学生的就业无形中增加了压力和难度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不仅是对大学生的挑战,也是对学校的挑战,充分认识就业指导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应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注重就业形势教育,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任务就是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落实到求职道德、择业标准、成长道路等方面。第二,注重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指导。通过相关的政策及信息宣传.使学生了解国家和有关部门、学校制定的就业政策,帮助学牛消除择业困惑;向学生及时公布就业信息.指导学生掌握主动搜集需求信息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第三,注重就业技巧指导。由于毕业生普遍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对各种具体求职择业方法、技巧缺乏必要的了解的问题,通过指导避免一些由于方法不当而带来的求职择业障碍。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就业指导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指导对象局限于大学四年级毕业生。缺乏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教育的内容比较肤浅,具体表现为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讲成功的多,讲失败的少;讲面试技巧的多,讲排忧解难的少;泛泛而谈的训导多.个性化、人性化的指导少。总体来说。第一,就业指导目标不明晰,使得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第二,就业指导工作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缺乏连贯性:第三.就业指导教学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就业形势、就业市场的需要。主要体现在:l,对就业指导课重要性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课程设置有待于调整。2.就业指导教材陈旧,难以满足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实际需要。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财、物配备严重不足。4.由于授课教师受到所学专业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理论研究和教学经验上比较欠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等等。

二、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功能

(一)从思想上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的工作是育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是否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绝大部分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这把尺子既是对学生个人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学校的检验。就业率的高低已成为社会、家长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志。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就业工作同学校整体工作的关系,摈弃那种学校只要能在现有资源、规模上多招生,并保证学生能如期毕业就行了的思想,摈弃学生就业是政府和社会的事,跟学校无关的思想,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二)大学生渴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就业指导

当前,高校部分毕业生中存在许多错误的观念和认识:过高的期望值及对于择业理解不全面有的学生期望值过于理想化,过分注重收益、地域、单位性质;有的学生择业意识模糊,缺乏明确的择业目标.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感到恐慌和紧张,缺乏自主、目强的信心;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适合性缺乏应有的了解等等。同时就业指导的层次化、体系化、规范化等方面的建设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就业指导的实践、内容、方式等方面急需加强。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通过多种渠道,帮助毕业生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使大学生能够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积极面对社会的选择;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潮流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择业、面试、沟通、人际关系、工作态度、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并结合学生个体特征,进行个人事业发展策划及管理培训,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三、构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

就业指导是一个工作体系。它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发展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完成了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理论进步。形成了成熟的职业生涯辅导理论.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现代职业指导及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生涯发展理论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发展过程.职业选择不是在面临就业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是一个发展过程。凶此职业指导工作也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应贯穿于长期的教育工作中

生涯辅导的目标是促进个体的生涯成熟。即协助个人实际地达到他应该达到的生涯发展阶段。因此,学校的生涯指导应贯穿于不同教育阶段的始终.承认每个人的才能是有差别的.重要的是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并发掘个人的潜能,给予个人充分发展的机会,以独特的方式去发展及表现他的才能。协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与职业环境.考虑比较灵活和弹性的方式,以达到个体的生涯发展目标。

从以上要求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与之相差甚远.需要我们在_[作中不断研究、完善并努力实践.构建适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二)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体系

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做到就业指导机构专门化、指导人员职业化、指导工作社会化、服务途径信息化的组织保证。根据要求高校都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针对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建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就业领导小组”的就业工作体系,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体现在对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条件、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的重点支持。建立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使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由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系统指导和服务。形成就业指导人员职业化、专家化,只有这样就业指导才能科学地、规范地发展

(三)建立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体系

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主要是由市场调节来实现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功能更大程度地体现在引导和服务。所以提供咨询,开展就业心理、技术训练,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问牵线搭桥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主要工作。第一,要为学生提供有关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信息专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布。第二,和用人单位密切联系,推荐毕业生。召开大型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将各级各类单位请进学校;邀请公司,私、民营企业的老板或负责人来校与毕业生交流,彼此增加了解;发挥学院全体教职_工的聪明才智,使全体教职工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扩大毕业生就业空间等等。第三,实施就业心理、就业技巧训练。引导毕业生及时调整择业过程中的焦虑与不适心态.明确就业方向,使学生了解求职择业的准备、求职择业的基本程序、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利用网络求职、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以及如何签定就业协议和就业协议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等.及时解答毕业生的困惑,开展个性化的择业指导.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帮助、指导。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邀请近年在就业和再就业过程中有建树的我校历届毕业生回校谈他们就业及创业的体会;邀请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举办就业专题讲座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条件,积极有序地帮助毕业生完成各种资格证书的申报、审核、发放。鼓励本科毕业生“考研”.鼓励专科学生“直升本”或成人“专升本”,缓解就业压力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就业指导活动

(四)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和开发体系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第7篇

关键词:就业;形势;大学生;方向;对策

据智联招聘的一项针对1.3万名应届生的调查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3月初,为了寻求一份好工作,参与点差的应届毕业生平均每人要投出28.1份简历,甚至有22%的毕业生投递简历数高达50份.

早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中,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曾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10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1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然而时至今日, 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2014年有毕业生727万,加上去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2014届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自身原因同时还存在着社会等复杂的原因,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社会现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大学生就业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过去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有着较高的心理期望值,较高的心态,求高薪、求舒适的心态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这样就造成很多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就业观偏差,一味蜂拥沿海、沪京津地区,导致就业人数集中竞争大。东部沿海的岗位往往让应聘者趋之若鹜,而西北地区有些条件优厚的工作却无人问津。一方面,东部惊呼人才过剩,大学生预期薪酬屡屡跌破底线,甚至有人主动提出零薪上岗;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急缺人才,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也引不来金凤凰。许多大学生先入为主的认为,西部就是荒漠戈壁、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去那里扎根意味着纯粹的奉献,难以实现个人的发展。事实上,那里不但有希望的绿洲、丰富的资源,更有供大学生施展抱负的大舞台。这里不是苦行僧的炼狱,很多时候它更适合发挥自己的才干。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通过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 。大学生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这些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 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以后在社会中立足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过时的就业观念就会导致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存在依赖和盲目乐观的心理,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竞争意识缺乏,对择业缺乏充分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准备。并且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全面实施,大学生数量的上升使得这个群体的质量受到相应的影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尤其针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同一个学校的同一专业的不同学生由于个人家庭出生的背景,受教育的背景以及个体性格与资质差异等各方面相关因素的影响,尽管都在相同的环境、相同条件下接受相同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但对于受教育者而言,个体的差异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二、巨大的社会压力

由于市场上出现的大量的人力资源,使得用人单位将用人标准提的越来越高,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储备和吸收更多的人才本来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有些企业并没有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仅仅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厚经验。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工作要求本科学历,而本科生可以做的工作要求硕士学历,这些都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严重的挫伤了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很多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很多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工作经验是需要在工作中产生的,对于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如果用人单位动辄要求几年以上工作经验,不给他们得到经验的机会,他们何时才能拥有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经验呢.在2013年5月16日,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就已经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从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力促进就业公平、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等。

三、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三个要素

第一,就是大学生本身对自己工作的定位.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有很大偏差, 在天津考察时关于这点曾说过,当代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要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的岗卫生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定位好,认识清楚自己的方向,总能在青春里散发出自己的异彩.第二,就是就业竞争力.面对当前社会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自身素质,只要有能力,总会有你想要的职位在等着你.第三点就是心态.俗话说,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话糙理不糙,很多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不过硬,虽然专业水平很高,但不能将自己很好的展示出来,胆怯,不自信等情绪在应聘时成为大忌.所以说,除了掌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自我锻炼与加强,培养出良好的心态.把握好这三点要素,求职的概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