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粮食生产调研(合集7篇)

时间:2023-10-20 10:35:37
粮食生产调研

粮食生产调研第1篇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粮食安全问题是重大战略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尤为重要。20xx年全球出现粮食危机,新疆也把粮食安全问题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在自治区的安排部署下,各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进行了层层落实。

**县远离粮食产区,属于粮食产、销自行平衡县。近年来,由于粮食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粮食面积和产量缩减,粮食安全问题也应引起高度关注。因此,认真研究和深化认识我县粮食生产现状,未雨绸缪,防患欲未然,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不断增长的需求,解决我县未来粮食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县粮食生产现状

(一)粮食生产现状:全县土地总面积158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2%。建国以来,**县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总产由一九四九年的194万公斤增加到二oo八年的3086.75万公斤。随着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内部结构由过去单一种植小麦逐步调整为以大豆为主、玉米和小麦为副的种植结构。大豆种植优势明显,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是**县的一项优势产业,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则相应减少。20xx年,全县小麦、玉米和豆类种植面积分别为3.28万亩、1.48万亩和7.89万亩,总产量分别达到524.8万公斤、888万公斤和1617.45万公斤。

(二)粮食收购现状。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我县始终贯彻落实“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98年收购小麦5721吨,收购玉米3329吨。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政策的变化,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粮食收购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xx年小麦收购量下降为327吨。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20xx年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粮食优惠政策,即:在落实国家每公斤价外直补0.2元,每亩地农资综合补贴94元等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给予小麦每公斤0.2元补贴,对小麦种植户给予每亩10元补贴,对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小麦种植户给予每亩50元补贴,水费实行先征后返。以上措施的出台,使20xx年收购小麦收购量上升为1800吨。

二、**县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小麦价格增长缓慢,农资价格又在逐年上涨,虽然近年国家实施了取消农业税、下发粮食直补等优惠扶持政策,但小麦的收益远低于油葵、打瓜、油葵、蔬菜等农作物的收益,影响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有相当一部分农户选择放弃粮食种植。加上小麦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农民种植小麦收入少,其规模效应已成为长期制约我县粮食生产的瓶颈,使我县粮食生产的市场竞争力弱。

(二)产业化发展滞后,粮食经营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经济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做大做强。**县粮食流通企业目前仅有粮油收储有限责任公司,粮食取消定购任务后,粮食部门过去依赖政策支持的购销企业,失去了坚强的后盾,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经营困难,已经难以担负起市场调节的重任;粮食加工企业发展滞后,原有粮食局下属一家面粉加工企业现已改制转产,现有的粮食加工业仅仅是一些小作坊。由于加工业发展缓慢,企业竞争力不强,影响了粮食规模的扩大。

(三)粮食系统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取消了定购任务后,政府要充分掌握粮源发生了困难,粮食部门要掌握粮源,参与市场也缺少资金支持;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粮食购销个体经营迅猛发展,一方面,这种发展促进了粮食市场发育;而另一方面,这种发展又有失规范,个体经营户究竟购入当地农民多少粮食,购进外地多少原粮和成品粮,他们销售情况如何,都比较难以掌握和控制,这就给政府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决策部门必须提前预料,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由于人员编制不足、机构不健全、行政事业经费紧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粮食执法监督检查和市场管理未能有效开展,满足不了社会粮食流通的需要,影响粮食市场供需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监督检查、粮食安全管理、粮食市场信息等正常工作的开展,对确保粮食安全工作带来诸多的困难。

(四)金融信贷在支持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粮食产业投入机制仍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存在着粮食企业投入渠道狭窄、缺乏粮食产业投入补偿机制等弊端。二是贷款担保落实难。三是农村保险机制、担保机制不健全,制约资金投向粮食产业。

三、对我县粮食生产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要加大组织领导。“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无粮则乱”,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关系到社会安定、 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综合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稳定粮食生产。20xx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调动了广大粮农的积极性。针对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扶持粮油生产的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政策扶持,以完善对农民的收益补贴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完善配套的扶持政策,对种粮农民以不同方式进行补贴,稳定粮食以及油料作物的生产。要综合考虑、统筹协调、科学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转到改善粮食品种结构、提高质量上来,不能单纯在面积上做文章,更不能简单化为削减粮食面积。在农业结构调整时,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只能发展,不能萎缩。要正确引导、加强宣传,使农民懂得只要增加科技含量、搞好加工转化,种粮同样能致富。

(二)坚持因地制宜,优化种植区域布局,确保粮食安全。 要与产粮区建立牢固的产销关系,保证充足粮源。从目前情况看,我县的粮食生产不能达到自给自足,在供需上存在较大的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缺粮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我县粮食供应,与产粮区建立起牢固的产销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可以避免灾年粮食紧缺时,东奔西跑,盲目乱闯,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选择光热、水资源,土壤类型等资源条件较好相对比较适宜种植小麦的乡村,粮食产业项目和有关扶持资金必须向其倾斜,鼓励发展小麦生产,在这些乡村加大粮食种植任务,确保我县粮食稳定生产,稳定粮食生产全局,实现产销平衡、满足自给。

(三)增加资金投入。财政要尽可能地向农业专项倾斜投入,加快粮食产业开发速度,保护粮食安全。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调动农民发展商品农业的积极性。要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控制、检查和清理工作;要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培育重专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金融部门要按照商业信贷原则,采取小额信贷等方式,加大扶持种植大户和产业化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支持扩大生产规模,解决粮食产品经销、加工、收购中的所需资金贷款。

(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发挥本地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引导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推动粮食订单收购,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促进粮食转化增值,以粮食产业化提升农业,致富农民,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良性发展。

粮食生产调研第2篇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粮食安全问题是重大战略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尤为重要。20xx年全球出现粮食危机,新疆也把粮食安全问题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在自治区的安排部署下,各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进行了层层落实。

**县远离粮食产区,属于粮食产、销自行平衡县。近年来,由于粮食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粮食面积和产量缩减,粮食安全问题也应引起高度关注。因此,认真研究和深化认识我县粮食生产现状,未雨绸缪,防患欲未然,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不断增长的需求,解决我县未来粮食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县粮食生产现状

(一)粮食生产现状:全县土地总面积158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2%。建国以来,**县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总产由一九四九年的194万公斤增加到二oo八年的3086.75万公斤。随着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内部结构由过去单一种植小麦逐步调整为以大豆为主、玉米和小麦为副的种植结构。大豆种植优势明显,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是**县的一项优势产业,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则相应减少。20xx年,全县小麦、玉米和豆类种植面积分别为3.28万亩、1.48万亩和7.89万亩,总产量分别达到524.8万公斤、888万公斤和1617.45万公斤。

(二)粮食收购现状。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我县始终贯彻落实“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98年收购小麦5721吨,收购玉米3329吨。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政策的变化,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粮食收购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xx年小麦收购量下降为327吨。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20xx年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粮食优惠政策,即:在落实国家每公斤价外直补0.2元,每亩地农资综合补贴94元等政策的基础上,县财政给予小麦每公斤0.2元补贴,对小麦种植户给予每亩10元补贴,对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小麦种植户给予每亩50元补贴,水费实行先征后返。以上措施的出台,使20xx年收购小麦收购量上升为1800吨。

二、**县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小麦价格增长缓慢,农资价格又在逐年上涨,虽然近年国家实施了取消农业税、下发粮食直补等优惠扶持政策,但小麦的收益远低于油葵、打瓜、油葵、蔬菜等农作物的收益,影响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有相当一部分农户选择放弃粮食种植。加上小麦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农民种植小麦收入少,其规模效应已成为长期制约我县粮食生产的瓶颈,使我县粮食生产的市场竞争力弱。

(二)产业化发展滞后,粮食经营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经济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做大做强。**县粮食流通企业目前仅有粮油收储有限责任公司,粮食取消定购任务后,粮食部门过去依赖政策支持的购销企业,失去了坚强的后盾,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经营困难,已经难以担负起市场调节的重任;粮食加工企业发展滞后,原有粮食局下属一家面粉加工企业现已改制转产,现有的粮食加工业仅仅是一些小作坊。由于加工业发展缓慢,企业竞争力不强,影响了粮食规模的扩大。

(三)粮食系统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取消了定购任务后,政府要充分掌握粮源发生了困难,粮食部门要掌握粮源,参与市场也缺少资金支持;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粮食购销个体经营迅猛发展,一方面,这种发展促进了粮食市场发育;而另一方面,这种发展又有失规范,个体经营户究竟购入当地农民多少粮食,购进外地多少原粮和成品粮,他们销售情况如何,都比较难以掌握和控制,这就给政府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决策部门必须提前预料,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由于人员编制不足、机构不健全、行政事业经费紧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粮食执法监督检查和市场管理未能有效开展,满足不了社会粮食流通的需要,影响粮食市场供需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监督检查、粮食安全管理、粮食市场信息等正常工作的开展,对确保粮食安全工作带来诸多的困难。

(四)金融信贷在支持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粮食产业投入机制仍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存在着粮食企业投入渠道狭窄、缺乏粮食产业投入补偿机制等弊端。二是贷款担保落实难。三是农村保险机制、担保机制不健全,制约资金投向粮食产业。

三、对我县粮食生产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要加大组织领导。“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无粮则乱”,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关系到社会安定、 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综合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稳定粮食生产。20xx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调动了广大粮农的积极性。针对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扶持粮油生产的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政策扶持,以完善对农民的收益补贴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完善配套的扶持政策,对种粮农民以不同方式进行补贴,稳定粮食以及油料作物的生产。要综合考虑、统筹协调、科学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转到改善粮食品种结构、提高质量上来,不能单纯在面积上做文章,更不能简单化为削减粮食面积。在农业结构调整时,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只能发展,不能萎缩。要正确引导、加强宣传,使农民懂得只要增加科技含量、搞好加工转化,种粮同样能致富。

(二)坚持因地制宜,优化种植区域布局,确保粮食安全。 要与产粮区建立牢固的产销关系,保证充足粮源。从目前情况看,我县的粮食生产不能达到自给自足,在供需上存在较大的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缺粮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我县粮食供应,与产粮区建立起牢固的产销关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可以避免灾年粮食紧缺时,东奔西跑,盲目乱闯,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选择光热、水资源,土壤类型等资源条件较好相对比较适宜种植小麦的乡村,粮食产业项目和有关扶持资金必须向其倾斜,鼓励发展小麦生产,在这些乡村加大粮食种植任务,确保我县粮食稳定生产,稳定粮食生产全局,实现产销平衡、满足自给。

(三)增加资金投入。财政要尽可能地向农业专项倾斜投入,加快粮食产业开发速度,保护粮食安全。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调动农民发展商品农业的积极性。要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控制、检查和清理工作;要鼓励土地合理流转,培育重专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金融部门要按照商业信贷原则,采取小额信贷等方式,加大扶持种植大户和产业化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支持扩大生产规模,解决粮食产品经销、加工、收购中的所需资金贷款。

(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发挥本地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引导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推动粮食订单收购,发展粮深加工,促进粮食转化增值,以粮食产业化提升农业,致富农民,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良性发展。

粮食生产调研第3篇

据介绍,1*9-20*年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曾连续下降,国家在严峻形势下采取紧急措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政策扶持。自20*年开始全国粮食生产形势好转,粮食总产量达到4.69亿吨,20*年达到4.84亿吨,20*年达到4.90亿吨,基本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尽管如此,我国粮食的供需缺口仍呈逐步扩大趋势,20*年起我国已经成为净进口国,当年全国粮食消费总量为4.9亿吨,产需缺口达2000万吨,20*年产需缺口上升到2500万吨以上。据《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预计,到2010年全国粮食需求量将达到5.5亿吨,按国内粮食自给量要达到5.4亿吨计,与20*年相比需要新增粮食近5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000万吨,年均增长率要达到2%,粮食生产任务十分艰巨。

从长远来看,粮食生产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隐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在近年来的粮食增产因素中,除了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以外,国家及省实施的重大项目的带动起了很大作用,而保障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一旦有关项目实施结束,很难保证粮食生产能够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二是由于经济建设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推进必然会继续占用一部分耕地,耕地总面积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对粮食生产构成强大竞争;三是粮食生产资料价格一直高位运行,而今年以来粮食价格提高的收益主要在中间流通环节,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提高有限。相对于棉花生产,种植粮食的比较效益仍然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四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不够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中乡及乡以下的环节十分薄弱。现有的县级农技推广队伍中的老技术人员相继离开农技推广岗位,而有的县(市)年轻技术人员又后继乏人,有的县(市)农技推广部门多年未新聘用农业院校毕业生。

为巩固近三年中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的成果,应继续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为此,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雁鸣等人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巩固粮食生产:

一、采取多种有力措施,保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切实保护耕地。各级政府应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坚持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不予上报或审批。基本建设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重点解决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建房中对耕地的占用,下大力量解决“空心村”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土地撂荒现象。加强宣传,采取更为优惠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二、加大粮食增产技术的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近年来,农业科技人员已经研究成功了一批促进粮食作物增产的技术成果。要组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部门,继续加强粮食生产关键使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形成具有不同地区区域特色的技术体系,为粮食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要加大对粮食增产技术推广的经费投入,使粮食增产技术成果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通过提高单产来保证总产量不断增长。

粮食生产调研第4篇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濉溪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

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20**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增产的原因:一是小麦良种的推广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较好,有利小麦生产;三是小麦病虫害较少。

通过高产攻关活动,小麦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推广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种。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烟农19面积110万亩,皖麦19面积30万亩,周麦18面积5万亩。优质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区优质率100%,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

20**年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的特点。

2、粮食(小麦)生产情况。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积约200万亩,其中小麦165万亩,大麦、蚕豌豆20万亩,发展小麦预留行、间作套种20万亩。实行优质小麦同一品种连片种植、规范化栽培、专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规模种植效益。全市种植小麦165万亩,其中烟农19、皖麦19、周麦18等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就在150多万亩,占全部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面积70万亩,其中濉溪县55万亩,烈山区15万亩。实现统一供种700万公斤。同时,省下达了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面积30万亩(其中濉溪县25万亩,烈山区5万亩),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分别在相山区和杜集区安排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各1万亩。预计明年,我市小麦单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粮食生产抓的早、抓的紧,秋种面积落实非常顺利。各地领导重视、粮价上涨,更重要的是,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粮食(小麦)生产形势。今春以来,由于部分畜产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农民得到的较好的经济利益。有利的经济因素和惠农政策正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几年的农业良好态势仍然没有改变。预计,今后至明年一段时间,小麦价格将稳定上涨。原因是:一是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费用也相应增加。小麦种植成本的上升,将直接导致小麦市场价格的上升。当前,继续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今年农业丰收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的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的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应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

二、我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

我市粮食生产,在国家、省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投资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土地治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优质小麦基地建设、“良种补贴”、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等各项政策措施实施良好,粮食生产持续得到发展。

1、科学规划,项目带动,为粮食生产注入活力。我市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十分明显。已建立起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和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

2、科技支撑,服务到位,为粮食增产提供动力和保障。每年秋种之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紧紧抓住技术培训、科学播种、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不放松,确保落实到位。今年全市测土配方面积达60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25万亩。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传授科学种田知识,共下发科技“明白纸”20多万份。农业科技为全市小麦单产、总产跃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3、政企联姻,狠抓订单,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我市先后成立了粮食协会、小麦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政府引导中介组织在技术培训、标准研制、市场分析、产销衔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依托鲁王、天宏、鲁南等龙头企业,结合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开展了小麦订单生产,全市粮食订单面积达70万余亩。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发挥作用,做到优质专用小麦种子供应到哪里,订单签到哪里。在每年秋种时节,粮食部门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促进优质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不断提高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农惠农,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市开始减免农业税后,农民种粮不缴粮不纳税,国家还给补贴,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若干意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管理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三、粮食生产存在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特别是优质小麦生产,还处在发展阶段,无论规模还是质量以及发展后劲,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实现由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由特色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撑、人力开发、市场开拓、经营方式和减灾能力等方面需要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今年小麦每亩成本292.72元,以亩产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计算,亩产值为630元,亩盈利337.3元,这其中还未扣除农民付出的人工成本,纯种粮经济效益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

(二)受自然条件影响偏差较大。今年,我市受降雨强影响,造成了我市20个乡镇受灾,32个村庄进水,农作物受淹面积141.85万亩,绝收面积19.88万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农田基本设施还较薄弱,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部分农田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粮食生产的要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现有的投资资金远远不够建设的需要。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小麦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总体层次较低,附加值低,最终制约了产品和市场的扩大。

(四)流通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以及信息,营销组织薄弱,市场动作水平低,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由此制约了生产,又影响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粮食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财力不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市场软硬件基础薄弱,流通中处于弱势。

(五)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后劲不足。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原因,一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么种田。

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

建设具有区域优势、抗灾能力强、生产基础好的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基地,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粮食基地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适度规模,充分考虑现有老产粮基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使粮食生产基地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与确保全市粮食安全适应。

在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时,应重点考虑粮农利益,粮食生产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容易出现“高产穷农”现象。为此,一是要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优质优价,集中财力重点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通过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努力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粮食是特殊的农产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粮食生产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从上至下营造粮食生产良好的氛围。二是要加大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宣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农民种粮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广泛开展技术、信息宣传,加大技术扶持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关涉农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驻点指导。强化农情、墒情、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

(三)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总产,只能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单产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现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技术资源,借助市内外各类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粮食生产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化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市实施了高产、优质粮食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等等。单产逐年提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粮食生产调研第5篇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和衡量指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的一定地区,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稳定地达到一定产量的粮食产出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由耕地、资本、劳力、科技、环境等要素的投入能力所决定,由年度的粮食总产量所表现。耕地、资本、劳力、科技、环境等要素每年能投入到粮食生产中去的质和量,就决定了粮食产出的质和量,即产出能力。粮食生产能力要变为实际产量,由国家政策和粮食供求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粮食比较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耕地保护能力。主要指能够保持有多少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用于粮食生产。二是政策支撑能力。包括政策措施的保障悄况,投入增加的状况,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等。三是科技服务能力。包括农业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推广体系状况。四是抗灾能力。包括排灌设施条什、物质装备状况和粮食种子储备情况等。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衡量指标:一是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部“十五”计划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到20*年耕地面积不低于1.28亿公顷(19.2亿亩)。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考虑,“十五”期间,年度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7亿公顷(16亿亩)左右。二是粮食单产。可综合反映粮食的产:出水平。*年我国粮食单产为4261公斤/公顷(568斤/亩),“十五”时期的亩均单产应高于这个水平。三是抗灾水平。可反映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状况和粮食生产的稳定程度。可用受灾面积‘孙览灾而积之差占受灾面积的比重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抗灾率一直在50%左右。

二、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农户对粮食生产的物质要素投人不断增加。化肥施用总量(按有效成分100%计算)由1*8年的884万吨增加到*年的4146万1吨,有效灌溉面积由1*8年的6.74亿亩增加到*年的8.08亿亩。主要粮食品种良种种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达到60—70%。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由1*8年51亿元增加到*年357亿元(同期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4.6%下降为2.67%)。由于投入增加,生产条件改善,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虽然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总产量由1*8年的6000亿斤增长到1996年的10000亿斤。近几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为稳定粮食生产,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年以来,粮食产量和面积出现连续下降。*—2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累计减少770.7万公顷(11561万亩),年度分别比上年减少62.6万公顷(939万亩)、469.8万公顷(7047万亩)和238.3万公顷(3575万亩)。粮食总产量累计减少1193.2亿斤,年度分别比上年减少78.2亿斤、924.2亿斤和1*.8亿斤。

近几年粮食面积和产量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

一是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民自主调减粮食面积。1996年以来,受粮价持续下跌和农资、机械和劳动力等粮食生产要素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实际出售粮食价格接近甚至低于成本,种粮效益明显下降。据湖北省农业部门测算,*年粮食作物每亩成本纯收益率为1%,亩均税后收益为3.26元(其中水稻为0.09元),不足柑桔(712元)、绿茶(436元)的1%。湖北省京山县有关部门测算,20*年度种植水稻亩纯收入约200元,较1996年下降150元左右,比种植沙梨、蔬菜等经济作物少300元左右。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粮食主产区及60%左右的纯农户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

二是政策引导结构调整,调减粮食种植面积。据统计,*年全国因结构调整主动调减粮食面积333万公顷(4995万亩),占粮食播面减少总数的70%。近两年粮食主销区省份大幅度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主产省份也调减了粮食面积。浙江省德清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19*年的553,5万亩,调减到20*年的175.5万亩,减幅为68.4%,其中,20*年调整农田发展多种经营面积184.5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59.2%。浙江全省20*年粮食播种面积2812.5万亩,比19*年减少1396.5万亩,减少幅度为33%。今年一些省区开始取消或部分取消保护价,通过粮食购销公司补贴收购部分粮食,但补贴面小。如湖北省今年给17个粮食主产县按每公斤补贴6分钱汀购3()亿斤优质粮,对其他县区不下达订购补贴任务,这些地区就相应地自主调减丁粮食种植。

三是实施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减少了耕地和粮食播种。近两年全国因生态建设退耕,调减部分粮食种植面积。湖北省粮食种植面积由80年代的7699,5万亩,减少刊现在的6000万亩,其中退耕399万亩(退耕还林还草319.5万亩,退耕还湖约79.5万亩)。据估计,全国因退耕减少粮食播种面积约100万公顷(1500万亩)。这项计划的实施,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有利的。四是农田基础设施老化,粮食生产抗灾能力低,因灾降低·了粮食生产能力。*年代以来,国家预算内农业资金投入总量有所增加,但投资比重没有提高。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重点用于大江大河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直接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的投入明显偏少,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田间排灌设施陈旧老化,农业抗灾能力脆弱,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饭”。19*—*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受灾面积8。1亿亩,成灾面积3.9亿亩,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48%,抗灾率仅为52%,与80年代水平相比没有明显的提高,不如1*8年的水平(57%)。*年因灾损失粮食1300亿斤,比上年增加600亿斤。近几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水平趋于下降。全国年度粮食播种面积由多年稳定在1.10—1.13亿公顷(16.5—17亿亩),减少到警戒线1.07亿公顷(16亿亩)以下。20*年为1.06亿公顷(15.9亿亩),2002年预计为1.*亿公顷(15.7亿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下降,有些因素是不可逆的,要恢复起来代价很大。例如耕地的减少,*年耕地占用2349万亩(其中建设占用244.5万亩,生态退耕1144.5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占用867万亩,灾毁耕地93万亩),耕地补充436.5万亩(其中未利用土地开发276万亩,废弃地复垦99万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63万亩),占补相抵,*年耕地实际减少1912.5万亩。从*年以来的情况看,在粮食生产和流通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利润,粮农的生产积极性难以得到保护,投入粮食生产的各种要素会减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保持和提高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三、粮食供求趋势预测

(一)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

由于我国人口继续增加和粮食转化与深加工的进一步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将早刚性增长。近年来学术界和有关部门对我国粮食消费需求的中长期预测很多,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1、20*年的粮食需求总量为10620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985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369斤;饲料粮需求量4108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38.7%;加上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及损耗,人均需求量为786斤。

2、2*5年的粮食需求量为11670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503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312斤;饲料粮需求量5545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47.5%;加上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等,人均需求量为804斤。

3、203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13195亿斤,其中直接消费量为4160亿斤,人均直接消费原粮260斤;饲料粮需求量7244亿斤,占粮食需求量的54.9%;加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等,人均需求量为824斤。分品种来看,今后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饲料粮增长。据预测,从目前到2030年,稻谷需求略有上升,小麦需求持续上升,玉米需求大幅增长。玉米20*年需求量占粮食总量的比重为28.4%;2*5年需求快速上升至31.9%;2030年需求量进一步上升至35.2%。

(二)未来粮食产需缺口较大

从上述需求和目前1000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看,20*年、2*5年、2030年我国粮食产需缺口分别为620亿斤、1671亿斤和3195亿斤。按照粮食最低自给率95%计算(粮食净进口控制在总产量的5%以内),为实现产需基本平衡,粮食生产能力需要比目前分别提高约100亿斤、1100亿斤和2540亿斤,提高幅度分别为1%、11%和25%。这在目前的投入和科技水平下,困难和压力很大。从最近十几年的情况看,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不大。19*—1994年5年粮食单产在533斤/亩左右,1995—20*年7年粮食单产在573斤/亩左右,19*—20*年12年单产提高幅度仅7.5%,年递增0.6%。在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要实现粮食产需平衡,粮食单产必须有相应的提高。

(三)影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是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目前国家资源未能有效的补贴到农民,在粮食流通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如无有力的保护措施,不解决粮食的比较效益问题,农民种粮积极性将进一步下降。

二是耕地和水等资源紧张。我国耕地数量和水资源不足而且不断缩减,是阻碍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和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左右,人均占有耕地仅1.59亩,为世界人均数3.75亩的42%。即使现有耕地总是稳定,随着人口增加,到2*0年和2030年,人均耕地也将降至1.43亩和1.34亩。农业用水也严重紧缺。现阶段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的25%。预计到2030年,人口达到16亿时,在降水不减少的情况下,人均水资源将下降到1760立方米,接近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警戒线。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灾害的能力不强。我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小,干旱半干旱面积比重大。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水田和水浇地为7.91亿亩,仅占总耕地的39%。全国40%的耕地退化,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水土流失危害。每年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台风、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给粮食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四是科技储备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由于体制不顺、科技与生产、科研与推广脱节、经费不足、机构重叠、力量分散、人才流失等问题仍很突出,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各类试验、示范等科研推广工作难以很好地开展,粮食生产领域科技储备不足,技术推广队伍不稳,粮食生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更新推广速度较慢,直接制约着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

五是基本农田环境污染状况加剧,耕地的持续生产能力下降。由于工业和城市“三废”对基本农田的污染,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和质量。全国已有1000万公顷(1.5亿亩)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占灌溉总面积的7.3%,’且呈上升趋势。每年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数千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由于地力下降、环境污染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直接影响,难以估计。

四、建议立足于人多地少的国情,要从长远战略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藏粮于库与藏粮于地有机结合,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一)依法保护耕地和水资源,确保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调查中发现,一些地方由于部门分割,制定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造成破坏粮田、滥占耕地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耕地和水足粮食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要树立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就是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观念,建立健全耕地等农业资源保护法制体系,依照《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和水资源,保持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率。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减少国家对耕地的低价征用和高价出让,避免对农民利益的损害。

(二)实施农业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粮食产品成本高、品质较差,国际竞争力不强,逐步增加的粮食进口势必会冲击国内粮食市场,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高。因此,我们应在WTO规则框架内,利用政府补贴弥补完全市场调节的缺陷,调节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方向,实施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以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加大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力度

近些年来,粮食作物科研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薄弱,科技储备严重不足。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选育相对滞后,优质品种不多,专用品种不全。农民迫切需要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仍比较缺乏。要树立储备科技就是储备生产能力的思想,加大粮食作物科技投资力度,集中资金,集中人才,大力开展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的研究,力争在短期内有所突破。建立对良种和适用新技术推广的补贴制度,加强技术推广力度,确保粮食单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水平要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特别是国内支持保护的“绿箱”政策,借鉴国际经验,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资力度,加强基本农田没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和土地生产力,直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粮食主产区选建500个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加强农田灌排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在这些基地县,形成年产粮食5000—6000亿斤的生产能力,保证每年提供*—2800亿斤商品粮。

(五)建立国家粮食预警体系,及时调控粮食市场

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粮食市场和价格大幅度波动,国家应建立粮食预警体系,确定粮食警戒线,进行指标监测。同时对粮食预警进行立法,确保粮食供应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要求各级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应。

粮食生产调研第6篇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

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20××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增产的原因:一是小麦良种的推广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较好,有利小麦生产;三是小麦病虫害较少。

通过高产攻关活动,小麦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推广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种。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烟农19面积110万亩,皖麦19面积30万亩,周麦18面积5万亩。优质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区优质率100%,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

20××年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的特点。

2、粮食(小麦)生产情况。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积约200万亩,其中小麦165万亩,大麦、蚕豌豆20万亩,发展小麦预留行、间作套种20万亩。实行优质小麦同一品种连片种植、规范化栽培、专业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规模种植效益。全市种植小麦165万亩,其中烟农19、皖麦19、周麦18等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就在150多万亩,占全部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面积70万亩,其中*县55万亩,烈山区15万亩。实现统一供种700万公斤。同时,省下达了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面积30万亩(其中*县25万亩,烈山区5万亩),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分别在相山区和杜集区安排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各1万亩。预计明年,我市小麦单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粮食生产抓的早、抓的紧,秋种面积落实非常顺利。各地领导重视、粮价上涨,更重要的是,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粮食(小麦)生产形势。今春以来,由于部分畜产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农民得到的较好的经济利益。有利的经济因素和惠农政策正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几年的农业良好态势仍然没有改变。预计,今后至明年一段时间,小麦价格将稳定上涨。原因是:一是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费用也相应增加。小麦种植成本的上升,将直接导致小麦市场价格的上升。当前,继续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今年农业丰收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的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的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应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

二、我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

我市粮食生产,在国家、省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投资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土地治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优质小麦基地建设、“良种补贴”、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等各项政策措施实施良好,粮食生产持续得到发展。

1、科学规划,项目带动,为粮食生产注入活力。我市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十分明显。已建立起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和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

2、科技支撑,服务到位,为粮食增产提供动力和保障。每年秋种之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紧紧抓住技术培训、科学播种、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不放松,确保落实到位。今年全市测土配方面积达60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25万亩。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传授科学种田知识,共下发科技“明白纸”20多万份。农业科技为全市小麦单产、总产跃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3、政企联姻,狠抓订单,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我市先后成立了粮食协会、小麦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政府引导中介组织在技术培训、标准研制、市场分析、产销衔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依托鲁王、天宏、鲁南等龙头企业,结合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开展了小麦订单生产,全市粮食订单面积达70万余亩。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发挥作用,做到优质专用小麦种子供应到哪里,订单签到哪里。在每年秋种时节,粮食部门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促进优质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不断提高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农惠农,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市开始减免农业税后,农民种粮不缴粮不纳税,国家还给补贴,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若干意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管理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三、粮食生产存在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特别是优质小麦生产,还处在发展阶段,无论规模还是质量以及发展后劲,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实现由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由特色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撑、人力开发、市场开拓、经营方式和减灾能力等方面需要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今年小麦每亩成本292.72元,以亩产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计算,亩产值为630元,亩盈利337.3元,这其中还未扣除农民付出的人工成本,纯种粮经济效益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

(二)受自然条件影响偏差较大。今年,我市受降雨强影响,造成了我市20个乡镇受灾,32个村庄进水,农作物受淹面积141.85万亩,绝收面积19.88万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农田基本设施还较薄弱,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部分农田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粮食生产的要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现有的投资资金远远不够建设的需要。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小麦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总体层次较低,附加值低,最终制约了产品和市场的扩大。

(四)流通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以及信息,营销组织薄弱,市场动作水平低,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由此制约了生产,又影响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粮食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财力不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市场软硬件基础薄弱,流通中处于弱势。

(五)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后劲不足。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原因,一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么种田。

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

建设具有区域优势、抗灾能力强、生产基础好的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基地,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粮食基地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适度规模,充分考虑现有老产粮基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使粮食生产基地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与确保全市粮食安全适应。

在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时,应重点考虑粮农利益,粮食生产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容易出现“高产穷农”现象。为此,一是要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优质优价,集中财力重点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通过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努力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粮食是特殊的农产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粮食生产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建立粮食生产奖励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从上至下营造粮食生产良好的氛围。二是要加大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宣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农民种粮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广泛开展技术、信息宣传,加大技术扶持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关涉农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驻点指导。强化农情、墒情、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

(三)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总产,只能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单产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现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技术资源,借助市内外各类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粮食生产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化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市实施了高产、优质粮食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等等。单产逐年提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粮食生产调研第7篇

办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现将我市目前粮食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调查综述如下。

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

。*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

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

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

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

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20*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

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增产的原因:一是小麦良种的推广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较好,有利小麦生产;三是小麦病虫害较少。

通过高产攻关活动,小麦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推广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种。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烟农19面积110万亩,皖麦19面积30万亩,周麦18面积5万亩

。优质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区优质率100%,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

20*年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的特点。

2、粮食(小麦)生产情况。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积约200万亩,其中小麦165万亩,大麦、蚕豌豆20万亩,发展小麦预留行、间作套种20万亩。实行优质小麦同一品种连片种植、规范化栽培、专业

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规模种植效益。全市种植小麦165万亩,其中烟农19、皖麦19、周麦18等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就在150多万亩,占全部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面积70

万亩,其中*县55万亩,*区15万亩。实现统一供种700万公斤。同时,省下达了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面积30万亩(其中*县25万亩,*区5万亩),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分别在相山区和杜集区安排小

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各1万亩。预计明年,我市小麦单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粮食生产抓的早、抓的紧,秋种面积落实非常顺利。各地领导重视、粮价上涨,更重要的是,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

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粮食(小麦)生产形势。今春以来,由于部分畜产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农民得到的较好的经济利益。有利的经济因素和惠农政策正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

用,持续几年的农业良好态势仍然没有改变。预计,今后至明年一段时间,小麦价格将稳定上涨。原因是:一是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

作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农用柴油价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机械费用也相应增加。小麦种植成本的上升,将直接导致小麦市场价格的上升。当前,继续保护

好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今年农业丰收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环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可能导致农业减产的不利因素,影响粮食生

产稳定发展的最大威胁的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应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

二、我市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

我市粮食生产,在国家、省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投资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土地治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优质小麦基地建设、“良种补贴”、产业化龙头企业发

展等各项政策措施实施良好,粮食生产持续得到发展。

1、科学规划,项目带动,为粮食生产注入活力。我市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测土配方施肥等

,项目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十分明显。已建立起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和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

2、科技支撑,服务到位,为粮食增产提供动力和保障。每年秋种之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紧紧抓住技术培训、科学播种、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不放松

,确保落实到位。今年全市测土配方面积达60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25万亩。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传授科学种田知识,共下发科技“明白纸”20多万份。农业科技为全市小麦单产、总产跃上新

台阶提供了有力支撑。

3、政企联姻,狠抓订单,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我市先后成立了粮食协会、小麦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政府引导中介组织在技术培训、标准研制、市场分析、产销衔接等

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依托鲁王、天宏、鲁南等龙头企业,结合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开展了小麦订单生产,全市粮食订单面积达70万余亩。产业化龙头企业和

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发挥作用,做到优质专用小麦种子供应到哪里,订单签到哪里。在每年秋种时节,粮食部门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促进优质专用小

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不断提高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农惠农,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市开始减免农业税后,农民种粮不缴粮不纳税,国家还给补贴,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

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若干意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管理办法》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三、粮食生产存在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特别是优质小麦生产,还处在发展阶段,无论规模还是质量以及发展后劲,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实现由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由特色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在政

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撑、人力开发、市场开拓、经营方式和减灾能力等方面需要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粮效益依然低下。据对部分种粮农户收益调查,今年小麦每亩成本292.72元,以亩产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计算,亩产值为630元,亩盈利337.3元,这其中还未扣除农民付出的人工成本,

纯种粮经济效益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的收益和积极性。

(二)受自然条件影响偏差较大。今年,我市受降雨强影响,造成了我市20个乡镇受灾,32个村庄进水,农作物受淹面积141.85万亩,绝收面积19.88万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农田基本

设施还较薄弱,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部分农田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粮食生产的要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现有的投资资金远远不够建设的需要。

(三)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龙头企业力量薄弱,缺乏实力和竞争力,优质小麦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总体层次较低,附加值低,最终制约了产品和市场的扩大。

(四)流通渠道不畅。由于缺乏市场经营人才、畅通的流通设施以及信息,营销组织薄弱,市场动作水平低,没有形成强大的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由此制约了生产,

又影响市场份额的扩大。同时,粮食产业化发展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财力不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扶持,市场软硬件基础薄弱,流通中处于弱势。

(五)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后劲不足。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农村税费改革、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后劲不足

。原因,一是务农种粮不如打工、不如种经济作物。二是化肥、农药、燃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涨价收入被抵消。种粮劳动者的数量减少,由于务农不如打工,大量劳动力外出。剩余种粮劳动者

的素质在下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

么种田。

四、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

建设具有区域优势、抗灾能力强、生产基础好的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基地,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粮食基地的建设,要统筹规划、适度规模,充分考虑现有老产粮基

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使粮食生产基地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与确保全市粮食安全适应。

在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时,应重点考虑粮农利益,粮食生产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难度较大,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容易出现“高产穷农”现象。为此,一是要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优质优价,集中财力重点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通过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

,努力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粮食是特殊的农产品,确保粮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有关部门应在粮食生产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建立粮食生

产奖励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奖励,从上至下营造粮食生产良好的氛围。二是要加大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采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

形式,宣传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宣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农民种粮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广泛开展技术

、信息宣传,加大技术扶持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关涉农部门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分片包干,责

任到人,驻点指导。强化农情、墒情、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

(三)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生产单产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达到一定的总产,只能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单产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现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技术资源,借助市内外各类院

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粮食生产部门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化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合协作,加大对粮食生产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市实施了

高产、优质粮食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等等。单产逐年提高,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加强社会化服务,大力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粮食产业化是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的有效保障,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大力实施“212强龙工程”,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起着中枢和领导

地位,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的作用,其生产能力、组织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市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要积极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加工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引进先进技

术和工艺,全面提升加工产品的品位和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发展订单粮食,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部级、省级、市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