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课堂学习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10-10 15:57:46
课堂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方法第1篇

关键词:科学;合理分工;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蔚然成风,合作学习是构建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方法,它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能全面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地发展,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交往与审美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科学、合理分工,让组员各尽其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学习。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合作学习就能充分发挥学生队伍中最进步的学生的作用。首先,每个小组必须有小组长,来指挥大家的合作,组长应是比较活跃、头脑较灵活、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威信的人。其次,小组成员的组成也十分重要,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最后,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公平发展的机会。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构建了更有效的语文学习型课堂。

二、创设合理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收益,教师要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为学生创设情景,开展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合作欲望,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扎实、有效地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起来,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

1.探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在理解课文重点语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做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节,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这样的问题能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很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这个探究过程需要组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依据小组成员的分工,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同学在组内活动时进行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组员各尽其职,完成探究。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

2.作文评改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逃避作文,这与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呆板、单一脱不了关系。多数学生的作品往往被教师忽略。因为教师面对几十或近百份作品,在短时间内都给予恰到好处地评价是困难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吸收了合作教学的思想,在作文评改中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评改学生习作《我的发现》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评改过程是这样的:由4~5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固定),设组长一人,每小组每次批改2~4篇作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初评任务,在小组批阅的基础上,老师根据需要作适当补充批阅。在小组学生初评习作时,我对学生提出详细具体的批阅要求:

(1)小组成员在初阅作文时,用红笔找出错别字,用波浪线划出好句子,用三角形标出用得好的词,用常用修改符号对不通顺地语句进行批改。

(2)讨论确定作文等级,撰写作文总评语(由组长执笔)。

(3)总评语要用语委婉、公正、恰当。多说优点,少说缺点。总评语还可以就文章的特色及其他方面作出评价,同时提倡有创新意识的评语。

(4)总评语写好后,在评语的右下方写上小组成员名字及日期。

在学生初评习作这一关键环节上,我充分相信同学,放手让学生去做。但在作文评讲课上,我担任的是主持人角色,各小组组长为主评人,开展评讲活动。我在中间对评讲人进行鼓励性评价,对被评作品进行适时、适量的二次评价,并相机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让学生在修改中掌握写作技巧,提高习作水平。作文评改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把修改讲评的过程变为学生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了批改作文的效率,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的语文课堂。

三、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足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但我们在语文课堂中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问题一涌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立即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疑。这样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一方面使学生因思考不够成熟,导致讨论过于肤浅;另一方面使那些思维迟钝、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要么默默无语充当听客,要么坐享其成、人云亦云,助长了他们学习的惰性和依赖性。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不了疑难,而且也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因此,我认为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如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时,当上到“比较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的相同点”这个环节时,我先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做一做批注。在学生充分读课文,充分思考后,我再组织小组交流讨论:“老师看到有很多同学都在课文中做了批注,发现了这三段话中的很多相同点,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学生在充分读书、思考后,就能很好地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交流探讨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志。我们必须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崔峦.求是・崇实・鼎新:崔峦小学语文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9.

课堂学习方法第2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地理课堂 主体性 独立性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39-02

目前我校正在着力学习山东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我们的地理课堂当然也不例外,“优质和高效”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笔者认为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懂得自主合作和探究。所谓“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通过自主探究总结知识规律,解决部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适时予以点拔和引导,起 “画龙点晴”的作用。“合作”是指基于学习组织的建设和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相互启迪、相互评价、相互检查,实现学习上的共享共赢,还指学生在个性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弥补、相互制约及共同发展。通过合作能够大大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交流的机会,思维碰撞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和锻炼的机会。通过学习组织内部的交流合作,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所以高效课堂模式是非常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并进一步的推进,既然说高效课堂要想真正实现高效来源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那么在我们的地理课堂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呢?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笔者浅显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方法: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一种高昂和主动的情绪开始学习,可以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以图像、生动的描述、问题、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授到“大气的热力状况”时可以反问学生如果没有大气我们地球上的日出和日落会是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讲到大陆漂移学说时,可以问南极洲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了什么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讲究方法,激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回答错误而影响了学生的自尊心。为此,我在地理教学中坚持全面开展赏识教育,创造性地探索出了赏识晨会课、无批评日、优点卡等行之有效的活动。

二、诱导学生主动探究。

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有活动,但无激情;有思维,但无智慧,有探索,但无创新,有回答,但无质疑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学生缺乏探究的兴趣。我们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必须诱导学生自觉学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标。在教学实际中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例如,我上学期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是每节课上课前每个人必须提出至少三到四个问题,然后进行交流,并适时的给予一些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效果比较良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在课堂上强调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动态化,创设情境真实化。

三、促进学生主动发挥主体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计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诸如城市区位的选择、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为什么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而西部人口稀少等练习,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原理解决这些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再学”的欲望,从而达到着重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目的。我校现在采取的小组合作形式就是4-6人为一组。合作交流时,大家围绕预先下发的由备课组教师共同研制的地理导学案讨论,通过4-5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小组内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方法,还可以有机会分享他人的想法,在讨论辨析中保证全体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气氛很活跃。

四、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够提高学习活动成效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要“尊重个性、体现差异、激发活力、促进发展”,对不同学生提出适宜其发展的不同要求,为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和与人交往的机会,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五、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感知久远的地理年代和宏大的空间是非常困难的,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让学生在自然与社会的情景和场景中扮演角色,观察树木、动物、土壤、山石等地理事物,感知经济、社会现象;读地图、辩方向、用罗盘定方向、制模型,感受地理事物的美感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关系,自己体验知识的真谛。

总之,地理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接受”“适应”已有的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们具有改造和发展社会、实现自我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弘扬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我激励,从而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也是高效课堂所倡导的最终目的,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狂欢”并进而乐学好学。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2009.

[2]王跃.高效课堂101个细节[M].广东:广东高教出版社,2009.

[3]刘清法.高效课堂-五环节高效教学法[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

课堂学习方法第3篇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提高语言综合素质的主要环节,也是师生交流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创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作学生的知识朋友,利用教材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提高语言综合素质的主要环节,也是师生交流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严重地束缚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发挥,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作学生的知识朋友

卢梭说得好:“只有作学生的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是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以满腔的热情来帮助学生,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为搞好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2.教师应利用教材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学法和教法,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中。都会学生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现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应从“研究教法”为中心转化到“研究学法”重心。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在一步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都有所不同。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也就是学法指导。主要方法如下:

⑴ 对比法

对比法主要用于学习一些相似词组,通过对比学习一些词组的用法,区别他们的不同点加深对这些词组的印象。如在教学in/on/to+方位词+of+某地这几个词组的用法时,如直接给学生讲授他们的用法比较抽象空洞,学生学得比较被动,我们可以给出几个句子让学生区别他们的用法, 通过比较,学生大都能总结出这几个词组的用法:to + 方位词 + of 表示在某一地方范围外的某一方向;in + 方位词 + of 表示在某一范围内的某一方向;on + 方位词 + of 表示在相邻并接壤的某一地方范围外的某一方向。得出这一结论后,再让学生反复操练,这样学生对这几个词组用法就根深蒂固了。不但词组学习可采用此法,时态教学也可以采用此法。

⑵ 归纳总结法

对某一语言现象,我们应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找规律,引导他们思考之后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比教师直接灌输效果就大不相同。原来我们的英语教师对语法教学最感头疼往往采取的是由教师介绍语法规则,学生被动地听,然后来一些练习操练,这样导致听者感到枯燥乏味而浑浑欲睡,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的效果。

通过这些句子让学生归纳总结书本要求掌握的被动语态几种时态的构成及其基本用法,学生印象比较深刻。

⑶ 联想法

很多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一直比较被动,方法单一死板,导致词汇量不够而给英语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在词汇学习中我们可以采取联想法,学到一个新的单词,可以根据其词形、音、义,通过加前缀或后缀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单词、词组,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由学习 care 可以联想到 careful, carefully, careless, carelessly, carelessness。由 happy 联想 happily, happiness, unhappy, unhappily 等等。

⑷ 交流互动法

教师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发挥集体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新的内容出现后先让学生自学掌握大概内容,然后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6 人,分组时考虑好、中、差的合理搭配,每组挑选一个组长组织讨论,小组内大家畅所欲言,一起找难点、重点,先在组内讨论,互相解答,解决不了的组长记录下来在组长汇报本组情况后由全班一起解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充当一个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

不要轻易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能够解决的问题,对每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一个同学解答不完整,其他同学补充。碰到学生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作画龙点睛式的讲解。这样既调动了全班同学参与,克服了他们胆怯、观望、依赖教师的心理,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⑸ 交际法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最终运用于实践,在交际中运用英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分析角色表演对话,朗读课文,或组织游戏、猜谜,看图说话,根据课文改编对话等方式检验学生英语的掌握程度。这样才真正发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做到了学以致用。

⑹ 指导学生作好笔记

课堂学习方法第4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充分挖掘出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思维是首要考虑的事.

1.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1)在我们的课堂中可以介绍一些数学史和数学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变得更富生趣.如:我们在学习《函数》这一章节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函数”这一名词的由来: “函数”其实是转译而来的.李善兰是我国清代数学家,他在翻译《代数学》一书的时候,将“function”翻译为“函数”.在中国古代,“函”字与“含”字是通用的,都有着“包含”的意思.“凡式中含天,为天之函数.”这是李善兰给出的定义.在中国古代,天、地、人、物4个字是用来表示4个不同的未知数或变量,意思就是:“凡是公式中含有变量x,则该式子叫做x的函数.”其实 “函数”就是指公式里含有变量的意思.这让学生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也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

(2)精确的数字和直观的图形使得数学有着比其他学科更简洁而又和谐之美.如:高中阶段会碰到两个新的数:自然常数e和虚数单位i,此时又可以告诉学生“当这两个数和我们熟悉的相遇时便会擦出奇妙的火花,那就是著名的欧拉公式:eπi+1=0,虽然我不敢肯定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式,但是我可以肯定她是最美的数学公式之一.”不要再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死板沉闷的代言词,积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扩充学生对数学的了解,何乐而不为呢!

2.让学生探究数学之美

数学的美单凭老师的讲述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就要制造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的简洁美,方法美.在高中数学中,题型和方法贯穿于始末,选取恰当有效的方法便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必要手段.而在现代课堂之中,我们应更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简洁优化的方法是我们的追求,解法的多样化和优化也极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举例:已知点P到点A(12,0),B(a,2)及到直线x=-12的距离都相等,如果这样的点恰好只有一个,求a的值.方法1.设点坐标,联立三元方程组求解.引导探究:方法2.转化为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求解.学生完成后进行方法比较,小组讨论得出:方法1思维直接但运算量大,方法2运算简便且对思维有较高要求.这样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美的存在,那么学生一定会像欣赏艺术珍品一样主动地观察、思索、探寻数学的真谛.?

3.用风趣的语言和具有表现力的动作吸引学生

课堂学习方法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学习方法

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1.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启迪方法

数学课本身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画,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每次教授新课,我都向学生指出要学习内容的要点,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中文字、图片所给出的信息,深入思考信息的内在联系,启发他们找出解题思路,并能谈出理由.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时,我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去自学.如:新授简单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两道分数应用题:①一桶水重50千克,倒出2/5,倒出了多少千克?②一桶水倒出了2/5正好倒出20千克,这通水重多少千克?我先让学生讨论并解答这两道题,然后再出示例1:一桶水重50千克,倒出40%,倒出了多少千克?例2:一桶水倒出了40%,正好倒出了20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因为例1与例2这两题是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百分数(40%)转化为分数2/5,因此,在指导自学的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了这两种联系,让学生将这两题同原来的两题进行比较,从而因势利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地解决了新的问题,也使学生学得轻松,既启迪了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渗透学法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真实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教学中,我注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我在教学时采用与学生共同商讨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创性,这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法转为学法,使学法与教法默契配合,以致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我从学生的知识特点出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验,探求规律,推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我先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圆8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两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后者更近似于平行四边形.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把一个圆32等分、62等分……当把圆无限等分时,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让学生将刚才16等分的两个半圆收拢,并将其中一个半圆及半径分别涂上红色,再展开拼插.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从而就很快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S=πr2.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热情高,并能创设”想学、乐学、会学”的课堂气氛,教师就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时的组织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3.激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掌握学法

课堂学习方法第6篇

七年级新生在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听课、思考、书写、总结”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听课方法差,精力分散,效率低下;思考习惯差,被动接受,不善分析;表达能力差,格式混乱,表达不清;总结能力差,不会举一反三等。所以教授学生好的课堂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数学不可或缺的条件。教材的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课堂学习方法:

1、学会听课:

教师要利用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注意去听老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对概念要点的分析、对例题关键部分的处理方法和对疑难问题的解释。

比如,在设计《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这一节课时,在一上课时就强调这一节课的两大内容为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让学生听课时有目的的听,有重点的听,而后在讲授同类项概念的时候,从身边的例子出发,理解在数学概念中什么是“物以类聚”,使学生能够从已有的生活知识迁移、类比得出同类项的概念,并在讲解概念和讲授例题时利用彩色粉笔标注明确重难点,这样,让学生会抓住重点,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2.学会思考

数学课堂如果单纯的听,学习只会陷入被动,甚至一部分学生坐上了“旁观席”,认为课堂跟他无关了,这时,不但授课变得被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课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情境,使得他们积极思考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一节的教学中,题不要贪多,选择经典例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思考,教师只是从旁引导,多问“题目问什么?条件用什么?解题怎么办?”等问题,一题彻底研究透彻后,由学生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看似松散的一节课,由于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反而很好。

3、学会说写

很多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好不容易掌握了知识,但不会书写,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述,因此,应切实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教学。

首先对教学语言的解释,这是理解、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如通过比较、区分和弄清一些易混淆的词语,如“大于”与“小于”,“都不”与“不都”,“有一个”与“至少”等等。由于数学语言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其概念符号需要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必须咬文嚼字。其次要注意语言规范,是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保证,书写、作图要规范,如(x+5)千克,不能写成x+5千克。画图也要规范,直线要直,垂线要垂,不能没有规矩。

4、学会小结

课堂学习方法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学习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第一,教学方式的落后,且难以跟上社会发展节奏。初中生在学习和社会竞争的双层压力下,学习压力过大,情绪易于浮躁,对课堂知识吸收效果慢,学习状态不佳。而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以简单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从而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语文成绩下降;第二,教学理论和实际生活脱节,让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降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初中语文在新课程的改革下逐步与生活紧密联系,并且实际操作运用性也越来越强,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重在围绕课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致使学生难以对语文课程做到真正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不能实际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等等问题。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多方面改造,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培养初中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并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推行与发展。教师的授课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成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对师生教学的束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教师要通过案例引出课题,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故事教学、幽默问答等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的开端是整个课堂学习的重要切入点,是学生能否学好知识的关键。然而,在这一时段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可以讨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转变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沈复的童趣一文时,教师可以先从自己的童年出发,如那个年代与现代社会相比经济较落后,当时人们只局限于实现温饱。还记得当时玩具很少,并没有现在的电脑和游戏机,但是孩子们仍然有许多淳朴的童年时光。现在同龄人存在着许多沟通问题、以及目前独生子女常常有自私、孤僻、不善于沟通等问题,而那是的孩子们虽然没有过多玩具,但是当时孩子的心灵淳朴、善于沟通,充满着生活乐趣。通过介绍教师的自身经历,引出童趣这篇文章。也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写关于童年的作文。第二,长时间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到疲惫,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师生的教学。因此,教师要学会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一些与相关课程有关的课外话题,转换学生思维,让学生有一定的休息时间。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贯穿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习惯背景。当时马致远正处于年轻气盛,渴望功名。然而元朝统治时期实行政策压制,对于汉族士一阶级进行打压,不许汉人考取功名,因此,诗人终身不能得志。让学生了解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把“学习是有用的”这一观念传输到学生思维层面。第三,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减轻教师教学任务,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群体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学生团体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之间以优带劣,减小学生间的差距。具体来说就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进行互相探讨,交换意见,形成双赢。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讨论、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弥补学生综合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主见,培养自信心。

三、创新语文课堂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

初中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往往还会延续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即简单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语文课程的长期学习。因此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是自主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会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教学课程,更要严格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总的来说,自主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自觉性,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学生自主建立语文考试知识复习资料,自己定期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总结,上课要认真听讲,学会做笔记,勤于问人,善于思考,最终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考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利用此方式通过考试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并进行弥补,养成总结和整理的好习惯;学生自主建立语文试题改错本,把错题总结归纳在改粗本上,经常性翻阅、回顾,以防犯第二次错误;老师引导学生建立语文整体知识体系,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归纳的良好习惯。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长期积累成语、优美的作文语段。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建立专门的摘抄本,其中成语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刎颈之交等。并附上名词解释,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会有明显的改善,学生也能从积累中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要想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归位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老师灌输式教育方式,把学生主动学习作为学校教育模式的培养重点。教师要学会转化教学思维,仔细聆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者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创新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做奋斗。

四、把语文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觉学习语文成为惯性

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以熟悉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实施教学课程研究,亦有助于让学生增加对语文课堂理论性教学的兴趣,这也能为学生在以后的语文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的具体应用中,学生主动融入语文生活,潜移默化中养成自觉、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惯性。知识起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语文知识更是无处不在,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生活处处都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则是最好的教学。学生应该在社会大的环境背景下,学习并运用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探索中文这门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运用课堂学过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把学生生活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初步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把语文知识与实际想联系,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仔细研究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基础知识不断积累。教师要从学校的具体教学实践出发,对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在新型教学方式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整体成绩。

参考文献:

[1]柴艳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D]. 长春师范大学 2013

[2]王文文. 语文课堂教学失误及对策探析[D]. 曲阜师范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