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合集7篇)

时间:2023-09-13 17:06:22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第1篇

一、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区域特征研究

学界对企业融资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也从多角度对融资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首先,在关系型借贷视角下研究企业融资问题。关系型借贷主要是指银行通过与企业及企业主保持长期联系和接触而掌握关于企业及企业主的“软信息”,并据此进行信贷决策的一种贷款方式。关系型贷款可以减少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经营状况不透明以及抵质押物少的中小企业申请信用贷款提供“证明”,张晓玫等(2013年)[2]通过投资—现金流模型,以实证分析验证了亲密的银企关系能够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受融资约束的程度,但她也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没能很好地运用关系型借贷来缓解融资问题;马常娥(2014年)[3]通过博弈论方法,也证实了关系型借贷可以降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且能实现银行与企业之间的纳什均衡,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王天赐(2012年)[4]指出,关系型借贷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预算软约束、信息锁定及缺少竞争者等方面。其次,学界对政治关联、社会信任与企业融资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政治关联是指企业主通过参与政治,以取得一定的政治地位。研究人员通过构建计量模型,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政治关联可以减轻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并且发现,金融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帮助作用越大,而且政治关联关系的建立不利于当地社会信任关系的建立;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政治关联与社会信任在民营企业融资中有替代效应,两者之间起相互替代的作用,即在政治关联较高的地区,当地在信贷融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政治关联而非社会信任;反之亦然。虽然政治关联在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上发挥了作用,但政治关联的过度发展可能导致寻租等腐败行为的发生,因而学界呼吁各地在破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应以社会信任关系来取代政治关联关系(罗党论等,2008年;郭丽婷,2014年)[5-6]。最后,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融资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越高,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何贤杰等,2012年)[7],原因在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可以提高银行所获得企业“硬信息”的质量。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在控制了地区差异、企业规模等因素之后,证实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融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拥有较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越大(沈艳等,2009年)[8];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曹亚勇,2013年)[9]。综上所述,对于企业融资难问题,学界从关系型借贷、政治关联、企业社会责任等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此外,学界也对某个具体区域,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企业融资问题开展了研究(王卫星等,2012年;李华民等2010年)[10-11]。然而,鲜有研究人员从空间差异的视角考察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金融发展状况亦具有明显的差异,而企业的融资供求和融资难的程度及表现形式等也因区域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征。因而,分析中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区域特征,对于深入了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动金融资源在空间的均衡配置以缓解融资困境,具有重大意义。

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区域特征不容忽视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大,世界各国的民营中小企业普遍遭遇发展瓶颈,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技术创新乏力、结构性用工短缺及融资难等诸多难题让中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而导致企业运行“供血不足”的融资难,更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有限的金融资源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融资需求,加之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例如金融资源集中于大企业或大量流向虚拟经济领域,导致金融资源错配现象,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状况。尽管市场发育程度高的国家其中小企业也会面临融资困境,但这些国家的资本市场比较完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及股票等形式进行直接融资。而较高程度的市场化水平亦可以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使得中小企业向银行间接融资的渠道也更便捷,因而市场发育程度高的国家,融资难的程度相对较轻。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由于经济基础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不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且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原因在于,中国市场发育还不完善,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加之通过民间借贷进行融资的成本很高,导致大多数企业只能依赖于向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然而,由于信贷歧视等原因,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在银行获得足够的资金。因此,较之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更加困难。在中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与改革密不可分的,改革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使得民营企业由弱到强地发展。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企业“血液”的资金出现供给不足的现象,在企业自身、银行及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融资难成为制约民营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由东部沿海地区开始试点推进的改革开放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东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而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则进一步强化了东部地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推动着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中西部地区则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形成了传统产业占多数的发展格局。中国各区域不同的发展条件以及不同的区域发展水平,客观上导致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空间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程度、表现形式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第一,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程度看,经济发达地区较之欠发达地区的融资难程度更轻。改革开放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春天,不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民营经济都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还是出于规模扩张还是技术研发的需要,民营企业都需要向外融资。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中小企业不论是规模、数量还是竞争力,都强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因而融资的需求更强烈。但是,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状况反而优于中西部地区,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金融资源的空间非均衡配置,且大量集中于发达地区。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市场经济还没充分发育,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央行等政府部门决定,因而会出现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非均衡配置。而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来源还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间接融资为主,金融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使得经济发达地区的民营中小企业享有更多的金融资源。二是,发达地区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高。相比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本市场发育更完善,有更完备的市场制度来服务于民营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因而东部发达地区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比例高于中西部地区。三是,较之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诚信度更高。虽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的各类生产要素成本较高,但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好,交易成本低,有更大的市场,也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且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呈集聚式发展,具有良好的外部规模效应,因而这些优势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收益将远超当地的高成本问题所带来的损失。而企业一旦选择违约,所享有的这些优势都将消失,并且面临高成本的信贷违约惩罚。所以,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信贷违约率更低,具有更高的社会诚信度,社会诚信度的上升带动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从而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由此可见,在金融资源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以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和企业社会诚信度更高的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的民营企业融资难程度更轻。第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表现形式具有空间差异性。首先,不同区域的融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达地区信贷融资比例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比例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金融脱媒进程的加快,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发育较完善,有实力的民营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从股票市场或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来摆脱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因而东部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呈现出直接融资比重上升而间接融资比重下降的趋势,并且这一趋势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愈加明晰。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市场发育不良,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民营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的门槛很高,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比例低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其次,不同区域的间接融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从央行公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可以看出,由东、中部到西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结构中,短期贷款占比递减,而中长期贷款占比递增。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中长期贷款,而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不愿提供中长期贷款,致使中小企业不得不“短贷长用”。民营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短期贷款占比反而高于民营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最后,东部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比重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更愿意通过自我积累,稳步地做大做强,甚至囿于本家族利益的需要而坚持“小即是美”,不愿扩大企业规模,因而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更愿意以自有资金或者向亲朋好友借钱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而在东部地区,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激烈,它们的忧患意识也更强烈,由于市场经济制度比较完善,金融资源集中于东部地区,且长三角地区民间借贷活跃,因而东部地区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外源融资。第三,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未来发展趋势看,较之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融资难能更快地得到缓解。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与民营经济的发展相生相伴,是由改革所引发的,而民营企业融资运行状况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改革进程是同步的。所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将进一步理顺,市场经济将不断发育完善,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东部地区的市场经济较发达,市场机制较完善,因而将继续走在改革的前端,能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融资问题也将更快地得到解决。而中西部地区由之前劳动力及自然资源带来的后发优势已逐渐显示出衰退迹象,由资金及技术短缺引发的后发劣势不断蔓延,改革将会更艰难,市场化进程也会更慢,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破解进度较慢。

三、正确认识并对待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区域特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正确认识并对待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区域特征,将有利于全局的发展。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非均衡配置是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正确认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区域特征,可以发挥市场在调动金融资源空间配置时的决定性作用,按照不同区域的融资需求合理、均衡地配置金融资源,避免金融资源过度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造成的资源错配,让金融资源可以合理地跨区域流动,提高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合理配置金融资源,还可以优化金融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合理配置,让金融资源从产能过剩行业及虚拟经济中退出,并且流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第二,正确认识并对待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区域特征,将取得长远的正效果。虽然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主要依靠银行信贷资金来满足,但是东部发达地区通过发行股票或者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比例远远大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原因在于发达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更优、竞争力更强,且市场发育程度较高,有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因而民营中小企业可以相对比较便利地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反观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较差的经济生态环境,而且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导致民营中小企业在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时面临较高的门槛。想要大幅度地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有赖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认识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空间差异,可以明确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方向,摸准各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脉络,通过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完善,让民营中小企业摆脱对银行的过度依赖,逐步走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的道路。

四、基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区域特征的若干判断

(一)从利益相关主体分析

首先,从政府层面看,央行货币政策的区域同构化不利于破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破解,有赖于中央政府从顶层设计来着手推进。然而,央行出台的货币政策是站在整体的角度制定的全国性政策,在区域差异所引起的问题还没达到质变阶段,央行极少考虑政策制定的空间结构化。区域同构化的货币政策虽然在各区域通过不同的传导媒介和机制,会有差别化表现,但这种程度的差别化还不足以达到破解企业融资空间差异的差别化货币政策所需要的程度。另外,央行的定向降准措施有利于提高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基于此,央行也可以考虑结合区域特征实行地区结构化的降准措施。此外,监管机构的监管指标缺少对区域特征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管机构,监管侧重点普遍都在关注银行信贷风险,努力促使银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降”。为防止商业银行过度扩张,央行及银监会给商业银行规定了75%的存贷比“红线”,但对于不同省份之间存贷比的差异以及存贷比的结构关注较少。东部地区的北京、广东、上海等省市的存贷比远远低于西部地区的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原因在于东部地区的各项存款余额高于中西部地区,因而即使投入的贷款资金更多,存贷比也相对较低。其次,从银行层面看,银行战略的空间差异化加剧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将比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给银行带来更为重要的发展机遇,因而银行会以制定空间差异化的战略来为自身的发展提速,带动信贷资金的投入向东部地区倾斜。再次,从企业层面看,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具有区域差异性。民营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可抵质押物少,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病”。然而,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信贷融资时,由于东部地区银行机构的金融服务创新水平高,且对于企业创新的关注度高于对风险的关注度,因而具有抵质押物的种类更多、抵质押率更高的优势。而在中西部地区,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处于一种“惧贷”的状态。原因在于,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民营中小企业各方面条件更不优,且没有足够的抵质押物,加之不良贷款终身制的压力促使信贷人员更注重规避贷款的风险,使得中西部地区面临比东部地区更严峻的融资困境。

(二)从宏中微观分析

从宏观角度看,中国货币供应量充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空间差异是由货币供应结构不合理导致的。2014年11月末,中国M2达到约120.86万亿元,12.3%的增速虽落后于以往,但从GDP增长率和CPI指数来看,仍是充足的。然而,金融资源在区域间的不合理配置,致使大量货币流向东部发达地区,造成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错配,东部地区聚集大量金融资源。金融资源的过度集中致使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及投机市场。而中西部地区却因缺少金融资源导致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变得更加困难。从中观角度看,破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区域差异,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各区域要充分认识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在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资金和技术的比较优势,产业结构可以继续优化为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而中部和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且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因而可以重点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避开东中西部产业分布同构化的现象。在金融资源较欠缺的区域,重点发展非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从根源上缓解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从微观的角度看,家庭的投资决策对缓解融资难的区域差异有着不利影响。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虽然走到了突破完善的阶段,但是对于存款利率上限仍没有完全放开,家庭将现金存入银行可能面临因通货膨胀而导致的货币贬值,因而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现金投入股票或债券等资本市场而非存入银行。家庭的这种投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金融脱媒的进度,但也使得银行的可贷资金规模缩小。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因而民营中小企业可以相对便利地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金融脱媒有利于缓解融资困境。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民营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的可能性更低,主要还是依赖于从银行获得贷款。然而,家庭将现金投入资本市场,使得银行的可贷资金减少,加剧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三)从长中短期分析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第2篇

[关键词] 融资 现代企业制度 担保 融资租赁

民营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已超过1000万家,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到70%和45%,为社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而融资难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进入增长发展阶段、急需通过外部融资发展壮大的今天,如何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其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民营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资金规模小,负债多、积累少,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经营行为短期化,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据调查,有80%的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此外,由于一些民营中小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不良行为,资信等级普遍不高,银行对其缺乏足够的信心。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信贷风险,提高整体经济效益,银行不愿意冒风险向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2.国有银行惜贷严重。国有银行惜贷的原因,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别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巨额成本。民营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造成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普遍较低。此外,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因此,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可能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而民营中小企业也不愿按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会计信息。银行由于缺乏有关中小企业客户风险的足够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价。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银行必须大规模搜集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导致银行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此外,民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为资金需求量小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3.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自1998年开始。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截至2001年底,全国已组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类担保机构360多个,省市两级信用担保体系和商业但保机构覆盖了约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个地方,已成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100多亿元。我国的担保体系是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为主体,以政府出资为主,民间资本介入很少。政策性担保机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无需自负盈亏,不符合担保的高风险性质,有可能使担保规模过大,使担保变为福利。银行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代偿额过大或集中代偿风险及担保机构的代偿能力,不愿意向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此外,民营中小企业规模小,可抵押物少,但现行的金融制度对信贷抵押物的折扣率规定过高,命名得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

4.中小企业板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作用有限。《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此精神的指导下,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交所正式启动。建立中小企业板,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过度依敕银行贷款,为中小企业创造了直接融资方式,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但是,一些经济学家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小企业板固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但并不会成为上千万家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指出,发展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实际上只能部分解决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我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资源禀赋结构的特点都将是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将始终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占据主要部分。但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多数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很难像高科技型中小企业那样成为高收益、高成长型的企业,因此,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案,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是没有太大帮助的。

二、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建立和完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必须引入系统的观念,结合我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侧面融资体系,以内源融资为基础,建立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的融资体系,优化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改善政府政策支持体系,深化金融改革,为广大民营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

1.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融资能力。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差,与民营中小企业自身治理结构不完善、整体信用水平低关系密切。民营中小企业要提高融资能力,必须走产权多元他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消除民营中小企业投资者独断专行的弊端,降低民营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同时,民营中小企业还应注重培育自身信用,因为企业要长期发展下去,就必须与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打交道,在经济往来中,诚信永远是第一位的。企业应维护自身形象,不断提高企业信誉,提高自身资信程度。虽然能上市的民营中小企业只是少数,但如果通过努力得到政府的支持,民营中小企业上市也并非高不可攀,这样,企业就可以借上市面上提高知名度,进行增发、配股或债转股,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都将得到增强。

2.完善信用担保机制。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很大程度上也是指担保难。因此,解决担保问题也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主要突破口。在现有的信用担保体系基础上,可考虑设立资本金来源于中央财政的中小企业使用担保基金或国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在主要省市地区设立地方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进一步加强担保机构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随着民营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担保公司所能提供的业务如果不能满足民营中小企业的需要,政府可考虑成立更多的担保公司,试点将担保化为股权的市场化形式,将担保风险化为直接投资风险,把担保公司和企业捆绑在一起,担保公司在这里就扮演着类似于风险投资者的角色。为降低担保公司的风险,应当建立再担保机构和坏账准备金制度。再担保机构由国家财政出资组建,其业务是对商业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行为提供再担保,目的在于鼓励风险投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降低担保风险给担保公司造成的损失,政府还可同时建立担保坏账准备金制度,由政府财政对担保公司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同时,为防范信用担保风险,应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约束。现实中常有被评为优等信用级别的企业在短期内破产的报道,这表明信用评级机构给出的企业信用级别可信度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水平外,政府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督不力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为了防止信用评级机构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采取措施让信用评级机构对其行为承担责任,如对造假信用评级机构吊销营业资格或进行高额罚款等。

3.发展融资租赁融资。融资租赁融资的优点在于:(1)限制条件少。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能迅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能使民营中小企业保持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发展股票、债券或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相比,受到体制、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负债比率、担保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2)融资风险小。民营中小企业有权选择自已最需要的设备,掌握设备及时更新的主动权。由于租赁期内设备所有权属于出租人,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有购买或归还租赁设备的选择权,设备过时的风险由出租人承担,能够有效规避设备的无形损耗风险。民营中小企业出现经营不善无力交付租金时,出租人只能收回设备。与债务融资下的破产清算相比,融资租赁的财务风险更小。(3)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与资金的安全性。融资租赁能使企业有效避免流动资金一次性过多占用,增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与股权融资相比,融资租赁可避免对股权的稀释。(4)节税效应。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租赁设备的折旧由承租人提取,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所包含的利息和手续费均可从税前扣除,从而使承租人得到了减税的好处。

4.政府给予适当扶持。民营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差,难以吸引长期性资本,因而需要政府适当的扶持。(1)要培育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这不仅有利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2)应面向民营中小企业设立有别于风险投资的发展与创业基金,对经营业绩优良、发展前景看好的民营中小企业和高技术、高成长性民营中小企业,直接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3)在税收、利率浮动幅度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民营中小企业发放贷款。(4)构筑民营中小企业网络信用平台,形成公开、有效、共享的信用资源,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5)为中小企业营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民间融资,政府应采取积极引导的策略,通过加强立法来保护融资契约的履行,严厉打击融资中的欺诈行为,而不要一味打击和取缔,使借贷方式灵活、信息沟通便利的民间融资在一定范围和特定条件下,成为民营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一个补充渠道。

参考文献:

[1]杨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现代审计》2007.1

[2]纪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体系完善》,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3]吴松荣:《化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企业经济》,2006.12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第3篇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

近年来,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成为缓解就业压力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即使中小企业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解决。这既有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又有信贷体制与制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即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如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和保障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内源融资,包括业主自有资金、向亲友借贷的资金、风险投资以及企业开设后积累的资金等来源。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中小企业融资大多依靠自身融资,资金主要来自借款。根据国际权威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中小企业依靠自身积累,其余的中小企业向商业信用、民间借贷、银行贷款和其他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包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直接融资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两个方面,是指以股票和债券形式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及通过向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的方式融通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比较晚,而且融资门槛比较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大都比较小,很难达到其融资的要求。在债券融资方面,我国实行规模管理条件十分严格,并在规模内规定了各项指标和担保要求,所以,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想通过债权获得直接融资也很困难。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具有可逆性、短期性、间接性等特点。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许多政策,有利于对中小企业发放银行信贷,同时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也大力支持。

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造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融资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较差。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银行为了降低坏账率,通常会提供贷款给那些信用度高的大企业。另一个方面,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产较少、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不能满足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其抵押式担保能力不足。而对于银行来说,发放贷款的基本原则是贷款对象要具有安全性、稳健性以及盈利性特点。为了优化、银行为了降低风险,提高资产质量也会在贷款中对象的选择中回避中小企业,这样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成功融资的难度。

2.民营中小企业的社会信用较低。近年来,民营中小企业纷纷改制,但大多中小企业的改制却仅仅局限于形式,比较注重短期效益,表面上企业改制实际上只是逃避债务,所谓挂羊头卖狗肉。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必然受到市场的约束。同样对于民营企业市场规则也一样适用。一旦给公众带来不信任、不认可的印象,必定对今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大多数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由亲戚关系或者亲缘关系形成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该企业中往往没有像样的管理层、决策层,企业的任何政策的执行通常是个人说了算。即使一些企业家提出了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意见,但最终可能由于领导人的认识片面或者家族内部人员的反对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这样的一种粗放型的经营状态,难以注入新鲜的管理经验,在市场竞争中会越来越处于劣势,最终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局面。

4.抵押担保资产不足。民营中小企业申请贷款困难首先就难在担保上,当前我国担保机制不完善,是导致民营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关键因素。银行在借贷的过程中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对于小企业来说,还贷的能力有限,从而产生了“借贷”与“恐贷”的问题。所以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建立了风险担保机制。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担保资产,也没有足够的抵押物,要想寻求担保非常困难,也就很难从银行贷到款。

5. 民营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与银行贷款的原则相背离。民营中小企业一般对资金的需求比较急,资金的流动性比较高,一般是短期需求大,同时也是高风险的项目。而银行偏向于把资金贷给盈利稳定、信誉较高、安全的项目。因此银行不得不考虑其自身的利益,拒绝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贷款。

(二)外部原因

1.国有商业银行追求经济利益,客户对象主要以大企业为主,这样银行的收益有保障。有一些大企业是地方政府的工程,可以容易得到银行的资金,因为有政府作为担保。民营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资金需求量小,也不经常贷款,而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和期间产生的费用都和大企业大致相同。这样对银行来说给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成本就会增加,因而银行更愿意把款带给大企业。

2.银行风险控制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后,改变了以往粗放型的贷款方式,把降低不良贷款率最为一项很重要的经营目标。在这样情况下,银行贷款的审批程序也变得十分严格。广大中小企业大都直接面对基层银行,这些基层银行缺少贷款权,一般只能办理一些存款和转账业务,这就使得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变得更大。大型企业资金需求量大,贷款的成本也低,很显然银行更愿意对大企业放贷。

3.缺乏专门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金融机构。我国的金融机构大都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的,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原先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社等机构,信贷的对象也发生了改变。农村信用社(现农村商业银行)现在主要为“三农”服务,导致一些民营企业只能向民间渠道融资,信贷的渠道越来越窄。

三、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的产生具有历史的特殊性,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产物。因此,如何解决其融资难度的问题就成了当前国家和社会必须思考的一个难题。

(一)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根据民营企业规模小、效益好、潜力大的特点,制定与其相适应的融资政策,降低民营企业上市的门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一些民营企业业绩好、信誉好,可以允许在主板市场上市;对于一些经营业绩不佳的中小企业,可以在中小企业板与或者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上市,加速其发展,待条件成熟进行转板;对于其他中小企业,则也可以在发行成本较低的场外交易市场上市交易。同时鼓励优秀的民营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淘汰市场上亏损严重的公司,包装上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水平

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良好的信用,这是导致其融资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民营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还必须树立和保持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银行信任。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体系和科学的财务制度,按时换本付息,降低信贷风险。与自己的开户行建立良好的信用联系,使企业的各种账户结算都受到银行的监督,这样银行可以放心的对企业放贷,解决资金的问题。

(三)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政府要发挥其重要的角色,鼓励一些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政府还要大力监督和扶持民间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使其按照市场规则正常的运行。比如,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城市商业银行立足于当地可以和当地的中小企业建立长期互助合作的关系而且城市商业银行还是一级法人,具有较大的经营自,决策容易实现,贷款流程简化,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各种的贷款需求。

(四)法律体系的完善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中小企业正常运营的基本保障。国家通过立法的途径来规范中小企业的市场行为,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不断引导中小企业走向正规化、法制化。

(五)信贷担保体系的完善

信贷担保体系的建立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盈利性原则、择优原则、风向控制原则。完善的信贷体系可以大大降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快捷的带来融资。所谓盈利性是指要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金融机构和需要贷款的民营企业共同付出资成立担保机构,该机构要以盈利性为目的,进行担保业务;择优原则是指担保机构要给经营业绩良好的企业提供担保,否则就会增加担保的风险,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风险控制是针对担保行业是风险高的行业,对已经担保后的公司要实施实时监控,防止企业放松其风险责任。

(六)其他融资的渠道的尝试

其他融资主要包括租赁融资、票据融资和典当融资等,尽管这些融资市场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但已有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补充性融资。

【参考文献】

[1]周一飞.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4).

[2]于迪.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3]罗振华.浅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1(8).

[4]李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6).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第4篇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了其融资困局的极大影响。而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有:

1.产权困境。

目前,在我国产权制度方面,仍是国有产权占主导地位。这样,政府部门和官员很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侵犯企业的产权,比如:随意要各企业上缴各种税费,还肆意干预和限制各企业的一些经济活动等。这样的话,民营企业难有长久的企业运营目标,从而难免会出现许多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变更企业法人代表、转移企业财产、改制企业、申请破产乃至一逃了之等方式来逃避银行债务。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考虑到民营企业的机会行为的情况下,便不会轻易贷款给他们甚至拒绝贷款。

2.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

民营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资金短缺,整体强度低。而资产的规模和质量决定了各经济主体抵御相应风险的能力,还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能力。就广东省的中小企业来说,其大部分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且处在的产业竞争都相对激烈,所以生存发展空间小、难度大。大部分中小企业以制造加工业为主,通常都在创新意识和研新能力上有所不足,而且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相对缺乏。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企业规模尚不足以承载巨额融资。同时还缺乏足够的抵押资产,基本不能够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和要求,最终导致其向银行融资极其困难。

3.银行信贷手续繁重且金融工具种类少。

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有着很显著的特点,一般为:时间紧迫、需求量小、贷款频率高即“急、频、快、小”。而国有四大银行在机构方面就十分庞大,且其对自身业务管理的环节有很多,加上信贷操作流程又长,所以对其资金需求很不适应。为了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手续复杂的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简化一些手续,制定出一些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

4.金融抑制导致银行“惜贷”。

金融抑制是指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阻碍了金融体系的发展。在我国,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资金的利率被压低、贷款利率不能反应市场的供需状态。具体来说,一方面,银行由于国家实施的储蓄计划而大量吸收存款。另一方面,银行的惜贷政策导致存款不能贷出,从而存贷差额逐步增大。中国国内市场金融抑制现象严重,据统计在2009年到2013年之间,中国国内的存贷差逐年递增。2013年存贷款差额达到了304261亿元,是2009年差额的近2倍。从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的角度来看,2009年开始中长期贷款数量超越短期金额,贷款期限差一直较大,看上去,这似乎与中小私营企业仍然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形成了矛盾。实际上我国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大部分是提供给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上市公司,所以导致虽然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数量超越短期数量,但是事实上还是无法使民营中小企业走出资金短缺困境。

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要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必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具体措施为:

1.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中国民营中小企业一般都是规模偏小的企业,而且其生产的产品价值也普遍较低。所以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其应该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寻找更广阔的新市场,同时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自身建设还应合理配置资源、加速资金的周转、增加企业自身的可分配利润。同时要扩充企业自由资金的渠道、降低各项资本成本以及财务风险。民营中小企业应争取使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有显著提高,为打破其一直以来的融资困局打下基础。

2.丰富金融产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

丰富金融产品,加大银行业务核心产品的创新,积极发展票据等业务,大力推进金融新产品。如:消费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仓单质押贷款、承诺担保等。还应全面推行知识型、科技型电子银行业务。近期,银行业开始推行类余额宝,以丰富金融产品。这一产品属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现在,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这类产品,就仿佛是一条鲶鱼,使金融市场的生机勃勃。各大银行都相继推出创新产品。中国银行推出了“活期宝”货币型基金,“活期宝”主要是用“1元起购、0手续费、随时取现”的互联网金融路线来吸引客户群。建设银行也正处于筹划中,主要是准备让代销渠道的T+0这一业务上线。民生银行也即将推出又一金融创新产品——“如意宝”。整体而言,这些类余额宝的金融创新产品丰富了整个金融业的产品品种。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能有效地增加一系列的融资方式。

3.健全金融机构服务体系。

解决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应建设以民营银行为主的中小金融机构,并且大力发展其他与民营中小企业相匹配的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完善整个服务体系。我国应大力建设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促进担保事业自身的发展。还可以引入担保机制,,因为相对通过贷款融资所产生的费用来说,担保费就比较少,这无论是对银行资金回收成功率,还是对企业贷款成功率都会有提高。同时,我国应大力建设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社会化信用评级机构,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以方便银行获得企业信息,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另外,我国还应完善投融资咨询、企业管理诊断等咨询机构。只有加强中国薄弱的金融服务力量,才能进一步使民营中小企业慢慢脱离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难的困境。

三、结语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第5篇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的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更加强调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但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上,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滞后于市场环境变化。由于制度创新滞后,管理方式不科学,一部分民营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上出现困难,造成产品积压,利润水平下降,内部积累减少,对补充外部资金的要求增加。但企业自身盈利状况不理想,70%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在bb级以下,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严重,银行投放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资产流失严重,不仅影响了金融安全,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也加大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二)银行方面的原因。从各金融机构自身的实际状况来看,农村信用社受资金实力限制,贷款额度一般较小,难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城市商业银行一般分布于各大中城市,也难以满足广大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一直延伸到县、乡一级,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地方政府对银行信贷活动的干预较多,随着基层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大幅攀升,国有商业银行普遍上收贷款权限,严格贷款发放程序和条件,确立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战略方针,信贷政策向效益好、风险低的大型优良客户倾斜,并开始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但是,一些银行在强调信贷风险防范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忽视对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的培育,使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而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一般时间紧、频率高、金额小,而银行贷款手续繁杂、时间长,影响民营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的积极性。

(三)担保机构方面的原因。现有担保制度将金融机构所应承担的风险大部分转嫁给了担保机构,使之负担过重。而担保公司资本金少,担保实力非常有限,并且,很多担保公司运作也不规范,关联交易很难避免。在实际贷款业务操作中,当贷款额接近担保公司资本金时,银行往往以各种借口暂停放贷。

(四)政府方面的原因。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许多西方国家制定了完善的财政扶持政策,如德国对民营中小企业免征营业税,法国对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就业补贴,美国对民营中小企业提供研究与开发补贴。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税负方面存在明显的税负不公平,很多民营中小企业由于是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既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又要缴纳2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实际上承担了双重税赋;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目的在于控制投资膨胀,对一些公共品和大项目的投资是零税率,对民营企业投资却是高税率,这显然是一种税率歧视。另外,民营中小企业在税外政策性收费、股息支出、税后利润的再投资等方面享受的税收政策都不及国有企业有利。

(五)资本市场方面的原因。资本市场的主要作用不是融资,而是为企业补充长期资本及资本定价。而且,股票融资是所有融资方式中成本最高的,企业需要有良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充分的信息披露以及规范的经营行为。2004年5月成立的中小企业板,不可能成为民营中小企业的常规性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二、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原始积累较薄弱是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先天缺陷,而政策法律不到位、治理结构不完善、中介服务不健全和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共同导致了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企业自身方面。民营中小企业要提高融资能力,应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降低民营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其信用水平,必须走产权主体多元化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有效消除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由投资者独断专行的弊端。同时,民营中小企业还应注重培育自身信用,因为企业要长期发展下去,就必须与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打交道。在经济往来中,诚信永远是第一位的。企业要维护自身形象,不断提高企业信誉,提高自身资信程度。虽然能上市的民营中小企业只是少数,但如果通过努力得到政府的支持,企业上市也并非高不可攀,这样,企业就可以借上市提高知名度,进行增发、配股或债转股,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都将得到增强。

(二)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增长,而且可以为商业银行自身带来丰厚的利润。商业银行应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争取尽快实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把商业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商业银行应不断改善内控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简化信贷审批环节,切实下放贷款权限,增加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改变当前贷款审批层次多、手续复杂、效率低下的现状;要不断开发信贷新品种,转变信贷服务方式,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金融服务,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中小企业采取针对性金融服务措施,提高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满足民营中小企业合理的金融需求;要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努力开发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担保方式,如民营企业联保、仓单质押等,既方便民营企业贷款,又减轻其担保费用负担。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第6篇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的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更加强调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但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上,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滞后于市场环境变化。由于制度创新滞后,管理方式不科学,一部分民营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上出现困难,造成产品积压,利润水平下降,内部积累减少,对补充外部资金的要求增加。但企业自身盈利状况不理想,70%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在bb级以下,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严重,银行投放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资产流失严重,不仅影响了金融安全,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也加大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

(二)银行方面的原因。从各金融机构自身的实际状况来看,农村信用社受资金实力限制,贷款额度一般较小,难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城市商业银行一般分布于各大中城市,也难以满足广大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一直延伸到县、乡一级,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地方政府对银行信贷活动的干预较多,随着基层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大幅攀升,国有商业银行普遍上收贷款权限,严格贷款发放程序和条件,确立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战略方针,信贷政策向效益好、风险低的大型优良客户倾斜,并开始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但是,一些银行在强调信贷风险防范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忽视对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的培育,使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而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一般时间紧、频率高、金额小,而银行贷款手续繁杂、时间长,影响民营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的积极性。

(三)担保机构方面的原因。现有担保制度将金融机构所应承担的风险大部分转嫁给了担保机构,使之负担过重。而担保公司资本金少,担保实力非常有限,并且,很多担保公司运作也不规范,关联交易很难避免。在实际贷款业务操作中,当贷款额接近担保公司资本金时,银行往往以各种借口暂停放贷。

(四)政府方面的原因。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许多西方国家制定了完善的财政扶持政策,如德国对民营中小企业免征营业税,法国对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就业补贴,美国对民营中小企业提供研究与开发补贴。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税负方面存在明显的税负不公平,很多民营中小企业由于是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既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又要缴纳2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实际上承担了双重税赋;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目的在于控制投资膨胀,对一些公共品和大项目的投资是零税率,对民营企业投资却是高税率,这显然是一种税率歧视。另外,民营中小企业在税外政策性收费、股息支出、税后利润的再投资等方面享受的税收政策都不及国有企业有利。

(五)资本市场方面的原因。资本市场的主要作用不是融资,而是为企业补充长期资本及资本定价。而且,股票融资是所有融资方式中成本最高的,企业需要有良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充分的信息披露以及规范的经营行为。2004年5月成立的中小企业板,不可能成为民营中小企业的常规性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二、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原始积累较薄弱是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先天缺陷,而政策法律不到位、治理结构不完善、中介服务不健全和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共同导致了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企业自身方面。民营中小企业要提高融资能力,应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降低民营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其信用水平,必须走产权主体多元化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有效消除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由投资者独断专行的弊端。同时,民营中小企业还应注重培育自身信用,因为企业要长期发展下去,就必须与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打交道。在经济往来中,诚信永远是第一位的。企业要维护自身形象,不断提高企业信誉,提高自身资信程度。虽然能上市的民营中小企业只是少数,但如果通过努力得到政府的支持,企业上市也并非高不可攀,这样,企业就可以借上市提高知名度,进行增发、配股或债转股,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都将得到增强。

(二)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增长,而且可以为商业银行自身带来丰厚的利润。商业银行应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争取尽快实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把商业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的目标。商业银行应不断改善内控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简化信贷审批环节,切实下放贷款权限,增加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改变当前贷款审批层次多、手续复杂、效率低下的现状;要不断开发信贷新品种,转变信贷服务方式,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金融服务,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中小企业采取针对性金融服务措施,提高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满足民营中小企业合理的金融需求;要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努力开发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担保方式,如民营企业联保、仓单质押等,既方便民营企业贷款,又减轻其担保费用负担。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第7篇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内源融资,包括业主自有资金、向亲友借贷的资金、风险投资以及企业开设后积累的资金等来源。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中小企业融资大多依靠自身融资,资金主要来自借款。根据国际权威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中小企业依靠自身积累,其余的中小企业向商业信用、民间借贷、银行贷款和其他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包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直接融资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两个方面,是指以股票和债券形式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及通过向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的方式融通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比较晚,而且融资门槛比较高,民营企业的规模大都比较小,很难达到其融资的要求。在债券融资方面,我国实行规模管理条件十分严格,并在规模内规定了各项指标和担保要求,所以,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想通过债权获得直接融资也很困难。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具有可逆性、短期性、间接性等特点。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许多政策,有利于对中小企业发放银行信贷,同时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也大力支持。

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造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融资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较差。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银行为了降低坏账率,通常会提供贷款给那些信用度高的大企业。另一个方面,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产较少、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不能满足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其抵押式担保能力不足。而对于银行来说,发放贷款的基本原则是贷款对象要具有安全性、稳健性以及盈利性特点。为了优化、银行为了降低风险,提高资产质量也会在贷款中对象的选择中回避中小企业,这样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成功融资的难度。

2.民营中小企业的社会信用较低。近年来,民营中小企业纷纷改制,但大多中小企业的改制却仅仅局限于形式,比较注重短期效益,表面上企业改制实际上只是逃避债务,所谓挂羊头卖狗肉。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必然受到市场的约束。同样对于民营企业市场规则也一样适用。一旦给公众带来不信任、不认可的印象,必定对今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的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大多数是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由亲戚关系或者亲缘关系形成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该企业中往往没有像样的管理层、决策层,企业的任何政策的执行通常是个人说了算。即使一些企业家提出了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意见,但最终可能由于领导人的认识片面或者家族内部人员的反对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这样的一种粗放型的经营状态,难以注入新鲜的管理经验,在市场竞争中会越来越处于劣势,最终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局面。

4.抵押担保资产不足。民营中小企业申请贷款困难首先就难在担保上,当前我国担保机制不完善,是导致民营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关键因素。银行在借贷的过程中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对于小企业来说,还贷的能力有限,从而产生了“借贷”与“恐贷”的问题。所以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建立了风险担保机制。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缺乏足够的担保资产,也没有足够的抵押物,要想寻求担保非常困难,也就很难从银行贷到款。

5. 民营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与银行贷款的原则相背离。民营中小企业一般对资金的需求比较急,资金的流动性比较高,一般是短期需求大,同时也是高风险的项目。而银行偏向于把资金贷给盈利稳定、信誉较高、安全的项目。因此银行不得不考虑其自身的利益,拒绝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贷款。

(二)外部原因

1.国有商业银行追求经济利益,客户对象主要以大企业为主,这样银行的收益有保障。有一些大企业是地方政府的工程,可以容易得到银行的资金,因为有政府作为担保。民营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资金需求量小,也不经常贷款,而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和期间产生的费用都和大企业大致相同。这样对银行来说给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成本就会增加,因而银行更愿意把款带给大企业。

2.银行风险控制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后,改变了以往粗放型的贷款方式,把降低不良贷款率最为一项很重要的经营目标。在这样情况下,银行贷款的审批程序也变得十分严格。广大中小企业大都直接面对基层银行,这些基层银行缺少贷款权,一般只能办理一些存款和转账业务,这就使得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变得更大。大型企业资金需求量大,贷款的成本也低,很显然银行更愿意对大企业放贷。

3.缺乏专门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金融机构。我国的金融机构大都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的,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原先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社等机构,信贷的对象也发生了改变。农村信用社(现农村商业银行)现在主要为“三农”服务,导致一些民营企业只能向民间渠道融资,信贷的渠道越来越窄。

三、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的产生具有历史的特殊性,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产物。因此,如何解决其融资难度的问题就成了当前国家和社会必须思考的一个难题。

(一)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根据民营企业规模小、效益好、潜力大的特点,制定与其相适应的融资政策,降低民营企业上市的门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一些民营企业业绩好、信誉好,可以允许在主板市场上市;对于一些经营业绩不佳的中小企业,可以在中小企业板与或者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上市,加速其发展,待条件成熟进行转板;对于其他中小企业,则也可以在发行成本较低的场外交易市场上市交易。同时鼓励优秀的民营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淘汰市场上亏损严重的公司,包装上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水平

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良好的信用,这是导致其融资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民营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还必须树立和保持良好的企业信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银行信任。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体系和科学的财务制度,按时换本付息,降低信贷风险。与自己的开户行建立良好的信用联系,使企业的各种账户结算都受到银行的监督,这样银行可以放心的对企业放贷,解决资金的问题。

(三)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政府要发挥其重要的角色,鼓励一些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政府还要大力监督和扶持民间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使其按照市场规则正常的运行。比如,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城市商业银行立足于当地可以和当地的中小企业建立长期互助合作的关系而且城市商业银行还是一级法人,具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决策容易实现,贷款流程简化,可以满足中小企业各种的贷款需求。

(四)法律体系的完善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中小企业正常运营的基本保障。国家通过立法的途径来规范中小企业的市场行为,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不断引导中小企业走向正规化、法制化。

(五)信贷担保体系的完善

信贷担保体系的建立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盈利性原则、择优原则、风向控制原则。完善的信贷体系可以大大降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快捷的带来融资。所谓盈利性是指要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金融机构和需要贷款的民营企业共同付出资成立担保机构,该机构要以盈利性为目的,进行担保业务;择优原则是指担保机构要给经营业绩良好的企业提供担保,否则就会增加担保的风险,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风险控制是针对担保行业是风险高的行业,对已经担保后的公司要实施实时监控,防止企业放松其风险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