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合集7篇)

时间:2023-05-26 16:44:38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第1篇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企业化;民营经济;发展对策

[作者简介]梁贤,广西农业科学院农经室主任兼情报所所长,副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07;李达球,中共广西贺州市委书记,副研究员,广西贺州542800;林涛,广西农业科学院情报所副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F121.23;F12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1-0095-0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认识与重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民营经济总量已超过公有制经济,成为省域经济的主导;民营经济的欠发展,则成为目前经济后发展地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省及省以下经济要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以推动省及省以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障碍,学术界和实践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基本集中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市场准入受限制、资金来源渠道窄、技术创新能力弱、配套措施跟不上、经营管理问题多等方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同的经济成分享有不同的待遇:外资享有“超国民待遇”,国有企业享有“国民待遇”,民营企业只有“低国民待遇”[1,2](1,2)。在体制日益完善和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发展民营经济,单一的政策已经难以起到真正的扶持作用。因此,要把民营经济发展成为省及省以下经济的主导,就必须解放思想,全面扩大开放,采取整体推进战略,通过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企业化,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先对民营经济扩大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每一次思想解放都带来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动了经济的腾飞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思想解放程度、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集中体现,环境也是生产力。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民营经济来说比什么都更加迫切和重要。WTO有个规则,就是要给外国企业以国民待遇,这是大家都接受了的规则。而民营企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国民”,但迄今为止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国民待遇,在市场准入方面还有很多限制,很多行业不让进去。因此,过去提出的“凡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都应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是不够的,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应允许和支持民营企业进入”的氛围,全面扩大开放,优先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特别是国内市场的竞争,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中进行通盘考虑;加快建立起包括产业政策导向、金融、信贷、担保服务,技术支持,经济、法律、管理、市场信息咨询,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等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体系,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积极推进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树立“公仆”意识,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改进政府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对民营企业政治上给地位、政策上给鼓励、服务上给方便、发展上给支持、管理上给指导、法律上给保护,做到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广西要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粤港澳和东盟经济圈,把民营经济作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民营经济机制灵活的优势,提高民营经济外向度,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1]。

2.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是因为工业化程度低。民营企业具有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利益直接、对市场适应性强的特点,为我国国企转机建制、重塑市场微观主体提供了示范,为国有经济改革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竞争性市场的外部环境,为补贴和支撑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因此,除了要鼓励民营经济的自身发展外,还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到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的改革中来,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鼓励他们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参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等;鼓励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互相渗透冱相融合,组合成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放手让民营企业在非国家垄断性领域充分发展,实现由家庭封闭式、单体型企业向开放式、产权多元化的混合型企业转变;鼓励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增加积累,增加科技投入,狠抓科技创新,加快科技进步,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尽快改变民营企业装备差、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的现状,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与技术密集型结合转变,大力推动民营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引导民营企业突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专业人才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当前工作的重点是抓骨干企业,扶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扶持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资本纽带实行联合,通过承包、租赁、联合、兼并、参股、收购等多种形式实施低成本扩张,一方面使企业的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另一方面又盘活了国有资产,减轻政府的负担。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重点扶持,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的繁荣。对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要引导他们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加速品牌聚集和资本聚集,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要重点抓一批规模大、效益好、主导产品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要抓特色经济,发展一大批民营企业群体,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原则,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逐步形成一大批适应“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群体”、“小买卖,大发展”,小而专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好的企业群体和“名、优、特、新”产品[3]。

3.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抓载体建设,为民营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城镇化是我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要把民营经济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主导力量,进行市场准入试点,全面开放投资领域,降低民营经济进入市场的门槛。创办民营经济园区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一要坚持高起点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民营经济园区,发展一批起点较高的现代物流园区、

商贸城、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配送中心、连锁店等,吸纳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园区发展,进入批发贸易市场经营,尤其是对新上的民营企业,要引导其向园区集中,统一解决供地、供电、供水、供气、通信、道路等问题,以便于加强管理,节约资源,信息共享,改善市容环境;要抓好专业村和专业镇的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二要坚持高速度招商,实行全民发动,高层推动,严格落实责任制,打破地域界限,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增强园区的吸引力。目前80%左右的民营企业认为融资困难已经严重阻碍它们的发展[4],要进一步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三要坚持高标准建设,采用政府启动、企业推动、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做好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选择科技含量高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产品,集中连片开放,发展块状经济。四要坚持高质量服务,牢固确立“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认真落实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制度,最大限度压减审批程序和缩短办理手续的时间,认真落实向客户承诺的服务,坚决杜绝乱罚款、滥收费现象,抓好园区的治安管理,确保人员企业财产安全、员工人身安全。五要坚持高效益发展,加大对入园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研究发展对策,积极提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服务,鼓励技术创新,真正使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效益高。同时要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如温州模式,因产权明晰,发展就充满活力,而产权结构不清晰或不完全清晰的,如苏南模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困惑而停滞不前。六要完善管理机构,协调各个部门对民营经济的管理或建立民营经济的专门管理机构,抓好园区管委会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探索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符合实际的运行方式。七要与实施再就业工程和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相结合,鼓励民营企业尽可能地录用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努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3]。

4.实施农业企业化发展战略,整体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

温州农民通过发展家庭工业、兴建市场群、建设特色工业园和小城镇,走出了一条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虽然大部分农村不具备这种条件,但以农业企业化为发展载体,大力推进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则是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便捷途径。第一,我国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土地、劳动力、财产、分配等均以一家一户为主,这既是我国农村的实际,又是农民最可以接受的组织方式,具有发展民营经济的天然土壤。第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对农业的投入都是以农民和社会投入为主,在此之下形成的各种经济实体及组织模式,必然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尽管目前国家已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民或农村民营资本还是农业投入的主要力量,因此当前和今后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第三,农业企业化是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把农业看作是一种企业,通过“企业+农户”等模式,使农业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或半自给自足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方式向联营的高度商品化的、面向市场的农业企业经营方式转变,从而解决农业生产过度分散化和非组织化这一当前我国农业问题的主要症结的过程。它适合各种投资主体,甚至农户自己就可以创办农业企业,因为即使为自己干活,由于用工制度和就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也是一种雇佣性质,只不过是自我雇佣而已。因此,农业企业化在我国农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第四,农业企业化与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之间可以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农业企业化是源于“三农”又服务于“三农”的自我经营体制创新,体现了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由单项突破进入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尤其是提高了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是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发展思路。在我国农村发展民营经济与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同一过程。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只有推进农业企业化,才能把我国的民营经济真正发展壮大,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6]。

总之,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关部门在具体实施中要总体把握,统筹安排,切不可断章取义。

[参考文献]

[1]黄孟复.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辜胜阻,李俊杰,郑凌云.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战略转型[J].宏观经济研究,2006,(1).

[3]常修泽.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几个突出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4).

[4]尼尔・格雷戈里,斯托伊安・塔涅夫,黄烨青,赵红军.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6).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第2篇

民营企业发展滞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又制约民营企业发展。总面积61.9%为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区的贵州较为典型,这里以该地区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区的相关数据为例论述民营企业与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机制。

(一)民营企业发展滞后影响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

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区民营企业发展滞后体现在民营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业聚集少、从业人员素质低等方面。

1.民营企业规模差距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规模差距首先表现为生态脆弱地区民营经济总量少,比重低。截至2011年底,贵州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36.9%,低于全国约21个百分点,四川、重庆等省份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均超过50%,在西南4省份中,贵州民营经济总量最少,比重最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指标相比,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7~2011年的5年间仅提高5.6个百分点,增速缓慢。规模差距其次表现为生态脆弱地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数量少,产值低。截至2011年底,生态脆弱的贵州喀斯特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9个,仅占私营企业数的3.5%,95%以上为中小企业;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数量为1129个,产值为1214.36亿元,分别是云南的87.9%和74.3%、四川的15.9%和10.2%、湖南的13.7%和10.1%、浙江的5.0%和5.3%。考察2009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家,东部地区具有绝对优势,有405家,占比81%;西部地区34家,占比6.8%。

2.民营科技企业差距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生态脆弱地区科技民营企业与其他地区民营科技企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总量少,比重低,研发投入少。生态脆弱地区民营经济绝大多数分布在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产业中,初级产品加工所占比重大,深加工产业比重低。大多数民营企业产品开发与创新能力差,科技含量低,研发投入少。2011年贵州民营科技企业研发经费为3.2亿元,占当年全省GDP的比重仅为微不足道的0.056%。2011年贵州研发经费支出36.3亿元,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64%,低于全国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1.84%,更是远低于北京的5.76%,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排名倒数第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经费投入为27.52亿元,仅为四川的26.3%、湖南的15.1%、浙江的5.7%。

3.民营企业产业聚集差距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生态脆弱地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商贸、餐饮、娱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医药、特色食品等优势资源方面也有一定集中,如制药业、遵义辣椒加工业、仁怀白酒业、六盘水煤及煤化工业、开阳磷化工业等已逐步形成产业聚集。但喀斯特地区民营企业制造业整体上仍然呈散沙状。虽然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并针对民营企业提供各种配套便利设施,想法设法引导民营企业实现产业聚集。这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小规模的民营企业聚集。但由于规模过小,企业之间关联度不高,难以形成分工效应,聚集效应的优势尚未显现。

4.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差距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生态脆弱地区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与其他地区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差距主要表现在学历、职称和技术等级结构上。生态脆弱地区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学历较低,具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比重低;具有高级职称的从业人员比重低;高级技师和技师占比低。无论是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还是职称结构和技术等级结构,均呈现出低端化。

(二)生态脆弱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制约民营企业发展

民营企业发展滞后,既有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但又不单纯是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表象在民营企业身上,实质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和文化思想观念落后的综合反映。

1.生态脆弱地区的区位地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制约民营企业发展。

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经济贫困、社会封闭,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种种不利的影响,如生态脆弱地区的山地特征导致交通闭塞、基础设施难以跟进企业发展,生态脆弱地区恶劣的地理条件、“三不沿”的地理位置以及由此导致的薄弱的经济基础均会制约生态脆弱地区民营企业发展。首先,地区相对恶劣的地理条件,如占总面积61.9%的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地区,“地无三尺平”,山地和丘陵占地92.5%等,自然条件造成该地区社会闭塞和经济贫困。由于地理区位偏僻,交通、通信状况较差,信息闭塞,几乎与世隔绝,该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十分闭塞落后。其次,从整体地理位置看,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区一般地处“三不沿”(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地区,基础环境硬件设施薄弱,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受区位的制约相对落后,造成整个社会经济闭塞。最后,生态脆弱地区地理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园区建设相对滞后难以形成聚集效应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地理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喀斯特地区园区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民营经济聚集发展。由于受自然条件、资金条件、土地瓶颈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园区建设投入大,推进难度大,资源配套设施建设尚需完善,聚集效应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2.生态脆弱地区的人才缺乏制约民营企业发展。

生态脆弱地区经济贫困对民营企业影响最严重的就是人才缺乏,民营企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会进一步制约民营企业发展。首先,生态脆弱地区民营经济缺乏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普遍缺乏。熊彼特将企业家精神与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家的任务是“创造性地破坏”;刺激企业家创新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创新能给企业家带来丰厚盈利的机会,特别是创新在短期内能带来超额垄断利润;二是创新的成功能凸显企业家的才能,满足追求成功的欲望,这种欲望、事业心或“荣誉感”是企业家积极进取的内在冲动力,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撑。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生态脆弱地区民营企业主大多趋于保守,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较为欠缺。其次,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缺失,这也是制约生态脆弱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区位条件、工资条件、住房条件、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高层次人才总量少、比重低、人才发展空间小,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难以引进、且容易流失等,由此导致生态脆弱地区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缺乏、研发能力不足、科技创新滞后等困境。

3.生态脆弱地区社会封闭制约民营企业发展。

生态脆弱地区社会封闭导致思维观念狭隘、缺乏创新、企业主素质较低、信息闭塞等。首先,思想观念上的桎梏制约生态脆弱地区民营企业发展。思想观念上的桎梏首先应追溯到生态脆弱地区传统的历史文化。在地缘关系和历史传统的影响下,生态脆弱地区“以商为末”的传统文化对民营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比较明显,如较为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较弱,思想观念守旧;冒险精神缺乏,满足于小富即安。其次,思想观念上的桎梏还表现为对民营企业的认识偏差。没有认识到民营企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认识较晚,迟迟未能落实到行动之中。这表明生态脆弱地区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还存在一定的歧视,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涉及到扶持民营企业时行动上表现得较为消极和迟缓。

二、民营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民营企业解除桎梏和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适宜的经济平台,如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

(一)民营企业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民营企业对地区就业、反贫困、增加地方产值、发展特色产业、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均有重大作用和意义。为了清晰呈现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比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对各地区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和地区人均GDP的数据进行整理。各地区民营企业就业人数与该地区人均GDP呈较强的正向变化关系。从三大区域整体而言,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大区域的民营企业就业人数与人均GDP呈正相关。民营企业就业人数按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次序排列,人均GDP也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次序排列。从各个地区来看,基本上也呈现出较强的正向相关。无论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各地区民营企业就业人数与该地区人均GDP折线图的走向和形状极为接近,表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此外,民营企业对欠发达地区反贫困以及增加地方产值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学界较为一致的认同。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民营企业发展有反作用

随着区域经济规模扩大,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强,能够吸引人才资源、资本等要素流入,促进区域技术、知识、经验的交流和增加。区域经济增长带来生产要素可得性的提高,使得民营企业获得生产要素的交易成本降低,民营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约束得以放松,从而改善了民营经济生产要素配置,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群形成、人才与资金的获取。区域经济发展得好,可在基础设施建设、软环境建设、推动创新创业、产业聚集引导等方面有所作为,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更高质量地发展;反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也会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

1.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生态脆弱地区由于地质地貌导致交通十分不便。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无力完善成本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脆弱地区难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原因之一是劳动力供给首先在数量上受到限制,缺乏供给弹性。究其根源,在于生态脆弱地区难以在短期内改变这种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久而久之,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分布日趋不合理,市场经济不发达,市场容量偏小等。这也成为生态脆弱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反之,区域经济发展得好,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较为完善,能更好地促进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高,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高,投资者必然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效益好的东部沿海地区,由此必然导致生态脆弱地区资金投入水平低下。

2.区域产业聚集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具有正向的外部性,使得整体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和企业交易成本得以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得好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软环境建设更适宜投资。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还是从软环境上看,投资成本低,投资效率更高,工业园区建设更为完善,能更好地吸引民营企业实现产业聚集,而产业聚集对民营企业具有正外部效用,有利于民营企业获得生产信息、技术和经验等,从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3.区域人才与资金的获取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集群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源流动是促进地区知识溢出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伴随着人力资源和资金的流入。这也意味着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要素和资金要素的约束得到放松,能够较容易地得到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力资源流入和资金流入带来的好处。生态脆弱地区绝大部分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偏小,缺乏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难以有效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人才和资金。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匮乏,难以引进,引进之后难以留住,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难以形成;自身资金不足,信用评级难,贷款额度小甚至难以贷款。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力资源流入和资金流入有利于打破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瓶颈和融资瓶颈。此外,区域经济发展得好,对民营企业创新创业资金上的支持可能性更大;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得好,思想观念开放,更能包容创新和创业的失败。

三、结语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第3篇

福建早在八十年代就出现了晋江模式、长乐草根 工业 等,在全国享有盛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不仅为全省 财政 收入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产业布局上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了民间 投资 的快速增长。

1 民营企业支撑起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半壁江山

(1)民营企业成为推动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统计 数字显示,2005年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6.4%,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出口交货值分别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出口交货值的56.7%、46.6%和58.5%。2006年福建省民营经济出口快速增长,累计出口107.28亿美元,同比增长41.9%,明显高于外资企业13.1%,国有企业7.37%;拉动全省出口增长9.1个百分点。成为外贸出口的主要拉动力。

(2)民营企业涉足的产业领域扩大,并已注重品牌塑造。福建已初步形成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纺织、服装、鞋业、工艺陶瓷、 电子 电机等产业集群,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此外,制造业,贸易业、 建筑 业、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分布趋于优化;同时,产品结构从低档次、松散型逐步向系列化、集群化方向转变,并注重品牌塑造和科技创新。全省共有五十三家民营企业获得“

3 解决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办法措施

复旦大学张军教授说,‘改变 经济 增长方式的最佳途径是激活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很好,是

(1)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要走出家族式 管理 和封闭式运行,进行企业管理创新,通过所有权、管理权和收益权的共享,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同外部 社会 资源的结合、“家人”与“外人”的融合,提高经营者素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引导 法律 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增强依法治企的能力,促使民营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发挥各种商会、协会、同业公会等中介组织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提高诚信意识;以克服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容易产生的假冒伪劣、粗制滥造、不重信誉、单打独斗的倾向。

(2)改变观念,放宽 市场 准入。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理顺 管理体制 ,加强 指导 和服务。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民营企业在 投资 核准、 融资 服务、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实行同等待遇。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领域、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手续,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 友好型社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吸引、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各类投资者的积极性,真正实行企业自主投资,自负盈亏,促进投资效率持续提高。 

(3)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①在企业上市问题上,坚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重点推动达到一定规模的、高科技行业的、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包括海外上市、买壳上市等多种模式,同时,争取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②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民营企业融资领域。在民间互助性的融资形式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同时,可组建民营资本 金融 机构 或建立投资基金。③积极发展各类有助于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如:企业、专业协会之类的民间组织集资建立商业性的或政府拨款设立的非营利性担保公司等。④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心,记录企业纳税、信贷、 合同 履约率、遵守法律等情况,供社会查询,增加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⑤推进 金融创新 ,建立自主创新贷款激励与风险补偿机制,降低信贷门槛,增加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为企业创新提供宽松、便利的融资环境。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法制、现代物流、金融 保险 、信息服务、中间机构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完善财税制度,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投资、融资、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创业辅导、管理咨询等全方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扶持规模民营企业打造品牌的能力,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本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 闽委发[2005]9号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第4篇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民营企业 文化特征

“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在经济学中又定义为经济利润,是由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管理咨询公司于 1989年首创的,民营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公司治理不完善,其企业文化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不足。经济增加值”这一绩效评价方法可以在影响与改善民营企业文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经济增加值”的作用

经济增加值应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时,除了可以科学合理地考核企业各责任单位的经营绩效外,还具有如下普遍的作用。

1.促使企业克服盲目投资,树立权益资本不是“免费资本”的理念,节约使用权益资本,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从而有助于促进资本运作效率的提高。经营者会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思考,权益资本不再被考虑为“免费资本”,他们不再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而开始注重企业的长期目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以及现金流量的增加,以此来改善企业的EVA业绩和企业文化质量。

2.有助于提升与改善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经济增加值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一种绩效评价的指标,更是一种促进企业有效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的手段。与传统的财务指标相比,它有两个优势:一是考虑了资金成本,把业绩与占用资源的成本联系起来,从产出与成本两个方面综合评价决策的效果,扩大了绩效评价的范围,使部门与整体的利益一致,激励管理人员为股东价值最大化不断努力;二是对跨期费用项目进行适当调整,使长期和短期利益更好地协调起来,克服决策中的短期效应,符合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要求。因此,EVA被《财富》杂志称为“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

二、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特征

1.民营企业文化是老板意志文化。这种文化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经历有关,许多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具有独到的成功绝招,比如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特别强,或善于抓住市场的空隙,或技术创新能力强,或有很强的融资能力,或善于带动一群人打天下等等。这些独到的能力,使他们形成了掘金后无往而不胜的自信,同时又容易有心浮气躁的心态。民营企业产权归老板自己所有,虽设有许多管理部门,聘请了优秀人才,但老板常常越俎代庖,往往养成基层喜欢越级报告、职能部门有事不敢决断、老板一人说了算的作风。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老板意志就是企业的绝对意志,几乎没有人能对他的决定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了企业经营的“巨人症”、“霸王症”等,这种惟老板意志导致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难以提升,导致 (投资)决策与行为的不科学性,对经营者业绩的考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至于老板的意志一旦出现问题,企业随即失去前进的方向。

2.民营企业文化是奋勇拼搏文化。民营企业大多是草根出生,因此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就是民营企业奋勇拼搏文化的体现。在浙江温州的民营企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既能穿皮鞋,又能穿草鞋”。为了企业在夹缝中生存,他们不辞辛劳;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全力拚打。

3.民营企业文化是抢抓机遇文化。许多民营企业老板,就是通过抓住机遇,骤然发家的。老板疯狂的工作,能很快聚合资源,使企业的目标变得简单而易于操作,员工形成吃苦耐劳、快干多干的作风,企业的原始积累迅速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确出现了许多发展的机会,谁抓住了谁就能取胜。这时,广大民营企业利用自己的体制与机制的优势,一次次抓住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使企业站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前列。这种文化体现在企业发展中,往往就表现为一有“好”项目就上,不管自己是否具备投资发展的能力与实力,不管是否进行了严密科学的可行性论证(特别是财务可行性研究 )。

4.民营企业文化是重视感情文化。许多民营企业文化用亲情代替规则,其经营管理层由复杂的血缘关系构成,这就违背了管理大师杜拉克所言的,家庭企业要想生存和保持有效运作,在高层管理人员中,无论有多少家庭成员,也无论他们多么出色,也至少需要一位非家族成员。民营企业内注重乡亲、熟人、朋友,使管理具有非理性和落后性,阻碍经营管理的问题长期存在,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种文化体现在日常管理中,就表现为以感情代替制度,以关系亲密与信任度代替指标考核,不能做到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这些特点,曾经在短时期内适应了市场环境,但却和变化越来越快的经济和市场环境拉开了差距。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市场的重要力量,更需要寻找有关途径尽快培育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三、“经济增加值”的应用对改善、提升民营企业文化的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最新研究指出:“全球一场新的经济竞赛已经展开,未来会脱颖而出的赢家,将是能够抢先窥视并领悟新游戏规则的个人、企业或国家。”这对我们是一种提醒。有效应用“经济增加值”方法,可对民营企业文化的改善和提升产生如下影响:

1.有助于树立集约经营的意识,节约使用资本金。资本金是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并依股份金额对企业实施控制的重要经济资源。以往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将这些资本金无偿使用,头脑中根本没有资本成本的概念,因此,在有的民营企业中,出现了任意提高资本金数额的限度,或者一再追加股本金。大家知道,股本金也是资金,而资金这种资源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有限、稀缺的。用于投资的股本金来源于自有资本,也要考虑资本的机会成本,要使用“经济增加值(EVA)”的理念与方法。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是客观评价企业资本收益超过资本 (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 )成本后的差额大小的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运用。我们也要树立起这种观念并使用这种方法,不能认为自有资本投资是无本买卖,不需要任何代价。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第5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投资 经济发展

一、民营经济近几年的增长情况

1.民营企业数量逆势继续增长。

2.民营企业资金规模持续大幅增加。

3.民营企业投资规模依然快速增长。

二、民营企业投资行为对经济的影响。

1.民营经济迅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情况之下,民营企业投资对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作用尤为突出。2010年,我国民营经济占全国GDP比重为6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国GDP比重为49.7%;外商和港澳台经济占全国GDP比重约为15%。2010年,我国民营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3.93万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总额比重的49.3%,在全国40个传统工业行业中,民营经济已在27个行业中经济比重超过50%,在轻工纺织、普通机械、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行业已占70%以上。

2.民营经济的迅速增长,为吸纳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08年底,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7904万人,较2009年底增加650.9万人,增长9%。个体工商户从业人数达到5776.4万人,较2009年底增加280.2万人,增长5.1%。除2000年因统计口径变化原因导致在个体私营领域从业人员减少外,1989~2010年,在个体私营领域实现就业的人员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3.民营经济的迅速增长,丰富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截至2010年底,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总额5873.68亿元,同比增长23.1%,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在全部税收中的比重达到10.2%,较2009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完成税收总额1988.68亿元,同比增长34%,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在全部税收中的比重达到3.4%,较2009年提高0.4个百分点。

4.民营经济的迅速增长,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和投资结构,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我国民营经济在竞争性领域投资日益活跃,改变了国有企业原有的垄断格局,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民营企业同市场经济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民营企业的存在,迫使国有企业低效部门提高自身的配置效率,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更优的配置。民营企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吸纳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补充了经济建设资金,促进了投资结构的优化,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三.促进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几点建议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障碍,如,在民间资本行业准入问题上存在着“玻璃门”“弹簧门”“铁门”的“三门”现象;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信息市场过于狭窄等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就如何优化民营企业投资行为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扩展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目前,我国的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一般竞争领域,在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业却一直严重缺席;电力、石化、电信、民航等领域,基本上还是国有资本的天下。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将会使民营资本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更多的领域,会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形成竞争的压力。不排除部分国有企业会利用自身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调高准入门槛,变相设置“玻璃门”“弹簧门”,这些都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2.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措施,必须充分调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有针对性地从民营企业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着力,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大信贷资金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降低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四是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强化民营企业信用管理;五是民营企业要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提高信用等级;六是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第6篇

摘要: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国退民进”国策不断深入,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民间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就民营企业投资的增长情况及民营企业投资行为对经济的影响进行探讨,以寻求民营企业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民营企业 投资 经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吸纳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和投资结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民营经济近几年的增长情况

1.民营企业数量逆势继续增长。截至2008年底,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657.42万户,较2007年底增加54.37万户,增长9.0%;个体工商户达到2917.3万户,较2007年底增加175.8万户,增长6.4%(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2002~2008年,个体工商户不仅户数在持续增加,而且增长率连续6年呈明显上升态势;而私营企业虽然户数也在持续增长,但增长率却从2003年起连续5年出现下降。

2.民营企业资金规模持续大幅增加。截至2008年底,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到11.74万亿元,较2007年底增加2.35万亿元,增长25%。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达到9006亿元,较2007年底增加1655.2亿元,增长22.52%(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尽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恶化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但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增长率却还略高于经济形势最好时期的2006年和2007年。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增长率更是较2007年增加了8.92个百分点。

3.民营企业投资规模依然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底,全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23万亿元,同比增加3.5万亿元,增长25.46%。其中国有经济完成4.64万亿元,同比增加0.77万亿元,增长20%;外资企业完成1.41万亿元,同比增加739亿元,增长5.53%;而民营企业则完成11.18万亿元,同比增加2.65万亿元,增长31.07%,较国有经济和外资企业增幅分别高出11.07个和25.54个百分点(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由于民营企业投资增幅始终快于国有经济投资增幅,而外资企业投资增幅总体变动不大,所以民营企业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而国有经济投资比重则逐年下降。

二、民营企业投资行为对经济的影响。

1.民营经济迅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情况之下,民营企业投资对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作用尤为突出。2008年,我国民营经济占全国GDP比重为6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国GDP比重为49.7%;外商和港澳台经济占全国GDP比重约为15%。2008年,我国民营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3.93万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总额比重的49.3%,在全国40个传统工业行业中,民营经济已在27个行业中经济比重超过50%,在轻工纺织、普通机械、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行业已占70%以上。

2.民营经济的迅速增长,为吸纳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08年底,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7904万人,较2007年底增加650.9万人,增长9%。个体工商户从业人数达到5776.4万人,较2007年底增加280.2万人,增长5.1%。除2000年因统计口径变化原因导致在个体私营领域从业人员减少外,1989~2008年,在个体私营领域实现就业的人员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3.民营经济的迅速增长,丰富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截至2008年底,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总额5873.68亿元,同比增长23.1%,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在全部税收中的比重达到10.2%,较2007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完成税收总额1988.68亿元,同比增长34%,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在全部税收中的比重达到3.4%,较2007年提高0.4个百分点。

4.民营经济的迅速增长,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和投资结构,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我国民营经济在竞争性领域投资日益活跃,改变了国有企业原有的垄断格局,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民营企业同市场经济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民营企业的存在,迫使国有企业低效部门提高自身的配置效率,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更优的配置。民营企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吸纳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补充了经济建设资金,促进了投资结构的优化,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三.促进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几点建议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障碍,如,在民间资本行业准入问题上存在着“玻璃门”“弹簧门”“铁门”的“三门”现象;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民营企业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信息市场过于狭窄等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就如何优化民营企业投资行为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扩展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目前,我国的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一般竞争领域,在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业却一直严重缺席;电力、石化、电信、民航等领域,基本上还是国有资本的天下。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将会使民营资本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更多的领域,会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形成竞争的压力。不排除部分国有企业会利用自身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调高准入门槛,变相设置“玻璃门”“弹簧门”,这些都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2.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措施,必须充分调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有针对性地从民营企业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着力,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大信贷资金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降低民营企业贷款风险;四是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强化民营企业信用管理;五是民营企业要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提高信用等级;六是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3. 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依法保障民营企业投资者权益。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次国民待遇”(相对于外资所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和国企所享受的“国民待遇”而言),以及投资权益受到损害,投资合同履行困难等现象,严重打击民营企业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要建立健全法规,给民营企业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不断增长。

4.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供为民营企业投资服务的良好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构筑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助提供中介服务,为企业提供人员培训、管理和经营指导服务等。同时,还应鼓励发展以服务为宗旨的民营企业投资咨询机构,组织中介机构在投资决策、技术开发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忠礼.积极启动民间投资,发展壮大民营经济[J].河南经济,2007,(10):22-23.

[2]杨松令.中小企业投资决策特点分析[J].财会月刊, 2008,(11):37-38.

[3]唐曙光.中小民企如何做好市场调查[J].大众投资指南, 2006,(4):43.

[4]李垣明.中小民企三望而行(环境篇)[J].大众投资指南,2005,(11):4-5.

[5]王元京.哪些投资将向民营资本开放[J].大众投资指南,2006,(5):4-6.

[6]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

[7]厉以宁,厉以宁论民营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第7篇

关键词:福建经济;民营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106-01

福建早在八十年代就出现了晋江模式、长乐草根工业等,在全国享有盛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不仅为全省财政收入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产业布局上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了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

1 民营企业支撑起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半壁江山

(1)民营企业成为推动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6.4%,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出货值分别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出货值的56.7%、46.6%和58.5%。2006年福建省民营经济出口快速增长,累计出口107.28亿美元,同比增长41.9%,明显高于外资企业13.1%,国有企业7.37%;拉动全省出口增长9.1个百分点。成为外贸出口的主要拉动力。

(2)民营企业涉足的产业领域扩大,并已注重品牌塑造。福建已初步形成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纺织、服装、鞋业、工艺陶瓷、电子电机等产业集群,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此外,制造业,贸易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分布趋于优化;同时,产品结构从低档次、松散型逐步向系列化、集群化方向转变,并注重品牌塑造和科技创新。全省共有五十三家民营企业获得“中国名牌”称号,数量占全省“中国名牌”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3)在投资领域,福建省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表现突出。据不完全统计,除福建本省外,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的闽商有二三百万之巨,截至二00五年底在外闽商回家兴办的企业达两万多家,总投资三百多亿美元;根据福建省统计局的数据,06年上半年民间投资463.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8%。民间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上升到42.5%,比国有投资高6.3个百分点,比外商和港澳台投资高21.2个百分点,其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贡献率高达45.8%。民间投资的提速,被视为福建“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的重要标志。

可见,民营企业对福建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基础和加速的作用,日益成为福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支撑点、贡献点。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民营企业过去所形成的先发优势、体制优势和竞争优势正逐渐弱化,制约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因素日益显化,民营企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2 制约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因素

(1)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民营企业是凭借原有的历史、地域、文化和政策优势逐渐发展起来的,属家族式经营,相当部分经营者素质不高,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社会诚信意识不足,部分企业账目不实、偷漏税款、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劳动纠纷不断,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现象较为普遍。

(2)政策不平等,观念歧视仍然存在,市场准入限制多。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入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使得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还比较狭窄,很多领域不敢涉及。

(3)融资问题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拦路虎。民营企业主要靠自我积累创业发展,本钱少、底子薄,要发展壮大,迫切需要外部资金注入,尤其是长期发展资金。发展面临严重的融资难题,不但创办新企业或扩大再生产需要融资,就是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也需要融资。我国证券市场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向亲戚、“地下钱庄”的借款,或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及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民营企业发展、再创业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结果是民营企业发展受限,缺少经营、科研人才,市场竞争能力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差,企业规模长不大、实力做不强。

3 解决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办法措施

复旦大学张军教授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佳途径是激活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很好,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二十年增长的最重要源泉’。可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民营企业是关键。要使福建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就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要走出家族式管理和封闭式运行,进行企业管理创新,通过所有权、管理权和收益权的共享,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同外部社会资源的结合、“家人”与“外人”的融合,提高经营者素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引导法律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增强依法治企的能力,促使民营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发挥各种商会、协会、同业公会等中介组织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提高诚信意识;以克服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容易产生的假冒伪劣、粗制滥造、不重信誉、单打独斗的倾向。

(2)改变观念,放宽市场准入。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指导和服务。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民营企业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实行同等待遇。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领域、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手续,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吸引、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各类投资者的积极性,真正实行企业自主投资,自负盈亏,促进投资效率持续提高。

(3)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①在企业上市问题上,坚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重点推动达到一定规模的、高科技行业的、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包括海外上市、买壳上市等多种模式,同时,争取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②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民营企业融资领域。在民间互的融资形式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同时,可组建民营资本金融机构或建立投资基金。③积极发展各类有助于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如:企业、专业协会之类的民间组织集资建立商业性的或政府拨款设立的非营利性担保公司等。④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心,记录企业纳税、信贷、合同履约率、遵守法律等情况,供社会查询,增加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⑤推进金融创新,建立自主创新贷款激励与风险补偿机制,降低信贷门槛,增加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为企业创新提供宽松、便利的融资环境。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法制、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中间机构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完善财税制度,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投资、融资、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创业辅导、管理咨询等全方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扶持规模民营企业打造品牌的能力,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本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 闽委发[2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