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民营企业特点(合集7篇)

时间:2023-09-11 17:25:43
民营企业特点

民营企业特点第1篇

小微企业概念是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目前主要指那些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服务)种类单一,规模和产值较小,从业人员较少的经济组织。本文所指小微型民营企是从企业规模和所有制性质两方面来划分,虽具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意识萌芽,但因各方面局限,其管理和经营仍不具备现代企业调整的小微型民营企业,本文接下来将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2.我国小微民营企业发展轨迹

小微型经济组织自古有之,脱胎于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但是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传统小微型经济组织逐步具备现代意识和特点。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为小微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次契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激烈的竞争使这些先天缺乏资金、技术、资源和理念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在夹缝中挣扎求生;而在当前经济再次出现转型契机时,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国家在法律、政治、经济等领域予以制度上的引导和支持,小微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也迎来春天。

3.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地位

据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报道:“从全国范围看,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微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7.3%。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生力军。”经测算,小微企业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创造了一半以上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新形势下,小微型民营企业因自身的灵活性,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是改善和服务民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承担者;是民营大企业成长发展的孵育基础;是促进就业的生力军。

4.民营小微企业特点分析

4.1成长环境特点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用一句话加以总结:“心有余而力不足”。所谓“心有余“是指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家和民众都认识到小微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和重要作用,所以有心为其发展营造更好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氛围。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出台各项措施小微型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条件。比如,国家财政部发文“小微企业免征4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地方性法规响应中央号召,如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园等。各项政策性气候是积极的。所谓“力不足”是指各项政策有一定力度,一定程度上为小微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在力度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束缚他们发展的桎梏如融资困难、技术人才招聘困难、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不具备持续持续性、企业信息化率低等。如果不下大力度解决这些制约小微型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那么它们的发展仍然困难重重,它们的作用也得不到真正的发挥。

4.2现代化管理意识的觉醒当前经济主体中的小微型民营企业创办者不再是“白丁”,而或多或少具备一定知识水平;其家庭内部或朋友圈能也也不乏具备一定学历的人群;加之现代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如电视新闻、杂志、互联网、广播、各种类型商务活动等一定程度强制性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为他们提供了大量接触现代化管理的机会。所以,他们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开始觉醒,创新意识和全局观增强,注重企业规章制度的规范化,强调激励手段多样化,逐步尝试网上信息的搜集和利用,重视法律的维护和运用来保护自身权益,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等等。但是,因自身条件限制,经营者的觉醒并不彻底,即使它们具备了自主性,去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支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困难重重,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的在这些企业的发展根本满足不了企业需要。需要国家或地方政府对这些企业进行专门、长期、持续的培训和指导。

4.3融资手段风险性大前面提到过,因政策原因小微型民营企业融资有一定难度,为满足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企业主会寻找其他非正规途径融资。比如:虚报资产骗取贷款,利用农村五户联保政策套取贷款,以朋友企业为担保贷款,向民间借贷机构或利息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贷款等。这些借贷融资方式除风险极高以外,还会引起连带风险,甚至扰乱国家金融信贷秩序和安全。据调查,有的小微型企业因贷款受限,便虚构公司和资产,骗取几百万的贷款,后终因经营不善倒闭以后,先关企业主逃跑,银行遭受巨大损失。还有的企业向利息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数额巨大,最后利息都无法交付变耍赖不还,同时转移资产,同样给银行和为其贷款做担保的人员带来巨大损失。

4.4经营者自制力欠缺小微型民营企业经营者具备自身特点:白手起家,创业初期吃苦耐劳,自尊心强,夫妻或亲友共同创业等。在经历初期创业初期的困难,步入平稳发展后,在资金和精力上都有盈余。此时,大部分小微型民营企业的业主有懈怠思想,攀比心渐重,资金用于企业发展的比重下降,用于生活奢侈品消费渐多,甚至生活作风出现问题。尤其是生活作风的问题具有“圈子”型特点,同类型民营企业或经常有业务往来的这些企业主会跟风攀比。其实,这本身也是现代经营管理思想不健全的表现,需要正比部门或地方组织予以重视,组织人员进行指导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迷茫期,寻求小微型企业的健康、长期、持续发展。

5.总结

民营企业特点第2篇

民营企业档案是指民营企业在筹建、生产、经营管理等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自身以及国家、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除具有非公共性和封闭性外还有着以下几种鲜明的时代特点:21秘书世纪网

1、自主性。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只能在政府意志下严格按照国家计划从事各项活动,企业自主发展权极为有限,这也决定了企业档案工作自主发展权有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确立的今天,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自主发展权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由于所有权国有,企业仍不可避免地留下一些计划经济的烙印,企业管理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档案工作也是如此。与国有企业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对自身的资产具有完全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它与政府不存在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它完完全全以市场为导向,走自我约束、自我抉择、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道路。自然,作为企业储备技术、储备文化、内含大量商业密秘和知识产权的企业档案,民营企业对它的自也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企业对自身的档案具有独立支配权,企业档案非依法律不受他人使用和干涉。这意味着企业对档案享有独立占有和独立收益的权力,这两项权力正是企业档案工作自主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其次,民营企业在档案工作上依法享有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变化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权力。

2、效益性。企业是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尤甚。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更加注重效益性。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竞争经济,从整个经济环境看,市场竞争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机制要求。精简机构,精简管理人员,降低管理成本,集中资源、强化发展核心事业是民营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民营企业在内部事务上总是追求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好的效益。具体到档案的管理上,当企业规模很小,形成的档案材料有限时,企业往往只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保管档案;当企业规模很大,或发展时间较长,企业在管理、经营、生产和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很多,且门类复杂,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的工作量很大时,企业才会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工作。

3、多元性。一是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主体呈多元化。不仅对科技档案,其它如经营销售档案、合同档案、知识产权档案、民主管理档案、企业资产档案以及企业文化档案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二是档案载体呈现多样性,不仅有纸质档案,还有照片、软盘、光盘、录音、录像档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档案也呼之欲出。三是管理模式上的多样性。正如国家档案局长毛福民指出的哪样:“企业档案实行统一管理是企业内的档案工作要统一领导,统一制度,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要统一管理企业的全部档案”。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档案管理模式也是千差万别,哪种整个行业或整个地区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模式在民营企业中不可能存在。

4、随意性。这是与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自主性相伴生的一种特性。民营企业在对其自身档案具有独立支配权的同时,由于其管理者素质的差异和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的差别,在档案工作上往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导致不少问题,例如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经常变动,缺乏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法制观念薄弱,硬件设施不配套等,最终导致民营企业整体档案管理水平低下。

二、如何加强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管

针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这些特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如何加强监管呢?笔者认为,应提高一种意识,抓住两个重点,搞好三项服务,探索社会化协作之路。

(一)提高法制意识。依法监管是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有效手段,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开展《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宣传工作,增强民营企业管理者的法制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和管好档案的重要意义,认识档案的潜在效益和长远价值,从而自觉做好档案工作,自觉接受监管。二是针对性的制定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实施细则,以便在工作中有所遵循。三是要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实施登记管理,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对其建档、保管条件、档案工作人员资质认证、档案出卖与转让、档案销毁等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依法对违反《档案法》的情况进行查处。

(二)抓住两个重点。民营企业规模不一,变动频繁,无主管部门,档案管理相对滞后,给监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必须坚持抓重点监管。一是抓住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作为监管重点。规模企业毫无疑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其档案对于国家、社会的价值普遍更大。二是要把重要档案作为监管重点,维护企业利益。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保持竞争力,必须维护自身商业密秘和商业利益。尤其是在加入wto后,随着市场的开放和关税壁垒的拆除,企业将面临空前激烈的市场角逐和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这又集中在产品竞争上,因此加快新产品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档案将是不可缺少的文献。同时,竞争中还经常涉及到知识产权、商标、信誉等无形资产的保护问题,在报章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企业忽视商标、专利保护,商标被人抢注,专利被人侵害,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管理好企业的商标档案、专利权档案、知识产权档案以及关乎企业商业机密的档案,在必要时候能够发挥凭证价值,维护好企业的利益。此外,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往往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商业纠纷,合同档案和财务档案也就必不可少。

民营企业特点第3篇

民营企业档案是指民营企业在筹建、生产、经营管理等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自身以及国家、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除具有非公共性和封闭性外还有着以下几种鲜明的时代特点:

1、自主性。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只能在政府意志下严格按照国家计划从事各项活动,企业自主发展权极为有限,这也决定了企业档案工作自主发展权有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确立的今天,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自主发展权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由于所有权国有,企业仍不可避免地留下一些计划经济的烙印,企业管理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档案工作也是如此。与国有企业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对自身的资产具有完全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它与政府不存在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它完完全全以市场为导向,走自我约束、自我抉择、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道路。自然,作为企业储备技术、储备文化、内含大量商业密秘和知识产权的企业档案,民营企业对它的自也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企业对自身的档案具有独立支配权,企业档案非依法律不受他人使用和干涉。这意味着企业对档案享有独立占有和独立收益的权力,这两项权力正是企业档案工作自主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其次,民营企业在档案工作上依法享有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变化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权力。

2、效益性。企业是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尤甚。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更加注重效益性。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竞争经济,从整个经济环境看,市场竞争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机制要求。精简机构,精简管理人员,降低管理成本,集中资源、强化发展核心事业是民营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民营企业在内部事务上总是追求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好的效益。具体到档案的管理上,当企业规模很小,形成的档案材料有限时,企业往往只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保管档案;当企业规模很大,或发展时间较长,企业在管理、经营、生产和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很多,且门类复杂,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的工作量很大时,企业才会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工作。

3、多元性。一是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主体呈多元化。不仅对科技档案,其它如经营销售档案、合同档案、知识产权档案、民主管理档案、企业资产档案以及企业文化档案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二是档案载体呈现多样性,不仅有纸质档案,还有照片、软盘、光盘、录音、录像档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档案也呼之欲出。三是管理模式上的多样性。正如国家档案局长毛福民指出的哪样:“企业档案实行统一管理是企业内的档案工作要统一领导,统一制度,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要统一管理企业的全部档案”。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档案管理模式也是千差万别,哪种整个行业或整个地区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模式在民营企业中不可能存在。

4、随意性。这是与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自主性相伴生的一种特性。民营企业在对其自身档案具有独立支配权的同时,由于其管理者素质的差异和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的差别,在档案工作上往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导致不少问题,例如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经常变动,缺乏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法制观念薄弱,硬件设施不配套等,最终导致民营企业整体档案管理水平低下。

二、如何加强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管

针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这些特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如何加强监管呢?笔者认为,应提高一种意识,抓住两个重点,搞好三项服务,探索社会化协作之路。

(一)提高法制意识。依法监管是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有效手段,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开展《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宣传工作,增强民营企业管理者的法制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和管好档案的重要意义,认识档案的潜在效益和长远价值,从而自觉做好档案工作,自觉接受监管。二是针对性的制定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实施细则,以便在工作中有所遵循。三是要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实施登记管理,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对其建档、保管条件、档案工作人员资质认证、档案出卖与转让、档案销毁等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依法对违反《档案法》的情况进行查处。

(二)抓住两个重点。民营企业规模不一,变动频繁,无主管部门,档案管理相对滞后,给监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必须坚持抓重点监管。一是抓住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作为监管重点。规模企业毫无疑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其档案对于国家、社会的价值普遍更大。二是要把重要档案作为监管重点,维护企业利益。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保持竞争力,必须维护自身商业密秘和商业利益。尤其是在加入wto后,随着市场的开放和关税壁垒的拆除,企业将面临空前激烈的市场角逐和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这又集中在产品竞争上,因此加快新产品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档案将是不可缺少的文献。同时,竞争中还经常涉及到知识产权、商标、信誉等无形资产的保护问题,在报章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企业忽视商标、专利保护,商标被人抢注,专利被人侵害,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管理好企业的商标档案、专利权档案、知识产权档案以及关乎企业商业机密的档案,在必要时候能够发挥凭证价值,维护好企业的利益。此外,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往往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商业纠纷,合同档案和财务档案也就必不可少。

民营企业特点第4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特点;防范对策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传统竞争手段的重要性正在减弱,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3月,我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已达到1374.88万家,同比增长0.61%,民营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民营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这种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民营企业一直本着尊重知识、重用人才,但由于观念落后,任人唯亲,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缺乏对知识与人才的重视,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实际上民营企业的创建与发展,不能仅凭个人或家族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引进技术人员、普通员工乃至管理人员。民营企业在人才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很容易造成企业人才的流失,限制企业的发展与规模。

一、人才流失的特点

(一)人才流失率高

民营企业人才流动频繁,特别是核心人才流失率较高。优秀大型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大约在10%~15%左右,而我国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率接近62%,甚至有些竟达到了72%,其中,占有较大比例的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一项针对人才流失情况的专项调查反映,离职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仅为50天,最长的也不过5年。这些人才的流失不仅带走了企业的商业秘密、市场资源及核心技术,使企业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的重置成本,不利于企业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人才流失外倾性强

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主要外流至其同行或同业竞争对手之处,这种外流会直接造成商业泄密。实际上,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管理的不满而具有流动的倾向;另一方面是同行业企业或竞争对手的主动挖掘。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人才流失的外倾性格外严重。

(三)人才流失集体性大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集体性的人才流失主要存在两种情况:其一为民营企业高级人才跳槽而诱发的示范效应,造成民营企业内部职员争相效仿;其二为民营企业内部因其特点而容易形成小的团体,当这个团体中部分员工对企业待遇或政策时,在部分人的带动下,出现集体性的人才流失。集体性的人才流失对企业业务的正常进行具有较强的威胁,甚至会使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

二、防范对策研究

(一)加强本企业实力

一个企业的实力对于企业招揽和留住核心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能为企业在核心人才的利用上达到可持续性。一个好的企业,特别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是人人所向往的。为此,加强企业实力是为企业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径。

(1)加大企业资金的投入

企业的资金雄厚,可以加固业务,稳定军心,从而可以招聘到更好的人才,加强公司运作能力。因此,公司需要募集资金,加大资金流动以缓解员工的不安,增强企业业务能力。

(2)加大企业的技术投入

当今的企业拼的是人才和经营质量,企业要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实施装备创新工程,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尽早将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减少人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宽松、民主、和谐的企业环境,是一个企业吸引人才的根本。企业的文化可以分为内部文化和外部文化。内部文化指的是涉及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而外部文化指的是企业在处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于我国民营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树立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的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可通过增强公司执行力,提高生产率,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业绩,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其归属感和荣誉感;其次,公司的管理层要以身作则,对员工要富有热情,业务精通,经验要丰富,要相当敬业,给员工起了一个表率作用。

(2)重视企业的团队合作

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定期交流工作进展及意见,并及时传达给各处员工,让员工对企业团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逐渐树立员工的团队意识。领导或管理者应多主动了解员工工作、生活情况,适时交流思想,以增强员工的集体归属感。同时,在任务分配时,应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特点选择相应人才,组建强有力地团队,在工作中增进团队合作。

(3)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

企业所重视的不应该仅仅是创造收益,还得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为员工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如定期组织员工外出旅游,在干部提拔同时,在方案设计与选择时,应认真对待员工的意见,并适时采纳好的提议,这样不仅能够有利于解决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还能让员工感到被企业重视,从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三、结语

本文结合我国民营企业人才管理现状,分析了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特点。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具有流失率高、外倾向性强、集中性大的特点。为了防范人才流失,民营企业在考虑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要从加强企业实力和企业文化的角度,调整公司人才管理模式,为企业的长久发展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黎明.公司核心人才流失及防范体系构建的研究[D]. 苏州大学, 2010.

[2]王雅洁, 马树强, 高素英. 基于中国情境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选择动因研究[J]. 管理学报, 2013, 10(4): 552-557.

[3]杨秀清.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2: 027.

民营企业特点第5篇

关键词:国家经济;民营企业;经济体制 

2000年以来,民营企业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对中国GDP总量的贡献己经占到50%以上,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中国经济的动力源就在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较多地使用劳动力资源,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等等。

1 我国民营企业的组成类型

依据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个体企业。主要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在改革开放前就有,但在不断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条件下,有也可视同没有。因为少得可怜,而且主要为修鞋匠、蹬缝纫机、理发的专业户等,根本没有什么产值。到1978年,偌大的中国,城乡只有15万户。因而现实中的个体工商户,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国家放宽政策后,重新发展起来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个体所有制经济既是独立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又是少许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一般劳动者谋生和就业的主要方式,并没有太大的意识形态障碍。所以,发展的势头很猛。个体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私营企业。即在五十年代中期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消灭了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际它们是在农村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在家庭承包出现了专业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则是在允许待业青年自谋职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基础上,增加雇工,扩大经营规模而发展起来的。私营企业是把社会上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到一起的经济,它代表了比个体经济更高的生产力,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更大。

(3)民营科技企业。这全部是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其特点,①地地道道的民营,机制比较灵活。②主要从事科研开发,有助于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所以它的活力最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创造的产值比一般私营企业还高。它们都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们经济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民营科技企业不是所有制概念。其中既有民间的投资,有私有的成分,也有公有的投资和资产。这种经济主要是在大中城市,多半集中在开发区。到现在,全国经过确认为科技企业的大约有八、九万户。还有一些是没有经过确认的,总数大约在十四、五万户左右。其中有一些已经在海外或上海、深圳上市,成了比较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像联想、四通、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等。

(4)乡镇企业。其特点有二:①是在农村乡镇办的非农产业,其成员绝大多数为转移出来的农民。②不受国家计划的控制。所以有时也把它列入体制外经济,实际就是民营。这部分经济原本是在人民公社时期社队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初,由于社队企业的概念包括不了农户办企业,农民联户办企业等,经中央同意后改称为乡镇企业。当时的主要形式是乡政府、镇政府投资办企业,也有村民委员会办的企业,供销社办的专业合作社。个别地方甚至有外商或国家的投资。所以乡镇企业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乡镇企业的所有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正因为这部分经济不受国家控制,又符合市场取向改革的需要,一开始就彻底面向市场。所以发展很快,贡献也大。邓小平夸乡镇企业是异军突起,三分天下有其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市场供求出现了买方市场,加上原有的部分乡镇企业在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的弱点,亏损面增加,不得不进行整顿、改造和改制。像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通过所有制改革,绝大部分改为股份合作制或私营企业了。改革的实质是进一步民营化。所以近年来乡镇企业的总数有所减少,全国约为2100多万户,但活力和素质提高了。在全国乡镇企业中,还出现许多大的集团公司,产值上几亿、几十亿的大企业。

(5)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是群众的创造,也是对以往老集体经济模式的一种否定。股份合作制的特点有二:①它的产权相对清晰,这是相对老集体企业说的,因为企业内部有了职工的股份;②政企分开了,企业归私人老板或职工管理了,也就是开始变为民营了。而这两个特点,正是我们应当高度评价,充分肯定的地方。

(6)国有民营企业。企业的所有制不变,仍然为国有制,但经营却改变为私人或民间组织经营了。经营的形式为租赁、承包、委托、等。这种国有民营形式最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把国有小企业搞好,后来在其他地方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也采用了。如深圳市国有中兴公司,就是由民营企业家担任总经理来经营的。

下面再看一下我们国家民营企业有哪些特点呢?

2 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民营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

(2)完全的市场导向。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资本增值、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有将其利润进行再投资以实现进一步资产增值的内在投资欲望。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本向市场需要的产品上转移,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的非主流经济,因此无法得到像国企那样的优惠政策扶植,民营企业完全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为与此相适应,在投资、生产、销售、分配等各个方面,民营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在企业用人方面,民营企业对有才能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的重用也一直是其明显有别于某些国有企业的内在优势。

民营企业特点第6篇

关键词:国家经济;民营企业;经济体制

中图分类号:F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087-02

2000年以来,民营企业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对中国GDP总量的贡献己经占到50%以上,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中国经济的动力源就在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较多地使用劳动力资源,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等等。

1 我国民营企业的组成类型

依据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个体企业。主要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在改革开放前就有,但在不断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条件下,有也可视同没有。因为少得可怜,而且主要为修鞋匠、蹬缝纫机、理发的专业户等,根本没有什么产值。到1978年,偌大的中国,城乡只有15万户。因而现实中的个体工商户,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国家放宽政策后,重新发展起来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个体所有制经济既是独立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又是少许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一般劳动者谋生和就业的主要方式,并没有太大的意识形态障碍。所以,发展的势头很猛。个体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私营企业。即在五十年代中期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消灭了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际它们是在农村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在家庭承包出现了专业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则是在允许待业青年自谋职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基础上,增加雇工,扩大经营规模而发展起来的。私营企业是把社会上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到一起的经济,它代表了比个体经济更高的生产力,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更大。

(3)民营科技企业。这全部是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其特点,①地地道道的民营,机制比较灵活。②主要从事科研开发,有助于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所以它的活力最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创造的产值比一般私营企业还高。它们都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们经济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民营科技企业不是所有制概念。其中既有民间的投资,有私有的成分,也有公有的投资和资产。这种经济主要是在大中城市,多半集中在开发区。到现在,全国经过确认为科技企业的大约有八、九万户。还有一些是没有经过确认的,总数大约在十四、五万户左右。其中有一些已经在海外或上海、深圳上市,成了比较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像联想、四通、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等。

(4)乡镇企业。其特点有二:①是在农村乡镇办的非农产业,其成员绝大多数为转移出来的农民。②不受国家计划的控制。所以有时也把它列入体制外经济,实际就是民营。这部分经济原本是在时期社队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初,由于社队企业的概念包括不了农户办企业,农民联户办企业等,经中央同意后改称为乡镇企业。当时的主要形式是乡政府、镇政府投资办企业,也有村民委员会办的企业,供销社办的专业合作社。个别地方甚至有外商或国家的投资。所以乡镇企业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乡镇企业的所有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正因为这部分经济不受国家控制,又符合市场取向改革的需要,一开始就彻底面向市场。所以发展很快,贡献也大。邓小平夸乡镇企业是异军突起,三分天下有其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市场供求出现了买方市场,加上原有的部分乡镇企业在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的弱点,亏损面增加,不得不进行整顿、改造和改制。像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通过所有制改革,绝大部分改为股份合作制或私营企业了。改革的实质是进一步民营化。所以近年来乡镇企业的总数有所减少,全国约为2100多万户,但活力和素质提高了。在全国乡镇企业中,还出现许多大的集团公司,产值上几亿、几十亿的大企业。

(5)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是群众的创造,也是对以往老集体经济模式的一种否定。股份合作制的特点有二:①它的产权相对清晰,这是相对老集体企业说的,因为企业内部有了职工的股份;②政企分开了,企业归私人老板或职工管理了,也就是开始变为民营了。而这两个特点,正是我们应当高度评价,充分肯定的地方。

(6)国有民营企业。企业的所有制不变,仍然为国有制,但经营却改变为私人或民间组织经营了。经营的形式为租赁、承包、委托、等。这种国有民营形式最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把国有小企业搞好,后来在其他地方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也采用了。如深圳市国有中兴公司,就是由民营企业家担任总经理来经营的。

下面再看一下我们国家民营企业有哪些特点呢?

2 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民营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

(2)完全的市场导向。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资本增值、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有将其利润进行再投资以实现进一步资产增值的内在投资欲望。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本向市场需要的产品上转移,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的非主流经济,因此无法得到像国企那样的优惠政策扶植,民营企业完全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为与此相适应,在投资、生产、销售、分配等各个方面,民营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在企业用人方面,民营企业对有才能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的重用也一直是其明显有别于某些国有企业的内在优势。

民营企业特点第7篇

经研究菏泽当地经济发展形式及民营企业融资特点,XX认为,我市中小型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市场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特别在当前担保圈风险持续蔓延、各县域中小企业担保圈问题频发的形势下,我市民营企业融资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XX认为当前民营企业出现融资难的问题的原因及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点:

一是受担保圈风险影响,虽然自身经营正常,但担保企业出现问题,面临巨额代偿风险,银行因潜在风险因素不愿进行融资支持。

自2016年XXX集团担保圈风险暴露以来,担保圈影响范围持续蔓延,目前我市大部分中型以上民营企业受担保圈影响,在各金融机构的融资逐步出现逾期、关注类贷款,部分企业至今仍有巨额融资未能到期后按期偿还。

另外,此前我市民营企业融资中,中小企业间普遍存在互保的现象,特别是曹县、郓城县的中小企业担保圈问题已经暴露,当地的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涉圈现象。

一般认为,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国有企业较弱,受此影响,整个金融行业“谈圈色变”。银行业机构作为盈利性质的服务型机构,处于对自身风险控制的要求,在此种担保圈风险频发的形势下,对于涉圈的民营企业难以提供融资,对于存量融资的企业也存在抽贷、减贷现象,导致涉圈企业融资困难加剧。

二是民营企业管理机制相对薄弱,内部治理机构缺乏,财会制度落后。这一方面加大了银行了审查审批难度,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也存在虚构财务报表过度融资的情形。

在对于民营企业的贷前调查过程中发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混乱、虚增营业利润过度融资、短贷长用等现象。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存在财务管理混乱,无法查证采购、销售单据真实性,上下游环节发票合同不对应等情形,对于金融机构的贷前调查造成严重影响。一般金融机构的风险条线与营销条线相对独立,风险条线在贷前企业财务数据真实性的独立核查中难以取得真实数据,无法确切掌握企业真实数据,这些都成为影响企业融资审批的重要因素。

另外虚构财务报表数据、财务报表营业利润远高于实际销售收入,也是目前我市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往美化财务报表、虚增营业利润有利于对于企业融资审批,但在目前担保圈风险的形势下,过度融资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过度融资一类是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包括超过资本结构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超过收益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和超过现金流承受能力的过度融资;另一类是企业超过实际资金需求的过度融资。但无论是哪一种过度融资都会导致企业承受较大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能力。

三是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与抵押资产、担保的问题。

一般来说,民营企业通过信用方式在金融机构贷款需要其具备较高的信用等级,而一般的民营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均偏低,除上市公司、全国500强企业等优质民营企业以外,传统民营企业难以通过信用方式进行贷款融资。

因此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融资方式。对于抵押贷款来说,通常用于抵押的都是企业的固定资产,例如建筑物、存货、土地或机械设备等,而民营企业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较少,在金融机构的贷款也存在抵押率及抵押物价值评估等问题,而且我市民营企业中很多抵押物无完善的土地、房产手续,因此通过抵押贷款远不能满足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在次基础只是,担保贷款就成为企业融资的另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但一方面受担保圈风险影响,目前我市很多企业不愿意再对外提供担保;另一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受限于自身实力限制,难以找到银行融资所要求的优质企业进行担保,最终造成民营企业在金融机构融资难的现象。

另外,担保公司也是我市民营企业融资的一个选择,但是同样是受限于民营企业自身实力原因,难以通过担保公司的担保准入要求。而且通过担保公司担保,需企业额外负担一笔担保费用,额外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

四是融资渠道单一,民营企业离直接融资条件有较大差距。

在当前的市场融资环境下,我市传统民营企业融资基本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及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民营企业不具备在直接融资市场,如债券、证券市场融资的条件。

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中,发行股票或债券是企业融资最直接且有效的手段。但在我国,由于我国的直接融资方式从一开始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促进其机制的转换,要求股票市场优先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条件。而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且市场进入门槛高。严格的上市条件和审核程序也使民营企业“望股兴叹”。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来说经营规模都较小,产业层次低,与国家规定的企业上市规模和优先产业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客观上加大了民营企业上市的难度。

另外债券融资对于一般民营企业来说也很难涉及,债券融资一般要求企业在自身资质达标的同时,还需有实力雄厚且信誉很好的单位进行担保。长期以来,由于政府的导向忽略了债券的作用,以及市场发育不完善等因素,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不顺利。目前只有少数国有及上市企业能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而民营企业,即便是大型民营企业也对债券难以问津。对于民营中小企业,多在非公开资本市场上,在小范围内发放企业的债券以满足对资金的需求。

因此民营企业受到经营方式、资金变动、管理者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很难达到以上直接融资市场的要求,所以发行股票或债券成为许多民营企业望而却步的融资方式。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于银行贷款,即直接融资仅占1.3%不到。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创业投资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影响创业投资的推出,科创型民营企业目前也难以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获取融资。

五是受整体市场资金价格上涨影响,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逐年增长。

自2016年下半年起,市场上资金价格逐步呈上升趋势,市场流动性趋紧。如果说资金价格上涨是一枚硬币,那么硬币的一面是投资收益提高了,而另一面是借钱的成本也提高了。受此影响,近年来企业普遍存在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但企业利润持续回落的情形,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制造业利润增速仍然低于全行业的整体盈利增速。

同时,通过对企业分类观察其利息支出累计同比增速对比可以发现,2016年底以来,各类企业利息支出的增速快速反弹,今年各类企业利息支出增速已由负转正。股份制工业企业增速目前最快,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速紧随其后。民营工业企业增速转正,但增速并不高。事实上,这并非表明民营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升幅度小,反而证实了当前银行业信贷的投向更加向经营业绩更好的股份制、大中型工业企业倾斜,而民营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下降。说明银行整体信贷规模呈收紧的趋势,信贷投向偏向于优质的国有大中型、上市公司等类型的客户,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面临融资成本上升和融资可得性下降的双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