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合集7篇)

时间:2023-08-21 16:58:09
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第1篇

中小学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重点是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交际能力,学会自我情绪的调节与控制,学会正确对待成败与得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性的具体教育内容:初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其学习方法;了解自己,学会克服自己的缺点,学会调节和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主动去帮助老师、同学,养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逐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各种变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的同时,更应注重了解每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区别于其它学科课程的特殊的教学原则。

1.典型性原则。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班主任在上课前,应该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中常见的、典型的心理问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切入点,从积极的角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自己身心的发展规律,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有两项基本的教育任务,一是面对全体学生,积极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二是对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学生的指导性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遵循发展性原则,使每一位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都能自觉地发展心理健康水平,逐步杜绝或减少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

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第2篇

关键词: 我国;开展;阳光体育;政策分析

一、“阳光体育”的概念

“阳光体育”是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普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为目的,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主动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体育行为,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改变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有利于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转变。以全国亿万学生为对象而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学校体育运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政策是减少受应试教育和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使我国亿万青少年健康健康成长,改变我国青少年在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达到标准,同时使青少年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恢复正常水平以及近视率减少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的原则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首先,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活动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避免成人化。其次,要遵循全面性原则。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第三,要遵循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第四,要遵循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原则。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第五,要遵循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原则。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第六,要遵循安全第一原则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阳光体育活动现状:

(一)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实质理解不够准确。不知如何开展工作,不知哪些工作属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范畴;缺乏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没有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够,落实不够具体,实施打了折扣。

(二)运动设施差,课时量安排不足。体育课的教学类型主要是实践课,理论课严重匮乏。学校的体育教师、学校场地、体育器材、体育经费以及体育运动安全问题和体育环境都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师生的创造性。开展形式陈旧,缺乏创新元素,与学生个体自我实现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约束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注重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忽视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和体育思想素质、体育行为素质的培养。过分强调体育教学的近期效果,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意识、运动能力、习惯爱好、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综合因素的长期效应,抑制了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忽略学生考核的全面性。

五、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保障机制

(一)要完善阳光体育运动体制机制,制定长远规划。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计划、措施、实施方案,组织本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各级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需要探索并建立适合本地、本校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二)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报刊、横幅等媒介来扩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 1小时 ,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校园生活充满阳光。

(三)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的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正确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要以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引导式、自主式、互教互评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活泼性。

(四)广开渠道,解决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缺乏的问题,良好的体育场馆与丰富的健身器材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物质条件。首先,高校要合理安排建设资金,加大对体育的经费投入,加快体育场馆建设,适当新建、改建或扩建一批体育场馆,增加器材的配备;其次要利用现有资源合理调配器材场地的利用,使其达到最大化的使用率;最后调整要场地观,今后建设的体育场地以经济型、人员密集型、可再生型场地为主,要控制高投入,低效率的场地建设。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五)重视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体育教师要重塑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全校师生重视体育课。最后对教学的内容要不断更新,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积蓄,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重个体差异,增加一些与时代结合的体育项目。

(六)实施体育课程改革,使其科学化、合理化和系统化。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应以强身育人为目标,以终身教育为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体育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关注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注重体育行为规范和科学态度的养成,这才是作为手段而应用的评价体系所追求的效应。建立一个既能增强学生体质,又能使学生养成自学自练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突破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和传统形式,建立多种类型的课程。应在保健、休闲、养生、健美课程上加大比重,提供多样教学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学生一技之长,使其学得开心,练得用心,学有所得,练有所长,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予学生一个整体的健康概念,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享受运动过程带来的乐趣,提高生活质量。

(七)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注意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学科领域的新发展,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并应用于实践。要紧跟时代的潮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学习把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传授给学生,才有可能全面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振宇.关于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2007

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第3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4月~2011年4月随机抽取296例高血压病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3]中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另外296例研究对象中无严重并发症和精神障碍、言语障碍和智能下降者,同时所有患者均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296例高血压病患者中男188例,女108例,年龄64~77岁,平均60.00±3.00岁;文化程度分类,初中及以下者197例,高中者75例,大专及以上者24例。

观察方法:对所抽取的296例高血压病患者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与分析,且设计《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指导调查问卷表》,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对表中内容进行调查与填写,其中表中主要内容包括全部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高血压病分级、健康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血压控制与监测等;然后将所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

社区健康教育指导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宣传手册;②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具体心理状态进行问题疏导;③健康教育指导内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讲解、教育、开展各种形式讲座和活动,指导正确饮食,如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量5~6g)、低脂饮食,血糖过高者控制总热量和糖分摄入、肥胖者控制体重,同时嘱咐患者多食用富含钾、钙食物和粗纤维食物;合理运动,遵循循序渐进、能够耐受的原则,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取合理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或太极拳等有氧活动,1次/日,30分/次,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患者充足休息和睡眠。用药指导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药物剂量从最小有效剂量逐渐增直至最佳药物浓度,另外药物选取应遵循尽量减少血压波动的原则,因此以长效、缓释制剂为主;一旦血压控制不理想可采取有效小剂量联合用药的方法给药。血压监测,指导患者养成定期、定位测定血压的良好行为。④健康教育形式:利用板报、多媒体、举办沙龙等多种形式进行为期8周的健康教育指导,系统安排14次课程、2次/周、共计7周,第8周教育安排则以提问、交流、解答为主互动,共2次。

生存质量评估标准[4]:共计144分,主要含有患者自觉症状、躯体生理功能状态、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等项目,其中正常人群评分为121.5~127.5分。

统计学处理:本次观察到的全部数据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其中对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96例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指导前后遵医行为统计情况:健康教育前后296例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得以明显改观,说明本次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结果见表1。

296例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前后296例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本次研究对象血压得以明显控制。结果见表2。

296例高血压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健康教育前后296例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总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本次健康教育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结果见表3。

讨论

所谓社区健康教育是通过组织社区内高血压居民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形成健康环境、规范人们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改善其生存质量[5]。高血压病虽然是一种高发病率、并发症多的疾病,但其疾病知晓率、控制率较低,因此以社区为基础、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成为提高高血压病知晓率、规范患者行为、树立健康观念的主要方法。

鉴于此种情况,从本社区将近10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96例研究对象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指导,本研究结时显示,通过此次教育指导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得以较好改观,提示健康教育对规范患者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也从侧面印证了本次社区健康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另外通过健康教育,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明显改善,因此有效的促使了患者更好地遵从医嘱,形成良好习惯,所以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社区健康教育指导在高血压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该方法能够明显规范患者行为、有效控制血压。

参考文献

1 段秀芳,吴锡桂,顾东风.中国人群血压分类与高血压患病率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2,10(3):271-273.

2 谭小梅.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2010,34(12):263-264.

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第4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原则; 教学

体育锻炼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体育锻炼,人们根据各自的身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锻炼内容和方法。但是,要使学生体育锻炼达到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生必须按照科学的原理,体育锻炼的原则,采用锻炼身体的方法,去进行身体锻炼。

一、大学生要认识上体育课锻炼的作用

体育锻炼是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方法。高校学生在校读书,体育教学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具有健身的作用,是可以调节人的情绪、陶冶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和愉悦精神,取到健心作用。学生积极上体育课锻炼,还能促进正确姿态的形成,改善肤色、塑造体形和矫正身体的畸形,取到健美的作用。总之,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取到“健身、健美、健心”的三方面效果,体育教学使学生懂得以下四方面的知识。

(一)锻炼作用是提高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大脑的供血、供氧情况,还可促进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使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使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各器官系统调节作用的提高,使学生达到提高学习、工作的效力。

(二)体育锻炼的作用是提高运动能力

学生参加体育课锻炼,能促进身体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塑造健美的体形,提高人的运动能力。体育课教学使现代学生懂得,经常从事体育运动,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供应量,使肌肉粗壮、肌纤维增粗、有力、结实,能促进骨骼生长,骨密质增厚,骨骼抗弯、抗折、抗压的能力增强,从而使骨骼更加坚实,给人以刚劲有力美感,达到提高体育运动能力。

(三)体育锻炼改善和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

学生要懂得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好处,能使人体内能量消耗增加,代谢产物增多,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速,达到了使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特别是提高了心、肺功能。

(四)体育锻炼能提高人体适应社会、自然环境、调节人的心理

学生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可以提高集体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使学生具有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愉快乐观的情绪,富有同情心,遵循公正、亲切的社会准则。学生在严寒酷暑、高山、高空等环境下活动,能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能调节人的心情舒畅,生活愉快,精神饱满,增进身心健康,可以使人推迟衰老,延年益寿。

二、学生要懂得体育运动锻炼的原则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能促进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自己的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使自己的身体达到延年益寿。学生要遵循体育运动原则,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达到自己有一个良好的体魄,才能完成四年学业任务,必须学习自觉性、适宜负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一)学生要学习好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的原则,是指体育锻炼者要明确锻炼的目的,做到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生应遵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将来更好地为国家的现代化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贡献。另外,学生在校读书要明确知道体育的目的,是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情绪、活泼身心、陶冶情操、锻炼自己的意志,为增进自己的健康,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塑造一个健美的形体。学生要做到防病治病,有目的地去锻炼身体,所以说,高校学生要学习好自觉性的原则。

(二)学生要掌握体育适宜负荷的原则

适宜负荷原则是指在体育锻炼中,如何恰当地安排好运动负荷,能满足锻炼者增强体质的需要,又符合身体的实际承受能力。身体锻炼效果决定于运动的强度,太弱的刺激不能引起肌体功能的变化,过强运动刺激不能增强体质,而且还会损害身体,所以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要掌握适宜负荷的原则。

1.学生掌握锻炼强度。强度是练习对身体运动刺激程度的计量,掌握锻炼强度应因人而异,为了方便,人们采用心率测定来掌握,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卡沃南氏测定法计算每分钟的公式为:

最佳运动负荷(次/分)=(最高心率 - 安静时心率)× X % + 安静时心率。其中:最高心率通常为220次/分,X %为欲达锻炼强度。专家认为,欲达强度小于20%,锻炼效果较低,欲达强度为50%~70%属于有效强度,70%的强度可获得最大摄氧量和心输出量,80%以上是大强度,在强度下身体锻炼已具有训练性质。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锻炼的时间。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一般锻炼时间根据强度大小而定,5分钟以上都属有效范围。青、少年锻炼可采用较大强度的短时练习,中老年人及体弱者采用低强度的长时间练习方式。

(三)学生要学习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必须遵循人体机能活动的规律,循序渐进。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提高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提高了。如果违反了这一个规律,不利于增强体质,还会损害身体健康。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遵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身体锻炼,体质才能够增强,实践证明:坚持经常性锻炼,能使人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强,使人体功能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人体骨骼坚硬、韧带牢固、肌肉粗壮、肺活量增大等。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产生良好体育锻炼效果。若长期停止身体锻炼,身体的各器官、系统和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慢慢减退,高校学生要认识这个道理,只要坚持经常体育锻炼,才能提高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各器官机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体育教学要抓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有三点要求。

1.体育教学时,老师安排运动负荷应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所以说,学生要按照体育运动负荷的原则进行练习。另外,每个学生要制定课外锻炼的时间,每周安排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例如,一般人体育锻炼,可制定每一个星期进行体育活动3次(隔天一次),小于3次体育锻炼效果就不佳。体育运动锻炼最佳效果为天天锻炼,每天坚持运动时间30分钟,几个星期后收获到有氧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2.高校学生要明确体育意识、运动锻炼的目的性,不断提高体育活动锻炼的自觉性,把体育锻炼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每天有一段时间参加体育锻炼,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高校学生要遵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以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作为培养毅力、锻炼意志、陶冶情操为学习动力,要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坚持每天参加体育运动锻炼。

高校学生要明确知道体育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所以说,高校学生在校读书要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克服怕苦的不良思想,上好体育课,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增强自己的体质,以身心愉快地学习和出色地完成学业任务。

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第5篇

【关键词】电话回访;健康教育;高血压病;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03-02

高血压患病率高,致残率、死亡率也高,是最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害因素[1]。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是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和执行规范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2]。依我们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在住院期间绝大多数都能按照健康教育的要求进行治疗,但出院后仍有少数不遵循院内健康教育知识的要求去做,常常忽视、甚至中断治疗和调护,直接导致血压的升高,甚至酿成脑血管意外。为此,我们专门对院外100例患者采用电话问卷形式进行回访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均是2011年9月~2012年3月份诊断为高血压病,经治疗血压控制平稳后出院,出院时均对患者讲述有关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提高他们对该种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2 调查内容 对患者在院内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在院外的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循执行。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有否合理饮食? (2)有否合理休息和运动?(3)有否遵循医嘱服药?(4)出现情绪波动时能否懂得自我调节?(5)有否懂得血压骤然升高时及时就诊/?

2 结果

通过电话回访获知,我们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总体上是有成效的。大多数患者在院外都能遵循院内掌握的健康宣教知识去做,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有不遵循行为。其中不合理饮食的占11% ;不能按照医嘱的正确服药的占8% ;不能自我检测病情变化的占10% ;不能保持情绪稳定的占12% ;不能按要求复诊的占7% 。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失败的原因分析

3.1.1 病人不遵循行为的原因 高血压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 ,受多种因素影响,常出现不遵医行为,主要原因有:(1)少数患者对高血压病认识不足,意识不到长期的高血压病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意识不到掌握好健康教育知识对疾病的预防和调护会有很好的帮助,因而就会耽误治疗和调护的连续性,导致血压控制不佳;(2)由于高血压治疗时间长,往往让少数患者对长期服药产生了抵触情绪,尤其是缺乏有效监督的老年患者,通常会消极对待治疗或盲目寻求偏方而随意中断治疗和调护;(3)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药费而自行中断调护和治疗;(4)也有部分患者自恃久病成医,对他人教导不以为然,凭个人经验调控而漠视了院内传授的宣教知识;(5)有部分患者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对医护人员的宣教知识难以理解,出院后又得不到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帮助,对其遵教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在做健康宣教工作前应全面评估,找出影响病人遵循健康指导的具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健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3.1.2 健康教育实施者存在的问题 回访结果反映出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不能忽视的问题:(1)宣教者未能把健康教育知识深入浅出地向高血压患者传授,大多是“走过场”式的,为了宣教而宣教,重视程度不够,起不到院外帮助的效果。(2)健康教育缺乏灵活性,没有让患者主动参与,形成良性互动;没有针对性地从患者生活方式、情志、服药、病情监督等多方面进行透彻解释,不能使患者掌握全面的健康宣教知识;(3)管理者只重视能否完成宣教任务,而病人有否掌握宣教知识及具体执行情况怎样不闻不问,最终影响宣教效果。(4)宣教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所掌握的宣教知识都会影响到宣教效果。因此,管理者和宣教者均应从思想上重视宣教工作,方能把院内宣教效果延续到院外去,方能脚踏实地做好工作。

3.2 健康教育中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3.2.1 把健康教育纳入护理常规,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管理者要把宣教工作列入护理常规,使其成为护理工作的基本职责,要求宣教者熟练掌握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及边缘疾病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以满足病人的要求,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给病人树立积极的心理支持,从正面引导病人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4]。另外,宣教者应提取不同个体完整资料,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评估,仔细评估每个病人及家属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对病人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做出个性判断,然后再确定教育目标,制定实施计划,以达到优化教育的目的。

3.2.2 因材施教,可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结合病人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有关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点对点强化教育,并促其落到实处。教育的主要内容为:(1)低脂肪、低盐饮食的重要性;(2)服药时间的合理性;(3)良好的生活起居、不良情绪对血压的影响;(4)病情观察的要点;(5)高血压的预防及对人体的危害等。教育方式可采用:面对面交流、集体授课、发放高血压病的知识手册、宣传栏专题等。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应从本疾病的基本健康知识进行教育;对于不合理用药者应分析其原因,逐步改正其曾经接受的错误服药方法,解释不合理用药会造成不良后果,而且会影响疗效。因此,宣教者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懂得合理用药的最大好处,同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健康教育的效果。

3.2.3 重视家属的教育亦能增强患者的遵循性。家属掌握高血压疾病的知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很大的作用。让家属明白家庭的不健康观、不良的饮食习惯、作息都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必须有家属参与,使家属掌握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无形之中对患者高血压的治疗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有很大裨益的,也有利于增强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和遵循性。例如家属喜好高盐、高脂肪饮食及作息不规则,经教育后家属明白了其中的要害,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为患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调护氛围,使其纠正之前的不良习惯,因而对家属的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主篇. 内科护理学(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3.

[2] 陆再英、钟南山主篇. 内科学[M] . 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57.

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第6篇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教学原则 贯彻原则

正确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原则,可使体育教师进―步掌握和运用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客观规律,选择与安排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对加速教学进程,增强教学效果,确保体育与健康教学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原则是检查和评定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理论根据。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自觉积极原则

自觉积极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使体育与健康教学双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条件。

贯彻运用自觉积极原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情况,主动热情接近学生,让学生熟悉你。教师还要做到“爱”字当头,使学生信任你,建立起相互尊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只限于课内,因为教师是教育者,不但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能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及对教学过程的调节和控制等方面体现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直观原则

直观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直观方式、利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和已有经验,感知事物,获得生动的表象,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积极思维能力,使他们得到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体育教学内容。

贯彻运用直观原则应做到除了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知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要领外,还可以用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感知完成动作时肌肉用力的程度、方法及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等,并在感知的基础上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形象和概念。也就是根据认识规律,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标准的示范,生动的讲解,以及综合素质、修养及良好的职业形象,给学生以一种直接的无形的影响,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体育与健康教学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结合多种教学媒介如图片、录音等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弄清技术动作的内在联系,找出关键,防止简单模仿,同时注意选择好运用各种直观方式的时机,达到比较理想的直观效果。

三、因材施教原则

体育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但由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班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中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已开始产生明显的差异,有的外露,有的内向。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细心观察,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表现,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工作既要关心全体同学,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发展。在统一的基础上,区别对待,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贯彻运用因材施教原则应做到不脱离学生实际。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个体特点,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健康、知识水平及对体育的认识等,从中发现他们的差异和共同之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目标时,―定要把着眼点放在全体学生的普遍提高上。让他们通过努力学习锻炼达到教学目标。对个别“吃不炮”的学生,可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课外训练,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对那些、体质弱“吃不了”的同学,教师更要格外关心,耐心引导,积极帮助,使他们逐步提高运动能力,达到教学要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还必须考虑学校的客观条件,不同地区、季节,不同场地、器材条件,都会对体育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在实施计划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主、客体方面的不同情况,更好地因材施教。

四、循序渐进原则

它是指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负荷的安排顺序必须遵循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及学生年龄特点、性别特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技术、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在安排负荷时采取波浪式的逐步提高,有节奏地交替进行不同运动负荷的体育课,并考虑到―个运动项目同其他项目之间的关系,先安排哪个项目,后安排哪个项目,做到循序渐进,这些都应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进行,使每个项目、每次课及每学期的教学内容、教法都能前后衔接,逐步提高。

五、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第7篇

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等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

2、理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

3、运用心理咨询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健康

1、什么是健康与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的“自我实现者”标准(15条)

正视现实;接纳自我;言行坦率;热爱事业;独立独处;与环境关系和谐;欣赏日常生活;具有高峰体验;同情关心他人;人际关系深刻;待人民主平等;信守道德标准;富于幽默感;富有创造力;不随波逐流。

(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①自我意识正确;②人际关系协调;③性别角色分化;④社会适应良好;⑤情绪积极稳定;⑥人格结构完整。

3、心理健康的促进

(1)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的实质

(1)什么是心理咨询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都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所遵循的理论、方法与原则一致。②区别: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咨询所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疗所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和促进,心理治疗重在补救和矫正。

(3)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②区别: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工作方法与手段不同;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

2、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

(1)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①理解支持原则;②保密性原则;③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④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⑤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⑥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2)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①建立关系:热情接待,讲明性质与原则,建立初步信任关系;②了解问题:掌握求助者的意图和所存在的心理问题;③分析诊断:认识求助者的问题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帮助方法;④帮助指导:与求助者共商对策,以求解决问题并促进发展;⑤结束咨询:讨论下一步的安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追踪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