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健康人格的培养(合集7篇)

时间:2023-09-19 16:13:17
健康人格的培养

健康人格的培养第1篇

关键词:人格;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人格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各个方面的总体面貌,包括人的认知能力特征、行为动机特征、情绪反应特征、人际关系协调程度、态度信仰体系、道德价值特征等。这些内容既有观念、思想、品格等心理和精神特征,又有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生理、社会和物资特征。人格不仅控制着人的思想行为方式,而且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培养健康人格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准确把握健康人格的内涵

(一)人格的形成

人格特质的形成既有先天遗传的因素,更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因素。在人的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方面,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的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的形成更多地受后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童年经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由此可见,不同的人由于其后天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按照人的个性发展要求实施教育,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二)人格的内涵

由于每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特征非常复杂,所以对人格内涵的研究形成了很多派别。①心理学派别认为,人格是由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等方面构成的,人格的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系统。②弗洛伊德派别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善。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或疾病。③卡特尔派别认为,人格有16种特质,这些特质有积极与消极、健康与病态、成熟与幼稚之分,每种特质的构成与比例不一样,就使得每个人的人格存在着区别和差异,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人的积极、健康、成熟的人格。

(三)健康人格

从一般的意义看健康人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能有意识地控制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被意外的力量所驱使;第二,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正确地对待;第三,能立足于现实,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能较快地摆脱其带来的阴影,在现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行动;第四,具有紧张而有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渴望挑战和刺激,渴望新的目标和新的经历;第五,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热爱学习和工作,生活充满了活力;第六,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不依赖于别人来求得安全感和满足,乐于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第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既承认自己,又尊重别人,具有同人类共祸福的意识。

二、充分认识健康人格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一)健康人格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

认知过程是受人格控制和影响的。同时学习某个专业、某门课程,不同的学生由于其人格特征的不同,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学习的效果就不同。有着健康人格的学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所学的专业和开设的课程,进行积极的记忆、想象和思维,刻苦学习和钻研,这样的学生必然学习成绩优秀。而那些人格不健康的学生,由于有着心理障碍,在认知的过程中,以消极的被动的态度对待所学专业和所开设的课程,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效果不会好。

同时,健康人格还可以促进人的思维和想象。学生解决每天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凭借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健康人格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促使认识的不断深化,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健康人格对学生的情绪或动机具有调节作用

情绪和动机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态度,即引起的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健康人格可以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使人锐意进取,胜不骄,败不馁,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消极情感会使人消沉、沮丧,窒息认识与创造的热情,使人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

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或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动机来源于人的各种需要。人有物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等。正是在人各种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的不同动机。健康人格可以产生正确的、合理的、可行的动机,反之亦然。

(三)健康人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能力

每个人的能力和人格是不同的,正是由于人的能力和人格的差异,将人与人区别开来。例如,有人记得快,有人记得慢;有人长于想象,有人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有人比较温柔,有人比较粗暴;有人敏捷,有人迟钝;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坚强,有人怯弱等,这是人格的差异。正是这些人格的差异,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使得不同人的能力大小和范围不同。健康人格可以增强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等。

三、切实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的培养是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面对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需要人们有健康人格来应对时代的变化,适应现实生活的要求。因此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就学校教育来说,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即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努力实现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身心素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同时强调人的社会化发展。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人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健康人格的形成,特别是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依赖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构成了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同时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则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基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和发展水平来展开的。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上来分析教育的功能,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科学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以及变革社会、改造社会的创新能力。知识必然是一种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也意味着人格的力量在支撑着,形成精神本身内在的动力源。健康人格不仅来源于社会环境的熏陶,更来源于知识积累、技能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的过程。因此,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形成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并完善人格特质的。

参考文献

健康人格的培养第2篇

【关键词】培养;教育;青少年;健康心理;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健康心理素质,能使人产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选向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健康的心理,就会产生不良的性格,虽具有一定的能力,也不可能为社会服务。因此,我们要重视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律。对现实教育中存在的重视分数,忽视青少年健全人格养成的现象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正确看待学生的分数,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否则,很可能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竟然在人格上是有缺陷的。而人格缺陷的人只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麻烦。

一、家庭、学校、社会都要重视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首先是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其次才是知识的传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乎社会规范,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合格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传统教育也历来主张学生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国学经典启蒙书《三字经》概括为:“首孝弟,次见闻”。现代教育方针和传统教育都把培养健全人格放在教育的首位。这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律。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作为家长,不仅要过问孩子的成绩,更要多关心孩子的人格形成;作为社会,评价和选择人才不要仅看学历,更要看重人格品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影响人格养成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除先天遗传、传统观念等的影响外,更多的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是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三大重要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都要认识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强则国家强,民族强;青少年有希望则国家有希望,民族有希望,把抓好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当做份内大事,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互动。家庭要重视人生启蒙教育;学校要做好培养引导;社会要为青少年人格发展创造积极环境,防止消极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把关爱青少年成长作为一种共同的责任,家校携手,社会共建,形成合力。这样一定会培养出人格健全的青年。

二、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要方法科学

抓好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要注意方法科学。方法科学就是要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在整体上有层次性,在个体上有针对性。

就整体上的层次性讲,青少年在不同的成长期具有不同的特点,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同,教育的方法也应该有不同。教育的内容要适合青少年各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智力等情况。针对青少年的不同年龄特点、身心特征等,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感性到理性,分层次地进行教育。儿童及小学时期是自我意识启蒙期,主要的教育方式是在关爱中进行教育灌输,让其在温馨的环境中感受到爱,懂得爱,养成开朗的阳光型性格。这一时期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较差,教育以灌输为主,即用具体、直观、形象的事例来引导他们分善恶,辨是非,明方向,知行为。中学时期,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独立分析判断能力,主要的方式应在尊重其独立性中进行教育引导,使其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分清对错,认识到什么是弘扬的、禁止的、倡导的、反对的,自觉地选择正确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产生逆反心理。大学时期的学生独立人格基本形成,普遍对社会有了自已的看法。他们对是非、好坏的判断,不仅看理论是如何说的,更要看实际是如何行的,但是其人生观还不稳定,对自己又多缺乏正确认识,忽而心志过高,忽而情绪低落,此时期的人格培养重在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认识社会,正确对待顺境,乐观对待逆境,有效的教育不是停留在道理的阐述上,而是重点在帮助他们对现实存在的正确分析和认识上,引导他们完善和坚定其正确的人生观。

三、抓好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要有制度保障

健康人格的培养第3篇

【关键词】学生 健康心理 健全人格 影响因素 培养方法

学生时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还比较弱,心理上很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另外随着信息化趋势的加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与途径日益增多,这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身心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同时也对学生的心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学生要学会面对成功、失败、挫折等,就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的努力,也需要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方法。因此首先要了解目前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问题的因素有哪些,然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做到标本兼治。总的来说,影响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来自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信息发达,各种各样的信息都会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其中一些盲目的偶像崇拜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消极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极大地腐蚀着学生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健康成长。

第二,来自家庭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长辈所有的爱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满足孩子一切的物质需要,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和学校教育,把所有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是却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和家长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也有一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缺少父爱或者母爱,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也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三,来自学校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来说,大部分学校还是看重成绩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比生源、比升学率,设置实验班、重点班、奥数班等,无形中给学生许多的压力。

综上所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我们应该积极实践探索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配合的方法,快速有效地遏制学生心理和人格障碍的上升势头。

首先,针对来自社会的影响,我们要找到一个很好的着手点,加大中国优秀文化的宣传力度,弘扬社会主旋律,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学生树立精神标杆。同时规范网络等媒体的使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的同时剔除一些消极不健康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其次,针对来自家庭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多学习,首先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平时要多抽出点时间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也可以多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有关的情况,这样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可以缩小与孩子的心里差距。在满足孩子一切物质需要的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精神世界,要能细心、热心地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经常要心平气和地和自己的孩子谈谈心,说说悄悄话,及时为心理上处在孤独、迷惑、彷徨之中的脆弱的心田降下绵绵细雨来滋润他们,使孩子能及时避开心理上的盲区。

第三,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课程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心理健康课却被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心理咨询、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在学校更是很少见。在学校,应该安排心理老师这一职位,心理老师要想办法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放下心里的包袱。通过和学生谈心聊天,心理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思想上的顾虑,使他们能主动找老师、同学、家长等交流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另外,心理老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早日得到缓解,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它们自身的力量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健康人格的培养第4篇

摘 要:随着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健康概念的定义有了更新的感悟与认识。特别是在针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也更加明白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情绪;人格

以往体育教育只注重儿童身体健康而忽视儿童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堂编排及设计上也很少考虑到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内心感受如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他们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很少有人去关注,而是主观地认为只要是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达到了学生健康的目的。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一、融课堂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为一体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心理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比如课堂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把教学内容融入这个游戏之中,并调动全员参加,这样就能把那些不合群的学生或者生性孤僻的学生融入到集体当中,让他们在集体中体会到温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开心,这样有助于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二、培养小学生各种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品质,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通过唱歌、跳舞、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发展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的重要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体育活动,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通过课堂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三、建立学校、家庭一体的培养体系

成L中的小学生随着知识积累的日益丰富,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但他们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矛盾交织,他们的情绪情感还不平衡,不稳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绪、情感。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予以关注。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情绪、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绪、情感是不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现象,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的情感,努力培养高尚的情感。教师应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让他们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容事,情感丰富。

健康人格的培养第5篇

关键词:个性心理 心理健康 移情能力 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72-02

军队院校作为培养未来警官的教育机构,培养的对象将在不同岗位上从事执法工作,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状况尤显重要。学员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能继续世界观、人生观、政治理论和条令条例的单纯教育,它还应涉及到心理健康的诸多层面,从而完成为部队输送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警官的任务。

1当代青年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历史时期,人们在心理上经受着强烈的、持续性的冲击和震撼,青少年也不例外。困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压力、抑郁、偏执、迷惘等。他们有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扭曲,如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不关心别人;自理能力差,不善于约束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散,缺少责任感;性情孤僻,任性,感情脆弱等等。有的出现人格缺陷,比如自卑、冲动、敏感多疑、交往障碍、偏执等等;有的则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学校适应障碍、考试综合征、神经衰弱等等。

2当代军校学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无论是本科类还是专科类,军队院校的入校学员都具有当代青年学生的普遍特点,同时,由于军队院校的特殊性质,又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本科类学员文化素质高,接受能力强,勤于思考,但由于入学前缺乏对基层部队的了解,容易对部队产生失望情绪,对部队管理产生排斥心理,当管理者水平欠佳时难以进行良好的交流。还有部分学员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极度失落,在地方大学眩目的生活面前陷入苦闷,难以自拔。总之,在相对单调的军校生活中,本科类学员容易产生自负和自卑两种极端的情绪,给管理带来困难。

专科类学员由于在基层部队历练过,大部分作风过硬,服从意识较强,很快就能适应军校生活,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中很多人过早地熟悉了人情世故,从基层带来的一些恶习和错误认识根深蒂固,难以改造。此外,突出的一点是他们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缺少谋划,很多人把进入军校深造当成是提干谋生的手段,认为进入军校后就一切大吉,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压力,工作没有热情,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思想十分严重。由此,对专科类学员思想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应在于纠正其错误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3心理学知识在学员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在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以消除不良情绪,疏导心理障碍,能够为政治思想教育创造正常的心理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环境。

3.1培养移情能力

在具备思想教育工作必要的素质后,学员队管理者应具备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移情能力。移情能力也叫“情绪他觉力”,指一个人接受情绪暗示,即辨别他人情绪特征能力的大小,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眼色”或“眼力”,或者简单地说成是换位思考的能力。

在与学员的长期接触中,管理干部应该能够准确地感知他们的情绪状态,并在其整体或其中的某个个体出现情绪变化时敏锐地感知。我们应该明确:我们面对的这些青年基本已经渡过青春期,心理需要逐渐加强,特别是社会属性方面需要明显增强。这种需要可以概括为四种:一是友谊的需要;二是独立的需要;三是理解与尊重的需要;四是自我发展的需要。

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由挫折感带来的会有攻击等不良反应,以获得心理平衡。比如,有的学员在接受批评后以踢门砸桌子等方式发泄,这就是挫折带来的攻击行为。管理者这时不应单纯地认为这种行为是挑衅或是“不服气”,而应适时地做好疏导工作,消除其不良情绪。

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有很多种,学员队管理者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改变学员不良的挫折反应机制。比如,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使不同的学员都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有利于平衡其他方面的失落感,获得精神寄托,更重要的是在受挫折时有更为合理的发泄方式,如运动、唱歌等,从而有效保持心理平衡。

3.2掌握学员的气质类型

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一个人在他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的敏捷性等心理特征的综合。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根据人体体液提出了四种类型的气质学说,即人的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从前往后,其性格外向性呈逐渐减弱趋势。每一个具体的人的气质并非都单一地属于某种类型,往往是若干类兼得的。

气质具有一定的先天性,除非发生重大变故,在其一生中比较稳定,难以改变。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机制和行为特征。比如,具有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好冲动、情感发生快、强烈而持久,动作迅速而强烈,对自己的言行不能控制,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在情绪反应上易受感动,情感一旦发生就很强烈,久久不能平静,易同人们发脾气,性情暴躁、易怒,情绪不能自制。而具有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则性情脆弱、情感发生缓慢而持久,动作迟钝、柔弱易倦;在情绪方面表现为情感不易老化,比较平静,不易动情,情感脆弱、易神经过敏,容易变得孤僻等。

学员队管理干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测量,甚至仅根据观察,就可以初步掌握每名学员的气质类型,在工作中充分考虑其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于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学员,对其批评就可以直接、严厉一些,触发其强烈的情感然后予以疏导,而不用担心不良情绪会在其心中郁结。但对于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学员,则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语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迂回婉转地对其进行教育,以免刺伤其自尊心,产生不良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质类型具有稳定性,所以,当发现某学员气质发生突变时,很可能发生了重大变故,管理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及时调查核实,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疏导,防止其学习工作受到长期影响,或者发生意外事故。

3.3建立超移情能力

在移情之外,还有一种更高级的移情能力,称为超移情,简单地说就是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对其施加影响。超移情能力并不受智商影响,三国时诸葛亮智商极高,但充其量只能做一个地位很高的参谋幕僚,因为他没有刘备具备的超移情能力,即一种安抚黎民百姓、聚合群强众豪的情绪感召力。这种基于人格魅力而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就是“超移情”能力。

就学员队管理者如何培养人格魅力和建立超移情能力,笔者有如下体会:

3.3.1严于自律,树立良好形象

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一个人做一百件正确的事,人们不会对他额外赞赏,但当他做了一件错误的事后,人们对他的印象会立刻急转直下,从此难以扭转。学员队管理干部一天二十四小时与学员朝夕相处,更应时刻保持清醒,严于律己,有时说错一句话就可能失去好不容易才培养起来的威信,使得管理教育难以施行。

3.3.2尊重学员,以诚相待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尊重,那些被我们认为是“落后”的学员,常常比别人更容易自卑或自弃,也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学员的严格要求不是通过大嗓门和大巴掌来贯彻的,一个粗心的学员队干部常常无意中挫伤他(或她)的自尊心,从而在双方中间竖起一堵厚厚的墙。要知道,那些所谓的“落后”分子只是比别人进步得慢了一些,他们更需要理解和尊重。

与学员的相处需要真诚,不要把任何虚伪的东西带入管理,哪怕你认定那些手段是有效的计谋,它们只会在某个关键的时刻毁掉你所有的形象。正确的态度是:对他们的关心尽力而为,做不到的不要夸口;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错误,需要承认的不要退缩;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们的行为,需要表扬的不要吝啬;与他们谈心坦诚直率,不愿意说的可以不说,但不要欺骗。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只有互相尊重,以诚相待,才能真正与学员增进感情,才能对其施加有效的影响,教育才具有很强的易感性和渗透性。

3.3.3掌握语言技巧,提高谈话艺术性

思想教育工作多数以谈话的形式进行,而且多是“忠言逆耳”,如何使谈话顺利进行并卓有成效,不能不说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

笔者认为,谈话是一场沟通,管理者通过沟通需要完成向谈话对象推销自己的主张并让其接受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谈话中可以运用到以下技巧:

首先,谈话距离应保持在一米左右,这是人的心理安全距离,太近了会造成对方紧张,太远了不容易产生磁场影响并伴有疏远或威压感;谈话时为学员泡杯茶这样的细节是大多数管理者所共知的,相似的,谈话时可以轻触对象的手臂、肩膀等部位,同样可以帮助其消除拘束,放松情绪,建立认同感;另外,谈话时要注视对方眼睛,真诚的眼神更容易对其产生强大的心理暗示,使谈话顺利进行。

其次,谈话中注意措辞,变“忠言逆耳”为“忠言顺耳”,多从学员能接受的角度考虑语言的运用,多给他们一些认同,少划一些界线,建立良好的心理接触条件。我们主张多用些“我们”,少用些“你们”;多一些陈述语气,少一些反问语气;每一次指出错误之前多一些肯定做为缓冲。这样,既能表述出我们的建议,又拉近了和学员的距离,使他们乐于接受我们的主张。比如,“我知道你有自己的理由,但你确实没有说出事情的真相”,就比“你肯定在撒谎”容易让人接受得多。

再次,谈话一定要有耐心,谈话前要全面了解情况,谈话中要充分听取学员解释,从中了解其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地进行疏导教育。有些学员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思想问题,而是心理问题,目前,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这种情况呈上升趋势,这就需要管理者端正态度,正确对待,进行艰苦的心理疏导工作。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治疗,学员队管理者所能应付的只是普通的心理偏常状况,在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方法下,这些心理偏离常态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在谈话中向学员传递的管理者个人信息是树立管理者形象的又一个重要途径,高超的谈话技巧和谈话艺术同样可以展示管理者迷人的人格魅力。

“世界上最辉煌最宏伟的事业就是使个人站起来”,新时期部队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学员队管理者重视学员的心理特点,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新时期预备警官。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3]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健康人格的培养第6篇

自踏入高中校门开始,高中生就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其文化课的学习任务是非常重的,所以不少中学对体育这门课程不予重视,有些老师还擅自将体育课改为高考科目的教学,使学生的锻炼时间更为缺少,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学科不仅具备人文学科的特性,还具备社会性、实用性等特征,体育课堂更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场所。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一、健康人格的概念及意义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是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等各要素和谐统一、相互协调的结果,具有稳定性、综合性以及持久性。

健康的人格是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条件。健康的人格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够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健康的人格一般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能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有着较强的同情心;健康的人格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在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不妥协,不嫉妒他人和诽谤他人;健康的人格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能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健康的人格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断促进自己全面发展。此外,健康的人格是获取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重要前提。

二、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措施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通过合理的运动使学生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在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和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学对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是“边玩边学”,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育运动一般是在室外进行的,教师可以在与学生共同进行体育运动时讲解与《体育与健康》有关的内容,使学生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知识概念。例如,可通过“接力赛”来训练学生的奔跑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接力赛中体验合作的精神。当前的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差,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体育老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是“比赛制”,在比赛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人格。高中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理,在任何场合都希望自己赢,但是比赛有赢就有输,在体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输赢价值观和得失观。例如,在讲解“篮球”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向学生传授篮球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基本的动作,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使学生在比赛这种拓展训练中更深刻地领悟篮球运动和比赛的精髓,养成良好的比赛意识和健康人格。通过篮球比赛,使学生认识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比赛制”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奋斗、顽强拼搏的良好作风。

三是“个性化”,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此人的个性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适合短跑,有的学生适合长跑,有的学生适合跳高,有的学生适合跳远,所以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提升,注重强调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董 磊,孙培全,赵亚洪.健康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1,(49).

[2]董延国.浅析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3]顾晓雪.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姜 静.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与优良的品质[J].成才之路,2009,(22).

健康人格的培养第7篇

关键字:人格 人格培养 中学生 体育教学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什么是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自我,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因此它具有以下的重要性。

㈠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3年9月14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一位高三班主任在办公室备课时,被其学生割颈杀害。据相关部门通报,学生雷某是因不满老师的严格管理而动杀念。由于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造成了许多青少年的人格的发展分裂等,因此人格的健康培育已经迫不及待了,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是中学生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体育活动对应激、紧张、心境、抑郁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控制感与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㈡能够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人格的健康发展是体现也个国家民族的素质的一个体现,一个民族的国民如果懂得爱祖国,爱劳动,乐于助人,那这个民族一定是高素质的民族,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通过体育活动,培养中学生吃苦耐劳,爱劳动的精神,促进中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进而提升他们的素质,从而促进国民的整体素质。

㈢能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青少年中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因此通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来对他们进行人格培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发展培育有用的人才。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㈠学校和教学老师方面的问题。成都中考网2013年11月5日中提到,很多家长抱怨学校以初中为主,恢复学生补课。由于传统的学校教学问题和教师的传统教育思想,使得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方案难于实施。例如学校以学业为主对中学体育课实施占课行为,还有就是老师实行放养政策,对学生的体育课没有上心管理,再有就是在体育课中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特性来进行教学。因此要想解决这方面问题就必须要求学校和教学老师对体育教学课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认真对课。

㈡学生方面的问题。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中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大部分具有被宠溺性,叛逆心强;另一方面是一些学生由于家庭分裂等原因,导致心理的封闭性。 由于这些方面的影响,使得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体育教学活动问题屡出。因此对于这方面问题我们应该实行针对性体育教学,根据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让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的方法

㈠教师应该适当降低身份,体育活动中组织并参于学生的活动,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培育学生乐观,活跃的人格。

㈡在体育活动中,适时当众表扬学生难得的优点。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肯定,培养学生自信的人格。比如通过体育比赛,对应的比赛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扬。

㈢根据不同的学生调整体育运动的训练项目,方式和强度。能够培养学生控制感与自我控制的人格,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有的学生适合篮球运动,有的学生适合足球运动,有的学生羽毛球,我们可以针对他们各自不同的优势来进行体育活动。

㈣鼓励学生在体育课中多交朋友。能够培养学生的分享,开放的健康人格。比如体育老师可以通过体育课的项目游戏,如篮球比赛,跳绳比赛等等活动,让学生们都参与,这样可以促进同学的交流,认识更多的朋友。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体育肩负的任务已经不再是传统单一的健体强身,更多的是趋势与学生人格的培育和锻炼身体的相结合。为什么呢?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能够促进中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提升中学生的总体素质。我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培养,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培养,为我国的未来提供大量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钱勇;分层教学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中的实践探索[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2] 严赛君;试论体育教学在学生人格发展中的作用[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