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合集7篇)

时间:2023-07-02 09:22:37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第1篇

一、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中文的汉语拼音以26个拉丁字母为基本字母,根据每个拼音字母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不同发音音值分为三种读音:本音、呼读音和名称音。表示汉语声母和韵母音素的音值时读本音,用作汉语拼音声韵母教学时读作呼读音,而在称呼字母身份时应读作名称音。《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V读作鱼(平声),以适应现代电脑技术时代的需要。在汉语字典里没有字母IUV,除了“ü”以外,其它的拼音都能找到与汉语拼音相对应的英文字母。《字母表》早已为每个汉语拼音字母规定了法定的名称音,这是称呼字母和朗读字母表的基本依据。但长期以来,很多汉语教师在对初学者汉语拼音授课中字母,却存在两种读法教学。汉语教师为了方便,用声韵呼读音(a)(bo)(ci)(de)(e)(fo)(ge)(he)(i)(ji)(ke)(le)(mo)(ne)(o)(po)(qi)r(ri)(si)(te)(u)(v)(wu)(xi)(yi)(zi)来读字母表,汉语拼音教学计划总是按单元音韵母、四声、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和《字母歌》这样的顺序逐次来教学,对于汉语字母名称音的教学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初学者若先学会了汉语字母的呼读音,就很难学会汉语字母的名称音了。再者,以这种传统的方法教《汉语拼音字母表》,初学者就会把汉英文字母的读法混在一起,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汉语拼音方案》共分五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在此方案中把《字母表》排在首要地位,可见汉语字母名称音的重要性!本文作者建议,应先教字母名称音来学《字母表》,这是个特别值得重视的现象。

二、《字母表》的重要性

第一,汉语字母名称音是按照《方案》规定的法定读法,便于全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既体现了汉语言的特点和民族语言的独立性,也与国际习惯相适应,这就使全世界的语言文献排序有了统一的标准。采用《字母表》做序列索引,便于事物编排与检索,比较简捷、实用、通用性又强。在全世界现代化生活中,这是极为必要的。第二,有助于初学者学习外语和计算机认识键打基础,适应未来世界的需求,能与国际接轨。第三,为每个汉语拼音字母规定了音值和名称音,成为描写和记录中国普通话标准音音位系统的工具和书写汉语字母的统一形式。《汉语拼音方案》虽然不是一个拼音文字方案,但是,有了此方案,就可以描写汉语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普通话标准音的音位系统,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是汉语拼音方案的最基本的基础内容,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要重视其意义和价值。第四,按名称音读能注意到汉语拼音字母的发音,采用拉丁字母的国家都有本国的字母名称音,没有哪个国家是直接借用拉丁字母的。第五,为汉语拼音字母规定了统一的书写体式,作为一种拼音方案,书写体式的规定是十分必要的,能使拼音字母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第六,按名称音读字母表和谐动听,字母表按是按照汉语诗词格律,编成四句,前两句各有七个字母,后两句各六个字母,谱了一首《字母歌》,行末押ê韵,发音顺口清楚响亮:abêcêdêeêfgê,haIjiêkêêlêmnê.opêqiu,arêstê,uvêwa,xiyazê.便于记住字母名称和顺序。英语字母也有呼读音和名称音之分。英语字母在字母表中的读音为名称音:[ei][bi:][si:][di:][i:][ef][dЗi:][eitf][ai][dЗei:][kei][el][em][en][эu][pi:][kui:][a:][es:][ti:][ju:][vi:][d∧blju:][eks][wai][zed]。在拼写英语单词时,用元音和辅音呼读音。如字母w,名称音读成[′dblju:],但在读单词we时,不读[′dblju:],而是读成[w]的音。可见英文字母的名称音和其在英语单词里的读音也不一致。汉语拼音字母五个元音的名称音,aoeiu以其本音为字母名称;辅音(包括yw)以其所代表的汉语音值加上元音构成名称音。jkqrh又参照了拉丁文的读音(类似英文字母的读音)。因为汉语辅音如不加上一个元音发音就不清晰,不便于称说。另外,n为了避免与l混,读做nε;w和y读做wa、ya;z读做zε,多数辅音的发音,是在其后加一个ε音。英文字母的全部元音都有独特的读法:a(êi)、e(i)、i【ai】、o(ou)、u(iu)。

三、中英文发音的特点

中文发音的基础是汉语拼音;英文发音的基础是英语音标,两者发音区别很大。1.元音发音区别汉语拼音以声母和韵母发音,所有的汉语发音都以此展开。而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几乎没有一个和英语音标是一致的,即使是差不多的音也只是简单的对照。汉语韵母和英语元音发音有更大的区别:汉语拼音是口腔前部发音,而英语音标发音是口腔后部发音。(1)英语元音强调的音值是饱满、卷舌与咬舌头这三个必备动作,而汉语的韵母依然只是唇音。比如英汉字母a和o与汉语其实是截然不同的发音,这两个英语元音都需要大口型且卷舌,但是汉语拼音却不需要。(2)英语元音有长元音和短元音之分,而汉语韵母却没有长短音之分。(3)英语的双元音,由两个音素组成,发音时,第一音的音要求拖长而清楚,第二音素短而模糊;而汉语拼音中的双韵母都读成一个音。英语一定要先摆对口型再去发音,发完音再撤回口型,汉语拼音发音则不必如此费事费力。2.辅音发音区别无论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英汉语言中的辅音都有极其明显的差别。英语辅音强调爆破,即发音由气流冲出双唇而形成,而汉语声母只是强调简单的唇音。首先,在发音部位方面,除了器官双唇、唇齿和舌根外,两者的音位在发音部位上几乎都不同。其次,在发音方法方面存在以下区别:第一,辅音成阻除阻方式不同;第二,是否送气的区别;第三,声带是否的区别。从成阻除阻方式上来看,汉语辅音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五种;而英语音标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舌边音和通音六种。从是否送气的角度看,汉语的塞音和塞擦音都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差别,这样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但是其无论声带振动与否,却不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而英语音标却恰恰相反:对于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来说,这些发音没有是否送气的差别,送气与否不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而声带振动与否,却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3.英汉语音节的不同英语的音节通常以元音为标志,有几个元音就有几个音节。元音是汉语音节结构的核心,任何音节必有韵母,任何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或三个元音也是一个音节。汉语语音的特点是音节结构简单且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音节界限分明,每一音节都是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要素组成,其中,四声不仅是音节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音节的标志。声母是主要处在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只有少数声母是处在元音之后,即音节的末尾。汉语音节的开头如果没有声母,就是零声母音节。韵母在声母后,可以只是一个元音,也可以是元音组合或元辅音的组合。但在元音前后的辅音通常只能有一个,在汉语中,不存在辅音丛。汉语韵母可以进一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韵头和韵腹都是元音,韵尾也可以是辅音。、汉语声调指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除声、韵母内部的系统性外,如声母g、k、h只能同开口呼和合口呼的韵母配合,g、k、h不能同齐齿呼和撮口呼的韵母配合;j、q、x却恰恰相反。英语辅音有浊辅音和清辅音,英语的元辅音字母之间搭配灵活等特点。

四、中英语音中的声调与语调的差异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第2篇

关键词:现代汉语 英语 语音 干扰

现代汉语是众多高校为中文专业、新闻专业及文秘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学习现代汉语这门课程,首先要学习现代汉语语音方面的知识。然而,大学阶段的语音学习和中小学阶段的汉语拼音学习,在学习的难度和学习的目的上则有本质性的差别,它把我们的母语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加以审视,要求学生系统、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语音分析能力,指导语言实践。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经常会将汉语的部分语音理论和自己所了解的一些英语的语音知识相混淆,这与当前我们全民皆重视英语的大背景有直接的关系。

近年来,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而言,外语学习基本等同于英语学习。学生从小学、初中直至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涯中必考英语,成人在出国、就业、评职称等社会生活中也会处处遇到英语的考验。在全民皆重视英语的大背景下,很多孩子甚至从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开始学习英语了。因此,当学生把自己的母语汉语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系统地学习的时候,已有的英语知识对大学现代汉语课语音学习形成干扰就在所难免。鉴于此,笔者试图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这些干扰的表现进行总结,提出一些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一、英语学习对现代汉语课语音学习的干扰

(一)极易混淆部分汉语拼音字母和英语字母的读音

汉语拼音字母和英语字母都来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最初是用来记录拉丁语的字母,大约产生于公元前六七世纪。拉丁语是罗马帝国的语言,拉丁字母笔画简单,字体清楚,用它记录语言便于书写和认读,加上宗教传播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拉丁字母成为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的字母。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20多个国家采用拉丁字母来记录自己的民族共同语或将其作为制定文字的基础。由于存在这样的渊源关系,一些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语音的过程中经常混淆部分汉语拼音字母和英语字母的读音。

比如,在现代汉语课上,看到n,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将其读成[en];碰到x,一些学生头脑中最先想到的不是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而是[eks];汉语拼音中的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ch[t??],常常会被一些学生误认为是英语当中c、h字母组合所发的舌叶清辅音[t?]。

(二)难以掌握部分拉丁字母在汉语中的特殊用法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表依次列举了现代汉语中所使用的26个拉丁字母,英语中也同样使用了这26个拉丁字母来记录自己语言中存在的音素。然而,外形相同的这26个拉丁字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体的运用情况却差别很大。由于受到英语学习的影响,很多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部分字母在汉语语音中的用法的时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比如,关于字母y和w的使用,《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i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i改为y,如果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在i前面加上y;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u后面还有别的元音,就把u改成w,如果u后面没有别的元音,就在u前面加上w。这样规定是为了在给诸如“大衣”“耽误”这样的词语注音的时候,音节的界限不至于发生混淆,即这两个字母在汉语中不表示任何音素,只起隔音的作用。然而由于英语中y和w是表示一定音素的,又常常处在单词的开头,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即便教师给学生多次强调y和w在汉语中的特殊性,一些学生仍然在其头脑中难以建立起零声母这个概念,将其误认为是辅音声母。

(三)分不清汉语韵母的字母本质和英语元音的音素本质

现代汉语中共计有39个韵母,其中单元音韵母10个,复元音韵母13个,带鼻音韵母16个,复合韵母都是由两个,或者是三个、四个字母组合而成的。英语中共计有12个单元音,8个双元音。在现代汉语韵母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注意到,汉语中的单韵母特别类似于英语中的单元音,汉语中的部分复韵母又和英语当中的双元音发音相似。由于缺乏理性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前者的字母本质和后者的音素本质一般认识不清。

汉语中的韵母往往表示特定的音素,而英语当中的元音音素可能在特定的单词中会通过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比如汉语拼音当中的ai这个复元音韵母,实际上表示的是[a]和[i]这两个音素的复合音,而英语当中[ai]这个双元音在具体的单词中则是字母i和字母y都可以用来表示它,在单词“bike”当中就是字母i表示这个音素,而在单词“my”中则是字母y来表示这个音素。

英语当中,经常是一个字母可以对应多个音素,比如字母“o”,在“dog、not、hot”等单词中所发的音是[?] ,而在“come、love、mother”等一些单词中对应的音素却是[?]。除此之外,字母o有时还表示音素[u:](do)和[u](woman)。相比之下,汉语当中,排除个别音素所存在的音位变体情况,我们所使用的绝大多数字母和其所表示的音素之间基本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不能区分部分字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和特定音位及音素的不同对应情况

很多学生认为现代汉语语音章节音位这部分知识相对抽象难学一些。其实,音位只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是在一定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学习音位理论的意义在于,一种语言或方言当中有细微差别的辅音以及元音是很多的,但是用来书写它们的字母却是越少越便于使用。如何用有限的字母去表示一种语言中诸多发音较为相似的音素,是音位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学习音位这部分知识对于创制和改革拼音文字、拼音方案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汉语和英语都是使用拉丁字母来记录各自语言中存在的音素,所以部分字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和特定音位及音素的不同对应情况,常常不能被学生准确有效地区分。

比如,汉语和英语中都使用了p和b这两个字母来记录自己语言定的音素,但这两个字母在两种语言中所对应的具体音素是有差别的。字母b,在英语中用来表示浊塞音[b](bank),字母p在英语中,用来表示送气的清塞音[p??](push),以及不送气的清塞音[p](speak)。由于这两个发音相似的音素在英语中各有自己出现的语音环境(送气的[p??]一般是出现在单词的开头,不送气的[p]则常出现在重读音节或次重读音节的前面),所以在英语中它们一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是/p/这个音位的两个条件变体,可以用同一个字母p来表示。

在汉语中,虽然也使用了p和b这两个字母,p和b也对应了两个不同的辅音音位,但由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不存在浊塞音,因此字母b对应的是不送气的清塞音[p](班bān),字母p对应的则是送气的清塞音[p??](潘pān)。这样的区别仅从表面的发音上是很难区分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将出现在重读音节或次重读音节前面的字母p为何发[p]的音,简单地解释为清辅音的浊化,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位及其条件变体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并有效地区分它们。类似的问题还存在于t和d,以及k和g这两对字母上。

二、排除英语学习对现代汉语课语音学习干扰的对策

(一)汉语拼音的学习应先入为主

在很多领域,“先入为主”的力量都是非常强大的,语言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能“慎于始”,那么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汉语语音学习的干扰就会大大降低。我们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英语语音,但对于汉语拼音的系统学习则往往到了识字的时候才会展开,这样本末倒置的学习态度势必会降低孩子们对于母语语音知识学习的效果。相关的职能机构及教学单位只有竭尽全力地使汉语拼音的学习在幼儿阶段能够先入为主,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理论。

(二)汉英对比的意识应贯彻始终

众所周知,一种事物的特点,只有在跟别的事物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出来,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恩格斯就曾强调,只有将本民族语言同其他语言进行比较,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就目前来看,现在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学到了相当丰富的英语知识,因此,对于担任现代汉语课的教师而言,一定要善于通过汉英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汉英两种语言在语音规律上存在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母语在语音方面的独特之处。

(三)国际音标的纽带作用不容忽视

早期现代汉语课语音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全面系统地学习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伴随着全世界范围内所涌现的汉语学习的热潮,以及全民外语水平的提高,该课程在语音教学过程中已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还要求学生能够对各种语音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因此,很多高校在现代汉语课程中,都非常重视国际音标的教学。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记音符号,用它来记音不仅可以弥补汉语拼音字母的不足,还能够帮助学生以此为纽带更好地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音上的区别和联系,以便更加有效地排除英语学习对母语语音理论学习所形成的各种干扰。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第3篇

关键词:字;Word;本位;对应性;非对应性

一、word是英语研究的本位

关于word是英语研究的本位,恐怕不会有人反对。不管是1755年约翰逊博士出版的历史上第一本词典还是从希腊开始一千多年的语法研究都是以词为本;不管是19世纪末出现的句本位理论还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采取的语素本位以及转化生成语言学的构词法,最后都得回到以词为本。

二、关于“字”本位的确立

每种语言的研究都必然有一个基本单位,它是语言研究的出发点。英语的研究的本位是word,那汉语研究的本位是什么?是与英语中word相对应的词本位还是语素本位?赵元任老师从根本上怀疑汉语中类似于word这个单位的存在,吕老师则指出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因为汉语中本来没有这样一种现成的东西,讲汉语语法也不一定非有此不可。张志公老师最早开始对语素本位的怀疑。在其之后徐通锵老师也指出汉语中不仅没有语素这种单位,而且连这种概念也没有。说到底,有没有资格成为一种语言“本位”的基本条件主要在于其是否具有天然性,词和语素之所以没能成为这样一个单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是人为分析出来的并不具备天然性。所以华东师范大学潘文国教授曾明确提出“字与 word 对应”,他认为 word 是英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所以“字”本位在汉语研究中的地位开始确立。

三、“字”与 Word 的对应性

word 是英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它们各自决定所属语言的特点,二者的共性如下:(1)二者都是语言的天然单位。(2)二者都是各自民族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3)二者都是在语法上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是词(字)法与句法的交接点。Word 和字都是“天然单位”,这也是将它们作为本位研究最简单最合理的理由。关于第二点民族认识世界的单位,西方《圣经》中关于语言的起源说明世界是通过命名创造的,而命名通常是语词,而语词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所以他们将语词(word)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点。在汉语关于语言起源的传说中,可以看到文字在中国古代人民心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文字的重视。关于最后一点首先引用西方学者莱昂斯的话:在传统语法当中,词是顶级重要的单位,它是区分词法和句法的基础,又是词汇学的最主要单位。英语中的词法和句法是两分的,以词作为连接两者的枢纽去讲语法是妥当的,但是汉语没有词法,所以研究汉语讲清句法就可以。汉语研究的本位是字,字以上是句法字以下是字法,所以字在语法上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是字法与句法的交接点。

四、“字”与 Word 的非对应性

1.汉字以形写意,英语以音表意

汉字的产生直接取象于天、地、动植物以及人与周围的事物,无需经过语音媒介,虽然语音是文字之所是文字而不是图画的必要条件但是它在汉语中是处于次要位置的。汉字的发展过程分为文和字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文”依类象形,即按照客观事物本来面目进行摹写,为“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第二阶段“字”,在形上添声为形声,在声上添形为转注,单纯利用读音的为假借。这里所说的“文”和“字”实际上就是传统研究中的“初文”(“初文”就是最初产生的语词)和“孳乳字”(“孳乳字”则是在初文基础上孳乳出来的语词)。英国学者哈特曼(Hartmann)和斯托克(Stork)讲词的构成时采用的也是这种二分法,他首先将词分成两类:原生词(Primary Word)和次生词(Secondary Word)。哈特曼的次生词实际上就相当于汉语的“孳乳字”,而他的原生词就相当于汉语的“初文”。英语的原生词(Primary Word)和汉语的“初文”都是各自语言中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在结构上都由一个语素构成,具有不可再分性,但英汉民族在认知模式上的差异导致两者在“表意”方式上也存在着根本的对立。

2. 扩展方式:汉字“空间性”与 词“时间性”

汉语“初文”与英语的“Primary Word”两者在表意方式上以形写意与以音表意的对立,导致了汉英语汇的扩展分别走上了不同途径,即空间上的扩展和时间上的延伸。“形”是二维的空间范畴,“音”是线性的时间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认知的进步,对“意”的区别便成了必要。“以形写意”的汉语必然会利用在空间上增加区别性符号的手段,“以音表意”的英语也不得不选择在时间上增加语音符号的方式来区别意义。于是,汉语的“初文”在空间上扩展后便形成了“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等“孳乳字”,如:初文“刀”平面空间增加一个“丶”便扩展为指事字“刃”;“初文”到“孳乳字”只是平面空间上“形”的增加,线性时间上的“音”没有延长,还是一个音节。英语的原生词在时间上延伸后就产生了 Secondary Derivative、Compound Word、Primary Derivative 等次生词,如:动词 act[kt](行动)增加一个音素//,变为名词 actor(演员),增加两个音素/iv/,变为形容词 active(积极的)。所以我们说英语原生词是通过在线性时间上的延伸来孳乳衍生出次生词的。

3. 生成方式:汉字“描述性”与 词“规定性”

在(三)中第二点我们说到西方和中国关于语言的起源,西方语言的产生是通过亚当的随口而呼的命名开始的,汉语的产生则是起源于对事物形象有意的模仿,随口而呼是任意的无理据的,有意模仿则是有理据的可分析的,所以说汉语与西方语言在语言产生之初走的是两条全然不同的路劲:语音-任意性 VS 文字-理据性。从另一方面来说,以形写意与以音表意的对立是汉语和英语不同词汇化手段的对立,也是汉语“初文”与英语原生词在表意方式上的对立。这种对立又导致了汉英语汇在生成方式上描述性与规定性的对立。汉语初文“以形写意”,用字形去描述意义,字形与意义之间有着描述与被描述的关系,因而我们说初文的生成方式是描述性的。而英语原生词由于“以音表意”,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其生成方式因而也只能是规定性或定义性的。例如,同样表达树上之果实,汉语的“果”像“果形在木之上”(《说文・木部》)之形,为描述性的,英语的“fruit”则与“果形”与“木”无关,用它来表达果实这一概念,完全是人为规定或定义的。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

参考文献:

[1]Packard, J.L. The Morphology of Chinese:A Linguistics and Cognitive Approach,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2]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王力,《中国语言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宁,《与汉字学》。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第4篇

【关键词】负迁移;声调语调;音段音位

迁移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学习者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课题、新任务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完成的,既有对比又有抽象的特点。而新旧事物之间既不能完全雷同,也不至于绝对相异。因而,迁移有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的划分。汉语语音正迁移是指在学习或体验英语发音规则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汉语发音方式的影响而借用汉语的发音方法,刚好这种发音方式与英语中的某些发音方式是符合的,可以套用。而负迁移则刚好相反,借用的汉语发音方法不符合英语的发音规则而不被英语本族人所认同。这种不自觉地借用汉语发音方法的惯性思维干扰了英语标准语音的生成,所以造成了不同于英语本族人发音的奇怪的英语语音发音形式。在这篇文章里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浅谈汉语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现象:一、汉语声调语调的负迁移;二、音段音位对语音的影响。

一、汉语声调语调的负迁移

语调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语调是指句子中的音高变化,而广义的语调是指句子中的一切语音特征,包括音高、音长、音强等。

英语被称为“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英美语音学家一直强调英语语调的重要性,他们形象地把元音辅音比作英语的身体,把语调比作英语的灵魂。与英语不同的是,汉语被称为“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在汉语中,每个字或音节除了声母韵母两部分外,还有一个绝对固定的声调(又称为字调)。它与声母韵母一样,有着区别词义的重要作用。汉语中也有语调,可以表示语法作用。但汉语语调只是以四种单字调为基本单元建立起来的语调,语调本身升降变化不大,只带有略高或略低的趋势。汉语对语调的要求不如英语对语调的要求那么明显。

1.声调

汉语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区别意义的声调类型以及轻声。例如,“妈mā”“麻mᔓ马mǎ”“骂mà”这四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完全一样,但是声调不同,就成了四个意义完全不同的字。汉语的声调语调是一种叠加关系。声调会因语调的抑扬而稍有抑扬,但是语调不可能改变声调,因为汉语普通话的四声有区别字义的作用。

2. 重音

何善芬[1]对英语和汉语的轻重音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英语的重音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功能,是语调和话语节奏结构的基础。汉语的重音在词语中无辨义作用,而汉语的轻音与语义、语法有关,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音表达手段。语音学中的重音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两种。根据何善芬的研究,英语与汉语的词重音主要有以下不同:其一,从二至四音节词的轻重音模式上考虑,英语的词重音模式比汉语的词重音模式要复杂得多。其二,英语的多音节词有主重音、次重音和轻音,并且每个英语单词的重音位置是固定的,有区别词语意义的作用。例如:'overall(罩衣,名词),over'all(全部的,形容词;大体上,副词)。汉语中各音节的轻重音差别不明显,重音的位置也不如英语的严格。除了少数用于区别词义的带轻音的上音节词外,如大意(主要意思)、大·意(疏忽,形容词)。

3.语调

虽然汉语既有声调又有语调,但汉语的语调模式与英语的语调模式不同。汉语语句中的每个字都有声调,语调一般是在句的字调基础上稍作调整,字的声调只根据说话人的语调稍加抑扬。赵元任指出:“(汉语的)任一词可用任一语调来说而不会丧失其词义,语调只表达情感、语气、用途等等。”[2] 汉语的语调通常体现在句末的音节上,升调是在句末词语字调的基础上稍扬,句末有语气词或轻音节词时,升调放在倒数第二或第三个音节上,但是由于受末尾汉字声调的影响,语调上扬幅度只有26%;而英语单词没有声调,词的音调受整个句子语调的制约,“在英语音高变化及基频模式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语调,其次是重音”。因而英语单词的音调升降起伏比较自由,升调的幅度最大可达80%。中国学生受汉语声调语调负迁移的影响,讲英语时语调升降起伏较小,没有体现梯级下降的英语语调。英语中的升调通常在最后一个重读音节(调核)上。后面若有非重读音节,则语调继续上升,但是非重读音节的响度不能超过调核音节。中国学生受母语语调影响,总是直到最后一个音节才开始将语调上升,不管它是调核音节还是非重读音节,结果把英语的非重读音节当做调核使用。

二、音段音位对语音的影响

音段音位包括元音,辅音,元音辅音之间的相互组合(这个概念对英汉两种语言均适用)。当人们把听到的语音分解成最小的单位时,这些单位从语音学角度就叫做音素;音节是一个言语单位,最少由一个元音组成,最多由一个辅音或辅音簇加一个元音,再加一个辅音或辅音簇组成。

1. 音素

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英语的音素就是我们在语言交流中所听到或发出的声音。比如当我们听到单词glass时,可以例举的音素有[g] [l] [a:] [s]。汉语的音素就是拼音,包括声母和韵母。英语中有许多因素的发音与汉语的发音是相似的,有些是汉语中根本没有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并没有两个发音完全相同的音素。比如,英语中的元音有长短之分,而长短音在汉语中并不存在,汉语拼音i 的音长介于[i:]和[i]之间,同时,发音部位也有细微差别;英语中的双元音由一个音向另一个音滑动而形成,滑动较慢,发音比较圆润。而汉语复韵母中这种滑动并不明显,舌位滑动过程较快,两成分听起来浑然一体,类似于一个音。

1.2 音节

英语中多为多音节单词,因此在读音方面大多是音素组合成节,音节构成单词(单音节单词除外,如I,其音素为双音节[ai],单词含义是“我”)。汉语的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在两种语言的比较中可以发现,英语以开音节结尾的单词和以闭音节结尾的单词在数量上几乎相等,而汉字的音节结构是以开音节占多数,闭音节较少,只有以n,ang 等结尾的少数几种。所以中国学生发辅音时习惯在辅音后加上一个元音,如把please[pli﹕z]念成[p?li﹕z]。此外,由于英语音节结构的复杂性,在两个单词作为短语出现时有时可以连读,如get up;汉语与之相反,每一个音节(汉字)都有一个特定的含义,内部的各音素具有强烈的凝聚性,而音节外的语素又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语音是语言的外壳,任何一种有声语言都离不开语音。打好坚实的语音基础,是拥有优美地道口语的先决条件。在了解了汉语语音在以上方面对英语口语的影响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差异后,可以针对性地纠正一些不地道的英语发音,多加练习,不断提高发音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何善芬.实用英语语音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赵元任.英语语调(附美语变体)与汉语对应语调初探[c]ll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7.19.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第5篇

关键词:汉语 文字 字本位 语素

黄伯荣在《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中认为“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既是词汇单位,又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我们认为黄伯荣的观点并不准确,汉语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应为“字”。

下面我们从索绪尔普通语言学关于语言与文字的基本观点、“字本位”理论、汉英语法体系的差异三方面做详细阐释。

一.索绪尔的语言观与文字观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根植于他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结构主义的本质是:关注形式、结构关系,排除了实体和对象,关注抽象规则,强调模式化。任意性原则和线条型原则为结构主义的重要原则。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符号学思想认为,意义的生产机制不在符号之外而在符号结构内部,故而将符号分为“所指”和“能指”两部分,索绪尔研究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言语”,研究“言语”,需要进行必要分析、解构,因此就必须将“言语”结构化,使其成为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而结构化的手段恰恰是文字书写。因而语言实际是文字建构的结果,文字替代语言之后又重新塑造了语言,语言不借助于文字,语言则永远不会存在,语言要被保存、流传必须借助于书写。因而,语言不能脱离文字而存在。

汉语中汉字是汉语存在的必要条件,现代汉语按照西方音位学的描写建构的语素音位学系统,共有416个单音节,算四声则有1299个不同的音节,根据黄伯荣的研究观点,以上便构成了现代汉语的语素音位系统,然而在这种语素音位系统下研究现代汉语的语法,不仅存在严重的套用不合适,理论衔接不连贯等问题,更无法解决汉语语用中的实际交流、理解等语法问题,例如: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同音义异现象,如果有用汉语拼音字母按“表音”要求拼写,大量的同音异义现象就无法区别。由于音位不具有区别汉语意义的功能,汉语书面语只能借助于汉字,只有“字”才是最小具有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再如: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与表音体系有着本质的不同,汉字的字形并不与一时一地的语音相联系,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身处广韵时代的人和现代人,身处粤方言区的人和闽方言区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语音来认读同一个汉字,字义不变。以跨地区性特点为例,同一个汉字,在全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认读读音,而“字”并没有变化,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异义现象,而造成同音异义的原因,大量源于汉语形声字、假借同音、同源字同音、偶然同音等,在汉语双音节化的过程中,双音节词的异形同音现象是仍然存在的,因而从普通语言学的视角来看,语言文字的关系是,语言的字形可以不通过字音,而直接和字义相联系。索绪尔认为“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词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与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与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

二.徐通锵“字本位”理论

1.“字”是汉语基本结构单位,是最小具有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

徐通锵认为“字”可以总结为“汉语体现语义关联基点的结构单位,特点是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概念”的一一对应。“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作为语言单位是较为抽象的逻辑概念,存在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口说中一个音节表示一个意义,书面上是具备独立形体的语音转写单位,口说的音节和书写的汉字均是其不同的表现方式,因而,在汉语中,“字”是形、音、义三者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最小具有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汉语中语素的对立导致区别义是有限的,而由字形导致的对立则是绝对的。

2.“字”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理据性

徐通锵认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开始不称为“字”,而是“名”。我们从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来看,传统语言学俗称小学,以字为中心,形成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分别研究字的形、音、义。传统的理据考求方法主要有因形求义和因声求义,形义理据是基础性的,声义理据是次生的。

从音韵学、训诂学角度来看,汉语可以直接感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声和韵,通过声、韵组合成音节,音节不具有明确的表义功能,只有配合字形,才会才生区别意义。汉语早期的理据载体是声和韵,基本结构单位则为声韵的组合,构成一个音节,成为“名”,“名”注重音义结合,在此,“因声求义”的理论原则体现了汉字构造初期。然而,由于语言结构的变化发展,声韵的单纯相拼已不能满足汉语语言信息生成的需要,因而需要通过改进基本结构单位的生成方式,汉语的生成方式由“形”转向“序”,再由字组生成字组去表达新的概念。

从文字学角度来看,汉字具有天然的理据性,突出表现为“表意”功能,六书中的汉字造字方法是通过形态结构表义并且表音,主要有象形、指示、会意三种,汉字大多由甲骨文衍生、发展而来,早期的甲骨文是作为记事符号存在的,所以汉字与印欧语的不同在于“字形”在汉字中兼具区别义功能。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以“形”为切入点探求字的构造规则,用“六书”系统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将“字”作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据义构形”成为新的构字原理,将原来由声韵构造的“字”,作为一种新的构成要素,使“字”代替“名”,而构字的理据载体由声韵转化为声形。

3.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印欧语是“形态型”语言,两者理据性不同,因而研究方法应不一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句子靠语义生成,是语义句法;印欧语偏重于语形,注重句子主谓一致及形态变化,因而是形态语法,印欧语系单个符号的意义并不具有理据性,只有把符号组合起来才具有理据性,印欧语言的理据性的载体是“语素”,也就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是组合理据,因而西方衍生出音位学来研究其语义的区别性特征。徐通锵同时指出,汉语中没有西方语言学中“句”的概念,英语中word和sentence在汉语中并不对应“词”、“句”的意思,“句”在汉语中缺乏现成性、封闭性、离散性的特点,难以成为一种基本结构单位。

语义型语言研究的重点应为具有理据性的字,研究语音与语义的相互关联;而形态型语言的研究重点是主谓结构和与此相联系的词类的划分,因而两者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不一,导致无法借用形态语法的描写方法来研究汉语的语法问题。

三.汉英语法体系差异

1.英语的“构词学”和汉语的“形位学”

英语的“构词学”研究的是词的内部结构,将词分析为最小的结构单位语素,探讨结构单位的性质、语音、意义以及如何相互组合成为新词的方法,主要构词方法有派生法、复合构词法、转化法、缩略法等等。其中派生法是英语词汇形成的重要方法,是形态语法的突出表现形式,而汉语则无此类。

汉语的“形位学”是潘文国先生提出来的,即以“字”为基本单位,一步步分析其构成,其最小单位为“形位”,其地位相当于印欧语中的语素。形位学关心的是汉字的语音学因素,汉字内部形、音、义的组合关系,将传统的“六书”理论纳入研究体系,潘文国认为“形位学”应建立与西方“构词学”相应的“字干”、“字缀”、“成字形素”、“不成字形素”等概念术语。并对六书理论进行现代汉语语法演绎,建立与西方构词学相应的“派生造字法”、“合成造字法”、“转化造字法”,建造与西方构词法相对应的形位学体系:

“象形”-构成独体字,字干的基础,是整个汉语形位学之本。

“指事”-字干加字缀的派生造字法。

“会意”、“形声”、“转注”-合成造字

“假借”-转化法造字

形位法将英汉词(字)一级的构造法对比研究,重构英汉对比体系标准,将标准由单一的构词法,转移为双轨的应用于印欧语言的“构词学”和应用于汉语的“形位学”。

2.英语“音位学”和汉语的“音韵学”

英语音位学研究的是语音的功能、语音的系统、组合方式及规则。音位是英语语言系统中,最小的有区分意义功能的单位,是通过音素这一语言形式体现的,音位变体是在某一特定的音位在不同环境中,都有不同的音位形式,每一位音位变化都是一个音素。

潘文国提出音义互动是汉语组织的最根本规律,音指语音(韵),义指语义,音义互动强调汉语的语音会影响构词和句法。音义互动,即是语义与节奏的互相配合与协调。

因而,不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用层面,汉语中的“语素”既不是音义关联的基础,无法与概念相联系,也不具有语言基本结构单位所必须具备的特征,汉语拼音中的26个字母和416个音节是无法具有表义功能和区别特征的。因此,不仅字和语素是两个不同体系中不同语法术语,无法对比,也无法横向替代、比较。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徐通锵.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4]徐通锵.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基本结构原理[J].语言文字应用,2001.1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第6篇

【关键词】严复 英汉语言对比 英文汉诂

在严复所处的时代,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传统文化节节败退,严复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变这种状况,来唤醒中国人追求富强的精神力量。严复最终选择了引介西学,从中他深刻了解了中西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了解了中西文化在精神上的相通之处。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创作《英文汉诂》,严复将西方文化(以英文文法为代表)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古汉语为代表)结合起来,创设了一种跨文化的文本对话。因此,严复的中西文化对比是他进行英汉对比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1 《英文汉诂》研究概述

《英文汉诂》是严复应其学生熊季廉的要求而作的一部英文文法书,是“杂采英人马孙、摩栗思等之说,至于析辞而止。旁行斜上,释以汉文,广为设譬,颜曰《英文汉诂》”。(严复,1933:序)作为中国首部介绍英文文法的著作,1904年《英文汉诂》的出版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说在国内再版了二十余次,(张志建,1995:149)直到1933年还有重印本。商务印书馆对该书的评价极高:“……是诚西学之金针,而学界之鸿宝也”。(转引自邹振环,2007:54)学者文人纷纷著书立说,表示对该书的推崇之情。周作人认为英文文法上,“中国没有一本可以与《英文汉诂》相比的书”。(钟叔和,1998:784-785)彦惠庆(2003:18)在自传中明确表示严复贡献给中国学人的《英文汉诂》“堪称学术精品”。

2 《英文汉沽》中英汉语言对比

尽管是一本语言学著作,严复对于英文文法的讲解并没有鹦鹉学舌般的照抄照译,而是辅之以中国语言文化的典型例证。他不仅透过语言文字的对比来考察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甚至还有通过文法对比来进行多种文化的比较。

2.1 英汉语言的差异性

首先,词法的差异。英文的挈合是“提挈联合句段者”,而在中文“凡领句虚字,皆归此类。”中文的同字异部“往往其形不变,而变其音,在古则有长呼短呼,在今则有圜破之法”,如例:恶恶臭好好色;“而西文以其拼切为字,故得即其形而变之”。为了表示行为发生的不同时间,“中文唯有句中别行另加字为之”。以“今之隐几非昔之隐几”为例,其中的两个“隐”形式上没有区别,用“今”和“昔”表明了时间的差异。

英文名物与称代字有单复数之分,“于中文不多见,然亦不可谓无”,如表单数的“我”“吾”,表同类的“吾党”“吾曹”,表复数的“而曹”“汝辈”。英文中的复牒称代 “几为中文之所无,而中西句法大异由此”。对于英文中的引牒之字,“中文常寓于‘之’、‘其’诸代名中,无独用之挈合”。如 “吾知其为诳者”。古英语中云谓的既事(过去式)添加尾声,相当于中文的“已爱”或“爱了”。作为拼切文字,西文“易磨损而合一,中文不易合也,不易合,故终为分立之字”,即通过添加“已”“了”等构成“爱”的既事。

2.2 英汉语言的相似性

首先,语音上的相似性。严复认为英文的元音“同于中国之宫商角徵羽;亦有变音,与中国同”。严格来说,元音与五音不完全对应,此处严复对比的目的只是为学习者学习英语元音提供一种参照。在划分英文单词音节的时候,“但若于音无害,则其分之也,当依造字之意为之,此与中文偏旁之义正同”,此“乃依罗马希腊原文,而后法割裂不成文故耳”。

其次,关于词法的相似性。英字“名物与介系合,……其加诸云谓,或区别字者,可作疏状字观;…其在中文,实亦同此”。如“立于朝 立何所也”。同时,汉语的“矣”字含有英文完成式的意思。英文中主物之名的构成是名词后加尾声,“与中文‘之’字为用正同”。中文表程度时根据语境推断或用诸如“较”“最”“极”等字表示。英文中也有借助其他词表程度的情况。“英文中的云谓,有不加尾声,但变其主音”,可以使名物等实字转成云谓等虚字,这与中国文字正同,“即中文之读破法”,如“春风风人,下雨雨人”。英文中的容状疏状多由“区别部字+尾声”构成,“与中国之‘如’‘然’等字同义”,如“勃然”“翕然”,因此“其制字之法,中西正同”。

以上分析表明,尽管承认英汉之间存在差异,严复仍然试图将汉语语法纳入英文文法的框架之中,尽量在古汉语中找到与英文文法的对应之处。英汉语言的相似性会使国人误以为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有一脉相通之处,从而消弭对异国文化的敌意,有利于国人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

2.3 基于语言相似性的亚洲与美洲、欧洲人种同源

在《英文汉诂》中,严复通过对比分析汉语与英语以及其他语言文化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提出了亚洲与美洲、欧洲人种同源的观点,该观点是基于以下证据提出的。

第一,古汉语、日语和美洲茵陈人语对云谓字的使用。从云谓字看,“东洲之语”的“云谓字”常用于句末,如庄子“奚以之万里以南为”。“其在日本语言,尤为显著,美洲茵陈人语亦然,故此治言语学者,谓此乃亚墨原人同种之证。”又英文第三人称无主云谓句子,与中文中的“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相似,“雨”和“出日”是云谓,因不知事主,就用“其”来代替。

第二,上古英语与古汉语都曾用独立之字表意,后演变成尾声。上古英语中“尾声者皆独立之字”,“正如中文之用‘如’用‘然’,如‘勃然变色’”。因此,严复认为“西文上古,与中国文字正同”,“西文能合能变”的原因在于“其为字母拼切,柔而易流”,“而中国既用六书,木疆难变,然而字音切合,由二成一者亦多,如‘不可’为‘叵’,‘之于’为‘诸’,‘而已’为‘耳’”,所以(中文)“不可言不变也”。

第三,上古汉语与上古欧洲语的人身代词、反身代词的位置和功能相似。从“三身之代词”看,“英文古似德文……西文称谓,当隆古时,与中国同;而第三身……尤与吾文之‘伊’‘他’同原。”因此,“案中西古语多同,……可知欧亚之民,古为同种非传会也”。英语中的反身之称代为名物,犹言其身,其“一己”…… “克己”,“尽己”,“自尽”;所以严复认为“中西古语之同”。

第四,中西制字法有相同之处。英文会合之字多用换头。因此“中西言语,当上古时,本为合一”。英文中有表“大”意的尾声,而“中文六书,凡字之从‘于’‘奔’‘贲’诸声者,皆含‘大’意,其制字之音义,与此乃暗合”。

严复根据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推断亚、美、欧人种同源,语言学上的根据并不充分。(文贵良,2009)但是严复这种“会通中西”的做法使中西文化交流成为可能,并由此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工作。

3 结语

通过介绍英文文法,严复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出于引介西方文化的目的,严复强调的是英汉语言的相似之处,甚至提出了亚欧人种同源的观点。当然,严复在《英文汉诂》中的语言对比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是其研究包含在文化对比和实际应用(如翻译)之中,缺乏对比的理论,使得其研究较凌乱,不成系统,很多问题浅谈辄止,没有深入展开。同时,严复仅根据语言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推断亚欧人种同源,论证不充分,结论过于草率。但是,严复英汉对比研究中的这些不足有其时代局限性,同时与其研究重点在于翻译西学有关,我们要公正客观地评价他的研究及成果。

【参考文献】

[1]孙应详,皮后锋编.《严复集》补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严复.英文汉诂[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汉字和英语的区别第7篇

摘要: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究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莫过于形合和意合的区别。本文试图从形合和意合的角度来分析英语和汉语中造字和构词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

关键词:形合 意合 思维 构词

[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187-01

引言

语言文化的差异包括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哲学等很多方面,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究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莫过于意合与形合的区别。

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组织方法,是从意义到具体语言形式的两个既有各自特点又不相互排斥的组词成句途径。形合(hyotaxis)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衔接;意合(parataxis)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连接。申小龙(1992)认为:西方民族注重形式逻辑。强调主客的分离,因此在语言上注重形合,而汉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主客体的融合统一,因而在语言上重意合。

本文试图从英汉造字构词的角度分析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里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差异的问题,即形合和意合的区别在词根词缀等构词方面的体现。

一、英汉词缀构成对比

英语属于一种拼音文字,英语的符号系统只包含二十六个字母,是形态语言,英语是一种体现逻辑思维能力的语言,其词缀功能主要为表义性词缀作为一种构词手段十分活跃。

英语中的词缀有两类:一类叫“派生性”;另一类叫“屈折性”。派生性词缀是一种与某个词根结合在一起时改变该词的词性或词义的粘着性语素,如后缀-ly改变词性,前缀dis-改变词义;屈折性词缀是一种既不改变词性也不改变词义,只起一种语法作用的粘着性语素,如动词的进行时态后加ing,复数名词后加-s。

英语中抽象名词多,汉语中具体名词多。英语中有一整套表达抽象思维的方式,使用大量抽象名词便是其一。英语中的抽象名词大多是通过虚化手段,即通过加词缀,尤其是后缀,从其他词类派生而来。比如,表示抽象名词:-ship hardship,leadarship,friendship,ladyship,和-hood manhood,motherhood,neighborhood,childhood。

而汉语中的名词,除了哲学上的名词之外,只能指称具体的东西,而且可以说五官所能感触的。现代汉语的一些抽象词尾大多来自外来语。英语说明性词语多,汉语形象性词语多。绝大部分英语具有说明性和功能性,极少具备形象性。而许多汉语词都具备形象性。

汉语词缀是一个严密性与开放型相互对立和统一的系统。从文字系统上看,汉语属于表意(ideographie)文字,汉字四四方方,字形与字义有很大的关联和统一。汉字,汉语词中沉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意合是汉字词的灵魂。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其中“会意”和“指事”是典型的意合。比如,会意字“灾”,火在房子底下,意合为房子失火,表示“灾难”义,非常生动形象。再比如会意字“从”,由一前一后的两个“人”构成,意合为一个人跟着一个人,表示“跟从”义,同样生动贴切。象形字“日”,“月”,每个字所有笔画合起来就是该字所表达的客观实体的形状,也是一种意合。形声字的形旁也表意,比如“岗”,“岭”,“崩”都有“山”作形旁,表示它们都与“山”有关,这也是一种意合。

二、意合与形台的构调方式对比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不会像英语名词那样改变自身的形式变为复数,汉语动词也不会改变自身的形式表示过去,现在进行,将来,完成和被动等。中国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英美人逻辑思维比较发达。而汉语主要依赖意义的内在衔接,形成一种隐约的意义脉络。

比较一组汉英对应的词语:牛-ox,公牛-bull,母牛-COW,小牛-caff,牛肉-beef这五对词语,汉语只有“牛”是单纯词,其余都是合成词,英语则都是单纯词。这中合成词和单纯词的区别说明了汉民族在形成这五个词所表达的概念时,只有“牛”是初始概念,其余都是用两个现成的概念作为元素合成的新概念。而英语则都是初始概念。汉民族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既注意了事物的特性,又注意事物类属的共性和事物间的联系,而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则强调事物的个性和差异。

而汉字的构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也是靠意合组合在一起的。比如“夏至”,“夏”是“夏天”,“至”是“到”,“夏”和“至”意合为“夏天到”,表示一个节气。现代汉语绝大多数的合成词都是靠它们的语素意台而成的。比如“房奴”,指因买房向银行贷了很多钱,每月把收入的大部分还银行贷款,而且还要还十年甚至三十年的人。“房奴”由“房”和“奴”两个语素构成,意台为“房子的奴隶”,生动形象地指代了这种人,这种构词就是利用了意合法。再比如:单身族,上班族。工薪族,打工族,炒族,边缘群体,消费者群体,读者群体,弱势群体,吸毒群体,白领群体,球迷群体,“族”和“群体”两个词构成的新词的应用说明了汉民族人重综合,重归纳的思维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