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研究性学习可行性分析(合集7篇)

时间:2023-06-25 16:04:04
研究性学习可行性分析

研究性学习可行性分析第1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 可行性

研究性学习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了解和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通常有两种理解方式,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们主动探索学习的学习方式。从狭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开展探索活动,根据原本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研究性学习方法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二、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特点

(一)学习自主性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学习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性学习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方法,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最后对学习方法和能力进行评价。

(二)问题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方法具有对问题进行更深一步探究的特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寻找学习的新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探究性学习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各种不同的活动类型当中,教师实施不同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丰富了语文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在实践活动中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人文性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中的人文性体现在一切以学生为本,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民主性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语文教学更为民主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重视学生情感的表达,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高中语文教学脱离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教育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而研究性学习,学生完成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的角色转换,体现“小主人”的特性,教师起到引导性的作用。真正做到在语文课堂中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的同时,加深对研究性语文教学的理解。

四、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以上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学习和特点的了解,不难发现研究性学习着重强调的部分,例如在《滕王阁序》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学生单凭自己的想象,也许不能够充分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语言环境;通过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方法,对文言文中的语言进行细致的分析,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意境,教师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当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开放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模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法,摒弃传统的机械性的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思维模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体现出了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五.总结:

研究性学习可行性分析第2篇

一 移动学习的内涵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移动学习的内涵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以携带的移动设备 (iPhone、iPod等 )进行的学习,它具有携带便利,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的特性。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是获取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英国开放大学沙普尔斯教授认为移动学习有两层含义:第一,需要理解学习是如何跨越时间、空间和不同技术的;第二,要理解学习如何在教室外、在非正规教育情境下发生。移动学习强调在传统情境外学习,并将其与传统情境下的学习相结合。移动学习关注如何在不同环境、不同设备、不同交互中顺利开展学习。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现在移动学习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的高校中已经作为一种必要的教学模式存在,并且与之相应地开发出了不少软件以及与之匹配的硬件设备。 国外的研究项目影响较大的有:移动学习,从数字学校到移动学习项目;MOBIlearn项目;意大利Porta-bile项目;美国的PEP计划、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WHIRL、非洲农村移动学习项目。英国的普渡大学2010年推出了Boiler Cast网站,已有超过37门课通过该平台向学生提供教授授课的Podcast。规模最大的当属BBC Janala and English in Action项目,约六百万人在该项目中使用手机学习英语。孟加拉国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英国发展部支持下推出该项目的手机服务。当今应用移动学习最成功的案例有两个:一是电子书,电子书阅读器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读文学名著。二是MOOCs,它为全世界的人提供了免费的学习课程。

我国开展移动学习的项目和建设较发达国家相比要晚一些。国际远程教育专家 Desmond Keegan博士于2000年在上海电大20年校庆的中外专家学者办公会上做的D-learning,E-learning,M-learning的报告,将移动学习作为远程学习发展的新阶段引入我国。教育部高教司在 2001年了以建设移动学习平台为目标的试点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由北京大学承担此项目,开发了三个版本的移动教育平台,致力于教育资源研究;2002年5月,北京大学启动了国内首个校园无线局域网建设项目。2004年9月,英特尔联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宣布推出“中国无线大学计划”。2007年,上海电视大学和上海蓝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了“移动英语学习系统”,该系统以短信息的形式,每日都向电大学生自动发送英语测试题,并在第二天发送答案及详解,这是我国向真正的“移动语言交互教学”迈出的第一步。2008年 由北京师范大学承担了第五届无线、移动、普适技术教育应用国际会议 (WMUTE2008),标志着我国的移动教育/学习研究开始与国际接轨,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承办了MULE2010国际知名会议,这些会议在一定程度表明我国在移动学习领域的开展已经具备有相当大的研究群体与雄厚的实力。目前,国内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为理论研究、支持性技术研究、应用研究及资源建设等。

二 高职英语移动学习的可行性

由于移动学习是一种灵活方便的学习方式,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又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和教育方式,开展移动学习具有可行性,是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学生移动设备使用情况及对移动学习的认知态度

4G时代的到来,让人们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高速上网,为移动学习视频、图像、音频及时传送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移动学习设备主要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子词典/学习机,MP3/MP4等,其中手机作为移动学习工具获取资源更加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使用手机学习,把手机学习作为一种补充的学习方式,并促进和强化了学习效果。而且学生在选择手机资费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包月的上网流量包,价格便宜。

2 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

随着移动学习的不断深入,移动学习资源也越来越丰富。网上可以使用的英语移动学习软件主要有掌中英语、沪江英语、唐僧英语、VOA每日英语、BBC英语及新概念英语等。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词汇、语法 、口语 ,提高听力和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了解背景文化知识、欣赏美文、关注时事等。

3 移动学习理论依据与教育理念的一致性

支持移动学习的理论很多,其中包括非正式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境脉学习理论、活动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依据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所遵循的,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移动学习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的技术条件,为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了可能。因此,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是可行的,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形式的补充。

4 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充足、丰富的学习资源,灵活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对丰富的多媒体呈现形式、娱乐式的学习内容和高度自主按需学习的需求。移动学习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移动设备为辅助手段,以数字化资源为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 提高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效率的策略

移动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教学,不能将网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完全照搬到移动学习上,教师和学校仍需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改变观念,树立并坚持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环境,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1 确立新的教学理念

移动学习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以学为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应该树立移动学习观念,必须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应从 “教”学生转变为 “导”学生。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移动学习的习惯,保持移动学习的兴趣,增加对移动学习的信任。

2 确定学习目标,设计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意味着随时随地可以学习,意味着学习者的学习时空被无限制地放大从时间、空间到学习资料,移动学习呈现了非常美好的可能。移动学习的转变需要学习者内心的转变,需要学习者对自己学习时空的重新定义。对于当前多数大学生移动学习缺乏目的性、无计划、散漫等特点,设置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加强自我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当学生进入网页时,要首先列出他们要学习哪些内容,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学完之后能够做什么,以此让学生明确目标,不要被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冲昏,采用科学的信息管理,下载有用的学习软件,方便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在学习软件中添加点播系统,融和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使移动学习变得更加的实用。

3 促使大学生增强自我管理,强化时间观念

移动学习打破时空束缚,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比较零散,时间是不固定的,很难事先安排具体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对于很多零散的时间没有进行很好的安排。因此学习者需要重构自我的学习时空,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对于时间和自我的管理是最根本的策略,把这些零散时间用在移动学习上,安排每天的学习计划、移动学习的重点。这样就能使大学生更有效地利用零散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由于移动学习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影响,十分容易造成对移动学习的间断性,所以,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及时做好学习笔记,即对学习内容有条理地做记号,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安维民.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6).

[2]刘永辉,亘力进. M-Learning时代手机导人大学英语学习的可能性――基于学生的利用状况与动机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2).

研究性学习可行性分析第3篇

 

一 移动学习的内涵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移动学习的内涵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以携带的移动设备 (iPhone、iPod等 )进行的学习,它具有携带便利,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的特性。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是获取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英国开放大学沙普尔斯教授认为移动学习有两层含义:第一,需要理解学习是如何跨越时间、空间和不同技术的;第二,要理解学习如何在教室外、在非正规教育情境下发生。移动学习强调在传统情境外学习,并将其与传统情境下的学习相结合。移动学习关注如何在不同环境、不同设备、不同交互中顺利开展学习。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现在移动学习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的高校中已经作为一种必要的教学模式存在,并且与之相应地开发出了不少软件以及与之匹配的硬件设备。 国外的研究项目影响较大的有:移动学习,从数字学校到移动学习项目;MOBIlearn项目;意大利Porta-bile项目;美国的PEP计划、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WHIRL、非洲农村移动学习项目。英国的普渡大学2010年推出了Boiler Cast网站,已有超过37门课通过该平台向学生提供教授授课的Podcast。规模最大的当属BBC Janala and English in Action项目,约六百万人在该项目中使用手机学习英语。孟加拉国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英国发展部支持下推出该项目的手机服务。当今应用移动学习最成功的案例有两个:一是电子书,电子书阅读器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读文学名著。二是MOOCs,它为全世界的人提供了免费的学习课程。 

我国开展移动学习的项目和建设较发达国家相比要晚一些。国际远程教育专家 Desmond Keegan博士于2000年在上海电大20年校庆的中外专家学者办公会上做的D-learning,E-learning,M-learning的报告,将移动学习作为远程学习发展的新阶段引入我国。教育部高教司在 2001年了以建设移动学习平台为目标的试点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由北京大学承担此项目,开发了三个版本的移动教育平台,致力于教育资源研究;2002年5月,北京大学启动了国内首个校园无线局域网建设项目。2004年9月,英特尔联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宣布推出“中国无线大学计划”。2007年,上海电视大学和上海蓝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了“移动英语学习系统”,该系统以短信息的形式,每日都向电大学生自动发送英语测试题,并在第二天发送答案及详解,这是我国向真正的“移动语言交互教学”迈出的第一步。2008年 由北京师范大学承担了第五届无线、移动、普适技术教育应用国际会议 (WMUTE2008),标志着我国的移动教育/学习研究开始与国际接轨,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承办了MULE2010国际知名会议,这些会议在一定程度表明我国在移动学习领域的开展已经具备有相当大的研究群体与雄厚的实力。目前,国内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为理论研究、支持性技术研究、应用研究及资源建设等。 

二 高职英语移动学习的可行性 

由于移动学习是一种灵活方便的学习方式,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又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和教育方式,开展移动学习具有可行性,是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学生移动设备使用情况及对移动学习的认知态度 

4G时代的到来,让人们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高速上网,为移动学习视频、图像、音频及时传送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高职院校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移动学习设备主要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子词典/学习机,MP3/MP4等,其中手机作为移动学习工具获取资源更加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使用手机学习,把手机学习作为一种补充的学习方式,并促进和强化了学习效果。而且学生在选择手机资费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包月的上网流量包,价格便宜。 

2 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 

随着移动学习的不断深入,移动学习资源也越来越丰富。网上可以使用的英语移动学习软件主要有掌中英语、沪江英语、唐僧英语、VOA每日英语、BBC英语及新概念英语等。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词汇、语法 、口语 ,提高听力和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了解背景文化知识、欣赏美文、关注时事等。 

3 移动学习理论依据与教育理念的一致性 

支持移动学习的理论很多,其中包括非正式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境脉学习理论、活动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依据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所遵循的,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移动学习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的技术条件,为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了可能。因此,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是可行的,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形式的补充。 

4 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充足、丰富的学习资源,灵活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对丰富的多媒体呈现形式、娱乐式的学习内容和高度自主按需学习的需求。移动学习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移动设备为辅助手段,以数字化资源为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 提高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效率的策略 

 

移动教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教学,不能将网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完全照搬到移动学习上,教师和学校仍需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改变观念,树立并坚持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环境,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1 确立新的教学理念 

移动学习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以学为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应该树立移动学习观念,必须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应从 “教”学生转变为 “导”学生。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移动学习的习惯,保持移动学习的兴趣,增加对移动学习的信任。 

2 确定学习目标,设计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意味着随时随地可以学习,意味着学习者的学习时空被无限制地放大从时间、空间到学习资料,移动学习呈现了非常美好的可能。移动学习的转变需要学习者内心的转变,需要学习者对自己学习时空的重新定义。对于当前多数大学生移动学习缺乏目的性、无计划、散漫等特点,设置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加强自我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当学生进入网页时,要首先列出他们要学习哪些内容,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学完之后能够做什么,以此让学生明确目标,不要被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冲昏,采用科学的信息管理,下载有用的学习软件,方便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在学习软件中添加点播系统,融和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使移动学习变得更加的实用。 

3 促使大学生增强自我管理,强化时间观念 

移动学习打破时空束缚,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比较零散,时间是不固定的,很难事先安排具体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对于很多零散的时间没有进行很好的安排。因此学习者需要重构自我的学习时空,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对于时间和自我的管理是最根本的策略,把这些零散时间用在移动学习上,安排每天的学习计划、移动学习的重点。这样就能使大学生更有效地利用零散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由于移动学习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影响,十分容易造成对移动学习的间断性,所以,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及时做好学习笔记,即对学习内容有条理地做记号,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安维民.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6). 

研究性学习可行性分析第4篇

1 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两会上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并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发展,作为制造业、商业、金融业、教育等创新发展的“风口”。“互联网+”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是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引擎。 “互联网+教育”生成的智慧教育,将提升教育信息化云服务功能,必将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同时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新的教育模式层出不穷,学习者也在不断寻找新型的学习方式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2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指学习者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实现“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下所进行的更自由的学习。移动学习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学习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里随时随地发生,学习者打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就可进入移动学习平台,可以方便地浏览最新资讯、阅读新书、学习课程,方便学习者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有效地学习,并能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使学习更加有趣、更有意义。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模式。

3 移动学习应用于高校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向用户各类生活需求深入渗透,移动教育提供的个性化学习场景以及移动设备触感、语音输出等功能性优势,促使其成为在线教育主流。

3.1 大学生拥有移动学习设备的普及

据对某高校的调查,98%的大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手机已融为学生身体的一个物理器官,它离学生的距离比任何设备都近,学生手机上网主要集中于获取新闻、人际交流、学习、娱乐等, 93.11%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进行QQ、微信等聊天交流,61.7%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查找、下载资料,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为3小时左右,86.72%的学生对使用手机进行学习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网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而且大学生对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新生事物有较快的接受能力和认可度,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可移动性的优势能够及时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要,移动学习的设备条件已经具备。

3.2 移动学习是对高校大学生课堂教学的补充

以某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为例,该校每个学分为16课时,公共必修课学分45,折合课时为45*16=720;专业必修课学分62,折合课时为62*16=992;限选课学分21,折合课时为21*16=336;任选课学分10,折合课时为10*16=160;公选课学分8,折合课时为8*16=128。以上课堂教学课时合计为2336节,1752小时,每天按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共计218天,7.3个月,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的课外时间非常多。

大学生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能从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大多是基础性知识,从课堂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为了深化所学知识,学生就需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移动学习是较好的途径之一。学生在需要应用、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学习积极性是最高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延长,这种学习积极性会随之递减,移动学习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需求发生到需求解决之间的时间差,让学习更高效。可见移动学习能对现有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学习者可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学习,没有硬性要求,学生完全靠兴趣、需要去学习,学到的东西也是最有效的。

据百度的最新一期《百度移动分发报告》显示,整体分发市场增长迅猛,用户应用下载移动化加剧,教育、金融、医疗类APP下载量位列前三。其中,教育类APP下载量同期同比增长甚至超过5倍,用户活跃时间集中在晚间和周日。说明移动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利用。教育工作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移动学习,并将之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3.3 弥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各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在教育欠发达地区很难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如优秀教师、优质课程等。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平衡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只有增加中西部教育资源欠缺地区的教育硬件设施,提升教育师资力量,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才能真正推动教育公平,但是由于当地的经济环境使得教育投入和教师资源都无法实现质的飞跃。互联网+对教育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质量和公平目的下的资源覆盖,通?^互联网技术将优秀的教育资源输送给中西部地区,让教育资源欠缺地区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获得一流的师资培养,通过廉价的成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通,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互联网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使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成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活动。移动学习终端的出现和发展,让学习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习者可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多元化学习。

3.4 移动的学习环境给大学生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

传统的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其学习环境都是固定的,而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是移动的,不仅时间可以移动,地点也是可以移动的,便于大学生随时随地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符合大学生自我提高的需求,而及时学习,及时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或讨论,给大学生带来很好的学习体验。

研究性学习可行性分析第5篇

1、研究性学习对研究性学习的广义理解,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具体而言,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而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从专业领域中发现问题、选择研究主题,并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取、应用知识,形成理念,提高技能,并最终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探索性、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过程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的特点,旅游课程教学中已经有许多采用这种学习方法进行课程教学的成功案例,也积累了充足的研究性教学的经验。这为旅游市场营销学进行研究性教学设计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旅游定性研究定性方法,是指不使用任何定量标准和技术的社会研究方法。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面,定性研究比定量研究更加注重词语。内容分析(contentanalysis)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最为重要的资料分析方法,通过深入剖析研究对象的内容,并经客观、系统、量化分析后,透过现象揭示其内容所含的隐性本质,并进一步给予相应预测的科学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具体是把用言语表示的非数量化资料转换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其研究资料可以是研究文献、实验记录、访谈记录和观察记录等,基本做法是按照一定的类别对各种形态的资料进行系统评判、分类、记录和分析。这种方法最早萌生于新闻界,由于其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旅游领域的研究中。目前的旅游营销研究中,从网络收集定性研究的资料,并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从而得出于旅游市场营销有益的研究已不在少数。如朱峰等(2006)把网络文字作为定性数据进行收集,对e龙网友评价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了饭店的服务及消费者的行为;周永广等(2007)利用携程网游客点评数据对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分析。正是基于学者对于旅游定性研究方法中网络资料收集,及对网络资料进行文本分析方法的深入认识及经验总结,为将旅游定性研究运用在旅游市场营销调研,提供了完善的体系方法,使其可以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实践中顺利实现。

二、旅游定性研究在旅游市场营销学研究性学习中的设计

在《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市场调研”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课本上虽然提及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可是以往的学习重点和实践重点多在问卷调查部分,而对定性研究及其方法多有忽略。另外,在市场营销的实践中,来自海量网络文本的内容与数字同样可以提供反应市场状况的有效信息,且对网络文本进行分析具有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的调查优势。基于此,笔者在对用于定性研究的文本分析方法加以介绍后,会提出几个问题,随后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文。

1、实施步骤(1)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设立“旅游市场调查”的情境,在对市场调查与文本分析知识内容进行铺垫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已经掌握的旅游市场营销知识和业已具备的营销经验,经过讨论诱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最终确定了“秦岭旅游安全事故”、“西安景点游客评价”“、西安星级酒店游客满意度”三个研究题目,供学生进行选择。(2)建立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特长、个性特征及性别等条件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小组,组内成员的各项条件最好存在差异并形成互补,每组人数控制在5-6人,并由学生自行推选小组长1名,负责控制和调整研究进度,及为组员合理分配研究任务。(3)研究的实施。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在研究过程中还应给予学生操作方法和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适当引导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和研究,并协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在本课程中,笔者充分利用学院实验室资源,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地指导学生从网络上收集有用的文本资料,并对收集整理好的文本资料用ROSTCM软件进行分词和词频分析,方便学生对资料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2、评价方法学生小组对旅游市场调研相关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后,教师需要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既是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总结与肯定,也是一种激励学生学习和研究热情的手段和方法。在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时,笔者采用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两种手段。通过开题报告表、研究活动记录与评价表和研究性学习结题评价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督促学生按研究计划完成阶段任务,并对任务完成情况予以评价。这起到了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工作过程进行及时监督,并对可能产生的错误纠偏的作用。在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后,要求学生就小组所选主题,形成一份完整的学习报告,并做汇报。最终的研究性学习成绩,是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成绩的综合体现。采用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在研究的过程各个阶段的积极性。而且过程评价的加入,也有别于普通教学效果的评价,更加适合对小组完成的研究性学习中,从选题到研究资料收集分析,研究报告形成的环节进行分别评价,更可以针对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积极性、团队分工合作等不易量化的行为进行有效评价。

三、旅游市场营销研究性学习取得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旅游营销调研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性学习的首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旅游市场营销网络文本分析”进行研究性学习设计及实施过程中,模拟了科学研究的情境,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定性研究常用的内容分析方法,还让学习实际操作了利用网络获取、筛选、文本信息,最后指导学生利用内容分析软件对大量文本信息进行量化的词频分析,和并进一步做出相关结论。通过以上的研究和操作,提升了学生旅游市场调研的实际操作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旅游市场调研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拘泥于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教师也通过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尽量减少了对学生的限制。教师变课堂教授已有理论知识,为适度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提创新观点、主动运用新的研究方法。这样做不仅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发展,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论

研究性学习可行性分析第6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研究性学习 数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039-0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数学分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力求开辟一条数学分析教学的改革新路。

一、网络环境下数学分析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为学生构建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发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也是改变传统的数学分析教学模式的全新教学理念。计算机网络是巨大的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库,它为数学分析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容易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个教学环节的主动性。网络的智能化、交互性特点使学生可以控制信息、改变信息组织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网上丰富的资源与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实施数学分析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1.网络为数学分析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在同一主题下,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和表达等,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为学习者(学生)、指导者(老师)留有巨大的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的巨大空间。在数学分析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情境性问题的产生和研究学习的深入,学生需要了解更多的、相关的、具体的信息,借助网络的巨大搜索引擎功能,学生可以快速查寻相关的信息,可以大大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网络虚拟环境为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通过需要探究的问题来实现的,大量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或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通过自主选择获得的,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活动中自主选择问题进行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网络虚拟现实与虚拟的交往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信息世界,它汇集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等多项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完成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学习指导中把数学分析问题融合于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以自然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客体进行交流,从而给学生以逼真的感受与体验。

3.网络为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交流平台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沟通与协作的过程。网络正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

4.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的培养

横纵思维包括“横向搜索”和“纵向搜索”两方面。横向搜索用于解决“横向复杂性”,纵向搜索用于解决“纵向复杂性”。辩证思维从哲学上为解决高难度复杂问题提供指导策略,横纵思维则从心理学角度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具体的操作策略。网络平台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相关专业人员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从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辩论与探讨,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研究、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更加全面认识问题。网络环境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其他社会力量的沟通协作提供了平台,通过对问题多方面的探究,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进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

5.网络环境下的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它强调思维内容和思维成果应与传统观念或原有概念不同,甚至相反,其思维事先不能确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它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面思考,得出大量不同或相同结论的思维。发散思维在数学分析学习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必须强调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就没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造都起源于发散思维,数学分析学习中若没有发散思维,则容易造成学生对书本对教师对权威的迷信,使学生的认识停留在书本上,不敢提出半点怀疑,而没有疑问,是学不好数学分析的。网络上有大量的丰富的数学分析教学资源,这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不少同学在网上与网友讨论学习问题,有的利用网络搜索,从网上下载了各类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均为各数学分析教学利用,各具特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不再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产生。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由于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性探索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态度和社会使命感,它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类型,强调尊重不同的观点和交流协作,因此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把它的教学程序划分为五步,即问题产生、立题、展开研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步骤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必要时问题可以由教师先给出,再由师生共同讨论后确定:每一个步骤都会产生形成性评价信息;每一个步骤的完成时间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根据课时安排适当调整;在讨论分析中,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或需要更充分的信息支持,因此学习可能要转到新的分析研究中。

1.选题是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关键

选题是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题目不仅要是“可能”、“力所能及”,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帮助,亦即通过数学分析教学研究性学习,实现课程目标,并将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运用于数学分析教学学习,切不可将“研究性学习”简单理解为在教室里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几道“应用题”。

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专业领域来选取,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大课题”和“专题”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数学分析的研究性的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大课题每学期安排1~2个为宜,主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题在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交汇点产生,如煮粥中的积分。而专题是指在数学分析教学中,每一单元或每一阶段都确定一个研究题目,如产品利润中的极限问题、单位时间内血流量问题、转售机飞机俯冲时机翼影响的速度问题、飞机降落曲线问题等。为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将课题的研究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让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与数学分析课程所获得的间接经验交互作用,相辅相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分析的积极性,有利于研究性学习与数学学科的应用功能的发挥。

2.研究的过程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重点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给学生保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给学生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教学管理上,要做到外松内紧,督促、指导每位同学填写好每一次活动情况记录、活动体会等,每项工作落实到位,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采用有效的评价策略是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研究性学习评价策略方面,除了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合作的作用外,还应该将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整合进数学分析的课堂教学之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定研究计划,再到收集资料,最后到结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的思考,由此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经验,进而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可见,评价应该围绕学生是否将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得的获取知识的技能方法运用于数学分析学习,在数学分析学习中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和解决问题,也就是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数学学科的学习进行整合。

数学分析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改革的尝试,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的学习空间和更加灵活的学习形式,又能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学生经过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学科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增强了自我学习的意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挥,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志趣、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可行性分析第7篇

关键词:验证性因子分析;英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一致性检测

一、背景简介

外语焦虑(foreign Languge Anxiety),作为影响大学生英语英语学习情况的主要因素,一直被国内外的研究学者所关注。Horwitz,曾在1986年提出了外语课堂焦虑量表,从此之后,很多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对其进行因子分析的有Aida(1994),Pascual(2001),Matsuda (2004),Mak (2011) 和Park (2014)。以上学者的研究针对不同的外语学习者和不同的英语学习水平的受试者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Aida的研究中,96名美国的学生学习日语,他们处于初级日语水平,再次研究中,Aida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三个潜在的因子能够解释42%的外语学习焦虑变量。Horwitz的受试者是108名美国学生学习西班牙语,结果表明有四个潜在的焦虑因素。Pascual F.的研究是针对198名西班牙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进行分析,学习者处于初级水平,他的研究结果和Aida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非常相近。Mak对313名中国香港的学生学习英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五个潜在的焦虑因素。韩国的Park对217名韩国大学生学习英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得出连个潜在的焦虑因素影响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本研究在总结了以上研究结果的同时,针对中国大学的英语学习情况尽心分析,具体调查中国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发现其中的焦虑潜在因素。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山东烟台三所高校中的36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学生都进行外语焦虑量表调查。第一组的学生的结果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第二组的学生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所采用的分析软件分别为SPSS20.0和AMOS。

三、研究结果

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首相对所有的数据进行normality检测,所有的数据的kurtosis 和 skewnesss都在-2和+2的范围之内,说明数据分布十分正常,对焦虑量表的内在一致性进行检测发现crobach Alpha 是0.79,表明内在一致性也正常范围以内。巴特利球形检验数据为0.899,表明此数据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的33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四个潜在的焦虑因素,他们分别为交流性焦虑,考试性焦虑,负面评价焦虑和与外国人交流焦虑。其中交流性焦虑所占比重最大能够解释所有因素的27.4%,其他三个潜在因素共同可以解释28.6%的变量。在此结果中有三个问题(item15, 16, 30),共同解释变量低于0.4,所以这三个问题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进行删除。

验证性因子分析主要来验证新的数据是否完全适合所得的模型,第二组学生的数据同样也进行了normality检测和内在一致性检测,所有的数据都在正常的范围以内。

CMIN DF CMIN/DF GFI CIF TLI RMSEA

256.01 142 1.83 0.91 0.92 0.94 0.44

以上的数据显示CMIN/Df为1.83在低于数值3,表明此此数据适应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的模型,其他的考查数据,例如GFI,CFI,TlI的数值都高于0.9而RMSEA的数值低于0.5,所有的数据都表明了第二组学生的数据适应新的模型。此模型可以作为分析中国大学生英语的课堂焦虑情况,四个潜在的因素能够56.1%的解释所有的焦虑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