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研究型教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1 17:11:58
研究型教学论文

研究型教学论文第1篇

历史学是典型文科专业,在其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文科共性问题,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知识性课程较多,方法论的课程很少;教学手段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多重科研而轻教学,教学内容陈旧等。这些包括历史学在内的文科专业所具有的通病,近些年来常常为学界所攻诘。毋庸置疑,在这种僵化陈旧的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很难保证,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也极为堪忧。许多高校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不断通过推动教学改革来扭转这种局面,力图将研究型教学落到实处。总体看来,业已形成的规范性认识将“研究型教学”定位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要有课题(专题、问题),师生共同研究、共同讨论;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引导而学生自主钻研;三是实现知识的“内化”,通过体验,提升素质和能力。基于上述特点,很多高校围绕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层面展开了探索和改革,其中课堂教学改革是主要发力点。从教学氛围的培育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从教学主体的互动到课堂效果的评价;从教学过程的优化到教学手段的更新,探讨不可谓不全面,不可谓不细致。各高校管理者和相关研究学者,考古鉴今、兼收中西,形成了大量的极具智慧的研究和探索成果。

相较而言,对于课外实践这一环节却长期疏于关照。古语有“纸上得来终须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说,特别是对于历史这门偏于理论和知识的学科,更是需要注重实践,否则所谓研究型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研究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精神,自主钻研、自主创新,这种能力的培养只通过课堂是很难实现的,实践环节不可或缺。人的能力总是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方能实现“知行合一”。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于听到的信息能记住25%,对于听且看到的信息能记住45%,而对于听到、看到且做过的事情则能记住70%。也就是说,虽然课堂有内外之分,但却不应割裂开来,唯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学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方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来讲,课外实践活动的实现形式是多元化的,比如参加甚至主持课题研究,或者自发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即便是做一些兼职也可视为实践活动的一种。但上述方式均有局限性,课题研究从目前来看对于本科生而言机会还是比较有限,而自发参与社会活动或者兼职目的性不强且随意性很大,这都难以收到实效。在这种情况下,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见习、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2历史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实上,历史学专业的管理者和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是有清晰而明确的认知的。但是限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这种认知大都停留在理念上,以致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落到实处,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按照培养大纲要求,历史学本科专业在课堂教学之余,还设置有固定时间安排的实习活动,包括课程见习和综合实习两个方面。课程见习,顾名思义是针对于特定课程所安排的实习,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考古学通论、史学论文写作等课程,一般要安排至少两天的单科实习。综合实习,又称为综合认识实习,即提供给学生一个较长时间(一般为7天)去校外开展实践活动。无论是课程见习还是综合实习,其目的是相同的,就是通过重返历史现场、开展田野调查,将文本知识与现场实况互为映证,使枯燥乏味的文字变为立体形象的鲜活材料,从情感上和学理上更为深刻地感受历史背景、认知历史事件,进而将所学知识与身处的社会、自然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内化的体验。这样一种设置和安排,无疑是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一个平台。

这样一个平台如若搭建规范完备,就能够将合作性、问题性、实践性三个维度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实习环节操作往往是流于形式,几无效果。析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传统教学理念的惯性作用,“重理论而轻实践”,高校管理层面没有予以足够重视和支持,比如实习经费安排比较低难以有效开展活动;二是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课题、论文”至上的倾向依然比较严重,不愿意投入精力于实践教学;三是院系在运作中对于师生安全顾虑过重,往往简化甚至改变实习形式,当下一种常见的做法就是将实习活动完全交由旅游公司打理,从而规避责任,但实践活动却变成了旅游观光。实践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毕业论文写作,其设置的目的在于检验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知识、思维能力等各种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将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学习的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但是近年来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声讨之声不绝于耳,有部分学者甚至提出废止这一规定,其原因就在于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论文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伤害了本科教育的形象。教育部曾多次下达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各高校也纷纷采取举措,力图改变这一现状,如进一步规范论文写作流程和制作要求,严格论文的考核和评估,加强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管理等。

但从效果来看,似乎难尽如人意。就历史专业而言,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较低是有客观原因存在的。一方面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知识体系掌握和理论观点介绍,而方法论课程设置较少,加之大学期间又鲜有机会参与科研活动、接触乃至写作科研论文,以致到大四阶段毕业论文写作时有手足无措之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严重不足,也就很难形成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另一方面,大四阶段正是学生面临择业的关键时刻,考研、找工作成为核心内容,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很多学生在重重压力下没有心思、也没有精力投入过多时间在毕业论文写作上,往往只是抽出几天时间就草草完成,其质量也就可见一斑了。

3研究型教学导向下历史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展望

研究型教学的宗旨是通过教学与研究、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勇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在课内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搭建一座桥梁,以问题为导向,在师生平等而又积极互动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而又自由的探索空间。正如前文所述,课外实践的全面开展和落实,主体环境尚不成熟和完善,目前有效的着力点就是抓好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活动。若要做好这一方面,需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合力。其一,高校层面。高等院校要自上而下重视实践教学活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扶持和激励机制。在目前实习补贴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免除师生后顾之忧;面对指导教师主动性不强的现状,高校可以将实践教学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或者可以通过课题等方式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针对于历史学的专业特点,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具有丰富考古经验或者田野调查经验的高水平教师充实到指导教师队伍中来,以优化师资结构。

在毕业论文工作方面,高校要采取有效举措严把质量关,还可以结合实际进行适当变通,如将时间安排至学生在校的大四第一学期全部完成。其二,教师层面。无论是校外实习活动还是毕业论文写作,都需要指导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互动,可以说实践教学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负责的敬业精神。以田野调查为例,一次大规模的田野调查活动往往需要极为耐心和周全的准备工作。事先要有具体的运作方案,包括确定调查主题、遴选合适田野点、制定详细调查计划、准备充足经费、培训人员等方面都要面面俱到。调查期间,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好计划进展的节奏,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保护好师生的安全,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研究型教学论文第2篇

(一)研究型教学的特点

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开放性与合作性相结合;教学目标的多维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统一性。与传统型教学相比,研究型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整体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不是仅注重结果。研究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成长、逐步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是非观。具有开放、探究、实践、主体、灵活、差异、全面、综合等特性,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中心思想。研究型教学充分实现了教学从单一性到多元化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灵活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型教学能提升学生的智力性因素,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其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上,学生依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的课程准备以及讲授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师会依据教学的需要来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与程序。研究型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讲授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自主地选择与主动地研究,由此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局限于课堂,实现自主学习和探讨分析相结合、学习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实现了从师生单向关系向双向互动关系的转变,思维方式由简单的教师思维到复杂、多方位的师生共同思维的转变,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变。

(二)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组成人才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人才素质由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构成。研究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科研探讨的方法来获取信息或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为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利用案例分析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或辩论,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使得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思维达到高效率,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更快地接受知识和更好地掌握知识。研究型教学促使学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并亲自发现学到的知识和定律,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培养具有时代性的创新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型教学的理论形成及趋势

研究型教学理论在我国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研究的学者比较多,但成果不多。我国最早研究的是清华大学,主要通过课程训练,进行任务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素质教育为主,布置典型工作任务,用来提升学生的工作岗位,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论水平的巩固与提高。研究型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良好的,现在高校培养模式都在改变,以岗位能力本位为需求,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注重素质教育培养,为研究型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

(四)研究型教学的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强调教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维度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能力的评价,而且还特别重视对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心理素质以及日常行为的评价,争取把评价的内容与研究目标、课程目标相结合。研究型教学的评价不仅要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还要发掘和发挥许多学生的优势和潜力,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全新地认识自我。从评价方式上来讲,不能只着眼于终结性评价,同时也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创建多维度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是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掌握熟练程度、能力的提高和积极参与的程度等基础之上的。

二、健美操教学的技术特点

健美操的内容有基本的队列队形练习;徒手健美操;轻器械健美操;器械健美操;技巧运动;跳跃;蹦床运动;艺术健美操;健美操;团体健美操。按照不同的身体练习形式,可以把健美操分为徒手健美操、轻器械健美操、器械健美操和专门器械健美操;依据健美操内容所完成的主要任务,可以把健美操分为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大众性健美操,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提高运动竞赛水平的竞技性健美操,以及用特有的主题思想来进行宣传教育的团体健美操。健美操的任务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体态,提高身体的工作能力。健美操的特点是其具有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容易推广和普及;能全面和集中地锻炼身体;在教学和训练方面必须互相保护与帮助;艺术性较强;不断创新。总之,健美操具有广泛性:一般性健美操都易于普及、便于推广。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训练水平、不同器械、不同场地和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和技术动作来进行练习,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集中地锻炼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发展某种身体素质,以促进人体全面发展的水平。健美操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是一种集健身和健心相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

三、研究型教学在高职院校健美操课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型教学论文第3篇

助研型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助研型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各年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研讨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在公共实验中心或在教师研究团队实验室中参与多种形式的科研项目。为了建设整个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使其顺利运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精简理论教学,调整课堂教学安排,为助研型实践教学腾出时间生物技术专业所学基础理论课程较多。长期以来,学生一致反映“学得多,用得少”。过多过量的理论学习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而且容易对学生学习造成“消化不良”的效果,严重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精简理论教学,可以为实践教学腾出更多时间,使教学充分体现“学以致用”,提升教学效果。助研型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不同,它需要一段连续的时间,这就要求对目前十分分散的教学课程安排进行调整,使课堂教学日程更加紧凑,这样就可以在每个学期初或者学期末有一段连续的时间以进行助研型实践教学。

2.调整实验室资源,建立开放性实验中心,为助研型实践教学腾出空间

各类实验室多年来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有着严重的重复建设、设备利用率不高、占用实验室面积过多等现象。我们可以按照统一管理、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实验仪器共享中心,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生物技术公共实验中心的雏形。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还能在现有的条件下,为助研型实践教学腾出资源和空间。实验仪器共享中心和生物技术公共实验中心在统一管理的情况下,面向学生开放。

3.创建基于网络平台、全开放的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模式创建崭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制作实验教学课件,按实验目的与用途、实验原理、数据结果测评、实验成绩评定等几个部分进行设计。实现实验课课件的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指导功能的有机统一。建立师生实验课研讨的交流平台,引入研讨式实验教学。在原来实验分组的基础上,以3至4个小组组成一个实验课研讨小组,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提前认真拟好对上次实验课的书面材料并提出自己的在实验中的收益或疑问,由教师来进行解答,最后归纳总结。

4.学生参与到助研型实践教学中的方式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是科研的主力军,有可能也有必要将科研活动渗透到教学中去。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的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科研工作是实验的延伸与深化,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不仅培养了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飞跃性的提高。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鼓励本科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从简单的科研前期工作开始充当老师的小助手独立设计、自查资料、自拟实验方法进行探索性、创造性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或相关论文,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对本专业的兴趣及创新思维。二是组织学生进入开放的公共实验室。学生可以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或选择教师的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参加各种实验技能竞赛培训和开展其它类别的实践活动。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研究型教学论文第4篇

(一)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组成人才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人才素质由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构成。研究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科研探讨的方法来获取信息或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为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利用案例分析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或辩论,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使得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思维达到高效率,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更快地接受知识和更好地掌握知识。研究型教学促使学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并亲自发现学到的知识和定律,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培养具有时代性的创新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型教学的理论

形成及趋势研究型教学理论在我国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研究的学者比较多,但成果不多。我国最早研究的是清华大学,主要通过课程训练,进行任务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素质教育为主,布置典型工作任务,用来提升学生的工作岗位,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论水平的巩固与提高。研究型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良好的,现在高校培养模式都在改变,以岗位能力本位为需求,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注重素质教育培养,为研究型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

(三)研究型教学的评价

体育教学评价强调教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维度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能力的评价,而且还特别重视对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心理素质以及日常行为的评价,争取把评价的内容与研究目标、课程目标相结合。研究型教学的评价不仅要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还要发掘和发挥许多学生的优势和潜力,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全新地认识自我。从评价方式上来讲,不能只着眼于终结性评价,同时也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创建多维度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是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掌握熟练程度、能力的提高和积极参与的程度等基础之上的。

二、健美操教学的技术特点

健美操的内容有基本的队列队形练习;徒手健美操;轻器械健美操;器械健美操;技巧运动;跳跃;蹦床运动;艺术健美操;健美操;团体健美操。按照不同的身体练习形式,可以把健美操分为徒手健美操、轻器械健美操、器械健美操和专门器械健美操;依据健美操内容所完成的主要任务,可以把健美操分为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大众性健美操,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提高运动竞赛水平的竞技性健美操,以及用特有的主题思想来进行宣传教育的团体健美操。健美操的任务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人民体质,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体态,提高身体的工作能力。健美操的特点是其具有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容易推广和普及;能全面和集中地锻炼身体;在教学和训练方面必须互相保护与帮助;艺术性较强;不断创新。总之,健美操具有广泛性:一般性健美操都易于普及、便于推广。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训练水平、不同器械、不同场地和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和技术动作来进行练习,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集中地锻炼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发展某种身体素质,以促进人体全面发展的水平。健美操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是一种集健身和健心相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

三、研究型教学在高职院校健美操课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日渐加重,健康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科学实践证明,体育锻炼是促进人体发展、增进心理健康的积极手段和主要方法。健美操是一项将健美操和舞蹈融于一体的有氧运动,它以有氧练习为基础,以健身、健力、健美为特征,把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精神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健美操项目多、技巧动作难度大,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带给人们身心享受,促进了健康的发展。健美操运动具有保健的作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健美操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学校体育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提供了机遇。健美操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健美操教学首先具有磨炼意志、培养道德情操的功能。坚持健美操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坚持、冒险精神和刚毅、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让身心得到锻炼,增进健康,有利于发展综合素质。健美操运动要普及推广、要发展、要上一个台阶,就要按照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全面性的原则,坚持寓学、寓练于乐。目前我国学生在体质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我国青少年的体育素质中的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力量等均有不小的下降。

四、总结

研究型教学论文第5篇

传统教学理念体现出“科学中心主义”的特点,反映到教学模式上,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知识教学的目标指导着教学的各个环节,感受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每一步骤都为知识传授这一目标服务,每一步骤都渗透着对教学目标的分步实施,学生只是接纳知识的容器。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一些高校教材是不依赖于其他事物而孤立、封闭、单一、相对静止的实体,消解了知识的生成性逻辑,呈现出简单化、无机性、预定性和单向度的特征与旨趣,独立自洽于受教育者的自主认知与经验建构之外。更有“许多教材因袭传抄,人云亦云,缺乏创意”。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可以说,高校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工程。相比高校课堂教学而言,教材在影响学生成长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一部优秀的教材可以使所有阅读这部教材的学生都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同样精彩地徜徉于学科知识的海洋。毫无疑问,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社会里,那些受传统教学理念所影响的高校教材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外部和内部环境变化给大学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迫切需要更新理念、改革创新。

二、研究型教学理念与高校教材创新

现代教学理念提倡,知识的生成不是单纯个人的事件,而是通过彼此之间心灵的交互作用建构的,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其影响,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见解与知识,这种社会建构主义兼容了“反映”与“建构”两种机制。研究型教学是一种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活动过程。研究型教学中“教”的特点是: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开放指导、过程教学和合作参与;“学”的特点是: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可选性和复合性。研究型教学与“社会建构主义”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首先,二者的价值取向完全相同,都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表现出多元化价值取向。其次,二者强调的教学主客体关系也完全一致,都提倡应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师生共同参与,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和学的过程。“教材对教育理念的渗透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已成为促进或阻碍教学模式转变的活跃而关键的要素”。研究型教学理念下的教材是基于全新的教学理念,求得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社会建构主义教材,它聚焦了社会文化和智慧的发展,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学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它会让更多的学生因为它的存在而爱上这门学科,走向最宽广的科学研究的路。无疑,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融入是高校教材建设创新的必然路径选择。

三、基于研究型教学理念的高校教材建设探索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5号)中关于教材建设的方针和目标中里提到:“教材建设要锤炼精品,改革创新。鼓励编写及时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最新趋势的教材。”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导向,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引导和激励。2007年,张欣欣校长在全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做了“研究和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题发言,正式拉开了研究型教学改革的序幕。近几年,学校大力提倡和推进教师开展研究型教学,目前共立项建设147门研究型教学示范课,涵盖全校13个学院的主干学科、基础学科、优势学科和前沿学科,形成了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良好氛围。“教材是反映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要标志,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最终成果必须落实到教材的编写上。创造性人才培养要求教材与教育教学改革同步”。基于此,学校对于精品教材建设的导向,更加注重将研究型教学课程改革与基于研究型教学理念的教材建设相结合,鼓励编写研究型教材。在研究型教学改革酝酿之初,许多教师主动把研究型教材的建设也列入课程建设规划。

(一)树立“教师即教材”的教学理念

北京科技大学首届部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余永宁教授,从教半个世纪以来从未间断本科教学改革,从20世纪60年代的“现场教学”、70年代的“结合课题教学”到新世纪开展“研究型教学”改革,都凝聚了他与时俱进的大学教学理念,余教授提倡将教学理念融入到教材建设中。余永宁教授所在的材料学部级教学团队牢固树立“教师即教材”的理念,该团队包括了3名国家、北京市教学名师,多名材料学专业资深教授,共同打造了系列研究型教材,“十二五”期间,共有5部教材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和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余教授在讲授材料专业基础课程———金属学原理时,结合时代对学生的要求,注重把数理化、力学及材料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融入教学和教材编写中,源于他本人精深的科学研究和凝练、精湛的教学技艺,编写出国家重点教材《金属学原理》。近几年,古稀之年的余教授结合研究型教学最新理念,追踪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以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宗旨修订再版了《金属学原理》,该教材被同行专家誉为“我国迄今为止内容最丰富、系统和深入的金属学原理教材”。近年来,随着材料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交叉渗透加剧,材料功能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另外,虽然根据无机非种类的不同和性能要求的不同,各种无机非的生产方法有较大差异,但从整个无机非的生产过程来讲,其制备过程又有着很多共性。近年来,同样由余教授领衔主编的《材料科学基础》融入研究型教学理念进行修订再版,教材注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宽口径培养的特点,编写内容涵盖金属、无机非金属及高分子材料等,同时兼顾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结合学科前沿最新进展,从基础层面上对各类材料进行综合与融合。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周张健教授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教材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界限,突出无机非共性的工艺技术和原理,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向“宽”和“深”两个维度发展,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无机非的工艺原理和过程的共性与个性问题,理解工艺因素对无机非产品性能与结构的影响,并能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分析各类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生产的方案。可见,高校教师不只是教材的执行和传递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建设者,教师摒弃了“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地建设教材,培养智能型和复合型人才。

(二)提倡“教材”变“学材”的思路

教育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认为,教育是一种充满生机、富有朝气和活力的节奏性跃动,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一个逐渐习惯于奇特想法的过程,想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过程,设计新体验的过程,注意新的探险活动会引起什么结果的过程[8]。随着新时期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知识面的迅速拓宽,高校教材的任务不再仅仅是给学生多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5号)里明确要求:“要注重教材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获取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方法”,因而,研究型教学理念下的教材必须树立将“教材”转变为“学材”的思路。北京科技大学具有浓厚行业特色的实习教材也探索融入研究型教学理念,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习教程》为例,该教材编写内容取材于具有世界一流的先进生产技术、生产流程以及最先进管理经验的代表性集团公司,基于研究型教学理念,教材引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在实习前,引导学生利用该教程进行预习,教材中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并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带着预习时思考的问题与猜想进入现场实习,使学生运用自身拥有的最基本的知识、经验、技术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现场,通过切身的实践实习,感受并与现场人员的交流,在他们面前展示事物不同的侧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联想能力去探究、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深入思考并验证猜想;离开实习现场后,学生利用教程进行复习、总结,提升实习效果。教材在编写中融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紧跟时代、不断获取本学科新知识的能力,适应了新时期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发散型思维能力,教材精心制作了配套的光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对现场难以看到的场景进行动画演示,并对实习内容(如不同工艺流程)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会;本教材还具有弹性学习、分流培养、宽口径、重实践的教学特点,很好地解决了高等学校实习存在的问题,这在当前工科院校工程类实习教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符合当前卓越工程师建设工程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受到同行好评,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并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级规划教材。

(三)体现知识的“生成性”逻辑

研究型教学理念下的教材更能体现出知识的“生成性”逻辑。我校北京市教学名师杨炳儒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带领教材编写团队与国内多所高校的一线教师进行充分讨论,创造性地提出国内颇具特色的认知结构教学论(简称KM教学论),在开展离散数学课程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将研究型教学的基本内涵与KM教学法相结合编写出《离散数学》。教材体现了“知识逻辑结构核心论”的教学思想、“双图融合”的教学机制、“教学回路”的教学模式、“立体塔式结构”的教学内容、“三段论式”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将离散数学视为“拼盘结构”的理念,吸纳结构主义理论,形成“结构关联”的新理念;在该教材中,数理逻辑和集合论作为两块基石,其上的代数结构、序结构、拓扑结构和混合结构生长出许多数学分支,同时各分支间交叉融合形成了庞大的离散数学乃至全部数学的理论体系;教材演绎铺展的路径如下:全书概述—篇引论(树形类化图)—章粗概图—章应用概图—按节展开(核心知识点、嵌入思维形式注记图、每节小结)—章习题类化(常见题典型解析)—章知识逻辑结构图—扩展阅读—习题—篇知识逻辑结构图。该教材在模式与体例上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完全吻合,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获得2013年度北京市精品教材称号,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级规划教材。

(四)展现“集体学习的文化”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高校教材倾向于预设凝固的知识、教学内容和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教育家约翰•杜威(DeweyJohn)犀利地指出:“他们惯用‘非此即彼’的公式来阐述他们的信念,认为在两个极端之间没有种种调和的可能性。当他们被迫承认极端的主张行不通的时候,他们仍然认为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事实上,尽管在学习中外部信息有共同的来源,但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基础、已有认知结构的差异(以及内部自治信息的差异),加工的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尽相同,知识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和主观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型教学理念下的高校课堂教学不再被预先设计、安排、框定与规制,教材内容也不再是不可辩驳的权威,教材编写者的职责与使命不再是将所谓的“正确性”知识有序、工业化地“组装”在一起,作为一种僵化、恒久不变的学习材料传递与灌输给学生。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教学名师张群教授主编的“十一五”部级精品教材、“十二五”首批部级规划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第3版),强化生产与运作战略,教材中系统呈现了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分析和讨论了各类典型生产运作管理系统的计划与最优控制问题,为深入研究新型生产运作管理系统提供新的思想和理论分析工具。该教材参阅了国外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注重呈现国外关于生产与运营管理研究的各种理论思想和学术观点,也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结合作者的生产管理实践体会,列举了许多典型的案例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研究。教材综合反映不同的学术见解,学生能从中接纳和批判多元见解,还能够接触到知识的不同侧面,思维。教材注重将相同的知识以不相同的方式呈现,不仅发挥了从信息的检索分析导向新知的“创造”功能,还具有从不同的目的与视角对知识进行灵活处置的“支撑”功能。该教材从第一版开始已经印刷20次、累计印刷10万余册,目前被国内许多知名高校采用,教材所具有的相互切磋的“集体学习的文化”是它之所以一版再版、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五)前瞻学科前沿知识

研究型教学理念下的高校教材编写不仅要注重前瞻新兴学科知识,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避免新学科不断出现、教材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还要以敏锐的目光关注全球学术前沿动态,时刻注意高校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国家批准的首批物联网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的办学单位,在教材建设上,课程教学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物联网特色专业负责人王志良教授紧跟时展的步伐,及时将最新最快的知识反映在教材里,领衔主编了《物联网工程概论》教材,全面介绍了物联网相关的标签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以及时下热门的云计算技术,完成了物联网节点在信息获取和数据传输上的基础构建,为物联网信息的海量存储和处理以及智能的服务模式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系统地分析了有别于普通网络安全的基于物联网安全的身份识别技术、密钥管理技术等,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本教材还系统地阐述了物联网研究的理论基础:控制论、信息论、人工情感与人工心理理论以及CPS理论,探讨了物联网的异构性和学科交叉特点,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通过四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受到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同时被全国近百所高校物联网工程及其相关专业选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已经进行了4次印刷,受到使用院校欢迎和业内专家的好评。适合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教材应根据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我校“十一五”“十二五”首批部级规划教材《地质学》(第四版),作者精心编写了地质学基础知识、矿床学、水文地质学、矿产勘查学和矿山地质学,对各学科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再版时(目前正编写第五版)教材特别注重对近年来地质学,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领域的进展进行更新和补充。与此同步,编写团队还制作了融合多年来从事科研工作的成果和经验的内容新颖、手段先进的电子课件,包含了大量的野外露头、手标本、显微镜下图片和地质模型动画,在实际教学中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材不仅得到采矿工程、矿物资源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青睐,地质、矿业类专业研究生也受益匪浅,更成为已经毕业从事矿业工作的在职人员随时指点迷津的“宝典”。一部好的教材,其中的内容总能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不断给予读者启示,也许当年阅读这部教材的学生已经成长为业界的精英,但其中的内容依然可以帮助他站在时代前沿,这也是《地质学》这部教材从第一版问世至今20多年依然带给读者巨大影响的关键。

四、结语

由于学校扎实推进研究型教材建设,“十二五”期间,由我校教师主编的教材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共21部,入选率较之同类高校高30多百分点;2014年,在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级规划教材的评选中,我校入选率为80%,高出全国平均入选率(39%)40多百分点;由于一大批教师参与研究型教学课程改革和研究型教材建设,给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意识有所加强由于一批研究型教材植入了教师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新设计思路,体现了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新知识脉络,营造了各种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望探求知识的环境,许多学生反映,他们结合对教材知识点的思考后在教师的启发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三年,一些体现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成果显著增加,例如软件设计、网站开发、专利设计、制作实物模型等许多项目获奖年增长率为20%左右。

(二)学生参与学科前沿的科研能力普遍提高

研究型教学论文第6篇

1.1参与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获得丰富的研究体验和科学的文化知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探索和体验。研究型教学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索实践。

1.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性

放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勇于探索是其主要目标所在。师生关系平等能让课堂气氛融洽,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思想观念的碰撞,使学生成为自我开发创造力的主体。

1.3创造性与潜在性的统一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它是一个能动、创造性地教学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寻求“主观能动性”的解答。

2中国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地位和实践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分享,但其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果差等问题也受到学界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学科自身发展不足,教学方式不科学,教学效果不佳等。

2.1学科自身发展不足

近年来,区域经济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均得到了迅速发展,大部分高校开设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博士点,为我国培养高水平经济学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教师资源紧张、教材建设和课程大纲建设滞后、课程设置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框架等自身发展不足的问题。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因此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大多是针对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而其理论体系建设相对较落后。

2.2教学方式不科学

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大多教师习惯于“灌输”式的课堂讲授,多年来一直沿用一种教案和教学模式,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去创新和探索。老师把学生看成接纳知识的容器,要求全盘记录和死记硬背所教内容,缺乏课堂沟通与实践教学环节。

2.3教学效果不佳

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学生真正学到的内容不多。课程学时普遍过短及课堂教学内容过多致使学生不能全部消化现象较为突出,还有些课程内容不能进行详细讲述等问题十分突出。其二,学生缺乏实际转化能力。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获取,而往往忽略实际转化应用能力的培养。现实当中大多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学习和应用脱钩现象十分突出。

3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区域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3.1更新教学理念

区域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由于长期以来过于强调理论而缺乏对区域经济学的应用实践应用,学生对区域经济理论没有深刻的理解,只停留在比较抽象的理论层面,例如,在介绍区域经济发展时,更多关注的是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而忽略现实区域问题与区域经济理论相结合等问题。与区域经济学作为“致用之学”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驰。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区域经济学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学生知晓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理论产生的背景、发展脉络、适用条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整个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通过定量化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通过调查研究、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程论文等方式,提升学生应用区域经济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要紧紧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热点”与“难点”问题,把抽象化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加深对区域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的能力。

3.2改革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能力。

区域经济学作为偏重实践的一门课程,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2)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至关重要。同样的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思维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可能完全不同。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4)培养学生的素质。

素质是保证人们成功进行实践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严谨的作风、开拓进取的精神、辩证唯物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品格、节约勤俭的品质都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的。

3.3转换师生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跟着老师走,老师跟着考试走,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活力,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更是陷入了单一化。教师的角色是教材的执行者,任务是传授知识。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将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转换教师角色,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

3.4改变考核评价

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改变单一的考试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在平时研究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及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分析应用能力,考核方法可以是调查报告、论文写作、科技制作,等等。

4结束语

研究型教学论文第7篇

集成电路设计实践引入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使相关领域的学生真正实现学有所用,不仅学习了集成电路设计的软件知识,同时可以将课堂的理论知识通过工艺模型、电路设计、仿真方法来复现,从而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而且可以通过一些电路实例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集成电路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方向,要求将工艺、器件、电路、版图四个方面的理论课程融会贯通,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旨在加强学生对软件的认识,忽略对理论内容的加深与贯通。通过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在保证教学大纲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选择适用性较强的实践内容,使学生一方面能够将各门理论课的知识加深及贯通,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接触到用人单位感兴趣的课题内容,有利于学生加强实践的动力和持续进步。通过研究型实践,对学校而言,可以培养更优秀学生;对学生而言,可以掌握前沿知识、促进就业。研究型实践成果的实现为学生的晋升、发展提供支持。学生的实践研究成果如能公开发表或获奖,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这无形中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晋升、发展增加筹码。这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是其他任何实践模式都不可比拟的。同时,研究型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多看文献、多写总结报告,这也为学生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2.1课程结构优化

指导学生接触各类资料,能够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以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完成对知识的一个探求过程;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使课程体系更全面更科学,更能贴近行业发展,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2.2采用课堂讨论进行专题研讨的教学方法

在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根据课程需要,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用与行业内吻合的实验软件,挑选合适的电路原型做仿真设计,并共同探讨电路的优化方案。

2.3专业资料查询能力培养

为学生提供研究资料或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查询、整理,鼓励学生从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文献资料,以充实自己的研究基础。提醒学生要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批判性的研究,去伪存真,指导学生从这些资料中总结、分析、解释与实践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经验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

2.4指导学生撰写专题论文(报告)

在研究型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论文、调查报告、工作研究、分析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等形式记录实践研究成果。在撰写论文时,要求学生要了解实践课题研究报告的一般撰写格式;要先拟订论文的写作提纲,组织好论文的结构,做到纲举目张;会用简练、严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追求文章的长短。指导学生开展专题电路讨论,由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查找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完成电路设计和仿真,最后完成专题论文的撰写。

2.5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为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老师的课题,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研究型”的思维模式。

3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3.1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熟练地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内在结构,还要掌握与课程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的基本技能;二是要掌握学科最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了解课程所涉及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三是要熟练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