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血压治疗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06-12 16:09:16
高血压治疗方法

高血压治疗方法第1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高压氧;神经生长因子

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于临床常见危重急症,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通过开颅手术后脑部大部分血肿得以清除,但周围脑组织水肿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患者术后常出现严重神经、认知与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1]。目前,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与其术后导致的脑组织破坏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为探究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52例行急诊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组探讨,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濮阳市人民医院52例行急诊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患者入院时均经头颅CT检查显示有颅内实质性出血,排除近期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6)。观察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为39~74岁,平均(564±118)岁,出血量24~57ml,平均(394±107)ml;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为37~76岁,平均(578±126)岁,出血量26~58ml,平均(402±103)ml。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治疗,给予传统常规止血、抗感染、改善脑循环、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防止脑血管痉挛等药物治疗,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能量、保温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神经生长因子+高压氧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复查颅内显示无明显继发出血后,应用高压氧治疗,选用多人空气加压舱,将压力设置为02MPa,升压时间为20min/次,稳压吸氧30min,间隔5min,再进行稳压吸氧30min,并予以降压25min,共计110min,1次/d。采用神经生长因子(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S20100005)营养神经治疗,30μg/次,1次/d,持续使用至高压氧治疗结束。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及治疗后总有效率。选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为经治疗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范围内,意识清楚,语言、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生活能够自理;显效为经治疗上述体征及昏迷、嗜睡、头痛、失语、偏瘫等症状明显改善,可独立行走;有效为经治疗上述症状及体征好转,肌力提升1级;无效为经治疗上述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26×100%。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定量资料以(珋x±s)表示、进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GCS评分、NIHSS评分两组治疗前GCS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临床疗效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发病时,血液由颅内血管进入脑实质内,对正常脑组织造成压迫性损伤,导致其神经细胞因缺血、缺氧而病变、衰亡,且血性脑脊液会刺激颅内血管致使脑血管痉挛,进而加重脑灌注不足,引发恶性循环。进行急诊手术治疗虽可挽救患者生命,但术后常会产生严重肢体、认知功能损害,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朱飚等[4]指出,高压氧治疗可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及神经信号传导状况,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神经细胞衰亡,修复受损神经功能,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较好。高压氧治疗可迅速提升机体内血氧分压、血氧含量,以增加缺血“半暗带”细胞的供氧,有助于恢复低灌注区及缺血“半暗带”可逆神经细胞功能,减轻细胞脑水肿,并可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含量,增强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NIHS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采用神经生长因子与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昏迷等症状,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神经生长因子是由小鼠颌下腺取得的一种可促使神经功能恢复的成分,具有促进突起生长与为神经元提供营养的双重作用,该药与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较广泛,可为神经元生存提供能量,且其可有效抑制细胞凋亡、钙离子超载、毒性氨基酸及超氧自由基释放,减轻缺血、缺氧时神经元损伤程度。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可增强受损细胞修复能力,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综上,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联合采用神经生长因子与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于朝霞,,于湘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760-6762.

[2]刘补兴,李烨,张法云,等.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血管功能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34-35.

[3]曹红磊,刘飞皎,曹红岩,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105-108.

高血压治疗方法第2篇

高血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俗称“无声的杀手”。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与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障碍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我国三次全国性大规模高血压抽样调查表明,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紧张、心里失衡也促进高血压患病率的升高。高血压的病因和机制不很明确,虽然高血压的有关研究很多,但进展较缓慢,新的抗高血压药也增多,但药物治疗较混乱,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作用效果包括降压稳压和保护靶器官等;二是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三是经济方面,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坚持治疗是必需的,患者在经济上要能受得起。本文就联合用药、有效治疗、非药物治疗、终生治疗、平稳降压、个性化治疗等方面为医生治疗高血压提供树立一定的理念和方法。

1 联合用药

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提高血压的控制率。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优化的降压药物组合能达到良好的理想血压目标进而减轻或避免患者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联合用药是单一药物无效时控制血压的最佳治疗方法。[1]

优点:①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有利于控制血压,在降压作用上发挥协同作用或叠加效应。②小剂量联合用药可互相减轻或抵消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避免单一大剂量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③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治疗更易耐受,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④联合用药更安全,兼顾了患者存在的多种危险因素合并症。⑤剂量的减少,降低了药价。

原则:①尽量使用最低的剂量。②选用能增大降压效应,减少不良反应和能起协同作用的降压药物联合。不良反应最好抵消或少于两药单用。③尽量选用有长效作用的药物,尽量用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和持久平稳降压的,这能保护靶器官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患者易于接受,提高其依从性。④推广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根据需要配比制剂。

2 有效治疗

确实有效的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的危险。根据我国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小于14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一般认为经不同的多次测压血压仍大于等于150/95mmHg即需治疗[2]。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因素、膳食因素(Na+的摄入量高)、肥胖、中度以上饮酒、缺乏体力活动、细动脉交感神经纤维兴奋性增强、精神长期反复紧张,如有上述因素中的1-2条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就要治疗。HOT研究带来的理念是理想血压应为小于138/83mmHg,糖尿病患者的应该更低。降压的幅度不能太低,速度也不能太快,否则会增加导致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心率增加和引起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供血不足。有效地治疗依据指南把循证医学作为借鉴,遵循个体化原则,把握好降压的幅度和速度。

3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措施是一种非常有效地为之可行的控制治疗高血压方法,能控制轻型高血压,辅助治疗高中度高血压,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的并发症。是重要的隐性“药物”,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非药物治疗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把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作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措施,加强宣传工作。研究发现药物治疗结合非药物治疗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心血管的危险。从危险因素中我们可以知道:钠盐过多与我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肥胖也与饮食和缺少运动有关等等。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消除人们的错误的传统的观念,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去调整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加强生活上的调理,从而对高血压进行有效的预防和保健。大多医师常缺乏对患者生活质量问题的关心,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比预期的要重,这应引起医生的重视。此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可能有:①医师认为这个太麻烦,说的太多,怕病人烦恼。②认为患者的依从性低,不会按照医生嘱咐的去办,认为这是多此一举。③认识不是很深,认为有药物治疗就足够了。

4 终生治疗

高血压治疗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最基本的是血压的长期控制,大多数高血压病需长期终生的降压治疗,一些患者的血压控制不好就是因为未能坚持治疗所致。有些患者不懂病因和长期治疗的重要性,治疗一段时间后感觉血压趋于正常或偶尔几次在正常范围内,于是就私自停药。不久,血压又再次回升,加重用药。另外一些病人因为经济受限也不得不停药。因此,医生在选药时应选用价格较低,病人收益最大的,不可盲目推举和使用新药,因为新药和贵药不一定是好药,价格与药效并不成正比,新也不一定适合一些病人。因此医生应结合考虑药效,安全,价格等,保证病人长期用药、终生治疗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5 平稳降压

人体血压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节律,而控制高血压要求24小时内充满地使血压下降,因此要求抗高血压药物在一天内有稳定而持续降压的能力,从而达到保护靶器官。目前提出的一个降压药物能否有稳定降压效果的标准――谷,峰比值也叫T:P比值。它是指一次给药间隔末和第二次给药前的血压下降值(称为谷)与该药物达最大效应时血压下降幅度(峰值)的百分比值。药物T:P比值最小值为50%,如果此50%以下表明每日服药一次会使24小时内血压有很大的差异性,若稳定必须增加给药的次数[2]。选用平稳的长作用降压药,血压波动小有利于靶器官的保护,此处药物的剂量也不宜很大,否则会造成低血压。

6 个性化治疗

一个优化的药物降压治疗方案应强调“量体裁衣,因人施药”的个体化方案。综合个体多种获得性因素,预测药物疗效,排除不合理药物相互作用,最终选定适合不同个体的降压药物。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病情改变、合并症等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所选用的药物因病人的不同而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首选利尿剂或钙拮抗剂,年轻一点的高血压患者选β受体阻断剂或转换酶抑制剂并根据其他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疾病进行一定的合理调整。由于高血压病因病理过程复杂性加上危险分层及靶器官损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降压治疗方案必须因人而异。高血压伴冠心病用ACEI和β受体阻断剂以及钙通道阻断剂和利尿剂,但ACEI的效果更佳。已有冠心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包括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ACEI和ARB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如老年人冠心病心力衰竭者控制高血压用噻嗪类利尿剂,严重心力衰竭伴严重肾损害应用襻利尿剂。高血压伴冠心病和稳定型心绞痛病的首选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若有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严重外因血管疾病或严重的心动心缓等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时应用二氢吡嘧类钙通道阻滞剂。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我国40岁以上的的人群总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加强医患交流,使患者认识治疗的重要性和长久性。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以联合治疗、有效治疗、非药物治疗、终生治疗和平稳降压为指导,减轻患者精神和心理方面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高血压治疗方法第3篇

关键字:高血压 药物 饮食 运动 治疗方法

【Abstract】Hypertension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It is more and more harmful to human’s health. Based on a lot of clinic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from drug, diet, exercise the effect of hypertension was presented.

【Key words】Hypertension Medicine Diet Exercise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067-03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1】。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病人约1.6亿,与1991年相比较,患病率上升31%。尽管目前对高血压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通过不少临床基础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血压发病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如遗传、超重、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2】。所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高血压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1 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达到满意血压水平所需药物的种类与剂量后进行长期降压治疗。推荐应用长效制剂可以减少血压的波动,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和防治靶器官损害,并提高用药的依从性。联合用药治疗可以增强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目前比较合理的2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是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与ACEI或ARB;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与ACEI或ARB。3种降压药物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法除有禁忌症外必须包含利尿剂。降压药物和治疗方案选择应个体化。例如:合并脑血管病者可选择ARB、长效钙通道阻滞剂、ACEI或利尿剂;合并心肌梗死者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对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并发心力衰竭者,宜选择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各种常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见表1

2 饮食治疗

2.1 减少钠盐的摄入

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我国膳食中约80%的钠来自烹调或含盐高的腌制品,因此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如果北方居民减少日常用盐一半,南方居民减少1/3,则基本接近WHO建议。

2.2 减少膳食脂肪

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有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即使不减少膳食中的钠和不减重,如果将膳食脂肪控制在总热量25%以下,P/S比值维持在1,连续40天可使男性SBP和DBP下降12%,女性下降5%。中国一组北京与广州流行病学的资料对比,广州男女工人血压均值、患病率、发病率明显低于北京,除北京摄取高钠高脂肪外,可能与广州膳食蛋白质特别是鱼类蛋白质较高有关,有研究表明每周吃鱼四次以上与吃鱼最少的相比,冠心病发病率减少28%。建议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动物蛋白占总蛋白质20%。蛋白质质量依次为:奶、蛋;鱼、虾;鸡、鸭;猪、牛、羊肉;植物蛋白,其中豆类最好。

2.3 保证充足钾和钙

MRFIT研究资料表明钾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这一相关在INTERSALT研究中被证实。但在近期TOHP(Trials of hypertension prevention)第一阶段只发现有很少作用,中国膳食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例如绿叶菜、鲜奶、豆制品、蘑菇、木耳、虾皮、紫菜等。

2.4 多吃蔬菜和水果

研究证明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可使SBP和DBP有所下降。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其降压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物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人类饮食应以素食为主,适当肉量最理想。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预防便秘,因用力排便可使收缩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

2.5 限制饮酒

尽管有研究表明非常少量饮酒可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但是饮酒和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相关,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发作。因此不提倡用少量饮酒预防冠心病,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因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如饮酒,建议每日饮酒量应为少量,男性饮酒精不超过30克,即葡萄酒小于100-150毫升(2-3两),或啤酒小于250-500毫升(半斤-1斤),或白酒小于25-50毫升(0.5-1两);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

2.6 控制体重

体重是高血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3-4】。建议体重指数(kg/m2)应控制在24以下。减重对健康的利益是巨大的,如在人群中平均体重下降5~10公斤,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国内外研究表明,高血压人群代谢异常患病率高,在37.2%-68.5%【5】。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10%,则可使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改善。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少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如跑步、太极拳、健美操等。在减重过程中还需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则需严格限盐等。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减重5公斤以增强减重信心,减肥可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减少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慢性病,关键是“吃饭适量,活动适度”。

3 运动疗法

选择降低周围血管阻力的运动方式,如动态有氧运动。最常见的有:步行、慢跑、踏车、平板运动和游泳等运动项目。此外还有放松运动和呼吸运动,如放松体操和中国传统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气功对降压有一定效果,可采用放松功,身体自然放松、呼吸均匀、思想集中,通过调心、调身和调气达到机体平衡的作用。不宜做无氧运动或无处方的等长运动。无氧运动如举重、拔河、快速短跑;无处方的等长运动如举重、拉力器等,可引起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

低强度动态运动的目标心率为60%~70%最大心率。举例来说,男55岁中度高血压病人,安静心率68次/分,血压150/90mmHq,不伴有进行运动的禁忌证,在降压药物治疗中,其最大心率的预计值为167次/分,乘以60%为100次/分,是其最低的运动强度,167次/分乘以70%为117次/分,是其中等的运动强度。

运动持续时间与运动强度成反比,若运动强度为60%~70%最大心率时,每次运动20~30分钟或间歇进行,每周3~5次,运动强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收入增加,足以购买各种食物,但平衡膳食,预防高血压知识不够普及,摄食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过多,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紧张,吸烟、饮酒无节制,遂使心血管病成为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首位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从各个方面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 关注高血压,重视胆固醇-应对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次浪潮[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7):565-566.

[2] 陈海云,将增昌.高血压患病现况和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355-1356.

[3] 熊友珍,王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研究进展[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1):7-10.

[4] 宛悦,王若涛,孔灵芝.中国高雪压及防治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7):640-642

高血压治疗方法第4篇

2008年3月31日,第57届美国心脏学院学会(ACC)年会公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证实,以吲达帕胺缓释片(纳催利缓释片)为基础,必要时加用培哚普利(雅施达)的降压方案,在降压的同时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和卒中死亡率,分别达21%和39%,并显著降低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衰64%,降低心血管事件34%,而且未出现明显的不良事件。

看过这则消息后,很多读者可能会产生疑问,这种服药方案是否又适合自己?

其实,吲达帕胺缓释剂(纳催利缓释剂)和美利巴、寿比山属一类药物,只是它是缓释剂型,具有更长效的降压作用,而美利巴和寿比山属于普通剂型。吲达帕胺缓释剂属于长效低毒口服利尿药,通过干扰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使钠、钾、氯和水排泄增加,但其化学结构与常用的利尿药噻嗪类不同。

吲达帕胺缓释剂的降压原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可能与钠耗竭有关,也有人认为本药尚有钙离子拮抗作用,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钙离子内流,刺激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前列环素类物质,降低对血管加压胺的敏感性,从而引起血管扩张而降压。由于本药对血脂、血糖影响不大,利尿作用微弱,降压作用温和,故较适合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也适用于伴有血脂异常和(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一般情况下,服用常规剂量缓释剂型为1.5毫克,每日1次;普通剂型为2.5毫克,每日1次。

值得注意的是,本药使用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低血钾发生,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烦躁、情绪不稳、便秘、疲倦、腹胀等。因此,要经常检查血钾、钠,一旦降低应及时补充。此外,本药也可能影响男性。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血尿酸升高的痛风患者应禁用或慎用。对于单独使用吲达帕胺血压不达标的患者,应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而本次研究就加用了培哚普利(雅施达)。

培哚普利(雅施达)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其主要作用是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减少,此外,还通过减少缓激肽降解,从而达到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本药属于长效降压药,降压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口服后4~6小时出现最大降压作用。

培哚普利(雅施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也可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防治。常用剂量为4毫克,每日1次;视病情可增加到8毫克,每日1次。对本药过敏、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等患者应禁用。另外,本药也尽量不与潴钾利尿药合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干咳,最严重不良反应是血管神经性水肿。

研究表明,吲达帕胺与培哚普利联合对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使用过程中还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高血压治疗方法第5篇

【关键词】 软通道;硬通道;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安全性

作者单位:272400 山东省嘉祥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危重症之一,临床致死致残率高[12];有报道显示[3],高血压脑出血在我国人群死亡原因中居于第二位。临床保守治疗疗效不佳,且后遗症较严重;故目前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以及时解除颅内占位,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疝出现[45]。临床常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及微创血肿清除术等。笔者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到如下,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心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6],同时排除合并肝肾严重疾病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A、B、C组,每组各6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量及出血部位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C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采用专用血肿粉碎针穿刺进入血肿部位,首先抽吸液化状态血肿,之后注入氯化钠溶液反复多次抽出残留血肿,最后注入液化液留置3~4 h,放开引流管导出液化液。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同时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缺损评分以及生活能力分级评定。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年版[7]拟定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尚可及较差4级;治疗优良例数为优秀例数及良好例数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 A、B、C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为283%,367%,517%;C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A、B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A、B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三组患者生活能力分级比较 C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分级明显优于A、B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A、B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三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

组别 例数 优秀 良好 尚可 较差 治疗优良率(%)

A组 60 5 12 23 20 283

B组 60 9 13 20 18 367

C组 60 15 16 21 8 517

注:P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60 378±52 230±39

B组 60 381±55 152±55

C组 60 383±60 117±34

注:P

表3 三组患者生活能力分级比较

组别 例数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A组 60 6 11 13 15 15

B组 60 10 16 12 14 8

C组 60 17 25 11 6 1

注:P

表4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h)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A组 60 34±12 1135±147 304±69

高血压治疗方法第6篇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74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088-02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尤其当血肿大于30mL时死亡率更高。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有3种,即内科保守治疗、开颅清除血肿治疗、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传统外科治疗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死亡率和致残率仍比较高。我科比较观察3种治疗方法及疗效,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 治疗方法

1.1 内科组 单纯采用保守治疗:(1)脱水降颅内压;(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3)控制血压;(4)应用止血剂;(5)应用脑代谢保护剂;(6)防治感染;(7)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8)对症及支持治疗。

1.2 开颅组 行脱水、降低颅内压、降血压以及低温、抗感染治疗,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全麻下取出血侧颞顶部马蹄形头皮切口,游离骨瓣开颅,于颞中回后部切开脑皮质探查、清除脑内血肿,视脑内减压情况及脑水肿程度选择去除或保留骨瓣。余治疗同内科组。

1.3 微创组 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依据头颅CT片(基线、层距等)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位置,或在CT引导下用金属物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位置,局麻下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进行穿刺。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接枪式电钻钻颅,先抽出液态血肿,若为半凝固或血凝块,可抽吸或用粉碎针粉碎部分血块,用生理盐水加尿激酶(10万/200ml)冲洗,注入尿激酶1~2万U夹管2小时,留针5~7d。两组术后向血肿腔注入尿激酶2万U,每日1~2次,并给脱水剂、抗生素、神经营养药。术后1~3d、5~7d、10~12d复查CT,残余量较多的可用碎吸器或粉碎针粉碎血肿后液化引流。

2 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微创组的总有效率为79.5%,较开颅组的(55.4%)和内科组的(31.7%)明显提高,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开颅组和内科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并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引起的脑自发性出血(ICH),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复杂、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较多,手术目的是清除血肿,解除对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有利于病人恢复。传统手术治疗是采用骨瓣或骨窗开颅术,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死亡率和致残率仍比较高。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因创伤大、后遗症重、患者耐受性差而难以接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辟了新的领域,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分析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具有以下优点:①床旁局麻下进行手术,操作简便。②手术时间短,半小时即可达到清除血肿,紧急减压的目的。③手术创伤小,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④对病人全身干扰小,不受年龄及血肿深浅的限制,对心肺肝肾功能差的病人也适用。穿刺针还具有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反复使用容易污染;采用枪式电钻锥颅省力。从结果可看出治疗有效率大于70%,血肿清除后残余率小,达到了开颅手术的效果;术前病情危重伴脑疝或丘脑出血的病人治疗效果差。由于锥颅穿刺清除血肿创伤小,操作简便,因此可替代大部分开颅手术。

正确及时治疗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有重要作用。采用微创治疗进行清除急性颅内出血,手术方法简便,临床疗效好,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脑出血仅是其脑部表现,应综合治疗,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穿刺定位要准确,避开皮层重要血管和功能区。②术后良好的血压控制,防止再出血。③要及时复查CT指导治疗。④积极预防和治疗心肺肝肾等器官的并发症。

总之,经比较微创清除术疗效显著,并且该技术方法先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费用较低,能在基层单位广泛开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高血压治疗方法第7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its complications′ observation in the use of CT position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80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group (35 cases), craniotomy group (30 cases)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15 cases).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cluding oxygen, airway patency, decreas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adjusting blood pressure, preventing infection,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kidney failur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Craniotomy craniotomy group performed with craniotomy and the minimally invasive group underwent 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Clinical efficacy,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morbidity and the rate of disability 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invasive group (82.9%)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raniotomy group (56.7%) and medical group (33.3%),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Intracranial hematoma;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尤其当血肿大于30mL时死亡率更高。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有3种,即内科保守治疗、开颅清除血肿治疗、微创穿刺治疗。我院2008年6月~2010年5月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粹穿刺针开展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吸除术35例,取得了显著疗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按照患者家属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分为:穿刺颅内血肿吸除术组(微创组),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开颅组)和内科治疗组(内科组)。微创组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33~75岁,平均62岁,高血压病史1~15年,平均5年。开颅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5~76岁,平均63岁,高血压病史1~16年,平均5年。内科组15例,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34~72岁,平均62岁,高血压病史1~17年,平均6年。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为基底节/丘脑出血。微创组35例中基底节区出血27例(77.1%),丘脑出血8例(22.9%),出血量30~60mL 24例(68.6%),60~90mL 6例(17.1%),100mL以上5例(14.3%);开颅组30例中基底节区出血23例(76.7%)丘脑出血7例(23.3%),出血量30~60mL 19例(63.3%),60~90mL 8例(26.7%),100mL以上3例(10.0%);内科组15例中基底节区出血11例(73.3%),丘脑出血4例(26.7%),出血量30~60mL 12例(80.0%),60~90mL 2例(13.3%),100mL以上1例(6.7%)。3组年龄、性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入选标准 (1)脑叶出血≥30mL;(2)基底核区出血≥30mL;(3)脑室内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性脑室积血者。

1.2.2 排除标准 (1)脑干功能衰竭;(2)凝血机制障碍、有严重的出血倾向;(3)明确的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血肿。

1.3 治疗方法

1.3.1 内科组 单纯采用保守治疗:(1)脱水降颅内压;(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3)控制血压;(4)应用止血剂;(5)应用脑代谢保护剂;(6)防治感染;(7)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8)对症及支持治疗。

1.3.2 开颅组 行脱水、降低颅内压、降血压以及低温、抗感染治疗,患者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全麻下取出血侧颞顶部马蹄形头皮切口,游离骨瓣开颅,于颞中回后部切开脑皮质探查、清除脑内血肿,视脑内减压情况及脑水肿程度选择去除或保留骨瓣。余治疗同内科组。

1.3.3 微创组 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针由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专利号:ZL93244252),依据头颅CT片(基线、层距等)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位置,或在CT引导下用金属物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位置,局麻下选择合适长度的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应尽量避开外侧裂,以免损伤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穿刺时钻芯(头)套入穿刺针内由针尾螺丝固定,钻杆尾端接电钻,针钻一体送入血肿中心。退下钻芯,将内径3mm的不锈钢穿刺针固定在颅骨上,尾端退出针芯后用盖帽封死,侧孔接引流管抽吸血肿。若血肿为液状则将其缓慢尽量吸净;若血肿基本吸除后有鲜血性液体流出,则向血肿腔内注入立止血或凝血酶止血。保留引流管,术后第2天复查头颅CT,检查引流管的位置是否在血肿腔内,如有偏离可进行调整。根据病情,每天注入尿激酶1~2次,每次用5~10mL 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20000~30000U。3~5d后,估计血肿已基本排除,再复查头颅CT,若血肿已完全排除或仅剩10mL以下,即可拔除引流管。如血肿残余量较大或血凝块抽出困难,可用针型血肿粉碎器粉碎血凝块,注入尿激酶20000~30000U液化血凝块,以利于引流。余治疗同内科组。

1.4 疗效评价标准

(1)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疗效判断标准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91% ~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 ~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7%。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有效。(2)住院期间和发病3个月时病死率;(3)发病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用Barthel指数表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及χ2检验。P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微创组的总有效率为82.9%,较开颅组的(56.7%)和内科组的(33.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开颅组和内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微创组的病死率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

2.3 3组患者病残率比较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价,治疗3个月时随访,微创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开颅组和内科组明显改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并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引起的脑自发性出血(ICH),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复杂、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1]。据统计该病发病率占ICH的70%以上,死亡率高达40%~60%,是所有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2,3]。单纯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有研究表明保守治疗中重度出血(出血量>30mL)死亡率为44%,发病时有意识障碍者死亡率为70%,发病6h脑疝者死亡率为100%[2]。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因创伤大、后遗症重、患者耐受性差而难以接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辟了新的领域,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

利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损伤微小,精确度高,即使是高龄或是全身状态不良者,也可接受手术,而且通过粉碎针,可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激化血肿,并可通过引流管引出,及时将血肿清除,故病程短,肢体功能恢复快,费用相对减低[4]。本组病例行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总有效率为82.9%,较开颅组的(56.7%)和内科组的(33.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0mL的高血压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而开颅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对脑组织损伤相对较大,易使局部脑组织血管阻塞或痉挛,甚至会因迅速减压、灌流量突然增大而加重脑水肿。且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应激性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概率较高[6-8]。而微创的方法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时间短,并可避开重要功能区及血管区,对脑组织结构及全身损伤微小。采用微创术治疗脑出血,加速了血肿清除速度,降低了颅内压,明显减轻了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及降解产物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进一步减轻了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害,从而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比较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本组资料表明,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开颅组和内科组比较明显的降低(P

正确及时治疗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有重要作用。采用YL1型穿刺针进行清除急性颅内出血,手术方法简便,临床疗效好,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从本组资料可知,随访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微创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开颅组和内科组明显改善(P

总之,本研究显示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疗效显著,并且该技术方法先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费用较低,符合我国国情,能在基层单位广泛开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Pouratian N, Kassell NF, Dumont AS.Update on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eurosurg Focus,2003,15(4):E2.

2 Hsieh PC, Awad IA, Getch CC,et al.Current updates in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eurol Clin, 2006,24(4):74564.

3 刘丽群,孟坚志.高血压颅内出血的115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 11(3): 138.

4 刘明.大剂量尿激酶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4):339341.

5 朱国新,王德洲,邵婵军,等.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26(1):108109.

6 Anderson CS.Med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Curr Opin Crit Care,2009,15(2):938.

7 Elliott J, Smith M.The acute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clinical review[J].Anesth Analg,2010,110(5):1419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