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铁道运输毕业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25 11:24:19
铁道运输毕业论文

铁道运输毕业论文第1篇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高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46-03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开办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为了更加清楚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了解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状况入手,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能力与素质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现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调研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基本理念为支撑,充分尊重铁路运输企业对生产与服务一线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明确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调研基本方法

1.调研目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业对应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调研内容:与本校有合作关系的各铁路局、地铁公司的人才需求情况;运输企业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具体要求。

3.调研方式:问卷、面谈、电话访谈、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

4.调研范围:武汉铁路局(以下简称武铁)及所属各运输站段、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鄂城铁)、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铁投)、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昆明铁路局、南宁铁路局、上海铁路局、成都铁路局、南昌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圳地铁有限公司、武汉地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5.调研对象:铁路运输企业的一线工人、关键岗位高级职员、车间主任、站段长以及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等。

6.调研过程:信息采集—信息归纳—信息分析—改革建议—专题论证—信息补充—改革建议定稿。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问卷调研法中设计铁路运输企业问卷。以下是铁路运输企业发放详细情况一览表。

针对铁路运输企业对所需人才素质的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43份,回收率81.0%。召开了由武汉铁路局、武汉地铁集团、湖北城际铁路参加的铁路企业访谈会,参会的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其企业所需的毕业生应能够吃苦耐劳,且能很快上岗。也就是说学生需具有某项岗位技能。对于问卷未提交的企业,也及时进行了电话访谈,了解铁路运输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根据问卷的回答,结合电话访谈和座谈,我们对铁路运输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铁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基本情况。铁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一般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统计数据分析如图1所示,铁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中初级工占总人数的4.60%;中级工占总人数的25.71%;高级工占总人数的34.02%;技师占总人数的1.90%;高级技师约占总人数的0.05%;其他从业人员占总人数的33.72%。由此明显说明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

2.铁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35岁及以下工人占工人总数的41.0%。通过对武汉局武汉北站和汉西车站的访谈了解到:在过去的5~10年间,车站新进生产一线职工中,以中职毕业生为主;在过去的3年,则以高职生为主。而以往一线工人中受过正规高职教育的人很少,说明运输企业对新进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

3.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量分析。随着2004年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出台,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增加到10万公里,但2008年,国务院又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国家大力建设铁路新线和原有线路的技术改造,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旺盛的人才需求。特别是对于铁路运输一线来说,人员缺口特别大,铁路运输人才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4.铁路运输企业岗位需求分析。从近几年各铁路局在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后的岗位安排来看,大部分的毕业生从事客运相关的岗位工作,仍有一部份毕业生分到车务段,从事与行车相关的岗位工作,从事与货运相关工作的岗位较少。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与工程系2012年武汉铁路局订单班顶岗实习安排为例,具体安排如表2如示。

从表2分析,学生顶岗实习从事客运相关工作的占73.7%,在车务段从事行车与货运相关工作的占26.7。说明铁路运输企业急需与客运相关的岗位从业人员,如乘务员、站务员、售票员、检票员等。

5.过去3年招聘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如下所示。

铁路运输企业认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最缺乏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敬业精神与工作热情、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急需具有较高操作技能,又敬业爱业,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6.铁路运输企业在挑选高职生时最看中的素质如下所示。

铁路运输企业在挑选高职生时最看中的首先是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是身体条件,最后才是文化基础知识。高职教育中必须突显专业技能训练和不可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成才与成人二者不可偏废。

7.铁路运输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是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由于铁路运输企业要求学生毕业去企业后马上能够上岗,故要求学生必须拥有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中级车站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这就要求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平时教学中,应紧密联系职业资格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在校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铁路运输企业所需人才须具有以下素质:一定的人文素养、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而且这些高技能人才具有较高操作技能,敬业爱业,又具有创新能力。通过此次调研,明确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素质,形成“循岗施教”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晓玲.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铁路,2009,(09).

[2]程小依.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09,(06).

[3]周华.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产品,2011,(10).

[4]邓又华.对铁路运输人才需求预测的探析[J].统计与预测,2003,(06).

铁道运输毕业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研究了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分析了目前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探讨了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

论文关键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一、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职业面向。主要面向铁路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生产一线。

(二)主要就业岗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有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岗位繁多,通过现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突出岗位分别是车站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货运值班员。

(三)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

1.知识结构:(1)掌握专科层次毕业生必需的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英语阅读、计算机操作等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岗位所必需的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信号设备等专业基础知识;(3)掌握岗位所必需的铁路运输组织等专业知识;(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2.技能结构:(1)能够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接发列车、车站技术工作组织、列车调度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特殊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货运安全管理、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等作业;(2)能够根据行车组织、客货运作业的要求,合理选择完成接发列车、车站技术工作组织、列车调度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特殊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货运安全管理、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等作业的工具;(3)能够针对不同的应急事件采取合理的方法正确处理;(4)能够按照铁路运输企业作业组织方式组织行车、客货运作业;(5)能够按照行车、客运、货运规章的基本要求检查、评价运输作业。

3.素质要求:(1)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2)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3)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4)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6)具有节约资源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7)具有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职业情操;(8)具有作风严谨、反应灵敏的职业素质;(9)具有“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的职业道德。

二、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目前在我国铁路本科院校经过高校合并及升级后,原来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更名为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里,保留了原来的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等铁道交通运输管理的主要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以学科体系为主,主要培养铁路运输的设计、管理人员。

铁路高职院校基本上是2000年后由原来铁路中职学校合并后组建的,在高职院校保持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服务铁路运输生产一线,具备具体操作技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归纳总结,与铁路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专家座谈,同类高职院校资深教师探讨,确定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中级职业资格,在毕业时,应同时获得毕业证与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各铁路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时,应至少获得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其中一种。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由于铁路高职院校基本上是2000年后由原来铁路中职学校合并后组建的,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沿用的原来中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原来中职专业是沿袭的是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基本相同,以学科体系为主;教学内容都是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编排,基本上都属于本科教学内容的“压缩饼干”与简化,仍然以知识体系为主,没有把职业场景、职业氛围、职业人角色和工作过程等职业要素融人到教学内容中。无法满足高职教学对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训练的整体性要求。

近年来,以国家示范院建设为契机,各高职院校也在与运输企业合作,研究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但各铁路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四.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理念

以服务铁路运输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入企业,开展人才需求、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知识与能力规格要求调研。根据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与武汉铁路局等企业合作,以培养学生铁路运营管理能力为本位,积极探索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车组织、货运组织、客运组织三大工种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各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联系。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工种对应的岗位群能力递进的特点,推行“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明晰岗位与能力的递进关系,确定构成各岗位能力的要素,构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体系,设置递进式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岗位与能力,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分阶段、分层次逐步递进。

五.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

(一)以岗位任务为导向,开发“双证书课程”。主要分析国家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任务,兼顾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任务,开发既体现铁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同时又符合学历教育要求的“双证书课程”,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步同提高。使学生在毕业时可以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以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能力为核心,考虑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能力要求,参照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整合应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将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序化课程安排。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分别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相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合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可以获得完整的岗位能力,为学生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四)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组织实施教学。以旅客运输服务、货运组织、列车运行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铁道交通运输生产半军事化及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岗位联控的组织特点,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以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模式为依据,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逐步养成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

(五)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积分体系。改变传统的以结果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构建以过程为依据,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积分体系,将每一个学习任务作为一个积分单元,每个积分单元都设置为100分制,根据任务的难度及重要性,设计加权平均系数,从学习过程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过程表现、个人工作任务完成、团队任务的完成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对于每一个任务的考核采用教师考核、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考核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学生评价不单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铁道运输毕业论文第3篇

关键词:铁路货运;现代物流;转型

前言

随着市场、科技和经济环境的迅速发展和变化,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逐渐出现,即物流管理。和物流有关的企业资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分化、组合和演变,从而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物流管理出现后,不仅产品、企业和产业有了新的变化,甚至在新技术的出现后,企业的内部竞争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流管理是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新的市场开发,推动产业的发展,促进新产业和市场的出现,从而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还能够为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技术和服务等条件支持。

1 河钢宣钢铁路运输业务范围

1.1 进口矿、国内矿的铁路运输业务

包括进口矿、国内矿的铁路运输业务,其业务范围划分为:

(1)进口矿:起点以港口装车、过磅以及检斤完毕为界,终点以河钢宣钢铁路进厂过磅、检斤完毕为界。

(2)国内矿:起点以张家口地区、滦县等发运站装车、过磅以及检斤完毕为界,终点以河钢宣钢铁路进厂过磅、检斤完毕为界。

1.2 河钢宣钢采购铁路运输业务

包括外购焦、煤等资源的铁路运输业务。

业务范围划分:起点以(厂、场、矿、港等)资源地装车、过磅以及检斤完毕为界,终点以河钢宣钢铁路进厂过磅、检斤完毕为界。

1.3 河钢宣钢钢材铁路运输业务(销售业务)

主要是钢材外发的铁路运输业务。

业务范围划分:起点以河宣钢装车、过磅以及检斤完毕出厂为界,终点以送达用户指定车站交验完毕为界。

1.4 货运调度业务

负责河钢宣钢原燃料采购、生产成品外发动态的掌控、监督作业,以及货物在途追踪、业务报表的建立。

1.5 铁路综合协调业务

负责河钢宣钢铁路运输业务与铁路部门间的各种组织协调。

1.6 河钢宣钢铁路运输财务管理业务

负责河钢物流宣钢分公司相应业务票据复核、账务处理、资金收付。

2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努力方向

2.1 拓展服务内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在货运产品内涵拓展时要充分的结合现代物流发展以及市场客户的具体需求来进行。对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分拣、库存控制、配送以及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咨询等专业化物流服务进行积极的研究与开展。要将现代物流专业服务理念引入到传统的铁路货运作业当中,以完整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2.2 多渠道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品质

2.2.1 多渠道受理客户需求。对于客户的需求开通多渠道进行受理,客户通过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办理的渠道,从而能够快速的将自身需求进行反馈。

2.2.2 实行电子订单管理。通过集中受理平台的建立将客户的需求统一收集起来。以“实货”需求为订单,根据订单来对生产进行组织,然后将需求收集、业务流转、信息反馈等工作通过电子商务系统来完成,通过订单号,工作人员以及客户就能够对订单的状态进行实时的查询。

2.2.3 建立网络化的货运物流组织。货物运输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对受理方式进行改善,对办理流程进行优化,最大程度上为客户提供便利。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来促进业务便利、内部管理、外部服务向着规范化、优质化、简单化的转变,从而实现网络化的铁路货物运输。

河钢宣钢的调度部门在这一方面,详细掌握河钢宣钢每月原燃料铁路发运计划、排产计划,并详细掌握厂内现场作业动态、装、卸车进度,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至相关业务部门。根据原燃料、钢材请批车计划结合厂内作业实际情况,协调厂内作业计划。原燃料、钢材发出后在途运行信息跟踪,并建立调度生产台账,收集信息数据,制定生产调度日报以及生产动态信息、台账、日报的。

2.3 技术管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

信息技术的出现已经为社会的发展变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运输行业中也应当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进行铁路货物运输物流化运营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网上交易、物品追踪查询、仓储管理、电子支付、个性化服务等功能,最大程度上共享铁路货运信息资源,将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的提升。

2.4 设立专门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物流体制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复杂,囊括了包括采购、库存管理、仓储设施、物料处理、信息管理、运输、供应计划等在内的内容。这些业务的主要内容分属于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信息、数据传输的系统性、一致性和实时性,各子系统模块之间相互分割,成为彼此独立的“孤岛”,使得物流管理系统独立于子系统,而控制管理、信息共享、数据交换等操作也无法进行。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对采购部门、运输部门、流程控制部门等实行全盘化管理,即统一归物流部门管理。而在部门重组的过程中,要求企业能够对从原材料进厂、中间存储过程、到最终产品出厂交给用户的物流全过程,统一实施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形成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

2.5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现代物流发展依赖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目前最关键是建设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组织全员参与物流业务管理能力培训,全面提高现有货运人员的物流专业素质,使其明确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目标;选派相关人员到专业机构继续深入学习实践,以带动其他职工加快物流发展;最后引进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激励约束机制,让高水平物流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充分发挥他们的强项优势,助力铁路物流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现有物流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实现物流信息化管理。物流管理方式的完善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又能够带动物流管理方式的进步,也就是说,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

企业加大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企业管理方式的改进,还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鹏.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拓展的发展模式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2]赵甲.铁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策略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3]夏恒良,梁耀文,王小平.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货运,2014,06:1-5.

[4]赵光辉.我国物流信息化服务的经济效益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6(04).

铁道运输毕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陈明莉(1963-),女,河南焦作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铁道运输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7-0076-02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一、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职业面向。主要面向铁路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生产一线。

(二)主要就业岗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有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岗位繁多,通过现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突出岗位分别是车站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货运值班员。

(三)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

1.知识结构:(1)掌握专科层次毕业生必需的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英语阅读、计算机操作等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岗位所必需的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信号设备等专业基础知识;(3)掌握岗位所必需的铁路运输组织等专业知识;(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2.技能结构:(1)能够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接发列车、车站技术工作组织、列车调度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特殊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货运安全管理、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等作业;(2)能够根据行车组织、客货运作业的要求,合理选择完成接发列车、车站技术工作组织、列车调度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特殊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货运安全管理、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等作业的工具;(3)能够针对不同的应急事件采取合理的方法正确处理;(4)能够按照铁路运输企业作业组织方式组织行车、客货运作业;(5)能够按照行车、客运、货运规章的基本要求检查、评价运输作业。

3.素质要求:(1)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2)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3)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4)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6)具有节约资源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7)具有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职业情操;(8)具有作风严谨、反应灵敏的职业素质;(9)具有“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的职业道德。

二、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目前在我国铁路本科院校经过高校合并及升级后,原来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更名为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里,保留了原来的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等铁道交通运输管理的主要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以学科体系为主,主要培养铁路运输的设计、管理人员。

铁路高职院校基本上是2000年后由原来铁路中职学校合并后组建的,在高职院校保持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服务铁路运输生产一线,具备具体操作技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归纳总结,与铁路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专家座谈,同类高职院校资深教师探讨,确定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中级职业资格,在毕业时,应同时获得毕业证与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各铁路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时,应至少获得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其中一种。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由于铁路高职院校基本上是2000年后由原来铁路中职学校合并后组建的,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沿用的原来中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原来中职专业是沿袭的是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基本相同,以学科体系为主;教学内容都是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编排,基本上都属于本科教学内容的“压缩饼干”与简化,仍然以知识体系为主,没有把职业场景、职业氛围、职业人角色和工作过程等职业要素融人到教学内容中。无法满足高职教学对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训练的整体性要求。

近年来,以国家示范院建设为契机,各高职院校也在与运输企业合作,研究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但各铁路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四.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理念

以服务铁路运输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入企业,开展人才需求、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知识与能力规格要求调研。根据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与武汉铁路局等企业合作,以培养学生铁路运营管理能力为本位,积极探索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车组织、货运组织、客运组织三大工种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各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联系。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工种对应的岗位群能力递进的特点,推行“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明晰岗位与能力的递进关系,确定构成各岗位能力的要素,构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体系,设置递进式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岗位与能力,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分阶段、分层次逐步递进。

五.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

(一)以岗位任务为导向,开发“双证书课程”。主要分析国家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任务,兼顾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任务,开发既体现铁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同时又符合学历教育要求的“双证书课程”,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步同提高。使学生在毕业时可以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以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能力为核心,考虑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能力要求,参照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整合应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将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序化课程安排。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分别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相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合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可以获得完整的岗位能力,为学生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四)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组织实施教学。以旅客运输服务、货运组织、列车运行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铁道交通运输生产半军事化及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岗位联控的组织特点,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以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模式为依据,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逐步养成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

(五)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积分体系。改变传统的以结果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构建以过程为依据,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积分体系,将每一个学习任务作为一个积分单元,每个积分单元都设置为100分制,根据任务的难度及重要性,设计加权平均系数,从学习过程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过程表现、个人工作任务完成、团队任务的完成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对于每一个任务的考核采用教师考核、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考核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学生评价不单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最终的考核结果,由教师汇总学生完成每一个任务的积分后得出。

(六)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工学交替教学组织形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传统的高职教育是三年六个学期,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结合铁路运输生产实际情况,增加两个小学期。将第二学年的寒假设置为一个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春运社会实践,铁路旅客运输服务为抓手,初步了解铁路运输的性质、作业流程,建立对铁路运输生产感性认识及职业基本能力;将第二学年与第三学年中间的暑假设置为另一个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署运社会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运输生产的应急处理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铁道运输毕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铁路运输 人才培养 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一、高职院校铁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职业面向。主要面向铁路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生产一线。

(二)主要就业岗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有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岗位繁多,通过现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突出岗位分别是车站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货运值班员。

(三)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

(1)知识结构:①掌握专科层次毕业生必需的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英语阅读、计算机操作等文化基础知识;②掌握岗位所必需的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信号设备等专业基础知识;③掌握岗位所必需的铁路运输组织等专业知识;④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2)技能结构:①能够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接发列车、车站技术工作组织、列车调度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特殊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货运安全管理、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等作业;②能够根据行车组织、客货运作业的要求,合理选择完成接发列车、车站技术工作组织、列车调度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特殊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货运安全管理、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等作业的工具;③能够针对不同的应急事件采取合理的方法正确处理;④能够按照铁路运输企业作业组织方式组织行车、客货运作业;⑤能够按照行车、客运、货运规章的基本要求检查、评价运输作业。

(3)素质要求:①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②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③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④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⑤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⑥具有节约资源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⑦具有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职业情操;⑧具有作风严谨、反应灵敏的职业素质;⑨具有“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的职业道德。

二、铁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高职院校铁路运输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沿用的原来中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原来中职专业是沿袭的是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基本相同,以学科体系为主;教学内容都是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编排,基本上都属于本科教学内容的“压缩饼干”与简化,仍然以知识体系为主,没有把职业场景、职业氛围、职业人角色和工作过程等职业要素融人到教学内容中。无法满足高职教学对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训练的整体性要求。

三、铁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理念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车组织、货运组织、客运组织三大工种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各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联系。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工种对应的岗位群能力递进的特点,推行“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明晰岗位与能力的递进关系,确定构成各岗位能力的要素,构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体系,设置递进式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岗位与能力,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分阶段、分层次逐步递进。

四、铁路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

(1)以岗位任务为导向,开发“双证书课程”。主要分析国家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任务,兼顾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任务,开发既体现铁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同时又符合学历教育要求的“双证书课程”,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步同提高。使学生在毕业时可以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2)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以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能力为核心,考虑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能力要求,参照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整合应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将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3)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序化课程安排。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分别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相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合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可以获得完整的岗位能力,为学生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4)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组织实施教学。以旅客运输服务、货运组织、列车运行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铁道交通运输生产半军事化及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岗位联控的组织特点,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以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模式为依据,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逐步养成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

铁道运输毕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资格证书;探索;措施

一、前言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高端的专业技能人才,以实现其服务社会和服务经济的职能。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且侧重于实际操作应用。一方面,传统的学历教育是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只要在教学计划内各学科均达到合格及以上标准者,即可获得学历证书(毕业证)。显而易见,学历教育在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犹如强弩之末,推动力不足[1]。另一方面,我国对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制定了就业准入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就业。职业资格证书是以国家岗位职业标准为考核标准,将学历教育与就业准入制度相结合,推行“双证教育”,能弥补学历教育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方面推动力不足的短板。双证教育以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考核人才合格的标准,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市场紧缺型人才和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的目标[2]。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全社会所有的大中专及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都必须具备“双证”,否则视为不合格的毕业生。这也从制度上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推行双证教育。推行双证教育,以就业为目的、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以证促学,以证导教,是目前高职院校促教保质的有效途径。

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技能存在问题分析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了切实推行“双证”教育,将《技能考证培训》和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纳入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获得与就业去向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在“双证”教育中导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铁路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的能力结构、内涵、要素进行分析、分解,明确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以此来制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促使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达到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证”融通。指定具有“双证”资格的教师为技能考证培训指导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均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证书,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为“双证”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师资支持。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探索,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1.鉴定证书种类繁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城市地下铁道、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厂矿企业和港口的铁路运输部门,培养安全意识和劳动纪律性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符合铁道交通运输行业一线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从业岗位集中在行车、货运、客运等三大岗位群,这三大岗位群又各自囊括众多工种,具体岗位见表1。岗位众多,对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也种类繁多。如何在职业技能证书众多的情况下开展职业技能考证的培训与鉴定工作,同时保证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一直以来都在致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2.就业与考证的对口率低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铁路运输企业,主要从事行车、客运和货运等岗位群的工作。尽管铁路运输企业与学生之间形成的劳动合同关系是基于平等、自愿原则的双向选择关系,但在具体岗位确定方面,运输企业通常是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单方面进行安排,被聘用方(即高职毕业生)一般处于被动状态,自由选择岗位的几率不高。另一方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参加职业技能考证时,对于选择考取何种资格证书,虽有一定的自,但受限于师资配备、职业鉴定站的考证容量不足等问题,学生可选择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也有限。目前本专业以历届学生就业的具体岗位情况为导向,结合学生的专业水平,筛选出行车岗位群中的信号员、客运岗位群中的客运员和货运岗位群中的货运员三种职业技能证书供学生三选一进行考证。多种可能的就业岗位对应单一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对矛盾导致学生就业岗位与证书的对口率不高,不少学生就业后因岗、证不对口问题需要重新进行考证,容易造成资源浪费。3.部分岗位考证门槛高,选择受限制安全是运输企业的生命线,也是铁道运输企业永不过时的主题。为确保运输生产的安全,保证良好的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铁路运输企业对部分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设定了较高的门槛,要求考证者必须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后方可考取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目前我国国内各个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适用范围遵循高等级工种涵盖低等级工种的原则,铁路运输企业要求高等级的工种必须具备一定的岗位工作经验方可考取的规定,一方面限制了在校学生的选择范围,限制了知识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4.新题库启用后考证通过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属于标准化考试。技能鉴定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理论考试,考核相关的理论知识,采用机考形式,系统随机组题,满分100分,合格60分;另一部分为实作考试,考核该工种的实际操作技能,由铁路局技能鉴定站的考评员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合格60分。考生须在理论考试和实作考试这两项考试中成绩均为合格方能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证书。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技能考证通过率在2014年之前一直保持在75%以上且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具体数据见表3),通过率与专业发展目标相吻合。从2015年开始,理论考试第一次启用铁路总公司推出的新题库进行职业技能考证,总体通过率不到30%(具体情况见表4)。据悉,该通过率与全国其他铁路高职院校基本持平。职业技能考证的通过率出现大幅度的下降,与理论考试通过率不高有关。因新题库不再采用对外公开的模式,使得技能考证的培训工作在短时间内抓不住关键和重点,最终导致职业考证的通过率大幅下降。

三、拟解决的措施

1.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岗证对口率根据行业运输生产的特点,本专业加强与铁路运输企业的合作,在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加强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方面的合作。按照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整合优化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工学交替,顶岗实践根据本专业培养客运员、客运值班员、售票员、货运员等运输岗位群的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工学交替的顶岗实践。利用寒假、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铁路车站组织的春运、暑运顶岗实践,解决铁路站段季节性用工的难题,同时使学生掌握车站客运员和售票员等岗位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实现校企共赢的目标。(2)工学交替,定岗实践对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调车员等行车岗位,由于直接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无法做到完全顶岗实践,我们就通过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铁路现场的定岗实习。通过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交替进行,学生所学的理论得到了巩固,行车组织指挥、车站作业组织、调车作业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加强。2.加强高仿真的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端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有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因此,实训室的建设成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完成其根本任务的关键。高仿真的实训基地能为学生创设近乎真实的工作情景和环境。本专业应在已有的铁道运输与信号演练中心、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实训室、铁路行车实训室、铁路货运实训室和铁路客货制票实训室、铁道运输与信号演练中心,将铁路列车运行指挥工作及接发列车工作的关键岗位(包括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列车调度员等)完全按铁路现场的作业流程进行技能训练,并通过设置不同的特殊作业和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进行非正常情况下的技能训练。这些技能是学生在铁路现场难以学到的,必须通过高度仿真模拟环境,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方可进行。高仿真的实训设备,可为学生积累一定的现场经验,解决了部分运营岗位在入职前无法取得工作经验、不能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问题[3]。3.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一直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根据用人单位要求适时调整更新培养方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了岗位适应性;二是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三是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体现全面素质教育;四是采用了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五是实施“双证书”教育,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运营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技能考证设在第四个学期,顶岗实习则设于第六学期。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从专业理论角度进行考虑,在第四学期之前学完专业理论知识后,技能考证无缝地进行,可以确保学生知识的连贯性。但是也存在考证与毕业后实际工作岗位对口率不高的问题。为了切实深入地推行双证教育,应结合运输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规定,在今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可考虑将职业技能考证放在顶岗实习结束之后.

在本专业历届人才培养计划中,顶岗实习这门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基本是在运输企业与学生签订就业三方协议之后,学生顶岗的岗位也基本是“定向”分配即顶岗岗位与就业岗位对口。通过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利用和发挥企业在经营理念、工作环境、团队氛围、设施装备、技术力量、生产过程、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等方面学校没有或难以替代而企业独具的教育资源优势,使学生真切感受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生产流程,并能运用企业的技术设备进行岗位实作训练,接受企业岗前录用考验,更利于学生毕业顺利在企业就业[4],同时也为学生积累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将技能考证放在顶岗实习结束之后,一方面是可以更合理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生根据毕业后的就业岗位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提高岗、证的对口率,避免考证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场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经过几个月顶岗实习的磨练,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相应岗位的工作流程,夯实了专业技能,基本具备了考取高等级工种职业技能证书的能力,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中高等级工种涵盖低等级工种的规定,学生可跳过低等级工种考取高等级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节约考证资源,实现考证资源的优化整合。

四、结语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已经伴随着几代人的青春走过几十年的发展之路,在未来,专业建设应立足于丰厚的专业基础,以职业技能考证作为专业技能培养的风向标,理清职业技能考证的培训思路,全方位、多角度做好职业技能考证的保障工作,在保证本专业职业技能鉴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为铁路运输企业培养和输送更加精专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明祥.中国成人教育教学研究的里程碑———“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访谈录[J].中国成人教育,2015(9):5-9.

[2]戴茂良,顾玉娥,张伟.职业技能考证与课程教学相融通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151-152.

[3]徐丹.围绕职业技能考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报,2005(12):79-81.

铁道运输毕业论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 铁路运输 用人需求 人才培养

目前,国家大力建设铁路新线,并进行原有线路的技术改造,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旺盛的人才需求。面对铁路运输企业校园招聘的汹涌浪潮,高职院校要保持应有的冷静,一定要在了解铁路运输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在提高铁路专门化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工夫,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铁路运输企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一、专业设置要合理

1.要有拳头专业

现在的铁路高职绝大多数都是由原属于铁道部的铁路中专学校升格而成,而原来几所重点中专都有自己的拳头专业,比如原济南铁路机械学校的机车车辆专业,原天津铁路工程学校的工程类专业,原郑州铁路机械学校的电力机车专业等等。现在的铁路高职从过去的铁路中专继承了这些专业的教学优势、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设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等这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这方面的优势,做成全路知名的品牌专业。比如渭南铁道工程学院的工程类毕业生最近几年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在该校20多个专业中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占一大半,这种拳头专业不仅满足了铁路企业对高质量毕业生的需求,也大大提升了学校在全路,甚至全社会的知名度。

从就业方面来讲,拳头专业对其他专业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就像顾客到超市买只烧鸡,往往会随手捎带两瓶啤酒一样,企业虽然是奔着学校的拳头专业而来,但是往往会顺便招聘一些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另外拳头专业往往对相近专业的辐射影响比较大,一个拳头专业可以带动几个相近专业的发展。前几年,社会上都在讨论高职专业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有一些专业在各高职院校都有开设,比如计算机、国际贸易、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结果造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使热门专业变成了黄牌专业。相对而言,铁路类高职具有先天的优势,面对铁路运输企业这个用人大户,我们就少了很多竞争者。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在铁路类高职之间,铁路专业也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因此利用各学校的传承优势,大力发展各自的拳头专业,是避免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2.合理控制规模

根据近几年铁路运输企业的总体用人需求,合理规划各轨道交通专业的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多,会造成一些毕业生,特别是就业方向过于狭窄的铁路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山东职业学院为例,根据连续几年铁路企业在学校的招聘人数,我们决定将轨道类专业的招生规模控制在1800人左右。如果铁路企业用人量增加,我们可以从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道桥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在校生中进行调整,这样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就可以转为铁路类专业毕业生。

3.“地”“铁”专业兼顾

为了应对铁路企业(包括生产企业和运输企业)的用人需求量的波动,我们在专业设置上做到“路地兼顾”,围绕核心专业组建专业群,扩大学生的就业口径,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意愿,对学生进行转化分流。比如土木工程系的铁道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和道桥工程技术就是一个“路地兼顾”的专业群,这3个专业的基础课完全一样,专业课基本一样,只是三年级的专业课程有所差别。根据对未来一年就业市场的预测和各铁路局提前招聘的要求,我们可以对这三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合理分流,如果铁路局、铁路工程局等单位用人量大,那么进入二、三年级学铁道工程技术的学生多一些;如果铁路企业用人需求缩减,而建筑产业兴旺,则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简言之,一切为了学生就业。同样道理,铁道机车车辆(检修方向)和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都可以结成“路地兼顾”的专业对子,让学生在面对就业市场需求量的波动时,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这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二、企业回访到位,提升培养质量

工作岗位的要求就是学校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毕业生是否适合企业的需要,只有深入用人单位进行回访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答案。山东职业学院常年坚持“8215”回访制度,即对80%的毕业生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回访,对10%的毕业生进行为期5年的跟踪回访。回访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电话回访,可以通过深入企业回访,还可以通过第三方调查公司对毕业生回访。通过回访,了解了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以及对学校教学的要求,为提升毕业生培养质量找到了方向。

三、校企合作提前共建“订单班”

合作培养毕业生是校企合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校企共建“订单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近几年,各铁路局的招聘陆续提前,有的甚至提前到二年级刚开学,还有的铁路局要求学生最后一年到段上实习,这就为铁路高职和铁路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开启了新的模式。铁路高职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和铁路企业一起探索提前合作培养的“准订单班”模式。对企业来讲,可以在学生毕业前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建议学校开设哪些课程;可以缩短从学生到熟练工人的培养时间,减少了用工成本,这一点类似于德国的“双元制”高职培养模式,有利于迅速提升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岗实习过程中,可以近距离观察了解实习的学生,并通过实际工作、技能大赛等过程,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合适的岗位,如果有的学生因身体条件或者个人素质不能胜任岗位时,还可以提前转岗或者淘汰。对于学校来讲,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减少了一部分实验实训设备的投资;在与企业的合作培养过程中,能够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和自身的差距,适时修改完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水平。对于学生来讲,提前进入工作岗位,锻炼了动手能力,掌握了必需的工作技能,缩短了晋级的时间。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有利时机,主动与铁路运输企业沟通,创造有利条件实现提前招聘,提前进组班,提前上岗,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完善的合作协议

协议内容应该包括岗位描述、选拔条件、培养流程、安全保护等主要内容,其中尤其是要注意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这也是学校和企业都非常关注的环节。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往往通过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弥补学生没有工伤保险的不足,这样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免除了实习学生的后顾之忧。

2.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学校要根据企业的要求,在保证学生理论知识达标的前提下,适当修改教学计划,增加企业需要的知识模块,增加专项技能训练的内容,压缩一部分校内实习内容,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实习来替代。

3.专业课老师现场参与

学生在企业现场实习时,学校要派有责任心的专业老师带队参与,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深入现场一线,学习最先进的技术,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