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16 16:29:11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第1篇

1.库存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现代企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将库存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通过合理地控制库存量,既能减少不必要的库存成本,又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但从建筑施工行业来看,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导致库存的种类和数量往往同施工进度无法保持同步,间接产生了需要的材料缺货率高、补货不及时,不需要的材料又积压过多,严重影响了资金的周转,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2.库存储量不合理,与生产经营相脱节。对于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所拥有的资金等资源都是有限的。一方面,为了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流动资金总额的比率,企业尽量降低库存量,但是,这样其一会影响工程进度,其二频繁的补货会增加采购费用,进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工程进度,企业在采购物资时没有合理考虑生产需求,导致材料积压,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影响了资金周转率。

3.库存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保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就必须保持一定量的库存,也就产生了库存成本,包括仓储费、保险费、运费、折旧费等。而且显而易见,库存成本会随着材料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伴随着相应的设备管理费、人工费的增加,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改进建筑施工企业库存管理的措施

1.构建企业内部物资管理平台,优化物资采购和库存。建筑施工企业通过构建企业内部物资管理平台,将供应商的各种材料信息和施工项目的物资需求信息整合到一起,实现物资采购与库存的信息共享,这样企业就可以按照施工进度和需求合理配置材料,实现由供应商定时、定点、定量配送物资,减少库存量,优化库存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运用ABC重点管理法对库存材料实行分类管理。此方法是把各种库存材料按其品种、数量和金额的大小,划分成ABC三类,进而针对不同的种类采用不同的管理与配置方法,突出重点,统筹兼顾。A类物资的品种、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10%,资金约占70%。此类物资应该享有最高的优先级,需要重点控制。其主要措施有: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确保材料能够及时供给。精确计算每次的订货数量和再订货点;严格按照预定的数量、时间、地点组织订货;认真进行市场预测和经济分析,尽可能使每次订货量符合实际需求。B类物资的品种、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20%,资金约占全部金额的20%。此类物资需要适中控制,可采用定期控制方式,如按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大约每隔3个月检查调整一次。C类物资的品种、数量约占全部存货的70%,资金约占全部金额10%,对C类物资的控制应该以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在保持一定库存量的基础上,通过标准化管理,将材料进行更细致的划分,进而提高管理效率,一般每年调整检查一次即可。

3.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供货关系。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所需要的物资种类较少,而单一种类的物资需求量又比较大,因此选择稳定的、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对于施工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既能保证稳定的物资供给,又减少了反复的询价、议价环节,而且长期的合作可以使企业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和可靠的质量拿到物资材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

三、结语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存货;存货管理;周转速度

存货是指公司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及商品等[1]。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地存货不仅会占用较多资金,也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的目的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只有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利用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存货管理的方法

(一)存货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公司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

A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很大,但品种数量较少;B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如在超市,高档皮货、珠宝首饰、名烟名酒、家用电器、家具、摩托车、大型健身器械等A类商品的品种数量并不很多,但价值额却相当大;大众化的服装、鞋帽、床上用品、布匹、文具用具等B类商品品种数量比较多,但价值额相对A类商品要小得多;至于各种小百货,如针线、纽扣、化妆品、日常卫生用品及其他日杂用品等C类商品品种数量则非常多,单位价值却很小。一般而言,三类存货的金额比重大致为A:B:C=0.7:0.2:0.1,而品种数量比重大致为A:B:C=0.1:0.2:0.7。

(二)经济订货量模型(EOQ)。所谓EOQ,即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OrderQuantity),它利用数学的方法求得在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之和最低时的订货批量[2]。典型的存货订货规模就是估算出适度的订货规模,使得成本实现最小化。从EOQ模型的推导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保持恰当的订货规模,才能使总成本降低。因此,EOQ不提倡小批量订货。

(三)保持适当的存货周转率。一个公司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对公司的流动比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存货的流动性的分析很重要。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公司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响到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是整个公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公司的变现能力。

(四)准时生产制(JIT)。准时生产方式是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研究和开始实施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一种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成本的准则。其中心思想是寻求、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浪费的一切根源和任何不产生附加价值的活动,实现这一思想的控制方法和原则是:将必要的材料,以正确的数量和完美的质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生产系统如果真正运行在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状态下,它的库存就被减至最小的程度,因此,JIT又被简而言之成“零库存”管理[3]。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知道JIT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是使库存最小化的生产系统,即消除一切只增加成本,而不向产品中增加价值的过程。

二、存货管理方法的应用

本文从分析安徽某公司存货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导致存货管理出现问题的内外部原因,并提出优化存货管理的策略。

(一)公司存货管理的现状

从这3年的趋势平均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2007年3月以前上升较快,之后略有下降,再呈缓慢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公司发展,存货的增长速度高于公司资产的增长速度。以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可以揭示存货变现的能力,该比率越大,意味着存货转换为收入的时间越短,变现能力越强。而以主营业务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则可以反映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该比率越大意味着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公司管理存货的能力越强。表中这两项数据均呈现较快上升趋势,说明公司越来越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但2007年前三个季度存货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各季度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第一季度的数值下滑太快,其存货的周转情况差强人意,说明企业生产经营及其销售出现问题,唯独第四季度各项指标较好,说明企业存在操纵利润的迹象。

(二)公司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内部因素

(1)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对存货本质的认识缺陷,使得公司的存货大量积压。大量的存货必然会消耗大量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上讲,存货也是公司的一项“负债”,公司应尽可能地以较低的存货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2)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公司的库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公司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要么公司的存货储备量低于市场需求使之失去市场机会,要么造成库存积压,增加其储存成本。

(3)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存货的监管效率低下。公司内部没有制定关于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即使制定了也因为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使之不能有效地运行。造成内部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中的可能性。

(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使得公司难以确定科学的库存量。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致使其在对库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习惯于单纯凭借主观经验,而不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存货进行定性与定量控制。

(5)存货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造成存货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及其上、下游公司。公司内部仅仅建立了以统计核算为目的的小型数据库系统,严重时甚至会误导公司的采购与生产活动,造成存货的脱销或者积压。

(6)没有将存货管理与物流管理相结合,导致公司存货管理的成本大大增加。公司往往以库存静态管理为中心,忽略了存货管理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仅只局限于库存满足生产或销售需要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或者原材料。

2.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外部因素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人民银行总行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致使各银行的执行利率随之上升,加之各方对物价上涨的预期,一些公司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和资金利率风险,便大量囤积原材料,形成了较多的存货。

(2)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近年来,我国的生产性价格指数(PPI)居高不下,物价上升的压力持续存在,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运输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公司为了降低缺货风险,不得不增加存货的安全库存量,并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避免物价变动产生的风险。

(3)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市场需求变化加剧,也会增加公司存货管理的难度,公司常因销售预测不准,造成已被淘汰的产品以及相关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大量积压。

(三)优化公司存货管理的策略

1.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度。应做好销售预测,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公司在进行销售预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滚动预测的方式,不断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销售预测进行修正,并让经销商参与整个预测流程,发挥经销商更接近市场、更了解市场的优势,以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

2.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公司存货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所有存货不分巨细地严加管理。因此,公司在存货的日常管理中,可以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10%~15%,金额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B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20%~30%,金额占全部存货总额的15%左右;C类存货数量占全部存货的60%~65%,金额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在此基础上,公司应重点抓好A类存货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存货管理战略,严格控制该类存货的数量,提高其周转的速度。

3.优化和改良公司的生产运作流程。在优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公司需要分析生产的各个流程中哪些是无效的作业流程,哪些是能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作业流程,进而消除无效的流程。在简化生产流程的同时,公司还应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使生产线上各个作业流程的时间趋于一致,实现生产线的同步生产。

4.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公司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存货业务的各个环节,确保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分明,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杜绝现象的发生。其次,建立并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公司应建立完整的供应商档案,根据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资质等级、信誉及价格等情况,建立完整的供应商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制止不良存货的发生。第三,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施盘点控制。公司应对存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盘点清查,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为公司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5.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公司可以让供应商参与公司的存货管理,通过建立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向供应商公布自己的生产经营计划,由供应商根据公司的存货消耗需求情况来组织安排发货。这样,既可以降低存货的采购成本,又减少了存货的资金占用[4]。

6.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公司应该结合自身业务流程特点,使用合适的库存管理软件,建立公司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使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

7.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优化存货管理除了需要公司管理层改变经营理念、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外,还应该让公司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均参与到存货的管理中,共享存货管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在整合的过程中,公司应当将存货管理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强调公司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为存货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公司存货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现阶段公司存货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化物流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物流技术的逐步发展与应用,JIT这一现代存货管理理念一定会成为精达股份公司存货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服务。

JIT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甚至消除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成品的产出的全过程中的存货,建立起平滑而更有效的生产流程。在准时生产制下,产品完工正好是要运输给顾客的时候,同样原材料到达生产工序时正好是该工序开始准备生产之时。没有任何不需要的材料被采购入库,没有任何不需要的产品被生产出来,所有的存货都在生产线上,因此,将存货降到最低,实现零存货是准时制的目标之一。

JIT的运用给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收益,它不仅提高了存货管理效率——节省存货资金的占用和仓储空间的占用,以及与之相关的保管人员的减少等等,还减少了由于存货资金的占用而减少的资本成本支出。最关键的是它是消除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无价值增值的活动和耗费,即消除一切浪费,最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更好更快地满足顾客需求[5]。

因此,JIT这一现代存货管理理念一定会成为精达股份公司存货管理的发展趋势。但精达股份公司实施JIT存货库存管理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全社会科技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基础。

(2)企业之间的真诚密切协作是有利环境。

(3)强调全面性预防维护,实施ITT必须鼓励全员参与。

参考文献:

[1]王廷丽.JIT与零库存[J].兰州学刊,2004,(6).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第3篇

[摘要]指出了传统库存策略在供应链环境下暴露的弊端,分析了VMI策略提出的背景及条件,介绍了VMI策略的两个典型的应用层面,最后指出了实施VMI策略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VMI策略供应链应用层面必备条件

一、传统库存策略在供应链环境下暴露的弊端

传统库存控制策略虽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是从本企业自身的角度进行库存成本最低的优化管理,每个企业都独自运行,只负责自己的库存、生产、分销和采购等活动,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以订单或现金形式反馈物流和信息流。图1为传统库存控制模式下供应链的运作状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分销商、零售商、顾客六个节点,共五个层次。

而在如今供应链的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供应链整体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上存在的不确定性,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将库存成本的负担转嫁给供应链中上游或下游的其它企业,增加了供应链体系中的整体库存,给供应链节点企业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成本负担。在供应链环境下,传统库存管理策略暴露的问题主要包括三大类:供应链运作问题、信息问题、供应链战略规划问题。

因此,如何突破传统库存控制策略的束缚,建立适合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VMI策略的提出

供应链上存在着由各种不确定因素形成的库存,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库存策略也应随不确定性的来源而发生变化。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信息共享,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大的客户价值,这就要求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活动同步进行,对库存管理职能进行必要的整合,以集中管理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库存,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在此背景下,一些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VMI)便是其中一种。

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得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在VMI策略下,各节点企业共同帮助供应商制定库存计划,要求供应商来参与管理客户的库存,供应商拥有和管理库存控制权,本质上是将多级供应链问题变为单级库存管理问题。

三、VMI策略的两个典型应用层面

以制造型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有两个典型的VMI应用层面:一个应用于供应链上游层面,即制造商与其供应商之间,被称为前端VMI,与制造商的采购物流体系有关;另一个应用于供应链下游层面,即制造商(供应商)与分销商之间,被称为后端VMI,与制造商的销售物流体系有关(如图2所示)。

四、实施VMI策略的必备条件

1.目标的一致性

VMI的顺利实施依赖于一个共同的平台,即供应链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有在这个平台上,供应商和下游企业才能很好地实现集成与合作,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和竞争策略等方面共同设计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

2.利益的共享性

互利性是VMI实施的动力源泉。VMI直接使客户因库存消除受益,供应商则可能通过长期调整和重新分配库存而受益。但供应商也可能因承担客户的库存成本而增加自身的管理和处理成本,这时需要实现VMI必须存在其他的动因,如满足客户零库存的要求、竞争压力等。

3.操作的协同性

实施VMI,要求双方在合作时采取积极响应得态度,以实现快速反应(QR),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间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的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努力降低因信息不畅而引起的库存过高的状况。

4.客户库存状态的可视性

供应商为了能随时跟踪调查客户的库存状态,必须建立能够实施处理海量信息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和通畅的信息通道,对业务处理进行实时记录,以使所有参与整个业务流程的人员能够实时查询到货物的每一次位移或加工转换,保证客户状态的透明。

参考文献:

[1]王瑛孙林岩:供应链物流平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黄胜延:基于供应链下游企业间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6

[3]黄翔: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经济效果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4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第4篇

1、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油品销售企业通过合理确定自身的库存量,能够有效降低库存过多的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库存占用资金的数量,减少了资金成本。这也是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中的主要内容。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为物流和库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库存管理的模式也得到了拓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就是一个具有特定优势的模式。从库存占用资金的角度来看,油品销售企业的合理库存占用资金越少,相应的资金成本就越小,对企业就越有利。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就是一个既能保证合理库存量又能有效降低库存占用资金的库存管理模式。通过与客户达成合作性的协议,在一个共同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来管理双方的库存。根据协议及目标框架的具体内容,油品销售企业的安全库存量和最低库存量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减少库存所占用的资金量。当然,这一新模式有着非常严格的实施条件,比如与客户的充分沟通,客户的成品油需求量等。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模式在实施的初期也具有较大的风险,双方的协议框架可能会经历多次的修订和调整。因此,油品销售企业在采用该模式前需要对其实现条件及风险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在条件不成熟或者风险较高时不能急于求成。

2、联合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与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的原理类似,都是通过与客户合作来合理降低库存量,从而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区别在于联合库存管理是利用油品销售企业一对多的关系,与多个大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在各个用油节点上进行充分的协调与合作,制定出一套全局性的用油量和供油量计划,并以此来确定库存量。首先,油品销售企业需要根据用油量和客户信用等来选择几个大客户,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建立共同的目标,形成联合库存管理的基础。然后,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共同的工作平台,及时共享相关信息,以便对库存量进行及时的调整。此外,还要定期召开供需见面会,对联合库存的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并提出改进意见。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双赢的库存管理模式,对油品销售企业来说,能够提升库存管理的效率,而对客户们来说,则不仅可以提升库存管理的效率,还能够使用油更加有保障。但实施条件较多,前期的风险也比较大,油品销售企业为此需要更加重视客户信息的管理,保持与客户的沟通,也需要更加重视相关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二、油品销售企业应当控制成品油的库存损耗

油品的损耗既有技术层面的原因,也有管理层面的原因。相应地,油品销售企业也应当分别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来控制成品油的损耗,以提升其库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一)从技术层面来控制成品油的损耗

控制成品油的损耗也是油品销售企业库存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技术层面来看,在油品的运送和保存过程中,相关人员的技术不过关,设备陈旧或者操作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跑冒漏滴的情况发生,不仅造成油品的损耗,还会污染环境,甚至引发安全隐患。因此,就工作人员方面,油品销售企业应当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操作更加规范安全,必要时可采用定期培训和考核的方式。就设备方面而言,则应当及时维护和更新油罐、油车以及相关测量设备和回收系统等,控制成品油损耗的同时也减少污染,减少安全隐患。此外,油品销售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引入一些新的设备或技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在油品的运送和保存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技术进步,通过运用这些新的设备和技术,能够克服一些客观原因,使成品油的损耗降到最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油品销售企业不妨做一些新的尝试,不仅能够节约资源、造福人类,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从管理层面来控制成品油的损耗

就管理层面来看,油品销售企业应当主要从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内部控制,杜绝油品的非正常损耗,制定科学的操作流程来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方法,减少由于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油品损耗。其次,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约束消极怠工的行为,使每个员工都参与到控制成品油损耗的工作中来。最后,还应当在企业内部培养控制损耗的文化,从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以及减少安全隐患的角度让相关人员认识到控制成品油损耗的重要性,逐渐形成控制损耗的良好习惯。

三、结论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第5篇

目前我国的服装企业,大多数还是从单一企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只有极少数服装企业能够上升到整个供应链,并尝试运用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来进行管理。实际上目前大多数服装企业的库存管理中都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供应链管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大多数服装企业较大程度地存在的库存问题。特别是,大多数服装企业各自为政,库存管理方法和标准只是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而制定的,并没有基于整个供应链的统一而定量的库存绩效评价体系。这就使得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

二、层次分析法理论

用层次分析法做系统分分析,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在根据各个因素的属性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照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者相对优渥次序的排序问题。

1.建立层次分析法基本模型

第一层为目标层,即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第二层为准测层,选择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需要考虑的四个方面的准测;第三层为指标层,即将准则层的指标进一步细化。

2.构造判断矩阵

我们将目标层Am作为准测层,对其下一层的元素B1,B2,…,Bn有支配权。因此,要在准测Am下,根据各因素的重要程度赋予指标层的相对权重。在确定权重时,一般选取两个因素进行两两比较,以确定其重要程度[4]。如果有n个指标,则选取每一个指标分别与其他指标进行逐一比较,可形成n×n的方阵,这就是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判断矩阵的元素aij用Santy的1-9标度方法给出。判断矩阵元素aij的标度方法注:表示要素aij与要素i相对重要度之比,且有下述关系:aij=1/aij;aij=1;i,j=1,2,…,n显然,比值越大,则要素的重要度就越高。3.计算权重权重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根法和和积法。本文将采用方根法计算各个层次的权重。第一,计算判断矩阵每行元素乘积Mi,Mi=∏nj=1bij,i=1,2,…,n第二,计算Mi的n次方根Wi,Wi=√nMi第三对向量W=[W1,W2,…Wn]T正规化,即Wi=WiΣi=1Win;则W=[W1,W2,…Wn]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第四,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Σni=1(AW)inWi。式中(AW)i表示AW的第i个元素。4.一致性检验在对因素进行评价时,由于评价主体的人,因此不可避免的具有主观性,同时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要求每一个判断都具有完全一致性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保证得出的结论是合理的,这就要求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评价一致性的指标为CI,CI=λmax-nn-1,显然,当CI=0时,判断矩阵完全一致;与之相反,如果CI越大,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差。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我们现在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检验指标(RI),将CI与RI进行比较。一般而言,1、2阶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总是完全一致的。当阶数大于2时,要计算出CR的数值,即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RI之比。当CR=CIRI<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改变判断矩阵,直至CR=<0.1。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之后,需要对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的隶属度进行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考核的评价步骤如下:第1步:我们假设将绩效考核分为m个等级,即V={V1,V2,…Vm},现对一级指标对应的n个二级指标进行专家考核。可得到n个二级指标对应m个等级的模糊矩阵:Ri=R11……R1n┆芩┆Rm1……Rmn芩芩芩芩芩芩芩芩芩芩芩芩芩芩芩芩芩芩Ri表示一级指标i下二级指标对应的模糊矩阵,n代表i对应的二级指标个数,m为绩效考核等级数,其中Rkj(k=1,2,…n;j=1,2,…m)表示对第k个二级评价指标做出的第j级评语的隶属度。通过专家打分,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得到第k个指标有p个Vj级评语,则Rij=p/q,其中q为评审专家个数。第2步:hi=Wkj,•Rkj=(hk1,…hkm),其中“•”为模糊算子,Wkj为i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权重,即Wkj=(Wk1,…Wknj),n代表i对应的二级指标个数,k代表第k个二级指标。第3步:将模糊评价向量hi归一化处理为hi,则一级综合评价向量H2=(h1',…,hn)'T,n表示一级指标个数。第4步:同理,求出一级指标模糊评价向量:H1=W2•H2,W2是二级指标权重矩阵。第5步: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Z=W1•H1,W1是一级指标权重矩阵。第6步:绩效考核等级集合V={V1,V2,…,Vm},则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的评价成绩U为:U=Z×VT。

四、算例应用

A公司成立于1984年,地处山东烟台,拥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年销售额约5千万元左右。现有库存控制模式为:在获得销售预测数据时,大量采购制衣所需的面辅料,并进行一次性生产和销售。库存现状为:库存量比较大,安全库存占比较高,大约占企业总库存的20%,公司每年大约会有20一30%的成品在当季不能售出,造成库存挤压比较严重,最高时库存挤压会达到40%。为了减少库存,公司不得不经常通过各种促销手段销售产品。高库存必然会导致库存费用的居高不下。据悉该公司的库存费用占公司总费用高达30%,库存资金占用严重,库存问题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

五、结论

通过对服装企业的库存管理研究,针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形成供应链整体观念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主要取决于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但是供应链上的企业作为独立单元,有其独立的目标和规划。在某些情况下,供应链的整体目标和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绝对一一对应的,有时甚至是相悖的。这必然会导致各节点企业间为追求自身利益忽略供应链的整体利益。要想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绩效,必须形成供应链的整体观念,把各个节点企业的分目标同供应链的整体目标统一起来。

(2)考虑产品及流程设计对供应链的影响

随着产品的设计理念趋于多样化以及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但是供应链库存的复杂性常常被忽视,由于生产效率提高所节省下的成本被供应链上的分销与库存成本抵消。与此同时,在引进新产品时,如果不对供应链进行合理的规划,也会产生如运输时间长、库存成本高等原因而无法获得成功。服装企业根据市场预测的需求进行生产,但是从生产到销售有一定的时间差,当产品被生产出销往各地时,需求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分销商没有办法来应付需求的变化,这必然会造成产品积压,导致高库存。因此在对供应链进行整合时必须考虑产品及流程设计,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柔性。

(3)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第6篇

1.1基础管理模块

基础管理模块涉及8个子功能模块。一是组织机构管理功能,可灵活设置企业组织机构,包括各级部门、部门负责人、联系电话、办公地址等。二是权限管理功能,定义权限,并按照不同权限分组。三是角色管理功能,定义角色,分配角色权限和操作范围。四是用户管理功能,设置用户信息及用户角色,按工作分工不同确定自定义模块和模块结构。五是日志管理功能,可记录用户的登录及操作日志。六是查询定义功能,这是一个带保存功能的自定义查询模块,可自动识别子数据窗口和下拉列表、日期类型。七是报表打印功能,可预览交叉数据窗口、复合数据窗口,打印参数可保存到数据库。八是客户端自动升级功能,可实现客户端自动升级。

1.2采购管理模块

采购管理模块是对纸张、辅料采购管理维护的模块,能实现纸张、油墨、橡皮布、润版液等生产材料采购计划信息的生成以及采购完成后对信息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的操作。

1.3纸张管理模块

企业必须注重对实物的管理,做到实物与实物账严格一致。实时监控实物库存的动态变化,便于企业控制合理的库存量,减少呆滞库存,提供库存预警。纸张实物是印刷企业原材料的主要构成部分。印刷企业要确保纸张实物的及时供给,确信纸张库存数量的准确无误,必须对纸张入库、出库等相关操作的及时准确记录。纸张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了如下七个管理功能。①纸张期初功能:在企业首次实施本系统时,首先建立期初纸张档案,需设定企业现有各种纸张的名称、编码、品牌、克重等信息,对应于手工管理中建立每种纸张的账页,其中编码由两位数字大类代码、两位数字代码和4位数字代码组成。系统规定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纸张以及特规纸均应单独建立档案。将企业现有的库存实物数据、财务账目数据等无缝迁移到本系统中,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平滑过渡。②纸张档案:纸张档案用于期初纸张档案设置后纸张信息维护,包括增加、删除、修改。纸张档案还支持查询功能。对历史纸张价格信息进行查询,查询条件包括日期、克重、名称、规格、产地和吨价,查询的方式应该是各个查询条件的组合得出,查询结果可以导出到Excel文档并且可以通过报表的形式进行打印。③发纸计划:每一张生产工艺单下达到生产线以后,其用纸信息会自动传递给库房管理员办公台,库房发纸指令自动通知纸张库房管理员,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运转效率。④纸张入库与出库:系统提供每一笔入库、出库纸张产生的记录,实时记录库房纸张的变动情况。⑤纸张盘点功能:支持按纸张品种盘点,对于盘点形成的盈亏,系统自动生成盈亏调整表。⑥月末结转功能:根据本月发生的实物入库、实物出库、采购发票登记等记录,自动计算出本月出库纸张的成本单价、金额,并生成财务明细账及汇总账,极大地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⑦纸张安全库存提醒:当纸张库存数量低于限定值或数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系统会自动产生告警信息,提示管理用户及时采购入库。

1.4辅助材料管理模块

材料实物是印刷企业原材料的重要构成部分。辅助材料管理模块包括七个子功能模块。①辅助材料期初功能。②辅助材料档案。③辅助材料计划。④辅助材料入库与出库。⑤辅助材料盘点功能。⑥月末结转功能。⑦辅助材料安全库存提醒。

1.5订单、成品及发货管理模块

订单、成品及发货管理是企业对订单和完工印件进行管理。根据印件的订单、交货期及印件的完工情况,进行成品及发货事务安排,保证适时、适地、适质、适量交货。本模块包含四个子模块。①成品期初功能。②订单管理功能:设置订单信息档案,包括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数量、产品交货期等信息。在下订单时有库存预警及提示功能。在成品出库时要同时填写相应订单出库情况。设置查询功能,可查询单次及批量订单执行情况,包括已出库数量,还需出库数量。③成品档案。④成品入库与发货。

2系统关键技术分析———三层C/S体系结构

三层分布式结构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开发包括客户端、中间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个部分。三层的数据处理体系结构是对双层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的改进,具有降低客户端维护工作量、数据集中管理、数据应用更加灵活等优良特性。

2.1客户端

客户端接收输入的数据,判断输入信息的合法性,然后将获得的信息发送到中间件服务器。客户端可以接收、处理中间件服务器发送来的数据信息并反馈给客户端输入人员。客户端操作数据库的命令封装存储在中间件服务器,通过专用接口连接,可以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

2.2中间件服务器

三层的数据库访问结构中,中间件服务器完成的主要功能是实现PowerBuilder与SQLServer2000数据库的连接,将客户端传递的请求分别进行分类和处理,再生成结构化查询语句并传递给数据库服务器,能够接收数据库服务器对数据信息处理的结果或返回的数据信息的状态,最终将数据信息传送回应用程序。

2.3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答复中间件服务器的请求,并将数据信息送回中间件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再计算、处理数据后显示给用户。

3结语

企业库存管理论文第7篇

化工企业的传统采购比较重视在交易过程中对比各个供应商的价格,从而选择其中价格比较低的作为合作者,这样就需要和供应商之间进行多次的价格谈判,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非信息对策的博弈过程,如果双方都有两个选择方案,那么双方都会为了自身利益来选择隐瞒,而这种互相不信息的谈判必然会带来交易成本的增加,无法实现信息共享,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2改进后的集中采购和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

针对目前我国传统化工企业在采购和库存方面的缺陷,针对当下在采购和库存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我国化工企业应该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提高采购和库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集中采购和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管理模式。

2.1新的采购管理模式

集中采购是指企业在原材料和技术物质方面的采购都是采用集中化的,并且在全国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集中采购平台,为各个子公司服务。由于大型化工企业的规模比较大,下属的各个工厂采购都要成立单独的采购部门来满足,并且各个子公司在采购方面有很大的类似性,都要向同一供应商采购,所以采购信息的共享特别重要,集中化采购就是这种统筹安排的体现。详细来说,大型化工企业在利用集中采购时的主要优势包括:第一,降低采购过程中人力和物力成本。通过集中采购模式可以由采购平台的人员集中处理各个子公司的订单,这样就取代了以往那种各个分公司单独处理的局面,这在人力和物力方面更加节省。由同一采购组织处理采购需求,还可以减少重复的供应商评估、报价和其他费用,这也就避免了很多重复劳动的出现,对提高采购的效率有非常大的作用。第二,有利于需求量的整合。大型企业下属的各个子公司在大部分物资方面都是相同的需求,所以才有集中采购模式可以将各个子公司的需求量整合为一体进行集中采购。如果供应商在接到更大订单时,在原材料、物流成本等方面都有比较低的报价,这对化工企业来说可以减少大量的成本。第三,有利于产品的标准化。目前市场上在技术物资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产品,而如果各个子公司单独采购,就会在物资品种方面不尽相同,这样就营销了产品的相对标准化。

2.2新的库存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