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管理重要性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0-04 18:51:29
管理重要性论文

管理重要性论文第1篇

在校园内实施物业管理有它的特殊性

1.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关系着政治问题

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会集一起,而且还有国外的学生。由于他们生活地区不同,生活习惯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还有学生们各自的生活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别。那么物业公司在实施管理时,注意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生活习惯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办法,为学生创建一个舒适、安全、方便、温馨的学习和居住环境。这样学生在生活上就消除了后顾之忧,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之中。也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的稳定。

2.具体的工作水平决定物业公司的生存空间

高等院校的院系、专业设置很多,各基层单位均成立自己的管理体制,进行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目前国内现有的物业公司又没有能力承担的了一个学校的物业管理,那么各院、系的物业只能承包给不同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这些公司在校内自然就以比拼工作能力,工作效益,工作成果来争得生存、发展的空间。物业公司一定要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学校内的老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他们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目的是学习,他们正处在青年时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需求也广阔。教师对物业公司的要求相对简单一些,如:教室干净整齐,多媒体、音响和照明有保障,他们的办公区域卫生好,他们的工作时间不被别人干扰。物业管理工作是对学校内的基本设施:楼宇房屋,即: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和寝室进行必要的服务管理,这些都和学生和教职员的生活紧密相连。那一家公司管理的好与差,学生们通过实际生活内容和比较是最有发言权的群体。院系在聘请物业公司时要广泛的听取学生们的具体意见,作为对物业公司的论证和取舍现有物业公司的重要参考意见。

高等院校的物业管理工作目标是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和工作环境,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信誉,用优质的服务工作稳定、开拓和经营市场。这样才能赢得在学校广阔的生存空间。

物业公司要健全管理制度和专业化的队伍

高等院校实施物业管理工作的公司是由:服务、经营到管理三个工作方面组成了一个管理工程。他们的工作重点首先体现在为学生服务;其次体现在为教学科研服务;再其次体现在为教职员服务。这是物业公司在学校参与具体事务管理工作的要素和宗旨。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在社会活动中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要在大家公认的、合理的规则下进行。也就是我们日常谈到的不仅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要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作保证,以此制约和规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这就是遵循和践行法制社会制度,避免产生弊端的合理手段。现在的物业公司是从房地产企业中派生出来的新兴企业,在管理制度、专业服务、法制建设和规模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只有在社会实践的发展中逐步及加快步伐完善服务和管理问题,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应该明确认识到:谁能领先完成上述:管理制度、专业服务、法制建设和规模谁就能占有今后的市场,否则就会被社会改革大潮淘汰。

管理重要性论文第2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 企业管理 措施

现代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就是对人的管理,做好人的管理工作,让所有工作人员能够齐心协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有效减少企业资源内耗,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另外一方面,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以及信息大爆炸时代背景下,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知识的综合体和结合体,更需要企业做好核心人才的培养以及关机技术的储备,而关键就在于人的成长,现代企业环境复杂,促成人的科学成长、可持续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文关怀显得举足轻重。

一、人文关怀必要性分析

现代企业做好人文关怀工作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企业和谐氛围构建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迅猛发展,现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展,经营深度不断加深,企业内部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发杂。另外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员工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员工不能正确处理好生活和工作的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间关系等,工作不在状态,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管理难度,增加了企业资源的内部消耗。做好人文关怀工作,关心到每个具体员工,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够正确处理好了工作中涉及的各种关系,能够有效构建企业和谐工作环境。

企业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难度很大,管理维度高,管理宽度广,管理深度深,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都关系到企业的管理部门。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无论是错误还是优秀事迹,都是人做出来的,因为只有人才具备主观能动性。加强企业的人文关怀,促成员工价值观、世界观、工作观以及人身观与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以及管理文化的高度契合,能够有效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的优质管理、和谐管理。

企业员工成长的内在要求。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关键知识和关键技术,设计到管理、设计、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工作最终还是需要人来完成的,需要优秀、优质的人才。另外一方面,现代企业员工也注重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如何能够在工作中迅速成长,增强个人能力是每个员工必须考虑的问题。加强人文关怀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员工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和工作问题,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不断突破。

打造健康企业文化的迫切需求。21世纪以来,现代企业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是职工文化、管理文化、生产文化、经营文化的综合体,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大潮中始终位于不败之地的软实力。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助推企业的不断发展,而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文的关怀。有人说,人类社会发展的慢慢长河中,人文和科技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我们企业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加强企业的人文关怀,促成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最后的受惠载体必然还是企业和员工本身。

二、当前人文关怀工作存在的不足

业主和管理人员不重视。很多企业业主(尤其是私营企业)和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始终追求直接经营效益和短期经营效益,没有认识到员工的成长才是真正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人文关怀停留在表面。很多企业的人文关怀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开会时偶尔提一提,领导班子讲话偶尔说一说,而正真落实的时候,却没有任何行动。久而久之,管理者和基层员工都把人文关怀抛在脑后,依旧我行我素。

没有将人文关怀结合到具体工作中去。有很多企业很重视人文关怀,但是却没有真正结合到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去,而人文关怀几个字始终都是一个概念,没有落到实处,很难起正真的效用。没有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人文关怀工作必须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才能够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生活中去。

三、加强企业人文关怀的措施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加强企业的人文关怀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要提高企业业主和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组织更多的人文关怀活动;打造与人文关怀思想向契合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以及管理文化;要将人文关怀思想和具体的工作细节结合起来,真正关心和爱护到所有基层员工;要重视对员工的岗位再培训、知识技能再提升。做好以上几点,笔者认为就可以在做好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四、结语

越来越多的企业业主和高级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企业人文关怀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本文剖析了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企业管理工作在人文关怀方面存在的不足,最终提出了相应的加强措施,水平有限,文笔疏漏,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管理重要性论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构建;重要性

对于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其必有一套合适的企业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其对企业的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较公认的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企业文化,因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将企业内所有员工的思想和职业道德等进行统一,使所有员工的价值观实现统一。

1.企业文化的内涵

所谓企业文化内涵,就是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和处事方式等的特有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目标愿景等,需要企业的领导人员精心进行培育,然后通过员工的共同参与,使其遍布到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个性和精神动力。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其信仰和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形成自身的凝聚力,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企业文化管理的构建

2.1 将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使企业永葆生机

现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开始将各种管理手段融入到企业文化管理中,但由于我国的企业文化发展较晚,同国外企业相比,在企业文化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其中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在进行企业文化管理时,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对于实际操作,完全没有涉及,这就导致企业文化管理往往脱离企业的实际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作用非常有限。通过对大多数的优秀企业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的优秀企业都是将自身的生产特点和企业的文化管理进行充分的结合,并借鉴其他企业的文化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文化管理水平。像我国的海尔集团,其领导人通过对国外优秀企业的文化管理进行研究,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管理的特色,结合自身的特点,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国际知名的大企业。

2.2 以人为本,使企业时刻散发活力

对于二十一世纪来说,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就是人才,想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重心。同传统的以物为本的企业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当今时代,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中,员工不在仅仅是企业的雇佣员工,而是企业发展的一员,通过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使企业和员工共同进步。而企业也应该给予员工应有的尊重,为员工的切实利益进行考虑。员工也需要将企业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通过建立主人翁意识,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

2.3 立足实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发展水平和当地的文化程度不同,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的政策也不相同,对于企业来说,这一规律同样适用,由于企业所涉及的行业不同,且员工的文化程度具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采用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生搬硬套国外大型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不仅不会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且由于两者之间的情况相差较大,还会对企业的文化管理造成巨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企业失去自身的管理模式,还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其在对文化管理模式进行制定时,往往会对其他优秀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进行借鉴,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其他企业文化管理中适合自身发展的经验融入到自身的企业文化管理中,并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体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特色。

3.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

3.1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动力

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高效的发展和做大做强是其最终的目标,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其最终的目标,也是保证企业生存的重要策略,对当前社会来说,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文化管理的作用更加明显,通过对企业文化进行管理,使其能够将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模式灌输给每一位员工,然后根据企业文化制定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等,使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拥有一个完善的工作标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通过建设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然后结合以人为本,将企业和员工牢牢结合在一起。假如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文化管理模式,其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将无从谈起,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成功需要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是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是其必不可少的,像吉林省的著名企业利源铝业,其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正是企业文化的功劳。无论是员工的生产还是生活,其都运用企业文化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方式,使员工能够真正的融入到企业中,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保证企业具有持续的活力。

3.2 构建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使命的要求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其发展的重要指导和约束,能够使企业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理念。在当今时代,商业变化非常迅速,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则是保证企业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是一种不可见的无形资源,其作用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品牌价值不断提高,逐渐能够和有形的资产相提并论,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企业的一笔无形的资产,通过这种无形的资产,能够赢得更多用户的认可,并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在当今经济时代,产品和服务的差距越来越小,在这种形式下,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支持,保证了自身发展的外在环境。而无形的品牌效应一旦形成,就会促使消费者长久的对企业产品进行购买,这样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因此,构建企业文化管理就是企业使命的要求。

3.3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力之源

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通过一种软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柔性生产力,同时,这也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内在精神动力。而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工艺等,都是企业的硬实力,一个企业想要保持长久的发展动力,必须将自身的软实力,也就是企业文化,同自身的硬实力进行完美的结合,创造独特的企业凝聚力和灵魂,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其包含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内容,像产品文化等,通过这种划分,使企业文化融入到整个企业生产中。

4.总结

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企业的凝聚力,还能帮助企业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生产模式。通过员工和企业的结合,使企业保持持续的发展动力。(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泉市中新旅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吴德志,黄鸿卿. 论企业文化管理的构建与意义[J]. 今日中国论坛,2013,21:76+78.

管理重要性论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设计管理设计设计师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20世纪以来,人们在探讨艺术设计教育时,不能跳过和忽略的就是“包豪斯”,它几乎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代名词。人们不断研究其带给艺术设计教育的广泛指导意义,表现在其本身的工作效果和教育成就,以及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等,而后者才是包豪斯能够取得如此大成就的核心和根本。

包豪斯体系强调的是:

1.设计应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如果说,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和从业人员都达到了以上几点的要求,或许今天也就不需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说,艺术设计教育相对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纵观国内的艺术设计行业,社会不满意,主要表现在艺术设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和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表现就是没有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仅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还没有建立一套自己满意、社会满意、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正因如此,各个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都存在着较大水平上的差异。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艺术设计教育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些都是我们艺术教育过程中宝贵的指导思想。

二、设计和设计师

何谓设计?它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还同时肩负着把制造产业与尖端的软件产业一同吸纳进创造磁场的重任。”①而设计师,则是从事设计这一职业的人的一个统称。

设计师,是特殊的族群,与设计师们的对话有时可显示出更宽广的胸怀,改善环境的渴望,打造更美好的世界,提高大众对艺术、设计的品位,去帮助或改变这个社会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时候,有些设计师们的世界是很“窄”的。

笔者认为这和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的弱点是一样的。有些知识分子大多缺乏一种大文化观,他们看问题多只是从专业的、局部的、个人的、地域的角度出发,这对于整件事情和整个层面来说,是相对狭隘的。而有些艺术设计师,将自己圈在一定的小文化背景里,其认识和境界或许就停留在较窄的层面。

设计师以及设计师的创作,应面向社会。对于社会,设计师应积极参与并有责任感,在文化意识上发生作用,并把个人和现实文化联系起来。相应来说,艺术设计教育教会学生一种思考艺术的能力,教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反应的敏感力、认知力、艺术表现力和责任感。推动的不是某一层面的技术载体,而是思想上的变化,这比教技法更重要。

三、设计和设计管理

管理需要设计,设计必须加以管理,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出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产品之所以具有国际竞争力,是因为他们在设计的应用和行销上经常进行创新,其重要因素就是掌握“设计管理”,强调在设计部门中所进行的管理,以提高设计部门活动的效率化,将设计部门的业务体系化进行整理,以组织化、制度化进行管理。

设计管理,很多人对于这个词还是比较陌生的。1965年,英国皇家艺术协会(TheRoyalSocietyofArts,简称RSA)颁发“设计管理最高荣誉奖”。此奖目的在于借以“鼓励企业设计活动,经由广泛性、合理性、计划的步骤,使顾客、公司员工及相关人员对公司有整体品质的认同”②。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设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顾客、公司员工及相关人员对公司有整体品质的认同。设计管理的第一个定义,是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Farry于1966年提出的,他认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的设计师,并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③他把设计管理视为解决设计问题的一项功能,侧重于设计管理的导向,而非管理的导向。不难看出,MichaelFarry是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提出定义的。

设计管理,从企业层面的理解指的是企业领导从企业经营角度,以企业理念和经营方针为依据,对设计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是借鉴和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设计本身进行管理,使设计更好地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设计管理,企业的设计管理,在目前看来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企业品牌形象CIS战略的运用,是最典型的设计管理的实例,也是目前企业运用的设计管理。

四、如何进行设计管理

在现代的企业行为中,不管是以设计为背景,还是以管理为背景去理解设计管理,其基本的内涵已渐渐走向统一。那么,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又该如何进行设计管理呢?相信这是很多人目前真正关心的,下面,笔者以多年的教学和从业经验谈一些理解。

第一,设计战略和策略管理。

设计战略和策略,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企业情况、市场情况、产品情况等)作出的针对设计工作的长期规划和方法策略,是对设计部门发展的规划,是设计的准则和方向性要求。它是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的总体性规划。企业必须要制定自己的设计战略,并加以良好、有效地管理。

第二,是设计目标的管理。

设计必须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除战略性的目标要求外,企业的设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近期经营目标制定近期的设计目标,这一点很重要。前面在说到设计师们是一个特殊的族群,一般较为感性,在目标的设定、执行等方面最好能有强有力的管理,使之切实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第三,设计程序管理。

设计,是一个讲究创意、思想的工作,但并不表示设计就不需要流程。设计的流程管理,是为了对设计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确保设计的进度,以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和任务。

第四,设计作品的品质管理。

设计作品的品质管理,是使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在生产阶段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设计质量的保证与提高。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集思广益”,即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另一个环节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即设计成果转入生产以后的管理对确保设计的实现至关重要。在生产过程中,设计部门应当与生产部门密切合作,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实施监督,才能使设计的效果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第五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的价值对企业经营有着特殊的意义。对设计工作者来说,首先要保证设计的创造性,避免出现模仿、类似甚至侵犯他人专利的现象。应有专人负责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在设计的某一阶段进行审查。设计完成后应及时申请专利,对设计专利权进行保护。

结语

设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软件、技术和管理”这一大背景下不断发生变化,设计管理的定义和影响也在发展过程中。作为一门新的研究领域、一种应对激烈竞争的最具潜力的工具,设计管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在目前以及将来,对设计管理的探讨和发展应当被我们关注和重视。

注释:

①(日)荣久庵宪同等著,杨向东等译.不断扩展的设计.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第279页.

②刘瑞芬.设计程序与设计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1页.

③刘和山等.设计管理.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6.第10页.

参考文献:

[1]陈鸿俊编著.现代设计史.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日)荣久庵宪同等著,杨向东等译.不断扩展的设计.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陈屹,谢华编著.现代设计方法及其应用.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4.

[4]刘和山等.设计管理.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6.

[5]刘瑞芬著.设计程序与设计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管理重要性论文第5篇

关键词:竞争情报知识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成为主流经济,市场竞争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企业为了提高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及时洞察国内外宏观趋势和发展动态,规避政策和竞争风险,监视竞争对手,制定正确的对策,最终赢得市场和得到市场份额,开始逐渐重视经济信息、市场动态、对手情报的收集和利用。随着信息量的剧增使得企业难于在信息的海洋中及时找到准确的信息,所有这些因素都加速了竞争情报的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知识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知识经济正成为社会和企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一方面知识经济倡导创新、合作、学习、共享和重视知识资本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知识的迅猛增加,也增加了人们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知识和学习知识的难度,这些客观变化都无疑要求加强对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进行有效地管理,使人们快速找到正确的知识,并快速学习、共享需要的知识,以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竞争力,知识管理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产生和发展。

知识、信息的快速更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使得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问题,所以如何正确认识和协调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和谐运作与发展就成为制定正确的竞争策略,协助企业保持和发展竞争力的关键。

一、竞争情报

(一)关于竞争情报

美国匹兹堡大学JosephM.Katz商学院的John·E·Prescott教授认为,“竞争情报”既是指一个操作过程,也是指一种产品。我们可以理解:竞争情报是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战略决策为目的,系统地和科学地收集和分析有关竞争者活动和总体经营趋势以实现企业自身目标的过程,是企业参与竞争的一种工具。

(二)竞争情报作用

将数据、信息、知识转化为有利于企业战略决策的情报是竞争情报成果的核心。其主要作用与效果体现于:

1.为企业的战略决策与行动提供及时有效的情报支援

例如:为企业制定未来的战略计划提供情报支持;在新产品开发和推出阶段评估对手的反应行为及其反制计划和措施,等等。

2.机会和威胁的早期预警

包括预测竞争者的早期行为、技术动向和政府行为。例如:预测和规避可能的技术突破对企业现有和未来竞争优势的影响;预测和规避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环境变化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等等。

3.参与者的评价与追踪

包括竞争者、客户、供应商、管理者和潜在的合作者。例如:提供参与者的评估,以鉴别各类潜在的竞争者、合作者及客户群,等等。

4.支持企业战略规划和执行

由此可见,竞争情报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

二、知识管理

(一)关于知识管理

知识是由信息而来的,它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分析和归纳转换而来。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提高组织机构管理能力而提出的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其目的就是使组织机构通过知识共享、获取和利用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企业的成功主要依赖于企业在关键的经营过程中使用的知识的质量。在创造竞争优势、保证企业可持续的发展中,成功使用企业的知识资产至关重要。在各个行业中,知识管理的任务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的职能作用却是保持不变的,主要包括:为联机和非联机的知识建立知识地图,向用户提供知识利用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并提供相应的知识检索工具,监视企业外部知识源。

二、旁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系

(三)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相同点

1.产生的背景相似

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格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都是在物资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产生的。

2.研究对象都是知识和信息

竞争情报活动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内容重组、信息深度加工、以及对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知识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处理,知识的挖掘、重组、转移、创新、共享和显化。由此不难看出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是高度交叉,彼此融合的。

3.都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相关联

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是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缺乏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支持,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是不能生存、发展的。

4.都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竞争情报是一种特殊的高度浓缩人类智慧的产品,人的经验与高度综合的判断力起着关键的作用。竞争情报要求鼓励每位员工积极主动为企业收集情报,共享情报、利用情报。知识管理考虑的是如何转化人的观念使其愿意提供知识和共享知识,以及如何方便人们交流、学习知识并最终产生新知识。成功的知识管理需要企业建立以知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能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并重视个人经验、专业技术和创新,从而为知识的交流、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5.最终目标相同——保持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竞争情报本身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即提高活动主体的竞争能力、保持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从表面上看似乎与企业的竞争力无关,这是知识管理的缓效性造成的错觉。事实上,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是直接为企业竞争力服务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企业知识能力的竞争,而企业知识能力的提升又有赖于知识的有效管理。归根结底,知识管理旨在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6.实施策略的相似

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属于信息活动的范畴,因而在工作方法上存在一些共性。表现在:

(1)对显性信息的收集方式相同。对于诸如专利、技术、会议资料、管理文档之类的显性信息,可以采取相同的收集方式。

(2)部分信息交流方式相同。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注重加强信息在活动主体内部的流通,如竞争情报机构和知识管理机构都会采用BBS公告牌的方式加强内部的信息交流机制。

(3)对人的协调机制相似。两者都涉及到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因而在对人的协调机制上也存在相似性。比如,竞争情报所采用的头脑风暴法、德尔斐法等,有些类似于知识管理为实现知识共享而开展的研讨会、讲习班等。

(二)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不同点

1.研究范围不同

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一个信息的转化过程,信息既是这一活动的原料,又是最终产品,信息是竞争情报的灵魂和实质。

竞争情报研究范围可以概括为

3个方面:

(1)竞争主体情报,主要包括竞争主体能力的评估,诸如技术设备和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市场范围、营销方法等。

(2)竞争环境情报,诸如政治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等。

(3)竞争对手情报,包括竞争对手的现行战略、竞争对手的SWOT分析、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等。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它的活动是围绕着知识的有效识别、获取、开发、分解、转移、使用、存储和共享而展开的,信息和信息技术只是知识创新的工具和原料,其核心仍然是知识。知识管理主要关注知识获取、转化、传递、共享和创新等问题。

2.研究内容和方法不同

竞争情报以企业内、外部的知识为主,其目的是有效的组织知识,使其发挥作用。在竞争情报活动中,虽然强调人员的主观作用,但是人的经验知识是作为一种方法而不是对象来对待的。知识管理则是对企业内部知识的组织、管理,强调挖掘存在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从而建立知识与信息的共享网络,形成知识的管理体制。

3.外延差异

竞争情报工作只是信息工作的一个方面,其目标、任务和对手都比较明确,主要是为科研、生产和决策者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支持和对策建议。而知识管理包括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知识创新和共享的激励机制及保护制度的确立等。

4.时效性不同

竞争情报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它能对外部环境变化、条件变化等做出快速反应,并为决策提供有效的报告、建议、对策等,一般不具备可重用性。

知识管理则没有很强的时效于企业的长远战略、计划,通过长时间的运作能促进企业整体能力的提升,是可以为企业全体人员长期共享的。

由上可见,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包含和融合的问题,两种理念互相交叉、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和互相融合。当概念上升到理论层次的时候,其边界已很难界定。虽然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在侧重点、操作步骤和实现方法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他们在产生基础、内容甚至研究对象上,又都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无论竞争情报还是知识管理都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关系,寻找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激励绩效,将是企业能否迅速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四、正确理解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关系

(一)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互补性关系

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处于主导地位,收集竞争对手的一切信息。这些信息经过情报人员的加工、整理、分析,最终转变为企业可综合利用的情报。这一过程由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发挥主导作用。其后,由于情报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使之利用和吸收率大大降低。因此,需要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建立企业机制,改善企业信息系统的吸收和消化,提高吸收利用率及深度,并将分析后的情报内化到员工的认知结构及企业的工作流程中,以改善企业员工的知识状态,形成企业的专有知识和专有技能,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管理则明显占据主导地位。

由此可见,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本身就是融合的。它们没有明显的分界,既相互融合又相互涵盖,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缺一不可。合理地利用二者的关联性,可以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由此形成并不断完善的系统才能拥有治理资源上的优势,并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形成新的竞争力、生产力和竞争策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协调促进竞争力的发展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积累和在企业内的释放和共享,都将会增强企业竞争力,即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知识的挖掘和管理,从企业各个层面渗透知识,建立专有认知结构和特定工作流程,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知识管理是一种可以从企业内部和整体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手段,它属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范畴,在这一点上它与竞争情报是截然不同的。由于知识管理是从企业内部和整体上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所以由此产生的效果不是一时的而是长久的。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主导权和优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需要精确的规划和长期有效的实施。这就需要企业的各种资源及竞争情报系统与知识管理充分衔接、合作。然而也只有在强大的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支持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才能更好地、更完善地执行其搜集、整理、分析情报的职能,才能更准确地抓住环境变化,才能完成对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等等的研究,也才能将更准确的情报递交给企业高层管理者,以辅助决策的制定与执行。

(三)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知识的载体和来源。“人”在竞争情报系统中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是通过“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出全体员工关注企业生存状况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营造一种“全员重视竞争情报”的企业文化。即发动企业中所有的人都做“情报员”,鼓励每个员工为公司收集情报,并利用情报。例如,摩托罗拉公司的每一个人,不管他处于何种职位,都被鼓励为公司提供情报。

知识管理考虑的则是如何转化人的观念使其愿意提供知识和共享知识,以及如何方便人们交流、学习知识并最终产生新知识。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不断将外部信息源提供的信息转化为情报在企业内部加以消化,以此为基础,企业的知识管理构建了一个以人为主导,以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情报、知识和智慧的联合应用为主体,能够集体共享和交流的学习网络,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管理重要性论文第6篇

1.企业文化的内涵

所谓企业文化内涵,就是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和处事方式等的特有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目标愿景等,需要企业的领导人员精心进行培育,然后通过员工的共同参与,使其遍布到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个性和精神动力。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其信仰和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形成自身的凝聚力,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企业文化管理的构建

2.1 将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使企业永葆生机

现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开始将各种管理手段融入到企业文化管理中,但由于我国的企业文化发展较晚,同国外企业相比,在企业文化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其中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在进行企业文化管理时,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对于实际操作,完全没有涉及,这就导致企业文化管理往往脱离企业的实际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作用非常有限。通过对大多数的优秀企业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的优秀企业都是将自身的生产特点和企业的文化管理进行充分的结合,并借鉴其他企业的文化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文化管理水平。像我国的海尔集团,其领导人通过对国外优秀企业的文化管理进行研究,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管理的特色,结合自身的特点,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从而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国际知名的大企业。

2.2 以人为本,使企业时刻散发活力

对于二十一世纪来说,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就是人才,想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必须将以人为本作为重心。同传统的以物为本的企业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当今时代,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中,员工不在仅仅是企业的雇佣员工,而是企业发展的一员,通过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使企业和员工共同进步。而企业也应该给予员工应有的尊重,为员工的切实利益进行考虑。员工也需要将企业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通过建立主人翁意识,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

2.3 立足实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发展水平和当地的文化程度不同,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的政策也不相同,对于企业来说,这一规律同样适用,由于企业所涉及的行业不同,且员工的文化程度具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采用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因此,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生搬硬套国外大型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不仅不会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且由于两者之间的情况相差较大,还会对企业的文化管理造成巨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企业失去自身的管理模式,还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其在对文化管理模式进行制定时,往往会对其他优秀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进行借鉴,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其他企业文化管理中适合自身发展的经验融入到自身的企业文化管理中,并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体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特色。

3.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

3.1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动力

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高效的发展和做大做强是其最终的目标,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其最终的目标,也是保证企业生存的重要策略,对当前社会来说,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文化管理的作用更加明显,通过对企业文化进行管理,使其能够将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模式灌输给每一位员工,然后根据企业文化制定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等,使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拥有一个完善的工作标准。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通过建设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然后结合以人为本,将企业和员工牢牢结合在一起。假如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文化管理模式,其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将无从谈起,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成功需要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是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是其必不可少的,像吉林省的著名企业利源铝业,其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正是企业文化的功劳。无论是员工的生产还是生活,其都运用企业文化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方式,使员工能够真正的融入到企业中,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保证企业具有持续的活力。

3.2 构建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使命的要求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其发展的重要指导和约束,能够使企业员工形成统一的价值理念。在当今时代,商业变化非常迅速,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则是保证企业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是一种不可见的无形资源,其作用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品牌价值不断提高,逐渐能够和有形的资产相提并论,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企业的一笔无形的资产,通过这种无形的资产,能够赢得更多用户的认可,并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在当今经济时代,产品和服务的差距越来越小,在这种形式下,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支持,保证了自身发展的外在环境。而无形的品牌效应一旦形成,就会促使消费者长久的对企业产品进行购买,这样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因此,构建企业文化管理就是企业使命的要求。

3.3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力之源

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通过一种软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柔性生产力,同时,这也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内在精神动力。而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工艺等,都是企业的硬实力,一个企业想要保持长久的发展动力,必须将自身的软实力,也就是企业文化,同自身的硬实力进行完美的结合,创造独特的企业凝聚力和灵魂,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其包含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内容,像产品文化等,通过这种划分,使企业文化融入到整个企业生产中。

管理重要性论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完整;真实;企业管理;基础地位

一、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

会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在各个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顶工作。随着国际投融资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会计国际化已日益成为各个国家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从新版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及内容来看,各项准则环环相扣、衔接有序,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但是,在我国众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会计工作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如:

(一)管理模式僵硬。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地位缺失。

一些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不重视会计工作,造成会计部门的不健全和会计工作的杂乱无章。这使得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被忽视,造成会计信息不能完整、及时、真实地被记录。事实上,会计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影响到会计信息差异的大小。会计地位的受控性越强,受控制人的支配越具体,越容易受到非会计因素的影响(如控制者利益驱动的影响),会计信息差异就越大;控制会计的权力主体越多,会计的公正性就越高,会计信息差异也就越小。会计委派制、记账制提供的信息质量要高于会计企业身份制,因为支配会计的权力主体多元化。但总的来看,当前会计工作处于受单位负责人控制的地位,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各种目的,控制会计核算向非会计规范转变,大大削弱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扩大了会计信息差异。

(三)意识淡薄。

意识淡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的意识淡薄。部分企业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认为只要能按时报送出会计报表,完成报送任务就可以,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建不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为了局部利益远,迫使或诱导会计人员说假话、报假数,以显示其“政绩”,取得“政治荣誉”,或逃避税赋,使会计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遇。以至于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缺乏统一、规范的领导。二是会计人员的意识淡薄。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会计约束机制由正式约束、非正式的约束等几部分构成。正式约束是指经济法规,会计准则制度等法律约束;非正式约束是指人们在长期经济活动中无意识形成的行为规范,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规范、意识形态等。对会计信息差异的影响来说,突出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会计诚信度差等方面,当然会计职业道德匮乏与社会大环境有直接关系,社会不正之风和党政人员腐败对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意识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使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不能规范进行,导致会计信息差异增大。

(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表现在:

(1)有的企业会计机构还不够健全、会计人员的配备还有欠缺、会计岗位设置还不够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

(2)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机构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企业中表现好的、技术全面的会计人员往往被分流,安排他职,从而因为岗位的变动,影响到会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一些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并不是向社会广招人才,公平竞争,而是把一些文化水平低、不懂业务、“听话”的人安排在会计机构,这些人不懂会计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只为了讨好领导,惟命是从,不按规矩办,记帐随意,手续不清,资料不全,任意伪造。在是非方面,不坚持原则,对违法违纪行为不敢于制止和揭发,影响了会计信息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二、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一个企业的企业管理工作涉及许多不同的部门,其管理成效的优劣不是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是企业若干部门共同执行的结果。由于会计部门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发生广泛、直接、连续的关系,因此,会计部门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各部门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只有让会计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会计工作,就没有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具有复杂的内容,它包括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等等。它涵盖企业人财物、销每个方面。这些内容,错综复杂,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其中,会计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则是处于基础性地位的,这是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对会计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分配劳动,以节约劳动时间。要科学地管理经济,就必须要进行经济核算,而经济核算的中心是会计核算。现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劳动分工和协作更细,更复杂,再生产各环节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更广,因此,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各种有关数据和资料,才有可能组织企业经济的综合平衡,才能对社会生产进行反映和控制,做出科学预测,以指导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会计监督职能越来越重要。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和目的。会计监督是加强企业法规、制度的需要,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是企业经济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三)会计工作更具有政策性和科学性。

企业的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都必须在企业长远目标的引导、约束、规范下进行。而企业的各项决策,又绝大部分直接地或间接地落实在会计工作中。因此,作为企业,必须加强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强和完善会计工作,强化会计部门的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会计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中的最大的效益,也就是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荣誉,并且还会实现各个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都是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而反映出来的。会计部门可以直接通过对企业的核算,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成果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不但促使企业决策者可以很快的了解当前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和欠债能力的高低,而且还可以发现企业风险的大小,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劣,使决策者在企业运行的很多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用最小的风险、最健康的财务状况来实现最好最大的利润。同时,还可以发现一些必要的问题,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一些相关依据。

四、会计工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会计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在很多人看来,一般会计就是记账、算账和会计报告,不具体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即使部分参与企业管理工作,也是财务经理们的事,其实,会计除以报表方式为其他管理人员提供公司经营信息外,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司管理之中,无论是进行成本核算、报账、记账,会计是企业预算执行第一个知情者和监督人,从材料采购到销售回款,通过预算、比较价格、信用管理、指标对比等,会计无不履行着监督的职能,无不参与于企业管理之中。

会计工作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专业工具,因此这项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人员进行,并采用较多的专业术语和专门方法,然而会计其服务对象并不是会计专业人员,其存在的宗旨除自身通过控制与监督有限地参与管理外,更多是为企业相关管理服务的,而这些管理人员并非都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因此,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需要全面、真实、及时与可比,还要求对此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有用,则除自己能读懂外,还要求所涉及管理人员、相关利益者都要能读懂,如果其中包含有一些比较专业的信息,应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解释,使其他管理者能从会计提供的信息中读到其所需的相关管理信息,只有这样,会计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发挥更大的潜能。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决策者能够更方便的读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决策。

因此,会计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管理工具,不仅仅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与结果,还通过预算、监督、参与决策等,参与到企业管理过程之中,作为一个重要管理环节来使用,作为履行此项工作的会计人员自己应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自己管理工作职责。

五、会计资料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企业会计体系由五个分支组成:(1)财务会计,主要功能是对外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2)管理会计,主要功能是对内部管理者提供支持管理决策的信息。(3)成本会计,其功能具有二重性:一是为财务会计提供成本信息,以合理确定存货价值及计算损益,二是为管理会计提供决策分析中的基础信息。(4)税务会计,主要功能是依据税法计提税金,订立税务规划。(5)内部审计,主要功能是维护企业会计体系的客观性和安全性。

这些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在企业管理中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参考资料。对会计信息的会计分析既是制定计划的前提,又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反映工作成绩、提出改进意见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所进行的会计分析,一是可以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二是可以发现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三是可以找出差距及原因进而提出对策。:

六、会计主管是企业领导的左膀右臂

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主要依靠会计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共同努力来完成。从外部经济环境来看,每个单位都要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经济建设,必然与社会发生多方面的联系或多种形式的经济往来,这些经济关系需要会计主管人员来处理。从内部经济环境来看,每个单位都要按经济规律管理经济工作,特别是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尤为重要,需要会计主管人员认真细致地研究生财、聚财、用财等理财之道,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核算内容更加广泛,要求更加规范,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对企业决策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决策者就不得不借助于会计主管的工作和帮助。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应该坚决加强,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决策者服务,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服务,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平稳、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希旗:《浅论如何强化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8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3】陈圻葳:《试论会计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17期;

【4】陈永波、羊芙蓉:《浅议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和现状》,消费导刊.理论版2007年第2期

【5】黄新生、赵晓文:《商业时代》,2006年第25期;

【6】祝道武、田晓静:《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