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职场礼仪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2-27 11:01:30
职场礼仪论文

职场礼仪论文第1篇

关键词:礼仪培养;职场;地位;研究

“赢在职场,须注重细节”这句话的含义则透露出礼仪作为职场中最为细节性的东西,其地位不容忽视,更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加以培养和应用。现代职场礼仪的培养因礼仪的作用不断的凸显,越来越多的礼仪培训机构出现在大街小巷,从一个角度也说明了礼仪培养在职场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社交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具有理论性强、知识面宽且注重实用的特点,是众多学科和知识的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对于现代职场规则,早已潜移默化在大众的心理,拥有良好的礼仪,并且能够恰当的应用将为自己在职场中赢得更多的机遇。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国家经济逐渐同世界深入接轨的大背景下,职场礼仪对于个人而言也是越发的重要。为此,本文将结合礼仪培养的现状进行剖析,探究礼仪培养在职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更多的职场人士提供礼仪学习和应用的参考。

1 礼仪培养的现状和使命

1.1 礼仪培养的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职场礼仪培养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提供职场礼仪培养,从一个侧面看出礼仪培养的社会需求,以及在职场中的作用。但我国礼仪培养的现状却差强人意,缺乏系统的理论培训、实践应用等问题。

首先,目前的职场礼仪培训机构虽然增多,但其培训的出发点大多是职业教育,忽视了个人思想道德和个人素养的培养,对于礼仪修养的养成更是被忽视。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呈现出专业技能和职业证书的增多,却缺乏必要而合乎职场要求的社交礼仪。其次,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忽视职场礼仪的教育和培养,主要表现在家长灌输于孩子的观念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溺爱于孩子,忽视对孩子社交礼仪的引导和培养,造成早期礼仪教育的失败。最后,我国礼仪的养成教育缺失,造成求职者社交礼仪的缺乏,以环保为例,许多年轻人因礼仪养成教育的缺失,造成对环保和个人卫生素质意识的淡化,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现象层出不穷。

1.2 礼仪培养的使命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中不乏对个人礼仪的讲述和要求,因此,从时代和社会的角度看待职场礼仪而言,礼仪的培养是时代赋予职场人士的一种使命和要求。从社会的角度而言,礼仪更是我国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在家庭婚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公德中,礼仪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基础。从社会教育的角度而言,礼仪培养是时代和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个人的素质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等掌握的情况,同时也要求个人拥有良好的礼仪,拥有礼仪之人方可谦虚好学,乐于助人、最老爱幼等,在个人知识结构构成中,社交礼仪占据重要的一环,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积少成多,个人礼仪的拥有是社会公民素质整体提高的一个基础,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新时期新形势下,伴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进一步的接轨和融入,礼仪培训已经成为时代、社会、职场等所赋予个人的一种使命。

2 礼仪培养在职场中的地位

2.1 礼仪培养是进入职场的明信片

礼仪培养具有国际社会的共同认可性,同时拥有所在国和社会的特殊性。在我国,从“礼仪之邦”的美称到职场的需求,礼仪培养无处不在,要求个人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对于初入职场的求职者而言,礼仪培养就是其进入职场最好的明信片。相比于传统教育中,专业技能的掌握、职业证书的获取、学历水平的获取等等,只是一种能力的象征,然而,礼仪则是一个人展现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最好的明信片。接受过良好的礼仪培养的求职者,在掌握和恰当运用礼仪过程中,将能够最好的展现个人的精神风貌、个人素养,以此获取更多的关注、尊重和机遇,是进入职场的名副其实的明信片。

2.2 礼仪培养在职场中是发掘个人潜能的不竭动力

在职场中,人们接受美国行为学家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一层次理论让我们能够从行为学的角度去探析礼仪在职场中的作用。在职场中,个人通过接受良好的礼仪培训,更好的产生与职场工作要求相符的正能量和动力,是推动个人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的动力。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最后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礼仪无处不在。“仓廪足而知礼节”而说明了在职场中,个人从最底层次的需要到更高层次需要的追寻过程中,不断地以礼仪展现着个人的综合素养,借助礼仪不断的在职场中获取更多的尊重和机遇,借助礼仪,个人焕发出自我实现和发掘个人潜力的不竭动力。

2.3 礼仪培养是职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职场人文环境的形成离不开个人礼仪的运用。个人是构成职场的最小单元,而个人的礼仪则是体现着职场文化和人文环境最好的名片。个人在职场发展过程中,通过接受礼仪培训,掌握与人沟通、相处的方式,从个人的谈吐到生活细节的注意,无处不在为构建和谐文明且成熟的职场人文环境建设提供着保障。换言之,礼仪培养,即职场对于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是帮助维护和推进职场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拥有良好职场礼仪的个人能够在职场中塑造更加自信和完美的自我形象,帮助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精神状态的豁达,进一步推动职场环境的形成和改善。

3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交礼仪不仅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是职场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礼仪培养在推动职场环境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职场中即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

参考文献:

职场礼仪论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场域”构建;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孙红梅,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主任,讲师,硕士;郑瑞涛,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讲师,博士

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作为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各高等职业院校所重视,并逐步将其纳入教育教学环节。在多年实践探索中,我们尝试引入“场域”构建理论,营造“润物细无声”的礼仪教育空间。这一实践尝试,大大增进了我院开展高职生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场域”构建的提出及其对于礼仪教育的意义

皮埃尔・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是法国一位享誉世界的社会学家,早年从事人类学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学术积淀。他提出的“场域”概念在其庞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场域”分析的视角也普遍被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所采用。具体来讲,他认为所谓的“场域”,即“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对占据决定位置的行动者或制度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都是客观决定的” [1]。他提出的“场域”并不仅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无形的社会空间。“场域”能够反映现代社会的社会特征。布迪厄将“场域”作为一个分析工具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学研究,取得了一批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他从多年的实践研究中发现个体的行动都发生在一定的“场域”内,并且受到外在“场域”的影响。

有学者将“场域”与“教育”相结合提出了教育“场域”的理论范畴,认为就其作为一种客观性社会存在而言,教育“场域”系指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 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这是对教育作“场域”解读的尝试, 也是教育研究在理论范畴建构和方法论拓展上的一种积极探索。[2]教育“场域”的提出蕴含着“场域”影响到其中个体的行为,个体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能动性,调整自我的行为,以适应外在的环境,强调了外在的环境影响与个体主观能动性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与勒温提出来的心理场相比较,布迪厄更侧重于外在个体的社会空间,这个社会空间中个体所占据的位置、其具体的行动等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并能够对客观的社会网络产生影响。而勒温则是更倾向于人的心理层面,是以人的心理为中心而形成的场。尽管心理场带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直觉的”、“想象的”的意味,带有明显地主观色彩。因此场域理论对高职生的礼仪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场域”构建的提出,对于加强改进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然人类的行为普遍发生在某一“场域”中,那么注重构建相对应的“场域”就能够对个体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就高职生而言,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客观因素以及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生礼仪素养距离现代社会日趋增长的要求差之甚远。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职业人。为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许多院校已经逐渐意识到高职生礼仪教育在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因此探索适应高职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已迫在眉睫。

如果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能够在充分夯实学生基础礼仪知识的前提下,将礼仪的实践训练与基础理论知识融为一体,构建多元化的礼仪教育“场域”,将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礼仪教育中以“场域”理论为指导,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新生军训成果汇报暨表彰大会、校园之星评选表彰大会、开学典礼、素质教育基地揭牌仪式等活动中,注重构建与学生的实际特点相吻合的场域,构建能够对个体产生积极、有效影响的内外部环境,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礼仪教育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二、“场域”构建在高职生礼仪教育中的实践操作

新生开学典礼中的“场域”构建

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开学典礼为例。以往的开学典礼,我校区一般是按开学典礼实施方案,由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典礼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典礼前要求学生们遵守会场纪律、统一穿校服、准时到场。虽然典礼的举行井然有序,但学生的表现却不尽人意。坐、立、行、走及言谈举止的表现缺乏礼仪规范,学生鼓掌也不能掌握好时机,在整场典礼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参与状态,整个会场气氛缺乏活力,难以形成情感共鸣。开学典礼虽然顺利结束了,但礼仪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典礼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

2010级南校区新生开学典礼中,我们尝试运用“场域”构建的理论,精心设计了礼仪教育的环节,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促进开学典礼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最优化。典礼前,学生工作处动员学生们精心布置会场,创设场域中的物理空间,营造有形的典礼环境和庄重的典礼氛围。同时,深入进行基础礼仪知识的教育,以此来对场域中的个体进行塑造。各班级预先召开主题班会,对开学典礼的具体流程进行说明,同时对学生进行典礼的礼仪常识教育,从会场纪律、坐姿、入场时间及着装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开学典礼当天,全体新生提前半小时入场,相关教师对学生进行典礼前的集中动员,进一步强化典礼会场礼仪知识,规范文明礼仪行为。学生在这一阶段进一步从内心接受礼仪教育并自觉进入角色,切身体会到这次开学典礼的主角不再是出席会议的学院领导、老师,而是他们自己,意识到这是大家共同的节日,是人生的一段难忘的记忆,要以自身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礼仪修养来共同营造一场难忘的盛典。这一段工作,有效地促使同学们从心理上接受这场会议礼仪的教育,自觉地配合着典礼过程中的各环节的礼仪要求。集中动员之后,还现场进行了实地模拟演练,包括领导入场、学生上台领奖等不同环节中的鼓掌、会议期间坐姿礼仪、退场要求等。

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学院领导及全体师生都身着正装,会场气氛庄严而热烈。在整个活动进行的一个小时中,没有同学随意走动,也没有说话和接听手机现象,同学们的鼓掌热情而恰到好处。由于每一个上台发言和接受表彰的学生,都提前进行了礼仪培训并进行过反复实地演练,因此从着装和言辞都体现了一名高职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职业精神。这种氛围深深地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新生,使他们深感作为北信学子的一份骄傲和自豪。会场上的掌声如此的真诚和热烈,同学们内心的温暖和感动越发真切,每一颗心灵在这一刻被深深的打动,为自己也为别人所感动,他们真正成为了典礼活动的主人。会后,学院领导、老师及参会学生们都对此次开学典礼的礼仪教育方式给予高度评价。

此次开学典礼中礼仪教育“场域”构建的基本框架如右表。

这次典礼之后,老师们发现开学典礼礼仪教育的效果一直在延续,学生们在多次参加大型活动时,从着装、坐姿、掌声、进出场的秩序等多方面都显示出了训练有素、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使老师们感到万分惊喜。总结这届学生在开学典礼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就在于为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构建了一个学习、训练、体验开学典礼礼仪的典型的“场域”,将学生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学生们切实地感受到从外在环境内化到自身的学习动力,在促使自己主动学习、训练。由此可见,“场域”的合理构建,对实现高职生礼仪教育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场域”构建突出了高职礼仪教育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场域”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一味说教和灌输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深刻地领悟到礼仪知识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便于形成礼仪教育、养成教育、道德教育的合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场域”构建使礼仪教育更具有全员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由于一次“场域”的构建往往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使全员育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更易于形成学校育人的合力,同时,由于在构建“场域”的活动中,学生参与度高,普及面广,使礼仪教育更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3. “场域”构建有效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生在一次深刻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易于形成共同的认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调适自身行为,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

三、礼仪教育“场域”构建的实施策略

可以将教育“场域”视为双重内涵的空间,这个空间一方面是物理存在的,包括主席台、条幅、座椅、多媒体、灯光等有形的物品,另一方面则是无形的教育环境,身在其中的学生能够明显地意识到他人在场,自身与老师、同学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氛围、他人的认知、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更倾向于调适个体的行为以适应外在的环

境。礼仪教育中“场域”构建的实施,应注意如下策略。

(一)确立学生在“场域”构建中的主体地位

构建高职生的礼仪教育的“场域”,首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场域”的构建中来。在传统的礼仪教育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很少主动地去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厌倦。如何让高职生接受全面的与自己的职业生涯接轨的礼仪教育,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构建一系列趣味性、新颖性、教育性并存的适于学生参与的礼仪教育的“场域”。例如,我院举行的第五届科技艺术节“北信杯”礼仪知识竞赛,学生参与了竞赛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竞赛环节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表演和时尚元素,台上的辩手与台下的观众相呼应,使礼仪知识充满趣味,更加深入人心。学生参与“场域”构建的过程,其实也是主动学习的过程,这就能够使学生摆脱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状态,真正树立起学生在礼仪教育的主体地位。

(二)建构寓教于情的“场域”氛围

礼仪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个人文化层次、道德修养、思想水平的表现。礼仪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充满审美情趣、精神愉悦的美好体验。因此,礼仪教育“场域”的构建需要营造寓教于情的氛围,使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引发学生对于审美、高雅的向往。尤其是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校园典礼等各种大型活动中设计寓教于情的礼仪教育的“场域”,更易于学生接受礼仪教育。例如,我院新生军训成果汇报暨表彰大会上,我们把在军训期间收集的学生大量的实地影像素材精心制作成视频短片播放,军训现场的动人场面,深深地打动了每个学生的心。会场中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无形中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礼仪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之一味说教、灌输的教育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当然,进行学生礼仪教育的“场域”不必完全拘泥于大型活动,诸如课堂、礼仪实训、学生日常管理、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等都是构建寓教于情的礼仪教育“场域”的时机。如,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的教育及管理中,赞赏学生不经意表现出来的文明礼仪的闪光点,其他学生就会意识到何种行为是值得提倡、值得欣赏的。学生在理性上认识后,教师要以情动人,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学生心理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三)全员参与与甄选参与群体并重

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仅仅依靠任课教师、班主任的力量是难以达到显著效果的。这就要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来参与,树立全员参与礼仪教育的意识。参与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力量可以是多元化的,除了任课教师、班主任之外,还可以是学校的行政后勤工作人员等,家长当然更是责无旁贷。多元化的教育力量可以在学生生活、学习的不同场合构建礼仪教育的“场域”。构建礼仪教育“场域”的动力之一,就是“场域”中的学生能够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感染,从而激发出强烈地学习动机和参与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地调适自身的行为,更好地满足未来职业的要求。

当然,在树立全员参与礼仪教育“场域”的构建中,也要注重优化参与群体的结构。社会学理论认为,影响参与群体结构的因素包括群体的规模、规范、角色、数量都能够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的个体往往在礼仪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能够最大化地丰富学生对于礼仪的认知。因此,参与群体最好能够来自不同的工作背景、不同的人生阅历、多元的学科背景等,可以是家长、礼仪教育专家、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等,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阐释对礼仪的认识和理解。诸如来自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学习礼仪知识的看法往往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礼仪对自己以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学习更有指导性。

(四)促进从外部的影响到内在品质的转化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从社会的、集体的、合作的活动向个体的、独立的活动形式的转换,从外部的、心理间的活动形式向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转化,就其实质而言是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内化”机制。同时,这也表明内化的过程是一种转化的过程,而不是传授的过程。[3]内化的过程就是学生把学习到的礼仪知识转化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成为自身人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便能够适应不断变迁的外在环境。这也是高职生礼仪教育从外在的控制支配到自我支配的转化过程。不可否认,“场域”对学生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外在的,“场域”产生的外部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礼仪教育的目标。而高职生的学习主动性往往较为薄弱,因此,注重学生从外部影响到内在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较之其他的教育方式,“场域”的构建不仅是强化了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多元化的礼仪教育“场域”中,能够极大地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心去体会、去领悟,这是礼仪知识从外在输入到内化于心的必经途径。

构建礼仪教育“场域”往往能够达到其他礼仪教育方式无法企及的效果。但这一教育策略自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诸如前期准备中的时间、人力投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等等。礼仪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不同层面、不同主体通过综合性的教育策略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 李猛,布迪厄,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80.

职场礼仪论文第3篇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大概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有些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做什么事情都游刃有余?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不受人待见?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甚至别人见了就想躲?为什么一个电话会让客户不再光临你的企业?为什么一次不经意的会面和握手会让你失去百万合同?这一切皆因不懂礼而惹的祸!

想要成功的人生,礼仪必将先行!俗话说的好:不知礼则失礼,失礼则无人理!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商务职场礼仪的表面意思包括了五大方面:

一、职场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职场礼仪不同于法律,虽然都有规定该做与不该做的但是作为道德规范来说他是没有绝对的惩罚制度的,做的不当,最多是遭人唾弃,所以能规范道德行为的人也只有我们自身而已。

二、职场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职场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职场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也就增进了你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为你建立人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

例如随地乱扔垃圾、吐痰、横穿马路等等不文明的行为都是需要通过道德去规范的。若是靠法律去限制那我们则需要多少警力去监督惩治?

四、礼仪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

职场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完全脱离职场而存在,同时职场也不是由一部分的人就可以组成的,职场道德、职场礼仪的建立于遵守是需要全体职场成员共同努力的。

五、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

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职场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如在公共场所穿拖鞋是失礼的,而在家穿拖鞋则是正常的。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礼仪才能得到的体现。

职场礼仪在当代社会的作用

1.学习礼仪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坐井观天已难以适应形势,唯有从井底跳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方是当代职场应有的意识。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

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学习者顺利的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他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形象。

2.学习礼仪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浅论职场礼仪的意义浅论职场礼仪的意义。

这对于企业和服务行业而言,就更需要积极的适应这种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总是需要具体的人去实施、操作的,这些实践者如不懂得现代的社交礼仪,那么就很难在市场上立稳脚跟。

比如说一个供销员上门推销产品时,如事先不敲门径直而入,那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被人误解。所谓礼多人不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仅为自己也为组织均应更多地了解学交礼仪的知识,帮助自己顺利走向市场、立足市场。作为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场理应在此方面走在前列。

3.学习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正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

这种现在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的内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沟通的条件下,实现有礼有节的交往,去实现创造人和的境界,就必须学习和运用礼仪。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际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交流,而信息乃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浅论职场礼仪的意义商务礼仪。由此可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

职场礼仪论文第4篇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大概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有些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做什么事情都游刃有余?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不受人待见?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甚至别人见了就想躲?为什么一个电话会让客户不再光临你的企业?为什么一次不经意的会面和握手会让你失去百万合同?这一切皆因不懂礼而惹的祸!

想要成功的人生,礼仪必将先行!俗话说的好:不知礼则失礼,失礼则无人理!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商务职场礼仪的表面意思包括了五大方面: 一、职场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职场礼仪不同于法律,虽然都有规定该做与不该做的但是作为道德规范来说他是没有绝对的惩罚制度的,做的不当,最多是遭人唾弃,所以能规范道德行为的人也只有我们自身而已。

二、职场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职场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职场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也就增进了你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为你建立人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

例如随地乱扔垃圾、吐痰、横穿马路等等不文明的行为都是需要通过道德去规范的。若是靠法律去限制那我们则需要多少警力去监督惩治?

四、礼仪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

职场是一个大家庭,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完全脱离职场而存在,同时职场也不是由一部分的人就可以组成的,职场道德、职场礼仪的建立于遵守是需要全体职场成员共同努力的。

五、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

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职场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如在公共场所穿拖鞋是失礼的,而在家穿拖鞋则是正常的。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礼仪才能得到的体现。

职场礼仪在当代社会的作用 1.学习礼仪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对外开放的国策打破了长期封闭的环境,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坐井观天已难以适应形势,唯有从井底跳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方是当代职场应有的意识。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社交礼仪。

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学习者顺利的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他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形象。

2.学习礼仪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商品流通关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同时更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浅论职场礼仪的意义浅论职场礼仪的意义。

这对于企业和服务行业而言,就更需要积极的适应这种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总是需要具体的人去实施、操作的,这些实践者如不懂得现代的社交礼仪,那么就很难在市场上立稳脚跟。

比如说一个供销员上门推销产品时,如事先不敲门径直而入,那是不礼貌的,甚至会被人误解。所谓礼多人不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仅为自己也为组织均应更多地了解学交礼仪的知识,帮助自己顺利走向市场、立足市场。作为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场理应在此方面走在前列。

3.学习礼仪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正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尤其是人们交往的范围已逐步从人际沟通扩展为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从面对面的近距离沟通发展到了不见面的远程沟通,从慢节奏、低频率的沟通变为快节奏、高频率的沟通。

这种现在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的内容和方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沟通的条件下,实现有礼有节的交往,去实现创造人和的境界,就必须学习和运用礼仪。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际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交流,而信息乃是现代社会中最为宝贵的资源浅论职场礼仪的意义商务礼仪。由此可见,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是现代人立足于社会并求得发展的重要条件。

职场礼仪论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职业礼仪 综合素质

一、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礼仪教育现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赢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类现象:一些中职学生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乱扔杂物,高谈阔论,破坏公物;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冷漠自私,污言秽语,不懂得尊重别人;穿奇装异服,发型怪异,妆容夸张等。在笔者学校就业部门的就业跟踪调查中,部分用人单位也反映,中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成问题,但文明礼仪素质有待提高,有些学生连起码的人际交往礼仪都不懂。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因此,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礼仪教育刻不容缓。

二、加强职业礼仪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较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并得到不断发展。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提高职业礼仪素养,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因为缺乏职业礼仪而丧失机会。加强中职生的职业礼仪教育,是继续加强针对性技能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育手段。

第一,职业礼仪教育是规范中职生日常礼仪的重要工具。礼仪在支配、控制人际交往活动的同时,会成为第一印象中他人的主要衡量、判断手段。拥有良好的礼仪素养,更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

第二,职业礼仪教育是提高中职生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形式。加强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与他人形成更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塑造个体独立人格,满足学生从学校逐步向职场过渡的心理成长需要,提升其自信心、自尊心。

第三,加强职业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中职生综合素养,培养道德自觉意识,促进其自我锻炼、改造礼仪品质。礼仪是道德素养的外化表现形式。中职生以得体的言谈举止、平和的心态、恰当的事件处理方式迈入职场,是赢得领导与同事认可、获取长远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途径

职业礼仪已经成为礼仪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职业礼仪教学

职业礼仪教学应该“学”“用”并重,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职业礼仪教学中可使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如让学生参加模拟招聘会、模拟工作流程等,灵活运用之前所学的礼仪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2.发挥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教师一直扮演着言传身教的重要角色。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因此,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按照教师礼仪的规范和要求行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3.改革礼仪课程考核方式,健全评价体系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礼仪课程的考核应当以实践检验为主,以笔试测试为辅。笔试侧重考查学生对礼仪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检验重点考查学生对礼仪规范的实际应用情况。要对课堂表现、平时活动、岗位礼仪的运用等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评,真正达到通过职业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4.打造有浓厚礼仪氛围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能够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礼仪修养。在校园内,应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提倡文明言行。例如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通过演讲、辩论、专题讲座、文艺活动等形式,呈现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及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用有浓厚礼仪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来感染他们。

当今社会是一个强调品牌打造的社会,中职学生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在职场中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学习职业礼仪,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富有成效的职业礼仪教育在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对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中职学校更应该积极实施职业礼仪教育与技能培训两者并重的教育模式,力争培养出更多知识全面、技能过硬、适应企业要求、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

职场礼仪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 职业礼仪教育 背景 功能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48-02

目前,高职毕业生文明礼仪、职业规范、吃苦耐劳等职业素质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对此,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加强职业礼仪教育,促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和沟通、组织、协调等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礼仪理论知识和礼仪文化修养,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举止得体、人际交流技能娴熟,能直接胜任企事业单位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型人才。本文试对高职开展职业礼仪教育进行思考。

一、高职开展职业礼仪教育的背景分析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至今已有30多年,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统一高考制度并未改革,为了考上好学校,许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为其规划了人生路线:上名牌小学上名牌初中上名牌高中上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这似乎是中国家庭孩子的唯一选择,必然催生一切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学大纲、材、辅甚至统一考试答案,各级部门以考试分数作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质量好与差的唯一标准,这种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家长和老师们把精力都放在了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上,而忽视了孩子的为人处事等文明礼仪和思想道德教育。

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礼仪、品格、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组认为,儿童良好礼仪习惯养成期在2.5~6岁。然而,处于应试教育强压下的中国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起就让孩子们参加各种数奥、英语等补习班和兴趣班,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文明礼仪和道德教育。虽然《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语文课程标准》中,《孔子》《孟子》《左传》等典籍中有关礼仪道德的名篇佳句也被列入优秀诗文背诵篇目中;《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各种交往礼节、交往文化也要求学生熟习和掌握。但中小学生们普遍为了考试分数而机械学习,并未真正理解并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

上大学后,从小缺乏文明礼仪教育的大学生只“知书”而不“达礼”者多,一些大学生不懂得尊敬师长、尊重他人,不懂得礼貌待人、谦虚礼让,不少刑事案件起因缘于非常小的琐事,有的仅仅是因为对方没有说一句“对不起”而引起。从近年来企业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评价来看,总体感觉当今大学生在为人处事、谦虚礼让方面不如以前的大学生。事实上,企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学生的人品如道德水平、个人修养、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精神等,其次才是才华和技能。可见,应试教育造成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缺失,要尽可能在大学期间加强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教育弥补回来。

二、职业礼仪教育的功能――促进形成良好道德规范

职业礼仪是帮助企业和企业中的个体对市场产生影响力的最有效资源,每位企业个体都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员工的职场形象与职场礼仪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高职学生如何才能在众多企业职员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专业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善人际关系的技巧,才能快速建立良好的职场形象,学习职场礼仪便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高职生的职业礼仪教育,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对现代职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迫切需要,基于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形象,促其熟练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展示其与人沟通艺术,增强其工作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而言的。职业礼仪具体表现为:同事相处礼仪、与上下级相处礼仪、汇报与听取汇报礼仪、使用电话礼仪、接待来访礼仪、部门交流礼仪、企业代表礼仪规范、文明礼貌用语等。职业礼仪定位于职业人员的基础技能,是每一名职业人员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合格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道德教育使人们养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忠于长辈、办事诚实及讲究信用等道德风尚。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等礼仪方面表现出来的是人的内在文化修养、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礼仪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礼仪教育和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职业道德信念,掌握正确的职业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应试教育导致的文明礼仪和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从而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操作性和有效性。礼仪教学要内外兼修,德辉于内,礼发于外。礼仪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的实行不仅体现在“礼”的观念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礼”的行为上,即通过仪态、语言、动作和活动表现出来。职业礼仪教育是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才的需要。对高职学生进行礼仪传统和礼仪知识的教育,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作为“礼仪之邦”的历史传统,接受礼仪文化的积淀,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做到“坐有举,行有礼”,树立崇尚礼仪的理想和信念,增强礼仪的观念,从而达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礼仪教育从青年学生抓起,每年几百万讲文明懂礼貌的青年学生进入社会,必将改善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三、高职开展职业礼仪教育的途径

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礼仪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将职业礼仪教育讲座列在入学教育中。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学习和训练。因此,笔者认为职业礼仪教育应贯穿从入学到毕业各学期的教学活动中。作为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从学生入校开始加强职业礼仪教育。具体可在入学教育中开设职业礼仪讲座,让刚上大学的学生了解职业礼仪的重要性和学校对学生职业礼仪行为的要求,通过“文明礼仪讲座”教育,让学生一入校即竖立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观念,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文明礼仪修养做好铺垫。

(二)将职业礼仪教育课列为专业必修课。职业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职业礼仪教育是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等个人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塑造和培养学生内在品格和修养,使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因此,职业礼仪教育应纳入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必修课在高职院校中推广和普及。通过礼仪教育与礼仪举止训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职业礼仪的基本理念、职业形象塑造(仪表仪态、仪容、服饰的规范和交谈艺术技巧)、职业礼仪运用(礼宾礼仪、办公礼仪、仪式礼仪、行业礼仪、社交礼仪)等。

职业礼仪教育课具体可分在三个学期开设,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礼仪文化课,第二、三学期开设职业礼仪举止训练课,第四学期开设职场求职礼仪课等。职业礼仪文化课讲授职业礼仪的内涵、目的、内容、标准等理论知识,了解仪容仪表、站姿坐姿、动作、神态、表情、语言、具体场合的运用等各个方面职业礼仪的重要性,使学生对职业礼仪具体作法有初步认识。职业礼仪举止训练注重演礼环节的反复学习演练,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演示礼仪的具体做法和规范,进行走姿、站姿、坐姿、鞠躬礼、微笑、指引手势、托盘送茶、传递物品、哑语等方面的练习,培养学生富有内涵、大方得体的行为举止。职场求职礼仪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求职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礼仪规范,可有效提高毕业生求职成功率。

职业院校只有将礼仪课纳入必修课加强职业礼仪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努力学好、练好。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礼仪训练课的视、听、说、练等职业礼仪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训练,为学生毕业后成为具有文明行为举止和仪表的企业员工做好准备,也是学校为企业服务的具体表现。

(三)将职业礼仪规范列入顶岗实习考核内容。职业礼仪教育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和领会,必须让学生深入企业工作岗位,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中体会面对真实的服务对象如何运用职业服务礼仪,而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习是最有效的办法。

以铁路运输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到车站等铁路部门窗口单位实习,让学生体会在车站不同的工作场所、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服务对象应如何运用服务礼仪,在日常工作中要从文明礼仪入手,做到文明礼貌、微笑服务、热情接待,使旅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效减少旅客投诉,提升文明服务窗口质量,培养学生服务岗位的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以在顶岗实习考核中,可把铁路窗口服务岗位的具体礼仪表现纳入考核中,如旅客到来有问候声、旅客问询有应答声、服务不周有道歉声、得到支持有道谢声、旅客下车有告别声等,考核评分标准可量化为旅客表扬和投诉次数等。实践证明,高职学生专业顶岗实习对文明服务质量、优质服务水平、岗位工作技能等服务文化建设,转变铁路部门长期以“铁老大”自居的傲慢作风,打造铁路服务文化新形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每年定期举办职业礼仪大赛,通过第二课堂的比赛活动,充分展示大学生的青春与风采,倡导学生学礼、知礼、讲礼、守礼,增强未来职业竞争能。职业礼仪大赛可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礼仪水平,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起到了推动作用。

总之,高职院校应有深刻认识礼仪素质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突出作用,通过职业礼仪素质教育和训练,将职业礼仪标准化、规范化和有形化,才能培养出有教养、知礼仪的人。应加强职业礼仪教育,把讲诚实、守信用、知廉耻、守公德、讲良心等道德建设内容融于礼仪教育中,让学生学习礼仪规范,提高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了解做事的正确态度,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明确只有讲文明、守规范、懂道德,心中有集体、有他人,才能是一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员工。

【参考文献】

[1]周益群.浅谈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

[2]龙一平.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24)

[3]张岩松.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四个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职场礼仪论文第7篇

[关键词] 礼仪实践;礼仪认知;礼仪行为;弥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2-0043-03

一 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礼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特别的重要性。社会中的人们需要维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其前提必须包含着相互尊重,即讲究礼貌礼仪。大学生是当代优秀青年群体的代表,是当代先进文化的承载者,是未来参与社会实践和国际交往的主力,注重礼貌礼仪和讲究修养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然而,在我国当前,大学生礼仪实际行为的低水平与社会对大学生礼仪素养高层次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矛盾,这种状况颇令教育者感到担忧。

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深度接触中,根据社交场合(或者对象)的不同,发现大学生的礼仪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1)公众场所。公共场所是公众集聚的地方,人们需要遵守公众规范才可避免混乱,形成秩序。如在大学食堂内,就经常发生大学生插队打饭行为,以及对于食堂工作人员的不尊重等行为。(2)家庭内部。年轻人相比于父母而言,能够更加迅速接受新事物,同时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家庭内部,子女对于父母的反哺现象已经形成共识。这很容易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一种偏执的认识,即他们相比于父母,走在社会的更前沿,他们的能力也已经超出父母,从而在与父母的日常交际中表现出不尊重,例如在电话沟通时经常表现出急躁,会打断父母的话并不愿意与父母沟通。(3)教学场所。大学生在教学场所经常接触到教师与教管人员,他们的不礼貌行为通常表现在课堂上不尊敬师长,随意接打手机,迟到早退现象司空见惯等,并可能发生恶意的言语或身体碰撞。(4)对待异性。由于身体的年龄差异以及高中阶段过度强调文化课程学习等原因,青年群体在高中阶段与女生接触受到较多的限制。在踏入大学校园后,这种限制被一种更加开放的性别氛围所代替。对待异性的基本礼貌是大方和把握分寸,这需要学生在对待异性时能够坦荡地接受对方的好意,并诚恳地回报谢意,同时不要过于亲昵,让人产生误会。但是,刚入学的大学生在对待异性方面往往缺乏经验,难以把握尺度。(5)对待自己。大学生群体特别注重追求个性,经常在外在形象方面肆意追求时尚,因此,经常出现穿着不得体现象,如女生穿着可能过于暴露,男生则可能会穿着奇装异服或者将头发染成各种颜色。

二 大学生礼仪教育中的断裂

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学者们近年来已经展开相关的探索。李瑛认为,造成大学生礼仪礼节失落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家庭与教育制度;另一个是高校教育、管理。李艳认为礼仪知识匮乏、礼仪意识淡薄等则是重要原因。相对而言,康小莉的研究则更加深入,其研究指出造成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1)教育体制不合理,致使中小学校和家庭礼仪教育缺位;(2)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使社会对人们的一些观念和行为失束,导致大学生失去礼仪;(3)高等学校的决策、管理部门对礼仪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大学生礼仪教育处于无序状态;(4)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叛逆、排斥,使其缺失了传统伦理道德意识和礼仪行为的基础;(5)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中人自由和个性张扬的盲目崇拜,使其从根本上排斥了礼仪的核心思想。应该说上述研究均从不同方面或者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的原因进行了阐述,但是对其进一步分析并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得出结论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礼仪认知的不足。礼仪认知,解决的是行为人在思想上具体明确、认识什么是文明与不文明,什么是礼貌和不礼貌,为什么要讲文明讲礼貌,如何讲文明讲礼貌,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做到应知得知,扫除愚昧、摒弃庸俗。大学生在礼仪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礼仪知识储备的不足。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政策上对中小学生的礼仪教育特别重视,但是处于转轨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仍然十分偏重应试教育,与此相应,应试教育模式与考试制度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衡量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仍倚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尽管文化教育与礼仪教育在总体上趋于一致而并非相互冲突,但是从学期阶段甚至到大学阶段一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轻视学生的“德”考,学生做人的礼仪知识传授和礼仪规范行为极易被忽视,使学生的礼仪修养并没有随着文化知识的增长而同步增长,以至于升入大学后仍然有诸多不够文明、缺乏礼仪修养的行为。(2)礼仪意识淡漠。大学生礼仪意识淡漠主要表现在对礼仪修养不够重视与对不同场合的礼仪缺乏清晰的判断。大学生在主观上难以意识到自身礼仪知识的匮乏,礼仪素养的欠缺。大学生虽然主要生活在校园中,但是在经过大学教育后将会被编织进复杂的社会交往中,能否树立积极的个人形象,建立自己的社会资本,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个人良好的礼仪素养是建立社会资本的必备且极其重要的素质,大学生对这一重要性显然认识不够。此外,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比较重视考试成绩和能力面试,而在礼仪方面,除了对于着装、发型等外表方面比较注重以外,对礼貌等内在修养方面不够在意。一般的交际礼仪主要包括公共礼貌礼仪、求职就业礼仪、职业礼貌礼仪等,大学生往往不能根据交际场所以及交际对象的不同,对交际礼仪把握得恰到好处,或者是不能意识各种场所之间的差异,或者是礼仪过度。例如,将求职礼仪用于与师长之间的时常交往,就显得有点礼仪过度了。

第二,礼仪活动的缺乏。大学生主要生活在校园中,与校园外部的社会接触较少,宥于有限的活动空间,大学生所能参与的社交场合、接触的社交对象比较有限。尽管近年来,大学在培养学生礼仪修养方面采取了少量举措,在开展的形式上也有所拓展,例如,开设兴趣班,开展辩论赛,利用校园广播站、校报等展示名人修养轶事,聘请礼仪专家学者举办礼仪讲座等,但是不难看出,在诸多形式的教育活动中,存在以下弊端:(1)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参与多是一种被动式参与,而非主动式参与。比如,在开展礼仪相关的辩论赛中,参赛学生之目的在于辩论或获奖,而不是集中于礼仪知识与礼仪行动;学生参赛会按照比赛规制,各学院各派出一支代表队等。(2)部分学生参与而非全体参与。仍以与礼仪相关的辩论赛为例,直接参与其中的只有辩论赛的辩手们,在我院组织的一次辩论赛中,一个学院仅会出一个队伍,人数仅为3~5人之间,占学院学生数总数的1%以下;而在学院级的辩论赛中,大约会在8~12个队伍之间,直接参与人数在24~60人之间。间接参与的学生数要远远多于直接参与的学生数,比如参与组织比赛的学生会干部,观众等,约在200~300人,占学院总数的20%左右。即使如此,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以理、工科为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二级学院无论是组织的频率上,还是学生参与的比例上,一般都会小于上述比例。

第三,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之间的断裂。礼仪认识与礼仪行为之间的断裂主要体现在礼仪认知。就其本质而言,礼仪礼貌决不是一种简单的孤立的言行问题,而是大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问题。即便解决了使大学生的礼仪认知问题,要想让大学生在礼仪行为层面得到落实,仍然是较为困难的。礼仪行为养成的困难主要在于:(1)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其日常行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固化了,其中的不礼貌行为习惯的改变会异常困难;(2)大学生在入学后,在教学过程中接受的礼仪知识有时还没有来得及被内化即已被淡忘,同时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自律性较差,知而不行也会阻碍礼仪行为的养成。

三 断裂的弥合:礼仪实践

古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家陶行知却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在我们认知与行为的不同阶段,在知与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了知与行的统一。如果只教不育 、只说不做不练,那么礼仪行为将最终无法落到实处;如果没有基础的礼仪认知作为指导,礼仪行为便成了无源之水,或者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若能使文明礼貌教育的理论认知与行为养成两个方面有机地弥合起来,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弥合这二者之间的断裂呢?礼仪实践是弥合礼仪认知与礼仪行动的一剂良方。何为礼仪实践呢? 应该如何践行呢?

礼仪实践指的是大学生根据社交对象和社交场所的差异,将礼仪认知付之实践并将其内化并最终养成礼仪行为的过程。根据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目的,大体上可从以下三方面的实践入手,从而实现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的有效弥合。

1 个人社交礼仪实践

个人社交礼仪是指个人在参加人际交往中自身礼仪规范和行为举止要求,也是个人文化、品德、思想修养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发展自我、体现自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个人社交礼仪实践方面,需要遵循“仪容端正,服饰得体,举止从容”的路径逐步提高和深入。仪容,是包括仪表容貌、个人发饰、面容以及人体所有未被服饰遮掩等之类的总称。虽然不建议改变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自然形体,但是对于形体的修饰则是在一定程度上鼓励通过努力去实践。服饰可以说是服饰穿着、饰品佩带的二者统一。适当的服饰搭配不仅可以得体大方,更是能够遮丑扬美,进而通过服饰体现个人更佳的形象气质。服饰得体需要从仪容端正入手,逐步提高和深入。举止,是指人体的动作和表情,是人体静态与动态的造型。在重要性上,优雅的举止远远要高于形体服饰之美,从而将个人的气质形象彰显到极致。无论是在大学生教学的课堂内,还是在宿舍以外的其他生活场景中,鼓励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原初定位,不断地在个人社交礼仪方面去尝试,从而不断修正并最终为自身准确定位,既是大学生社交礼仪实践的目的,也是其社交礼仪水平提高的必然措施。

2 面试礼仪实践

当前,工作单位招收员工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面试部分则是面试人与面试官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表现不善则可能直接导致面试失败。面试礼仪的要点在于:提前到场,面带微笑,谦和热情,适当的无声语言。面试礼仪看似简单,似乎通过面试前的突击即可解决,事实则不然。面试礼仪的有效实践是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次的大学生社团面试和模拟面试来实现。在大学校园内部,有各类学生社团,社团在招聘新人入团时通常会举行面试,但是大学生对在参与过程存在的问题不够重视,因而其效果略差。大四时,大学生即将面临各种面试,为了增加录用的机会,建议大学的二级学院和学生社团可以举行各种模拟面试,以通过再现面试真实场景的方式,增加学生对面试礼仪的理解,从而达到有效的实践。同时,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会多次参加面试,前次的面试可以为后续的面试提供有效经验,但是需要在面试结束后及时总结。在各种方式的“面试”过程中,o导员或者礼仪教师的参与会使礼仪实践达到更好的礼仪教育效果。

3 职业礼仪实践

学习和掌握职业礼仪是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实践,其在职业操守中主要表现为言谈举止和行为规范。大学生尚未正式参加工作,而是处于职业准备状态,学习、掌握和运用职业礼仪显得犹为必要。那么,既然尚未正式工作,职业礼仪如何实践呢?其渠道大致有二,一为礼仪模拟,即根据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和职业定位,适当举办职业礼仪模拟活动,从而在模拟实践中学习、掌握和运用职业礼仪;二为职业实习,多数大学在学生毕业前,或学校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或是学生通过自身资源获得实习机会。实习是正式工作前的重要阶段,这是在完全真实的场景中职业礼仪实践。无论是礼仪模拟还是职业实习,两种实践活动都是学生礼仪认知的真实实践。在这一阶段,行则是知之始了,从“行动”中获取的“知”又高于学生直接从学校礼仪教育活动中所获取的“知”,并将在正式参加工作后将这种“知”付之实践,为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梳理既有的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结合数年的大学生教育经验,我们认为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之间的断裂是目前大学生礼仪行为未能养成的主要原因。为了弥合这一断裂,笔者认为礼仪实践可有效地弥合大学生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之间的断裂。具体表现在:礼仪实践既可以将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学得的礼仪知识转变为礼仪行为,是礼仪行为养成的必然阶段,又可以深化大学生的礼仪认知并进一步付之礼仪的实际行动。但诚如已有学者所指出的,加强青少年的文明礼貌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文明礼貌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不是抓一阵子、做几个报告、开几次座谈会、搞几场活动就能奏效的。实际上,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只是在大学生的不同年级关注的重点不同而已。具体在大学生的不同阶段,各个阶段应该如何实施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教育并将二者通过礼仪实践弥合起来,则正是学校应该努力的方向,为社会输送的不仅是专业合格更是礼仪标榜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萍.大学生的基本礼貌常识[J].道德与文明,1994(4).

[2]李瑛.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礼貌礼仪教育[J].绿色视野,2013(2).

[3]李艳.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的问题[J].统计与管理,2015(6).

[4]陶行知.行是知之始[A],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5]郭华,孔江联.现代大学生职业礼仪与实践活动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