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现代冶金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4-05-09 17:05:53

序论:在您撰写现代冶金新技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现代冶金新技术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农业生产;现代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了驱动经济发展的一大要素,也是衡量社会发展高低的评价尺度。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如何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成为现阶段及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我国大力发展农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以科学统筹的方法论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科研、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状况及优势

1.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状况

随着新的数字媒体领域的到来,计算机信息技术成为加快科学和技术信息发展、改变传统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得到有效形式的信息覆盖。追溯到1980年,在数理统计和科学计算方法推进了中国农业科技发展。1987年设立的国家农业信息中心,成为农业现代化的起始点,逐渐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试点,应用计算机、卫星遥感技术等技术,实现病虫害预测、模拟物理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的重要性。1994年全国农业信息网络在操作运行,代表着农业生产计算机的应用进入“弯道超车”的时期。1997年全国信息技术会议在深圳举行第一次会议,确定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支持社会经济、农业、科学和教育工作。我国相比发达国家较弱,但发展速度不慢,特别是有关农业的科学计算、农作物病虫预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2计算机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发展的优势

农业的信息化,是指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方面,并通过二者有机集合,实现现代农业的新模式发展。通过智能化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广泛将数据分析应用到农业生产,以达到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以精准的数据决策分析手段,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农业信息化水平,大大促进了农业节约的效益意识,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依赖人力和牲畜,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有效利用了资源,如肥料、种子、农药,强化了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此期间,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大规模粗放式的栽培种植方法,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起到促进作用,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计算机数值试验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集合各种模型,通过多样化选择农业生产方案,以低成本并获得高收益,计算机数值试验的应用成为现代涉农企业的重要方式。通过依据计算机数值分析,对家畜饲料配方进行合理化分析,挖掘家畜营养需求量、企业饲料的供应量,得出最适宜的配比方案。

2.2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是专门服务于农业的信息化系统,通过程序的,将涉及到农业的知识库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具有一系列人工智能分析的能力,通过使用推理、知识表示、收集等技术,使得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得到重塑,结合智能自主应答库,实现知识共享和传递。此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如作物管理系统、病虫害诊断系统、营销等系统。通过作物管理系统进行栽培管理制度的知识共享,指导农民科学选择整个播种、收获;病虫害诊断系统诊断各种环境下所可能产生的病虫害,科学防虫治害;营销系统搭建通畅的市场运营机制,通过提前引进客户、订单,达到农作物的预定销售,避免收获后的积压,出现经济损失。

2.3气候气象预测的应用

农业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的影响,因此在农业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气候预测试验,以期通过信息化预测气象变化,从而指导农业的科学种植,避免灾难性灾害。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预测主要通过气象数据数值进行实时的监测,分析气候的发展趋势,从而了解地区气候变化,做好农业防范工作。当前研究的主题是气候调控试验,通过计算机分析物联网传递的数据,即传感器获得的数据与设定的目标数值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环境的控制变量,再通过改变温度、光照、气体浓度等方式,实现环境的综合控制。通过气候的变化寻找有利于作物生产的环境,从而在作物的初期就能获得健康的成长和发育,而且还能改善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该试验研究对于指导农业的科学种植提供很好的范本,在农业种植实践过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驱动农业生产范畴的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很好地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求,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同时,大大的节省了生产成本,这也是信息技术推广使用的重要原因。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更深层次的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张雪松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吉林 四平

参考文献

[1]赵少俐.中国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推广刍议[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04):629-632.

第2篇

1.1是科技转化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农业生产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所以农机的普及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须条件,而农业机械是科学技术的具体体现,通过农业机械才能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业,发挥其高效优质的作用,达到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及质量的目的,农机化推广是科研及生产之间的桥梁纽带,能有效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农机化推广工作,要通过一些试验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技术在生产中进行实践,检验新技术装备的各方面特性,比如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经过实践总结,不断改进,才能形成标准和规范的机械生产模式及配置方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在农机化发展中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

1.2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增产增收

农机化推广工作能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科学技术及新产品及时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能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起到增产增收的作用。另外在农机化技术推广过程中,对于新型农民的培养及农机合作组织的培育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及农业增效的手段。

1.3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机化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的思想意识、文化素质、传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农机、农艺、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融合问题,农机与农艺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在实际生产中,需要长期磨合才能使其相互融合,达到应用的生产效果。在推广方面,有的机构性质不明确,在投入上经费不足,推广力度不够,还存在农机农艺难以融合的情况,所以对于农机推广工作,需要深入的细节还很多,任重而道远。

2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2.1增加投入,提高服务

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中,经费短缺是很多地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经费不足导致推广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上不去,服务能力低下,推广工作开展不利。所以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明确公益性职能的定位,对于推广工作的条件加以改善,完善运行机制,对于工作活力及服务水平都非常重要。

2.2努力创新,提升成效

坚持创新完善机制,采用多元化、服务优质化的工作方式构建新型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农机化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协作长效机制,对于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新成果的转化,促进新产品、新技术能及时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完成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离不开推广人员的努力,推广人员的思想意识及工作能力对于推广工作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要积极开展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在思想意识方面加以强化,促进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更新,使其在业务素质、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综合提高,以适应新时期推广工作的需要。在高校、职业院校吸纳毕业生加入到推广队伍中来,加强队伍建设,发展村级农机推广人员队伍,提高推广一线的技术力量,促进推广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2.4加大宣传,建立试点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加强宣传,提高各级群众及领导对于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广泛应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进行农机推广工作的广泛宣传,传播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引起农民的注意和重视,加深其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认识。要建立示范点和推广基地,通过实地的示范作用,让农民朋友在实际的操作中对新技术、新产品有直观的感受。充分认识到先进生产技术和新机具的优势,转变传统观念和心态,自觉改变生产行为。2.5大力实行农机补贴政策新技术、新产品刚开始推广价格都要高一些,这对于农户来讲有一定负担,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各地的收入水平不一样,在生产成本上都会有自己的考量,所以在推广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在推广中的补贴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农机具的更新换代,科学配套,合理布局,综合当地的生产情况,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新型农机具的引进及推广给予一定的政策及补贴扶持,促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3结语

第3篇

4月初,在吉林市农机推广中心运作帮助下,由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技术人员为永吉县一拉溪镇九月丰家庭农场1000平方米育秧大棚安装了DXTG8006型棚室智能小管家、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检测设备。可同时显示棚室内的多种参数值,包括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等。监测数据每两分钟就可在农业物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上传输一次,当任何一项监测指标异常时,立刻通过短信方式向管理员发出报警,管理员对异常情况就可及时处理。而且,通过GPRS网络向服务器发送的监测信息,完全支持移动、联通与电信网络,方便、快捷、实用、科学。通过棚室理化指标监测,在第一时间掌握棚室环境动态,提早防范病虫害发生几率,掌控秧苗的长势情况,提高秧苗质量,降低育秧风险,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实现了科学管理农业生产。

物联网技术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综合信息传感设备,把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进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新技术。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既能改变传统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家庭农场负责人肖建波笑呵呵地告诉大家:“我去年在市农机推广中心的帮助下实现了可视农业。今年,我又在市农机推广中心和省农业机械研究院的大力扶持下,安装了物联网技术检测设备,实现了农业生产科学化管理。”

“去年,我运用的新技术就给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希望我的事业会更上一层楼。我愿意尝试和运用新技术来为农业发展服务。”

目前,九月丰家庭农场投入80多万元建成了吉林市第一家水稻催芽车间。该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管理,一次(24小时)催芽20吨。保障了出芽质量,可以满足2000亩水田的芽种,同时也为周边的村、镇广大农民服务。

今年,九月丰家庭农场又新进了筛土机、筑埂机、搅拌机、水稻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水稻育秧生产线一套等设备10台套,新建育秧大棚20栋,极大满足了生产需要。实现了水稻催芽、育秧、整地、水稻机插、田间管理、水稻机收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第4篇

根据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我们认为,现代农业是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工具,先进科学管理和经营体系,资源高效利用,高经济效益,与环境和谐并可持续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商品型农业产业。对现代农业而言,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任务。现阶段,我国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的路子,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只有依靠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拓宽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

(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农业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农业科技的竞争。我国农业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些重大技术和关键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并且,随着良种推广补贴、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的实施,一大批农业实用技术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连续稳定增长,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肥料、水、农药利用率只有30%―35%。农业科技重大突破性成果比较少,科技储备相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能够运用到生产领域的新成果少;科研课题设置重复分散,农业科研效率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水平,使之真正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不断提高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抓紧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按照“以需求定项目、以项目建平台、以平台促协作、以协作创机制、以机制建体系”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建设。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改革和改善科研机构内部管理,建立鼓励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加强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

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展农区土地生产力培养、节水高效农业、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畜禽健康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线检测、主要农产品和生物质能源及产品无害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研成果。力争在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的研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加强主导品种集成创新,加快产业核心技术中试、熟化和转化,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加大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激励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龙头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三)着力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合理设置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学等单位的作用,鼓励科研、教学单位的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要引导和鼓励科研机构、教学单位、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联合实施科技推广项目,形成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形式多样、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科技成果推广的新模式,加大农业科技推广重大项目的实施力度,大力实施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沼气等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加强科技示范户的能力建设,形成以农业科研专家为技术源泉,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四)健全农业信息化建设

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科学化管理。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对农业资源实现市场优化配置,实现农产品供应和产品需求的市场连接。加快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和产品进入农业领域并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积极发展精准农业。加快农业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

三、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现代林业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57

社会在进步,传统林业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已经逐渐暴露出来,采用新的发展模式是社会的需求,更是现代林业的需要。而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单纯的依靠林业发展的经验推动现代林业的生产发展是难以做到的,在现今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只有依靠林业技术创新,不断地改革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创新的作用,才能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并存。

1 现代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林业的不断重视,现代林业逐渐开始了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发展过程中缺乏技术创新,现代林业发展暴露出一部分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的林业发展过程中,首先暴露的问题就是种植方式传统。由于林业生产发展长期受到国家生产力和林业基础建设限制,在林业种植方面,依然遵循着传统的种植方式,例如,林业品种的繁育普遍应用的是传统的自然繁育方式,林业品种繁育消耗的时间过长并且林业品种在生长过程中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差,我国林业品种的成活率偏低;我国林业管理模式采用的依然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对林业生产需要的水、肥料、光照、温湿度进行良好的调控,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可控性差。

2 林业技术创新对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作用

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林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生产工具,在生产过程中融入林业技术创新,能够从根本上推动现代林业的生产发展,促进现代林业迈入科技农业的行列。

2.1 新品种的运用提高了存活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林业中运用新的繁育基础培植出符合现代林业需要的新品种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林业技术创新所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相较于旧品种来说,培育出来的品种在抵抗病虫害方面有了本质的提升,新品种的成活率大大提升。新品种的开发促进了林业整体结构的发展,优化了林业结构。

2.2 现代林业发展的开发和完善

林业技术穿心不仅仅推动了林业新品种的研发,还推动了管理模式的改进。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集约化的管理方式更加适合于林业的发展。集约化管理方式对数字化要求极高。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数字化的设备对林业发展中的水、肥料、光照、温湿度等生长环境进行检测,并通过自动化的程序对检测出来的结果进行智能调控,这种集约化管理方式不仅仅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还能够给现代林业带来全方面的效益,推动了现代林业发展的开发和完善。

2.3 创新了现代林业发展的新理念

随着现代林业发展步伐的不断推进,林业发展不能够局限于传统的发展理念,即只关注林业的经济效益或者是社会效益。现代林业发展要求林业部门要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放在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林业技术创新加强了林业部门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促进了国家队荒漠化的治理工作;林业技术创新能够提高森林的成活率,缩短森林的生长周期,给林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林业技术创新推动了现代林业发展新理念的进步,让现代林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始终抓住市场机遇,稳定发展。

2.4 提高人均工资,优化人工分配

林业技术创新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还给林业工人带来了收益。长期以来,我国林业工人工资低,只能依靠砍林卖木的手段来增加收益,职工工资甚至一直在千元左右徘徊。而进行林业技术创新,能够有效的提升现代林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通过旅游业、林区养殖业等方式来提高林区收益,有利于林区建立基本的工人保障基金,从而提高林业工人的平均工资。除此之外,林业技术创新还可以有效优化林业工人结构,妥善解决林业工人的就业问题,科学技术的普及能够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减轻了林业工人的工作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林区人工分配的优化。

3 结语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现代林业的不断发展,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仅仅依赖国家经济来补贴现代林业是行不通的,林业部门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抓住现代林业发展的机遇,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注重对林业技术的开发、创新,增强林业技术创新在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现代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收获,提高林业工人工资,从根本上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利津县北宋镇人民政府,山东 利津 257400)

【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宝应农广校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农业现代化;农广校键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

1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1.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2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2.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利津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2新型农民学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利津县新型农民学校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14年利津县新型农民学校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利津县农广校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

2.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农广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闵文江,陈保华,侯亮.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图书学报情刊,2006,18(4).

第7篇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经过了几个不同的时期,其中现代农业是以先进的科技为基础并且采用了更多生产工具和管理体系来加以实现的。现代农业中对于农业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而无论是先进的生产工具、管理体系还是经营体系,都能够更好的促进农业资源发展的高效利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以及促进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r,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其中农业综合效益以及竞争力的提高也都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以及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科技发展的加快有助于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粮食的稳定发展的农业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实现粮食的稳定发展以及农民的持续增收也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还需要我们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科学技术来进一步的提高单位的粮食产量,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也只有更好的借助科技的创新也才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基本要求。

(二)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我国农业的发展与国际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而农业科技也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农业为了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科技的创新能力,通过新的科学技术以及资源优势等来进一步的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的改进和创新。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起步相对较晚,并且在很多关键的技术和一些领域上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国在一些重大科技领域以及研究上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其中农业成果的转化率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也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同时,很多的良种推广也得到了广泛的补贴,农业科技开始不断普及,很多重大的农业科技项目也都开始应用到了实际生产当中,这样也就更好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粮食生产以及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从我国农业长远发展来看,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依然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势头。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虽然农业科技发展相对较快,然而相比其他农业科技发达的国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其中农业科技的贡献率仅仅只有43%,对于肥料、水以及农药等相关产品的利用率也仅仅只有30%左右。折页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在转化率上依然不够普及,并且农业科技的存储率相对较低。因此,要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水平,使之真正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不断提高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抓紧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按照“以需求定项目、以项目建平台、以平台促协作、以协作创机制、以机制建体系”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建设。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改革和改善科研机构内部管理,建立鼓励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加强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

对于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必须要提高成果的转化,农业地区的农产品栽培、畜牧业的养殖产品无害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研成果。力争在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的研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加强主导品种集成创新,加快产业核心技术中试、熟化和转化,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同时,加大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激励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龙头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三)着力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合理设置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学等单位的作用,鼓励科研、教学单位的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要引导和鼓励科研机构、教学单位、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联合实施科技推广项目,形成以国家农业技术推V机构为主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形式多样、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科技成果推广的新模式,加大农业科技推广重大项目的实施力度,大力实施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沼气等农业科技推广项目。

(四)健全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建设也是开展农业科技发展创新的重要一部,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包括了信息资源的规范化以及信息数据整理的标准化等。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信息发展已经实现了信息的互联模式,通过更多高科技的设备来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这样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对农业资源实现市场优化配置,实现农产品供应和产品需求的市场连接。加快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和产品进入农业领域并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积极发展精准农业。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