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预算会计包括的要素(合集7篇)

时间:2024-04-08 14:48:33
预算会计包括的要素

预算会计包括的要素第1篇

一、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

1.我国预算会计的特点

我国预算会计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是,我国的预算会计基本不进行成本的结算。这是因为其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所以不计盈亏,所以就不进行成本的核算。其次是,我国的预算会计中的资金来源多样化,自然来源的渠道也就多。因为,高效的经济活动比较多,资金除了财政支持、科研项目收入、专项拨款等,还会开展各种专业的培训工作,部分的研究项目还会和企业合作投入社会,实现其社会价值。这些都增加了收入。最后是,采用的制度是收付实现制度。

二、我国预算会计的核算和要素

预算会计主要包括五大要素:负债、收入、净资产、资产、支出。其中资产负债表包括其中的资产、净资产、负债三部分;收入支出表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会计计算的恒等式为:支出+资产=收入+负债+净资产。

1.负债的核算

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其他应付款项等各种应缴纳的款项。负债款项的管理需要把控好负债的规模,并及时的解决债权和债务,并且要按照相关额规定办理好各种负债款项的结算,不可以长期挂账。负债门类主要有:应缴纳的税金、应该缴纳的财政专付款、应付票据、应该缴纳的预算款、借入款项、代管款项等等。

2.资产核算

资产是能够以货币来计量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债权、财产和其他的权利。资产的分类科目主要有: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等。在流动资产中没有价值低而极易损耗的产品、没有坏账准备,而上述情况一旦发生,所有的费用均列为支出;对外投资也部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3.净资产的核算

净资产是指所拥有的资产净额,在计算是会计主体减去负债金额。净资产分为结余类和基金类两大部分。基金类主要包括专用资金、事业资金和固定资金;结余类主要包括专项结余、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4.收入结算

其中的教育经费拨款、其他的教育经费拨款是用来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经费和预算而受到财政部门拨入的各项经费。其中的拨入转款是用于计算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指定用途款项;教育事业款项是用来计算学费、住宿费等的;科研项目收入是用来核算教育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收入的。

5.支持核算

支出是各种资产的损失和耗费。支出科目主要包括科研经费的支出、经营的支出、事业的支出等等。

三、我国预算会计的变革

1.政府采购制度下的变革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对采购方面的不断关注,政府采购已经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采购制度的出台给预算会计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政府的采购结束后,财政部门会直接把这些资金直接投入到采购中心。而后,财政部分会根据验收单、财政拨款入项通知以及合同和发票等有关的票据进行相关的处理。

2.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的变革

国库单一账户是指国家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立一个国库的存款账户,所有的支出和收入,包括预算内的和预算外的都通过这一个账户来运行,各个单位和部门的支出也直接从这一账户支付给个人或者货物提供商和劳动者。这一制度同样给预算会计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核算时,实现了电子化的支出和收入的业务的经济支出和收入。

3.部门预算会计制度下的变革

我国对部门预算会计制度的不断变革,准确的反映了各个部门的预算的变化情况,克服了之前出现的各个部门的预算交叉、层层代编和脱节的现象。部门预算会计的改革将逐渐以一级政府部门为核心开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

预算会计包括的要素第2篇

1.政府会计改革历程

根据2013年11月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规定, “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任务为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这意味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帷幕已拉开,翘首以盼的会计改革即将开始。

到2014年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正式开始。根据《改革方案》,四项政府会计改革任务为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机制以及政府财务报告分析应用体系。

为了积极落实财政部的《改革方案》,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夯实政府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编制基础,改变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较低的现状,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奠定了基础,政府会计制度破冰改革;2016年7月6日根据《基本准则》陆续制定了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四项具体准则,以进一步规范这四类资产的确认、计量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2016年 8月1日,根据基本准则及四项具体准则,财政部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及说明,对行政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提出了全面统一的要求,在提高政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方面获得较大突破。

2.政府会计改革内容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改革要达到的目标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和报告体系”,这就要求在一套政府会计核算系统中能够实现双功能(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和双报告(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就要建立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2.1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表体系

根据现时的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政府会计准则?C基本准则》旨在建立能够满足当前政府工作需求的现代化会计管理制度。与之前的会计准则相比,新的会计准则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在编制预决算报表之外,还需要另外编制其他财务报表。因此新政府会计准则下编制的财务报告与以往相比,更能真实反映出政府实际的财务运行、资产管理状况,提高政府财务信息真实透明度,同时也增强了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靠性。

2.2界定各类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标准

根据会计实际工作需求,政府会计吸收了企业会计各要素的定义和确认原则,较大幅度修改了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原则,新《基本准则》针对每一类具体会计要素的定义和标准进行了具体规范。会计要素的规范一致,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会计实务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使得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数据信息可比。

2.3独创采用“3+5 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

为满足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核算的双重功能,《基本会计准则》首次提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为3+5个要素,分别为3个预算会计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5个财务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与旧的会计核算模式比较,新的会计核算模式主要增加了收入和费用两个要素,可以更好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能力。

2.4建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分离的双会计工作体系

根据《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将以“3+5”要素会计核算模式为基础,实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分离的双会计工作体系。一直以来,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重点就不一样,预算会计注重的是预算收入支出的执行,而财务会计注重的是收入费用的运营,将二者的重点相互分离,有助于预算管理部门与一般财务部门的分离及实现整个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

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分离的新财务管理模式中,两种政府会计在具体的职能上是相互区别、相互分离的,一个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一个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但无论是预算会计还是财务会计,实际运用中二者遵循的仍然是同一套政府会计基本准则。

2.5补充会计要素的计量原则

政府会计制度规定资产、负债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但在特定情况下资产可以采用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名义价值计量;负债可以采用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计量。其中现值、公允价值、名义价值计量法是政府会计制度新增的计量方法,能够更好地维护会计主体的合法权益。

3.医院会计制度与政府会计制度差异

2011年财政部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与新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差异:

3.1会计基础不同

我国会计核算基础包括两种即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会计基础分别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由于医院的事业单位性质,其会计制度的权责发生制并不完全,即在财政项目补助收支和科教补助收支中采用“待?_基金”科目核算。而《基本准则》将财政补助完全从财务会计中剥离,由预算会计按照收付实现制来核算,因而《基本准则》下的财务会计执行的是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3.2会计要素不同

《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要素。《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即政府会计为八要素。现行医院会计中,仅包含政府财务会计五要素,医院预算基本按其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进行处理。政府会计准则实施后,预算会计也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有利于在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信息披露过程中,反映预算收支合规性,并为真实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绩效水平提供会计依据。

3.3报表内容不同

《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应该编制财务报告,“医院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医院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有关附表”。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政府决算报告应当包括决算报表和其他应当在决算报告中反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政府财务报告应当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和附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根据相关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政府会计准则在原有财务报告基础上增加了决算报告和合并财务报表。决算报告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3.4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不同

政府会计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和名义金额;负债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在医院会计制度中只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的计量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造成医院资产的损失和流失。

综上分析,目前公立医院会计与政府会计的区别在于医院以财务会计为主,缺乏预算会计信息,且编制预决算报告的基础信息来源为财务会计信息数据,而不是从专门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科目信息提取。

4.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4.1加强医院基础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随着《政府会计准则?C基本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准则中对于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方法做出了既详细又全面的规定。尤其是“3+5”会计核算模式的提出,给现有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及细致化,提出了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医院必须严格按照新的会计要素运用不同的会计科目处理现有的预算会计、财务会计业务。为此,医院须在新的《基本准则》基础上加大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管理,把提高会计质量作为首要目标。

4.2持续推进财务体系建设

《政府会计准则?C基本准则》首创了会计工作双基础制,将原来的会计工作一分为二,具体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弱化了医院的财务核算工作,强化了预算会计工作。预算会计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两制并行的管理模式形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双基础制,医院在处理每项经济业务均需要分别使用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编制不同的会计分录,最终生成两套不同的预算报表和财务报表。

4.3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由于目前的《医院会计制度》与重新公布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意见征求稿)之间的差异较大,尤其是以收付实现制基础的预算会计科目的运用处理。新的“3+5”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平行的会计体系,给目前医院财务会计工作改革提出了巨大挑战。针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上的特殊问题,需要在反复学习《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以及《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充分理解新制度要求,修改医院已有的各类相关财务制度,以指导日后的会计实务工作,以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4.4优化升级现有财务信息系统

根据新的制度规定,财务会计、预算会计需要同时记账,但二者的会计核算基础分别为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编制的报表分别为预决算报表、财务报表,这给医院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带来了较大挑战,医院需要结合新准则和政府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及时进行调整与更新,推动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发展,积极探索推动医院会计信息化工作。

预算会计包括的要素第3篇

关键词:预算会计;现状及变革;分析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它属于一种管理手段和宏观的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反应和监督地方和中央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两大会计体系。

一、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

1.我国预算会计的特点

我国预算会计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是,我国的预算会计基本不进行成本的结算。这是因为其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所以不计盈亏,所以就不进行成本的核算。其次是,我国的预算会计中的资金来源多样化,自然来源的渠道也就多。因为,高效的经济活动比较多,资金除了财政支持、科研项目收入、专项拨款等,还会开展各种专业的培训工作,部分的研究项目还会和企业合作投入社会,实现其社会价值。这些都增加了收入。最后是,采用的制度是收付实现制度。

二、我国预算会计的核算和要素

预算会计主要包括五大要素:负债、收入、净资产、资产、支出。其中资产负债表包括其中的资产、净资产、负债三部分;收入支出表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会计计算的恒等式为:支出+资产=收入+负债+净资产。

1.负债的核算

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其他应付款项等各种应缴纳的款项。负债款项的管理需要把控好负债的规模,并及时的解决债权和债务,并且要按照相关额规定办理好各种负债款项的结算,不可以长期挂账。负债门类主要有:应缴纳的税金、应该缴纳的财政专付款、应付票据、应该缴纳的预算款、借入款项、代管款项等等。

2.资产核算

资产是能够以货币来计量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债权、财产和其他的权利。资产的分类科目主要有: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等。在流动资产中没有价值低而极易损耗的产品、没有坏账准备,而上述情况一旦发生,所有的费用均列为支出;对外投资也部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3.净资产的核算

净资产是指所拥有的资产净额,在计算是会计主体减去负债金额。净资产分为结余类和基金类两大部分。基金类主要包括专用资金、事业资金和固定资金;结余类主要包括专项结余、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4.收入结算

其中的教育经费拨款、其他的教育经费拨款是用来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经费和预算而受到财政部门拨入的各项经费。其中的拨入转款是用于计算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指定用途款项;教育事业款项是用来计算学费、住宿费等的;科研项目收入是用来核算教育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收入的。

5.支持核算

支出是各种资产的损失和耗费。支出科目主要包括科研经费的支出、经营的支出、事业的支出等等。

三、我国预算会计的变革

1.政府采购制度下的变革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对采购方面的不断关注,政府采购已经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采购制度的出台给预算会计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政府的采购结束后,财政部门会直接把这些资金直接投入到采购中心。而后,财政部分会根据验收单、财政拨款入项通知以及合同和发票等有关的票据进行相关的处理。

2.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的变革

国库单一账户是指国家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立一个国库的存款账户,所有的支出和收入,包括预算内的和预算外的都通过这一个账户来运行,各个单位和部门的支出也直接从这一账户支付给个人或者货物提供商和劳动者。这一制度同样给预算会计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核算时,实现了电子化的支出和收入的业务的经济支出和收入。

3.部门预算会计制度下的变革

我国对部门预算会计制度的不断变革,准确的反映了各个部门的预算的变化情况,克服了之前出现的各个部门的预算交叉、层层代编和脱节的现象。部门预算会计的改革将逐渐以一级政府部门为核心开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

四、结语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笔者通过分析预算会计的要素以及核算来分析我国预算会计真实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预算会计的变革,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在新的制度下产生的新变革。笔者主要从政府采购制度、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以及部门预算会计制度给我国的预算会计带来的新的变革分析的。预算会计的核算需要不断的适应我国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吴新丽.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提高政工干部素质[J].学理论,2014(48).

[2]贾勇.探究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提高政工干部素质[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35).

预算会计包括的要素第4篇

关键词:预算会计;现状及变革;分析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它属于一种管理手段和宏观的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反应和监督地方和中央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两大会计体系。

一、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

1.我国预算会计的特点

我国预算会计主要有两个特点:首先是,我国的预算会计基本不进行成本的结算。这是因为其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所以不计盈亏,所以就不进行成本的核算。其次是,我国的预算会计中的资金来源多样化,自然来源的渠道也就多。因为,高效的经济活动比较多,资金除了财政支持、科研项目收入、专项拨款等,还会开展各种专业的培训工作,部分的研究项目还会和企业合作投入社会,实现其社会价值。这些都增加了收入。最后是,采用的制度是收付实现制度。

二、我国预算会计的核算和要素

预算会计主要包括五大要素:负债、收入、净资产、资产、支出。其中资产负债表包括其中的资产、净资产、负债三部分;收入支出表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会计计算的恒等式为:支出+资产=收入+负债+净资产。

1.负债的核算

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其他应付款项等各种应缴纳的款项。负债款项的管理需要把控好负债的规模,并及时的解决债权和债务,并且要按照相关额规定办理好各种负债款项的结算,不可以长期挂账。负债门类主要有:应缴纳的税金、应该缴纳的财政专付款、应付票据、应该缴纳的预算款、借入款项、代管款项等等。

2.资产核算

资产是能够以货币来计量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债权、财产和其他的权利。资产的分类科目主要有: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等。在流动资产中没有价值低而极易损耗的产品、没有坏账准备,而上述情况一旦发生,所有的费用均列为支出;对外投资也部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3.净资产的核算

净资产是指所拥有的资产净额,在计算是会计主体减去负债金额。净资产分为结余类和基金类两大部分。基金类主要包括专用资金、事业资金和固定资金;结余类主要包括专项结余、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4.收入结算

其中的教育经费拨款、其他的教育经费拨款是用来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经费和预算而受到财政部门拨入的各项经费。其中的拨入转款是用于计算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指定用途款项;教育事业款项是用来计算学费、住宿费等的;科研项目收入是用来核算教育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收入的。5.支持核算支出是各种资产的损失和耗费。支出科目主要包括科研经费的支出、经营的支出、事业的支出等等。

三、我国预算会计的变革

1.政府采购制度下的变革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对采购方面的不断关注,政府采购已经成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采购制度的出台给预算会计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政府的采购结束后,财政部门会直接把这些资金直接投入到采购中心。而后,财政部分会根据验收单、财政拨款入项通知以及合同和发票等有关的票据进行相关的处理。

2.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的变革

国库单一账户是指国家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立一个国库的存款账户,所有的支出和收入,包括预算内的和预算外的都通过这一个账户来运行,各个单位和部门的支出也直接从这一账户支付给个人或者货物提供商和劳动者。这一制度同样给预算会计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核算时,实现了电子化的支出和收入的业务的经济支出和收入。3.部门预算会计制度下的变革我国对部门预算会计制度的不断变革,准确的反映了各个部门的预算的变化情况,克服了之前出现的各个部门的预算交叉、层层代编和脱节的现象。部门预算会计的改革将逐渐以一级政府部门为核心开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

四、结语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笔者通过分析预算会计的要素以及核算来分析我国预算会计真实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预算会计的变革,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在新的制度下产生的新变革。笔者主要从政府采购制度、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以及部门预算会计制度给我国的预算会计带来的新的变革分析的。预算会计的核算需要不断的适应我国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到与时俱进。

作者:佘杨 单位:湖南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新丽.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提高政工干部素质[J].学理论,2014(48).

[2]贾勇.探究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提高政工干部素质[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35).

预算会计包括的要素第5篇

【关键词】 政府会计体系; 政府会计目标; 政府会计要素; 政府会计规范

政府会计的构建是当前我国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政府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主要围绕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及其会计规范进行研究和探讨,主要涉及政府会计体系、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要素、政府会计规范等内容。本文就政府会计理论的相关基本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政府会计内涵及其体系构成

(一)政府会计的涵义

1.政府组织的界定

会计研究应当以社会组织为起点。现代社会把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因此,政府组织是现代社会组织不可或缺的部分。“政府”组织的范围决定了政府会计的范围。《现代汉语词典》将政府定义为:“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在我国,政府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组织是指整个公共部门,包括各级政府、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狭义的政府组织仅指各级政府机关、立法机构、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政府权力机关,不包括事业单位。

政府组织与营利组织相比,具有公共性、非营利性、财政性、专用性、组织目标的多重性等特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即“新公共管理”运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法国等国家普遍实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行政改革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践着新公共管理理论,其主要特征是:(1)现代政府是有限的政府而非全能的政府;(2)现代政府是服务型政府而非管理型政府;(3)现代政府是公开透明的政府;(4)现代政府是诚信的政府;(5)现代政府是绩效型政府(张雪芬,2006)。目前,新公共管理运动已席卷全球,我国也正在进行深化公共行政体制改革试点,政府的功能将逐步向服务型、绩效型政府转变。

2.政府会计的涵义

关于政府会计概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从近10年已发表的相关政府会计研究文献看,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1)李建发(2002)认为,政府会计主要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政府和政府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2)郭磊、郭玲(2005)认为,政府会计是服务于各级政府及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为对象,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政府组织的各种受托财务责任。

(3)张雪芬(2006)认为,政府会计是以政府作为会计核算主体,用于确认、计量、记录政府接受人民委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和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报告政府运行的宏观经济信息以及政府对公共财务资源管理业绩及履行受托责任的会计系统。

(4)景宏军、王蕴波(2008)认为,政府会计是反映、核算和监督政府单位及其构成实体在使用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过程中财务收支活动的会计管理系统。

(5)曹越、赵西卜(2011)认为,政府会计是对政府财政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解除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并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控制系统。

以上几种观点都明确了政府会计的对象(政府单位财务收支活动)、政府会计核算程序(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和政府会计目标(反映政府单位的受托责任),但在政府会计包含的内容、政府会计对象和政府会计目标表述上有一定的差异。笔者认为:政府会计是现代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政府预算管理为中心,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政府和政府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专门会计。因此,政府会计的本质是满足信息使用者反映政府及政府单位财务收支活动与预算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

(二)政府会计体系的构成

政府会计是为政府组织服务的。政府会计体系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性、层次性和结构性,体现政府会计基本特征的会计系统。政府会计体系的构成可以从政府会计的适用范围和政府会计功能两方面进行考察:

1.从政府会计适用范围看政府会计体系的构成

目前,从政府会计适用范围看政府会计体系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广义的政府会计等同于传统的预算会计,包括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以及参与组织各级财政总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等;狭义的政府会计仅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上这两种观点的焦点是事业单位会计是否属于政府会计的范畴?笔者认为,如果单纯从经费领拨款关系来划分,事业单位应属于政府会计的范畴。事业单位的本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营利组织之间的非营利组织。事业单位虽然提供准公共产品,但具有公共性和产业性的双重属性。因此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体系,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王庆成(2004)认为,在会计这个大系统中,首先分为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两个系统,非企业会计又可划分政府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其中,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等就是政府会计。从2012年财政部新颁布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看,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与政府会计有较大的不同。也有学者认为,只有符合“政府主体”的界定标准,即从事的活动属于非市场性和资金的来源属于强制性征收的事业单位才能纳入政府会计范围(叶龙、冯兆大,2006)。事实上,这种具有被授权行使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在现实生活中将越来越少。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是介于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之间的新型会计,既与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有相同之处,又有其本质的不同(李定清,2003)。从发展趋势看,传统的预算会计必将向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转变。

2.从政府会计功能看政府会计体系的构成

政府会计的主要功能是监督预算执行过程的合规性,提高财政透明度,评价政府绩效和解脱受托责任。从政府会计功能类型构建政府会计体系,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二元论”、“三元论”和“四元论”三种学术观点。

(1)“二元论”:该观点认为政府会计体系由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构成。持这种观点的主要学者有:路军伟(2007)在其博士论文《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双轨制政府会计体系研究》中提出建立包括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在内的双轨制政府会计;张奇(2007)主张,将政府会计系统划分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会计系统与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发挥两类不同会计系统的各自的优势功能;曹越、赵西卜(2011)认为,政府会计可以划分为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以满足内部信息使用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不同信息需求。

(2)“三元论”:该观点认为政府会计体系由政府预算会计、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成本会计构成。持这种观点的主要学者有:腾绍娟(2008)主张建立以支出周期为框架构建全面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以财务会计要素为框架构造政府财务会计系统和以绩效评价为目标构造政府成本会计系统;荆新(2009)提出了“三元系统”观点,认为政府会计体系应以财务会计(基本功能是提供整体财务状况信息)为主导,融合预算会计(基本功能是提供预算拨款收支信息)和成本会计(基本功能是提供业务、项目成本信息)。

(3)“四元论”:该观点认为政府会计体系由政府预算会计、政府财务会计、政府成本会计和政府管理会计构成。持这种观点的主要学者有:景宏军、王蕴波(2008)认为,政府会计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政府财务会计、政府管理会计、政府成本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陈劲松等(2008)也主张建立包括政府预算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内的政府会计系统;李媛等(2009)对此也持相同观点。

从以上三种不同观点可看出,都勾画出了未来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的发展方向,也由此说明,政府会计理论研究的范围相当广泛,很多政府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与实践。关于上述三种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建立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二元系统”是近期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重点。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因主要来自于公共财政和预算管理系统的需要。近几年,我国推行的部门预算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以及政府采购制度等要求完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以便有效地发挥收付实现制下政府预算管理的控制作用;二是我国目前政府会计环境的变化使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信息需求发生了变化。随着我国政府功能向服务型、绩效型政府转变,政府及政府单位的利益相关者更加关注政府运营状况,了解政府债务和或有负债的信息,以及政府资源占用和资源使用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披露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会计信息,政府财务会计系统的建立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当然,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政府会计的功能,建立包括政府成本会计、政府管理会计在内的完备有效的政府会计“四元系统”,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长远目标。

二、政府会计目标及其构建

(一)政府会计目标的内涵及其定位

1.政府会计目标的涵义

政府会计目标是政府提供财务信息或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或目的,它是指导政府会计准则制定的最高层次,是用于评估现有会计准则、发展未来会计准则的基础。会计目标从本质上讲,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代表性观点,不同政府会计目标决定着政府会计提供的财务信息或编制财务报告的需求。这两种观点对政府会计目标的分歧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经济环境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异而产生的,差异的根本在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职能的拓展。从时间观念看,受托责任观是立足于过去,而决策有用观则面向未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财务报表或财务报告的目标应同时满足两方面需求: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即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并存的双重目标。

2.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

关于政府会计目标定位问题,在学术界有不同观点:

(1)“单一目标”观:认为政府会计目标是反映政府或政府单位的公共受托责任。陈小悦、陈璇(2005)认为,政府会计目标在于实现政府履行职责的高经济透明度。经济透明是指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履行职责所涉及的一切经济方面。常丽(2008)认为,政府财务报告的总体目标应定位于反映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不是强调决策有用。

(2)“双重目标”观:认为政府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观并存。张琦(2006)认为,政府财务报告目标是提供绩效评价有用信息。一是解除公共受托责任;二是为政府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景宏军(2010)认为,我国政府会计目标正在向“反映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有助于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双重目标转变。

笔者认为,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联系的。目前,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和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目标都是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结合。但考虑到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会计存在的客观基础。因此,政府会计目标应该定位于以“受托责任观”为主导,以“决策有用观”为辅助。

(二)我国政府会计目标的构建

在政府会计概念框架中,政府会计目标通常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向谁提供政府会计信息;二是提供什么样的政府会计信息;三是提供这些政府会计信息有什么作用。因此,政府会计目标要根据我国政府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全面分析政府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以及政府财务报告能够提供的财务信息来构建。

1.我国政府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分析

(1)政府利益相关者,即政府会计的信息使用者。根据我国《预算法》和《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政府会计改革的要求,政府会计的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一是立法机关。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政府预算和决策应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二是监督机关。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三是资源提供者。纳税人和投资者是具体向政府提供财务资源的人,他们非常关心政府财务资源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以及政府的偿债能力。四是上级主管部门。他们代表政府对所属下级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及财务业绩等作出评价。五是社会公众。政府的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六是其他使用者。包括经济和财务分析师、媒体、工会组织、政府公务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因此,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广泛性和特殊性。

(2)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需要以下三类信息:一是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情况的信息。政府预算是政府管理的核心,它代表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以评价政府预算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二是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信息。政府财务状况就是政府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以此评价政府资产结构、债务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政府偿债能力的状况。三是反映政府运营成本和绩效的信息。政府及政府单位在运营活动中也要讲成本效益和工作效率,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的服务努力、成本和成就。

2.我国政府会计目标的层次结构

关于政府会计目标的层次划分,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张月玲(2009)认为,政府会计目标层次的划分,应借鉴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的观点,将政府会计目标分为基本目标、中级目标和最高目标三个层次;丁鑫、荆新(2010)认为,政府会计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总体目标又分为基本目标、重要目标和最高目标,具体目标包括预算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与绩效管理目标;王慧平等(2012)认为,政府会计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上述几种观点虽然表述的层次和内容有所差异,但基本点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受托责任是政府会计目标的最高目标或重要目标,具体目标是满足信息者使用的信息需求,包括预算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

笔者认为,政府会计目标层次划分,主要考虑政府会计目标的内涵、政府会计的功能和政府会计信息需求等因素,充分体现政府会计目标内在的逻辑性,将政府会计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1)基本目标:就是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并存的“双目标”观,在全面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同时,提供有助于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信息,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和信息的质量。为了实现政府会计基本目标,必须做到两个转变:一是从内部使用者导向向外部使用者导向转变,以解除内部和外部的受托责任,以此作出科学决策;二是政府会计提供的信息内容从反映合规性导向向绩效评价导向转变,以评价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具体目标:政府会计具体目标是基本目标的具体化。由于政府会计由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构成,相应的政府会计具体目标包括政府预算会计目标和政府财务会计目标。政府预算会计目标是评价政府预算管理合规性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体现了政府预算管理的目标;政府财务会计目标是评价政府财务状况、运营业绩等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并作出合理决策,体现了政府财务管理的目标。随着政府会计功能的拓展和信息需求的变化,还应明确政府成本会计目标和政府管理会计目标。

三、政府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一)政府会计要素的分类

1.政府会计要素的涵义及分类

政府会计要素是政府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它既是政府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也是确定政府财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的基础。划分会计要素的目的是便于会计日常核算,如账户的设置、分类登记并最终形成会计报表。正因如此,政府会计要素又称为政府财务报表要素。

政府会计要素的划分是由政府会计目标所决定的,其会计要素的具体核算内容与政府会计核算基础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政府会计,只能说是传统的预算会计,包括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其中净资产包括基金和结余。这种会计要素分类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按不同职能会计主体分别设置;二是会计要素的确认都是采用收付实现制。这表明政府会计要素是一种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要素。

2.政府会计要素划分的不同观点

目前我国会计学术界对政府会计要素设置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三要素”观:认为政府会计的本质是分配会计,只设置收入、支出和结余三个会计要素;也有学者认为政府会计目标是反映政府履行责任的情况,应该设置政府资源、政府责任和政府剩余三个会计要素。二是“五要素”观:认为政府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需要设置结余要素,只设置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三是“六要素”观:认为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除设置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要素外,还应设置结余要素。

以上三种观点都是建立在传统的预算会计体系基础之上,在一个会计主体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收支表会计要素(收入、支出)和资产负债表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采用一种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王彦等(2009)称其为“一元结构”的会计要素。这种会计要素划分没有客观分析政府会计的环境变化,更没有遵循政府会计目标和政府会计功能的要求,显然是不够恰当的。随着政府会计目标由单一向多元发展,其会计要素的划分也会从“一元结构”向“两元结构”转变。

3.完善我国政府会计要素划分的思考

笔者认为,政府会计要素的分类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会计要素要符合政府会计目标的要求;二是会计要素应完整反映政府活动涵盖的会计核算对象;三是会计要素要满足基于不同确认基础的会计报表的需要;四是会计要素的定义应具有普遍适应性。目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目标就是要建立包括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两大子系统的政府会计体系,由于两个子系统在会计目标、确认基础的差异,其会计要素的设置也有所不同。即政府会计要素分为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和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二元结构”的会计要素。

(1)政府预算会计要素:政府预算会计目标是评价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履行的受托责任,政府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与政府预算基础的一致性,决定了政府预算会计要素是在收付实现制下设置的会计要素,即设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要素。

(2)政府财务会计要素:政府财务会计目标是评价政府财务状况、运营业绩等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并作出合理决策,政府财务会计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决定了政府财务会计要素是权责发生制下设置的会计要素,即设置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个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和费用属于收入费用表要素。

(二)政府会计要素确认

政府会计要素确认就是将会计事项以一定的项目归为某类会计要素正式记入账户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政府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是会计确认的标准。会计确认的标准是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推导而来的,同时又有助于形成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用以解决编制财务报表的各种问题。

1.资产负债表要素确认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5辑《论财务会计概念》中要求,确认一个项目和有关信息,要符合4条基本标准:(1)可定义性,即被确认的项目应符合财务报表某一要素的定义,如确认资产必须符合资产的定义;(2)可计量性,即被确认的会计要素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凡是不能可靠地货币计量的要素都不能加以确认;(3)相关性,即被确认的会计要素应当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可靠性,即被确认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可验证的和不偏不倚的。凡符合上述标准的均应在效益大于成本以及重要性的前提下予以确认。因此,政府财务会计要素中“资产”和“负债”要素确认要符合“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条件;“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不存在单独确认和计量问题,它是对资产、负债确认和计量结果的一个综合反映。如果会计信息主要反映政府运营管理的受托责任,则会计确认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如果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则会计确认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见,政府会计要素确认时应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权衡,以保证输出的政府会计信息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2.收入支出表要素确认

政府会计要素中的收入与支出或费用要素的确认主要是通过会计确认基础进行确认。政府会计确认基础有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和权责发生制四种模式,不同的会计确认基础反映不同的财务信息。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对收入与支出的确认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随着我国政府会计环境的变化,必须完善现有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笔者认为,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改革,既要借鉴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经验教训,又要符合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和政府会计目标的要求。即实行“双确认基础”:政府预算会计对收入与支出要素的确认采用收付实现制,与政府预算管理一致;而政府财务会计对收入与费用要素采用权责发生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以评价政府的运营业绩和工作效率。

(三)政府会计要素计量

会计计量是对会计要素中的各项目予以货币量化的表现形式。景宏军(2010)认为,政府会计计量是对政府交易与事项的价值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和衡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认定政府活动中“量”的结构。它使政府财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增强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1.政府会计要素计量模式的种类

会计计量是一个模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可以分为名义货币和一般购买力货币两种计量单位,我国一般采用名义货币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是被计量对象数量化的特征,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它们各有优劣,但彼此并不完全排斥,往往可以在会计计量时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属性,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规定,对会计要素的计量不同程度上采用了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四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是公共部门主体主要的计量属性。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采用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计量属性。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择是依据其与决策有用性的相关程度。

2.我国政府会计要素计量模式的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会计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并以会计核算原则的形式加以规范。如《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十九条规定:“各项财产物质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是会计计量模式中最早出现的,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等优点。但实践已经证明,计量模式的单一性既不能真实反映政府资产的实际价值,也无法反映政府不确定性事项和或有负债,不能全面实现政府会计的目标。在政府会计中,对会计要素项目计量是为了满足政府决策有用并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

况。因此,政府会计目标决定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客观要求政府会计计量模式从现在的单一计量模式向综合计量模式转变。即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共存并相互配合,以满足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多元化会计信息的需求。

四、政府会计规范及其构建

(一)我国政府会计规范模式的选择

政府会计规范模式是用于指导和规范政府会计信息生成的系统,基本任务是规范会计行为和业务操作。关于我国政府会计规范模式,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一是“制度”模式,主张中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应当立足中国国情,建立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二是“准则”模式,主张中国的政府会计规范模式应当与国际政府会计趋同,采用会计准则模式;三是“准则+制度”模式,即“混合”模式,主张取准则和制度之长,避其所短,这样也兼顾了国情和国际趋同。

笔者认为,从目前我国政府会计环境看,“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范模式是现在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政府会计规范模式的现实选择,即我国政府会计规范改革的近期目标是“政府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制度”并存,实现两种形式的规范。其主要的理由是:一是“准则+制度”都是会计规范标准,在内容上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表述形式和会计规范的方法、角度有所不同。从规范的需要和执行的效果分析,两种模式各有优势。准则制度混合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政府会计“双重功能”的作用。二是制度侧重于按会计主体规范会计核算和报告行为,体现了与预算编制责任主体的一致,有利于政府、部门和单位决算与预算的衔接、可比。三是构建政府基本准则框架下的多层次政府会计制度体系,既反映了准则与制度的融合,又涵盖了西方政府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体现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方向。当然,从长远发展趋势看,“准则+制度”模式必然向“准则”模式转变,实现我国政府会计规范与国际政府会计规范全面趋同的目标。

(二)我国政府会计规范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政府会计规范采用的是会计制度规范模式,即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近期目标就是从“制度”模式向“准则+制度”混合模式转变。由于我国政府会计系统包括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两个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因其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确认基础等方面差异,它们规范模式也有所不同。

1.政府预算会计规范模式

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是以披露政府财政收支为主,反映政府预算管理目标的政府会计子系统,这表明政府预算会计是政府预算与政府会计的结合。在美国政府预算会计中,预算基础与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完全一致,都采用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与报告的规范由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并予以实施。可见,政府预算会计规范是以“预算执行情况”为层面展开,即预算会计规范用以规范政府的预算活动。因此,我国政府预算会计规范必须符合《预算法》及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借鉴西方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经验,采用“制度”模式予以规范,以此建立统一的并适用于所有预算会计主体的“预算会计与报告”制度。具体讲,就是以《预算法》、政府预算拨款等有关规定为依据,结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制度改革内容,按照统一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制定并建立一套自我平衡的账户和预算会计报表体系。

2.政府财务会计规范模式

基于我国政府财务会计的目标,借鉴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国政府财务会计采用“准则+制度”的混合模式。政府财务会计规范体系应当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会计法》、《预算法》及相关法律。《会计法》是会计工作根本大法,是最高层次的规范,是政府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的强制规则。《预算法》是调整国家预算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政府预算收支活动要受到预算法的约束。第二层次: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可以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组成。目前主要任务是制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用以指导和统领整个政府会计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基础和财务报告等内容,并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鉴证和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机制。第三层次:政府会计制度。在政府会计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将目前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及参与政府活动国库会计等合并成为政府会计,制定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建发.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光忠.关于推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建议[J].会计研究,2010(12):11-16.

[3] 丁鑫,荆新.政府会计三元系统初探[J].财务与会计,2011(10):63-65.

预算会计包括的要素第6篇

(一)更好的评价和控制预算执行的合规性

相较于目前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出于政府审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单位内部的需要,依据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更好的评价和控制预算执行的合规性。

(二)保证预算执行和管理的顺利进行

1.督促收入支出执行过程的完成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提供核实阶段的信息以及它与实际收支数之间的差额信息。通过分析核实阶段和实际收支阶段的差额信息,可以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完成项目收入和支出的执行。2.便于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预算执行周期会计能够反映预算执行全过程的信息,由于支出承诺、核实及付款阶段对应于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预算执行环节,所以通过预算会计的记录能为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所必需的信息。3.利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政府部门可能存在的财政风险包括支付风险和贷款担保风险等。当前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提供对于风险管理至关紧要的前瞻性信息(IFAC-PSC,2001)。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对承诺、核实阶段的信息进行记录,使会计确认和记录的时间大为提前,能够更好的提供危机预警信息,以便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4.提供预算编制和调整所需的可靠信息预算编制中,对于预算年度与以前年度相同或相似的项目,其预算计划一般需要参考以前年度的支出信息(RichardAllen和DanielTommasi,2001)。通过预算执行周期会计,能够记录项目的全部支出,并反映真实的结余信息,从而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信息。

二、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预算会计核算体系

(一)会计基础选择

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体系,应当选择适当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预算执行周期的核实和收款(付款)阶段,可以套用现有的关于会计基础的研究结论,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进行这样的选择和设计,可以保证预算会计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要素设置

1.在政府会计中设置“二元结构”会计要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最基本的分类;而会计账户实质上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进一步细分。2.我国预算会计要素的设置会计要素的设置应满足一定的标准:(1)应能够作为会计主表的主体结构;(2)会计要素之间应满足一定的等式关系;(3)应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具体的会计要素项目,并据以设置会计账户,进行会计记录。基于上述三个标准,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中,应当设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大会计要素,同时按照预算收入周期和支出周期的各个阶段设置会计要素项目或者会计账户。

(三)会计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1.预算账户与财务账户的协调使用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确定采用“二元结构”会计要素后,应当进一步细分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分别设置相应的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在政府会计中,预算会计账户与财务会计账户的关系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两套相互独立的会计账户体系,分别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核算;另一种是设置一套同时包含预算账户和财务账户的会计账户体系。因为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会计主体和数据来源相同,应当采用设置一套会计账户体系的做法。采用一套会计账户的做法时,需要区分三种情况:(1)对只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仅进行预算收支核算,在预算收支账户中进行记录;(2)对只涉及资产负债变动、不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只进行资产负债的核算,在财务会计账户中反映;(3)对于同时涉及预算收支和资产负债变化的业务,需进行“双分录”核算,同时在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中进行核算。2.预算会计账户设置(1)总分类账户依据预算执行周期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体系设计时,应当按照预算执行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总分类账户的设置。①在预算批准时,设置“计划收入”、“核定支出”和“计划结余”账户,以分别核算批准的收入预算数、支出预算数以及两者的余额;②在承诺阶段,设置“承诺支出”和“承诺支出准备”这一对相互抵减账户,用以记录商品或服务的订购业务,便于进行借贷记账处理;③在核实阶段,设置“应计收入”和“应计支出”账户,分别核算经过核实的未来收入和未来支出;④在收款和付款阶段,设置“实际收入”实际支出”和“实际结余”账户,用于记录实际收到和支付的现金以及收支相抵后的余额。(2)明细分类账户借鉴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预算收入可以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区分为几类,进一步细分为款、项、目等,并据此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财政部门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财政拨款、其他收入等。预算支出有两种分类方式: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三级,按类级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支出的经济分类分为类、款两级,按类级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划分基本相同,可以根据具体分类设置明细账户。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核算体系中,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的明细账可以按照表三和表四的格式进行设计:3.预算会计账务处理(1)日常会计处理①预算得到批准时,即在收入计划和拨(用)款计划阶段,借记“计划收入”账户,贷记“核定支出”账户,将其差额记入“计划结余”账户;②行政事业单位在签订合同或订单时,即在预算支出周期的承诺阶段,应借记“承诺支出”账户,贷记“承诺支出准备”账户;③当行政事业单位购进商品或服务、收到付款凭单时,即在预算支出周期的核实阶段,承诺支出转化成为应计支出;④在预算收入周期的核实阶段,应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计收入”;⑤在实际付款时,应计支出转化为实际支出。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计支出”;同时登记实际支出,借记“实际支出”账户,贷记“现金”类账户。以上的会计处理均需要在相关明细账中进行登记。(2)期末结转处理进行期末结转处理的目的是结清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等账户的余额,从而使下一年度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相应账户从零开始。

(四)会计报告设计

预算会计包括的要素第7篇

1.督促收入支出执行过程的完成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提供核实阶段的信息以及它与实际收支数之间的差额信息。通过分析核实阶段和实际收支阶段的差额信息,可以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完成项目收入和支出的执行。

2.便于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预算执行周期会计能够反映预算执行全过程的信息,由于支出承诺、核实及付款阶段对应于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预算执行环节,所以通过预算会计的记录能为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所必需的信息。

3.利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政府部门可能存在的财政风险包括支付风险和贷款担保风险等。当前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提供对于风险管理至关紧要的前瞻性信息(IFAC-PSC,2001)。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对承诺、核实阶段的信息进行记录,使会计确认和记录的时间大为提前,能够更好的提供危机预警信息,以便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

4.提供预算编制和调整所需的可靠信息预算编制中,对于预算年度与以前年度相同或相似的项目,其预算计划一般需要参考以前年度的支出信息(RichardAllen和DanielTommasi,2001)。通过预算执行周期会计,能够记录项目的全部支出,并反映真实的结余信息,从而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信息。

二、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预算会计核算体系

(一)会计基础选择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体系,应当选择适当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预算执行周期的核实和收款(付款)阶段,可以套用现有的关于会计基础的研究结论,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进行这样的选择和设计,可以保证预算会计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要素设置

1.在政府会计中设置“二元结构”会计要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最基本的分类;而会计账户实质上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进一步细分。

2.我国预算会计要素的设置会计要素的设置应满足一定的标准:(1)应能够作为会计主表的主体结构;(2)会计要素之间应满足一定的等式关系;(3)应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具体的会计要素项目,并据以设置会计账户,进行会计记录。基于上述三个标准,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中,应当设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大会计要素,同时按照预算收入周期和支出周期的各个阶段设置会计要素项目或者会计账户。

(三)会计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1.预算账户与财务账户的协调使用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确定采用“二元结构”会计要素后,应当进一步细分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分别设置相应的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在政府会计中,预算会计账户与财务会计账户的关系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两套相互独立的会计账户体系,分别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核算;另一种是设置一套同时包含预算账户和财务账户的会计账户体系。因为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会计主体和数据来源相同,应当采用设置一套会计账户体系的做法。采用一套会计账户的做法时,需要区分三种情况:(1)对只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仅进行预算收支核算,在预算收支账户中进行记录;(2)对只涉及资产负债变动、不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只进行资产负债的核算,在财务会计账户中反映;(3)对于同时涉及预算收支和资产负债变化的业务,需进行“双分录”核算,同时在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中进行核算。

2.预算会计账户设置(1)总分类账户依据预算执行周期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体系设计时,应当按照预算执行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总分类账户的设置。①在预算批准时,设置“计划收入”、“核定支出”和“计划结余”账户,以分别核算批准的收入预算数、支出预算数以及两者的余额;②在承诺阶段,设置“承诺支出”和“承诺支出准备”这一对相互抵减账户,用以记录商品或服务的订购业务,便于进行借贷记账处理;③在核实阶段,设置“应计收入”和“应计支出”账户,分别核算经过核实的未来收入和未来支出;④在收款和付款阶段,设置“实际收入”实际支出”和“实际结余”账户,用于记录实际收到和支付的现金以及收支相抵后的余额。(2)明细分类账户借鉴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预算收入可以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区分为几类,进一步细分为款、项、目等,并据此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财政部门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财政拨款、其他收入等。预算支出有两种分类方式: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三级,按类级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支出的经济分类分为类、款两级,按类级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划分基本相同,可以根据具体分类设置明细账户。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核算体系中,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的明细账可以按照表三和表四的格式进行设计:

3.预算会计账务处理(1)日常会计处理①预算得到批准时,即在收入计划和拨(用)款计划阶段,借记“计划收入”账户,贷记“核定支出”账户,将其差额记入“计划结余”账户;②行政事业单位在签订合同或订单时,即在预算支出周期的承诺阶段,应借记“承诺支出”账户,贷记“承诺支出准备”账户;③当行政事业单位购进商品或服务、收到付款凭单时,即在预算支出周期的核实阶段,承诺支出转化成为应计支出;④在预算收入周期的核实阶段,应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计收入”;⑤在实际付款时,应计支出转化为实际支出。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计支出”;同时登记实际支出,借记“实际支出”账户,贷记“现金”类账户。以上的会计处理均需要在相关明细账中进行登记。(2)期末结转处理进行期末结转处理的目的是结清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等账户的余额,从而使下一年度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相应账户从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