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财务预算管理范文

时间:2022-12-07 15:37:16
财务预算管理范文

财务预算管理范文1

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还存在绩效考核奖励过于平均化、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不足以及对单位内部员工教育培训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限制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从而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为此,本文就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阐述

现阶段,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以及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特有的公共组织,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服务性、竞争性等多种属性,因此,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想做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就要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内容、意义、原则。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内容

事业单位建设与发展的初衷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体制,弥补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服务,特别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施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经济双循环格局,市场虽对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在水利、教育、卫生及医疗等公共领域无法由市场直接提供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或者市场提供的公共产品效益不高,或者市场参与意愿不强烈,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这些都需要通过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来加以解决。因此,在国家层面上,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事业单位需创新发展,这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是一种挑战。所以,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的创新是必要的,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贴合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而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模块创新三个主要方面。为了更好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应该摒弃落后的人力资源思想和观念,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加以优化完善,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最后,要重视人本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事业单位应对重要部分进行必要的调整,建立动态化模块管理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取得明显效果。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意义

1.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服务发展大局的需要。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和保障。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人才资源|人社天地•事业单位改革|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力量支持。所以,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服务发展大局的需要。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在“三新一高”背景下,事业单位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环境,同时能够针对自身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完善。此外,传统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法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是时展所需,也是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提升职工素质的需要。党的五中全会把建成人才强国作为2035年愿景目标之一,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系统谋划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工作。基于此,事业单位必须把提升职工素质作为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结构,需要充分挖掘事业单位员工潜力,使员工个人发展与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相结合,不断促进员工专业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应用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上述工作予以支撑。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中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用导向,客观分析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与本单位整体战略规划相匹配。此外,创新过程中,应该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改革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宏观政策一致性分析以及可行性研究分析等,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制定可行的创新方案,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能够顺利开展。2.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所以,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之前,做好筹划、评估、风险预测等多方面的工作,能够更好地使人力资源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要突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点,例如:如何改善单位和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协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等,能够达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效果,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促进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升。3.坚持解放思想、激发活力。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能否有效地激励每一个员工,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在事业单位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以坚持解放思想、激发员工活力为主要工作原则,做好员工激励和培训工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进行阶段性的工作认可与奖励,这指的是每隔一段时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通过考核对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及肯定,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取得良好效果。

二、事业单位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并且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使得创新发展相对滞后,无法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不利于在“三新一高”背景下促进事业单位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帮助,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实现员工个人价值最大化,激发其潜能和积极性。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缺乏科学规划与指导;人才引进渠道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等。这些都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也是对自身体制改革进行探索,目的在于取得更好的综合效益。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方法无法与新型理念有机结合,事业单位将无法适应社会经济新常态下的需求,无法有效提升单位效益。

(二)人力资源管理形式漏洞较为明显

虽然现阶段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绩效考核指标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员工培训力度不够,难以满足实际要求;薪酬体系不合理,不能调动人员积极性等。较为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使得单位无法吸引优质人才,且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价值无法更好地发挥出来,导致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工作中无法取得明显的成效。

(三)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方式方法有待创新

党的五中全会、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以及《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事业单位人才培养对标上述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方法,加强员工综合性培训,使事业单位员工整体素质达到质的提升,从而促进单位综合效益的增长。此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培训形式以及内容不能有效适应时展,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另外,由于单位在人才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内容相对单一,使得培训过程枯燥无味,员工参加各类培训的积极性相对较低,无法取得明显的培训效果。

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的有效方式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与事业单位整体战略规划相结合,自觉适应时展要求,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单位综合效益的提高,为单位发展提供保障。
(一)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注重于单位内部的人力信息及资源的管理,流程比较固化。为了更好地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并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能得到最大化发挥,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高效性,推动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在提高重要性认识的同时,应该充分开阔自身眼界及思路,不断学习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理念,并结合实际有选择性地应用到本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增添动力。

(二)对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

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原则。首先,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优化人员配置结构,充分对员工给予关怀和关爱。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探索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使科研人员的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同时,将“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之中,重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后,在激励方式上不断创新,强化激励机制建设。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激励手段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结合我国数字经济、数字孪生、大数据发展等背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注重引进与利用大数据技术,并指引职工将其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使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得到多元化发展。

(三)对管理内容进行有效创新

首先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和岗位设置相关工作;其次是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最后要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此外,还要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程度,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水平;强化组织文化建设,培养新型人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与此同时,还应不断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行为,最终确保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总之,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创新改革,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人力资源效能最大化目标。在事业单位内部还应积极开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内容宣传有关的工作,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高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四、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在“三新一高”背景下,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主要包括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进行有效创新、对管理内容进行有效创新三个方面。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可以更好地进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使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促进其自身的稳定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水平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使事业单位的发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尉建波 单位: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

财务预算管理范文2

1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控制事业单位成本支出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用以强化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作用是为了保障事业单位预算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且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控制并降低事业单位预算成本支出,有助于提升单位预算成本利用效益。预算管理包括多项工作环节,如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管、预算考评等,任意环节都可以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成本支出进行控制,避免单位预算成本出现非必要的浪费损失[1]。例如,在预算编制环节,选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编制法、滚动预算编制法等,综合考量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既能保证预算成本能够支撑具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取得与预期一致的效果,也能防止个别人员利用预算编制虚报预算成本需求,进而实施违规利用事业单位预算成本的违法行为,有助于保证事业单位预算成本始终处于完整安全的管理状态下。

1.2优化事业单位资源配置

事业单位各项资源要素均来自于财政的统一划拨,因而每一项资源要素都十分重要。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通过对现有各项资源要素的梳理整合,按照单位管理要求和实际工作需求,对所有资源要素进行统筹管理、协调配置,一方面能够保证各类资源要素能够达成最优化的利用效果,包括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基础保障资源等,避免不同资源要素因管理不当而出现浪费;另一方面能够通过预算管理加强对各类资源要素的监管控制,按照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效果,强化各项资源要素的有效利用,确保事业单位各类资源均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价值。另外,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环节,能够对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便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适当调整预算管理目标,结合动态管理措施针对实际需求增加或减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从而逐步达成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效果。

1.3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业单位实现稳定运行、持续发展和履行职能起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应从多方面持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并为有效落实财务管理的各项措施办法创造良好条件。而预算管理正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可为事业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奠定可靠基础。同时,预算管理各项工作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例如,预算执行力度相对较弱,这很有可能是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或是财务管理具体措施不规范而导致的,因此财务管理可针对预算管理反映出的问题,健全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体系,加强财务管理具体措施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减少因管理漏洞而导致的财务管理问题,避免财务管理问题逐渐演变成财务风险,甚至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

2.1预算编制依据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只有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才能为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打下良好基础。现阶段,在事业单位运用预算管理存在预算编制依据不科学的问题,对预算编制的有效性造成了极大影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未能结合实际情况,参考以往的预算编制,仅是按照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按部就班的开展预算编制工作,难免出现预算编制脱离实际的状况,进而影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须依据各项工作的预算需求来明确具体的编制内容,以此满足实际工作的预算需求,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够得到可靠的预算支持。但部分人员会出现虚报预算需求或夸大预算需求的情况,将不属于此次预算周期内的预算结合在一起进行提交,这样不仅会影响预算编制的整体效果,同时会造成事业单位预算成本的浪费。

2.2预算执行力度相对较弱

预算管理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预算执行,换言之,只有预算执行力度始终保持着高效科学的状态,才能为事业单位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避免预算成本浪费提供可靠保障,因而预算执行力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来说尤为重要。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情况,缺失有效的预算执行力度,导致预算管理效果大打折扣。预算执行力度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在财务人员会计核算不及时的情况,逐渐形成呆账坏账;二是财务人员对票据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进行原始票据审核时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导致一些票据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甚至出现虚假票据,造成事业单位资金损失;三是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的落实不到位,对各类项目费、活动费、经费的支出整理不规范,制约着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

2.3未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监督体系

预算管理涉及事业单位的资金资产,因此须针对预算管理进行监督管理,并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监督体系,确保监督管理的规范合理。监督管理是强化预算管理有效性的必要手段,有助于避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违规利用单位资金资产或是贪污受贿的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促进事业单位实现健康发展。当前,个别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缺少监督,且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监督体系,仅是按照部分内部管理制度对预算管理进行监管,难免导致预算管理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甚至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监督体系需要对监督内容、监督要求、监督结果运用等细则内容进行明确,若未对以上内容予以具体细化,则很有可能出现监督管理失效的问题,不仅无法保证预算管理的合规性,而且难以保证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影响事业单位的内部生态,甚至对事业单位的形象造成严重影响。

2.4预算管理人员积极性较差

预算管理人员是落实具体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只有预算管理人员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开展具体工作,才能为保证预算管理工作成效创造有利条件,进而促使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发挥作用。当前,受预算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文化程度、综合素养等多种因素影响,个别预算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开展具体工作,且时常出现推脱延迟等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况,不利于预算管理提升时效性,也对预算管理的深入推进造成了不良影响[3]。而造成预算管理人员积极性较差的主要原因还是其对自身工作未能形成认同感和荣誉感,未意识到自身工作对所在单位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导致预算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工作态度,长此以往将给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危机,同时会对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2.5预算绩效评价缺少有效性

预算绩效评价是提升预算管理成效的关键环节,也是体现预算管理事后控制的具体内容。因此,事业单位须健全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用以保证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例如,预算绩效评价流程不够完善,缺少验证预算绩效目标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关键环节,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不够全面细致,部分数据信息未能在结果中体现出来;或是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的不够充分,缺乏奖惩机制,无法对事业单位职工产生激励作用,且对于部分未能按照规范要求有效落实预算管理目标的人员也缺少必要的问责处理,而这将严重影响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在事业单位内部营造出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

3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应对策略

3.1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预算编制方法的选用,二是预算编制数据的收集。事业单位应按照自身管理要求和具体工作需求,选用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预算编制方法,要保证预算编制能够有效支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避免出现预算不足而暂停工作推进的情况,影响实际工作的连续性,同时产生非必要的成本支出。其次,事业单位应在预算数据收集阶段,加强对各部门、各工作组所提交预算需求的审核,充分论证预算需求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防止个别人员利用预算编制谋取私利,同时应结合以往的预算编制数据,对本次预算编制数据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前提下,优化预算编制结果。另外,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划拨,因而在选用预算编制方法时,须以零基预算编制法为主,但要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发挥出预算资金的利用效益。

3.2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只有将预算管理目标按照既定要求有效执行下去,才能发挥出预算管理和预算资金的实际效用,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切实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为此,事业单位应将预算管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逐层逐部门的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强化单位内部人员有效执行预算管理目标的责任意识,以此为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奠定基础。同时,事业单位应结合预算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工作机制,对预算执行的流程、要求、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等细则内容进行强调,进一步提高单位内部人员有效执行预算要求的意识。在预算管理工作机制中,需明确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权责划分,避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另外,事业单位应持续加强票据管理,针对原始票据加强审核,确保全部票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3健全预算管理监督体系

事业单位须结合现阶段实行的各项监督管理措施,针对预算管理建立健全监督体系,明确监督管理的具体流程、内容、要求等,确保预算管理始终处于合理可控的管理状态下,避免预算管理存在随意性或盲目性,同时可防止人为因素干扰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事业单位应对履行内部监督的人员和部门进行明确,并对其具体的权责进行划分,强调监督管理的独立性。另外,事业单位应与审计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借助审计部门的入驻复核审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预算管理意识,同时定期对单位财务情况进行梳理,及时发现财务管理问题并予以妥善处理,从而确保预算资金执行到位、监督管理切实有效。

3.4调动预算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事业单位调动预算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须借助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的奖惩制度与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相结合,这样一方面能够强化预算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其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有效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另一方面可激发预算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地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不断反思评价自身的工作状态,有助于增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效率,从而为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3.5建立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构建符合单位管理要求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遵循“谁申请预算,谁设定目标,谁负责执行”的原则,强化预算管理目标与绩效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在效益价值、时效速度、质量数量、实际影响等方面体现预期结果。其次,事业单位应注重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中各项指标的针对性和合理性,须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定评价指标,确保指标能够真正反映出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应用价值。为保证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可结合第三方机构评价、财政部门复评、事业单位自评等形式,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科学评价事业单位预算绩效执行情况以及预算管理的实际成效,有助于完善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另外,事业单位须结合预选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建立相应的绩效激励机制与问责机制,以此强化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有效性,同时可体现预算管理价值。

4结语

为应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应从加强预算编制科学性、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健全预算管理监督体系、调动预算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建立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以此实现从多方位、多角度为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此外,事业单位在提高预算管理意识、进行预算管理可行性分析以及协调预算管理与其他管理机制的关系等方面也须持续加强,以此从根本上建立起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的预算管理体系。

作者:沙文练 单位:阳江市路灯管理中心

财务预算管理范文3

无论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还是科技水平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必须要培养和吸收更多优秀的人才,使之投身于各个领域,在不同行业发光发热,从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作为公益性服务组织,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往往可以集中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想真正激发这些人才的能动性,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进步,就必须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角色定位,采取有效措施来创新管理策略,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有效发挥其职能,以不断增强我国的社会治理能力。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概述

(一)主要内容在创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需要关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管理方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从单位的实际出发,结合国家政策、政府文件等形成准确的认识,而后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保证其针对性,以便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第二,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还离不开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所以,每个单位应当基于自身的发展定位,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目的等,建立规范且详细的管理体系,使之符合时展趋势,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转。第三,管理模块。事业单位需要准确判断自身的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而后围绕对应业务开展模块组合工作,以此构建强强联合的格局,助力方法、体系和模块的深度融合,形成合力,辅助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第一,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时需要秉承统一、协调的原则,即要求管理人员全面把握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涉及的各项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和实践,且要关注工作中的不同环节和细节,能够将其合理串联起来,使之互相促进,减少管理工作的失误,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进程。第二,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时需要坚持大局观原则,即在设置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计划时,应当立足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目标,力求服从大方向,然后再详细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转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时需要落实循序渐进原则,即无论任何工作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开展,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跳过关键环节,所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围绕所负责的工作提前制定科学的计划,使之符合单位发展实际,并体现出递进性,还要做好应急预案,有效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继而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必要性

1.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在事业单位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意味着需要变革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让每个员工都能展现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并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同时获取应有的回报,进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顺利提升其工作能力,由此不断增强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效,保证各部门有序运转,在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基础上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2.有利于事业单位的人才的稳定。事业单位的服务性特征以及技术性要求,都需要有足够多的人力资源来作为支撑。通过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不断改进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同时整合相关人力资源,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能够吸引、留住、激励、开发人才,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与创新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员工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员工职业规划是十分重要的模块,主要依据的是员工的性格特点、职业理想、价值观等。此时,若事业单位主动结合员工的职业规划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可以为每个员工提供针对性帮助,引导他们准确定位个人的职业,明确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同时立足当下和未来进行职业规划,从而为单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实现终身发展的目标。

二、影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成效的因素

(一)员工素质

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员工的素质都会影响人力资源的质量,如果员工素质整体偏高,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可以更加顺利、高效地推进,若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且整体偏低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就会遭遇各种困境,不利于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从实际来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中的员工存在比较明显的学历差异,每个人的专业素养都不相同,所以,在实际工作时往往存在较多问题,再加上很多员工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意愿较低,所以其整体素养难以提升,这就导致人力资源的质量无法提升,进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成效。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应当基于单位的发展定位采用更加合适的方法,以便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为其创设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并为之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之在参与中不断提升自我,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但是,事业单位在选择和使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时,因制度缺陷,不能全面度量本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人员的特点,且不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所以会出现管理内容、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以及管理效率低的问题,无法给予不同员工针对性的指导,进而影响其发展质量,制约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薪酬待遇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薪资待遇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继而影响工作质量和单位的发展。为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必须要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做好薪资待遇优化整合工作,及时改革绩效工资计算模式,以便构建良性竞争格局,推动员工们不断进步,为单位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然而,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尤其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的薪酬待遇体系并不完善,固定工资占据的比重过高,绩效工资的计算又不够灵活,且在总体的薪资中所占比例较低,所以难以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进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

(四)考核晋升机制

在事业单位中,员工不仅比较重视薪资待遇,也十分重视晋升机会,所以,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应当善于选拔优秀员工对其展开培训,以便使之接触更加先进、新颖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使其具备良好的岗位素养与专业水平。通过建立科学的晋升激励机制,可帮助优秀员工顺利实现晋升目的。但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中的晋升机制尚不完善,大多习惯于“论资排辈”,导致很多本身比较优秀的新员工缺乏晋升培训的机会,无法展现自身的优势和价值,且容易因此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员工的长远发展。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

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管理部门必须要做好整体的规划工作,以提升内部所有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导向,及时优化各个管理流程和项目,确保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发展质量,并推动员工的不断进步。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为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结合本单位的业务发展情况进行岗位设置,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以及在岗人员的具体情况,且要关注不同员工的专业水平,据此进行优化配置,使他们从事比较擅长的工作,从而顺利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此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定期排查内部的空缺岗位,然后立足整体进行协调统筹,及时补充人才,保证不同的工作都有人负责,能够按照单位的发展计划有序推进,且要合理设置不同岗位的人数,对员工展开针对性培训,由此通过合理规划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

(二)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结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要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使之更具科学性、规范性,能够带动整个单位的发展与进步,切实提高员工质量。具体来讲,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新管理方法,让每个员工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并定期与之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动单位力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者还要充当基层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桥梁,针对大家反映的问题与管理层沟通,从而形成更加妥善的处理方案。另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善于使用先进的技术优化管理方法,如可以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精准了解每个员工的特点,根据其实际情况为他们安排岗位,或是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每个员工建立电子档案,及时记录其在工作中的各种表现,并起到监督作用,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助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三)注重改良薪资待遇体系

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成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应当及时更新和改良薪资待遇体系,以便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深入基层,了解不同岗位的员工对于薪资构成的看法,认真倾听并记录他们的诉求,而后综合相关信息,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薪资体系,并通过公示、设置意见箱或者召开职工大会来征求员工意见,在取得大多数的支持之后就可以正式施行;另一方面,还要优化绩效工资计算与发放机制,根据不同岗位员工所做的贡献及其工作的难度进行合理分配,并贯彻“多劳多得”的理念,从而使员工们互相竞争、与自己竞争,辅助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效率。在创新薪资待遇策略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考虑内部的特殊员工,如重要岗位上的稀缺人才,有意识地优化其薪资构成、提升其薪资待遇,从而避免人才流失。通过优化薪资待遇体系,可以唤醒员工的内在动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辅助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质量,彰显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

(四)创新和完善人力资源考核晋升机制

晋升是事业单位中员工的自我规划,可以营造良性竞争的氛围,促使员工们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创新内部的考核晋升机制,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推进相关工作,确保能力较强的员工可以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完善考核晋升机制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关注如下问题:第一,要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果,分析其在个人岗位中是否有突出贡献,还要了解其职业规划,判断其未来发展的潜力,且要从其他同事、领导处获取信息,确保生成更加客观、全面、科学的考核结果,再据此分析相关员工是否符合晋升条件;第二,考核工作应当保持连续性,即要按照具体的要求,拉长考核员工的时间,以便更加准确、有效地把握每个员工的特点,不断挖掘其潜力,使之在接受考核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辅助强化其综合素质;第三,要坚持公平原则,即平等看待所有能力优异的员工,并为普通员工提供发展和提升的平台,还要对能力不强的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形成良性考核体系,促使员工不断进步,生成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肩负着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能够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彰显国家的治理能力。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发展质量,必须要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即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和方法来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能,让其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发光发热,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人民的满意度,助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作者:周伯明 单位:潜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