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量化股票投资策略(合集7篇)

时间:2023-11-04 09:30:45
量化股票投资策略

量化股票投资策略第1篇

关键词:QFII;交易策略;投资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1-0061-04

一、文献综述

投资者交易策略可分为惯易策略和反转交易策略。前者是指投资者在进行交易时倾向于买入表现好的股票,卖出表现差的股票;后者是指投资者在进行交易时倾向于卖出表现好的股票,买入表现差的股票。这方面代表性的文献是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1995)建立的GTW模型。GTW模型以股票占投资组合市值比例的变动来衡量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投资组合市值的增加表示投资者买入了股票,市值的减少表示投资者卖出了股票。但这在实证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因为股票市值会受到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仅仅是投资组合中股票价格的变动就会引起投资组合市值的变动,从而影响到判断的准确度。

此外,李学峰、张舰、茅勇峰(2008)提出了一个度量指标,即“持有股票数量占该股流通股份总数的比例”,用该比例的变化来衡量持仓量的变化。该比例克服了股票价格等因素变化对指标的影响。该比例增大时,表示投资者增持股票;减小时,表示投资者减持股票。但考虑到2008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迎来了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期,大量非流通股上市流通,这大大增加了股票流通股总数,使以持有股票数量占该股流通股份总数的变动来衡量持仓量变化也会导致错误的判断。持股数量占流通股份总数的减少可能是因为非流通股的流通增加了流通股总数,从而影响了判断准确度。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考虑用当期股票数量的变动占期初持股数量的比例来衡量持仓量的变动,由此探究不同交易策略的选择对投资者投资绩效的影响。

二、建立模型

(一)交易策略模型的建立

对于买入和卖出股票的度量可以一段时间内持仓数量的变化率为指标或一段时间内持仓市值的变化率为指标。因为买入或卖出股票的行为可以通过持仓数量的变化表现出来,持仓量增加,表示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买入了股票;持仓量减少,表示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卖出了股票。因此,这里选择一段时间内持仓数量的变化率作为度量投资者买入卖出股票行为的指标。该指标可以表示为“持仓数量变化率=(本期持股数量-上期持股数量)/上期持股数量”,用Hi,k表示某投资者在第k期末持有股票i的数量,Hi,k'表示某投资者在第k期初持有股票i的数量,?驻Hi,k表示某投资者在第k期对于股票i的持仓数量变化率。即:

?驻Hi,k=(Hi,k-?驻Hi,k'))/Hi,k'(1)

其中,对于投资者在第k期买入的股票,即期初持股数量为0,期末持有若干数量的股票,规定该股票在第k期的持仓数量变化率为1。对于由于送股、转增股而导致一段时间内该股票持仓数量增加的股票,其持仓数量变化率规定为0,因为这种持仓量的增加并非是由投资者主动加仓所致,而是该股票的年终分红所致。这样,?驻Hi,k>0,表示某投资者在第k期对于股票i的持仓量增加;?驻Hi,k

对于某只股票表现好坏的度量,以一段时间内该股票价格变化率与大盘指标变化率的差异来表示。为了全面反映沪深两市股票的整体表现,这里选取沪深300指数来代表大盘指标。用Ri,k表示股票i在第k期的价格变化率,即该股收益率;Rm,k表示第k期大盘指标的变化率。即:

Ri,k=(股票i第k期复权价格-股票i第k期期初价格)/股票i第k期期初价格)

Rm,k=(沪深300第k期期末指数-沪深300第k期期初指数)/沪深300第k期期初指数。(Ri,k-Rm,k)>0,表示股票i在第k期内的表现好于大盘;(Ri,k-Rm,k)

SS=?驻Hi,k×(Ri,k-Rm,k) (2)

当SS>0时,表明投资者买入了表现好的股票或是卖出了表现差的股票,投资者采取了惯易策略;当SS

以上是单个股票的交易策略。要从总体上考察一个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即某投资者持有的投资组合中所有股票的交易策略,具体做法是:将投资组合中所有股票的交易策略按一定权重加总,所得总和即为该投资组合的交易策略。这里以某一段时间内单个股票的平均市值占该投资组合的平均市值作为单个股票的权数,用Pi,k表示股票i在第k期的权数,Wi,k表示股票i在第k期末的市值,Wi,k'表示股票i在第k期初的市值。则:

由此,总的交易策略可以表示为:

当S>0,表示投资者在投资组合中采用了惯易策略,即组合中采用惯易策略的股票多于采用反转交易策略的股票,S越大,说明惯易策略程度越强;当S

(二)投资绩效的衡量指标

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考察不同交易策略对投资绩效水平的影响,这里选用夏普指数作为投资绩效水平的考核指标。夏普指数=〔投资组合的平均收益-无风险收益〕/投资组合的标准差。它是经风险调整后的投资绩效指标,表示投资组合每一单位风险,可给予的超额报酬。夏普指数越大,投资组合的表现越好;反之,表现越差。

用Ri,k表示股票i第k期的收益率,Rk表示投资组合第k期的收益率。

夏普指数表示为:

Rf为无风险市场收益率,这里用1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来表示。

(三)建立回归模型

本文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投资者交易策略的不同选择会对当期的投资绩效产生不同影响,因而建立回归模型:

SP=c+?茁×s (c,?茁为参数)(7)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QFII的交易策略及对投资绩效的影响

(一)选取样本

根据WIND数据库2007、2008年的季度报告,有30家QFII从2007年4季度之前就已建仓且投资过程连续,到2008年3季度一直持有股票。考虑到是在金融危机爆发背景下,一些QFII因母公司对于流动性的需要及对未来风险的担忧会大幅减少海外资产,将海外资产变现汇回国内母公司,这种行为并不考虑投资组合收益情况,即不论所持股票表现好坏都立即减仓甚至平仓,会使交易策略与投资收益的相关性降低,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度。我们对这30家QFII进行了持仓量变化率的计算②,将这4个季度持仓量降幅在50%以上的QFII剔除,选取剩下的20家QFII进行研究。

(二)实证检验

1.交易策略的检验

对这20家QFII的数据进行整理,按照公式(1)、(2)、(3)、(4)进行计算,得到这20家QFII从2007年4季度到2008年3季度的交易策略,结果如表2。

2.交易策略对投资绩效的影响

从表2中任意选取6只QFII来研究2008年第3季度他们的交易策略对投资绩效的影响,结果见表3。 对表3中的数据按照(7)式进行回归,得到回归结果如下:

(三)检验结果分析

观察各期QFII的交易策略发现,在2007年4季度,样本中20家QFII有15家都采取了反转交易策略。2008年1季度有12家采取了反转交易策略。2008年2季度各QFII出现了分歧,两种交易策略各占一半。2008年3季度,采取反转交易策略的又占据了多数。总体来看,样本中这20家QFII的交易策略,观察期内只有2008年1季度采取了惯易策略,且惯易程度较低,其余3个季度都采取了反转交易策略。可见,在2007年4季度到2008年3季度大盘下跌的过程中,QFII更倾向于采取反转交易策略,即买入当期表现相对差的股票,卖出当期表现相对好的股票。

从交易策略对投资绩效的影响检验可以看出,2008年第3季度参数在79%的置信度下显著不为0。,表明在当期采取惯易策略会增加投资组合的绩效水平。由于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中国经济在3季度拐点逐渐显现,A股市场仍处于熊市中,样本中的QFII交易策略出现了分歧。一半进行惯易,另一半进行反转交易。观察发现,采取惯易策略的QFII投资绩效水平都好于大盘,而采取反转交易策略的QFII投资绩效水平好坏不一。再结合各QFII的持仓量分析,本文认为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2008年第3季度A股市场快速下跌过程中,QFII采取惯易策略,卖出了表现差的股票,留下了表现好的股票,因此当期绩效水平好于大盘的表现。对于采取反转交易策略的QFII,逆势加仓,买入表现差的股票,因此当期表现弱于大盘;而减仓的QFII由于卖出了表现好的股票,因此表现也胜过了大盘。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处于金融危机和A股市场大幅下跌行情的双重背景下的QFII交易策略的研究发现,大多数QFII在这一时期更偏向于采用反转交易策略,即买入当期表现差的股票,卖出当期表现好的股票。尤其在熊市初期,QFII比较一致的采取反转交易策略,还比较一致的减轻了仓位。即在熊市初期,QFII迅速卖出仍获利的股票或者在亏损变大前减轻仓位。而在熊市中后期,对于交易策略的选择则出现了一定分歧,这也表现了QFII希望抄底的心态。约一半的QFII转换了策略,即采用惯易策略,从这个时期的仓位来看,大部分都在加仓,可能是因为想要抄底,也可能是因为出于战略考虑,前期仓位较轻,因而对仓位进行一些补充。从抽查的几家QFII绩效指标来看,大部分QFII的表现虽优于市场表现,但仍处于亏损状态,只不过是亏损的相对较少。可见,在熊市中有着丰富投资经验的QFII虽然遭到了损失,但凭借对不同交易策略的选择,其尽可能地减少了损失。

注释:

① 表示投资组合中各股票间的相关系数。这里用各季度中每日收益计算得来。

② 持仓量变化率的计算方法是:将从2007年第4季度到2008年第3季度4个时期的持仓量变化率进行累积,累积减幅超过50%的QFII不予选取。各期持仓量的变化率按照对各期投资组合中所有股票的持仓变化率以公式(3)中的权数进行加总得来。

③ 以各QFII当期市值占所有样本当期总市值的比重为权数对各交易策略进行加总。

④ 沪深300的夏普指数是按照当期日收益数据计算得来。

参考文献:

[1] 沈维涛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实证研究与评价[J].经济研究,2001,(09).

[2] 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的证据[M].上海:三联书店,2004.

[3] 李学峰等.QFII与国内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策略比较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8,(06).

[4] 陈卓思等.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特征研究[J].金融研究,2008,(04).

[5] 何基报、鲁直.中国证券投资者买卖决策的实证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5).

[6] Bodie.Zvi,Alex Kane and Alan Marcus,Investments, Mcgraw-Hill,1999.

[7] Grinblatt.M. and Keloharju.M.The Investment Behaviro and Performance of Various Investor Types: A Study of Finland’s Unique Data Se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

量化股票投资策略第2篇

截止10月31日,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正在运行状态的股票策略的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共有1325只,其中子策略为股票多头的产品有1299只,占98.04%,股票多空的产品有3只,股票量化的产品有12只,股票行业策略的产品有11只。

最古老的策略之一

股票策略是最古老的策略之一,其基金产品投资标的以股票为主,一般股票的配置比例超过50%。子策略中,股票多头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投资于股票资产,但是只做多,不做空,通过分析股价变动的原因和特点,投资于有更好的盈利增长和在价值层面便宜且被低估的股票。

股票多空是同时采取做多和做空操作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策略。股票多空ELS(Equity Long Short)基金经理通常通过卖空、期权的买卖和使用杠杆使其与只做多(Equity Long Only)策略区分开来。

股票量化是运用数理算法和计算机模型来确定未来价格变动以及证券价格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股票买卖决策。股票行业策略则是通过寻找某一特定行业中的投资机会来获取收益。基金经理在这些行业有着比一般投资者更专业的技能,大部分的资产集中于某一个行业,比如消费、医疗等等。

除了以上四种子策略外,也有一些股票策略的产品运用复合策略的方式来操作,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指同时运用两种或以上的策略。

多头策略:头尾相差80.24%

在目前投资工具缺乏的中国A股市场,大多私募基金只能采取传统的股票多头策略,策略的单一无疑限制了产品的发挥。由于不能做空,私募基金只能靠天吃饭,行情低迷时表现较差。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的统计,截止10月31日,以股票策略为主的阳光私募产品在今年的平均收益率为-2.1%,同期沪深300指数的跌幅为3.88%。从策略细分来看,股票多头的产品今年收益率为-2.12%,股票多空为-0.03%,股票量化为-1.86%,股票行业策略为-0.25%。

在今年以股票策略为主的产品中,收益率最好的是泽熙投资旗下的山东信托-泽熙3期,收益率为36.79%。泽熙投资是典型的多头策略,其掌门人徐翔的操作方式以凶悍著称。

以多头策略为主的基金产品风格多以趋势为主,优势体现在精选个股能力和市场趋势的判断能力。由于该策略只能单向做多,所以在风险控制方面多以个股和仓位来调整。这类操作策略的管理人业绩通常分化较为严重,今年亏损最为严重的平安信托-黄金优选二期一号,收益率为-43.45%,头尾相差80.24%,这是由于对行情的判断和对个股的选择差异导致。

弱市表现欠佳

股票多空策略主要体现在根据持有股票的头寸来卖空相关的股票或者期权等来实现风险对冲。由于目前国内A股市场的对冲工具缺乏,目前只有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并且在实际的操作中有诸多限制,所有以股票多空策略为主的产品在国内市场较为少见。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的统计,以该策略为主的产品只有三只,分别是华宝信托-励石一号、华宝信托-多策略社润一期和华润信托-创赢3号。在业绩表现上,这类产品的业绩分化相对多头策略的产品较小,今年表现最好的产品是华宝信托-多策略社润一期,收益率为7.17%,而表现较差的是华宝信托-励石一号,亏损7.23%。

股票量化策略主要采用计算机模型来进行股票买卖,该策略可以减少人为的情绪给股票操作带来的风险,依靠管理人的经验写入模型进行自动化管理。近年来海归人才不断回国创业参与资产管理,他们有着海外先进的量化管理经验,但由于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毕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量化模型需要一定时间来实践和完善。

目前采用股票量化策略的产品共有12只,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1.86%,比股票多头策略稍微低。表现最好的产品是中信信托-升阳3期,收益率为4.16%,而表现最差的产品是华鑫信托-德银创鑫1期,亏损14.86%。从这类产品的收益表现来看,波动率明显要比其他策略的产品要小很多,这也是量化模式的优势所在,可以较好地控制下行风险,同理,也丧失了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

量化股票投资策略第3篇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截至2012 年2月29日,国内共有各类创新型策略私募基金产品93只,包括52只定向增发产品、11 只股票量化产品、9 只股票行业产品、4只股票多空产品、10只股票市场中性产品、11只股票量化产品、11只相对价值产品和2只全球宏观产品。

“私募市场同质化产品太多,竞争大,必须要用产品创新来吸引客户。”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彭小武如是说。

股票策略占大头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股票策略仍是创新策略中最为庞大的群体,而93 只创新型策略基金产品中含有11 只股票量化产品、9 只股票行业产品、4只股票多空产品、10只股票市场中性产品和11只股票量化产品。

此外,2011 年定向增发产品的盛行使得事件驱动型私募基金产品成为第二大创新策略种类,数君投资、东源投资为定向增发主力军。

股票产品特点

股票创新产品包括股票市场中性、股票多空、股票量化、股票行业四种。

股票市场中性基金通常采用股指期货等手段对冲系统性风险,贝塔值在-30%到30%之间。

股票多空策略则是,不追求绝对的市场中性,而根据基金经理对市场的判断决定对冲比例。

而股票量化则主要采用量化工具决定大类资产配置、进行股票选择或交易。行业基金的基金经理在这些行业有着比一般投资者更专业的技能,大部分的资金集中于某一个行业。现存的行业基金囊括了医疗、消费、TMT 三种投资方向,从容投资的医疗系列是首个也是数量最多的私募行业基金。

全球宏观运用最广泛策略

据悉,国内第一支全球宏观策略产品成立于2011 年3 月,是由潮鑫泰安发行的“潮鑫泰安・量化成长1 期”产品。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商品期货、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品种,应用量化投资系统作为辅助投资和风控的工具。

宏观策略基金运用很广泛的策略进行交易,投资理念在于经济指标的变动方向以及其对股票,固定收益产品,货币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基金经理运用各种投资技术,包括人为决策和系统决策,结合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宗旨,数理或者基本面分析,长短持有期结合。

定向增发属于事件驱动基金

事件驱动基金的意思是,包括以并购重组事件为触发条件,或以定向增发项目为投资方向的私募基金。国泰事件驱动是国内第一支并购重组事件驱动型私募基金,而定向增发型对冲基金在2010-2011 年迅猛发展。

量化股票投资策略第4篇

随着我国行为金融理论的不断健康发展,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投资的各种各样的策略,在部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获得了专业理论范畴和投资范畴的大力举荐,有效地使得行为金融与专业的金融理论的具体策略广为人知。行为金融学将社会群体中的有限理性内容科学的引入到其金融问题的研究活动中,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投资策略。由于当前阶段的股票市场经常是反复无常的状态,对于部分反应过度的修正会严重的引发过去的输家的表现会越来越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进而造成长期超常回报的不良现象。此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法,就是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主要是指买进过去部分表现比较差的股票,卖出过去部分表现十分良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策略。邦特和塞勒于1985年共同研发的投资策略,每年大约可以获取超过7%的超常收益。为此,行为金融理论认定,这是由于投资者在进行实际投资过程中,过分看重上市公司最近一段时间表现的结果。通过一种十分简单的策略也就是简单外推的策略,依据其公司的长期表现进行科学的预测。进而严重地导致了对公司近阶段业绩情况做出长期持续的过度反应,同时还将引发对绩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问题,为部分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和空间。在进行实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反向投资策略受到大部分投资者的欢迎和喜爱,特别是在进行长期投资的投资者。

二、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效应,主要是指在部分特定的持有期内,如果市场中某只股票或某个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走势比较猛烈。那么在一定时间内,此股票或股票组合仍然会出现较为良好的表现。

动量交易策略,也被人们统称为相对强度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的最终收益和交易的数量进行初步的预定过滤规则,当市场中的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其过滤的各项原则,就进行选择买进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Jegadeesh和Titman于1993年对当时的资产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中,以3到12个月为一个季度进行组建股票组合的中期收益。其中的股票的中期价格,在进行某一方向连续动态的动量效应。Rouvenhorst于1998年,对其他12个国家的研究数据结果,进行双向性的动量效应活动,进而有利的证明了这种效应并不是由部分原始数据采样的各项偏差所造成的问题。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动量交易的具体策略早已广为人知。

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由于当前阶段中的投资者并不总是进行风险规避的活动,投资者在出现资金损失后自身所承受的痛苦远远要超过盈利时的喜悦感。为此,其市场中的投资者在进行实际的股票投资活动时,需要事先进行制定一个比较系统完备的计划,并根据不同的价格进行分批的资金的投资,以便在真正发生不测时进行科学合理的摊低成本,这就是成本平均策略。

时间分散化策略,主要是指股票的投资风险,将随着各种各样的投资期限的延长而无限制的降低。投资者在刚刚进行投资活动时,需要将其资产组合中的占据比例比较大的应用于投资股票,并随着自我年龄的不断增长则逐渐减少股票投资比例,同时进行增加债券投资比例的具体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与时间分散化策略具有比较多的相似点,都是在进行实际投资过程中,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大量应用的比较受欢迎的投资策略,同时却又被指责为收益效果比较差的投资具体策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站在现代金融理论的角度上,分别对这两种策略提出了质疑和追问。斯塔特曼,Fisher和斯塔特曼于1995年分别应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这两种策略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解释,并深入的指出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小盘股投资策略

当前由于部分小盘股存在一种十分明显的1月现象,普遍在一年中的1月份这一时间段,其股市会在出现急剧上涨的现象,此种现象被专业人员统称为1月效应。为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的投资策略,就是在1月这一特殊时期进行大量的买进小公司股票而在1月底全部进行卖出小公司股票。1981年,Ban在发现小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在排除风险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后,依然还是需要选择高于依大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即使是部分公司内规模最小的普通股票组的收益率,也要比规模最大组的收益率高将近20% 。在专家的大量实验认证后,证实具体时间为1月份的前两个星期。这一时间段对我国股市而言,虽然不存在十分明显的1月效应,但是部分小盘股仍然会比较容易遭受到庄家的控制,因此而实现比较高的经济收益。

量化股票投资策略第5篇

一、行业轮动策略

在国外,板块轮动一直作为一种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投资实践。板块轮动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可以系统的预测到不同的经济板块(或行业)跑赢(或差于)市场。而且,运用板块轮动策略的投资者们相信这种相对的绩效,即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从一个板块转向另一个板块所带来的收益。

国外不少的研究文章发现,板块的表现并不一致,或者说提前(滞后)于经济周期阶段。Hou(2007)发现了板块的提前/滞后效应,原因是新信息经济的到来。Hong,Torous和Valkanov(2007),还有Eleswarapu和Tiwari(1996)的研究认为,和经济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板块,如零售,金属材料,服务业和石油板块,引领着市场长达两个月之久。Menzly和Ozbas(2004)证明,行业绩效的时机和该行业在生产消费供应链中的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存在于上游和下游行业间的某种稳定的滞后关系。文章结论表明,基础材料板块是经济复苏阶段第一个启动的板块,随后是制造业。Stovall(1996)发现,处于消费末端的消费者相关的行业,如耐用消费品行业,是从衰退到复苏阶段的过程中最后启动的行业。Sassetti和Tani(2003)关于板块基金收益的研究表明,在经济周期中期,板块转换是个成功的策略。然而,他们同样发现,长期的投资者优于市场指数。相对而言,Tiwari和Vijh(2005)就质疑投资者将资金运用于板块间轮动的能力。他们研究是基于一个板块基金数据,从1972年到1999年的数据,结果显示,板块轮动的投资者缺乏选择板块与时点的能力,并且在修正风险与交易费用的情况下,投资者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

当前,国内的文献研究多是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研究投资者行为推动的板块轮动现象进行研究的。何诚颖(2001)认为我国的股票市场的板块轮动现象具有明显的投机性,并可分为个股投机、板块投机和大盘投机三类,然后文章运用现代资本市场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对板块现象分析,引用Shiller(1989)一文中的两类投资者(噪音交易者和知情下注交易者)的假设对板块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并认为板块现象是一种市场投机,而且其形成与中??股市投资者行为特征密切相关。陈梦根、曹凤岐(2005)一文从市场中不同证券之间的价格关系出发研究股票价格间的冲击传导机制,认为在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新兴市场中,投资者受政策预期主导,决策与行为趋同,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股价冲击传导的动态作用机制,整个市场显著的表现为板块联动、股价齐涨齐跌现象。文章实证研究表明,在上海证券市场中,不同的行业板块在股价冲击传导机制中的重要性不同,也即存在着板块轮动的特征,但是证券市场股价波动的市场性显著地超过了不同行业板块的独立性,不同行业间的组合投资策略的绩效并非最佳。还有少量的文献研究认为存在着其他一些因素如资金流动,庄家炒作等也可以对板块轮动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可以看出我国股市板块轮动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板块现象的描述和测量,以及对板块轮动现象进行解释,且目前这些解释还多是停留在定性理解层面,缺乏系统定量的研究。另一方面将板块轮动现象作为投资策略应用于投资实践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尽管板块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分类,然而以行业属性划分板块是最为基础的,也是投资决策应用最广泛的板块概念。

二、动量策略

动量效应也称惯性效应,是指在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高的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收益率仍然会高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即股票的表现情况有延续原来运动方向的趋势。反转效应也称反向效应,是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收益率高的股票,会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会表现较差;表现差的股票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其收益率会出现逆转趋势。

国外对于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研究始于1985年,DeBondt和Thaler基于1926年至1982年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交易数据,采用相等权重在赢家组合(也称为赢者组合,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收益率高的股票)和输家组合(也称为输者组合,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收益率较低的股票)上的方法,结果证实赢者组合的收益显著小于输者组合。然后,金融经济学者开始对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做出进一步探索,分别在不同的市场验证其存在与否。Chan(1988)研究发现股票在前期表现的好或者表现不好,这种表现在后期不能一直持续下去的,这与市场风险随时间的变化有密切联系。随着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研究日益增多,其研究方法也趋于成熟。Jegadeesh和Titaman(1993)基于美国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数据对动量效应的存在性验证时所设计的动量策略被后来的研究者广为采用,这种经典方法也称为传统的动量策略。后来大量金融经济学家采用Jegadeesh和Titaman设计的策略,针对所研究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进行存在性验证。Chang(1995)研究发现日本证券市场的股票价格具有短期的反转效应。Kaul和Conazd(1998)在研究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1926年至1989年间的股票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时,构造8种不同的投资时间期限,发现大约50%的投资策略组合具有显著性超额收益,在具有显著性收益的策略组合里面,动量策略和反转策略所占的比 例基本相等。Rouwenhorst(1998)在研究欧洲地区的证券市场时,选取了十二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股票收益在长期上没有明显的持续现象,而在中短期,股票市场的收益有持续现象;另外,在公司资产规模上做了对比,资产规模大或小的公司都具有动量效应,但是规模较小的公司的股票价格的动量效应在统计上表现更为显著。Schiereck(1999)在针对德国股票市场的日交易数据实证分析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结果显示德国股票价格的动量效应表现在中期,反转效应则表现在短期和长期。Ahme和Nusrct(1999)在基于7个国家的股票市场股价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发现了股票价格在长期的表现均出现反转效应。Hamed和Ting(2000)以马来西亚的证券市场为研究对象,对股票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做实证研究,研究得出马来西亚证券市场和日本的证券市场的反转效应的时间基本一致,表现在短期。

在国内,吴冲锋和朱战宇(2005)研究我国沪深股票市场股票价格行为时,考虑我国市场的卖空限制,在运用重叠抽样方法,在形成期考虑收益率和交易量对股票进行排序,建立动量策略模型,考察动量策略的盈利情况,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不存在动量效应。郝静轩(2006)通过滞后期、加权收益计算等改进的动量策略,考察改进后的交易策略对赢家组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改进的动量策略对赢家组合的收益有明显的提升。东凯(2010)研究动量策略的改进方法中,通过设定月度市盈率作为阂值来调整投资组合的方法显示,改进的动量投资策略的收益表现好于大盘的表现。张荣武,何丽娟和聂慧丽(2013)就我国股市的实际情况,运用HS模型的基础上,将我国股市中的投资者分为套利惯性投资者、动量交易投资者以及消息观察者,从三者的对技术和基本面的不同的关注视角出发,分别研究他们的投资决策对A股价格的不同影响。经验证,套利惯性投资者的一系列行为决策会加剧股市的反转效应,套利惯性投资者和动量交易者的决策行为均可以引发股市的动量效应。王俊杰(2013)对动量交易策略的择时上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动量策略交易时,在形成期之后,不直接购买,而是经过一定的滞后期再进入持有期,效果优于市场平均收益和传统动量策略方法。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成熟发达的美证券市场,还是处于发展中的中国证券市场,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支持证券市上存在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就我国A股市场而言,对于动量效应和反转效的存在期的长短上程度上,由于采用的股票样本和研究时间区间不一样,国内者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

三、基本面策略

在传统资本市场理论中,价值投资并没显著的地位,当时的主流思想为有效市场假说,即市场能够完全准确的反映资产的价值,即投资者无法通过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等手段得到超额收益。但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有效市场并不真正存在,投资收益并不能完全由风险来解释;市场中股票的价格存在偏离内在价值的情况,通过研究价格的偏差波动,能够实现正的超额收益,从而驳斥了经典EMH假设。基于市场非有效性,BenjaminGraham提出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其在《证券分析》中将其定义为:“基于详尽的分析,对本金的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通俗而言就是通过基本面的分析,同时考量一定的安全边际的选择投资策略。

在价值投资理念逐渐普及并被接受之后,国外学者针对价值投资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检验。Fama和French于1992年,针对1963年至1990年在NYSE,AMEX,NASDQ上市的股票,将其分别按B/M与E/P指标进行研究。其研究显示:随着B/M及E/P分组标记的组别增加,其月收益率有明显的递增现象,同时,这一现象无法用公司的beta值来解释,这也就说明价值型的股票确实能够较成长型股票带来超额收益。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4)根据1963年至1990年在NYSE与AMEX上市的股票,针对高B/M的公司?^低B/M公司平均收益更高的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发现不仅在根据B/M排名形成公司组合的投资策略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同时在根据C/P、销售增长率和E/P排名形成公司组合的投资策略也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Fama和French于1998年,针对包括美国、EAFE国家成熟市场以及16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市场再次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根据B/M,C/P,E/P和D/P区分价值股和成长股,从而形成投资组合。在13个成熟市场以及16个新兴市场中,均发现价值组合相较于成长股组合有明显的超额收益。

国内学者也对利用估值指标进行的投资策略进行了检验。王孝德与彭燕(2002)针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与国外成熟市场类似,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也能得到较高的超额收益。卢大印、林成栋、杨朝军(2006)根据股价、B/M、S/P以及E/P作为指标确定投资组合,发现价值型的投资组合确实有高于成长型股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林树、夏和平、张程(2011)基于B/M、C/P、E/P及GS,针对我国A股市场构造了投资组合,研究表明以单变量构成的组合中,大多价值型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两年明显高于成长型投资组合;而以双变量构成的投资组合较单变量的显著性更高。即在中国股票市场,基于估值指标的投资策略仍然使用。

通过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以及实证检验发现,价值投资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均能够产生正的投资收益,即根据公司的估值指标、财务指标均能有效的预测将来的公司收益,形成正投资回报的投资策略。

量化股票投资策略第6篇

一、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股票市场出现了一系列与有效市场理论不相符合也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在此背景下,主要以应用心理学研究分析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理论产生了。行为金融理论就是将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理论融入到金融学理论,据以分析金融市场微观主体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等动因,以此来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与问题,并尝试解释与传统金融理论相矛盾的异常现象的理论。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包括:①前景理论。前景理论认为行动决策依据是行动的期望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行动后果为对赋值为零的中性参考点的偏离。在进行心理感受的评价之前,决策者对决策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刻画出有效的行动,选择自认为适当的参考点,并预计可能的后果。②行为组合理论。行为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个组合而非单个资产的风险和预期收益的分析上,而最优的组合配置处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上,这就需要考虑不同资产之间的相关性。③认知偏差理论。认知偏差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用经验法则进行决策判断时所产生的错误。心理学研究显示,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不能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行最优分析。④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特点是认为知情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在市场上会相互作用。噪声交易者容易产生认识偏差,并不按照严格的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而信息交易者则是严格按照严格的均方差偏好进行资产选择,不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资产价格。

二、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认知与行为偏差的分析

标准金融在投资者心理与证券市场效率上所持的观点是投资者是理性人。然而行为金融则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人,情绪与认知偏差的存在使投资者无法做到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并且其非理将导致市场的非有效,资产价格偏离其墓本价值。行为金融理论总结出了如下一些投资决策心理和行为过程:

1、过度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个人因素,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将差的结果归罪于外部的环境,从而不能通过学习过程来修正自己的信念,导致的过度自信和固执。最终导致交易成本增加而降低了净收益。

2、过度反应

过度反应是指投资者对未来股价过于乐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上涨;或者对未来股价过于悲观,导致股价超理论水平下跌。经过一段时期,在投资者能够合理评价、修正事件的影响时,股价会产生反向修正。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来看,过度反应是由于投资决策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系统性心理认知偏差造成的,不能理性分析倾向当前信息并轻视以往信息,从而引起股票的超涨或超跌。

3、羊群行为

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构造成影响。

4、动量效应

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此外还有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遗憾,暴富心理与心理和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及小盘股、新股效应。

5、处置效应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行为,表现为投资者对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当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当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愿意继续持有股票。投资者在证券投资时,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盈利的股票,不愿轻易卖出亏损股票。

6、启发式偏差

启发式是人脑解决非规范性、不确定性和缺乏现成算法的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决策方式,为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提供了进行决策判断的高效思维范式,即投资者依据“经验法则”来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情况下,人类解决复杂的问题,主要是应用启发法,但同时启发式思维很容易形成系统性的认知错误,并导致错误的判断与决策,由启发式导致的决策错误是一种系统性的、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有可能犯的错误,叫做启发式偏差。

三、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1、反向投资策略

在行为金融理视角下,采用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即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其主要论据是投资者心理的锚定和过度自信特征,投资者对信息的过度反应,从而造成盈利者易于高估股价而损失者易于低估股价的现象。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冷门股票意味着投资者对该股票的预期较低,那么在实际投资实践中,通过一种质朴策略即简单外推的方法,根据公司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进行预测,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业绩较差的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和对业绩较优公司股价的过分高估现象,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套利的机会。那么,证券投资者就要注意,反向投资策略要在大多数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错误时就开始投资于某些股票,而在大多数投资者已经意识到错误并也投资于这些证券时,要果断地卖出这些股票。

2、动量交易策略

动量策略又称正反馈策略、惯性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视角下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动量效应心理的分析,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持有期(一般指一个月至一年之间)内,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个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因此,动量交易策略所获得的利润是由于股票基本价值的变动带来的。基于价格惯性和收益惯性的策略也可利用市杨对不同信息的反应不足而获利。

3、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资者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在这种方法下能使投资者各期购入股票的平均成本低于股票的平均价格。因为,在操作中投资者可每期以固定的金额去购入所选定的一种或几种股票,这样在股价下跌时买入的股数就多,而在股价上涨时买入的股数就少。所以在买入的总股数中自然低价股的数量大于高价股的数量。因此,一定时期后每股的平均成本就自然会低于股票平均市场价格。时间分散化策略是指承担股票的投资风险的能力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投资者在年轻时应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例用于投资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逐渐减少股票投资比例增加债券投资比例的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是基于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的结论,即时间会分散股票的风险,也就是说股市的风险会随着投资期限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它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及思维分隔有关,因此,投资者在运用时间分散化策略进行投资时,需要注意切忌过于频繁的交易。

4、基于启发性偏差的投资策略

通过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启发式心理偏差的分析,优秀的投资者不仅应当了解市场中的投资者和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偏差,且能够避免由于自身因素造成重大大失误,以及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失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寻找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并采取相应的投资决策。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有效或不完全有效的,由于投资者受经验法则的谬误和情绪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通过发现这些偏差,买入低估的股票,卖出高估的股票,可以获得超额的收益。投资者发现这些偏差的最好方法是长期坚持特殊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其要点。保留长期的“投资记录”有助于投资者评估其投资策略,使投资者会更早地认识并承认这些认识偏差,从而帮助他们控制“情绪波动”。本质上避免这些认识偏差的方法是少交易并实施简单的“购买并持有”策略,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些偏差之前投资于这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这些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

四、基于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应注意的问题

综上分析,投资者在证券投资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通过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并由此总结了许多有价值的证券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防止教条化,随机应变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打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但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果证券市场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同样的策略时,其策略效果如何体现呢?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注意随机应变。

2、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

3、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

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金融市场具有共性,但同时也具有特殊性。我们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应在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我们自己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而不是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

量化股票投资策略第7篇

【论文摘要】我国股票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目的不纯,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较为严重;存在着严重的噪音交易和羊群效应;政策依赖心理严重;情绪周期变化较快。建立在传统标准金融理论上的投资策略,给股民造成了巨大损失:1.现资组合理论的分散化策略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但不能降低系统风险;况且我国股市的非系统风险特小,投资分散化策略往往造成股民牛市时不赚熊市时巨亏。2.通过利用系统性风险来定价的CAPM应用策略在我国实证无效。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是对传统标准金融学投资策略的革命,包括反价值策略、反技术策略、反行为控制策略,大致可以细分为8大具体策略.其中,反向投资策略、小盘股投资策略和动量交易策略比较适合我国投资者特点。

【论文关键词】行为异象;行为金融;认知偏差

我国股市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目的不纯,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经常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存在着严重的噪音交易和羊群效应;政策依赖心理普遍;情绪周期变化较快。因此,建立在传统标准金融理论上的投资策略,往往不能给股民带来真正的投资收益。基于现资组合理论的分散化投资策略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但不能降低系统风险。而且,投资分散化程度存在某一“有效”区域,过度分散化可能会带来延迟决策失误、增加研究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负效应。特别在我国,股市非系统性风险较小,投资分散化策略作用不大。关于我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波涛(1999)研究表明高达66.7%,施东晖(2001)研究得出81.37%的结论,而西方股市一般为25%左右。

CAPM投资策略在国外并不适用、在我国几乎无效。CAPM的应用原理是利用β系数可以衡量系统风险,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判断证券价格的合理性,从而制定投资策略。关于CAPM的有效性,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首先提出挑战;Fama和Macbeth(1992)实证检验无效;我国学者杨朝军1998年对上海股市实证结论为不明显;陈小悦和孙爱军(2000)、阮涛和林少宫(2000)对上海股市检验结论为无效。

行为金融学是对传统标准金融学理论的革命.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放弃了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结合了心理情绪分析、强调投资者的行为控制。美国的共同基金利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中国证券市场只是接近弱有效,导致采用传统投资策略的广大投资者亏损严重,而少数懂得并利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则能保持盈利。

一、反向投资策略

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涨得慢、可能价值低估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涨势快、可能价值高估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策略。由于我国股市存在一种“轮涨效应”或“补涨效应”,即一般前期内涨幅较小的股票在后期的表现会比前期内涨幅较高的股票表现更为良好。这个结果同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个股轮番炒作现象是相吻合的,也说明了反向投资策略是目前我国投资者最好的选择之一。

反向投资策略原理。投资者锚定心理和过度自信特征会导致对信息过度反应。换句话说,表现好的证券价值容易高估,表现坏的证券价值容易低估。反向投资就是买入低估证券同时卖出高估证券。投资者进行预测时,容易对近期业绩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过分低估和绩优公司股价过分高估现象,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这种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

反向投资策略操作要点。如选择P/E)或P/B低、历史收益率低的股票,往往可以得到比预期收益率高很多的收益。另外,还可以卖出涨幅已经很高的股票,买入很少人关注的滞长股票;或者卖出大家已经反复炒作的白马股,买入业绩可能改变的无人问津的垃圾股。

二、动量交易策略或称惯性交易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市收益和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通俗地讲,利用强势股的惯性上涨趋势,买入近期的强势股,卖出近期的弱势股,即所谓正向反馈策略。

动量交易策略原理。主要依据是反应不足和保守心理,分收益动量和价格动量策略。收益动量策略是利用了其他投资者对公司收益短期前景反应不足的失误,价格动量策略是利用了其他投资者对公司价值信息为反应或反应迟缓的失误。

动量交易策略操作要领。根据庄家投资行为分析理论,庄家做庄有四个阶段,建仓、拉升、出货、下落,投资者可以采取蚂蝗策略,一旦发现庄家建仓完毕,开始拉升时就盯紧买入,然后在股票价格翻翻后高位震荡庄家出货时候卖出,可赚高额利润。如果价格连续上涨,应该连续分批卖出;如果价格连续下跌,应该连续分批买入。证券投资基金可以考虑采用负向反馈策略。

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购买股票,以防不测时摊低成本的策略,一般在下跌时候买入,目的不是效益最大化,而是成本最小化、减少投资的遗憾程度。该策略是次优策略。投资者在建仓时候,可以分皮建仓,不能一次性买入。

时间分散策略基于风险承受能力因为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理念,随年龄逐渐增大而降低股票等高风险资产比例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年轻时风险承受能力强,其资产组合中股票应该是占较大比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这两种策略都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损失厌恶和思维分隔相关、属于行为控制策略。

四、集中投资策略

集中投资策略就是集中所有资金购买某一个或者少数几个证券并长期持有,稳中求胜,这也是巴菲特惯用的投资策略,“与其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分散风险,不如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好好保管。”投资集中策略能够获得稳定回报,有助于减少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同时该策略能运用价值投资的理念而获利。

集中投资策略的原理。利用其他投资者均值方差观念形成的认知偏差或锚定效应等心理特点来实施集中策略。一般投资者受传统金融投资理念的影响,通过投资多样化来分散风险,在大行情机会到来时,导致收益随着风险的分散也同时分散。而行为金融投资者则在捕捉到错误定价的证券后,率先集中资金投资,赢取更大的利益。 转贴于

集中投资策略的操作方法。第一,对被错误定价证券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尽力获取超前的优势信息,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第二,选择几家在过去投资回报高于一般水平的公司。如果一家公司经营有方,管理效果一定会反应在它的股票价值上。第三,将资金按比例分配,将大头押在高概率的股票上,然后长期持有。集中投资策略的关键点:一是对公司的深入分析;二是需要克服投资决策偏差,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别人狂热的时候谨慎,在别人恐慌时大胆,能时刻控制自己的贪婪和狂热,要有耐心,要有信心,要勇于承认错误。

五、小盘股投资策略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提出。小盘股一般是指流通盘较小的股票,但具体数量界定,不同的市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判断标准。20世纪7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博士R.班尼和M.瑞格曼提出了小盘股的高回报效应应用来挑战有效市场理论,Banz(1981)研究发现了小盘股高额收益的规模效应,Siegel(1998)研究发现,一般地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17%,且大部分集中在元月,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公司元月效应。小盘股投资高额收益的原因是,小盘股流通市值较小,炒作资金较之大盘股要少得多,较易吸引主力介入,股性较活,股价极易波动,涨跌幅度较大,容易获得高额收益。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原理。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会犯系统性的精神和心理错误,继而导致投资者出现代表性偏差和框定依赖偏差,最终对当前的负面信息出现过度反应,结果造成小公司股票价值低估。但该公司的投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显现而广为人知,在被低估的时候买入,而在大家都发现价值后竞相买入时候卖出。

小盘股投资策略的操作。小盘股投资策略就是利用这种小公司效应,采用波段操作方法获得收益。投资者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小盘股,当预期小盘股的实际价值与将来股票价格的变动有较大的差距时,可以考虑该种股票;先前被低估的小盘价值股一旦有利好消息传出时,市场上可能导致投资者对新消息反应过度,从而使股票价格急剧上涨。另外,由于小盘股流通盘较小,市场上投资者所犯系统性错误对其股票波动的影响更大,从而为掌握该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带来超额投资收益。

应对此类股票的操作要领。耐心等待股价走出缩量的上升通道,且上市公司行业景气度转好时买进,卖出的时机可根据市场及上市公司的环境因素和业绩情况,注意在历史的高价区域附近获利了结。一般来讲,小盘股在1~2年内,大多存在数次涨跌循环机会,只要能够有效把握节奏且方法得当,套利小盘股获利大都较为可观,是国际资本市场上流行的投资策略。

六、择时投资策略

择时投资策略基于日期效应。例如,隔夜效应、周末效应、一月效应和周末效应,这些效应行为金融理论在前面已经有分析和论述。择时投资策略认为可以于晚市、周五、年底或者元月买入股票,操作相对灵活,收益率相对较高。另外,还可以购买快到期的封闭式基金。

七、从众投资策略

当少数个人投资者没有更多信息,也没有专门知识的时候,跟随其他投资者行动,也减少后悔。很显然,这也不是最优决策。但对那些老年人,或者投资技能较差的人,不失为一种策略选择。

八、反馈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