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渔业发展(合集7篇)

时间:2023-10-15 10:07:59
渔业发展

渔业发展第1篇

1休闲渔业的概念

休闲渔业(LeisureFishing)一词20世纪80年代首先出现在中国台湾,而后在中国大陆得到了普遍认可,现已成为当前国内各地渔业旅游发展的代名词。它是指人们劳逸结合的渔业活动方式。它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自然环境以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人们对渔村与渔业的了解,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

2我省的休闲渔业资源状况

我省是一个内陆省份。内陆水域面积约232万亩,其中:河流170万亩(季节性河流未统计在内),水库40.50万亩,湖泊17.80万亩,池塘4万亩。其中主要河流总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73.20%;湖泊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7.70%;水库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17.40%,池塘面积占内陆水域总面积的1.70%。常见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有26种。江河、湖泊、水库地处风景秀丽的旅游区为发展内陆休闲渔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3我省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是制约休闲渔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资金不足是制约高标准、高品质项目建设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我省渔业投入资金较少,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不足。在当前转产转业的政策背景下,资金问题更为突出,资金不足,缺口较大现象更加严重。

3.2劳动者素质问题

劳动者因素是休闲渔业发展中人的因素,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有大批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目前,从事休闲渔业的劳动者多是一些专业渔民,他们从传统的捕捞业转移而来,接受文化教育程度偏低,缺乏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服务意识,严重影响了休闲渔业的质量水平。

3.3思想观念保守,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从事渔业的生产者多是世代相传的渔民。让他们从生产性的捕捞业转入到休闲性渔业,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一定的难度。对自身的天然资源优势看不到其潜在的经济效益,不能很好地把握时机,思想不够解放,缺乏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的精神。

3.4缺乏统一规划,经营类型单一

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健全的市场服务体系。当前休闲渔业市场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市场体系和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监督管理方面做的也不够,致使休闲渔业市场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另外,目前休闲渔业的类型仍然以休闲垂钓型和生产经营型为主。综合开发水资源的观光疗养型和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展示教育型休闲渔业现在还很缺乏,集观赏、垂钓(捕捞)、住宿、餐饮、娱乐、度假、疗养于一体的大规模休闲场所建设目前还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

4我省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休闲渔业的兴起给渔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为当前渔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以上情况表明,目前休闲渔业的发展之路仍然是艰难的,休闲渔业的深入发展需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市场管理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提高执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渔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增加渔民收入为目的,加强渔业管理,改善渔业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休闲渔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针对以上思路,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4.1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形成品牌。休闲渔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在经营上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域界限,冲破传统、陈旧的体系,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创建品牌。各个地区的资源状况是不同的,各地应该提高认识,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因地制宜的建设休闲渔业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如在城市周边的旅游风景区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建成游览、垂钓、休闲、餐饮、住宿、疗养为一体的休闲景区;在离城市较远的水库库区,开展网箱垂钓、驾船、划艇、渔家乐等项目。通过几个高标准、高品位项目的带动,使休闲渔业向着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选择渔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按长、中、短期规划设计上档次、上规模的项目,形成几个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旅游、住宿、疗养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

4.2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增加渔业资金投入

在宏观、微观经济政策方面,政府要将渔业部门的建议置于我省整个经济中去考虑,做好财政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鼓励发展休闲渔业的发展基金、专项基金、补助基金。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渔民转移到休闲渔业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凭借渔民自己的积蓄是远远不够的,省财政要对从事休闲渔业的养殖场、渔民给与一定补助,鼓励发展休闲渔业,这将有利于渔民休闲渔业发展。第二,重点扶持几个休闲渔业企业,起示范带头作用。有条件的渔区已经从事休闲渔业,但都感觉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应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4.3提高渔业劳动者素质,加强技术培训

休闲渔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也是一种新的旅游资源,同其他任何产业一样,休闲渔业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对休闲渔业从业人员要进行渔业知识、法律常识、卫生知识、旅游知识、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对休闲渔业有更多的了解。要推进休闲渔业的发展,保证休闲渔业的质量,就要加强宣传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加大其技能培训。

4.4解放思想,锐意创新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越来越显露出不足。休闲渔业必须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要在更大范围内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组合,实行优势互补,以现有的天然资源优势为载体,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在新模式上,既有一般的生产养殖种类,也有一些特殊的养殖种类及一些观赏鱼类,栽培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藕等,让人们既可观赏,又可以垂钓、买鱼,也可提供一些设施,让大家品尝或者自己动手烹调可口的佳肴,在休闲的过程中体会多种乐趣。

4.5坚持环境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发展

休闲渔业是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的产业。在开发中必须依托生态环境进行,坚持生态平衡、环境的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一致的原则,把生态文化、生态养鱼、生态捕捞等融入休闲渔业开发的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掠夺性地开发渔业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从业者及游客要有环保意识,使休闲渔业持续性永久健康地发展。

4.6完善管理机制,健全休闲渔业保障体系

渔业发展第2篇

十年间,渔业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养殖、捕捞、加工流通、休闲渔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有效推动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第三产业产值增长快于第二产业,日益成为渔业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传统捕捞业历经调整和改造

从2002年开始,各地稳步推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十年累计淘汰报废老旧渔船近3万艘。船网工具指标管理进一步加强,研发建设了全国海洋渔船动态管理系统,整合了渔政、渔港监督和渔船船检管理数据,初步实现了船网工具指标、渔船检验、渔船登记、捕捞许可证发放等管理环节的相互衔接,为建立全国统一的渔船管理数据库奠定了基础。严格实施海洋捕捞渔船双控制度,有效控制了捕捞渔船盲目增长的势头。渔船装备得到改善,2011年生产机动渔船平均单船功率数为29.50千瓦,是2002年的2.06倍。海洋捕捞生产结构不断调整,拖网、帆张网等对资源影响较大的作业方式不断减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合理有序进行。捕捞业执法监督力度加大,组织开展打击非法生产、非法造船、清理整顿“三无”船舶和船名船号整治等执法行动,维护了捕捞生产和渔船渔港管理秩序。十年来,我国国内捕捞年产量基本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

水产健康养殖全面推进

十年来,我国坚持“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依靠科技进步,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促进了水产养殖的标准化、集约化。目前已经形成湖泊水库、稻田河沟、浅海滩涂等多种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大水面养殖、集约化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态势。截至2011年底,创建了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区)1700多个,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等集约化养殖方式迅速发展;以“两带一区”为代表的优势水产品养殖区域布局基本形成。水产养殖面积实现了大幅增加,养捕比例由2002年63∶37提高到2011年的72∶28,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国内水产品总产量和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均达到了70%。

远洋渔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远洋渔业实现了从单一拖网到拖、钓、围等多种形式转变,从小型渔船向大型现代化船队转变;大洋性渔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所占比重增加到58%。积极引进金枪鱼围网等渔船,大型渔船数量迅速增加,船舶类型更加齐全。公海作业海域进一步拓展,东南太平洋渔场得到了开发,南极磷虾开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捕捞对象从传统底层鱼类资源拓展到鲣鱼、竹荚鱼等三大洋10多个重要远洋渔业种类。作业海域分布进一步扩展,分布在37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和南极海域。2011年,获得远洋渔业资格的企业共116家,经批准作业渔船2227艘,总产量、总产值分别为114.80万吨、125.90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0.86%和一倍,对公海渔业资源的占有份额提高到了10%。

水产加工业快速发展

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尤其是在出口贸易的带动下,依靠引进生产线和技术,造就了一大批集生产、加工、运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水产龙头企业,大幅提升了水产加工能力,增强了渔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渔民收入。我国水产品加工呈现出综合性、高值化、多品种的态势,形成了以小包装、便利化、冷冻冷藏为主,调味休闲食品、鱼糜制品、生物材料、功能保健食品、海洋药物和工艺品等十多个门类为辅的水产品加工生产体系。现有各类水产加工企业近9600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400万吨以上,水产品加工率比2002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形成了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为主的水产品加工基地。

渔业发展第3篇

所谓生态渔业是以生物学、生态学、水化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和鱼类及特种水生动物养殖学为基础,应用渔业现代科学技术,吸取传统渔业精华,通过调整优化鱼类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挖掘渔业资源利用潜力,实现水域生态系统能量物质的良性循环,从而使渔业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因此,生态渔业仍是属于单纯的物质生产体系。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融合现代高新技术、信息、经济、休闲娱乐、环保、城建城管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渔业活动。它通过对渔业生态资源、渔业生产资源和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把渔业

生产与休闲、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与渔业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第一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它既是旅游业中的重要内容,又是为旅游服务的物质产品,是一种充分展示渔业自身魅力的复合式渔业,是旅游家庭中的“新贵”,是当今世界旅游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能让旅游者在充满浪漫色彩的旅游观赏过程中,增长见识,陶冶心性,获得灵感,沉醉于大自然美妙的旋律中,从而焕发出崇尚科学、热爱自然、赞叹自然的情感。因此,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推动现代社会文明和旅游经济的主动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旅游业和国内旅游热门城市,主要是在“美、险、奇、特”四个字上下功夫。而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则是在“水”字上做文章,在“鱼”字上寻情趣,在“吃”字上图口福。因此,在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中,游钓渔业、观赏渔业、科技渔业和庭院渔业,便是这“三字曲”的乐谱。

2.1游钓、休闲渔业

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近年来,休闲、观赏渔业的兴起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还拉动了餐饮、住宿、娱乐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显著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专家和生产者看好。据有关资料报道,美国和新加坡是游钓渔业相当发达的国家,大多数旅游城市兴建了人工湖或水上乐园,繁殖增殖优质经济鱼类,专供旅游者和城市市民垂钓。美国每年游钓渔业收入占其渔业总收入17%以上,游钓者每年消费300多亿美元。

在我国,钓鱼业有悠久历史,其中“姜太公钓鱼”这个典故尽人皆知。近几年来,伴随着“农家乐”(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旅游的发展,“渔家乐”(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干渔家活)旅游也开始发展起来,“休闲渔业”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据统计,我国垂钓爱好者共有9000万人。就北京而言,全市拥有大规模垂钓园143个,垂钓大棚212亩,经营垂钓单位439家,每年接待垂钓者300万人次,垂钓收入亿元以上。2004年4月28日,广西北海爱浪休闲渔业旅游有限公司在北海银滩隆重举行了首航庆典仪式,100多名游客参与了此次“休闲渔业”旅游项目的首航体验之旅。“休闲渔业”作为北海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为北海旅游和沿海渔民托起了新的希望。它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增强了趣味性和参与性[4]。游客乘上渔船,与渔民一同出海捕鱼,体验渔家生活的乐趣。活动内容包括出海前的祈祷仪式、下海撒网拖鱼、停船垂钓、收网拣鱼、品尝鲜鱼等,让游客完完全全下海当“渔民”,享受海上渔家风情。对于这种旅游方式,感触最多的还是咸田镇的居民,由于北部湾渔业资源已日渐萎缩,沿海渔民在近海已较难捕到鱼,“休闲渔业”旅游,为渔民解决了转产转业问题,同时也为北海增加了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正如一位渔家大姐所说,这个项目给渔民指引了一条出路,带来了致富的希望。而北海碧雅度假村也正努力向客人推荐这个新颖的旅游项目,以赢得更多更广的客户群体。洞庭湖畔,湘江之滨,也兴起游钓渔业。但在发展旅游业中,将游钓渔业纳入旅游范畴,供游人垂钓、野炊,以享口福;供市民垂钓,消除工作后的劳累,在绝大多数旅游城市,尚未进行有效开发。今后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它的文化内涵,有更多的创新,可以增加一些更富渔家风情的节目来吸引游客的眼球。随着国内外旅游者与日俱增,垂钓、野炊爱好者兴起,游钓渔业将会日益兴旺发达,成为旅游业的热门项目。

2.2观赏渔业

据有关资料统计,日本每年仅是出口金鱼一项就获利上亿美元;英国有14%的家庭饲养观赏鱼,每年需要1.4亿尾以上。我国观赏鱼类品种繁多,资源丰富,既有适宜家庭养殖的品种,又有适宜池养的品种。在我国历代宫殿式、园林式建筑群中,都建有观赏鱼饲养池,饲养着各种观赏鱼类,以装饰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我国也是观赏鱼出口大国,传统的创汇渔业,是世界各国观赏金鱼的“娘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迈入小康之门,不少家庭利用水族箱养殖了观赏鱼,以美化家庭生活,陶冶情操。据了解,我国部分城市家庭养殖观赏鱼类,已形成一种时尚。因此,当前是发展观赏渔业的有利时机,必将获得丰厚利润。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兴建的海底世界多姿多彩,游客趋之若鹜。我国大连、成都、长沙等地兴建的海底世界,也是门庭若市。游客置身其中,与鱼同乐,其乐无穷。每到黄金假日,总是赚得盆满钵满。我国拥有水族馆38个,年销售金鱼5亿尾。北京市去年共生产观赏鱼1.85亿尾,产值达1亿元,出口创汇483万美元。江苏南京、苏州、扬州、徐州较早地发展观赏鱼,品种有锦鲤、热带鱼、金鱼,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每年还有大量的出口、外销。江苏铜山县2005年观赏渔业创产值6500万元,户均盈利2500多元。

2.3科技渔业

发展科技渔业的目的,一是满足国内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抑制对野生资源的滥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二是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渔业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发展创汇渔业,赚洋人的钱,肥中国人的腰包[3]。发展科技渔业主要是养殖名、优、特、珍、稀有的鱼类品种和水生动物。据有关资料报道:泥鳅、鳝鱼、鳜鱼、河蟹、南方鲶、乌鳢、龟、鳖、虾等品种,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出口一吨泥鳅或黄鳝、河蟹等鲜活产品,可赚取外汇2—8万美元以上,或换取优质钢材20—100吨以上。江苏盱眙县依靠本地旅游资源,兴建大型龙虾城,每天消费龙虾1000多公斤,全县年消费龙虾5000吨以上;阳澄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阳澄湖盛产七十种淡水产品,桂鱼、甲鱼、白鱼、鳗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其中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更是驰名中外。当地就有着“不是阳澄湖蟹好,今生何必住苏州”的感叹[7]。

“鱼米之乡”焕发新活力,洞庭蟹不逊阳澄湖。面积9000余亩的鹤龙湖(洞庭湖流域)是湘阴县最大的内陆天然湖泊,通过引进外资合作开发大湖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在湖中心圈定河蟹养殖面积1500亩,其余面积进行芡食种植,预计今年芡食产值可达400万元,河蟹产值100万元以上。鹤龙湖大湖养殖基地的河蟹产品品质可与阳澄湖大闸蟹媲美,目前远销上海、武汉、长沙等地,打响了“洞庭湖螃蟹”或“鹤龙湖螃蟹”的名号,夯实了湘菜产业链下游产业的基础。湖南浏阳是重要的渔业基地,全市拥有各类渔业水域近10,000平方公顷,其中适宜开发成休闲渔业基地的水而有3000平方公顷,休闲渔业利润率是传统养殖渔业的3倍以上[2]。

我们再以福建东山岛为例来欣赏科技渔业的无穷魅力。东海、南海交汇的独特海流,温和的亚热带气候,孕育着一座美丽富饶的东山岛:曲折的海岸线、漫长的金沙滩、星罗棋布的岛礁、多姿多彩的珊瑚、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网箱养殖基地和现代化鲍养殖基地……这些独特的“素材”使观光型渔业成为东山岛旅游的新亮点。碧波万倾,碧光普照,在鱼跃人欢的“海上田园”上,若你有幸乘水上“的士”,灵巧地穿梭于连绵数十里的“大街小巷”,或看海鸥飞翔,观碧波荡漾,听涛声阵阵;或登上小巧玲珑、色彩各异的浮筑木屋,体验“耕海牧渔”生活;或品尝“闽南功夫茶”,聆听优美渔歌,那份轻松与惬意,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留给如织的游人去遐想。绵延在银滩外、掩映在绿林中,万亩虾池实行“蟹、虾、鱼、藻”生态混养模式后,重现无限生机与活力。亲驾扁舟,划行于生态虾池上,采收龙须菜,网起鱼蟹虾,劳动的伟大尽在不言中。现代化的陆上鲍鱼养殖场环境优雅、设施先进、亦园亦场两相宜。游人在尽享养鲍、赏鲍、抓鲍的乐趣之后,再品尝一道道鲍鱼佳肴,那番情趣自然引人入胜,回味无穷。时间与空间的巧妙配合,造就了东山岛奇特的海底世界,锯齿刺星、盾形陀螺、澄黄滨等8种珊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东山岛人立足于此开设了潜水观光游,让你在欣赏多姿多彩的珊瑚的同时,与海草共舞,与鱼虾同乐,实现海底揭秘、龙宫探宝的梦想。此外,利用岛礁众多、鱼虾繁多、海岸曲折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海钓大赛,让你迎海风,伴涛声,尽享悠然垂钓之乐……十足的海韵,独特的风光,无穷的乐趣,每年都有10多万五湖四海嘉宾来到东山岛与“鱼”同游。

可见,发展科技渔业是大有作为的。但是,由于科技渔业知识含量高,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

2.4庭院渔业

庭院渔业是一项立足千家万户、分散型的生态渔业工程。主要是利用农户庭院的空坪隙地、河溪边荒间地和低产稻田,建标准化小鱼池,发展养鱼生产。它既可养殖观赏鱼类,又可养殖经济鱼类,供家庭食用或家庭经济收入的一部分,若每户家庭兴建面积100M2的水池,以饲养泥鳅或鳝鱼为例,按每M2产鱼1公斤,则每户可产鱼100公斤。若每个村发展庭院养鱼50户,则年产鱼5吨。通过外贸部门建立长期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每年可赚取外汇10万美元以上[3]。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庭院渔业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

3.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是一项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发展旅游业的新课题。如何将生态渔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美雅共赏,独领的文化艺术品牌,必须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规划布局问题

要根据各地旅游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不同特点,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优化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旅游经济和渔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做好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建设的规划布局,建立旅游渔业景观、休闲娱乐、鱼肴美味品尝服务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机制与格局,充分展示“渔文化”的精华[1]。

以休闲、观赏渔业为例,它们是作为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物,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专家建议,发展休闲渔业在规划布局上应与旅游景点的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化渔业、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相结合,与三产等服务业的建设相结合[1]。游钓休闲渔业应在风景旅游区和大中城市近郊展开。在各大中城市周边旅游风景区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建成集游览、垂钓、休闲于一体的休闲景区;在水库、湖泊地区,可开展网箱垂钓、驾船、滑艇、渔家乐等项目;在近郊水产养殖基地,可发展垂钓、捕捉体验等休闲渔业。在经营上应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以渔业吸引客源,以三产服务创造效益;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的方式,发展初期以养为主;近郊以钓为主,以养为辅;远郊以钓为辅,以养为主,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增加效益。

观赏渔业应以观赏鱼传统养殖区为重点,以温室余热水养殖和市郊庭院养殖为基础,发展金鱼、热带鱼、锦鲤等观赏性鱼类。提高观赏鱼养殖的科技含量,不断引进、培育新品种。在城市中现有花鸟虫鱼市场基础上建设观赏鱼批发交易市场,同时带动与观赏鱼相关的产业,如水族器皿、饲料、药品、水草等。

3.2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问题

水是一切生命物质的源泉,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核心。鱼儿离不开水,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水是命根子。其解决水源途径:一是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完善现有设施的维修配套;二是从大型湖库引水,修建引水渠道;三是选择水源充足场地,兴建蓄水工程。做好渔业用水无污染,排灌自如。

3.3科技渔业基地开发建设问题

科技渔业知识含量高,技术难度大,须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应。根本问题是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渔业基地。突出重点,一地一品。可采取“股份”制,“民办公助”制和引进外贸等多种形式建设开发科技渔业基地[5]。

3.4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苗种繁育体系建设问题

鱼苗鱼种是发展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物质基础。要根据渔业生产规模,抓好苗种繁育体系建设。要以繁育中档优质鱼类鳜、鲶、青、鳅、鳝、蟹、虾等品种为主,同时加速繁育观赏鱼和特种水生动物龟、鳖、蛙、鲵等品种,满足科技渔业基地及庭院渔业养殖的需要。

3.5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景区景点建设问题

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的景区景点,一是观赏鱼类与游钓渔业公园,其建筑风格为古风古色、以园林式、宫殿式建筑艺术来表现“美、静、舒、雅”的情趣。配套建设工程水土乐园、水下龙宫,则应采取现代建筑艺术与古代建筑艺术相结合,使旅游渔业景区,成为人们怡神养性,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3.6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品牌建设问题

打好信息牌,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效益。提高生态休闲型渔业知名度应着手建立休闲渔业协会,让这个社团组织成为休闲渔业的中介力量和信息中心,通过建设相应的网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全面推介生态休闲型旅游渔业独到、特有的产品与服务,传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休闲型渔业文化信息,形成定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平瑛.休闲渔业的规划设计[J].渔业现代化,2004,2.

[2]刘宗庆.浏阳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陆水产,2004,10.

[3]平瑛.休闲渔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用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7,9.

[4]蔡学廉.我国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前景[J].渔业现代化,2005,1.

[5]江明芳.当前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5,1.

[6]顾树信.浅析科技创新在推进沿江特色渔业产业带建设中的作用[J].北京水产,2007,5.

[7]薛菁.休闲渔业: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中的新兴产业[J].福州党校学报,2007,3.

渔业发展第4篇

一、惊喜的变化----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的实施,开创了**生态渔业发展新阶段

通过对乡镇渔村广泛地调研,亲身感受到由于“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地实施,我县在发展海洋经济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开创了生态渔业建设新阶段。主要表现在实现了以下几个重要转变。

(一)、由“以海养人”向“以人养海”转变

这是开创生态渔业新阶段的重要基础。受传统“向自然宣战”和“征服自然”观念的影响,过去**人习惯于“以海养人”而不善于“以人养海”。科学发展观使**人提高了认识,有了新的追求:只有养育海才不会被自己的“衣食父母”抛弃。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使广大渔民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自觉护海的必要性。二是加大扶持力度。“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在实施中将“惠民”思想融入在生态渔业发展中,县乡两级政府从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鼓励渔民对海域实行多品种、立体化、生态型养殖。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实践告诉人们欲取必先予,现在**正自觉地向大海存放“准备金”,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如营造海底森林;弃船退捕;减耕护海、清理海边圈养池等。如大钦岛乡每年向海底投石在600-1000方,有的村还将船和报废车沉到海里。每年向海底投放海胆苗100多万头,海参苗300-500万头,鲍鱼苗100多万头。

(二)、由“无序开发”向“有序开发”转变

这是开创渔业新阶段的重要保障。一是抓规划。在开发上做到全县一盘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彻底改变过去无序开发现象。在摸清海域地形地貌,水流水文等情况基础上,县乡村都制定出了生态渔业规划,在制定规划时充分体现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哪个海区适宜养殖或底播什么,在规划图上标得一清二楚。二是抓审定。为了保证开发有序性、合理性,凡新开发养殖海区必须向村委提出书面申请,由县有关部门确权后方能使用。三是抓监管。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千方百计杜绝乱捕滥养现象。积极实施海边和海岸修复工程。

(三)、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这是开创渔业新阶段的关键。实现生态渔业新跨越的目标,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改变了**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粗放经营方式。一是依靠科技化。积极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海带一绳双挂”新技术,每亩产量提高了25%以上,带动了全国海带养殖业的大规模发展。抓种治本,积极打造海参、鲍鱼、贝鱼类三处良种繁育中心,加大新品种更新力度,养殖品种从单一的、附加值低的品种向多品种、附加值高的海珍品转变,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二是依靠品牌化。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目前,全县无公害产地和产品数量分别达到14处、9个品种,无公害产地规模达到10万多亩。前不久大小钦岛、南北隍城6600公顷海域被农业部化为部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南隍城还被农业部列为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区。**海参、鲍鱼等海珍品享誉海内外,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鲍鱼之乡”、“扇贝之乡”、“海带之乡”,海带出口量占全国的50%,**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海珍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三是依靠管理现代化。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推动**渔业经济由外延型发展方式转为内涵型发展方式,100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只占**8700平方公里海域的1/10就是最好的诠释。

(四)、由“传统渔业”向“生态渔业”转变

这是开创渔业新阶段的显著标志。着眼于养殖捕捞规模和海洋资源承受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发展。一是限捕转产。为减轻捕捞强度,严格禁渔区、和休渔期制度,同时鼓励和引导渔民“弃船上岸”、“弃耕转产”。过去北五岛大马力和80-120马力船分别有63对和200多对,现在分别剩下17对和22对,其余的都“弃船上岸”;南五岛还有大量渔民“弃耕转产”。二是大力发展立体化科学养殖模式。按照食物链和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在海水上中下层分别实行藻类、贝类、海珍品等品种养殖,上层藻类释放氧气供给中层贝类,并为底层海珍品提供饵料,中层贝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排泄物又可供养上层的藻类,各养殖品种的代谢物在生长过程中相互利用,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这样有利于提高复养指数,净化海水水质。三是发展循环经济。过去海带根作为垃

圾堆放在山上,烧死了树污染了环境,令人头疼。大钦岛东村渔民经过探索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将其投在海里底播区,受到海胆、鲍鱼的“青睐”,既适宜它们生长,又能为它们提供新的营养源,变废为宝,在全乡得到了推广,每年投放500多吨。

(五)、由“短期行为”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这是开创渔业新阶段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潜心研究,真抓实干的结果。一是决策科学化。为保证决策科学,平均每月县委县政府都要邀请全国著名专家进岛为全县干部作有关如何推动海岛科学发展方面的报告,提高认识,开阔眼界。重大决策征求民意,请教专家。如为避免短期行为,在反复论证基础上对海区进行确权,并确定了合理的承包期。二是行为自觉化。干部群众不仅能自觉遵守各级关于海洋环境与渔业方面的规章制度,而且还能象爱护眼睛一样呵护着大海。如对海区合理确权和实行合理的承包期后,渔民将“公海”当“私海”,思虑长远。海当田耕,海珍品当菜种,形成了自家“海上菜园”。所以,无论是集体、私营还是股份经营者都能自觉地向大海投苗、投石、建人工礁。三是科技体系化。大力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建立完善了三个体系。即标准化生产体系、渔业科技培训体系、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科普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基地和带头人作用,县乡村统筹安排协调新项目的试验和推广,既减轻了渔民负担又保证了实验的推进速度。积极实施“新型渔民科技培训”工程,用现代科技生态养殖知识培训渔民,提高他们素质,为实现渔业科技化、生态化、产业化奠定基础。四是环境优质化。通过实施生态渔业、休养生息和严格保护,全县海域均达到一类水质标准。五是结构合理化。产品从“单打一”转变为多样化,形成了以虾夷扇贝、刺参、鲍鱼、海胆、海带、鱼类和栉孔扇贝等重点品种为主的海水生态养殖新格局,渔业生产做到了“东方不亮西方亮”。大钦岛乡和南隍城乡就是典型的代表。养殖海带活苦又不能赚大钱,但大钦岛乡一直没放弃,今年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高者收入达到70万元,全乡海带劳均纯收入达到20万元。网箱养鱼高者收入达到60万元,劳均纯收入在20万元。干部群众由此感悟到:科学发展观指方向,生态渔业“生银行”。六是管理规范化。对全县的育苗、养殖用药、用料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加强对苗种放养密度管理。成立渔业协会,积极为养殖户提供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渔药、饲料、销售等系列化服务。为了杜绝陆上污染源,全县不允许存在一个化工厂。海蛰几乎连年盛产,加工效益很高,但一律不许加工,仅此一项,县财政每年少收入5000多万元。建立部级海洋环境监控站,搞好海域环境、重点养殖区监测和海洋生态环境调查工作,每天在县电视台各海域水温、水质情况,有力地维护了海洋生态环境。

二、崭新的境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渔业发展新理念

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的成功实施,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决策者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发展生态渔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因为思想、观念决定境界,境界提升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他们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思维方式,更新发展理念,不断开辟思想解放的新境界,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此,树立了以下先进理念:

(一)、树立讲大局和负责任的理念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讲的是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大局观念,要善于从大局出发,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只顾地方利益,不仅无助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而且会最终损害地方利益。

**位于胶辽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是京津门户,其海上交通、安全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突出。是**省和环渤海地区唯一的海岛县,由32个岛屿组成,岛陆总面积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是典型的“陆地小县,海洋大县”。独特的地理环境构成了独特的生态优势,稀缺物种十分丰富。黄渤两海在**交汇,促成了**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是我国海洋环境的“晴雨表”和海上物种的“博物馆”,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先后被确定为部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部级海岛资源综合开发实验区、全国十大科技兴海养殖示范基地。获得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中国十佳避暑胜地、**省十大最美地方等美誉。因此,有的专家从应对全球海上安全挑战的角度,提出应在**构建海上安全战略平台,充分说明**的建设在烟台市、**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岛小却地位重、作用大、价值大、责任大。这就要求**干部群众要跳出**看**,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树立起大局观和责任观,充分认识**发展生态渔业的必要性及战略意义。

(二)、树立生态第一,环境至上理念

渤海是全球11个封闭海之一,近几年不断遭受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渔业资源衰退。对于地处渤海中的**来说必须毫不动摇地树立“视生态如生命”的理念,要将生态保护始终贯穿到整个发展过程之中。

(三)、树立好字优先的发展理念。

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破除只要增长、牺牲环境,只重当前、不顾长远的观念,树立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观念。渔业是**发展的基础,做好渔业、渔村、渔民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必须将解决"三渔"问题作为全县工作重中之重。生态渔业项目就是又好又快发展渔业生产的必然选择。

(四)、树立勇于创新的理念。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省唯一的海岛县,如何发展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着力点就是开拓创新,不创新就会回到渔村,回到传统的捕捞养殖。所以,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创新中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三、科学的思路---用科学发展观相对照,开辟生态渔业发展新路径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夺取长远优势的新领域。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沿海各地抢占21世纪经济“制高点”的主攻方向。作为**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以更高的境界审视自己,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更好的发展发挥自己,又好又快地发展海洋经济,是摆在面前新的历史机遇。

过去,**同全国一样由于缺乏科学发展理论指导,以至于对资源、环境、社会三者关系及自然规律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曾栽过跟头。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栉孔扇贝养殖由于海域环境退化、苗种单一老化、养殖密度规模过大造成几乎“全军覆没”,一个养殖户生产投资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血本无归”打水漂,渔民只能望洋兴叹,**由此每年至少减收7亿多元,欲速则不达,教训十分深刻。**渔业的路到底应怎样走?他们一直在艰辛地探索。科学发展观给**人指明了前进方向,推动了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切实转变,理念变,境界高,思路宽,就发展。**人在困难条件下“敢立潮头唱大风”,并以崇高的境界,科学的态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求发展。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抓住**省和烟台市支持**科学发展的机遇,锐意进取,扬长避短,提出了建设“**海上明珠”及“富裕**、魅力**、和谐**”的总目标。为了实现上述总目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三大产业的具体目标和思路。在发展海洋经济中的新目标和新思路是:

(一)、超越自我,打造“两大中心”

他们立足在区域位置、海域面积、海洋资源等方面优势果断地提出了要把**打造成为国家海域科研基地、国家海上管理枢纽“两大中心”的奋斗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因地制宜,规划“两大渔业板块”。

根据全县有人口居住的10个岛屿各自情况,分为南五岛和北五岛两大渔业板块,统筹发展。南五岛着力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在大力压缩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加快渔业生产与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对接融合,使养殖基地同时成为旅游景区。北五岛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建设与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和谐渔业,打造特色生态养殖基地。

(三)、科学耕海,实施“生态渔业两个百万工程”

所谓生态渔业是以渔为主,利用不同生物之间相生相养的原理,保证渔业水域环境的洁净,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而建立起的各种各样的良性循环圈。随着海洋渔业经济不断发展,生态渔业的类型和模式变得百花齐放。**“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是其中的典型,就是在**海域打造100万亩生态渔业养殖基地、100万亩“海底森林”。在垂直面:上层养殖海带等藻类,中层挂养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等贝类,底层投放人工渔礁、移植大型藻类、营造“海底森林”、配套播养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在水平面:采取区间养、绳间养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贝藻鱼兼养。目前已规划建设了海带、虾夷扇贝、网箱养鱼等7个品种的60万亩生态养殖基地、8万亩的休闲渔业基地,并进行了36万亩渔业立体化综合开发;采取海底投石、人工造礁、半人工采苗、移植大型藻类、附着海带孢子及封死海区等措施,在各岛屿周围潮间带、潮下带生成了30万亩“海底森林”。

“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是生态渔业战略的具体实施,它与“两大中心”、“两大渔业板块”紧密相联,没有渔业“两个百万工程”,打造**“两大中心”和“两大渔业板块”就失去了基石。

四、科学的精神---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创立生态渔业发展新典范

一般来说,海岛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交通、淡水、人才、资本又受很大制约,发展的困难必然要多。要战胜困难,实现大发展,必须认真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走出一条特色之路。**成功实施“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是鲜明个性的展示,是指导**生态渔业发展的方向,是海岛资源环境有效利用、实现生态环境平衡的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的民心工程,是实现渔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抉择,是渔业变强,渔村变兴,渔民变富的必由之路,是生态立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

(一)、“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历史上,**经济几经风雨,曾遭受挫折。新形势新任务新期待,将**发展逼到了一个重要关口,因此,对于**而言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新的县领导班子站得高,看得远,善于把握海洋经济发展规律、勇于创新发展理念、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大胆破解发展难题、在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舍得下苦功。“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是在广泛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产生的,必将为**生态渔业发展夯实坚实基础,同时也将有力地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核心体现了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县决策者从充分发挥全县渔村干部群众在实现新跨越中主体作用,从提高渔民的福祉角度谋划兴渔方略,制定富民政策。去年,北部岛渔民靠生态立体养殖人均同比增收5000多元。目前,全县渔民新增海参、鲍鱼底播面积8万亩,虾夷扇贝、杂交栉孔扇贝筏养面积10万亩,2008年渔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在渔村你会感觉到处是渔歌唱晚的美妙渔乡景象。

(三)、“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其中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个世界性难题。“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到重要位置上,就是要在**发展海洋经济中破解这一难题。因地制宜,精心谋划,充分考虑渔业资源条件、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科学确定渔业发展速度、规模和目标。不仅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还关注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增加生产投入,还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在加快县城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渔业和渔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贯彻了统筹兼顾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最主要的方法论意义,就是坚持了统筹兼顾。“生态渔业双百万工程”是**在加快新的跨越征程中,树立全局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挑战做出的重大决策,它抓住了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渔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并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在统筹城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

渔业发展第5篇

1.1渔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先后在盐津、大关、水富等县成功开展彭泽鲫、斑点叉尾鱼回、南方大口鲶等鱼类网箱养殖技术示范;在威信、镇雄、彝良等县开展虹鳟、裂腹鱼等名优品种冷流水养殖技术示范,到2012年全市已发展冷流水养鱼6hm2。积极推广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稻田生态渔业技术,稻田养鱼面积从2002年的506.67hm2发展到2800hm2,建成“100个3.33hm2(50亩)连片‘塘田结合、鱼田两用、稻鱼双赢’养殖示范村”,编写了《稻田养鱼技术手册》,印刷发放13000余册。

1.2渔业安全生产形势良好

切实抓好渔船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等工作,全市未发生一起渔业船舶安全生产事故,确保了渔船生产、渔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开展重大节假日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督查、指导养殖场、养殖户安全用药,切实加强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12年协助农业部完成对昭通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四次例行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总体合格率95%。开展渔业污染源普查及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确保渔业水域环境安全及养殖户生产安全。

2渔业发展的优势及潜力

2.1优势

2.1.1区位优势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等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辐射的交汇点,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设使得昆明、成都、重庆、贵阳位于昭通市水产品运输8h辐射圈内,便捷的交通为鲜活水产品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1.2市场优势一是国内大宗水产品供求基本平衡,而对名特优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给昭通市名特优鱼类养殖带来了商机。二是省内市场。云南省2012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4.79kg,比全国平均水平(39kg)低24kg,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缺口有110万t以上。三是昭通市市场。2012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仅为3.55kg,要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缺口有6.5万t以上,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缺口有20万t以上。四是周边市场。与昭通市相邻(邻近)的四川、贵州、重庆2012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分别为14.72kg、3.88kg、18kg,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昭通市发展水产养殖市场空间广阔。

2.1.3资源优势1)气候资源优势。昭通市气候类型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1.4~20.9℃,气温最高的巧家县年平均气温20.9℃,金沙江、横江、白水江、关河、赤水河等流域及海拔1000m以下的低矮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昭阳、鲁甸、镇雄3县区及境内海拔在1500m以上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下,为热带鱼养殖、温水性鱼类养殖、冷水鱼养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2)物种资源优势。据调查,金沙江上游自然分布有114种鱼类,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和胭脂鱼,有重要经济鱼类长吻鱼危(江团)、岩原鲤、大口鲇、黄颡鱼、齐口裂腹鱼、中华倒刺鲃等几十个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开发价值。3)电站库区渔业资源优势。昭通市水能资源富甲云南,电站数量多,到2020年辖区内将形成2.67万hm2左右宜渔水面,其中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三座巨型电站水库将分别形成6700hm2、5300hm2、1.13万hm2宜渔水面,横江流域和牛栏江流域规划及在建的中、小型电站水库将形成3300hm2宜渔水面。4)冷流水资源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市0.2m3/s以上的冷水资源合计有100个流量以上,比较适宜开发的有40余处,常年水温12~16℃,水质良好,适宜开展冷流水养殖,可开发建流水养殖池66.67hm2以上。5)稻田渔业资源优势。全市适宜发展稻田养鱼面积1.47万hm2,立体分布明显,气候环境多样,具有发展多品种、名特优水产养殖的条件。6)水库资源优势。到2020年昭通市建成的小Ⅱ型以上水库(不含电站水库)水面面积将达到4400hm2,其中纯灌溉供水水库面积2000hm2。在各县区均有分布,水质良好,适宜发展放牧式生态有机养殖,同时在纯灌溉水库可适度发展网箱养殖。7)休闲渔业资源优势。昭通市境内水库、城郊池塘、丘陵众多。有巨型电站水库3座,小(Ⅱ)型以上水库172座,规划及在建水库45座,城郊山、水、田园风光优美的地点若干处,具有发展集库塘养殖、休闲娱乐、餐饮服务、观摩体验、旅游观光、科普宣传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的丰富资源条件。

2.2潜力

依托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加快发展、充分挖掘潜力,可使昭通市渔业形成以电站库区、冷流水养殖为主,稻田、池坝塘、水库养殖为辅,大鲵养殖为特色,加工、服务为推动力的发展格局。通过8年的努力,力争到2020年养殖面积达到3.91万hm2,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8万t,渔业产值达到35.18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54.6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9万个,使渔业成为振兴昭通市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2.1养殖潜力1)电站库区渔业。在2.67万hm2电站库区水面开展放牧式生态有机养殖,每年可回捕7200t,产值可达2.9亿元;在库区水面设置网箱66.67hm2,产量可达6万t,产值可达18亿元。2)冷流水养殖。到2020年建成66.67hm2冷流水养殖场,主要养殖虹鳟、鲟、裂腹鱼等名特优鱼类,总产量可达2万t,产值可达8亿元。3)稻田、池坝塘养鱼。目前,已发展稻田养鱼2800hm2,预计到2020年发展到6700hm2,总产量可达5000t,产值可达1亿元;到2020年完成标准化池坝塘改造1333.33hm2,产量达到1.2万t,可实现产值1.8亿元。4)水库养殖。到2020年将形成水库(不含电站水库)水面面积4400hm2,适宜开展放牧式生态有机养殖,产量可达2000t,可实现产值0.4亿元;同时在纯灌溉的2000hm2水库水面可按照1∶1000的比例设置网箱1.93hm2,产量可达1700t,产值可达0.34亿元。5)大鲵养殖。目前,昭通市获得大鲵驯养繁殖证的养殖户(企业)有11家,获得经营利用许可证的有1家。养殖户(企业)现有种苗数量1万尾左右,从2016年开始,每年可生产5~6cm大鲵子二代苗种6万尾,产值2400万元;到2020年可经营利用子二代商品鲵5万尾,产值1.5亿元。6)苗种繁殖。在水富县建设“长江上游特有、名优鱼类繁育基地”13.33hm2。在巧家县改扩建以罗非鱼为主的热带鱼苗种场13.33hm2。在威信县建设以鳟鱼、鲟鱼为主的冷水鱼良种场6.67hm2。全市改造苗种培育池6.67hm2。到2020年年产苗种达到4亿尾,实现产值1亿元。

2.2.2加工潜力1)饲料生产。建成一个中型饲料生产基地,年产常规鱼饲料6万t,名特优鱼饲料2万t,实现产值4.5亿元。2)淡水鱼加工。逐步引进加工企业,到2020年鲜鱼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t,实现产值4亿元。

2.2.3服务、流通潜力1)休闲渔业。到2020年,在三大电站库区建成游览观光型休闲渔业基地4个,实现产值2亿元;在大、中型水库周边建成饮食服务型休闲渔业基地20个,实现产值1亿元;在城郊山、水、田园风光优美的地点建立集餐饮、垂钓、休闲娱乐、水产科普为一体的小型休闲渔庄200家,实现产值1亿元。2)流通。水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值率按20%计算,流通环节可形成附加值7亿元。

3存在问题

3.1经费投入及政策扶持不足,装备缺乏,设施条件落后一是扶持政策和投入资金较少,支撑渔业发展的项目少,财政资金对渔业的投入力度不够,渔民用于扩大再生产资金缺乏来源渠道。二是财政每年拨付的人头费非常有限,没有经费投入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无检疫监测、防疫设备和设施,不能正常开展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渔政执法等工作。三是设施条件落后,水产技术推广条件建设的投入总体较少,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基本没有专项投入,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严重滞后。

3.2机构队伍不健全,技术支撑不足昭通市现行的渔业机构,从市级到县(区)实行的都是一套班子、几块牌子,技术推广人员除承担渔业技术推广外,还承担渔政执法、渔业船舶管理和疫病检疫等工作,政事不分,影响工作效率。全市现有渔业管理机构12个,实有人数75人,其中,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15人,仅占从业人员数的20%,部分县区甚至无水产养殖专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力量极其薄弱。

3.3缺乏社会资金参与渔业开发昭通市渔业发展前景好,潜力大,但缺乏政策引导及政策优惠。养殖户对资源开发力度不大,其中,库区网箱养殖开发力度不到1%,冷流水资源95%以上尚待开发利用,资源闲置较多。

3.4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总体上看,能够辐射带动全市水产养殖、水产品销售的龙头企业还未形成,水产品还是原字号经营,渔民还是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往往出现集中上市的情况,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水产养殖小、散、弱的现象十分突出,规模化效益不能体现,渔业占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比较少,水产养殖质量标准意识、行业自律、市场开拓、品牌意识等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

4建议

4.1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建立渔业发展考核机制一是把渔业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培植成昭通市的骨干产业。二是建议从2013年开始到2020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来扶持渔业产业发展,用于支持渔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渔业科技创新、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等工作,对渔业苗种生产、新品种养殖试验和良种引进给予财政补贴。三是建立渔业发展考核机制,把渔业发展规划、水产品产量、渔业经济总产值、水产品质量安全、渔船安全和招商引资等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4.2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一是建立健全渔业机构队伍,配强渔业站编制及专业技术力量。建议市渔业管理站及电站库区及冷流水养殖重点县(区)渔业站增加编制;渔业发展重点乡镇,有条件的成立渔业管理站,没有条件的在农业综合服务站设置渔业管理职能,并安排专人负责渔业工作。二是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强化技术服务,积极引进和培养渔业及相关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渔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创新水产科技服务模式,建立一批水产专家大院,确立“专家大院+项目+企业(协会)+基地+养殖户”的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及文化素养。三是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科技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引进集成、试验示范、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和现代渔业新技术,建立健全水产技术推广、病害防治、水产质量安全和渔业信息服务等渔业综合服务体系,逐步提升昭通市渔业科技水平。

4.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渔业产业结构升级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进入昭通市开发渔业。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渔业资源开发方式,如一个电站库区由一个企业或业主进行开发,冷流水资源以县区、江河流域或片区为单位打包进行招商引资开发等。二是高度重视,每引进一个企业或项目,要成立专门的推进领导小组,由专人跟踪服务,营造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的投资环境。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全市渔业资源进行汇总,编辑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册,通过宣传册、互联网、电视、报刊等进行大力宣传。四是将招商引资工作、渔业资源开发与库区移民转产转业结合起来,引导库区移民参与渔业资源开发,对移民开展相关技能培训,鼓励成立渔业专业合作社,切实将移民转为渔民。

4.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根据实际制定出台渔业发展优惠政策。对利用弃水、山泉水、冷流水和水库、电站库区等开发渔业的个人或企业,应大力支持。发改、农业、扶贫、国土、移民等部门在安排“菜篮子”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国土资源整治、扶贫开发、库区移民安置转产等项目时,要尽量向渔业倾斜。将稻田养鱼、新建渔业基地、池塘标准化改造等纳入国土资源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给予扶持。对新建、扩建水产养殖场用地,享受农业用地政策;对渔业生产用水、用电,按照农业生产标准收费;金融机构加大对渔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涉农信贷投资向渔业倾斜。

渔业发展第6篇

1、发展成就。我县地处湘资尾闾,南洞庭湖滨,水域广阔,资源丰富。垸内有鹤龙湖、酬塘湖、泊湖、黄土湖、洋沙湖等十余个1000亩以上的湖泊。洞庭湖有70万亩水面在**境内,自然水产资源种类繁多,达112种,盛产四大家鱼和虾、鳜鱼、中华鳖、乌龟等名特优品种。

我县养鱼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是全国商品鱼基地县,全国渔业百强县,湖南省高效渔业先进县,湖南省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县。河蟹人工放流、甲鱼人工繁育、珍珠养殖、鳜鱼繁育等开省内先河。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大市场、大产业、大效益理念谋划渔业,把渔业放在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高度加以扶持,推动渔业迅猛发展。目前,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3.2万亩,2006年水产品总产量11.8万吨,连续九年保持全省第一,实现渔业总产值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5%。渔民人平纯收入6400元。预计今年全县水产品产量可达13万吨,渔业总产值可达13亿元以上。全县建有4个国有渔场,162个乡村基地渔场,建有1000吨级水产冷冻加工厂1个,1000吨级水产品加工厂1个,水产供销企业1个,渔业饲料厂2个,国有苗种繁育场1个,并建有三井头、建新、桥头三个水产品交易市场,全县已形成以国有渔场、基地渔场为龙头,以养殖大户为主体,以青鱼、河蟹、甲鱼、珍珠、湘云鲫(鲤)、斑点叉尾鮰等优质品种为主导产品,从苗种繁育到技术推广,从规模养殖到加工销售,从鱼网加工到鱼饲料生产一条龙的现代渔业新格局。渔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

2、基本经验

(1)创新工作责任机制。县委、县政府对渔业的发展建立了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乡镇负责人联基地、联大户、联协会的“三联”责任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制要求,明确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管副职牵头,农办、水产局主管副职专抓,“两办”督查室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全县上下形成了县级领导带头抓,部门领导配合抓,乡镇领导具体抓的责任机制。

(2)创新政策激励机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水产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县水域滩涂养殖发展规划》、《**县青鱼产业化发展五年规划》、《**县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实施办法》和《关于开展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通告》等专门文件,对渔业特别是名特优水产的发展,在水面转让开发、税收、招商引资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助措施,县政府在农业切块资金中安排了2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青鱼产业化,各级党政领导共帮助水产养殖大户在农村信用社解决贷款资金500多万元。

(3)创新科技服务机制。技术服务方面,县、乡镇水产技术推广站60多名水产技术人员,长期进村入户,为渔农提供全方位服务。苗种服务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高效苗种。美国斑点叉尾鮰、三峡红鮰、南美白对虾、七彩龟、丁鱼岁等优质品种先后游入**。今年上半年,县水产工作站组织技术力量,引进培育青鱼苗种6000万尾,斑点叉尾鮰苗种850万尾,以优惠价供应给全县养殖户。技术培训方面,由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朱桂华带队,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渔农提供高新高效实用养殖技术。元至6月,已举办培训班13期,发放技术资料2600份,实实在在地帮助养殖户增加收入。

3、存在问题

我县渔业无论是养殖规模、养殖产量还是渔业总产值在全省都名列前茅,渔业可以说是**县的一张十分重要的“名片”,但与上级对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相比,确确实实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缺少在全省有影响力的、上规模的名特优品种。我县虽然是全省甲鱼、河蟹、珍珠养殖的发源地,但发展到今天,甲鱼养殖名气比不上汉寿、河蟹养殖名气比不上云溪,珍珠、湘云鲫(鲤)养殖名气比不上常德,缺少有影响力、上规模的拳头产品。

二是渔业招商引资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是省会长沙的后花园,近几年,我县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渔业招商引资进展不大。

三是苗种问题。我县现有的13个苗种场普遍存在亲本老化、品种单一、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苗种生产质量和数量逐年下降,青鱼、草鱼等常规品种已经开始从外调进。如今年青鱼全县需要量约1.5亿尾,县内生产不足1亿尾,从华容、浏阳等地引进6000万尾。

二、**渔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水产食品作为优质蛋白源具有独特优势:一是高蛋白、低脂肪。鱼类蛋白含量一般在15~20%,远高于猪、牛等陆养动物,而且蛋白质转化率远好于畜禽。二是高度的安全性。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较大相异性,使得鱼体病毒与人类不会交叉传染,食物安全性好。三是丰富的“脑黄金”,鱼体中含有陆生物所没有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DHA对人类智力发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渔业发展方兴未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提出,“要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水产养殖要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新的发展形势,使我们面临新的发展课题。

1、如何加快发展现代渔业问题

从长远看,我县的养殖水面是有限的,每亩水面的单产量也是有限的,如何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如何确保养殖户增加收入,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用现代产业体系去提升,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改造,用现展理念去引领。

2、如何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与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水产品”成为当今消费者的消费潮流和生产单位面临的新课题。从国际市场看,我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淡水鱼养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在国际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26%左右,占农产品出口首位。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国外市场对我国水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制订了系统的防治水产品危害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必须提地的环境质量报告和产品质量报告,整个水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必须符合HACCP规则等。从国内市场看,由于近年国内相继发生了“非典”和禽流感等高危传染病,人们的环保意识、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日益增强。目前,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已相继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要想抢占市场必须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我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与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滞后,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产病害越来越多且呈暴发趋势。据不完成统计,全县每年因病害而造成的损失超过500万元。因此,如何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将是我们水产职能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3、如何加强外江外湖水产资源保护问题

近几年来,**外江外湖电鱼、炸鱼特别是私禁湖场现象十分严重,对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同时,因私禁湖场引发的群体性斗殴、伤人流血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是水产资源保护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治安隐患,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整顿治理工作,切实保护好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维护好捕捞生产秩序。

三、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战略措施

1、大力推进渔业区域化。

推进渔业区域化,是建设现代渔业、提高水产品竞争力和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必须大力推进,抓出实效。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湖南省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县建设,优势水产产业带建设进展明显。从今年起,要进一步加大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的实施力度。以河蟹、甲鱼、鳝鱼、珍珠等名特水产养殖和青鱼、黄颡、斑点叉尾鮰等优质鱼养殖为重点,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建设为手段,大力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一条鱼一个产业”工程,培育并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养殖小区。着力构建6个主要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即以柳潭、南湖为龙头的珍珠养殖带,以岭北新泉为龙头的青鱼养殖带,以南阳为龙头的网箱鳝鱼养殖带,以鹤龙湖为龙头的河蟹、甲鱼绿色生态健康养殖带,以白泥湖为龙头的财鱼养殖带,以鹅公湖为龙头的斑点叉尾鮰养殖带。重点扶持城西镇名特优水产养殖、垂钓休闲渔业基地和界头铺湘长公路沿线休闲渔业建设,以及南阳白乌、白泥湖许家台等23个水产养殖小区建设。培育名牌产品,突出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尽快形成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2、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

从总体上看,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畜禽产品要高。但是,养殖和加工过程中的药残、重金属污染以及水域环境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渔业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严格按照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要求,全面推进渔业标准化养殖,水产工作站要从重点环节入手抓标准化的实施。产前抓投入品、产地环境的标准化,产中抓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规范的标准化,产后抓储运、加工、贸易的标准化。国有渔场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快推进渔业标准化。同时,力争在上半年建好**县水生动物防疫监督站,尽快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疫检测制度、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市场检验检测,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化。

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县渔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力增强渔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改造传统渔业,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渔业增长的贡献率。一是要健全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我县名特优水产发展不快,其主要原因是苗种缺乏。扭转这一局面,必须要加强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名特优水产苗种供给能力。二是要组织推广关键渔业技术。要围绕优势产业带建设和青鱼产业化发展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和重大养殖技术推广行动,切实加强对优新种苗、高效养殖模式、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的攻关,促进规模化养殖、无公害养殖、集约化养殖、标准化健康养殖、水产品加工等现代渔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三是要加强对养殖渔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渔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

4、大力推进渔业法制化。

要高度重视渔业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渔、依法兴渔。一是要大力加强对《渔业法》等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广大渔业从业人员的遵法守法意识。二是要严格渔政执法监督。切实加强春禁期间的渔政执法,确保禁渔期制度的顺利实施,要采取综合措施,严厉打击电鱼、炸鱼和私禁湖场等违法行为。三是要坚持抓好渔业安全生产。加强对节假日及禁渔期等渔船密集期的渔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渔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要加强渔政队伍建设,强化渔政队伍素质教育,开展文明执法,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素质优良、渔民群众信得过的渔政执法队伍。

渔业发展第7篇

1.1基本概况

佛子岭、磨子潭两水库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境内,均属淮河水系的山谷型水库,两库形成梯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养殖等综合利用。两库常年平均水位相应库容7.9亿立方米(其中佛子岭水库为4.83亿立方米,磨子潭水库为3.07亿立方米),两库共有来水面积18.4万公顷。

佛子岭水库始建于1954年,可养面积1200hm2,1956年投放鱼种,1957年捕捞成鱼;磨子潭水库始建于1958年,可养面积466.7hm2,1960年投放鱼种,1961年捕捞成鱼,渔业利用50余年。由于两库地理位置同处于一个山区,同处一个类型的地带,所以水库的生态和理化因子基本相同,其气温、水温、溶解氧、各饲料生物含量和各营养盐类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水库渔产量有过高产的记录,也经历过低产的波动。

1.2渔业发展现状

两大水库的渔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库初期10年,由于大量的投放和捕捞,渔产量逐年上升。第二阶段为第二个10年。由于放养品种、规格的不适应,敌害种群的危害和防逃设备的不完善,致使产量下滑入低谷。第三阶段为第三个10年。针对上述出现的矛盾,不断完善苗种体系,完善拦鱼防逃设施,调整放养结构和积极发展网箱养鱼,使两水库渔业产量逐步恢复。1986年,佛子岭水库创下建库以来历史最好水平,达327.5t,均产达273kg/hm2;1987年磨子潭水库创下建库以来的最高产量,达到140t,均产达300kg/hm2。第四个阶段为近20年。由于水面的全面放开,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原有的水上派出所不存在,渔政管理因缺乏人员、资金和必要的技术设备及山区、库区、贫困地区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原处于主导地位的国营渔场因而处于破产倒闭状态。因此,水面处于抛荒状态,无人投入,只有索取。目前,两库库区群众和渔场职工仅靠养殖网箱和捕捞少量存鱼和库里的野杂鱼来维持生产、生活。尽管如此,在水库的合理放养、合理捕捞、防逃技术、控制敌害鱼类种群、发展网箱养鱼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大体可归纳为:①投放适应水库生长的我国主要养殖品种四大家鱼,完善苗种生产体系,保证和满足水库鱼种投放的需要,并不断改善放养结构;②密切注意水库鱼类种群的变化,行之有效地控制敌害种群的发展和危害,使人工放养的种群始终占据优势,危害种群控制在最低限度;③两库都有防洪的任务。因此,完善拦鱼措施,做好防逃工作是水库渔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④拟定合理的捕捞强度,充分利用水体和鱼类最佳生长期,不间断地做好自然经济鱼类的增殖和保护工作。

2可持续性发展探讨

2.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库渔业生产机制

应本着有利于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改变只向水库索取、不向水库投入的原则,改变一家投入多家索取、不断产生利益矛盾的状况,既要能统又要能调。

2.2两库渔业发展潜力

2.2.1市场需求潜力大。我县目前人均占有水产品量不到10kg,远低于全省25kg、全国34.6kg的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因此,生产出绿色无公害优质水产品仍然会长期畅销市场。2.2.2可供开发利用的水面大。两库可养殖水面1666.7hm2,可用来进行天然投放、库湾养鱼和网箱养鱼。如果按天然鱼产量300kg/hm2计算,两水库每年的天然生产力至少在500t以上。

2.2.3引进和开展名特优品种养殖是水库开发的新课题。开展名特优品种养殖,是开发大水面一项新的工作,是提高水库生产力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利用水库的自然优势,适当在水库发展名特优水产品,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也是走高效渔业的一条可行之路,如佛子岭水库利用网箱养殖鳜鱼和斑点叉尾鮰,利用流出的库水开展鳗鱼养殖,每年可产优质鱼700t,产值近5000万元。

2.3两水库渔业发展对策

2.3.1切实保护两水库水域生态环境。目前,水库两边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两库上游无任何工业污染,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是我省当前少量存有的无污染养殖区域。因此,必须保护好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水域不受污染。一要在制定其他发展规划或兴建水利工程时,要充分考虑到水库生态环境的保护,把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大事来研究;二要禁止在水库上游兴建工业厂矿,保护清洁水源,同时也要防止渔类自身污染,如网箱养鱼密度不可过大;三要强化渔政管理,严禁毒、炸、电等违法行为,对特种水生动物的栖息地、繁殖场、索饵场,应建立水域生态自然保护区。

2.3.2合理放养主导品种。青、草、连、鳙、鲤、鲫、鳊鱼是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也是两库养殖的主要鱼类,在目前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城镇,这些品种与目前的消费水平相适应,而且还有相当的消费时效,消费既不会过剩,也不会过时。在对大型水库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应以这些鱼类的养殖为主,同时坚持不懈地做好鲤、鲫、鳊等优质鱼种的自然增殖与保护工作,使水库生物饵料得到充分利用。

2.3.3调整渔业经营模式,合理开发水体资源。当前,水产界面临着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一要实现从追求单一产品(鱼)到复合产品的转变;二要实现从追求量的增加到追求质和量的统一;三要实现从只追求经济效益到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统一。在产品的开发方面,要努力适应生态条件的要求,从单一层次、单一产品的经济方式转向多层次、多方位、复合产品的开发。在养殖生产方面,要遵循清洁生产的原则,实行生态养殖,提供绿色产品。在经营方式上,要改变单一的养殖模式,推行水面多种形式经营,包括租赁、承包、股份制等,实现水面商品化,充分利用水体的交通优势,大力开发旅游、观光,休闲、游钓业。

2.3.4加大科技投入。大水面的开发,不是简单的投放和管理,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科学的决策管理和科学的养殖技术,这就要求水产科技工作者,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和探索新的养殖技术。同时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普及养殖新技术,依靠科技来提高开发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

2.3.5加强品牌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严格实行行业法规化管理,在生产环境、苗种选择、养殖管理、产品上市、检验检疫等方面把好关,生产出无公害、绿色水产品,要注重品牌申报,做大做强品牌文章,占领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