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渔业产业分析(合集7篇)

时间:2023-11-20 09:57:53
渔业产业分析

渔业产业分析第1篇

渔业与渔业产业链分析一般而言,狭义上的渔业仅包括水产品的生产环节,即捕捞和养殖水生动植物。而广义上的渔业则包括水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的整个环节。产业链形成于产业集聚理论’,是多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共同利益,并根据特定的业务逻辑关系形成的链条样式的互相链接的形态。渔业产业链实际上反映的是水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的各相关主体的分工协作和利益分享机制陋。从渔业产业链所涉及的利益主体来看,渔业产业链是以广义渔业范畴内的各利益主体分工协作为基础的,从渔民到终端消费者的水产品生产周期中各利益主体的链式关系,包括水产品生产资料(例如水产品饲料、捕捞用具)的生产和销售,水产品的生产、捕捞和销售,水产品制成品的生产和销售,终端消费者的购买。目前,渔业产业链相关利益主体主要是水产品生产资料供应商、渔民(养殖户)以及专业养殖基地、渔民中介合作组织以及水产品中间商、水产品销售商以及水产品加工商、水产品制成品(例如鱼罐头)销售商和终端消费者。

渔业产业链与电子银行服务模式分析

(一)我国电子银行服务渔业研究现状从传统意义上的渔业金融需求来看,渔业产业链相关利益主体其主要的金融服务需求是现金管理、资金汇划、贷款融资、投资理财等各项服务。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渔业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模式完成相关交易,很多学者也对渔业电子商务进行了研究。曹宁元认为渔业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快渔业电子商务发展眵;王莉认为基于B2B模式的渔业企业电子商务应成为渔业电子商务的主要选择;管红波对渔业企业的电子商务B2B和B2C两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代文锋提出了基于渔业企业自身应用的电子商务网站构建模型”;车斌研究了渔业电子商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建议”;安森东研究了渔业电子商务的4种模式,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各位学者对渔业电子商务的研究主要从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角度,基于网络商务提出了渔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但对从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应用人手,切人到渔业产业链各环节中的应用模式研究较少。从商业银行提供的电子银行服务来看,电子银行为渔业产业链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通过电子银行为渔业产业链各相关主体提供的支付结算服务,包括POS支付、转账支付、在线支付、手机支付和自助银行服务等。

(二)渔业产业链各利益主体行为分析产业链中各利益主体主要是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完成相应的经济行为,渔业产业链中的各利益主体也不例外。我们不妨以“买方”的角度,从渔业产业链的起点和终点来解剖整个产业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首先,渔民(养殖户和专业养殖基地)从水产品生产资料供应商购买生产资料。然后,水产品中间商从渔民(养殖户和专业养殖基地)购买水产品。再次,水产品销售商和加工企业从中间商购买原始水产品。最后,消费者从加工企业购买制成品。当然,水产品销售商和加工企业也可以采用“公司+农户”的协议模式,直接从渔民(养殖户和专业养殖基地)处购买水产品。渔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中贯穿了资金流和物流,即“交钱”和“交货”,包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先付款,后收货”、“货到付款”等多种方式。

(三)渔业产业链下的电子银行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根据对渔业产业链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分析,基于资金流和物流的运动轨迹,电子银行可以提供多种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一是基于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全在线服务解决方案。水产品养殖基地通过电子商务B2B方式从水产品生产资料供应商订购渔业生产资料,水产品加工商再通过B2B方式从水产品养殖基地购买初始水产品,最后终端消费者通过B2C方式从水产品加工商处购买制成水产品,上述交易均通过在线电子支付方式完成资金交割,并通过线下配送方式完成物资交付。此种方案的优势是可以实现订单生产、节省成本、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服务范围广、简便快捷,劣势是相关厂商须开办电子商务服务,且先付款后发货,存在潜在的道德风险。当然,该模式也可以调整为“在线订购,线下付款”,这种模式相比在线支付模式的优势是可以实现货到付款,减少道德风险。二是基于手机支付的上下游绑定支付解决方案,通过“水产品生产资料供应商+养殖户+31_q2商+终端消费者”的手机支付圈建设实现手机支付的全环节应用(图1,图略)。养殖户通过手机在线发起渔资订单,水产品生产资料供应商采用上门送货方式完成渔资配送,养殖户收货时通过手机支付相应货款。水产品加工商通过上门收购和手机支付的方式完成原始水产品的购买。终端消费者通过手机发起在线订单,水产品加工商采用上门送货方式完成产品配送,终端消费者收货时通过手机支付相应货款。此种方案的优势是可以实现订单生产、节省成本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劣势是相关渔业上下游厂商均局限在相对封闭的手机支付圈,适用面狭窄,相对适用于产业链条完整的渔业小城市(城镇)。对于难以形成全产业链手机支付圈的地区,可以仅仅针对“公司+农户”性质的有明确上下游关系的渔业公司和农户之间应用手机支付方式,实现货款结算。三是基于网上银行和在线支付的订单融资模式解决方案。水产品加工商通过B2B方式发起订单,养殖基地以订单为基础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订单融资,并以B2B方式在水产品生产资料供应商处购买渔资,养殖基地完成水产品生产后将其卖给加工商并归还银行贷款,加工商通过在线支付完成相应资金划转,最后终端消费者通过B2C方式从水产品加工商处购买制成水产品。此种方案的优势是实现订单驱动型生产,通过订单融资扩大生产规模,减少对养殖基地自有资金的占用,但因涉及订单融资,银行对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加工商的资质标准要求较高。四是基于自助服务设备的非现金支付结算解决方案。养殖户在农资提供商处购买生产资料可使用POS支付货款;中间商(加工商)收购水产品以及养殖户在市场销售其水产品均可使用转账电话完成资金划转。终端消费者在超市、卖场购买水产品制成品可使用POS完成刷卡支付。此种模式的优势是减少现金携带、快捷简便,劣势是下订单和支付货款同步进行,无法实现订单生产,并需要部署相关支付设备。由于目前渔业分散经营较为明显,该方案应用面较广。虽然本文尝试提出了4种基于渔业产业链的电子银行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但实际上由于各地渔业经营环境的不同,上述4种电子银行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可根据具体情况,交叉搭配应用,从而更好的发挥电子银行支持渔业经济发展的作用。#p#分页标题#e#

电子银行服务渔业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已经历了十年的“爆发式”发展,但由于我国电子银行基础环境和金融生态的相对薄弱,结合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国情,电子银行服务渔业发展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设备建设缺乏。在广大农村地区,电子银行设备较少,人民群众的日常交易还是习惯性的以现金交易为主,这些都制约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电子银行对相关渔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一定要求,但部分渔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实现与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对接。渔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渔业上下游关联产业链不够完善n”,流通产业链主体多元且分散”,难以形成相对封闭的支付结算环境。其次,我国的国民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当前,我国国民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表现在既不能实现实时的事前信用查证,也不能进行事后的信用惩罚,导致网络违规失信现象屡见不鲜。网上卖假货或收货不付款都有违网络交易规范的行为,将严重影响网上交易的发展壮大。第三,物流体系不完善阻碍了在线交易发展。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商品交易都是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结合体,虽然电子银行能够较好的解决资金流的问题,但物流的不配套极易形成在线交易的“木桶效应”,影响全部交易过程的完成。最后,渔业产业链相关公司和个人对电子银行的应用与认识不足。一是没有形成有影响力、成规模的水产品在线交易市场;二是相关厂商并没有认识到在线交易在降低成本、拓展市场方面的优势;三是部分渔民的素质相对较低,缺乏现代金融服务理念,对电子银行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四是物理设备缺乏,电子银行交易需要计算机、手机或电话支持,部分渔民(养殖户)缺乏相应设备,不具备使用电子银行的硬件条件。

结语

渔业产业分析第2篇

关键词:渔业;不确定性;作用效果

一、引言不确定性是现实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以不同方式影响着生产、交换、消费等经济行为。统计决策理论将不确定性定义为决策制定过程所处的环境背景,如果个体决策者不能完全知道其自身行动的后果,决策制定过程就会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富兰克·H·奈特(FrankHynemanKnight,1921)将不可概率化的不确定性与可概率化的风险进行了严格划分,并认为二者有着本质区别:不可概率化的不确定性即真正的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人面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外生和内生因素,无法准确地加以观察、分析和预见,而风险是概率估计的可靠性121。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hnMaynardKeyne,,1936)则将经济系统看作是一个拥有未来不确定性的过程,否定了不可概率的不确定性与可概率的风险之分,其不确定性总是不可概率化的’3,。对不确定性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目前已成为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新兴理论,以及现代金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理论、劳动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在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中影响深远。无论是奈特的“不确定性一风险二分法”还是凯恩斯完全不可概率化的不确定性,乃至之后诸多经济学家(哈耶克,1945;威廉姆森,1975;等)川对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都表明了不确定性问题在经济活动中的普遍性和影响的广泛性。作为环境和资源高度依赖型产业,渔业生产,无论是海洋捕捞业还是养殖业,都受到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鉴于此,对渔业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梳理和分类,分析其作用效果,提出防范不确定性损失的措施,对渔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二、渔业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分类渔业生产中的不确定性是指渔业生产者难以预见和掌控的,使渔业生产偏离原有成本收益预期,进而影响生产者生产决策的诸多因素的总称。根据我国渔业发展环境和渔业产业特性,可以将渔业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分为自然环境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和政策环境不确定性。

(一)自然环境不确定性

渔业是以一定的养殖水域和养殖设施为基础进行的水产养殖活动和以公共水域内的生物资源为对象进行的捕捞活动的总和,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极大。自然环境不确定性是由于所依赖的环境要素发生突变,致使渔业生产产生重大损失,而生产者无法对其进行事前预测和规避的现象,灾害性天气、养殖病害以及渔业生产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是自然环境不确定性的主要成因和表现形式。

灾害性天气是渔业生产面临的巨大难题。诸如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等,其危害不仅表现为渔业产量上的严重损失,还表现为对渔业生产资料的严重破坏。2009年,风暴潮(含近岸浪)造成我国海水养殖受灾面积达99.85千公顷,3047艘船只损毁;海浪灾害造成海水养殖受灾面积16.48千公顷,337艘船只损毁;海冰、海啸等也使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渔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2009年8月9日登陆我国的“莫拉克”台风,仅福建省就有7460公顷海洋水产养殖受损,其中池塘养殖受损4600公顷,网箱损坏62654个;船只损毁 1152艘[sjo养殖病害构成渔业安全生产的挑战。养殖病害的致病因子很多,其发生和流行与养殖对象的生活环境、病原体孽生以及生物体自身的抵抗力密切相关,由于其潜伏性、病理研究的滞后性,难以攻克的疾病频发,而生产者盲目追求高密度、高产量的粗放式养殖方式更加剧了病害的产生和传播,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

水域污染和生态破坏危及渔业安全生产。良好的水域环境是健康养殖以及可捕捞鱼群聚居和繁衍的基本前提,而由于石油泄漏、“三废”不合理排放、外来物种人侵等渔业污染事故频发,损坏了渔业水体使用功能,影响到渔业水域内的水生生物繁殖和生长,造成该生物死亡、数量骤减,或者在该生物体内积累大量有毒物质,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危害着渔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赤潮灾害在我国沿海地区频繁出现,2009年,我国共发生赤潮68次,累计面积14102平方千米,对我国沿海地区渔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以福建省为例,莆田市南日岛周边海域赤潮造成海洋水产养殖损失0.6亿元,平潭县龙王头海水浴场及流水码头海域赤潮造成海洋水产养殖损失0.05亿元[5]。

(二)市场环境不确定性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水产品贸易、流通和消费领域的需求的不确定性,包括水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和国内消费市场上的出现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等。

水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发达国家以保护其国民健康为借口,对水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制定较高的限制标准,以此减少或禁止某种水产品进人本国布场的手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水产品养殖、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技术水平有限,很难达到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强制而苛刻的技术标准,水产品出口形势日益严峻I6]川。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固然有我国部分水产品质量不过关、药物或其它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主观因素,但也难以排除某些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水产品行业而刻意刁难的事实。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水平的追求也不断提高,而目前渔业生产标准化程度远远满足不了这种需求。过分追求高密度、高产量,滥用违禁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对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006年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大菱坪产品中检验出药物严重超标的消息披露后,引起全国消费者的恐慌,各省市销售点大菱坪纷纷下架,无任何质量问题的产品也受到牵连,价格一跌再跌,养殖户损失严重。

(三)政策环境不确定性

国家或地区渔业相关政策处于不断的变动和逐步完善之中,带来了渔业生产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渔业生产者而言,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短期内对国家或地方渔业相关政策的适应性难题。一般来说,连续性的渔业政策由于沿袭了故有政策的思路和方针,渔业生产者能够在短期内调整其生产经营活动以适应新政策的变化,因此其不确定性影响较小;而非连续性的渔业政策则可能改变生产者的成本收益预期,使渔业生产者难以适从,造成其生产和经营决策成本增加。

建国以来,我国渔业政策方针几经变迁。从建国初期的以促进海洋捕捞业发展作为渔业政策的重点,到向“以养为主,积极发展捕捞”方针的过渡,我国渔业生产实现了“以捕为主”到“以养为主”的转变。伴随着2000年修订后的新《渔业法》的出台,规范养殖业健康发展,实行捕捞限额制度,促进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当期我国渔业政策的主线〔8]。在这条主线之下,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和实施了涉及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渔业资源保护、渔业安全生产、浅海滩涂养殖管理、沿海水域渔船渔港安全监督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渔业及相关政策、法规,组成了我国渔业生产面临的宏观政策环境。

二、渔业生产中不确定性的影响分析(一)不确定性成本化,渔业生产短期供给波动渔业生产中的不确定性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生产者为适应这种不确定性而产生了额外的生产成本,无论是不确定性损失,还是增加的额外成本,渔业生产者都将其计人当期的生产成本之中,从而改变原有成本收益预期,进而影响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即通过转变投资规模和方向,改变养殖品种的选择而造成渔业生产短期内产量和养殖结构的波动。

(二)促进渔业生产走向生态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现代渔业生产是在商品化、社会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活动,面对日益严峻的绿色贸易壁垒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等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以及频繁发生的养殖病害和趋于严重的水域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等自然环境不确定性,渔业生产者必须由粗放式经营向生态化、集约化和高效化经营转变,实施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规范用药,积极发展生态渔业,提高水产品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三)诱发渔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在现有的家庭经营为基础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下,小规模渔户受到资金、知识和技术水平限制,在灾害性天气、养殖病害和水域环境污染面前往往束手无策,靠天吃饭的现象在一定地域内广泛存在。另一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市场,渔户单一面对市场,缺乏及时和准确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并迅速做出生产决策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基于上述背景,渔业合作社、渔业协会等合作组织以及大型水产品企业集团应运而生,形成了“公司+渔户”、“公司+合作社+渔户”、“公司+基地十渔户”等渔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渔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对于将渔业生产者组织起来共同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实施风险和损失共担,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与推广,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产生适应性难题

在渔业相关政策缺乏连续性,渔业生产者无法对其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方式的情况下,政策适应性难题随即产生,给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以捕捞业为例,出于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渔业生物资源的目的,我国对水域进行了可捕区、限捕区和禁捕区的划分,.并实行严格的休渔政策、渔船双控政策等。短期内,这些政策的实施大为限制了捕捞渔民的捕捞量和捕捞时间,捕捞收人受到影响,部分渔民甚至不得不退出捕捞作业。在无法迅速实现转产转业,寻找到其它收人获取途径的情况下,对政策环境的适应性难题使得渔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部分渔民甚至陷人生存困境。但从长远来看,各种调控政策的出台改变了渔业生产决策和生产方式,扭转了渔民渔业发展理念,对于修复和保护渔业生物资源,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渔业生产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一)创新渔业保险制度大力发展渔业保险,实现风险共担,是应对渔业生产不确定性的首要选择。1994年7月,我国成立了由农业部主管的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①,开展渔业非盈利性互助保险业务。但目前其险种仅限于渔船、渔民两大类。渔业设施(包括养殖设施和渔具设施)、养殖水产动植物的保险还是空白‘9,。显然,当前我国渔业保险供给很不充分,难以满足渔业生产发展要求。应积极推进渔业保险制度创新,探索适应渔业产业发展要求、险种丰富、形式多样、参保面广的新型渔业保险制度,更好地应对渔业生产不确定性,实现不确定性风险共担。

(二)完善渔业生产应急管理体制

完善以渔业管理部门为主导,以渔业生产者为主体,其它社会团体、组织及个人广泛参与的渔业生产应急管理体系。首先,做好海域环境监测、养殖病害监管以及市场需求预测等不确定性发生前的监测服务,及时掌握可能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潜伏的传染性病源,以及水产品出口中可能遭遇的新的绿色贸易壁垒。同时,实施严格的渔业生产全过程管理,对现有水产养殖技术特别是消毒、防病和饲料添加等环节进行安全性审核,清理并废止使用有害物质的养殖技术方案和方法,从源头上防范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其次,提高渔业生产不确定性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水平,在不确定性发生时能在最短时间内拿出解决方案,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三是做好渔业生产不确定性事后处理和恢复重建工作,对不确定性损失产生的原因和损失程度进行评估,对各相关部门应急处置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深人总结,迅速启动渔业基础设施重建,尽快恢复渔业生产。

(三)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渔业政策的制定要建立在大量调研和科学研究基础上,使政策内容符合国内外渔业发展趋势和方向。同时,要做好政策前的宣传和舆论造势,使渔业生产者有充足的时间转变成本收益预期,做好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式的及时调整,避免政策突变造成的渔业生产供给波动。另外,渔业管理部门在对政策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充分估计的基础上,要辅之以互补性的政策措施,如在实施减船政策以及整顿和兼并小型育苗场、养殖场等政策的同时,要对促进渔民实现转产转业做好充分安排,有效降低新政策实施对渔业生产以及渔民生活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结语

渔业生产受到自然环境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以及政策环境不确定性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对渔业生产产生双重作用效果,一方面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和增加不确定性处理成本,从而改变生产者成本收益预期,进而通过生产者生产行为选择的变动带来渔业生产短期供给波动;另一方面,不确定性的存在激发渔业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客观上促进了渔业产业的优化和升级。在渔业生产活动中,不确定性客观存在,在充分利用不确定性产生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改进激励的同时,需要通过创新渔业保险制度、完善渔业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并努力保持渔业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措施,尽可能降低渔业生产不确定性损失,实现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l]汪浩瀚.不确定性理论: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石IJ].财经研究, 2002(l2):30一36.

l2]富兰克·H·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著,高鸿业译.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奥利弗·E·威廉姆森著,段毅才等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国家海洋局.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fEBloL].

[6]孙志敏.中国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7]黄伟,架治中.出口贸易如何应对新型非关税壁垒[J].北方经济,2009(8):8l一82.

渔业产业分析第3篇

关键词:转产转业 渔民 政策建议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在陆地资源被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今天,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矛盾逐步激化,而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开发潜力向我们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成为我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近海捕捞强度不断增加,海洋资源不断衰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沿海人民的生活和稳定,尤其是中日、中韩和中越北部湾协定的相继实施,使本来就十分严峻的局面雪上加霜。

为此,我国政府从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角度出发,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渔业管理经验与政策,我国渔业行政管理部门于2001年开始实行沿海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政策,至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沿海渔民转产转业的政策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自1990年以来,水产品总产量已连续10多年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渔业大国,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造船和捕鱼技术的不断成熟,捕捞强度的加大使得海洋资源枯竭。现在一艘普通的钢质渔轮的生产水平相当于三艘中小型帆船,而劳动力的使用数量却比帆船节约了30%。

进入20世纪以后,工业化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如火如荼,大量沿海滩涂被占用,港口建设,海上漏油事件的频发,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对鱼类的生活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类的繁殖能力下降,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

特别是随着《中日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和《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的签署和相继生效,我国传统的渔场面积被压缩,大批渔船被迫撤出,据统计,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我国东部各省(市)约有2.5万艘渔船从日韩的对马、济州、大小黑山岛等传统作业渔场撤出,据浙江省统计,仅中韩渔业协定就有超过一万余艘渔船转产,约3万捕捞劳动力下岗待业,波及近10万渔民的生活问题。

鉴于此,从2002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扶持渔民转产转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报废渔船补助,转产转业项目补助,转产转业渔民技能培训补贴等。

2.政策实施的困难

政策对于社会经济的作用具有统领的作用,所以对于渔业双转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发展渔业经济。尽管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努力对渔民实行转产转业,希望渔民提高收入、渔业走出困难, 然而实际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 而且又有新的问题出现, 如渔民转产后返流捕捞现象普遍;又如渔民退出捕捞而非渔劳力进入捕捞有逐年增加之势, 削弱双转成果;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海洋开发的推进,临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大量海域被征用、填没等, 对传统的沿岸渔业生产造成极大冲击, 渔民失业或潜在失业增加, 渔民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1]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双转政策实施的因素主要有:

2.1双转政策涉及的渔民规模大且素质不高

虽然随着捕捞强度和渔业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让大部分渔船和渔民从捕捞大军中退出是历史潮流,但是我国的转产转业政策是由于中日、中韩协定而被迫集体退出捕捞业的,我们把这种称为突发性转产,而发达国家是在市场机制下,受利益的驱动而进行的常规性转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渔民转产问题来得比较突然,突如其来的协定使我们措手不及,大量待转渔民使得我们不得不尽快制定政策,也使得双转工作一时难以开展。

从2002年起,我国对沿海渔民实行转产转业政策,力争5年内减船3万艘,约30万渔民实现转产转业,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此外,渔民相对来说,接受的教育比较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转业的职业技术,造成就业困难,渔区渔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滞后等等也给双转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2.2渔民转产转业的沉淀成本过高,政府扶持资金少

经济学知识告诉我们所谓沉淀成本是指即使厂商不再进行生产也不能收回的成本。[2]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假定所有的固定成本都是沉淀成本。那么对于一个人是否要进入或退出某种行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沉淀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他就可以持续生产;另一种是当沉淀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时,他就会选择退出这一行业。

实际上确切的说当厂商的收益在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成本之间时,即使会出现一些损失,他也会继续生产,因为如果停止生产,他就蒙受更大的损失。

对于渔民来说,渔船是渔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就是投入生产的固定成本,根据政治经济学知识我们得知固定成本是通过工人的劳动一部分一部分的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再通过出售从而得到弥补,也就是回收成本,它不能一次性收回。对于渔船这样的高价值产品更是这样,动辄几十、上百万,回收周期更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另外,渔船的专用性很强,几乎不能用作别的用途,因此,它的二手市场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所以,淘汰旧渔船和转产转业对渔民来说成本比较高,难以承受。渔船越大,投资成本就越高。拥有大渔船的渔民一般靠借款,加上利息成本,退出捕捞业经济损失很大,虽然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给一定补助,但是政府的资金补助对于已经债台高筑的渔民仍是杯水车薪。

2.3政策宣传不到位,完善政策实施的手段

任何一项政策要想达到良好的政策实施效果,除了科学的制定政策目标,进行可行性的政策分析,监督政策实施的过程外,还要有良好的政策宣传手段。渔例如一些基层的工作人员对工作并不负责,仅仅下发给各渔村干部,也不深入渔民做思想工作,使得政策流于形式,渔民们也只知道有此政策,对其内容却知之甚少,甚至曲解政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对此,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说明,希望能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

①宣传教育

沿海渔民转产转业政策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渔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先进的媒体传播技术加强对渔民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现在的形式。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取得他们对政策的拥护;

②强制手段

执法机关作为国家的强制机关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尤其是在利益的诱惑下要分清是非,对于一些年老失修的渔船和无证船舶要坚决的查处,依法办理,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思想素质,杜绝寻租行为,认真履行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

③利益诱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来的今天,双转政策的实施除了国家要进行干预与指导外,更要利用好市场的调节作用。国家在促进渔民转产转业的时候要配置以其他的辅助措施,引导渔民自己退出海洋捕捞业,例如建立渔民的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就业指导,对转产转业的渔民给以生活部贴等等;同时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建立良好的政策实施环境,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竞争,优胜劣汰,使渔民自主择业,自己选择退出方式,从而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双转政策的补助对象不明确

国家实施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的对象是渔民,所以对于渔民这个概念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虽然任何公民,商业机构以及外国人和公司都可以在我国从事渔业捕捞,但我国的渔民转产转业政策的对象应该是传统意义上渔民。

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所谓的专业渔民是世代生活在渔村且一直以捕鱼为生的才是渔民,至于原“非专业渔民”的人员成为渔民家庭的成员(入赘女婿等)而下海捕鱼的,这些可以由当地渔民协会视具体情况, 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渔民入会条件来确定。[3]另外,对于“船老大”和“渔工”也要区别对待,都要顾及,例如在渔船报废项目上,根据农业部和财政部的文件规定,渔船报废专项补助的对象是渔船的所有人,即该船的股东,而没有考虑在渔船上的雇工,可见,现行的渔船报废补助政策仅仅注重渔船的产权,却忽视了渔民的渔业权。[4]

3.完善我国渔民转产转业的政策建议

任何一项政策从它的提出、实施到产出,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正视其中的不足之处,随着时间的发展来不断修改、完善它。

3.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办法

渔民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和农民还不一样,农民还有土地可耕种,而渔民只能依靠海洋生活,没有任何的生活保障,更何况在渔业资源日渐衰竭的今天,渔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予以重视。同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要根据沿海各地的具体情况的不同,因地制宜,而不能一刀切,忽视现实的因素,做到分类指导,合理布局,做到减船、转产转业、保护恢复资源并重。

3.2加大对转产转业渔民的政策扶持力度

①要落实转产转业的各项补助资金,例如对渔船的报废拆解的补助,对渔业税费减免的资金

②加强对渔民培训补助政策。通过农业部渔民转产转业培训专项资金及地方培训补助政策的实施,帮助受训渔民掌握一技之长和提高就业能力

③实行渔民税费减免政策。在沿海各地取缔违规涉鱼收费,在办证、纳税方便,给予优惠和减免;四是对从事海水养殖的渔民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

3.3积极发展旅游业和休闲渔业

现代渔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面对海洋资源的衰竭,必须调整渔业发展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海产品,同时加大滨海资源的开发,促进渔民的增收、转型,从传统的以打渔为生的渔民变成真正的“上班族”,这样才能更好的吸纳更多的转业渔民,促进可持续发展。

3.4完善法律制度,创造良好的政策实施环境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船舶报废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坚决依法办案,处理“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同时针对我国渔业资源的特点,进行渔业权的法律制度的研究,建立一项符合我国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渔业权制度。

3.5落实渔业权保障渔民权益,建立渔民养老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在城市已经有了医疗、养老、就业等保险制度,农村也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而渔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工作,渔民,特别是老年渔民,病残渔民等弱势群体还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建立渔民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广大渔民最迫切的要求。只有渔民的医疗卫生、就业、养老等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渔民转产转业政策才会得到根本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刘舜斌.制度、国情、政策与渔业问题[J].海洋渔业.

[2][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卡尔·E·沃尔什.经济学(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1996:161

[3]刘舜斌.渔业权研究II[J].中国渔业经济,2009,1(27).

[4]韩立民.渔业经济前沿问题探索.海洋出版社[M].2007:143.

渔业产业分析第4篇

关键词: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水产品

中图分类号:X8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19

某水域是国内著名的淡水湖,也是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随着国内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环湖人口的密度也不断增加,尤其是沿湖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入,使氮磷等元素迅速增加,这片水域富营养化的现象不断加剧,特别是在夏季,大量浮游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如果天气加剧变化,就可能导致大量藻类的死亡和腐烂,使水体环境不断恶化,部分水域内的鱼虾等会直接死亡。所以需要加强对这一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的监测,以便为治理和缓解这一水域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1 渔业生态环节监测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监测的项目主要有以下方面:环境、气象和水文等自然条件简况;航道的疏浚、采砂和筑坝等工程对生物和栖息地以及产卵场的影响;水质的监测;生物环境的监测;生物性残毒的监测。

2 结果和分析

2.1 水域基本情况

这一水域是淡水湖,面积为750km2,整体地貌为北高南低,平均水深是2.89m,最大水深是6.8m,湖岸长为155.7km。这片水域借助湖面的降水和地表的径流进行补给,整体流向是由西向东。

2.2 2007―2010年水质的变化情况

在2007年,这一水域内主要鱼类的产卵场各项水质的指标都符合相关标准,但是氮、磷、铜和高锰酸盐等指数超标,湖泊有强度的富营养化。近些年,经过综合化治理,这水质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因为周围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污水已成为主要的污染源。2008年,主要鱼类产卵场各项水质都符合标准,但是氮、磷、铜超标,湖泊呈现轻中度的富营养化。2010年,对这一水域的13个指标进行监测,大部分都符合相关标准,但是氮、磷、高锰酸盐还是超标。其中,总氮在5月份各个监测点全部超标,8月份则是部分超标;总磷5月和8月都超标,8月更严重;铜在5月和8月也都超标。虽然这一水域的水质情况有很大改善,但还是呈现出轻中度的污染。

2.3 水域2007―2010年水产品的产量出现的变动

这一水域内有94种鱼类,主要有银鱼,白虾,青虾,鲤鱼,刀鱼,青鱼,鲶鱼等。产量变动如下表。

2.4 这一水域水产品的质量

2007年,水产品的检测状况如下:氯霉素,没有检查出氯霉素。汞0.015~0.057 mg/kg,平均值为0.043 mg/kg,优于国家标准。砷0.051~0.12mg/kg,平均值是0.084mg/kg,优于国家标准。到了2010年,这一水域内各生物残留指标经过检测,重金属的残留都低于国家规定。

3 结论

2007年,这一水域内主要鱼类产卵场总氮有明显下降,2008―2010年基本保持平稳,原因是水域管理部门每年都投放了超过50t的鲢鳙鱼种,借助积贮渔产品的方法从水体内移出大量氮与磷。2007年5月―2008年5月,这一水域内总磷有明显的下降,2008年5月―2010年5月总磷基本保持平稳。第2年8月水中的磷含量明显比5月高,原因为:5月是水生生物生长的旺盛期,都需要吸收磷,所以5月磷元素比较少。整体来看,这一水域经过治理后,虽然水质有很大改善,但还存在严重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加强监测,切实保护渔业生产。

参考文献

渔业产业分析第5篇

[关键词] 渔业 生产安全 隐患 途径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289-01

1 保障渔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行业之一,渔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为我国经济总产值的增长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渔业的发展会对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较大的、积极的作用。首先,从广义上来说,渔业生产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拓宽我国的食物来源,对于缓解部分地区粮食短缺状况,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其次,渔业生产能够使我国不适宜于耕种的地方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进一步调整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渔业属于高风险行业,稍有不慎,就会给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渔业的安全生产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息息相关的,其工作到位与否将会对我国改革发展的大局以及社会的稳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各部门也十分重视渔业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总之,保障渔业生产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渔业生产中的具体体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2 当前渔业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笔者发现当前我国的渔业安全生产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对我国渔业的顺利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第一,渔业生产过程中,船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不高。与其它行业相比,渔业生产本身是一项风险性较高的工作。但部分船员由于多年从事此行业,认为自己已经完全胜任此工作,导致他们忽视了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这也是导致渔业生产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渔业生产部门的领导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经济效益方面,却忽视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等,导致各种安全事故不断发生。

第二,我国政府部门对渔业安全生产的支持与监管力度不够。政府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服务职能,为渔业安全生产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同时,相关人员也没有做好渔业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并没有营造一种维护渔业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再者,我国渔业生产工作中的监督工作不到位,监督力度不足。由于每个管理小组所要监督的范围较广,而渔民的作业船只较为分散,导致监督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三,渔业生产过程中,很多渔船并没有按照规定流程作业。首先,在作业之前,工作人员并没有对渔船进行相应的检修,导致一些低质量的渔业船舶,甚至一些年久失修或接近报废的船只仍然参与渔业生产,给正常的渔业生产活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其次,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按照渔业安全生产规范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中“偷工减料”、违规操作,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目前我国的渔业生产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对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3 保障渔业生产安全的主要途径

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渔业生产的安全是当前我国渔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保障渔业生产安全的主要途径进行探讨。

3.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观念和意识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驱使人们做出各种正确的或者错误的行为。因此,要想使工作顺利开展,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在渔业生产的过程中,各个从业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渔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首先,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所从事行业的意义及生产作业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其次,要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教育和培训,使安全生产观念深入工作人员的内心,并内化为一种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渔业的安全生产活动才能按照预期的计划顺利进行。

3.2 加强政策支持,保障渔业安全生产

政府是我国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监管者,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的正常发展提供支持或者帮助。首先,政府应该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政策或者法规,对渔业安全生产的规范、各个工作流程进行严格的约束,并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或者奖励措施。其次,要开展各种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力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及发展环境。再次,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监管作用,对各项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监督。一旦发现不合理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3.3 改善生产流程,保证安全作业

要想保证渔业生产的安全,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尽力改善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保证各项工作符合作业要求。首先,在作业之前,工作人员要对所有的作业工具进行仔细检修,防止其工作过程中出现各种故障。对于那些年久老化且运行效率低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或者换新。其次,要加强各个环节风险点的分析工作,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再次,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工作,一旦遇到各种安全事故,这些作业人员也可以进行自救或者救人。

总之,我们必须要采取一切积极措施,保障渔业安全生产,促进我国渔业的顺利发展。

4 总结

如上文所述,渔业的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尽管当前我国的渔业生产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作为一名渔业安全生产从业者,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从渔业生产的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方法,确保渔业的安全生产。相信未来,我国的渔业生产一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渔业产业分析第6篇

关键词渔业;生产;管理;形势分析;安徽蒙城

2009年,蒙城县渔业部门按照2009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渔业工作布署,继续以增加渔民收入,建设生态渔业为工作中心,以发展优质高效养殖,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为工作重点,大力发展养殖,扩大名优,限制捕捞,发展休闲渔业;继续开展鱼病防治,规范渔药销售市场及养殖用药,开展水产品药残专项整治工作,努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开展渔民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继续实施国有主河道的封河禁渔,同时加大渔政执法力度,按照国家惠渔政策,优化了渔业经济发展环境。2009年全县养殖面积达2 955 hm2,较2008年的2 869 hm2增加3.0%,水产品总产量11 353 t,较2008年的10 761 t增加5.5%,在分类产量中,蟹类产量368 t,较2008年的338 t增加9%;2009年,全县养殖的名优水产品2 552 t,捕捞名优水产品400 t,全县名优水产品产量2 952 t,占全县水产品总产量的26.0%;2009年,全县渔业总产值11 295万元,较2008年的10 194万元增加10.8%。现将全县一年来渔业生产及管理形势分析如下。

1蒙城县渔业生产及管理现状

(1)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渔业技术人员和渔政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2009年2月,蒙城县渔业技术人员和渔政人员参加了全县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学习,时间为15 d,授课教师均为省内知名专家教授。同时,蒙城县派出部分技术人员和渔政人员参加安徽省农委及农业部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到省内外一些渔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大大提高了渔业技术人员和渔政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为胜任渔业的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顺利完成了国家民生工程渔民专业技术培训工作。2009年蒙城县承担了国家民生工程渔民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共培训该县专兼业渔民200人。按照国家民生工程的要求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提高了蒙城县渔民的养殖技术水平。特别是通过对渔业船舶驾驶员的培训,确保了渔业船舶及整个渔业生产的安全。

(3)完成了蒙城县芡河鳜鱼青虾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规划工作。芡河是准河水系组成部分,以盛产鳜鱼青虾著名。为确保芡河鳜鱼青虾种质资源的稳定,维护其渔业生态平衡,根据蒙城县实际情况,完成了芡河鳜鱼青虾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规划工作,并下发《关于建立蒙城县芡河鳜鱼青虾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批复》(蒙政秘〔2009〕59号)指导实施。

(4)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渔政策,做好机动渔船柴油补贴发放工作。2009年上半年,国家拨付蒙城县渔船柴油补助款4.5万元,根据该县机动渔船的实际情况,蒙城县享受机动渔船柴油补助的渔民共99人,渔船总功率逾800 kW,在发放过程中,采取公开公平的原则,对发放柴油补助的渔民一律进行公示。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在柴油补助发放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顺利完成了机动渔船柴油补助发放工作,调动了渔民生产积极性,为渔民创业提供了优惠条件。

(5)继续发展以河蟹龙虾为主的名优水产品。多年来,河蟹一直是蒙城县养殖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名优水产品,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外地养殖大户的带动,蒙城县河蟹养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2008年河蟹养殖面积近1 333 hm2,2009年全县河蟹养殖面积达超过1 333 hm2,形成了以芡河、北淝河为中心的河蟹养殖区。2010年,蒙城县在幼蟹投放上严把苗种质量关,渔政人员监放及时到位,杜绝了伪劣蟹种进入蒙城县养殖水域,同时,2009年蒙城县推广应用了皖北河蟹河沟生态养殖技术,河蟹养殖户改变了以前的放养模式,放养密度减少,放养规格增大,平均放养量1 800~2 700只/hm2,严格按照河蟹河沟生态养殖技术规范进行生产管理,河蟹养殖成活率高,成蟹平均个体达到200 g/只;捕捞率高,河蟹养殖区养殖产量达337 t,2009年河蟹价格偏高,最高达120元/kg,河蟹养殖户养殖效益较为明显,户均收入达2万元。按照省农委“三进工程”及“渔业跨越工程”要求,蒙城县2009年推广养殖小龙虾面积近200 hm2,由于2009年龙虾价格高,效益均在6万元/hm2以上;推广甲鱼自然生态养殖面积6.67 hm2,网箱养鳝40箱,除河蟹、小龙虾、甲鱼、黄鳝养殖外,蒙城县的泥鳅、鳜鱼、黄颡鱼、乌鳢等养殖也呈上升势头。

(6)大力发展休闲渔业。自2000年发展休闲渔业以来,蒙城县休闲渔业产值及效益逐年增加,现有垂钓场所多处,总面积超过6.67 hm2。2009年全县仅垂钓业总产值约100万元,加上娱乐餐饮服务、观赏鱼销售的收入,2009年全县休闲渔业产值近200万元,纯利润达到50万元。由于该县地处淮南、淮北、阜阳、宿州、蚌埠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每到双休日,特别是节假日,周边县市来蒙城县垂钓者众多,所以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将是蒙城县渔民增收、渔业增效的捷径。

(7)围绕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进行鱼病测报、防治,规范渔药销售及使用,开展水产药残专项整治工作。2009年是蒙城县进行鱼病测报工作的第7年,测报面积较往年有所变动,按照省鱼病会议精神要求,该县对测报点的各项测报数据进行了认真核实,确保其准确性。

2009年,蒙城县渔政人员多次对经营渔药场所进行了突击检查,重点检查是否有国家宣布淘汰或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渔药,渔药“三证”是否齐全。同时对一些水产养殖大户进行养殖用药跟踪调查,通过检查,对蒙城县渔药销售和使用情况有了全面了解,以确保该县在渔药经营销售中能够按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安全使用。按照上级工作布署,2009年蒙城县首次开展了水产品药残专项整治工作,对全县的承包养殖户、养殖场的养殖生产记录进行了检查,对水产销售市场进行抽样检查,合格率为100%。

(8)加强渔政执法力度,积极为渔业生产保驾护航。一是国有主河道继续实施封河禁渔。使渔业资源有所恢复,从而有利于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开展渔业船舶检验工作。共检验渔船131只,同时要求渔船驾驶员必需持证上岗。三是创造了渔业安全生产和渔业经济共同和谐发展的良好渔业发展环境。四是严厉打击“电、毒、炸”违法行为。2009年蒙城县共查处渔事案件26起,没收销毁电捕器16台,组织了多次渔业专项治理活动,从而保证了渔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五是继续规范全县渔业生产者的养殖行为,合理发放养殖证。截至2009年11月,全县累计共颁发养殖证308本,其中国有水域200本,集体水域108本。目前,全县国有水域养殖发证率达100%,但集体水域发证率仍然较低,所以集体养殖水域养殖证发放工作将是今后蒙城县实施养殖证制度的工作重点[1]。

2存在的问题

2009年,蒙城县的渔业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水产苗种繁育数量不足,不能满足该县需要;二是鱼病测报工作中,无检测仪器设备,测报的准确性较差;三是由于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一些农村池塘无人放养或放养后无人管理,经济效益不明显;四是“电、毒、炸”违法行为虽经严厉打击,但在偏远乡村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五是集体水域养殖证的发证率较低,集体水域养殖证发放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

3工作展望

2010年,蒙城县渔业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的文件要求,组织实施“渔业跨越工程”;二是继续大力发展以河蟹龙虾为主的名优水产品,使全县的河蟹养殖面积达到1 466.7 hm2,龙虾面积达到200 hm2。甲鱼养殖面积达13.33 hm2,网箱养鳝达到100箱;三是继续申报渔业项目,以项目促进渔业的发展;四是加大渔业招商引资力度,2010年争取引进外地资金160万元;五是开展水产苗种及成鱼市场检疫工作;六是认真做好蒙城县芡河鳜鱼青虾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工作;七是扩大禁渔面积,国有中型沟争取纳入禁渔范围;八是加强集体水面养殖证发放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集体水域养殖证发放工作,使发证率达到80%以上;九是组织渔政人员,认真学习渔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环保、航运、水资源管理等涉及渔业用水、养殖水域的法律法规,做到在水面承包上合理合法,更加规范化、标准化[2-4]。

4参考文献

[1] 王建辉,夏前征,汤哲文,等.浅谈我国休闲渔业管理对策[J].江西水产科技,2009(4):2-4.

[2] 冯波,陈新军,朱国平.补充型过度捕捞的确认及其对渔业管理的启示[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1):20-23.

渔业产业分析第7篇

2017年1至3月份,我区支柱工业西钢经济效益略有好转。我区农林牧渔业的生产也受到好的影响,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党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生产结构,种植业受季节影响没有生产,正在为春播做准备。全区畜牧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一、 农林牧渔业产量分析

一季度,第一产业实现产值634万元,去年同期产值526万元,同比增长20.53%;实现增加值246万元,去年同期增加值210万元,同比增长17.14%。其中:畜牧业实现产值634万元,去年同期产值526万元,同比增长20.53%。

二、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农业生产中的气候和环境因素仍然属于不可控因素,气候和环境的极端变化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动物疫病防治难度大 ,动物疫病多变,防治难度不断加,畜牧生产疫情防控形势仍很严峻,困扰着畜牧业健康发展。 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水平低,蔬菜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深加工不足,产业链短,生产效益不高;畜牧规模化养殖虽呈逐步提高趋势,但畜牧养殖的从业人员以农民为主,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严重不足,养殖技能和水平参差不齐,养殖条件简陋,质量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农技推广和从业人才缺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高,依靠科技提高种植业单产的能力不足,依靠科技提高畜牧养殖水平和应病防治能力的任务还很重。 

三、二季度形势展望 

综合分析,二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有望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种植业方面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控、化肥追加等环节的工作,不出现极端天气影响,当前长势较好的局面有望保持和延续。畜牧生产。从第一季度生产数据分析,生猪和蛋鸡生产已经进入一轮新的生产发展周期,稳定增长态势将会继续,畜牧业生产形势有望进一步好,林业和渔业生产预计将保持稳定。 

四、对策建议 

  提高农业生产防御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继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投入,改善耕地生产条件,提高生产保障能,以设施蔬菜建设为抓手,加快蔬菜生产的规模化建设。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对畜禽生产的不利影,在畜牧业发展中继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加快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步伐,积极培育规模化养殖企业,提高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

一季度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分析

港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区“三农”工作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今年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区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54835万元,同比增长3.17%。其中,农业产值9058万元,同比增长10.13%;林业产值5145万元,同比增长0.8%;牧业产值32267万元,同比增长1.1.78%;渔业产值2703万元,同比增长1.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663万元,同比增长5.61%。

全区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30275万元,同比增长3.02%,农业第一产业增加值30145万元,同比增长3%。

一、农业生产情况

一是蔬菜种植发展较快。蔬菜产量49073吨,同比增长4.61%。得益于港北区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庆丰镇高桥村“广西深禾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和大圩镇“东塘村顺阳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为代表的蔬菜种植业稳步发展。

二是水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潜力强劲。水果产量613吨,同比增长7.73%。2017年港北计划创建县级万圣庄园百香果产业示范区,示范区是广西慧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6年投资创建,今年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300亩富硒百香果产业园基地,示范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已初步完成。慧港公司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参与”经营模式,2017年计划在东篁村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百香果种植,已与农户已基本达成土地租赁意向,今年3月开始种植百香果。

三是林业平稳发展。港北山地多,交通方便,有利于林业生产的发展。港北大面积种植速丰桉,速丰桉一般四至五年成材可以采伐,由于今年不是大面积采伐年份,今年一季度木材采伐量6.4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薪材2.3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

四是牧业发展速度加快。生猪出栏14.51万头,同比增长2.4%。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作,通过公司+基地的模式,港北发展起71家规模养猪专业户。

家禽出栏142.12万只,同比下降2.38%。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去年禽流感影响,消费者对禽肉有抵触情绪,养殖户对家禽养殖缺乏信心。

五是渔业发展平稳。水产品产量3102吨,同比增长1.2%。一季度水产品增幅不大,由于从去年起三区的内陆捕捞渔船调整,以前户籍为港北区航运新村的渔民统一更换户籍为港南区航运新村,相应地,其渔船也划归港南区管理。通过调整后,港北区登记在册渔船由原来的179艘减少为45艘,为此我区渔业捕捞产量为负增长,所以一季度水产品产量与去年同比增长幅度较小。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化水平不高。有实力的有规模的养殖龙头企业少,特别是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没有,带动辐射能力十分有限。

(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压力大。当前随着养殖数量的不断扩大,以及动物病毒的变异,动物疫病的防控及肉类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困难越来越大。

三、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农垦国有西江农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猪、家禽规模养殖业。

二是加强技术指导。针对当前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继续深入村屯,指导养殖户改善养殖环境和落实保健措施,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一季度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分析

我区姜家山乡、白云街道、石梁镇等多个乡镇(街道)涉及大范围土地征用;九华乡、万田乡、华墅乡等乡镇多个村庄涉及村土地全域整治;农房整治、小城镇建设工作推进,我区农业用地面积明显减少,种植、养殖受到明显制约。2019年一季度我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畜牧业整体呈下降态势。

一、农林牧渔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季度我区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13276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减4.87%,增幅居全市六个县(市、区)第六。

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表

指标名称

现价

(万元)

可比价(万元)

上年同期(万元)

增幅%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13276

 13087

 13758

 -4.87

(一)农业增加值

 6071

  5836

  6414

 -9.01

(二)林业增加值

 1825

  1962

1924

  1.98

(三)牧业增加值

  750

   722

853

-15.36

(四)渔业增加值

 3688

  3625

   3624

  0.03

(五)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942

   942

    943

 -0.11

分行业看,种植业、牧业增加值分别为6071和750万元,同比增幅为-9.01%和-15.36%;林业增加值为1825万元,同比增长1.98%;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3688和942万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增幅分别为0.03%和-0.11%。

二、农林牧渔业生产基本特点

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略有下降。一季度我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有所下降。其中,油菜籽种植面积1088公顷,同比增4.4%;中草药材种植面积84公顷,同比增长7.5%;蔬菜种植1451公顷,同比减少5.3%;果用瓜种植基本持平。

2.林业小幅增长。近两年,我区积极推进“一村万树”工作,2019年在“一村万树”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绿色期权”树苗认购活动,进一步带动了我区林业生产。一季度林业增加值1825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98%。

3.畜牧饲养量整体下滑。在前两年生猪整规的治理下,我区生猪养殖饲养量已基本处于平稳态势。但去年随着我区的农房整治、小城镇建设等工作的推进,多地的养殖用房被拆除,畜牧禁限养政策进一步加强。一季度我区生猪饲养量为2.14万头,同比下降1.8%;牛饲养量为1131头,同比下降37.9%;羊饲养量为0.61万只,同比下降18.7%;家禽饲养量为21.07万只,同比下降23.1%。(以上同比数以修订前数据为基础)

4.渔业基本持平。一季度我区渔业增加值为3688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影响,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比增长0.03%。

三、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

(一)、种植业

一季度我区种植面积3213公顷(不含粮食种植面积),同比降0.6%,主要原因是姜家山乡和白云街道多村涉及整村搬迁征用,土地或荒废或征用。据了解,油菜籽种植面积增加主要是果园退化且农户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为了吃放心油,很多农户自己种油菜;中草药面积增加主要在于航埠莫家村的种植户种植面积增加了130亩,其中以白术为主;花卉苗木增加主要是航埠镇枧头村的太阳能板下增加了250亩;蔬菜面积减少原因,一个是土地征用,耕地面积减少,还有一个是农户改种油菜。

(二)、畜牧业

1、生猪

一季度我区生猪存栏1.66万头,同比增9.9%,能繁母猪0.12万头,同比降29.4%,生猪出栏0.48万头。与上年修订前数据对比,生猪饲养量小幅下降,主要是2017年下半年开始,猪价较低,养殖户压栏到高峰,饲养量扩大,到2018年一季度,猪价走势仍然不好,养殖户为降低损耗,生猪出栏较多,且多为大猪;而今年猪价走势较好,养殖户没有主动压栏,但是因非洲猪瘟冲击市场,且目前省外猪也不多,本地养殖户预期猪价会继续走高,所以略有控制出栏数量。

2、牛、羊

一季度我区牛存栏743头,出栏388头;羊存栏0.38万只,出栏0.23万只。与上年修订前数据对比,牛羊的存出栏均有所下降。据了解,我区牛养殖户主要集中在航埠镇,但2018年航埠镇因小城镇建设的推进,进一步扩大了牛羊禁限养范围,牛羊饲养量下降明显,如长泽街村的牛羊养殖户全部清空,万川村和新山村的规模户被要求限养,三十六亩村的很多养殖大户变成小型散养户;而羊最大养殖量在九华乡的一户规模户,该户仅靠自繁来扩大养殖规模,一年下来,养殖规模基本没有变化,其他散养户因农房整治,拆违等原因,养殖户减少,如双港养殖户清空,石室乡、万田乡等乡镇养殖户大量减少,一季度我区羊饲养量下降明显,存出栏均有所下降。

3、家禽

2018年,随着我区乡村振兴,农房整治等工作的推进,我区多个乡镇的多户中型养殖户的养殖用房被拆,家禽饲养量急剧下降。

四、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我区作为衢州市主城区,随着主城区的不断扩大,及城郊各个项目的不断推进,我区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少。 

2. 土地利用率不够。主要还是因为农业从业人员的年龄层原因,体力精力不够,无法把土地全部利用起来,有些荒废了,有些一年仅种一两季作物。

3. 农业从业人员减少。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农业经济效益低,而我区作为主城区,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较多,导致我区劳动力多向二三产业发展,一产就业人员不断下降,且主要为老年人员,而老年人体力不足,接受理解力不够,不能快速的接受新事物,只能用以前的种植方法种植,效益低下,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五、意见与建议

1、加大土地整治范围。各乡镇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实施。比如城郊乡镇可把小丘陵整理规整,用于种植,偏远乡镇可开荒种果树等。

2、加速土地规模流转。土地整治后,可大面积流转给大户经营。大户一般有经验,有销售渠道,且大面积土地比较好管理,相对会降低劳动力成本。

3、加强网络知识培训。农户不愿意务农,主要是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户技术差,无销路。多组织农户学习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支持农户在网络上展示并销售自己的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有市场,有渠道,农户种植积极性自然就增加了。

一季度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乡村振兴和农业工作紧密结合,推动我县农业生产稳中有进。

一、农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季度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4亿元,同比增长2.8%,较去年同期增加2.3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加值2.09亿元,同比增长2.7%。从产业结构上看,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1.5:0.2:35.8:5.9:6.6。

   贺兰县2019年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生产情况表

现行价

可比价

上年同期

增速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9025.3

47995.2

46324.2

3.6

(一)农业产值

22649.3

21579.0

22223.1

-2.9

蔬  菜

20835.9

19851.2

(二)林业产值

82.6

73.7

68.7

7.3

(三)牧业产值

20434.0

19817.7

17602.1

12.6

(四)渔业产值

3505.0

4218.8

4223.4

-0.1

(五)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2354.4

2305.9

2206.9

4.5

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22368.9

21819.1

21216.0

2.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0890.4

20371.0

19830.1

2.7

(一)农业增加值

11518.2

10973.9

11301.4

-2.9

(二)林业增加值

41.0

36.6

34.1

7.3

(三)牧业增加值

8002.3

7760.9

6893.3

12.6

(四)渔业增加值

1328.9

1599.5

1601.3

-0.1

(五)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1478.5

1448.1

1385.9

4.5

(一)蔬菜生产

一季度我县蔬菜播种面积为45945亩,较去年同期增加1395亩,同比增长3.2%;设施蔬菜播种面积为18345亩,较去年同期减少2685亩,同比下降12.8%。蔬菜产量61582吨,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342吨,同比下降0.6%;其中设施蔬菜产量为61353吨,较去年同期分别减少435吨,同比下降0.7%。

一季度农业总产值为22649.3万元,其中蔬菜产值为20835.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2%。受一季度设施蔬菜面积及产量降速明显影响,农业总产值下降2.9%,农业增加值下降2.9%,较去年同期收窄2.5个百分点。

(二)畜牧业生产

我县积极推进“奶牛大县种养结合”、“粮改饲试点”项目,努力开展畜牧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加快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着力打造全区优质奶源基地和优质奶牛繁育核心区。奶牛存栏4.68万头,肉牛存栏1.75万头,猪存栏2.01万头,羊存栏12.16万只,家禽存栏66.06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877吨、1112吨、61887吨。

畜牧业发展势头向好,一季度牧业总产值为20434.0万元,增加值为8002.3万元,同比增长12.6%,较去年同期增加4.3个百分点。

(三)渔业生产

一季度我县水产品养殖81570亩,较去年同期增加1110亩,同比增长1.4%,产量为3363吨,与去年同期产量基本持平。一季度渔业总产值为3505万元,增加值为1328.9万元,同比下降0.1%,较去年同期收窄8.5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与二三产业比,农业比较效益不高。农业占GDP的比重与农业劳动力占比不匹配,农业劳动生产率远低于二三产业,“种地一亩不如打工两周”。经营主体能力不强。新型经营主体缺乏管理营销人才,小农户会产不会卖,有产量没效益。

(二)农产品深度加工欠缺,优势特色产业规模较小。我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管理不规范,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目前以个体农户自主生产和经营为主,品牌产品少,农产品保鲜贮藏、深加工、产品销售等基础薄弱。机械化普及程度不高,特别是耕作、植保、微灌、电动卷帘、自动控制等普及率较低,仍以人力为主,劳动生产率较低。

(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深入,衔接不紧密。我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农村各产业之间融合度不高、融合水平低。一是产业融合链条短,附加值偏低。2017年年末,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3.7% 二是合作方式单一,以订单农业为主。三是农业多功能挖掘不够,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以观光为主,文化传承、人物历史、风土乡俗等触及不多,高品位、多样性、特色化不足。

三、意见建议

(一)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继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依托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农业园区等载体,做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加工流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完善管理运营机制,力争在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农带农、科技创新引领等方面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