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会计的基础与实务(合集7篇)

时间:2023-10-15 10:07:59
会计的基础与实务

会计的基础与实务第1篇

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根据核对的会计账簿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为保证会计报表的准确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核对会计账簿的真实性。

二、会计实务一般流程与基础会计课程章节之间联系

案例:甲公司从外地购入A材料40000元,B材料20000元(不考虑税金),材料已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要求:1、编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2、分别登记明细分类帐和总账。3、根据账簿资料填制会计报表中相关数据。

(一)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并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首先,作为甲公司来说,A材料和B材料各增加40000元和20000元,即一项资产的增加,同时款项尚未支付,又是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的增加,即一项负债增加;这笔经济业务对于甲公司来说,既有权利的变动又有义务变动。这一流程涉及到第二章中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其次,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原材料一A材料40000一B材料20000贷:应付账款60000本案例中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即指会计分录中的“原材料”和“应付账款”。可以清楚的反映甲公司此笔经济业务,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借方反映原材料,后面还要加A材料和B材料的核算,贷方反映应付账款,以及应付账款的金额.这就是第三章复式记账中借贷记账法以及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相关内容。在具体会计实务中,往往是将会计分录上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这是第五章会计凭证中涉及的。

(二)登记会计账簿。

理论第六章讲述的登记会计账簿内容联系具体的会计实务,要求一是准确,完整,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内容摘要、金额等资料逐项计入账内;二是对于每一项会计事项,既要计入总账,还要计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三是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0”表示。

(三)财产清查。

上述案例中,为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甲公司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即账簿记录中原材料一A材料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的差异等情况,避免和及时纠正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四)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的基础与实务第2篇

关键词:业财融合;课程开发;会计专业

2016年6月,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明确“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会计实务界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业财融合。基于此,本文以《基础会计实务》课程为例,将业财融合课程在重庆XX学院会计专业进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从业务的视角学习会计核算,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理解力,为社会输送“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业财融合复合型财会人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概念界定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业财融合的研究现状。为提供当前业财融合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新视角,对理解和掌握业财融合发展的未来提供借鉴,2016年11月19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浪潮集团等共同举办了题为“管理会计:融合与创新”的高层论坛。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郭永清认为:业财融合涉及财务转型,财务转型是从标准型到智能型、从消极型到积极型、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型;业财融合的关键影响因素是科技挑战和人才挑战。(2)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20世纪初美国以博比特(J.F.Bobbitt)为代表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研究使课程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奠定了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围和取向。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很多研究者批判泰勒原理的同时提出了新的课程开发模式。汤慧琍认为随着课程开发理论不断完善,其实践也在不断进行,但在此过程中对课程开发的一些基本关系,缺乏充分的理论论述,课程开发的随意性比较大。(3)综述。当前实业界对业财融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其本质是要解决科技挑战,更要突破人才挑战;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财务人员,是职业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有所变革,课程开发应该根据学科中心、社会中心和学生中心关系,反映市场的需求。

(二)概念界定

(1)业财融合。业财融合,是指以业务活动为对象,围绕运营目标和价值链,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紧密耦合,对业务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等流程进行优化和数据共享,基于价值创造目标做出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2)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恰当地综合处理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学科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课程产品的过程。

二、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一)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1)基于业务视角重构课程内容。基于业财融合理念调整《基础会计实务》课程标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内容。打破会计课程由“会计理论到会计实务”的传统章节体系,创新“业务-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的知识结构体系。也就是说先通过业务流程和沙盘实践了解企业业务,再学习会计核算,然后学习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最后进行实务操练。(2)基于“互联网+”教育技术数字化处理课程内容。按照会计实际工作项目及业务流程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将知识点进行细分,运用拍摄、后期动画等技术将细小知识点处理成教学小视频,形成整门课程的微视频;并将视频、课前测试等资源上传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观看和学习。

(二)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

迎合实务界业财融合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实现教学与实务有机融合,是培养具有职业能力与竞争力的专业人员的正确路径。同时,以“互联网+”教育技术为重要手段,改革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能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技术的实践研究成果。《基础会计实务》业财融合课程开发完成后,基于蓝墨云平台,在XX高职学院会计专业部分班级开展了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试点。经过一学期学习后,对试点班级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分析发现业财融合理念下,以《基础会计实务》为例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上课积极性大幅提高,并且逐渐开始关注专业实务发展态势、业务流程。深入分析原因发现,业财融合理念下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具有以下创新点:(1)教学改革思路新。将业财融合理论融入到会计入门课程教学改革中,为社会培养具有业财融合理念的新型财会人才;(2)课程改革内容新。基于业务视角将会计类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创新“业务-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的知识结构体系;(3)教育技术手段新。借助“互联网+”教育技术,将教学视频、动画等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呈现给学生。

三、研究结论

《基础会计实务》学习效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业财融合课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改进及实践提供借鉴依据,同时提高学生专业课程理解力,为社会输送“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业财融合复合型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会计的基础与实务第3篇

关键词: 基础会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以工作为导向,以项目为指引,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正日渐受职业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笔者任教1401班和1404班的《基础会计》,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教材。这两个班的学生年纪、学习的专业,专业知识的水平都比较相近,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在教学过程中,在教法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例如:在会计原始凭证填制的发票的教学内容中,在给四班上课的过程,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先向同学们介绍支票:支票的概念、种类,然后指出企业需在什么时候开支票,由谁来完成;接着举例,手把手地指导完成第一张支票的填写;最后,布置练习,教师检查练习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在整个讲授过程,讲一步学生操作一步,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强调了“日期的大写;金额的小写及合计大写、人民币符号的书写规范、用途及银行的预留印鉴”等小问题。但在做练习的时候,还要逐一给学生解释、强调,最终教师很累,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好,在第二次练习中,出错的几率还很高,有接近60%的同学。

因为四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在一班做了一个改变——先是任务驱动教学,然后再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给一班上课时一开始笔者创设了一个情境: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丹阳酒厂的出纳人员,现在保险柜里的现金已经不足库存现金限额,需要到银行里面提现金,出纳员这时候应该做什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提出任务——填写一张支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任务如何完成;当个别同学成功地填写了一张支票,就大声说收到某某的支票了,刺激下面还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驱使”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完成任务。收到支票就当场批改,最后进行总结,弥补学生填写操作上的不足,对要点进行强调,在第二次练习中,只有25%的同学出错,填制的正确率比四班高很多。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这个案例可以说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两者的结合相对比,两个班的教学效果截然不同。从以上的教学案例中深刻地体会到,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和任务驱动法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成就。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相结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充分地利用了教学场地,又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保证了学生能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

2.能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

4.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

2.设计好教学任务,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

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去获取知识,去运用知识。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一个个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

3.重视课堂总结,不仅是学生总结,更重要的是教师总结。

课堂总结是对一节课的简要归结,是对学习过程的归纳反思,是从总体上对知识的把握。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总结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总结,学生可以再次明确这个任务的目的,实施任务的注意点,对做中学得到的知识给予强调,加深印象。

会计的基础与实务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基础会计 职业能力

一、引言

随着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与要求不断变化,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择才条件,这就迫使当前应用型高校对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基础会计》(也称《会计基础》或《会计学(原理)》,以下统称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将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良好会计职业能力是指财务管理人员遵守国家会计规范、恪守会计职业道德,能够将所掌握的会计理论和技能熟练应用于实务工作中的一项管理能力。为此,应用型高校有必要对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中不适应的、落后的内容进行改革,以使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从而满足市场需要。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就《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总结起来主要围绕以财务会计相关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内容进行研究为主,如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内容介绍顺序上通常是先概述会计职业和岗位,对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起到起点式教育从而发挥其在整个后续专业学习中的基础作用,并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接着通过让学习者了解或观看诸如专业背景相关知识(专业入门教育)与当前专业有关时事新闻来使其对专业有个整体框架认知,为后续专业课程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在国内,相关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体现为从财务管理人才职业特征出发,提出应用型高校如何根据专业特征来有效实施《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从而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起引导性和开创性作用,培养具有会计职业思维与职业操守,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邵瑞庆,2007)。二是从培养目标转变方式出发,要求培养出具有“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从具体培养内容上如强化师资力量、完善课程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角度对以《基础会计》课程为起点的一系列教学改革(裘益政,2008)。三是进入新世纪后,大部分学者和实践教学人员结合各自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式与手段、教材建设、师资教学水平提升方面提出提升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以突出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

三、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

(一)所用教材内容结构不合理。纵观国内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所使用的相关优秀教材,内容的编排几乎是前三分之一是会计基本准则(如会计假设、职能、方法、要素、等式、核算基础及记账规则)的相关基础理论;中间部分为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具体经营中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如何进行相应的、简单的会计处理;余下为相应财务报告内容介绍及简单会计核算组织或程序介绍。归纳起来,最基础的内容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占据大部分课时,而财务报告和核算组织及信息化的内容往往在后续教学中由于课时不足未能深入的介绍和进一步操作。这就造成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讲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围绕会计做账等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而这些内容根本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应用型高校该专业师资大多是来自“学校―学校”招聘模式,具体到《基础会计》授课教师,理论水平能够胜任,但并没有过多的实务操作经验,由此导致在教学中涉及诸如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财务报告编制以及会计信息化相关软件操作过于理论和理想化,致使学习者学习了该课程后从事基础性财务会计工作时往往缺乏独立操作能力,甚至不知从何下手,不但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岗前专业培训成本,而且也影响了用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理论教学占主体。

1.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目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课本理论内容泛泛而讲居多,比如通过黑板或多媒体演示教学会计分录和简单证证、证账、账账之间的勾稽关系,很少展示实务中相应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账页格式和精美的账本,更没有涉及在具体填制凭证与登记入账过程中如何填写以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2.实训教学内容单一。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别构成《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其中,实训内容通常安排在理论内容介绍之后进行,在具体实训课堂操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实训时间较短,长为一个月左右短则一周左右时间;另一方面,实训内容几乎是选择一套理想化设计好的例子编成的教材和相应凭证与账本供学习者进行手工操作,或者购买相应教学软件进行理想化操作来完成实训教学。

3.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规范方面。(1)会计职业道德介绍笼统甚至缺失。在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整个教学中,教学和教材内容中几乎没有提到作为一个财务会计人员应当遵循哪些具体会计职业道德,甚至在后续的会计组织中涉及到相关内容亦是简单介绍。(2)会计信息规范介绍不够深入。对国家或者财政部颁布的相关会计信息规范法规内容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并没有进行重点介绍,致使学习者走上工作后不了解甚至不能熟练地、规范地进行操作。

四、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之建议

针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型高校应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实现“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

(一)“一中心”。是指以强化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为了满足市场所需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应用型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围绕这“一中心”开展教学,使教学内容既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使所学内容能够满足学习者对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学习与操作。为此,《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建设就成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一项重要内容。

为实现培养财务管理专业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目标,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内容应按一定顺序合理编排包括专业导入、基本理论、会计信息化等内容。

在专业导入内容方面,结合实际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通过会计职业和岗位、专业相关背景的导入来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促使其思考专业与课程相关问题。

在基本理论上,可以采用案例导入方式,从介绍实务例子的财务报告出发,首先,引导学习者能够初步对以财务报告中报表为主的内容产生整体框架认识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其次,教学中应逐步从实务实实在在的凭证与账簿中看到操作内容和相互勾稽关系,由此过渡到会计含义、职能、对象、要素、账户及记账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相关内容,当完成上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后,通过介绍相应会计信息化规范和财务软件具体操作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边学边做,学做同步来强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双轨制”。在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应当建立“双轨制”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见下图)。该体系包括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专业实习及企业顶岗实习等四个环节,并且这些环节构成的整个过程既要对学习者手工处理能力进行训练,又要通过财务相关软件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对学习者进行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

为了实现“双轨制”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可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

1.“走出去”方式。“走出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将校内教师外派到相关合作企业中进行锻炼(或挂职),通过一段时间实践操作后将考核合格的教师安排回校从事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将部分学习者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安排到相应实习单位实习,通过具体实务操作强化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引进来”方式。采用“学徒制”教学模式,将用人单位财务经理引入到课堂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或担任课程指导,将实际业务展现在课堂上并指导学习者如何操作。有条件的应用型高校还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达成在校内设置企业财务工作室的形式,让学习者不出校门就能够亲身观察或参加企业财务会计业务操作实习。

(三)“三注重”。 “三注重”主要包括注重基础性、注重开放性及注重实践性。

1.注重基础性。《基础会计》课程作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不仅表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具有基础性,也为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

2.注重开放性。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要实现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改革就必须与市场接轨,不仅要发挥校内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应和市场用人单位密切合作,以“双导师制”促进学习者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机制建立。

3.注重实践性。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来支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应当发挥应用型高校和市场联动效应,实行诸如“校企合作”教学方式,通过到用人单位实际操作与“双导师制”指导,促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性运用,以实现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在“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中,“双轨制”中的“基础技能实训”环节是“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同时《基础会计》课堂理论学习服务于后续“基础技能实训”环节;“三注重”中的注重基础性、注重实践性的首要环节是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因此,“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的人才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良好会计职业能力是否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从财务管理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角度出发,通过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为满足目前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基础会计》进行教学改革,应采取“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J

参考文献:

1.王跃堂,赵娜,魏晓雁.美国财务业绩报告模式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06,(5):66-72.

2.葛家澍.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J].会计研究,2004,(1):9-19.

会计的基础与实务第5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知行合一;实践教学

一、对应用型本科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反思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都很强,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教学讲授。随着会计实务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原有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单项的实验教学内容,但这部分实践教学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被教师所重视。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角度,反思现有的基础会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基本技能的培养

国外的专家针知识分为四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这四种知识类型在会计课程中都存在,如会计六大要素是事实性知识;会计要素间的关系是概念性知识;如何进行企业账务处理是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是指知道何时应用特定的知识,了解自我的认知,会计的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如果应用于企业实务,就是元认知知识。我们通常所说的会计理论知识主要指的是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理论知识在基础会计课程学习中的确很重要,没有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为支撑,高等院校培养不出高级人才;但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应用型院校也培养不出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简单易懂的事实性知识以及概念性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取决于他们的先前知识及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会计理论知识就显得复杂而不易理解。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既被动又难以激发兴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理性思维缺乏,而更多的是感性思维,要理解抽象的会计专业知识,单靠教师的讲授,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学效果较差。

3、教师与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

教师往往认为通过清晰地、体系完整地讲授,学生就应该能理解并掌握基础会计的内容,达到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却认为该课程的学习,既抽象难懂,没有与企业实务很好对接,又不知该如何提升会计专业能力,主要依靠识记来学习与应对考试。形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授课教师缺少对学生的研究,缺少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对课程进行研究。

二、知行合一的理念下基础会计理论与实践双轨教学的基本思路

“知”是指认识,“行”是指实践,“知”是“行”的理论储备,“行”是“知”的实践转化。知行合一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行合一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大学课程改革是本科人才培养的趋势,是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育人理念的实现方式。要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不被学生认可的局面,需要教师建立知行合一的会计教学理念,突破传统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知识教学与会计实务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理论与实践的双轨教学,与现有的很多应用型高校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增加单项实训内容是有差别的。目前基础会计中的单项实训往往是做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一个辅助手段,一是不被重视,二是随意性较大,三是没有纳入该课程的考核体系。双轨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并列的,同等重要,而且需要纳入课程教学考核体系。要较好地实施这种双轨教学,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教学重新设计与规划。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细化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对现有的教学大纲做出调整,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将其细化到每一章节的具体要求。如第一章总论部分,增加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案例应用,增加对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调研等等。

2、以实务为引导调整教学内容

现有基础会计的教材体系基本一致,知识体系是比较系统完整,但并不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方式,与企业现有实务也存在差异。如账务处理流程这部分内容,其实只需要介绍两种手工处理流程,即记账凭证账务处理流程与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流程即可,其它的流程在企业实务中基本不用,完全可以去掉;同时可以增加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的内容,以适应实务的发展。又如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这一章,完全可以“所见即所用”,将原始单据引入,使对经济业务的描述不再脱离企业实际。

3、知行合一优化教学设计,突出实践教学要求

教学不仅仅就是课堂教学,现有的基础会计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与实验室。会计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些,并不是说只有到企业去进行实务操作才是实践。课堂的学习可以展现实践教学的思想,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每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这也是实践教学的体现;手工会计模拟软件的应用,也是实践教学的应用;假期要求学生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经济业务的运作、会计业务的流程、会计部门的岗位及分工等等,将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向课堂外拓展。也就是说,对于课程教学要做整体规划,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所上课的学期。

4、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职业能力要求

将实践教学内容纳入到基础会计课程的成绩考核,引导师生重视实践教学。做为大学本科生,学完基础会计后就应该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对会计的基本能力要求,但由于现有的课程考核没有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考虑进去,课程的考核以识记与编制会计分录为主,学生平日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并不重视。结合实践教学设计,课程成绩可以由多部分构成,除传统的书面考试外,增加调研报告的评分,增加实务操作的评分,增加案例应用的评分。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践教学的实施,要体现知与行的融合,需要遵循实践到理论,理论再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基础会计课程内现有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主要是增加凭证、账簿、账务处理流程的单项实训。要让实践教学更有效果,教师必须开拓思路,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的实务性、发挥软件等教学资源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如下环节实践教学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企业调研的实践教学。该企业调研分为两种,基础会计课程前的企业调研与基础会计课程后的企业调研。财会专业的学生,大学一年级首先学习管理学课程,之后学习基础会计课程,为了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在基础会计开课前的那个假期要求学生进行企业调研,结合管理学所学的知识,主要要求学生了解调研企业两方面的情况,一是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企业的类型、组织结构、主要经营业务、部门设置等;二是企业的财务部门基本情况,如财务部门具体有哪些岗位及分工,是否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询问企业的做账流程,翻阅下企业的凭证、账簿等获取感性认识。这份调研报告在开学时上交,并作为课程成绩的组成部分。而课程后的企业调研,是指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结束后的那个假期,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的会计知识,对企业的会计实务操作进行调研,主要调研企业具体的会计业务流程,了解每个环节具体的操作,了解企业的会计制度等,增加学生对会计与会计职业的认识,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进一步融合。上交的调研报告,作为后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成绩组成部分。两种调研目的不一样,前一个调研是为学习基础会计获取感性认识,后一个调研是对已学知识的检验与巩固。

2、课堂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无缝连接。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是基础会计课程中的重要章节,主要是教授学生对企业基本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编制会计分录。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与企业实务的脱离,一是用文字表述经济业务代替了企业实务中的原始单据,二是脱离了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在后面再学习会计凭证时,学生很难将这两个内容联系起来。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笔者做了两个尝试,一是引入企业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将原始单据做到课件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企业实务;二是将会计分录直接做到记账凭证上,课后布置给学生的会计分录的技能训练,也要求直接填制在记账凭证上。这种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的紧密结合,起到了两个效果,一是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大大增加,二是接近实际的操作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利用实践教学软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基础会计中的凭证与账簿环节,传统的实践教学是在课程内设置相应的单项实训项目,通过配套的实训教材,让学生在纸质载体上演练凭证、账簿与报表。随着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丰富起来,如各种教学模拟软件的应用。基础会计可以充分利用手工会计实践教学软件,克服传统课堂讲授教学的弊端,克服单项纸质实训不方便的弊端。笔者现用的一套基础会计实践教学软件,既有凭证、账簿知识点的展示,又有实际操作的演练,能评分与纠错,还有考试系统。学生通过软件,边学边练,边练边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软件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4、调整课程考核方式,体现实践教学的内容。为了突出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传统的闭卷考试成绩,占百分之六十;二是实践部分成绩,占百分之四十。实践部分成绩又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调研报告的成绩,二是借贷记账法的实务应用成绩,三是手工模拟软件的测试成绩,各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四、结语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会专业的入门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这门课程主要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课程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需要变革。突出实践教学在该课程中的地位,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方法,才能够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基于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会计教育与教学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1).

[2]刘爱英.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财会通讯,2011(5)下.

[3]梁飞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实践[J].财会月刊,2011(5)下.

会计的基础与实务第6篇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财务职能

笔者认为,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应当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宗旨,以更好地全面履行财务职能为方向,以密切结合财务信息化管理为补充,保证会计基础工作建设效果。

一、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应以法律为准绳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首先应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即任何一项会计工作均不得超越法律规定之上。为了规范会计执业行为,我国于1985年1月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并于1985年5月1日起施行,此后又经过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和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两次修订。1996年,国家财政部以会计法为依据,制订并下发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会计人员的工作指南。因此,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应以《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保证会计基础工作不脱离其规定。

我国《会计法》重点规定了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特别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等内容,旨在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行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又对会计岗位履行职责及依据进一步细化与明确,以保证会计核算质量。

二、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应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应当能够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否则,会计基础工作就需要进一步地加强与完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报告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具体来说,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作了详细规定,明确会计信息质量基本特征应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特征。

在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前提下,笔者从经营业务本身管理要求考虑,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应至少保证会计业务的客观真实性、合规性和准确性。从会计反映这个角度出发,会计基础工作应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前端经营业务行为和资金运动过程,并且从数据方面来说,应当保证反映业务数据的准确性,而在财务控制方面则需保证企业经营业务与资金运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保障业务有效性。

三、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应能有效保障财务职能履行

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应当能够保证财务职能的全面履行,这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要求。企业财务机构基本职能应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控制与会计监督三项职能。因此,企业应密切结合岗位管理,将财务职能有效地分配到各工作岗位,保证财务职能全面切实履行到位,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首先,会计基础工作应能够保证会计核算职能履行。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机构的最基本职能,会计机构只有严格遵守会计法,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组织会计核算,将企业经营活动与资金运动用数据形式准确地反映在会计报表上,为报表使用者改善经营管理和决策应用提供客观的信息。

再者,会计基础工作应能保证会计机构对企业全面业务、全流程进行必要的财务控制,只有将财务控制职能有效融合到企业业务流程体系中,将财务管理触角伸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才能从财务角度保证业务的客观真实性和合规性;换言之,如果企业的业务流程体系将财务机构封闭在闭环之外,那么这个流程是不严谨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也是很大的。

最后,会计基础工作应能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这也是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监督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核实外来发票有效性、账实资产相符性、财务收支合规性、经济合同规范性、资金使用与成本开支合理性,等等。只有财务机构全方位切实实施会计监督,才能保证会计数据真实性,进而保证信息质量。

四、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应密切联系信息化管理

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时代,很多大集团、大企业都实现了财务-业务全面集成的信息化管理目标,借助于信息化管理手段,大大提升了财务工作效率。但是,很多企业在推行ERP管理过程中,对流程的严谨性与内部控制环节等方面的关注度不够,未对流程进行认真地研究与分析,一味强调信息集成的效率,却忽略了由内部控制保证的信息集成效果,过于强调流程运行通畅而简化流程,却忽视了流程运行过程中财务职能的履行,并由此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会计的基础与实务第7篇

关键词:会计 基础工作 财务 会计法 规范化

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业务量较大与涉及面较广的工作,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并且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然而,当前会计基础工作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因此,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水平,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是当前各级单位与各个财务部门所肩举的一项重任。

一、当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上级对会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基础工作,继而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⑴近几年来,财务人员的数量快速增加,导致着他们的具体操作技能不能完全跟上,这些新上任的财务人员,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达标的周期延长了;

⑵一些单位的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不够重视,尤其是部分地区的财务人员换岗频繁,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标准降低了;

⑶由于会计基础工作业务量较大,涉及面较广,而财务管理部门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将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是需要一定的难度的,尤其是一些城镇集体经济组织和企业,他们是当前会计基础工作最薄弱的环节;

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工作监督体系滞后,不断约束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进一步开展。

二、加强我国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的策略

1. 贯彻落实好各项财务的规章制度

一些单位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然而却并没有真正将这些制度加强与落实,如《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内部牵制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等,这些制度里拟订的内容,都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点核心,如果能真正明确与落实这些制度,可以让单位会计工作,更加制度化与规范化。所以,应不断加强我国会计基础工作,减少工作中的漏洞,首先必须加强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贯彻落实好各项财务的规章制度,将各种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对于一些城镇企业比较薄弱的环节,可以建立一些监督检查与奖罚制度,以此来一步步减少会计基础工作的漏洞,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

2. 全面掌握与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会计法》

要让财务人员全面掌握与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会计法》,要熟悉里面的法规、法律和各种制度,作好准确报账、依法建账等工作,真正将会计基础工作落实。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宣传,最好是定期开展会计基础工作的宣传课堂,以便让各部门领导真正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

3. 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财务人员的素质修养,与会计基础工作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财务人员是会计基础工作最亲密的接触者,想要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财务人员的素质必须不断提高。当前,提高财务的素质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⑴ 财会部门与各级领导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有规则,有计划地分期分组培训在岗的财会人员,特别是对于税收、财会、金融这些刚出来的新政策,要加大组织力度,组织财会人员们参加这些新政策的培训,好让他们能更好地为单位服务。

⑵应培训财会人员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不仅要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规范学习,还要加强他们的政治理论学习,让他们自觉地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增加自身的责任感,以此来让他们更好地规范自己,让他们能够自觉地爱岗敬业,将会计基础工作一步步地做到位。

4. 加强落实好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

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业务量较大与涉及面较广的工作,而财务人员的手段是灵活多样的,各个财务人员的素质也都不一样,因此,加强财务人员的监督工作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本保障。所以,各级单位应成立一个定期监督检查小组,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这些小组可以由上级部门组成,也可以由财务人员们组成,这样一来,还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互相检查,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水平。

5. 将财务人员参与经营过程的管理工作提高

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他们的工作范围太小,只局限在室内报帐,除了报帐还是报帐,以至于很多会计对于真正生产的流畅与经营的过程根本不知,因此,要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同时也要加强财务人员们参与单位生产经营的机会,并加强对合同的管理,才能使财务人员能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从而使会计基础工作由内而外地更加程序化、制度化。

结束语:

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业务量较大与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它在单位的经济发展与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会计基础工作它不单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流程,它更是一种知识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以及增加自身业务水平的体现。当前,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水平,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是各级单位与各个财务部门所肩举的一项重任,这需要所有会计人员共同努力,要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做起,从而来一步步实现整个经济活动的有序运作,为企业经济持续、稳定与健康的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卫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业务技术》2008,(8)

[2]马丽萍.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几点体会[J].《活力》2008,(5)

[3]刘宏,粮食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思考.《现代商业》2009年 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