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合集7篇)

时间:2023-08-10 16:52:11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第1篇

关键词: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人才培养;应用型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85-02

经过近20年的长足发展,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为社会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同时在不断推进中也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进行不断改革。应用型高等教育是在完成各种类型的中等教育之后,以职业为背景,主要培养从事应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以及高技能操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系统。应用型高等教育专业是龙头,学科为支撑,人才培养要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近20年期间,全国有近30所高校开设了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这其中既有中注协资助的22所重点大学或老牌财经院校,也有省属地方本、专科院校与职业技术学院,陆续为社会培养了一万多名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的前提,文章探讨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问题。

一、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注册会计师人才属于会计行业的综合性高端人才,具有独立承担审计、审阅、纳税申报、管理及财务咨询的能力。就目前在人才市场上每年的供需比来看,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较大,高级会计人才尤其是注册会计师更为紧缺。随着经济的发展,经营主体存在多元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趋势,这一点也让我们充分看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方向,以及用人单位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岗位的要求,除了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基本的业务素质外,还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知识更新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以“知识输出”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课程

应用型高等教育培养应用科学研究与实践人才,课程设置以“知识输出”为导向。换言之就是知识应用导向――即,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设计并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并优化是实现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开设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高职院校开设课程一般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基础、会计电算化、税法、经济法、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设置偏重会计而轻审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不适应用人单位的培养要求等方面的缺陷。2009年1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在改革实践中,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单列出来成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充分体现了行业发展对行业人才建设的根本要求。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未包含《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也没有企业管理知识、商务沟通技能、信息系统知识等方面的课程,课程体系缺乏及时更新的弹性。虽然有的院校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了一些学科类选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对注册会计师知识体系的不足,但却不能保证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对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需要。因此在此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只知会计,而不知管理、审计,不具备创新和沟通技能,不能胜任在复杂现实环境中进行审计工作的需要,也不能胜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知识输入”导向,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满足综合应用型、职业技术型、组织管理型相结合的要求,切实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对传统的体系进行重构:删、减、增、融。其核心是“基础知识适用,专业基础知识管用,专业核心知识会用”,并大胆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相衔接,把会计从业资格证(从业资格证书)、初级(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职称证书)、全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单科成绩合格证考试纳入教学计划,并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建议重点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及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证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在教材的选取上,重点开设课程尽量征订全国职业考试指定教材,以便节省学生的学习和考试费用;其他专业课程可优先选用近三年内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除此以外,为了切实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还有必要开设具有极强实务性和综合性的《会计与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会计与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学习需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等学科的理论支持,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完成从期初建账――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日记账――汇总登记总账――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档案整理与装订的操作过程和填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流程。通过《会计与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学习,形成各专业课程的分项实训和汇总经济业务的综合模拟实训相结合,单一的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与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实训相结合,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及就业相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课程体系弹性化、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是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三、以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为契机探索校企深度合作

合肥学院陈啸教授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开放式”教育模式。即在校企双方努力下,以项目为纽带,通过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合作育人来实现。高校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要按照教育和市场规律,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密切联系行业、企业实际,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模式。

首先,在明确专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共同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双证互通”(毕业证和职业考试证书)的基本思路,整合课程内容,重新修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形成工作岗位教学模块。

其次,与时俱进,关注行业最新发展,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与企业共同编写具有职业特色的教材,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职业性。

再次,本着校企双方共同育人、双方共赢的原则,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或者企业“冠名班”的方式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促进校企深入合作交流,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的需要,与企业创建良性有效的合作机制。

最后,以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为契机的校企深度合作可以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会计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校和企业共同“生产出”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会计、审计人才;学生真正实现“顶岗”实习,为企业创造价值;高校理论专家和行业、企业一线实践匠人结合,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理论的更新,促进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的改革。

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还包括模块化教学、“双师型、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完善、实验实训软硬件的更新等内容,作者将在以后的教学和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啸,王文.突破学科定势 重构教学体系――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2]杨艳艳,高志辉,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第2篇

【摘要】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在这方面人才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工科院校已加入到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高校行列。本文从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出发,针对工科院校该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又称注册会计师专门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扩大,然而这方面的人才供应却非常有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实行注册会计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自1991年开考以来,报名人数逐年增加,近年来每年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但单科平均通过率约10%。早在10多年前,我国就提出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截止2006年底,累计已有近14万人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注册会计师人才缺口约16万人。

为加快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从1994年起,国家先后在清华大学等共22所高等院校(简称CPA院校)开设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本科教育。据统计,2006年,全国CPA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共有在校生7600多人,毕业生9534人,其中近3000人进入各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各高校的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都是非常热门的专业,招生分数线都比一般的专业高,招收的都是相对优质的生源。

二、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在2007年4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的专业素质和实务经历,作为注册会计师培养和选拔的衡量标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道德素质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注册会计师的立业之本。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必须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任何压力,不谋取个人私利,做到“诚实守信”,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二)专业素质

注册会计师执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不仅要系统地学习会计、审计及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工程技术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三)政策水平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作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警察”,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必须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掌握会计、审计理论及本行业业务的管理知识。

(四)组织能力

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要组织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不断开拓新市场、新业务,处理与协调好事务所内外关系,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导才干和组织能力。

(五)创新能力

加入WTO后,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国外组建成员所、办事处等,扩展海外审计业务;随着先进审计测试手段的应用,注册会计师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要具有创新能力,要不断开拓、锐意进取、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六)身体和心理素质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活动中劳动强度大、技术难度高,并承担着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任务,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阻挠和干扰。因此,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工科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注册会计师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很大,许多工科院校已相继在会计学专业下设置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加入到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行列。但工科院校不同于CPA院校,CPA院校大多是综合性或财经类大学,均设有会计硕士、博士学位,并且都属于国家首批设立MPACC(会计硕士)的院校,又有财政部的大力支持,相当于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正规军”。而工科院校相当于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土八路”,虽然该专业招生人数历年火爆,但是培养质量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未体现工科院校的特点

2005年6月8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CPA院校要把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办成“定位准确、优势突出、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专业,办成亿万公众人人知晓、万千学子一心向往之品牌专业。”进行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工科院校也应朝着这一目标努力。然而,许多工科院校为了招生需要,它们只是在原有会计学专业的基础上,打出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没有体现利用工科教育资源条件培养注册会计师人才的特色,其结果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教师素质不能满足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要求

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师素质的提高。由于该专业方向学生人数增长较快,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师资力量的增长远跟不上需要。教师素质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注册会计师等)教师较少,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2.基础学科知识较差,主要体现在会计、审计教师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偏低;3.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体现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和税收知识欠缺;4.专业知识面窄,主要体现在教师分工太细,普遍存在着一位教师长期只上一、两门课,如教会计的教师不擅长税法,教税法的教师不擅长会计等现象。

(三)课程设置未体现工科院校特色,有关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在课程设置上,工程技术课程过少,未发挥工科院校优势。在课程结构体系上,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2006年是会计、审计制度大变革之年,财政部颁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48项审计准则以及准则应用指南,并于2007年初正式实施,而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四)案例教学比重偏低,考试方法不得当

较少采用案例教学,通常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知识的运用,更不能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普遍采用笔试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试内容则主要是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能力考核得不够,其结果是学生过多过早地关心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形成了一种“考什么,学什么”的趋势,缩小了知识面,也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人才培养没有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进行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工科院校,虽然也有的以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为教学科研基地,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也没有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更没有围绕教学和实践进行相应的研究,只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完善工科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准确定位工科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

工科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考虑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的办学优势。CPA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财经类专业技能方面比较强,而工科院校在培养学生财经专业技能的同时,又利用工科教育资源条件培养学生的工程技能,使学生更容易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更能适应当代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需要

提高教师的素质可同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实行进修轮流制。采取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轮流进修培训、进行社会实践或自我知识更新。培训和知识更新的重点放在基础学科和专业基础学科知识上;2.实行专业课轮换制,避免教师长期只上一、两门课的状况,以拓宽知识面;3.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使之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争取从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

(三)课程设置应体现工科院校特色,及时更新有关教学内容

适当增加工程技术课比重,如工程制图、工程技术概论、机电工程基础等课程,发挥工科院校的办学优势,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科知识基础。有资料显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招聘注册会计师人才时,更喜欢招收学习理工科的学生,他们认为,这样的学生更有发展后劲。改变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出现内容重复的状况,注重课程体系和结构的整合与优化,在课程内涵上强化创新意识,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根据新会计、审计准则及准则应用指南的内容,及时修订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更新教学内容。

(四)提高案例教学比重,改革考试方法

积极推行案例教学,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给学生个体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第3篇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又称注册会计师专门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扩大,然而这方面的人才供应却非常有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实行注册会计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自1991年开考以来,报名人数逐年增加,近年来每年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但单科平均通过率约10%。早在10多年前,我国就提出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截止2006年底,累计已有近14万人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注册会计师人才缺口约16万人。

为加快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从1994年起,国家先后在清华大学等共22所高等院校(简称CPA院校)开设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本科教育。据统计,2006年,全国CPA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共有在校生7600多人,毕业生9534人,其中近3000人进入各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各高校的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都是非常热门的专业,招生分数线都比一般的专业高,招收的都是相对优质的生源。

二、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在2007年4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的专业素质和实务经历,作为注册会计师培养和选拔的衡量标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道德素质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注册会计师的立业之本。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必须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任何压力,不谋取个人私利,做到“诚实守信”,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二)专业素质

注册会计师执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不仅要系统地学习会计、审计及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工程技术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三)政策水平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作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警察”,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必须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掌握会计、审计理论及本行业业务的管理知识。

(四)组织能力

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要组织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不断开拓新市场、新业务,处理与协调好事务所内外关系,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导才干和组织能力。

(五)创新能力

加入WTO后,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国外组建成员所、办事处等,扩展海外审计业务;随着先进审计测试手段的应用,注册会计师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要具有创新能力,要不断开拓、锐意进取、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六)身体和心理素质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活动中劳动强度大、技术难度高,并承担着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任务,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阻挠和干扰。因此,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工科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注册会计师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很大,许多工科院校已相继在会计学专业下设置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加入到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行列。但工科院校不同于CPA院校,CPA院校大多是综合性或财经类大学,均设有会计硕士、博士学位,并且都属于国家首批设立MPACC(会计硕士)的院校,又有财政部的大力支持,相当于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正规军”。而工科院校相当于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土八路”,虽然该专业招生人数历年火爆,但是培养质量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转贴于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未体现工科院校的特点

2005年6月8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CPA院校要把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办成“定位准确、优势突出、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专业,办成亿万公众人人知晓、万千学子一心向往之品牌专业。”进行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工科院校也应朝着这一目标努力。然而,许多工科院校为了招生需要,它们只是在原有会计学专业的基础上,打出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没有体现利用工科教育资源条件培养注册会计师人才的特色,其结果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教师素质不能满足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要求

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师素质的提高。由于该专业方向学生人数增长较快,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师资力量的增长远跟不上需要。教师素质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注册会计师等)教师较少,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2.基础学科知识较差,主要体现在会计、审计教师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偏低;3.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体现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和税收知识欠缺;4.专业知识面窄,主要体现在教师分工太细,普遍存在着一位教师长期只上一、两门课,如教会计的教师不擅长税法,教税法的教师不擅长会计等现象。

(三)课程设置未体现工科院校特色,有关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在课程设置上,工程技术课程过少,未发挥工科院校优势。在课程结构体系上,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2006年是会计、审计制度大变革之年,财政部颁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48项审计准则以及准则应用指南,并于2007年初正式实施,而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四)案例教学比重偏低,考试方法不得当

较少采用案例教学,通常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知识的运用,更不能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普遍采用笔试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试内容则主要是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能力考核得不够,其结果是学生过多过早地关心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形成了一种“考什么,学什么”的趋势,缩小了知识面,也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人才培养没有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进行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工科院校,虽然也有的以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为教学科研基地,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也没有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更没有围绕教学和实践进行相应的研究,只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完善工科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准确定位工科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

工科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考虑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的办学优势。CPA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财经类专业技能方面比较强,而工科院校在培养学生财经专业技能的同时,又利用工科教育资源条件培养学生的工程技能,使学生更容易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更能适应当代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需要

提高教师的素质可同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实行进修轮流制。采取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轮流进修培训、进行社会实践或自我知识更新。培训和知识更新的重点放在基础学科和专业基础学科知识上;2.实行专业课轮换制,避免教师长期只上一、两门课的状况,以拓宽知识面;3.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使之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争取从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

(三)课程设置应体现工科院校特色,及时更新有关教学内容

适当增加工程技术课比重,如工程制图、工程技术概论、机电工程基础等课程,发挥工科院校的办学优势,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科知识基础。有资料显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招聘注册会计师人才时,更喜欢招收学习理工科的学生,他们认为,这样的学生更有发展后劲。改变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出现内容重复的状况,注重课程体系和结构的整合与优化,在课程内涵上强化创新意识,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根据新会计、审计准则及准则应用指南的内容,及时修订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更新教学内容。

(四)提高案例教学比重,改革考试方法

积极推行案例教学,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给学生个体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第4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细分;分方向培养;教学改革

湖南省开设会计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虽多达50多所,在校生规模达3万多人,其中70%以上学生毕业后直接服务于省内外各行各业,却没有专门培养会计信息技术、涉外会计和注册会计方向高端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高职院校。正是这种现状促使我们思考,作为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建立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会计人才的大问题。

一、完善面向市场的专业建设机制

1、逐步建立“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与“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董事会”的“两会并举”的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方式

要根据与合作方不同的利益关系,建立“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制”与“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董事会制”运行模式,将合作单位的会计机构与会计专业及专业群对接,通过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发挥决策咨询、协调与指导作用;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宏观指导、行业分开、制度保证、协同运作”的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

2、完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遴选与工作机制

逐步充实与调整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确实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调整、人才培养及教学内容调整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机制。加强指导力度,每年召开1—2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就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结构进行专题讨论。确保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

3、完善会计人才需求调研工作机制,建立会计人才培养信息资源库

在原有会计人才需求调研工作基础上,充分利用会计专业毕业生和合作企业资源,结合传统教研方式,搭建网络平台,建立会计人才需求调研常态机制和会计人才质量需求信息库,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动态调整提供有效信息支持。

4、跟踪评估,细分会计专业培养方向

近几年来随着湖南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外辐射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现状,要对各专业方向在办学条件(特别是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学生质量、就业率、市场需求等方面跟踪评估,基于目前市场急需掌握会计信息技术,熟悉会计信息系统与财务数据分析会计人员的现状,调整开设会计信息技术、涉外会计和注册会计专业方向,并确保新专业方向有明确对应的岗位,有校企合作意向书,有与招生计划相适应的师资、办学设施等条件。

二、建立“三层次、四结合、五阶段”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开放的办学思路,利用广阔的社会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实现专业方向精细化,分层次、分方向培养会计诚信度高,实践能力强的会计信息技术方向、涉外会计方向和注册会计方向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创建“三层次、四结合、五阶段”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细分专业方向,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相关企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国内一般企业、涉外企业、会计(审计)师事务所等一线会计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借鉴相关相关经验,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在企业定“需求”的前提下,企业协助确定专业的开发与调整,参与定制人才规格和评估标准。

2、依据专业方向与岗位要求,形成并推广“三层次、四结合、五阶段”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学生的专业方向与岗位要求,丰富学生的职业知识,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和职业体验;培养学生的职业机智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并推广“三层次(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专业核心能力(分专业方向)培养阶段、综合核算能力形成阶段)、四结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五阶段(认知体验、课内实训、分岗位实训、分行业实训、顶岗实习)”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推行“双证”制,倡导“一专多能”

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构建学历教育与认证培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现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职称证书的基础上,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知名企业合作,开展多种技能培训,为学生获取“多证”创造条件。例如,针对会计信息技术方向的学生,与用友公司合作开展“用友ERP资格”认证工作;确保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100%,力争“多证书”获取率达60%。

4、完善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组织模式

全面推行“工学交替”,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强化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生产性实习实训比例达实践教学总课时的70%;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为先导,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的学习情景和任务,引导学习者带着任务进入学习。

三、形成“递进式、分支型”的新型专业方向细分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打破学科框架,根据细分的专业方向,结合各细分专业会计岗位群的要求,依据会计职业工作岗位和会计核算过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整合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全面建设“递进式、分支型”的新型专业方向细分化的课程体系,完成开放型精细化会计课程建设。

1、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递进式、分支型”的新型专业方向细分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递进式”: 第一学年: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第二学年:专业核心能力(分专业方向)培养阶段;第三学年:专业综合能力形成阶段

“分支型”:在会计专业大类的基础上从第二学年起细分成会计信息技术、涉外会计、注册会计三个专业方向来实施对学生的专业培养。

目前计划新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六个部分: 公共基础模块,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感,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

专业基础模块,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具备专业基本素质,对专业有一定认知。

职业认证模块,由于会计专业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不论实践动手能力有多强,必须先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在学生进校的初期就安排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的学习,后续逐步安排初级会计师证等相关课程,这也是提高学生毕业后就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专业核心技术模块,专业核心技术模块课程首先实现了分专业方向(会计信息技术方向、涉外会计方向、注册会计方向)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都打破了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理论课程内容全部重排,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按以上学习领域的顺序依此排列,以职业活动为主线,设置会计基本岗位核算及各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技术课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实现分段教学,职业岗位特色鲜明。

专业拓展模块,专业拓展模块课程是在专业核心技术模块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这是在传统会计教学基础上的又一突破,通过对湖南区域经济的调研,确定制造业、商品流通业、餐饮业、金融业、旅游业等多个行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使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

专业实践模块,着重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双渠道,按照“专业认知体验——岗位仿真实训——行业对接实训——顶岗实习”的递进式实训环节,与理论课程同步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典型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和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对每个知识模块均以实际工作任务划分课程单元,在划分的课程单元基础上再分割成教学项目来组织教学。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构建若干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项目、任务、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专业方向会计岗位的核算技能与方法。

3、广泛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扩展教学空间,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全面带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建设核心课程教材,完善各实训课程实训要求与考核标准,形成理论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多元化教材体系。

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是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要对专业建设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切实转变观念,联系实际,不断增强专业建设的紧迫感,牢牢把握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努力营造专业建设的新优势。(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此文系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会计示范特色专业建设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2010.7

[2]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财政部 2010.9

[3] 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2009.5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第5篇

一、可行性分析

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提供者之一, 会计服务业在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中, 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 注册会计师行业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行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 导致其市场供给和需求矛盾尤为突出, 表现在低水平和不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与高标准的巨大市场需求之间的较大矛盾, 尤其是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国际化发展背景下, 优秀的国际化注册会计师人才显得更为缺乏。

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国际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 有学者提出“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 如组织参加国内所、国际所、中注协、国家会计学院、MPAcc、EMBA的学习和培训, 集中国内外资源共同培养注册会计师人才等, 但这些都属于后续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 培养优秀的国际化注册会计师应从基础做起, 注重资格考试之前的培养。

从世界范围看, 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目前已形成三种较完整的模式, 即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和德法模式。从这三种模式来看, 不同国家对注册会计师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总体上是一致的, 但由于各国高等教育水平不同, 因而在报考标准和考试要求方面有所差别。后两种模式依赖于学校教育, 尤其是美国模式, 要求考生报名时具有较高的资格前教育水平( 研究生水平) , 考试科目相对较少, 主要侧重于选拔。而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同美国类似, 采取选拔机制, 所不同的是考生报名时只需具备专科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是一种有益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目标定位及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进行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以及高职教育的特点, 以资格前培养为切入点, 按照“ 大专业, 小方向”的专业设置思路确立的。高职教育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资格前教育只有财经类本科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这一单一渠道的状况, 既有利于拓宽注册会计师培养渠道, 提高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 为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夯实基础, 也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应定位在“牢固掌握会计实务、财务成本管理、审计、经济法、税法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会计服务业的发展需要, 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具体而言, 该人才培养模式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使其毕业后能够学以致用, 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奠定基础。

该人才培养模式按照“ 综合素质+职业技能+ 发展潜力”的总体思路, 以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课程为方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贯彻“ 双证互通”, 构建合理的知识、素质、能力培养方案。该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制定, 确保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其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基础课程以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为主, 核心课程以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为主, 方向课程以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会计实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审计、税法为主, 该专业课程体系要求讲授时剔除核心课程的重复内容, 既避免了各学科间交叉内容的重复教学, 又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使课程的难易度保持一定梯度。该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产学研结合的基本思路, 由学院与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培养学生, 具体包括邀请企业的资深会计人士开设讲座, 建立校内实训室和校外教学科研基地等。

此外, 高职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尚需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我国会计教育需求旺盛, 各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有限的教学资源面对不断增加的学生数量, 大多呈现教师严重透支、教学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 尤其是校内外实训场所缺乏, 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实践教学, 须引起高职高专院校的高度重视。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各高职高专院校应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 打造一支知识和技能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可以引进资深注册会计师担任兼职教师, 也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锻炼、鼓励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资格; 还应通过完善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随时掌控教学质量, 并相应进行教学改革, 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第6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调查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很快,招生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50%左右。高职会计专业因其前期投入较低和总体效益较高而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1/2以上的高职院校都开设有会计专业。

由于会计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已较成熟,所以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设时采用本科的“压缩饼干”形式,没有根据高职会计就业的岗位层次来重新进行有效的整合。所以到学生就业的时候,这个矛盾就显示出来了,学生在理论上比不过本科学生,在技能上比不过中职的学生,就业难度自然较大。

近几年,高职会计专业一般将培养的人才定位在面向工商企业、商贸机构,培养具有必备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经济决策,能熟练地操作和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能从事网上财会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以上表述中,“必备”到底是多少?“扎实”又到底指何种程度?这两个问题非常关键,需要从市场的调查中寻找答案。

调查方式和调查表的设计

我们组织了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以及会计专业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决定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调查:

对毕业生的回访和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个比较详尽的调查表寄给已毕业的学生,并打电话给毕业生要求他们如实填写并寄回。同时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回访,主要是以从事的行业来划分,在每个行业都选择部分毕业生来进行回访。

对企业的调查对企业的调查我们分成两种方式,即主动走访和寄发调查表两种类型。主动走访也是按照行业和企业规模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来进行,事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通过海量寄发调查表的方式,请企业里的财务人员填写调查表,并在寄去的信封里放好信封和邮票,便于企业寄回调查表。要求实习的学生带去调查表对所在实习单位进行调查,详细填写并寄回调查表。

走访兄弟院校调查会计专业办学现状走访兄弟院校调查会计专业办学现状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每个学校的培养方案都有其客观必然性,都有可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计划走访省内或省外在会计办学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职学校,通过比较,将别人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利用。

走访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要为各种各样的企业服务,对企业里财务人员的专业要求比较了解,事务所的审计人员本身也是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所以用走访的方式比较合适。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调查的内容及分析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共收回调查表227份。收回的答卷涉及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金融业等行业,单位性质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各种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各类经济成分。

现将主要调查数据及分项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毕业生去向及工作的企业情况”的调查根据此次调查显示,占40%毕业生在工业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占30%毕业生在商品流通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占20%毕业生在其他企业或单位里从事会计工作,占10%毕业生在企业里从事其他与会计相近的工作。这说明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到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近的工作。在所有企业中涉及外贸业务的占60%,这说明外贸业务在企业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企业资产规模在500万以下的占80%,企业资产规模在500~1000万的占13%,企业资产规模在1000万~3000万的占5%、企业资产规模在3000万以上的占2%。这说明毕业生大多在毕业后到中小企业就业。在所有企业里,会计人员数量达到3人以上的占80%左右。这说明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巨大的。

“财会人员学历层次”的调查表1显示:67.8%的单位对财会人员要求专科文凭,13.7%的单位对财会人员要求本科文凭,16.7%的单位对财会人员要求中专文凭。这说明一般企业对财会人员学历要求以专科为主。专科层次的财会人员既有较扎实的财会技能,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对企业具有较高的忠诚度,所以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

“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的调查由2表可知:设置了主办会计和现金出纳岗位的企业最多,分别占了78.9%和76.2%,其次是税务会计,占73.1%。而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体分工中往往实行兼职的形式,特别是税务会计与主办会计同人的形式非常普遍。可见在企业是非常需要那些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人才。

“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的调查在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哪些专业知识是经常用到”的选择上,选“报表编制”有100%,选“会计凭证编制”有93%,选“账簿登记”有73%,选“各会计要素的核算”、“外币业务核算”、“租赁的核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合并会计报表”均有40%左右。有70%以上的人认为成本会计的相关知识对会计工作非常重要或重要,有80%的人认为税务知识对于会计人员而言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有67%的人财务管理知识应用的多或较多。在对会计电算化实行与否的调查中,有40%选择完全实行,有30%选择部分实行,有20%选择将来打算实行。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有60%选择运用用友软件。在珠算使用上,有47%的单位认为较少使用,有30%完全使用,可见珠算的使用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并没有完全抛弃。

“大中专毕业生哪些知识学习不够深入”的调查我们发现:认为税务岗位知识不够深入的占90%,其次是成本岗,占72%,再次是报表岗、电算会计岗和审计岗,占38%。显然,学校教学中的税务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税务知识脱节较为严重。

“大专学生最应学习的课程”的调查在从10名毕业生收回的资料(表3)显示:选择“《企业纳税会计》是最应学习的课程”的人最多,有90%,其次是《税法》和《工业会计》两门课程,各占了80%。可见,税务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应掌握的其他相关知识”的调查在对毕业生还应掌握哪些相关知识的选择中,80%的人认为应掌握企业管理,73%的人认为应掌握经济法律法规,67%的人认为就掌握社会交际能力,53%的人认为应掌握财经应用文写作,47%的人认为应掌握统计学,27%的人认为应掌握专业英语、国际贸易,20%的人认为应掌握市场营销。

调查的结论以及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启示

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一些结论并从结论中衍生出对我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一些启示:

强劲的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会计专业人员需求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增长周期,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在8%以上。浙江经济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近几年的每年经济增长率都在13%左右。绍兴市近五年来,年均增长达到15.7%。目前,浙江省的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发展相当迅猛,在整个浙江省的经济总量中占较大比重。这些民营企业、个私企业大多属于小企业,都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毕业生去向以民营企业、个体企业为主从会计专业几届毕业生的去向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去向是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所以会计教学要针对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特点来进行,如把小企业会计制度选为重点教学内容,对企业会计制度则有所取舍。

企业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基本功扎实、上手快在调查中,很多企业反映,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都是理论功底比较扎实,而实践能力较弱,到了企业以后适应起来比较慢,不能马上顶岗作业。这是长期以来会计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对会计教育一味重视会计学科的体系和理论教育,而轻视会计的实习实训教育。虽然近年来高职会计教育试图走出这个圈子,想在高级技能型和应用型方面有所突破,但由于师资、实习实训设备、教材以及长期以来传统会计教育形成的惯性思维,往往想得较多,而真正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的较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动手能力上就显得比较差一些。

企业要求毕业生能掌握一定的外贸业务知识胜任外贸会计工作从调查中可知60%以上的企业都涉及外贸业务,所以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在外贸业务这一块上能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外贸会计这项工作。所以会计教学就要以外贸会计专业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来教学,把国际贸易专业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来教学。

企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主喜欢那些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并非单一的只具备会计技能知识的人才。事实上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生出去后并没有从事单一的会计工作,有的还要兼做秘书工作、收发工作、日常管理工作、销售工作等,所以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会计人员受到企业主的格外欢迎,事实上这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或复合型人才在企业里格外受到企业主的器重。但在我们的毕业生的回访中发现会计专业毕业生往往喜欢能从事单一的会计工作,他们认为从事单一会计工作既能较快掌握会计的技能,在企业里具有较高的地位,同时又可以避开从事其他非会计工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放弃“非会计工作不做”的错误观念,同时要着力加强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加强选修课程教学。

企业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般企业都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能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往往把会计人员视为企业的“内部人员”,考察的周期比较长,对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往往并不安排重要的岗位。在与企业主的多次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非常希望毕业生能认同企业的文化和发展前景,能和企业共生共荣,毕竟要培养一名合乎企业主意愿的会计人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毕业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志大才疏,不能安心工作,跳槽情况比较严重;有些毕业生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批评和挫折;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为此,在学校教育里,我们必须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各种方式和适量课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生存竞争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学生真正能够爱岗敬业,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企业青睐具有各种专业技能等级证件的毕业生在企业与学校的供需见面会上,我们发现企业对拥有多种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非常感兴趣。高职学生在理论水平比不上本科学生,因而,要有立足之地,必须体现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证书是最好的说明,如会计证、助理会计师证、办税员证、会计电算化操作证、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珠算等级证等。我校长期坚持多证书制度,毕业生也因为持有多种证书而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欢迎。

企业要求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具备良好就业观念和较好的沟通能力根据调查我们知道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往往在中小企业里工作,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往往不能给毕业生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品性。学校要让毕业生多了解现实社会,要有多种思想准备,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放弃“工作是享受”的错误观念。学校要加强学生寒、暑假期间社会实践,要让学生了解毕业以后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以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调整心态,适应岗位的需要。调查中,很多用人单位都纷纷表示,加强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及培训是一个重要课题。因为会计专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与外界沟通,要与银行、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与许多相关的课程知识都有关系,我们应该多开设这方面的选修课程,以便于学生选择学习。同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学生在本班或发言或发表见解的机会。比如召开班会时,就如何搞好班集体的工作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上讲台作“自我总结”;任课教师上课时,经常提出些问题请学生回答。另外学校也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更多的学生有充分展

示自己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第7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调查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很快,招生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50%左右。高职会计专业因其前期投入较低和总体效益较高而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1/2以上的高职院校都开设有会计专业。

由于会计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已较成熟,所以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设时采用本科的“压缩饼干”形式,没有根据高职会计就业的岗位层次来重新进行有效的整合。所以到学生就业的时候,这个矛盾就显示出来了,学生在理论上比不过本科学生,在技能上比不过中职的学生,就业难度自然较大。

近几年,高职会计专业一般将培养的人才定位在面向工商企业、商贸机构,培养具有必备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经济决策,能熟练地操作和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能从事网上财会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以上表述中,“必备”到底是多少?“扎实”又到底指何种程度?这两个问题非常关键,需要从市场的调查中寻找答案。

调查方式和调查表的设计

我们组织了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以及会计专业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决定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调查:

对毕业生的回访和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个比较详尽的调查表寄给已毕业的学生,并打电话给毕业生要求他们如实填写并寄回。同时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回访,主要是以从事的行业来划分,在每个行业都选择部分毕业生来进行回访。

对企业的调查对企业的调查我们分成两种方式,即主动走访和寄发调查表两种类型。主动走访也是按照行业和企业规模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来进行,事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通过海量寄发调查表的方式,请企业里的财务人员填写调查表,并在寄去的信封里放好信封和邮票,便于企业寄回调查表。要求实习的学生带去调查表对所在实习单位进行调查,详细填写并寄回调查表。

走访兄弟院校调查会计专业办学现状走访兄弟院校调查会计专业办学现状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每个学校的培养方案都有其客观必然性,都有可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计划走访省内或省外在会计办学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职学校,通过比较,将别人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利用。

走访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要为各种各样的企业服务,对企业里财务人员的专业要求比较了解,事务所的审计人员本身也是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所以用走访的方式比较合适。

会计专业培养方向调查的内容及分析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共收回调查表227份。收回的答卷涉及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金融业等行业,单位性质包括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各种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各类经济成分。

现将主要调查数据及分项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毕业生去向及工作的企业情况”的调查根据此次调查显示,占40%毕业生在工业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占30%毕业生在商品流通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占20%毕业生在其他企业或单位里从事会计工作,占10%毕业生在企业里从事其他与会计相近的工作。这说明毕业生毕业后大部分到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从事会计或与会计相近的工作。在所有企业中涉及外贸业务的占60%,这说明外贸业务在企业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企业资产规模在500万以下的占80%,企业资产规模在500~1000万的占13%,企业资产规模在1000万~3000万的占5%、企业资产规模在3000万以上的占2%。这说明毕业生大多在毕业后到中小企业就业。在所有企业里,会计人员数量达到3人以上的占80%左右。这说明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还是非常巨大的。

“财会人员学历层次”的调查表1显示:67.8%的单位对财会人员要求专科文凭,13.7%的单位对财会人员要求本科文凭,16.7%的单位对财会人员要求中专文凭。这说明一般企业对财会人员学历要求以专科为主。专科层次的财会人员既有较扎实的财会技能,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对企业具有较高的忠诚度,所以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

“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的调查由2表可知:设置了主办会计和现金出纳岗位的企业最多,分别占了78.9%和76.2%,其次是税务会计,占73.1%。而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体分工中往往实行兼职的形式,特别是税务会计与主办会计同人的形式非常普遍。可见在企业是非常需要那些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人才。

“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的调查在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哪些专业知识是经常用到”的选择上,选“报表编制”有100%,选“会计凭证编制”有93%,选“账簿登记”有73%,选“各会计要素的核算”、“外币业务核算”、“租赁的核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合并会计报表”均有40%左右。有70%以上的人认为成本会计的相关知识对会计工作非常重要或重要,有80%的人认为税务知识对于会计人员而言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有67%的人财务管理知识应用的多或较多。在对会计电算化实行与否的调查中,有40%选择完全实行,有30%选择部分实行,有20%选择将来打算实行。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有60%选择运用用友软件。在珠算使用上,有47%的单位认为较少使用,有30%完全使用,可见珠算的使用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并没有完全抛弃。

“大中专毕业生哪些知识学习不够深入”的调查我们发现:认为税务岗位知识不够深入的占90%,其次是成本岗,占72%,再次是报表岗、电算会计岗和审计岗,占38%。显然,学校教学中的税务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税务知识脱节较为严重。

“大专学生最应学习的课程”的调查在从10名毕业生收回的资料(表3)显示:选择“《企业纳税会计》是最应学习的课程”的人最多,有90%,其次是《税法》和《工业会计》两门课程,各占了80%。可见,税务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应掌握的其他相关知识”的调查在对毕业生还应掌握哪些相关知识的选择中,80%的人认为应掌握企业管理,73%的人认为应掌握经济法律法规,67%的人认为就掌握社会交际能力,53%的人认为应掌握财经应用文写作,47%的人认为应掌握统计学,27%的人认为应掌握专业英语、国际贸易,20%的人认为应掌握市场营销。

调查的结论以及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启示

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一些结论并从结论中衍生出对我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一些启示:

强劲的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会计专业人员需求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增长周期,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在8%以上。浙江经济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近几年的每年经济增长率都在13%左右。绍兴市近五年来,年均增长达到15.7%。目前,浙江省的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发展相当迅猛,在整个浙江省的经济总量中占较大比重。这些民营企业、个私企业大多属于小企业,都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毕业生去向以民营企业、个体企业为主从会计专业几届毕业生的去向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去向是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所以会计教学要针对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特点来进行,如把小企业会计制度选为重点教学内容,对企业会计制度则有所取舍。

企业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基本功扎实、上手快在调查中,很多企业反映,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都是理论功底比较扎实,而实践能力较弱,到了企业以后适应起来比较慢,不能马上顶岗作业。这是长期以来会计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对会计教育一味重视会计学科的体系和理论教育,而轻视会计的实习实训教育。虽然近年来高职会计教育试图走出这个圈子,想在高级技能型和应用型方面有所突破,但由于师资、实习实训设备、教材以及长期以来传统会计教育形成的惯性思维,往往想得较多,而真正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的较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在动手能力上就显得比较差一些。

企业要求毕业生能掌握一定的外贸业务知识胜任外贸会计工作从调查中可知60%以上的企业都涉及外贸业务,所以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在外贸业务这一块上能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外贸会计这项工作。所以会计教学就要以外贸会计专业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来教学,把国际贸易专业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来教学。

企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主喜欢那些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并非单一的只具备会计技能知识的人才。事实上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生出去后并没有从事单一的会计工作,有的还要兼做秘书工作、收发工作、日常管理工作、销售工作等,所以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会计人员受到企业主的格外欢迎,事实上这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或复合型人才在企业里格外受到企业主的器重。但在我们的毕业生的回访中发现会计专业毕业生往往喜欢能从事单一的会计工作,他们认为从事单一会计工作既能较快掌握会计的技能,在企业里具有较高的地位,同时又可以避开从事其他非会计工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放弃“非会计工作不做”的错误观念,同时要着力加强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加强选修课程教学。

企业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般企业都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能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往往把会计人员视为企业的“内部人员”,考察的周期比较长,对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往往并不安排重要的岗位。在与企业主的多次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非常希望毕业生能认同企业的文化和发展前景,能和企业共生共荣,毕竟要培养一名合乎企业主意愿的会计人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毕业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志大才疏,不能安心工作,跳槽情况比较严重;有些毕业生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批评和挫折;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为此,在学校教育里,我们必须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各种方式和适量课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生存竞争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使学生真正能够爱岗敬业,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