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建设安全评估(合集7篇)

时间:2023-09-24 15:13:29
建设安全评估

建设安全评估第1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 效果评估

胡主席多次强调指出,要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为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安全文化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稳定的、持久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它通过安全观念、安全行为、安全管理、安全物态等方面来体现。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评估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估手段,目的是诊断安全文化建设的优劣,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当前,在国家文化战略背景下许多高校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引领安全建设,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的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为此,对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对促进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确立评估指标体系是能否有效发挥文化建设效果评估作用的关键,是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量化管理实施的关键环节。指标体系的设置要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通过该指标体系,要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现状。根据安全文化学的形态体系,评估范畴可分为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物态文化。本文依据安全文化的本质内涵,结合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确立了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评估的指标体系,见表3。

二、效果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与指标体系本身的设计同等重要,是决定效果评估是否科学的重要方面。

(一)权重的定义

权重是指该指标在同类指标中重要度的量化,或是某个客体在同类可比客体中的客观事实的量化。在整个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指标体系设计中包含了两种权重的设计,一种为评估指标权重的设计(以下简称为指标权重),另一种为下属单位的评比加权系数(以下简称为加权系数)。

(二)权重的确定

目前,权重的确定方法较多,其中,层次分析法(AHP)可对原始观测数直接加权运算进行综合排序,未减弱原始信息量,使评价指标逻辑判断量化,且可保持判断思维全过程的一致性。在综合评价中为了突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客观合理地评价安全文化建设成效。为此,本文采用AHP来确定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的提出者,美国运筹学教授T.L.Saaty认为,若某个实际问题涉及到n个因素,要问每个因素在整体中各占多大比重,当确切依据很不充分时,就只有凭专家经验进行判断了。但是只要n≥3,任何专家都很难说出一组确切的数据。然而,若从所有因素中任取两个因素进行对比,在行的专家一般都可以用“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十分重要”、“极其重要”等定性语言说明其中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对总体而言的重要性程度。Saaty建议将这些定性语言量化,并引入函数表示对总体而言因素x比因素y的重要性标度。若>1,说明x比y重要,若

从而得到判断矩阵A为

A为正互反矩阵,可以采用和法或根法近似求解A的特征向量,现采用和法求解。将A按列归一化得到矩阵

将矩阵按行相加,得到向量W'=(1.175,1.0007,1.0275,0.7969)T ,将W'归一化得到 =(0.2937,0.2502,0.2569,0.1992 )T

然后根据公式(1)

计算出

再根据公式(2) (2)

代入数值,计算出

Saaty给出了一致性指标RI值如表2。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根据,得到<0.1,满足一致性要求。从而确定评估体系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可以确定相应各级指标相对上级指标的权重,如表3。

表3 评估指标体系及指标体系权重

三、效果评估的实施

根据现代评估理论,有效的评估全过程是闭合循环的过程,即PDCA循环过程,它所表示的是计划、实施、检查、提高,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囿于篇幅,本文仅阐述计划与实施两个阶段。

(一)计划阶段

安全文化评估的计划准备阶段一是要设立评估组,并进行培训,确定评估方法和时间;二是要对评估表格进行优化和修改,确定符合实际的权重指标,并通知被评估单位。安全文化评估通常由上级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可以选取院校相关领域专家和地方管理经验丰富的领导同志共同组成评估组,负责评估的具体实施。评估对象选择应当合理,应当能够代表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既可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即按照各级领导、教职员工、学生的比例分别抽出具有代表性的人员参与评估,也可以采用区域抽样的方式,按照不同的工作单位、不同的专业特长选择部分人员进行评估。

(二)实施阶段

主要是评估者有计划的集中实施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每个三级指标均取满分为100分,评估者采用抽样问卷、统计确认、专家评定等方法,对高校安全文件记录、现行法规执行情况、安全文化活动组织情况等进行打分,得出各项的分值。然后将每个指标的得分乘以相对权重,累加求上一级指标的得分,从而确定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情况的总分值。其计算公式为:T=

其中,T表示总分,TM表示下一级指标M的得分,表示指标M的相对权重。例如,二级指标a1的得分Ta1计算公式如下: Ta1=

评估满分为100分,按照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89分为良好,70分~79分为一般,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的评价标准,逐一划分。将每个下属单位的总得分乘以相对加权系数后相加得出该单位的得分,各下属单位的得分用于各个下属单位间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横向比较,得到的总分即为单位安全文化建设量化评价结论。

参考文献:

[1]徐德蜀,邱成.安全健康新知丛书――安全文化通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报,2006;3;29,第一版

[3]彭祖赠,孙韫玉编著.模糊(Fuzzy)数学及其应用[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建设安全评估第2篇

关键词: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风险因素

对于一项工程来说,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不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也是施工单位的道德水准。安全性高的工程建设能够降低工程施工的风险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边坡工程建设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其危险系数是非常高的。边坡工程建设涉及很多物理学知识和计算,每一个数据的计算都必须要精益求精,不容差错,否则会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下面就从边坡工程建设的风险入手,找出安全评估的方法。

1风险因素

存在风险,即意味着安全问题。在从古至今的岩土工程分析中,对于工程中的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种,分别为管理因素、模型因素和参数因素三大类。风险因素的存在对于工程施工来说是一个致命的伤害,会造成工程失效甚至是失事,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不过,现在很多工程各师可以采用技术方法来进行风险控制,比如说他们可以分配一个的荷载安全系数来控制,但这种方法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实现的[1]。一般来说,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工程的实施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风险,有些风险是显性的,有些风险使隐性的,无论是哪一种,风险因素的存在都是需要注意的。边坡工程建设中风险因素很多,包括设计性能、工程管理、经济约束、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材料使用和类型、施工类型和方法等等,这其中有些风险因素是可以预知的,比如说材料使用和类型、施工方法、经济约束等,但是有些是隐性的,像是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往往体现在工程施工后期,而气候条件这种因素的预知也是有很大难度的。正因如此,安全评估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与质量。

2安全评估

安全评估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既可以是确定性的,也可以是概率性的结果,无论是哪种,安全评估工作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在安全评估工作中,包括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定量化的程度,都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夺,常常是与问题的复杂性、决策的重要性和所涉及的因素多少成正比。安全评估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分析与评价的联合使用。对于边坡工程建设来说,安全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够减小风险性,而且也是为后来的工程施工工作顺利进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安全评估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不能顾此失彼,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误,也失了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的初衷[2]。

3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

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有多种方法值得借鉴和采纳,笔者在这里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两大类主要的安全评估方法。

3.1定性和定量安全评估

风险作为一种用来考虑和评估工程实践中诸多不确定和无法预测因素而导致工程失事的一种手段时,是所有岩土工程中先天固有的且不可忽略的。目前,我国的工程技术水平虽然已经远远高于以前,但是还没有达到能够完全预估风险的水平,因此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格外费心,要意识到和认识到风险在工程实践中的先天存在性,并且能够运用与经济相平衡的原则对工程失事的风险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做到风险规避和降低风险造成的危害。一般来说,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中,风险分析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而风险分析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定性评估,另一种是定量评估。这两种评估方法大有不同,各有侧重和特点[3]。首先是定性评估。定性评估分析主要应用于工程建设前的管理分析。在边坡建设中,工程前的管理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它决定着工程施工后的发展状况。定性评估分析的结论通常会使用危险性极高、高、中等这样的词语进行表述。在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定性风险评估的时候,主要还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做的。第一是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对风险进行量化处理这种量化处理必须要事先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在得出合理结果的基础上再进行量化处理。此外,还需要工作人员事前对历史事故资料进行收集调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对事故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可以对工程施工地的地形、地貌进行一个大致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经验对各方面的风险进行合理地评估。定量风险分析是建立在风险概率和以人员伤亡和财产为定量指标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决策系统。一般来说,定量风险分析都是依据一定的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再通过计算得出的数据进行一个概率分析[4]。其中,数据包括灾害发生频率数据、个体脆弱程度数据、以及财产损失数据等,这些数据都是能够间接或者是直接体现风险因素的存在。因此也是定量分险分析的重点所在。总之,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定性或是定量评估,这是由工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可能的结果决定的,而不能一言蔽之,此外,不管是定性或是定量评估,必须要确保有效资料的质量和数量是一致的,这样得出的评估结果才是有效的[5]。不过这里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不可用于所有边坡工程,只用于共性),一般范围比较大、资料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足的时候,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会采用定量评估,不适宜定性评估。而当安全评估的目的在于对工程安全性进行补充说明的时候,定性安全评估的方法则比较推荐使用。不过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真正采用哪种评估方法,还是要对工程自身进行分析才可以。

3.2合理的风险管理

安全评估与风险二字是脱不了干系的,因此,要进行安全评估,风险管理也是少不了的工作之一。但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内容是非常多的,而且也有一定的难度。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首先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对破坏模式及破坏后果的分析来加强监测。这里的监测指的就是风险监测,如果施工单位能够事前监测到风险的发生,那么后面就能够省下很多麻烦,也有利于节省施工单位的投入成本。此外,施工单位还必须对健全边坡工程的正式运行和维护规程,从规章制度出发,约束各种风险行为和举措。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定期对边坡工程项目进行安全评价,检查所有的安全问题及安全工作,以确保安全性[6]。除了上述几点,施工单位还要进行初步风险分析,对边坡工程项目潜在缺陷先行调查,并推荐改善工程安全的措施,并且在边坡工程安全决策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恰当形式的风险评估。

4结束语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探究不难得知,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的重要性在哪里。实际上,边坡工程建设的难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工程建设,这种高于并不是指边坡工程本身,而指的是在精确度方面,边坡工程建设不容一丝疏忽,必须要是百分百真确,要采取绝对科学的方法进行边坡建设。这种特性的存在也使得边坡工程建设的安全评估工作迫在眉睫。安全评估能够实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失误率的降低,而且有利于事前发现工程的漏洞,值得推崇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宋克志,王梦恕.盾构的选型及国产化问题初论[J].西部探矿工程,2014(5):99-100.

[2]陶履彬,李永盛,冯紫良,等.工程风险分析理论与实践: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风险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家臣.边坡工程随机分析原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4.

[4]陈祖.土质边坡稳定分析:原理•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5]李典庆,唐文勇,张圣坤.海洋工程风险接受准则研究[J].海洋工程,2013,21(5):99-102.

建设安全评估第3篇

关键词: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风险因素

对于一项工程来说,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不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也是施工单位的道德水准。安全性高的工程建设能够降低工程施工的风险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边坡工程建设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种,其危险系数是非常高的。边坡工程建设涉及很多物理学知识和计算,每一个数据的计算都必须要精益求精,不容差错,否则会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下面就从边坡工程建设的风险入手,找出安全评估的方法。

1风险因素

存在风险,即意味着安全问题。在从古至今的岩土工程分析中,对于工程中的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种,分别为管理因素、模型因素和参数因素三大类。风险因素的存在对于工程施工来说是一个致命的伤害,会造成工程失效甚至是失事,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不过,现在很多工程各师可以采用技术方法来进行风险控制,比如说他们可以分配一个的荷载安全系数来控制,但这种方法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实现的[1]。一般来说,工程施工中的风险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工程的实施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风险,有些风险是显性的,有些风险使隐性的,无论是哪一种,风险因素的存在都是需要注意的。边坡工程建设中风险因素很多,包括设计性能、工程管理、经济约束、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材料使用和类型、施工类型和方法等等,这其中有些风险因素是可以预知的,比如说材料使用和类型、施工方法、经济约束等,但是有些是隐性的,像是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往往体现在工程施工后期,而气候条件这种因素的预知也是有很大难度的。正因如此,安全评估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与质量。

2安全评估

安全评估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既可以是确定性的,也可以是概率性的结果,无论是哪种,安全评估工作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在安全评估工作中,包括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定量化的程度,都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夺,常常是与问题的复杂性、决策的重要性和所涉及的因素多少成正比。安全评估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分析与评价的联合使用。对于边坡工程建设来说,安全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既能够减小风险性,而且也是为后来的工程施工工作顺利进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安全评估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不能顾此失彼,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误,也失了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的初衷[2]。

3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

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有多种方法值得借鉴和采纳,笔者在这里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两大类主要的安全评估方法。

3.1定性和定量安全评估

风险作为一种用来考虑和评估工程实践中诸多不确定和无法预测因素而导致工程失事的一种手段时,是所有岩土工程中先天固有的且不可忽略的。目前,我国的工程技术水平虽然已经远远高于以前,但是还没有达到能够完全预估风险的水平,因此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格外费心,要意识到和认识到风险在工程实践中的先天存在性,并且能够运用与经济相平衡的原则对工程失事的风险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做到风险规避和降低风险造成的危害。一般来说,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中,风险分析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而风险分析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定性评估,另一种是定量评估。这两种评估方法大有不同,各有侧重和特点[3]。首先是定性评估。定性评估分析主要应用于工程建设前的管理分析。在边坡建设中,工程前的管理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它决定着工程施工后的发展状况。定性评估分析的结论通常会使用危险性极高、高、中等这样的词语进行表述。在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定性风险评估的时候,主要还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做的。第一是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对风险进行量化处理这种量化处理必须要事先对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在得出合理结果的基础上再进行量化处理。此外,还需要工作人员事前对历史事故资料进行收集调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对事故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可以对工程施工地的地形、地貌进行一个大致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经验对各方面的风险进行合理地评估。定量风险分析是建立在风险概率和以人员伤亡和财产为定量指标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决策系统。一般来说,定量风险分析都是依据一定的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再通过计算得出的数据进行一个概率分析[4]。其中,数据包括灾害发生频率数据、个体脆弱程度数据、以及财产损失数据等,这些数据都是能够间接或者是直接体现风险因素的存在。因此也是定量分险分析的重点所在。总之,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定性或是定量评估,这是由工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可能的结果决定的,而不能一言蔽之,此外,不管是定性或是定量评估,必须要确保有效资料的质量和数量是一致的,这样得出的评估结果才是有效的[5]。不过这里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不可用于所有边坡工程,只用于共性),一般范围比较大、资料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足的时候,边坡工程建设安全评估会采用定量评估,不适宜定性评估。而当安全评估的目的在于对工程安全性进行补充说明的时候,定性安全评估的方法则比较推荐使用。不过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真正采用哪种评估方法,还是要对工程自身进行分析才可以。

3.2合理的风险管理

安全评估与风险二字是脱不了干系的,因此,要进行安全评估,风险管理也是少不了的工作之一。但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内容是非常多的,而且也有一定的难度。在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首先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对破坏模式及破坏后果的分析来加强监测。这里的监测指的就是风险监测,如果施工单位能够事前监测到风险的发生,那么后面就能够省下很多麻烦,也有利于节省施工单位的投入成本。此外,施工单位还必须对健全边坡工程的正式运行和维护规程,从规章制度出发,约束各种风险行为和举措。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定期对边坡工程项目进行安全评价,检查所有的安全问题及安全工作,以确保安全性[6]。除了上述几点,施工单位还要进行初步风险分析,对边坡工程项目潜在缺陷先行调查,并推荐改善工程安全的措施,并且在边坡工程安全决策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恰当形式的风险评估。

建设安全评估第4篇

【关键词】医院安全生产;评估机制;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不断提高,一旦发生医院安全事故,容易造成人员及经济的重大损失,这就给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分析,建立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在对安全风险进行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可行的防控措施,推进隐患整改落实,消除隐患风险,维护医院安全管理秩序。

1安全生产评估的定义

安全生产评估是指识别危害是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部分。若不能完全找出安全事故危害的所在,就没法对每个危害的风险作出评估,并对安全事故危害作出有效的控制。当任何生产经营活动被鉴定为有安全事故危险性时,便应考虑怎样进行评估工作,以简化及减少风险评估的次数来提高效率。安全风险评估主要由以下3个步骤所组成:识别安全事故的危害、评估危害的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措施及管理。

2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的作用

2.1建立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的必要性

医院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各类患者及陪伴人员多,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较严重的生命与财产损失,社会影响较大。从医院环境来看,存在着一些不安定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医患矛盾引发的涉医案件,易发、高发。由于我国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部分人员钻法律漏洞,对自己有利时相信法律,对自己不利时就靠胡闹,认为靠“闹”就可以给医院施压,来争取利益最大化,这给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二是消防安全隐患不容忽视。2012年—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生火灾2389起,死亡8人,直接财产损失1328.1万元。2016年,全国医院共发生火灾442起,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253.3万元。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日益增长,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设备不断革新,医院消防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大,消防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三是特种设备发生故障引发事件。医院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电力系统、医疗气体、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大量使用,也同样存在潜在的风险。一旦上述事件的发生,如果处置不当,就会演变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2.2建立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的实用性

在于一旦发生事故,可以节省应急反应时间,各部门能依照机制按预案启动联动,有效避免人力财力的浪费。对于一些人为麻痹大意、管理疏忽造成的事故,如果按照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能够预测到,及时消除整改就能有效地避免其发生。即使面对一些偶发性事件,只要把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做得完善,就可以将人、财、物损失降到最低。目前,医院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系统性的评估、预防机制还不完善,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人员严重缺乏,技能还比较落后,维护维修不到位等问题,这给医院保卫部门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更个性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医院建立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是最好的办法。

3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分类

做好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就是保障医院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状态,医院安全生产管理的风险在于管理者对客观现实预判不足,主观方面认识局限导致实际结果偏离预期。因此,对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首先要清楚医院安全管理存在哪些风险。

3.1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风险

3.1.1因人为管理不到位,麻痹大意造成的可预防性安全事件与不可预测的安全事件相比,人为管理不到位可预防性安全事件侧重于个人行为的非意图性。其通常是由于个人安全意识淡漠,疏忽大意导致的安全事件。如:使用电气设备因不当违规使用引发火灾,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国医疗机构共发生火灾4173起,因电气故障引发的火灾2005起,占总数的48%,为火灾的首要致灾因素。从医院火灾的起火原因来看,违反电气安装使用规定引发的占47.5%,用火不慎占8.1%,吸烟占6.1%,生产作业占3.2%,自燃占2%,放火占1.6%,玩火占1.1%,雷击占0.2%,原因不明确及其他占24.9%。此类事件,首先可通过多层次、广范围的安全培训教育,树立医务人员的“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识。其次,将安全责任制落实到每个病房、诊室,使每位医务人员都参与到医院安全管理中去,形成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3.1.2人为意图不可预防事件其特点是发生频率较大,突发程度高,过激行为强,负面影响大。对待此类事件,一方面做好医院急诊、儿科等容易发生伤医事件区域的人防、物防、技防设施设备,如配备保安队员定点守护,安装一键式报警设备等。另一方面,加强医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熟悉工作区域的逃生通道等。同时,要做好信息沟通,加强与公安部门的研判及联动机制。3.1.3自然灾害安全事件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闪电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医院面对的自然灾害事件主要有地震、洪涝、台风、暴雪等。此类事件伤及面广,损害性强,对待这种安全事件,一方面需要医院的硬件建设,如避难场所,紧急救援装备的配置,医疗救援物资的备用,后勤保障的粮食、水的物资储备,紧急联络的通讯设备等。另一方面,需要对医务人员、义务消防队员进行地震、洪涝等灾害的培训教育及逃生救援演练。以上这些问题成因复杂,涉及面广,处置难度大,造成后果影响大。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需要发挥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的作用,从客观规律出发,面对医院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思考建立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的方式方法。

3.2医院安全生产管理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后果等级

根据《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的要求,医院应开展灾害易损性分析,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及应对策略。按照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概率等,得出医院各类安全生产管理事件存在的风险等级。同时,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服务影响、社会影响、舆情关注度、应急准备、反应速度等进行等级分析,从“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层次对风险后果进行划分。

4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的性质

医院面对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需要在医院党政的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根据工作中存在的或者可能存在的隐患,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研判风险性质,认清风险实质,建立责任机制,制定具体防范风险预案。

4.1合法性评估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估,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符合党的方针路线。

4.2合理性评估

评估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是否符合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评估要结合实际,要及时收集、分析、研判原因,加强沟通,达到问题的和谐解决。

4.3可控性评估

在预计到风险时,评估各类风险是否会给医院安全生产管理造成影响,如何解决问题,规避风险,应急准备以及消除隐患的能力,制定的应急预案和措施是否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4.4动态性评估

评估不是静态的,其将根据隐患自身的发展变化而进行变化调整。对于一件存在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事件,要充分设想其发展状态,并预先制定解决应急方案,要密切跟踪事态变化,对评估进行调整。

5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的方法

建立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医院安全管理水平,充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应急有备”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5.1确定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组织构成,制定评估方案

根据医院安全生产管理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及等级分类,建立评估机制应建立组织体系,并明确责任。5.1.1组织体系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小组是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下设机构,由主管安全院领导任组长,院办、党办、保卫、总务、设备、医务为成员。同时可邀请消防、公安等部门专家为顾问,进行科学论证,参与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和风险防控具体工作。其职责是进行日常工作中的风险评估,确保医院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督促检查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对评估出的隐患问题,落实防范、化解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隐患得到妥善处置;加大宣传教育,调动医护职工参与到安全生产督查工作中去。5.1.2组织责任做好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确保医院安全工作目标实现;严格督查和指导,确保工作落实;针对评估出的问题,落实防范措施;加强调研,健全机制,确保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5.1.3定期进行评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消防安全、治安防范等专项性评估,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研判。评估的方法可采取多种方式,问卷调查、专题协调会等形式,广泛征集职工意见。5.1.4树立责任主体意识,严格督查考核设立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有专职部门进行督查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强化“党政同责,失职追责”和“管医疗必须管安全、管科研必须管安全、管教学必须管安全”的监管意识。发现隐患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并抄送其主管院领导,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台账,督促职能部门尽快整改落实消除隐患。

5.2针对评估意见,不断完善制度及预案

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报告制定出来后,要按照程序上报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对评估出的问题需要进行整改的,职能部门要按照分工及时完成整改工作。保卫部门应为评估整改的监督部门,跟踪整改过程,对于执行不力的部门,严格上报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进行责任追究。但也应注意医院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为了保证评估结果能够真正反映医院实际,医院要不断进行制度及预案修订和应急体系的完善,保证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行之有效。5.2.1培养提高医护职工、学生正确的安全意识医院存在于社会之中,医院不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医护职工、学生面对突发事件威胁的危险不可能完全消除。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安全宣传教育,培养医护职工、学生的危机意识,提高他们防范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5.2.2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反应力量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必须在事件发生就要建立起相应的处置力量,医院应建立一支应突队伍这样才能以快制快,第一时间遏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使突发事件置于应急管理掌控之中。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评估机制可以系统、均衡地帮助我们在医院所面临的众多风险中找到发生概率高、人员伤害大、财产损失多、服务影响大的灾害风险,避免了经验主义的产生,从而真正明确医院最需要优先应对的风险。同时,也要求医务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深刻认识到建立医院安全生产评估机制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整改落实完善,使得医院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更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切实保障医院的安全管理秩序。

参考文献

[1]王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2]朱亿寒.落实安全生产创建平安医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1):80-81.

[3]姚瑶,刘瑞林,李妙,等.灾害脆弱性分析在医院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1):36-39.

[4]聂彩霞,王青,赵启邹,等.探讨KAISER模型在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5(1):140-143.

[5]魏润玲,翟书会,杨亚静.凯撒模型在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0):14-16.

[6]钟靓,傅海君,梁剑芳,等.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灾害脆弱性调查研究[J].现代医院,2015(10):128-129.

[7]杨晨,吴永仁,何艳燕,等.基于Kaiser模型的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J].现代医院,2016,16(10):1551-1554.

建设安全评估第5篇

【 关键词 】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

Information Security Hierarchy Protec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Dai Lian-fen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oration Guangzhou Branch GuangdongGuangzhou 510725)

【 Abstract 】 This paper on how to combine the hierarchy protec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to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hierarchy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provides the reference.

【 Keywords 】 information security;hierarchy protection;risk assessment

1 风险评估是等级保护建设工作的基础

等级保护测评中的差距分析是按照等保的所有要求进行符合性检查,检查信息系统现状与国家等保要求之间的符合程度。风险评估作为信息安全工作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目标是深入、详细地检查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状况,比差距分析结果在技术上更加深入。为此,等级保护与风险评估之间存在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的关系,等级保护是国家一项信息安全政策,而风险评估则是贯彻这项制度的方法和手段,在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周期和层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险评估贯穿等级保护工作的整个流程,只是在不同阶段评估的内容和结果不一样。《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将等级保护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定级,规划与设计,实施、等级评估与改进。在第一阶段中,风险评估的对象内容是资产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级。在第二阶段中,主要是对信息系统可能面临的威胁和潜在的脆弱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综合平衡安全风险和成本,以及各系统特定安全需求,选择和调整安全措施,确定出关键业务系统、子系统和各类保护对象的安全措施。在第三个阶段中,则涉及评估系统是否满足相应的安全等级保护要求、评估系统的安全状况等,同时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

等级保护所要完成的工作本质就是根据信息系统的特点和风险状况,对信息系统安全需求进行分级, 实施不同级别的保护措施。实施等级保护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了解系统的风险状况和安全等级, 所以风险评估是等级保护的重要基础与依据。

2 等级保护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结合风险评估

2.1 以风险评估中资产安全属性的重要度来划分信息系统等级

在公安部等四部局联合下发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第66号文中,根据信息和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将信息和信息系统划分为了五个等级自主保护级、指导保护级、监督保护级、强制保护级和专控保护级。实际上对信息系统的定级过程,也就是对信息资产的识别及赋值的过程。在国家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中,提出了对信息系统的定级依据,而这些依据基本的思想是根据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重要程度来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这正是风险评估中对信息资产进行识别并赋值的过程:对信息资产的机密性进行识别并赋值;对信息资产的完整性进行识别并赋值;对信息资产的可用性进行识别并赋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系统(不是信息)的安全等级划分,实际上也是对残余风险的接受和认可。

2.2 以风险评估中威胁程度来确定安全等级的要求

在等级保护中,对系统定级完成后,应按照信息系统的相应等级提出安全要求,安全要求实际上体现在信息系统在对抗威胁的能力与系统在被破坏后,恢复的速度与恢复的程度方面。而这些在风险评估中,则是对威胁的识别与赋值活动;脆弱性识别与赋值活动;安全措施的识别与确认活动。对于一个安全事件来说,是威胁利用了脆弱性所导致的,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不会自己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所以对威胁的分析与识别是等级保护安全要求的基本前提,不同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应该能够对抗不同强度和时间长度的安全威胁。

2.3 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等级保护建设的安全设计的依据

在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和进行风险评估后,应该根据安全等级的要求和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安全方案设计,而在安全方案设计中,首要的依据是风险评估的结果,特别是对威胁的识别,在一些不存在的威胁的情况下,对相应的脆弱性应该不予考虑,只作为残余风险来监控。对于两个等级相同的信息系统,由于所承载业务的不同,其信息的安全属性也可能不同,对于需要机密性保护的信息系统,和对于一个需要完整性保护的信息系统,保护的策略必须是不同,虽然它们可能有相同的安全等级,但是保护的方法则不应该是一样的。所以,安全设计首先应该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依据,而将设计的结果与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相比较,对于需要保护的必须符合安全等级要求,而对于不需要保护的则可以暂不考虑安全等级的要求,而对于一些必须高于安全等级要求的,则必须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相应高标准的设计。

3 结束语

风险评估为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是等级保护定级、建设的实际出发点,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发现信息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判断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与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不断完善等级保护措施。文章对等级保护工作中如何结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有效地支撑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贤.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的关系研究.信息网络安全,2007.

[2] 冯登国,张阳,张玉清.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综述.通信学报,2004.

建设安全评估第6篇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措施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1-0155-02

1 对地质灾害进行研究评估的背景

按照当前对地质灾害研究的通常做法来看,所谓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质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地貌的地面塌陷等情况,其余种类的与地质因素相关的灾害类型比如说地震、普通的地面沉降等,都不属于地质灾害的范畴。因为前几类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动力地质波动而产生的,而地震等灾害则主要是受地下水、岩溶等地质变动的影响而发生的。之前进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是地质灾害发生以后的救灾抢险工作,而现在逐渐发展到了预防为主、注重防治的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加大实地调研的力度,注意总结平时灾害发生的规律,紧紧围绕地质灾害发生的方方面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加强气象、国土、地质勘探等部门的联动机制,科学有效的进行提前预防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工作。对多发易发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风险评估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一是地质灾害比较易于发生的天气、地质条件和发生的原因探讨,二是多种地质灾害发生的规模和次数,三是地质灾害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和容易导致的危险方面。在对这三个方面研究的同时,要重点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地质灾害发生后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造成的损失进行统计、衡量,尤其是要特别注意灾害发生后所产生的潜在危险,因为当地质灾害发生后,许多地质灾害的产生过程还很不稳定,一旦有其他外力因素的介入,随时都有可能产生进一步质变的可能,造成二次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抗震救灾的规定办法,并且严格要求各地要对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的地区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掌握地质构造,为深入的开展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风险评估提供扎实的条件。而且,在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和预测的工作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对次生灾害的发生有科学的评价和预测,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预测和评估工作,为人民群众建设幸福美好的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注意的几个方面

2.1 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估时要树立正确的思路

通过对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对象主要包括地质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地貌的地面塌陷这几种情况,而且这几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偶然性很大,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比较严重,而且非常不容易预测,一旦发生,危害非常大。因此,我们在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时,就要结合这几种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有针对性的改变之前固定的思维方式,创新工作的思路,有的放矢,科学预测。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时,要把评估工作的重点放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大中城市、人员聚居的乡镇、农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开发的企业所在地等重要区域,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测绘比例规定,重点对主要交通线路,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国道、省道以及乡村道路等能够影响交通运输正常进行的范围内,做到重点突出,特别需要着重关注的水电站、核电站、大坝等重点设施的预测和评估。有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作引导,才能在以后的预测和评估工作中目标明确,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的预测和评估工作。

2.2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时要准确把握评估的内容

要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需要从地质灾害发生的各类条件和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诸多因素着手,全面平衡和把握当地的自然条件、天气状况、工程建设等,甚至于在之前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和造成的损失都要综合考虑到,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推算好某一地区地质灾害潜在的威胁因素,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把握和了解,就能够比较准确的得出某一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发生的机率,作出科学的评估。一是要做好对当地地质条件的勘察和研究。从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诸多因素来看,地质构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提高评估地质灾害的准确度,就要深入到当地实地查看,对某一地区内的地理环境构造、水文环境对当地的影响、岩石的厚度、分布的范围、矿产资源的分布、采矿的进度和深度等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当地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才能为科学的地质灾害评估提供准确的资料和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注意把握当地的气象和降水的规律。地质灾害的发生虽然和当地的地质条件密不可分,但这种灾害的发生也是有一定的诱因的,而气象变化、水文条件就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外在的条件。当某一地区的降水量到达一定的程度,有可能会导致地上水位的急剧变化,山洪暴发、水坝溃堤等情况就有可能出现,特别是当出现连续的强降雨等天气的时候,这种地质灾害受雨水的冲击和影响,非常容易发生大的地质灾害。所以,在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评估时,就要充分的收集、整理这些具体的资料,从而为能科学有效的进行地质灾害的评估提供坚强的保障。三是要高度重视工农建设活动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从历史上已经发生的这些地质灾害来分析,很多起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的城市建设、矿产开发、农田建设等的影响密不可分。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生产生活等活动时,要对当地的地质条件作充分的了解,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生产生活建设有可能会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出发,做好科学的规划,趋利避害,避免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四是充分尊重历史。要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对某一地区内之前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原因、次数、危害等各个方面都要有综合的分析,目的就是通过对历史教训的吸收和借鉴,能够有效的避免将来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危害,提前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人口迁移、工程改造等等手段,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也为地质灾害的正确评估提高可靠的科学依据。五是要对地质灾害本身做出正确的评估。对地质灾害的分析和研究,要从地质灾害的规模、强度、数量、造成的损失等当面去综合衡量,因为每一次发生的地质灾害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在进行统计汇总和综合分析时,要区别对待每一次的地质灾害,对上述各个方面做出精确的统计,积极的查找共性,区分个性,力求能够找出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在规律,为正确的评估提供准确的资料。六是要对潜在的威胁和风险做出评估。说到底,地质灾害发生以后,主要就是抢险救灾的问题了,我们研究的对地质灾害的评估,最重要的还是要对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和风险进行评估,从而能够提前预防,降低损失。通过对降水量、气象条件、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分析,对某一个地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和预测,通常的情况是某一地区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越大,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也就越大,反之情况也是一样。同时,通过对风险大小的评估,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有了计算之后,就能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以预防、提高抗灾能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3 在地质灾害评估过程中要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时,我们要改变以往被动的评估办法,与时俱进,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评估的准确性。在评估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对地质灾害的评估要符合某一地区的客观实际,不能闭门造车,不切合实际的胡编乱造;二是要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正确做出评估。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要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作为辅助来操作。要针对当前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简单实用的技术手段进行风险的评估和预测。在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时,要重点注意做好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性和高损性的评估。特别是对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发生频率的研究,从实际出发,对每一个地质灾害都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评估。特别要注意的是,定性和定量分析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各种影响因素之间都会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所以我们在具体进行评估时要注意区别对待。对地质灾害评估要考虑几个方面的影响,即地质灾害发生的前提条件、发生的历史规律和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等几方面的因素。根据各个因素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程度的不同,结合各个因素的具体情况,就可以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评估模式,对每个具体的地区的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每个地区的具体条件都是千差万别的,所得出的结论也必然会不尽相同,不可偏而概之,一视同仁。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时,要对发生的地质灾害的特点、损失大小、发生规律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详细的评估,特别是要对当地的人们所受到的损失进行评估,一事一研究,一事一评估,不怕麻烦,耐心细致的进行风险评估,提高评估的准确度。在牵扯到水利枢纽、发电站等工程时,要注意评估的方法,对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以及水电工程建设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结合当地的地质构造、历史规律、潜在威胁的各个方面,有的放矢的做出正确的评估,为建设安全幸福家园贡献力量。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将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为了减少损失,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需要提前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评估工作,做到以防为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发生的规律以及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评估,并根据得出的结论做好具体的预防方案和制定详实的措施,趋利避害,提前预防,为正确评估地质灾害,建设幸福安全的家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树仁,石菊松,王涛.突发地质灾害预测评价概论[J].地质通报,2008,(11).

[2] 张茂省,唐亚民.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的方法与实践[J].地质通报,2008,(8).

[3] 吴树仁.突发地质灾害研究某些新进展[J].地质力学学报,2006,(2).

建设安全评估第7篇

【关键词】既有公共建筑;评估时点;安全性风险

任何一个建筑都要经历前期建设和使用维护两个阶段,其中使用维护阶段跨越时间较长,也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公共建筑来说,使用阶段跨度时间更长,出现问题后对社会影响更大,理应是安全性风险的重点评估时段。但是目前我国针对既有公共建筑的风险评估没有详细完整的规定,只是针对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事件约定了评估的机构和内容。此外虽然有规定要对危房进行鉴定,但却要先由房屋所有权人或使用人提出申请之后方能进行鉴定,并没有涉及房屋强制性定期检测的问题1。相关部门无法律依据来对既有公共建筑整体进行强制性的周期安全评估,也无法强制要求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公共建筑进行整修。所以,针对既有公共建筑研究其安全风险评估问题势在必行。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研究了我国既有公共建筑安全风险评估的评估时点设置问题。

1 国外建筑物风险评估时点情况分析

在众多的国外建筑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文献和相关研究资料中,真正涉及风险评估时点的内容并不多,而且由于执法力度、气候、地理因素等方面的不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不大。相关研究中只有新加坡和日本在这方面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此外还有德国的行业约定俗成值得参考。

1.1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法制性较强的国家,其《建筑管理法》中就明确规定除临时建筑物和独立和半独立住宅外,建筑物在投入正式使用后,政府仍然要定期进行检查,对住宅项目规定每十年检查一次,对非住宅项目每五年检查一次,以确保其能安全使用。这是国外相关资料中对建筑物使用阶段风险评估时点较为明确的规定。但该规定主要针对的是建筑结构安全,并不包括建筑内部人员活动的安全性,因此该时点设定的并不全面。

1.2 日本

由于日本属于地震频发国家,所以日本在建筑物抗震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2,对一定规模的剧场、影院、超市、医院、学校、体育馆、美术馆和宾馆等公共建筑还要进行定期检查:在建筑竣工后第5年、第10年及之后每10年,对建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该项定期检测时点可作为建筑物使用阶段风险评估时点设置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日本对住宅类建筑还制定了详细的检查年限和修缮周期3:房屋结构三年检查一次(包括基础、地国梁、墙柱、梁板、楼梯等);房屋设备每年一次;外落水设施三年一次。虽说住宅类建筑不能代表全部的建筑物,但该修缮周期还是可以作为建筑物使用阶段安全评估的参考时点。

1.3 德国

虽然德国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关于建筑物使用阶段风险评估的具体时点规定,但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行业规定――在建筑物即将到达使用年限时,原设计单位有义务向该建筑物的现有者提供延续使用或更改用途的设计建议及需要进行安全评估的部位。即由设计单位发出提醒及相关建议,由业主进行该项工作。由此可知,在德国,由于其质量较好,建筑物在设计寿命期结束后是可以继续使用的,但其内部的各个部分都将进入到一个质量无法保证的阶段,因此如果想继续使用,则应在设计寿命期结束时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

2 安全事故的统计资料推断

对既有公共建筑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和推断,可以得出既有公共建筑风险评估时点的应设时段。

2.1 从使用原因导致事故推断

从目前统计的资料来看,既有公共建筑因使用和维护原因导致的安全质量事故并不在少数,表2-1详细列举了导致安全质量事故的具体原因和所占比例。

表2-1 既有公共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原因类型 事故原因 频率(%)

维护管理不善 未建立清灰制度(减轻屋面荷载) 16.7

未设计和考证便注胶治漏

疏水缝堵塞

下水管堵塞致使水压升高

线路老化

拆除不当

使用不当 随意改变结构用途 23.3

长期无人使用

二次装修不当

天燃气管道泄露

超荷载使用

地下水位变化 过量抽取地下水 6.7

长期不定时的滥灌水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电梯违章操作 23.3

年久失修 超寿命使用 3.3

渐发型因素 钢筋锈蚀 26.7

水土流失

久雨后贴面砖吸水饱和

无排水沟,水渗透严重

下水管破碎,生活污水浸入素填土地基

大量污水渗入地基土

气候导致冻融交替次数增加

地基长期浸泡

从上述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渐发型因素和使用不当及维护管理不当是造成既有公共建筑安全事故的主因,其中涉及到装饰材料的一般发生在使用2~5年内,因此该时段中应设立一个安全风险评估时点。涉及到管道材料的一般发生在使用2年内,因此在装饰材料设置时点之前还应设置一个安全风险评估时点。涉及到钢筋锈蚀的一般发生在使用8~10年内,一旦钢筋锈蚀就容易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在该时段也应设立一个安全风险评估时点。

此外关于超寿命期使用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有涉及:重庆一使用100多年土木结构的老房子突然倒塌,在倒塌前老屋便已年久失修存在危情。老屋原本是作为图书馆兴建的,其设计寿命大大低于实际使用年限,当其设计寿命期到达后并没有进行任何评估和鉴定便继续使用,最终造成倒塌事故。通过该事故我们可以看出,在到达使用年限时,为了确定能否继续使用该建筑,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保证安全。

2.2 从事故发生时间推断

既有公共建筑风险评估的评估时点还可以从事故的多发时段来推断。表2-2中列举了安全质量事故的多发时段及其所出现的频率。

表2-2 在使用阶段发生安全事故的事故发生时段分析

事故发生时间 2年以内 2~5年 5~10年 10年以上

频率(%) 因使用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 34.6 23.1 19.2 23.1

从表2-2中可以看出,使用2年内是所有安全事故的多发时段,该时段离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束期相距太远,故在该时段应设置一个风险评估时点,以保证建筑能安全使用,完成其使用价值;使用2~5年和使用10年以上也是事故频发的时段,因此这两个时段也应分别设置评估时点对建筑进行安全性风险评估;使用5~10年是事故发生频率最低的时段,原本作为评估时点的参考时段价值不大,但因使用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在该时段发生的频率将近20%,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比例,所以该时段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设置一个风险评估时点是比较妥当的做法。

3 使用阶段结构疲劳及损伤研究 建筑物在建成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各部分结构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疲劳及磨损,一旦这种疲劳和磨损达到一个“临界点”,结构便会产生裂缝、渗漏、剥蚀等问题,给整个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带来隐患,影响继续使用。因此有必要针对结构疲劳和损坏的“临界点”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应该设置安全风险评估的时点,进行定期检测和周期性维修,能够预防病害和破损的发生、发展,保持设备技术良好,安全适用,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3.1 我国建筑物保修期 通过我国目前对建筑物保修期的规定可以看出当前各个部分结构的正常使用年限,从中可以间接得出结构的疲劳及损坏“临界点”。

我国规定,建设工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最低保修期限4: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 5 年;供热与供冷系统,为 2个采暖期、供冷期;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 2年。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

3.2 我国既有公共建筑结构耐久性分析 由于混凝土自身耐久性差等原因,许多建筑建成后几年就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等现象,其他部分也常常由于材料的耐久性差而出现问题,因此应对结构的耐久性进行分析,找出耐久性失效的时段。

3.2.1 混凝土耐久性 我国多数既有公共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混凝土的耐久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耐久性的结构形式,然而,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这其中大部分是由于结构的耐久性不足导致的。特别是沿海及近海地区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海洋环境对混凝土的腐蚀,尤其是钢筋的锈蚀而造成结构的早期损坏,丧失了结构的耐久性能。耐久性失效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失效的最主要原因。 混凝土耐久性失效多见的是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

(1)混凝土碳化5 混凝土的病害主要有裂缝、渗漏、剥蚀三种,其中影响安全和使用的最大病害是裂缝。而混凝土出现裂缝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碳化导致的,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达到使用寿命的标志一般认为是混凝土碳化到钢筋表面或钢筋锈蚀后构件出现顺筋裂缝。

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因素:混凝土密实度越大,碳化速度越慢;二氧化碳浓度越大碳化速度越快;环境温度越高,碳化速度越快;环境相对湿度在50~70%时,碳化速度最快。这些因素可以从时间中体现出来,基于Fick第一扩散定律的碳化模型认为混凝土的碳化深度D与碳化时间t的关系式为:

D=α*t1/2 (3-1)

式中,a为碳化速度系数;D为混凝土碳化深度(mm);t为测定D的碳化时间(年)。

由现有资料可以看出,建筑物使用10年其结构碳化深度一般是15~20mm,使用20年的为20~23mm,使用30年的大约在25mm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造成碳化深度不同。我国环境正在不断恶化,目前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的30%,酸雨会导致混凝土碳化加剧(酸雨中含有较多的酸性物质,雨水直接与混凝土中的Ca(OH)2作用,使混凝土碳化速度加快),我国目前关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规定中最薄的仅有15mm(一类环境、C25~C45、板、墙、壳),根据上述资料所表明的碳化深度有必要在使用10年进行一次安全性风险评估。除此之外,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在进行该评估之前也应适当增加一个评估时点。

(2)钢筋锈蚀及混凝土腐蚀6 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是影响服役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在有水、二氧化碳的环境下,混凝土中埋置钢筋表面的钝化膜被逐渐破坏,钢筋就会发生锈蚀,并且随着锈蚀的加剧,将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破坏,钢筋受力截面减少,结构强度降低等一系列不良后果,从而导致结构耐久性的降低。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图3-1):

图3-1 混凝土中钢筋腐蚀过程示意图

从图3-1中可以看出,t0> t1> t2> t3。即当混凝土表面出现破坏现象后,很快结构便需要进行全面大修,因此,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顺筋开裂的临界时间点是一个安全评估的关键时点(t0+ t1)。上面已经讨论了碳化时间,在此基础上考虑氯盐污染可以得出t0大大低于碳化时间,又根据现有资料可以看出,t1大约为t0时间的一半,t0+ t1基本可以定在使用10年。

3.2.2 其他材料结构耐久性 其他材料结构主要包括装饰工程和水电管道工程,该结构部分对建筑整体稳定性影响没有混凝土结构大,但因其与既有公共建筑中人员活动安全密切相关,因此,该部分耐久性也是使用阶段安全性风险评估时点需要研究的部分。

对于防水材料来说,其老化期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约为8~15年。虽说很多建筑物防水耐久性最低为10年,但因为目前在防水工程中普遍存在的施工不过关和材料质量不合格等原因,实际上防水材料普遍在5年内便出现老化现象,尤其是中小学的校舍,往往使用不到3年,防水材料就需要重新进行铺设或加盖。对于内墙面、地面装饰来说,由于既有公共建筑中人员流动性较大,使用频率较高,其老化要比防水材料早,如:墙面、顶棚抹灰层脱落多发于使用3年;地面空鼓开裂、大面积起砂多发于2年;门窗翘裂、五金件损坏也多发于2年7。对于外墙面砖尤其是许多大型公共建拥有的玻璃幕墙来说,其发生脱落的时间大约为使用5年。既有公共建筑的管道和供热供冷系统较多、使用也较频繁,故此其结构老化的速度也较快,大约在使用2~3年。

4 结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文中第一节通过对国外资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值得我国借鉴的评估时点为使用5年、使用10年及之后每10年、设计寿命结束;第二节通过两个不同的角度对现有的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评估时点的建议时段为使用2年内、使用2~5年、使用8~10年、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第三节罗列了我国的保修期、相关需要进行质量检测时点的法规,还对结构的耐久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结构的疲劳及损伤“临界点”为:2年、5年、10年。

综合上述三方面的考虑,针对我国既有公共建筑安全风险评估时点设置问题,本文通过上述研究给出以下建议。建议设置在:使用2年,使用5年,使用10年及之后的每10年,设计使用期结束后每年。具体见图4-1。 值得注意的是,既有公共建筑在其较长的使用维护期内,发生对建筑物使用安全产生较大影响事件的可能性较大,故还应对这些偶发事件(地震、恐怖袭击、非常规性暴雨、使用功能改变等)进行研究,分析其给建筑物带来的安全性风险,进一步确定既有公共建筑的特殊评估时点。

图4-1 既有公共建筑安全性风险评估时点

参考文献:

[1]《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1989制定,2004年修正,建设部第129号令).

[2] 肖元真,叶松青 发达国家抗震救灾的有效方法及启示[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3] 潘其源 房屋修缮技术[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40条 2000年1月10日.

[5]《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进展》.

[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7] 《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