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公共安全(合集7篇)

时间:2023-09-20 18:16:02
企业公共安全

企业公共安全第1篇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300523.SZ)主要从事公共安全应急平台软件、应急平台装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相关服务。

公司公共安全应急平台软件产品包括省级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等。

公司公共安全应急平台装备产品包括:现场应急平台等。

快速增长的朝阳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每年因各种天气气候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顷,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害影响的人口约到6亿人次,平均每年因受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 GDP 的3%-6%。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2011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11752.4亿元、2523.7亿元、5339.9亿元、3096.4亿元。

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减少灾害损失,中国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社会防灾减灾能力和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应急平台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2009年应急平台建设开始在全国快速展开,到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19.53亿元。2009-201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68.68%。“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管理体系。根据建设需求,应急平台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其中,应急平台软件在应急平台中所占投资比重约在16%左右,在应急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对软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软件投资额有显著提升, 预计市场规模将快速发展,未来应急平台软件加上相关服务的比重将增加至20%以上。

随着应急平台的建设,相关装备市场也开始兴起。当前,应急平台装备在应急平台中所占投资比重约在25%左右,2014年应急平台装备市场规模达到4.97亿元。

技术优势确立市场领先地位

2006年,“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研发启动后,公司全面参与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规划设计与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完成了部级、省级、地市级和相关部门的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软件与数据库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并规划研发与之相应的成套化应急平台装备。

随着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互联互通工作全面展开,公司承担了部级和20余个省部级、200余个地市区县级应急平台的建设,推动了国内第一轮应急平台的建设。

基于技术上的优势以及对公共安全应急领域长期深入的研究,2010年11月,公司参与的“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系统与装备的研究、集成和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国家在应急领域颁发的最高奖项,奠定了公司在应急平台市场的领先地位。

公司的应急平台装备产品通过软件的“硬件化”,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且公司的应急平台装备产品具备与应急平台软件互联互通的优势,在市场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由于在应急平台领域的领先地位,2013年,公司被认定为北京市物联网应急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公共安全物联网应急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

公司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和应急平台装备产品的预测预警、风险分析、多方协同、数字预案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公共安全第2篇

安全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都占当年GDP的2%以上,例如,2004年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505亿元。约占当年 GDP 2.15%。 另外,我国职业危害现象也十分严重,据统计,近年来,每年新发职业病例数均在万例以上,且逐年上升,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上。截至2002年底,全国累计发现尘肺职业病患者58.14万人,尘肺职业病疑似患者60多万人,每年患者死亡0.5万多人,每年发生各类急性职业中毒200多起。

由于安全事故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再加上职业病危害严重,所以安全生产工作日益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人民群众的关注,于是,《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迅速出台,“安全事故少一些”成为2005年百姓经济生活十大期盼之一。

一、安全生产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安全生产行政管理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一个主要方面,安全生产与公共管理之间密不可分的。

1、搞好安全生产是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它是我们在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时应树立的一种哲学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就要求我们要把消灭事故、减少损失这一崇高职责放在一切安全管理活动的中心。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对现代安全管理工作来说,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含义是:1)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员工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企业和员工都是安全需要的主体;2)安全生产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但要通过预防事故、减少损失来实现;3)预防事故、减少损失要靠“人”来实现。人是一切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安全生产工作当然也离不开人,所以必须充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提高人的综合安全技能,把企业员工培养成为富有安全主体意识和安全创造力的人。

2、搞好安全生产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统筹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当然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方针。1)安全生产是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做好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最能体现人的生产、生活质量,也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安全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现代人类发展观的根本变化,衡量发展不仅仅应看经济是否增长,还要考虑资源、环境、社会以及人的安全健康是否都全面进步、全面发展。

3、搞好安全生产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其目的就是要建设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1)、充满活力;2)公平与正义;3)诚信与友爱;4)民主与法制;5)安定有序;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的安定有序,是指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安全感、富有秩序的社会。这里所说的安全,包括国防安全、公共安全(即社会治安的安全)、生产安全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安全。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人富裕起来之后,就希望安全,就需要安全。 如果连包括生产安全在内的安全这一基本需要都得不到满足,那么人就不会发挥充分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社会就会出现震荡和波动甚至混乱,和谐社会建设也无从谈起。所以,安全生产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于2004年12月在发表“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的讲话时郑重指出,“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4、搞好安全生产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坚持“以人为本”,即坚持以人为根本,包括坚持尊重和保护好人的各种基本权利,包括生产安全在内的安全权利,那么,就首先应把保护人民群众的包括生产安全在内的生命财产安全工作当作各级政府、部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之一这就是要安定有序,当然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富于秩序,不出安全事故,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和职业病危害等。

国务院总理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社会管理……,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安全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把加强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程,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安全生产法》第八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和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第302号令)第四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采取行政措施,对本地区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保障本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需要。2000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我们党只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首先, 安全生产工作,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与保障,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保护手段,因为大工业的发展是带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没有工业安全生产,大工业的发展就会因事故的频发和人员财产损失而放慢了前进的脚步;再者,人是先进生产力中的最活跃因素,也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搞好工业安全管理,就保护了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从而保护了发展先进力的决定性要素――人;最后一点就是,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一,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其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和消灭事故,从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根本利益之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1月9日,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把人们对工业安全管理的认识提高到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该《决定》指出,“搞好安全生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向。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 性和现实紧迫意义,动员全社会力量,各抓共管,全力推进。”

二、安全生产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所以,安全生产与企业管理也是密不可分的。

1、搞好安全生产是企业应尽的法定责任。《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第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第八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夫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逾期未改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以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2、搞好安全生产是企业本身经营活动的职能之一。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创始人法约尔(HenriFayol)1916年在其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首次指出,安全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六项基本职能之一。他认为,“企业经营的全部活动,包括六个方面: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② 其中的安全活动是指企业对财产和人员的保护,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安全生产工作。所以,要想把企业经营得更好,安全管理工作不可少。

3、搞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是激发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的需要,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马斯洛(Abraham H ・ Maslow)1943年在其名著《人类动机论》一书中指出,“人的各种需要可归纳为五大基本需要,并可按照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排成一个五级阶梯。如图。

这五大基本需要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的安全需要是指,人们希望保护自己的身体和情感免受外界因素的伤害、威胁,并希望自己已满足的需要、已得到的利益不再丧失,以及尽量保持对今后不确定性的控制,例如工作上的安全,即劳动安全以及免受失业、职业病和有职业安全感,这些需要是通过企业采用安全的设备、医疗保险和退休福利来实现。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被激发并起到激励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只有满足从业人员的生理需要和包括生产安全在内的安全需要等这两个基础需要,才能激发并满足从业人员的高级需要,才能更好地激励企业的从业人员,才能使其从业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大大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另外,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也可使企业降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带来的经济损失,这在实际上等于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也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公共安全第3篇

然而在万众期待的同时,一场重要的战斗其实早已打响,那就是杭州G20峰会安保通信专网建设项目。不同于公众通信网络,这张专用通信网将用于大会安全保卫、指挥调度、传递关键敏感信息等重要任务。这个即将服务于顶级国际会议的通信专网有哪些特点,以及哪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为此,记者专程走访了为该项目提供主设备的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与海能达公司副总裁孙萌深入沟通,了解G20项目的技术实现和服务保障。

扎实创新的国产技术

G20峰会万众瞩目,为确保峰会顺利召开和大会安全,负责大会安保的公安干警们需要一套高效、便捷、随需而通的专用无线通信网络。这套网络必须能够满足至少5000人规模的通话、指挥调度以及关键时刻的应急处突需要。

据孙萌介绍,海能达公司承接并完成了杭州G20重点区域安保通信网络的前期规划、勘查、设备安装、网络维护等一系列工作。根据峰会核心区域、主要路线以及峰会日程安排所涉及到的安保工作实际需要,海能达公司详细规划了会议区、高速公路沿线、检查站等重点区域的专用网络覆盖,采用具有自主产权的PDT(警用数字集群)标准和技术设备搭建了国际领先的数字集群网络。

海能达是PDT标准制定工作的主要牵头单位及标准贡献者,目前PDT系统和终端设备均已实现国产化。公安部已于2014年将PDT确定为公安警用数字集群唯一标准。近年来,经过全国多个省市警用PDT网络的建成使用以及海外130多个国家的应用实践,PDT已被证明是技术可靠、贴近中国警察实战需求且国际领先的集群通信技术。

为了充分考虑该地区原有集群系统仍在网使用,海能达还特别部署了最新推出的PUC系统,借助该套系统,新建PDT数字集群网络能够与原有的数字集群、模拟集群网络无缝衔接,保护既有投资的同时也扩充了集群调度的范围和能力。

PDT系统的一大优势是大区制覆盖,但专网无线频谱资源紧张仍是无可避免的瓶颈,针对此次G20重点区域的无线频点少、覆盖呈线状以及话务量呈现明显波峰、波谷等显著特征,海能达公司特别采用了群组基站技术。在群组基站范围内,所有组内基站配置相同,通过基站控制器在逻辑上“克隆”出多个基站,使高速公路交警在移动过程中相当于没有越区切换,同时具备如动态重组、优先级呼叫等完整的集群通信功能,解决了频率资源少与覆盖半径大之间的矛盾。目前,这一技术成功应用于该项目的高速公路沿线重点区域。

整个集群通信网建设了以浙江省公安厅控制中心为核心的指挥调度系统,与浙江省PDT数字系统交换中心联网,实现对全省网管进行管理,以保证对全省各地市、各系统的指挥调度,从而实现全省各地市系统的互联、跨系统漫游与呼叫。

攻坚克难的中国速度

谈起G20项目的具体实施,孙萌总感慨之中不乏自豪:“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的团队久经锻炼而且责任心极强,仅用了一个月就顺利完成了全部任务!”

虽然G20峰会本身只有2天时间,但是大会的筹备工作早已启动,各项准备和演练均需要用到指挥调度系统,因此专网通信的建设必须提前完成,为夯实安保工作提供技术条件。

为此上级要求,浙江高速交警集群通信专网必须于6月20日之前建成调通。接到命令时已经是5月中旬,然而摆在海能达面前的除了紧张的工期,还有诸多现实困难需要克服。比如,此次网络规划涉及浙江省多个地市及其连接线,需要最快地在大区域范围里找到符合网络最优覆盖、供电保障齐全、易于应急维护的数百个站址。

在施工期间,江南已进入梅雨季节,施工人员每日踏着黄泥跋涉穿梭于网络铺设到的高山、桥梁、隧道之间,车马难行之处就只好身背肩扛,特别是在隧道、山巅等高风险站址施工时可谓历尽艰险。与此同时,上级对该网络建设寄予厚望,也提出了高于普通专网项目的建设质量要求,不仅要准时调通,还要确保更高的通信质量、应急响应速度,彻底解决这一路段历史遗留的高速公路集群覆盖难题。更高要求的出发点是为了峰会的安全,这也是全体参与项目的同志们共同的出发点。

关键时刻,海能达公司顶住了压力,迅速抽调由研发、测试、生产和施工各线的骨干力量组成项目团队奔赴一线,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网络规划、最高的效率完成设备供货和运输,并以最优的质量完成网络建设,不仅于6月15日完成了网络交付,而且还腾出了10天的调试期。一个月,海能达创造了新的中国速度。

勇于担当的民族责任

G20峰会通信保障,我们自己的通信系统到底能不能完成关键型任务?我们的网络能不能保障各国领导人安全出行和参加活动?中国自己国土上的安保工作需不需要借助国外力量才能完成?这关乎国际尊严,也关乎中国的大国形象。

海能达作为中国本土企业,承接具有高度机密性质和重大专项的专网通信建设任务,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民族责任的重要体现。

谈到民族责任,孙萌话虽不多但字字铿锵:“国家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对我们来说就是义不容辞。”他表示,能够承接G20专网项目,海能达不仅感到民族自豪感,更感到责任担当的自豪感。接到任务后,海能达第一时间想的是解决问题,完成好任务,而不是提条件、提要求。

另一方面,中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网通信技术标准,有以海能达为首的一批企业组成产业梯队,有公安部及部属几个研究所的支持与配合,更有各省市公安部门广大民警、交巡警、武警官兵的用户基础。因此,海能达作为本土企业在响应国家需要时,也有了更强大的背景支持和信心保障。

近年来,海能达作为国内应急通信领域龙头企业,在国家和民族需要时从来都挺身向前。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盐城龙卷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海能达组建救援队,捐助的通信器材和救援设备以及派出的应急通信专家在第一时间抵达灾区,成为抢险救灾的重要力量。

国家的需要就是命令!孙萌表示:“海能达一向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这也正是我们‘应所需,畅所能’企业理念的具体展现。”

历练公共安全领域应急通信专家

南京青奥会、博鳌论坛、APEC会议、抗战70周年阅兵……近年来,海能达不断承接重大活动安保项目,正逐步成长为公共安全领域应急通信专家。

一个企业成为某领域专家,代表着至少在两个方面赢得业界广泛认可:

其一是服务能力的专业性。屡次大型活动安保项目不仅为海能达赢得声誉,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积累了针对不同环境和需求的安保实施经验。此次G20专网项目海能达根据上级要求给出了恰当而可靠的专网规划,证明海能达已具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结合其强大的产品交付能力,覆盖专网领域几乎所有技术体系的研发能力,海能达公共安全领域服务能力的专业性日趋凸显。

其二是服务理念的专业性。公共安全领域不需要浮夸,需要的是踏实勤奋,甚至“埋头苦干”。孙萌用一句话概括了这一特点:“许多事不但是无条件做,而且做了也不能宣传。”海能达屡次参与重大活动安保项目,对为客户严格保密这一服务理念不仅做到认同、执行,而且显然已渗透进其企业文化的血脉,这也正是专业性的具体体现。

企业公共安全第4篇

论文关键词:生产安全;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随着家乐福价格欺诈事件、康芝尼美舒利事件、锦湖轮胎质量门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国美“3.15”曝光丑闻事件、卡尔丹顿的“假洋鬼子”事件、中石化“天价酒”事件、台湾塑化剂事件、蓝月亮洗衣液“荧光增白剂”事件以及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等2011年上半年十大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相继爆发,企业危机公共关系如何处理?如何重塑企业正面形象?企业如何再次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等等问题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环境污染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生产安全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产品与服务投诉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新闻负面报道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恶意竞争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文化冲突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金融信誉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者能力素质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形象损坏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和政策变化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本文要探讨的就是生产安全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如何处理的问题。 

生产安全引发的危机,现在也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如煤矿透水、瓦斯爆炸等引起的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都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重大的生产安全引发的危机事件后,企业需要做的绝不仅仅是向公众开诚布公事件真相,更重要的是履行企业本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重塑企业一个负责任、关注公众权益和健康的正面形象,通过能彰显企业责任的实际行动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此,主要详细探讨了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宗旨和原则、程序和此类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 

一、处理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宗旨和原则 

1.宗旨:真实传播事件真相,重塑企业正面形象 

当事件发生后,与该事件有关的人们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强烈要求了解事件的状况及与自身的关系,如果缺乏可靠的信息,则往往做出最坏的设想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根据。只有真实、准确的传播,才能获取公众的信任,争取公众的谅解与配合。只有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才可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尽快恢复组织机构的社会声誉,重塑企业的正面形象。 

2.原则 

(1)实事求是,坦诚相待。企业绝不能因为逃避事实而歪曲真相,在面对危机时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坦诚地面对企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采取公开透明的原则。在现代社会,媒体的追溯力很强,组织越是隐瞒,就越容易引起媒体与公众的质疑,从而造成各种版本的猜测,甚至被少数媒体恶意炒作。 

(2)快速反应,勇于担当。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的努力控制事态的恶化与蔓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塑或挽回组织的形象与声誉。按照危机公关处理的“24小时法则”,企业应在24小时内公布处理结果,如不然,则会造成信息真空,让各种误会和猜测产生。现代媒体传播的速度迫使组织必须尽快掌握整个事件的具体情况,记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就能抵达现场,电子媒体就可以同步进行传播,这是对组织的危机快速反应能力的考验。同时危机出现时不能推诿责任,要给社会公众留下一个勇于担当的责任形象,决不能搪塞回避,应以冷静沉稳的态度镇静地处理危机。 

(3)以人为本,优先考虑公众利益。保护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失,是危机管理的第一要义,对于公众的物质利益与心理利益都不能轻视。因为在危机发展的过程中,舆论一般都会同情弱者,此时与弱者较真,会给公众留下一个不人道的印象。 

(4)分工协作,首抓新闻传播。媒体被誉为与立法、司法与行政三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已经成为许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人员的共识,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就组织,也可以毁掉组织。掌握正确运用媒体、引导媒体的技巧,可以帮助组织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把组织的损失减到最小,让组织能够长远地发展。如果不善于运用媒体,则可能使组织全军覆没,破产消亡。如三株集团、秦池集团、巨人集团。 

(5)一个声音对外说话,形成文字规范传播。危机处理的过程中,本身就容易引起猜疑,造成信息的混乱,如果此时组织内部还有多个声音对外说话,由于每个人的语言风格,对同一事物的理解角度等不同,就可能造成外界的不同认知。这就是为什么危机来临时,组织要一个声音对外说话的原因。形成文字后的语言是经过组织集体讨论的,大家共同思考,字斟句酌,可以减少语言表达的随意性,以更严谨的方式传播组织的危机处理信息。由于给了记者们文字的依据,记者们就不再重新根据组织对外发言人的言论再次组织新闻表达的语言,而可以直接根据组织的文字去组织新闻文字,减少了记者的臆测。真实准确地传播,才能获得公众的真正信任,才能把握舆论的主动权。 

二、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处理的程序 

第一,迅速成立由企业负责人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的处理事故的专门机构,迅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事态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制定周密的处理事故的基本方针和对策。 

第二,分析生产事故原因。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区别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属于内部可控的,就制定可控处理手段;属于外部不可控的,就应制定不可控的处理方案。同时,争取各界同仁和社会的资助,迅速扭转组织在社会上的不良形象。 

第三,及时、准确、完整的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故状况,并且向有关单位(如医院、消防队、公安部门、邻近部队、兄弟企业等)求救求援,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将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和企业的对策告知全体员工,获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单位员工如有伤亡,应立即通知其家属或亲属,并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满足员工家属的探视或吊唁及其他合理要求;还要做好医疗或抚恤安慰工作。 

第五,主动与新闻媒介合作,获得新闻传播的主动权。派专人接待记者,通过企业发言人随时向新闻界及时报导事故的发生、经过和处理事故的对策、进展等情况,争取新闻界的支持。与新闻媒介接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公布事故前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认识,统一口径,以免因用语不一致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公布事故人选应是组织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如董事长、总经理等,这样才具有权威性;为避免报道失实,重要事项应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发给记者;企业不能掩盖事故真相以求减少社会影响,这样做只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反感,对处理善后工作不利,如有的事项不能发表,应妥善说明理由,求得记者和社会各界的同情和理解,以得到公众的信任。 

    二是简明扼要说明事故,避免使用技术术语和晦涩难懂的语句。 

三是发表信息的时机要适宜。对于社会影响大的突发事件,发表消息越早越主动,不能因过于慎重而贻误时机,以致流言、谣言产生,引起混乱。 

第六,及时与当地社区居民沟通。如火灾、爆炸可能给当地居民带来损失的事故,公共关系人员应及时向当地居民登门道歉,说明事故造成的原因,以求得他们的理解;如给当地居民带来损失的,应该赔偿有关经济损失。 

第七,如果生产安全事故中有人员伤亡,如何善后处理,安慰受害者及其家属,便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公共关系人员应当耐心,谨慎地对待他们,先让他们对事实真相有一个较为确切的全面的了解。在宣布受害者情况之前,最好先以恰当的方式通知其家属,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赔偿问题则宜在受害者及其家属充分宣泄愤怒和不满之后,再进行理智的商谈,共同确定结论。 

第八,事态结束的声明要慎重。在调查完成、正常的运行重新开始或克服灾害之前,不要急于事态结束的声明。最后的报告应该是确定性的,并对曾经有过的各种推测做出结论。 

三、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预防 

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是未来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处理的趋势和工作重点。 

1.做好危机的预测和分析工作 

公共关系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平时对本企业内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作出预测和分析,预测的内容包括:可能发生的危机的性质、数量、规模及其后果。 

2.有精神和物质的准备 

公共关系部门对各类危机要分别制定应付办法,安排好危机中和危机后处理各种问题的合适人选,比如选好负责与新闻媒介联系的发言人。要让他们事先拟定面对不同危机时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可适当地组织应变演习。 

3.树立危机意识 

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具备危机感,增强危机意识,一旦危机发生应将它降到最低程度,并很快解决。 

4.严格管理 

危机事件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组织在生产经营中应加强管理。 

5.制定好应急计划 

安排好危机中和危机后处理各种问题的各环节合适人选。 

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质设备。例如:防火、防毒、防爆用具。 

事先同危机发生后可能需要向其求援的单位建立联系。例如:医院、消防队、公安部门、邻近的解放军部队、同行业的兄弟单位,都可能是处理危机过程中企业的求援对象。 

做好预防危机的宣传工作。将危机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应急措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印成小册子,发给全体员工,提高员工对危机事件发生的警惕性。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向员工介绍应付危机的方法,让员工对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和应付办法有足够的了解,也可在当地组织应变演习。 

企业公共安全第5篇

论文关键词:生产安全;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随着家乐福价格欺诈事件、康芝尼美舒利事件、锦湖轮胎质量门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国美“3.15”曝光丑闻事件、卡尔丹顿的“假洋鬼子”事件、中石化“天价酒”事件、台湾塑化剂事件、蓝月亮洗衣液“荧光增白剂”事件以及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等2011年上半年十大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相继爆发,企业危机公共关系如何处理?如何重塑企业正面形象?企业如何再次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等等问题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环境污染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生产安全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产品与服务投诉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新闻负面报道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恶意竞争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文化冲突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金融信誉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者能力素质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形象损坏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和政策变化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本文要探讨的就是生产安全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如何处理的问题。

生产安全引发的危机,现在也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如煤矿透水、瓦斯爆炸等引起的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都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重大的生产安全引发的危机事件后,企业需要做的绝不仅仅是向公众开诚布公事件真相,更重要的是履行企业本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重塑企业一个负责任、关注公众权益和健康的正面形象,通过能彰显企业责任的实际行动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此,主要详细探讨了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宗旨和原则、程序和此类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

一、处理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宗旨和原则

1.宗旨:真实传播事件真相,重塑企业正面形象

当事件发生后,与该事件有关的人们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强烈要求了解事件的状况及与自身的关系,如果缺乏可靠的信息,则往往做出最坏的设想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根据。只有真实、准确的传播,才能获取公众的信任,争取公众的谅解与配合。只有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才可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尽快恢复组织机构的社会声誉,重塑企业的正面形象。

2.原则

(1)实事求是,坦诚相待。企业绝不能因为逃避事实而歪曲真相,在面对危机时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坦诚地面对企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采取公开透明的原则。在现代社会,媒体的追溯力很强,组织越是隐瞒,就越容易引起媒体与公众的质疑,从而造成各种版本的猜测,甚至被少数媒体恶意炒作。

(2)快速反应,勇于担当。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的努力控制事态的恶化与蔓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塑或挽回组织的形象与声誉。按照危机公关处理的“24小时法则”,企业应在24小时内公布处理结果,如不然,则会造成信息真空,让各种误会和猜测产生。现代媒体传播的速度迫使组织必须尽快掌握整个事件的具体情况,记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就能抵达现场,电子媒体就可以同步进行传播,这是对组织的危机快速反应能力的考验。同时危机出现时不能推诿责任,要给社会公众留下一个勇于担当的责任形象,决不能搪塞回避,应以冷静沉稳的态度镇静地处理危机。

(3)以人为本,优先考虑公众利益。保护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失,是危机管理的第一要义,对于公众的物质利益与心理利益都不能轻视。因为在危机发展的过程中,舆论一般都会同情弱者,此时与弱者较真,会给公众留下一个不人道的印象。

(4)分工协作,首抓新闻传播。媒体被誉为与立法、司法与行政三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已经成为许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人员的共识,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就组织,也可以毁掉组织。掌握正确运用媒体、引导媒体的技巧,可以帮助组织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把组织的损失减到最小,让组织能够长远地发展。如果不善于运用媒体,则可能使组织全军覆没,破产消亡。如三株集团、秦池集团、巨人集团。

(5)一个声音对外说话,形成文字规范传播。危机处理的过程中,本身就容易引起猜疑,造成信息的混乱,如果此时组织内部还有多个声音对外说话,由于每个人的语言风格,对同一事物的理解角度等不同,就可能造成外界的不同认知。这就是为什么危机来临时,组织要一个声音对外说话的原因。形成文字后的语言是经过组织集体讨论的,大家共同思考,字斟句酌,可以减少语言表达的随意性,以更严谨的方式传播组织的危机处理信息。由于给了记者们文字的依据,记者们就不再重新根据组织对外发言人的言论再次组织新闻表达的语言,而可以直接根据组织的文字去组织新闻文字,减少了记者的臆测。真实准确地传播,才能获得公众的真正信任,才能把握舆论的主动权。

二、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处理的程序

第一,迅速成立由企业负责人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的处理事故的专门机构,迅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事态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制定周密的处理事故的基本方针和对策。

第二,分析生产事故原因。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区别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属于内部可控的,就制定可控处理手段;属于外部不可控的,就应制定不可控的处理方案。同时,争取各界同仁和社会的资助,迅速扭转组织在社会上的不良形象。

第三,及时、准确、完整的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故状况,并且向有关单位(如医院、消防队、公安部门、邻近部队、兄弟企业等)求救求援,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将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和企业的对策告知全体员工,获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单位员工如有伤亡,应立即通知其家属或亲属,并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满足员工家属的探视或吊唁及其他合理要求;还要做好医疗或抚恤安慰工作。

第五,主动与新闻媒介合作,获得新闻传播的主动权。派专人接待记者,通过企业发言人随时向新闻界及时报导事故的发生、经过和处理事故的对策、进展等情况,争取新闻界的支持。与新闻媒介接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公布事故前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认识,统一口径,以免因用语不一致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公布事故人选应是组织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如董事长、总经理等,这样才具有权威性;为避免报道失实,重要事项应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发给记者;企业不能掩盖事故真相以求减少社会影响,这样做只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反感,对处理善后工作不利,如有的事项不能发表,应妥善说明理由,求得记者和社会各界的同情和理解,以得到公众的信任。  二是简明扼要说明事故,避免使用技术术语和晦涩难懂的语句。

三是发表信息的时机要适宜。对于社会影响大的突发事件,发表消息越早越主动,不能因过于慎重而贻误时机,以致流言、谣言产生,引起混乱。

第六,及时与当地社区居民沟通。如火灾、爆炸可能给当地居民带来损失的事故,公共关系人员应及时向当地居民登门道歉,说明事故造成的原因,以求得他们的理解;如给当地居民带来损失的,应该赔偿有关经济损失。

第七,如果生产安全事故中有人员伤亡,如何善后处理,安慰受害者及其家属,便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公共关系人员应当耐心,谨慎地对待他们,先让他们对事实真相有一个较为确切的全面的了解。在宣布受害者情况之前,最好先以恰当的方式通知其家属,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赔偿问题则宜在受害者及其家属充分宣泄愤怒和不满之后,再进行理智的商谈,共同确定结论。

第八,事态结束的声明要慎重。在调查完成、正常的运行重新开始或克服灾害之前,不要急于事态结束的声明。最后的报告应该是确定性的,并对曾经有过的各种推测做出结论。

三、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预防

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是未来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处理的趋势和工作重点。

1.做好危机的预测和分析工作

公共关系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平时对本企业内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作出预测和分析,预测的内容包括:可能发生的危机的性质、数量、规模及其后果。

2.有精神和物质的准备

公共关系部门对各类危机要分别制定应付办法,安排好危机中和危机后处理各种问题的合适人选,比如选好负责与新闻媒介联系的发言人。要让他们事先拟定面对不同危机时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可适当地组织应变演习。

3.树立危机意识

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具备危机感,增强危机意识,一旦危机发生应将它降到最低程度,并很快解决。

4.严格管理

危机事件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组织在生产经营中应加强管理。

5.制定好应急计划

安排好危机中和危机后处理各种问题的各环节合适人选。

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质设备。例如:防火、防毒、防爆用具。

事先同危机发生后可能需要向其求援的单位建立联系。例如:医院、消防队、公安部门、邻近的解放军部队、同行业的兄弟单位,都可能是处理危机过程中企业的求援对象。

做好预防危机的宣传工作。将危机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应急措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印成小册子,发给全体员工,提高员工对危机事件发生的警惕性。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向员工介绍应付危机的方法,让员工对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和应付办法有足够的了解,也可在当地组织应变演习。

企业公共安全第6篇

【论文关键词】生产安全;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随着家乐福价格欺诈事件、康芝尼美舒利事件、锦湖轮胎质量门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国美“3.15”曝光丑闻事件、卡尔丹顿的“假洋鬼子”事件、中石化“天价酒”事件、台湾塑化剂事件、蓝月亮洗衣液“荧光增白剂”事件以及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等2011年上半年十大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相继爆发,企业危机公共关系如何处理?如何重塑企业正面形象?企业如何再次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等等问题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环境污染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生产安全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产品与服务投诉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新闻负面报道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恶意竞争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文化冲突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金融信誉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者能力素质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形象损坏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和政策变化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本文要探讨的就是生产安全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如何处理的问题。

生产安全引发的危机,现在也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如煤矿透水、瓦斯爆炸等引起的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都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重大的生产安全引发的危机事件后,企业需要做的绝不仅仅是向公众开诚布公事件真相,更重要的是履行企业本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重塑企业一个负责任、关注公众权益和健康的正面形象,通过能彰显企业责任的实际行动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此,主要详细探讨了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宗旨和原则、程序和此类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

一、处理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宗旨和原则

1.宗旨:真实传播事件真相,重塑企业正面形象

当事件发生后,与该事件有关的人们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强烈要求了解事件的状况及与自身的关系,如果缺乏可靠的信息,则往往做出最坏的设想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根据。只有真实、准确的传播,才能获取公众的信任,争取公众的谅解与配合。只有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才可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尽快恢复组织机构的社会声誉,重塑企业的正面形象。

2.原则

(1)实事求是,坦诚相待。企业绝不能因为逃避事实而歪曲真相,在面对危机时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坦诚地面对企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采取公开透明的原则。在现代社会,媒体的追溯力很强,组织越是隐瞒,就越容易引起媒体与公众的质疑,从而造成各种版本的猜测,甚至被少数媒体恶意炒作。

(2)快速反应,勇于担当。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的努力控制事态的恶化与蔓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塑或挽回组织的形象与声誉。按照危机公关处理的“24小时法则”,企业应在24小时内公布处理结果,如不然,则会造成信息真空,让各种误会和猜测产生。现代媒体传播的速度迫使组织必须尽快掌握整个事件的具体情况,记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就能抵达现场,电子媒体就可以同步进行传播,这是对组织的危机快速反应能力的考验。同时危机出现时不能推诿责任,要给社会公众留下一个勇于担当的责任形象,决不能搪塞回避,应以冷静沉稳的态度镇静地处理危机。

(3)以人为本,优先考虑公众利益。保护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失,是危机管理的第一要义,对于公众的物质利益与心理利益都不能轻视。因为在危机发展的过程中,舆论一般都会同情弱者,此时与弱者较真,会给公众留下一个不人道的印象。

(4)分工协作,首抓新闻传播。媒体被誉为与立法、司法与行政三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已经成为许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人员的共识,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就组织,也可以毁掉组织。掌握正确运用媒体、引导媒体的技巧,可以帮助组织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把组织的损失减到最小,让组织能够长远地发展。如果不善于运用媒体,则可能使组织全军覆没,破产消亡。如三株集团、秦池集团、巨人集团。

(5)一个声音对外说话,形成文字规范传播。危机处理的过程中,本身就容易引起猜疑,造成信息的混乱,如果此时组织内部还有多个声音对外说话,由于每个人的语言风格,对同一事物的理解角度等不同,就可能造成外界的不同认知。这就是为什么危机来临时,组织要一个声音对外说话的原因。形成文字后的语言是经过讨论的,大家共同思考,字斟句酌,可以减少语言表达的随意性,以更严谨的方式传播组织的危机处理信息。由于给了记者们文字的依据,记者们就不再重新根据组织对外发言人的言论再次组织新闻表达的语言,而可以直接根据组织的文字去组织新闻文字,减少了记者的臆测。真实准确地传播,才能获得公众的真正信任,才能把握舆论的主动权。

二、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处理的程序

第一,迅速成立由企业负责人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的处理事故的专门机构,迅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事态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制定周密的处理事故的基本方针和对策。

第二,分析生产事故原因。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区别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属于内部可控的,就制定可控处理手段;属于外部不可控的,就应制定不可控的处理方案。同时,争取各界同仁和社会的资助,迅速扭转组织在社会上的不良形象。

第三,及时、准确、完整的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故状况,并且向有关单位(如医院、消防队、公安部门、邻近部队、兄弟企业等)求救求援,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将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和企业的对策告知全体员工,获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单位员工如有伤亡,应立即通知其家属或亲属,并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满足员工家属的探视或吊唁及其他合理要求;还要做好医疗或抚恤安慰工作。

第五,主动与新闻媒介合作,获得新闻传播的主动权。派专人接待记者,通过企业发言人随时向新闻界及时报导事故的发生、经过和处理事故的对策、进展等情况,争取新闻界的支持。与新闻媒介接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公布事故前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认识,统一口径,以免因用语不一致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公布事故人选应是组织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如董事长、总经理等,这样才具有权威性;为避免报道失实,重要事项应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发给记者;企业不能掩盖事故真相以求减少社会影响,这样做只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反感,对处理善后工作不利,如有的事项不能发表,应妥善说明理由,求得记者和社会各界的同情和理解,以得到公众的信任。

二是简明扼要说明事故,避免使用技术术语和晦涩难懂的语句。

三是发表信息的时机要适宜。对于社会影响大的突发事件,发表消息越早越主动,不能因过于慎重而贻误时机,以致流言、谣言产生,引起混乱。

第六,及时与当地社区居民沟通。如火灾、爆炸可能给当地居民带来损失的事故,公共关系人员应及时向当地居民登门道歉,说明事故造成的原因,以求得他们的理解;如给当地居民带来损失的,应该赔偿有关经济损失。

第七,如果生产安全事故中有人员伤亡,如何善后处理,安慰受害者及其家属,便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公共关系人员应当耐心,谨慎地对待他们,先让他们对事实真相有一个较为确切的全面的了解。在宣布受害者情况之前,最好先以恰当的方式通知其家属,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赔偿问题则宜在受害者及其家属充分宣泄愤怒和不满之后,再进行理智的商谈,共同确定结论。

第八,事态结束的声明要慎重。在调查完成、正常的运行重新开始或克服灾害之前,不要急于事态结束的声明。最后的报告应该是确定性的,并对曾经有过的各种推测做出结论。

三、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预防

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是未来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处理的趋势和工作重点。

1.做好危机的预测和分析工作

公共关系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平时对本企业内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作出预测和分析,预测的内容包括:可能发生的危机的性质、数量、规模及其后果。

2.有精神和物质的准备

公共关系部门对各类危机要分别制定应付办法,安排好危机中和危机后处理各种问题的合适人选,比如选好负责与新闻媒介联系的发言人。要让他们事先拟定面对不同危机时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可适当地组织应变演习。

3.树立危机意识

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具备危机感,增强危机意识,一旦危机发生应将它降到最低程度,并很快解决。

4.严格管理

危机事件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组织在生产经营中应加强管理。

5.制定好应急计划

安排好危机中和危机后处理各种问题的各环节合适人选。

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质设备。例如:防火、防毒、防爆用具。

事先同危机发生后可能需要向其求援的单位建立联系。例如:医院、消防队、公安部门、邻近的部队、同行业的兄弟单位,都可能是处理危机过程中企业的求援对象。

做好预防危机的宣传工作。将危机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应急措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印成小册子,发给全体员工,提高员工对危机事件发生的警惕性。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向员工介绍应付危机的方法,让员工对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和应付办法有足够的了解,也可在当地组织应变演习。

企业公共安全第7篇

论文关键词:生产安全;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随着家乐福价格欺诈事件、康芝尼美舒利事件、锦湖轮胎质量门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国美“3.15”曝光丑闻事件、卡尔丹顿的“假洋鬼子”事件、中石化“天价酒”事件、台湾塑化剂事件、蓝月亮洗衣液“荧光增白剂”事件以及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等2011年上半年十大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相继爆发,企业危机公共关系如何处理?如何重塑企业正面形象?企业如何再次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等等问题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

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环境污染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生产安全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产品与服务投诉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新闻负面报道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恶意竞争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文化冲突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金融信誉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者能力素质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形象损坏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和政策变化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本文要探讨的就是生产安全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如何处理的问题。

生产安全引发的危机,现在也越来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如煤矿透水、瓦斯爆炸等引起的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都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重大的生产安全引发的危机事件后,企业需要做的绝不仅仅是向公众开诚布公事件真相,更重要的是履行企业本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重塑企业一个负责任、关注公众权益和健康的正面形象,通过能彰显企业责任的实际行动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此,主要详细探讨了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宗旨和原则、程序和此类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

一、处理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宗旨和原则

1.宗旨:真实传播事件真相,重塑企业正面形象

当事件发生后,与该事件有关的人们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强烈要求了解事件的状况及与自身的关系,如果缺乏可靠的信息,则往往做出最坏的设想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根据。只有真实、准确的传播,才能获取公众的信任,争取公众的谅解与配合。只有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才可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尽快恢复组织机构的社会声誉,重塑企业的正面形象。

2.原则

(1)实事求是,坦诚相待。企业绝不能因为逃避事实而歪曲真相,在面对危机时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坦诚地面对企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采取公开透明的原则。在现代社会,媒体的追溯力很强,组织越是隐瞒,就越容易引起媒体与公众的质疑,从而造成各种版本的猜测,甚至被少数媒体恶意炒作。

(2)快速反应,勇于担当。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的努力控制事态的恶化与蔓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塑或挽回组织的形象与声誉。按照危机公关处理的“24小时法则”,企业应在24小时内公布处理结果,如不然,则会造成信息真空,让各种误会和猜测产生。现代媒体传播的速度迫使组织必须尽快掌握整个事件的具体情况,记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就能抵达现场,电子媒体就可以同步进行传播,这是对组织的危机快速反应能力的考验。同时危机出现时不能推诿责任,要给社会公众留下一个勇于担当的责任形象,决不能搪塞回避,应以冷静沉稳的态度镇静地处理危机。

(3)以人为本,优先考虑公众利益。保护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失,是危机管理的第一要义,对于公众的物质利益与心理利益都不能轻视。因为在危机发展的过程中,舆论一般都会同情弱者,此时与弱者较真,会给公众留下一个不人道的印象。

(4)分工协作,首抓新闻传播。媒体被誉为与立法、司法与行政三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已经成为许多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人员的共识,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就组织,也可以毁掉组织。掌握正确运用媒体、引导媒体的技巧,可以帮助组织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把组织的损失减到最小,让组织能够长远地发展。如果不善于运用媒体,则可能使组织全军覆没,破产消亡。如三株集团、秦池集团、巨人集团。

(5)一个声音对外说话,形成文字规范传播。危机处理的过程中,本身就容易引起猜疑,造成信息的混乱,如果此时组织内部还有多个声音对外说话,由于每个人的语言风格,对同一事物的理解角度等不同,就可能造成外界的不同认知。这就是为什么危机来临时,组织要一个声音对外说话的原因。形成文字后的语言是经过组织集体讨论的,大家共同思考,字斟句酌,可以减少语言表达的随意性,以更严谨的方式传播组织的危机处理信息。由于给了记者们文字的依据,记者们就不再重新根据组织对外发言人的言论再次组织新闻表达的语言,而可以直接根据组织的文字去组织新闻文字,减少了记者的臆测。真实准确地传播,才能获得公众的真正信任,才能把握舆论的主动权。

二、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处理的程序

第一,迅速成立由企业负责人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的处理事故的专门机构,迅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事态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制定周密的处理事故的基本方针和对策。

第二,分析生产事故原因。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区别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属于内部可控的,就制定可控处理手段;属于外部不可控的,就应制定不可控的处理方案。同时,争取各界同仁和社会的资助,迅速扭转组织在社会上的不良形象。

第三,及时、准确、完整的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事故状况,并且向有关单位(如医院、消防队、公安部门、邻近部队、兄弟企业等)求救求援,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将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和企业的对策告知全体员工,获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单位员工如有伤亡,应立即通知其家属或亲属,并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满足员工家属的探视或吊唁及其他合理要求;还要做好医疗或抚恤安慰工作。

第五,主动与新闻媒介合作,获得新闻传播的主动权。派专人接待记者,通过企业发言人随时向新闻界及时报导事故的发生、经过和处理事故的对策、进展等情况,争取新闻界的支持。与新闻媒介接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公布事故前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认识,统一口径,以免因用语不一致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公布事故人选应是组织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如董事长、总经理等,这样才具有权威性;为避免报道失实,重要事项应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发给记者;企业不能掩盖事故真相以求减少社会影响,这样做只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反感,对处理善后工作不利,如有的事项不能发表,应妥善说明理由,求得记者和社会各界的同情和理解,以得到公众的信任。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二是简明扼要说明事故,避免使用技术术语和晦涩难懂的语句。

三是发表信息的时机要适宜。对于社会影响大的突发事件,发表消息越早越主动,不能因过于慎重而贻误时机,以致流言、谣言产生,引起混乱。

第六,及时与当地社区居民沟通。如火灾、爆炸可能给当地居民带来损失的事故,公共关系人员应及时向当地居民登门道歉,说明事故造成的原因,以求得他们的理解;如给当地居民带来损失的,应该赔偿有关经济损失。

第七,如果生产安全事故中有人员伤亡,如何善后处理,安慰受害者及其家属,便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公共关系人员应当耐心,谨慎地对待他们,先让他们对事实真相有一个较为确切的全面的了解。在宣布受害者情况之前,最好先以恰当的方式通知其家属,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赔偿问题则宜在受害者及其家属充分宣泄愤怒和不满之后,再进行理智的商谈,共同确定结论。

第八,事态结束的声明要慎重。在调查完成、正常的运行重新开始或克服灾害之前,不要急于事态结束的声明。最后的报告应该是确定性的,并对曾经有过的各种推测做出结论。

三、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预防

 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是未来生产安全引发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处理的趋势和工作重点。

1.做好危机的预测和分析工作

公共关系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平时对本企业内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作出预测和分析,预测的内容包括:可能发生的危机的性质、数量、规模及其后果。

2.有精神和物质的准备

  公共关系部门对各类危机要分别制定应付办法,安排好危机中和危机后处理各种问题的合适人选,比如选好负责与新闻媒介联系的发言人。要让他们事先拟定面对不同危机时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可适当地组织应变演习。

3.树立危机意识

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具备危机感,增强危机意识,一旦危机发生应将它降到最低程度,并很快解决。

4.严格管理

危机事件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组织在生产经营中应加强管理。

5.制定好应急计划

安排好危机中和危机后处理各种问题的各环节合适人选。

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质设备。例如:防火、防毒、防爆用具。

事先同危机发生后可能需要向其求援的单位建立联系。例如:医院、消防队、公安部门、邻近的解放军部队、同行业的兄弟单位,都可能是处理危机过程中企业的求援对象。

 做好预防危机的宣传工作。将危机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应急措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印成小册子,发给全体员工,提高员工对危机事件发生的警惕性。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向员工介绍应付危机的方法,让员工对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和应付办法有足够的了解,也可在当地组织应变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