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合集7篇)

时间:2023-09-20 16:02:24
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第1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企业文化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3-0005-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3.003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要在这种竞争中生存下来,就一定要有过硬的竞争力。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该企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只有当一个企业具备了必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经营才能有根源上的保障,才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谋得长远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为我国近年来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对其核心竞争力问题进行研究,能够使其更好地认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去培养自己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最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加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两位教授提出,我国对这一概念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相较于其竞争对手而言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的差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应当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显然并不是所有的能力都很重要。不同的行业其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不同成功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也是不同的。这样来看,我们就可以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资源中的那些最为关键的因素。

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

1.2.1 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指企业所具有的能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优势的关键性技术。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乍一看是服务、产品的竞争,但实质上则是技术层面的竞争,可以说,核心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2.2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员工素质结构、知识结构以及技能结构,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现代企业强调以人为本的文化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与人才的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1.2.3 管理能力。企业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由很多层面构成,要想发挥出1+1>2的效果,管理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其管理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保障。

1.2.4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它能在无声无息中影响企业,起到剂和催化剂的作用,凝聚企业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竞争力。自然对于核心竞争力来说,企业文化是其的一个重要支撑。另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还包括信息系统、研发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品牌等多个方面。

2 民营企业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我国民营企业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2.1 企业定位不清晰

定位不准确、定位模糊是民营企业地位不清晰的主要表现。定位不准确一般是指企业对环境因素或自身条件做出了错误的分析;而定位模糊是指企业由于没有进行决策分析的能力或者不重视,引起了企业在定位方面出现了没有清晰的战略及明确的目标,从而导致出现随波逐流的管理现象。如史玉柱的巨人集团,起初从开发M-6140桌面排版系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在1993该集团迫于同西方计算机公司的竞争的压力,做出了错误的定位决策,先是进入其没有竞争优势的房地产业,后又进入保健品业,进而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可见企业定位对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2.2 企业重组问题

2.2.1 观念落后。由于我国很多的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一方面对于并购其他企业没有什么兴趣,另一方面也非常排斥其他的企业收购自己,思想观念上不能认识到重组的重要作用,这给重组的实现带来很大的阻碍。

2.2.2 目光短浅。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在重组过程中,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布局,往往是追求眼前的财务利益,造成短期的利益消失后,缺乏后续的发展力,错过一些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机会。

2.2.3 貌合神离。在现实的企业重组中,很多民营企业将重组简单地理解为资本的合并。企业重组后,缺乏有效的协作,更缺乏技术、管理以及市场的整合。更有甚者,原有的核心竞争力都被削弱、弱化,严重阻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3 企业品牌建设问题

优秀的品牌建设是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然而,我国民营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许多误区,严重阻碍了企业品牌的建设。一些民营企业对于品牌建设的认识存在误区,将品牌与名牌混为一谈,盲目做广告宣传。还有的忽略了产品本身,而只浮在上面“创品牌”,使产品失去根基,“广东太阳神”、“陕西秦池”等都是很好的例子。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品牌存在规模小、少的问题,而且品牌的技术含量低,即使有了品牌,对于日常的维护也做得不到位,影响了品牌的长期效应。

2.4 企业激励问题

2.4.1 薪资偏低。一方面,调查显示,我国民营企业的薪资水平明显低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有的甚至相差悬殊;另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的薪资结构也不合理,缺乏诸如期权、股权等长远的激励性薪资。

2.4.2 缺乏激励性的企业文化。现在这个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还比较薄弱,从形式到内容都与优秀企业有着一定的差距,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3 民营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3.1 塑造杰出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方面,要建立全面而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家进入市场,促进企业家竞争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冒险精神的形成;政府方面,要通过完善市场制度、规范市场体系,培育企业家规范经济行为和经济伦理,为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加快政府改革步伐,遵照“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让企业获得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正创造出公平的发展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形成。

3.2 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员工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也是企业整体的一种意识形态。它能够使员工产生归属感,是协调各方关系的有效手段。只有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才能在动态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作为民营企业,首先应当树立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切实落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简单地以宣传口号、军事化管理等方式方法代替企业文化的塑造,应当从企业文化作用的对象着手,全面考虑企业的特征和员工的思想,统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时,还应做好长远的规划,避免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浮躁情绪和短期行为,因为企业文化的最终形成需要时间的积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踏踏实实地推进这项工作。

3.3 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如今世界的经济已经步入了知识时代、信息时代。原先在生产力中占主导地位的劳动力和资本已经被以技术和管理为主要要素的核心竞争力所取代。对此,民营企业应当从管理理念上着手,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制度建设上,应当充分体现出制度对人的激励和关怀作用;在管理思想上,要从时刻“管理员工”转变为让员工实现自我的管理,注意培育员工的首创精神,为企业创新提供动力。另外,还应当树立关心人、尊重人的工作作风,让员工自觉的形成企业就是家的意识,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另外,民营企业还应充分发挥自己在活力上的优势,积极吸取新鲜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让企业在管理上走在时代的前列。

3.4 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对于一个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直接影响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因此,民营企业必须规划好自身的技术创新战略。

3.4.1 主导战略。技术主导战略是指民营企业在自己原有的一项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有效的科研投入和科研活动,开发出相关的先进技术,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技术,并努力促使其成为市场中主导技术。企业凭借这一技术的主导地位,形成核心竞争力,影响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并充分利用技术专利的保护期,占据主导市场。

3.4.2 跟随战略。技术跟随是指民营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预测,对与其发展关系紧密的技术主动引进,并进行后续的科研,实现对引进技术的再利用与提高。技术创新本身是有巨大的风险的,尤其是技术主导战略,当技术创新成功时,能够获取极大的利润,但技术创新很难实现突破时,往往就会形成巨大的亏损。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资金力量可能不是很雄厚,相对于技术主导战略来说,技术跟随战略更加适用一些。

3.4.3 合作攻关战略。合作攻关是指民营企业与外部科研力量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的一种措施。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可能缺乏人才、技术、设备等相关条件,在创新上比较乏力,此时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公关战略,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积极谋求合作,以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

4 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对自身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剖析我国民营企业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为我国民营企业更好地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建伟,张正堂.过程导向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因果关系链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3,(2).

[2] 和军,武承安,于永海.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4(28).

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第2篇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会计问题;财务管理

有人将会计与企业的竞争力形象地比作成为一对“双胞胎兄弟”,这可以说是对会计与企业的竞争力最好的理解和描述,即一个企业的会计与企业的竞争力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会计的发展为企业竞争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而另一方面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又是促进会计不断完善的动力,彼此相互促进,构成了我国企业会计与企业的竞争力协调发展的重要局面。

一、企业会计出现问题给竞争力所带来的影响

1.为腐败提供机会。有一定权力的人可以通过会计失控来为达到的目的,通过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使得这些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行为得以合理化和合法化,例如通过虚增收入,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虚增或虚减成本从而造成企业的利润失真,还有一些其他的行为,都一定程度上为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给企业竞争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2.使得大量国家税收和资产流失。企业缴纳的税收是我国税收,由于会计信息的失真,造成企业实盈虚亏或虚盈实亏,通过制造虚假账户、虚增支出、隐瞒利润等手段使账面亏损,逃避国家税收。从而遭受国家的处罚

3.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由于会计资料主要是由会计人员编制和提供的,因此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直接关系到会计人员,会直接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使命感,从而有损会计人员的良好形象。

二、会计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化和完善

(一)建立战略管理计,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战略管理会计对于提高企业的核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企业开始在会计领域方面实行战略管理,实施战略管理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有关战略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战略管理会计的前提就是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主要包括当前的市场前景,成本战略分析,资源战略分析,价值链分析,尽量帮助企业实现财务战略目标。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战略信息的预测分析方面,多作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多从大局方面来分析考虑问题,在事中财务战略阶段,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财务战略措施的实行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优势,帮助企业发挥出财务战略措施的效果,在事后财务战略阶段,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财务战略成败得失的评价方面,为进一步改善财务战略积累经验,战略管理会计要积极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储备充分的财务战略信息,为充分利用企业财务资源并及时提供财务战略信息,有必要建立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平时要收集,整理来自各方面的多样化信息。

(二)进一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中,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职业素质是最重要的,是防止企业会计问题的关键,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质,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会计从业人员进一步学习、吸取、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和审计、财政、金融、税法、经济管理、法律、外语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成为熟悉政策,精通业务,遵守法纪的合格会计人才;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仅要加强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和理解,还要让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行业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使其拥有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从而使他们能热爱会计工作,并在工作中能坚持职业道德原则、经得住金钱的诱惑、坚守住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所有会计人员必须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促进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最后加强会计人员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强化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对我国的财政措施、政策、法律等的学习,加强相关知识的使用和提升,做到知法守法,廉洁自律,不提供虚假的,不真实的,不合法的记录和信息。要坚持原则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增强法制观念,加强防范意识,避免工作失误,减少经济犯罪。

(三)不断进行会计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的资源,也成为了企业核心的资源储备,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后,会计也将运用以多种属性计量计价和多元记账为主要特征。会计以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目标,让企业能正确的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决策,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立有利地位。因此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与企业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包括融资战略、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在内的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其次,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国外科技领先企业在管理上所需信息有70%来自会计部门。这足以说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磊. 企业竞争力与会计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7:226-227.

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第3篇

论文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应具备独特性,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知识,制度,资源是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四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核心技术,声誉,营销技术,营销网络,管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内部途径和外部途径两个方面。

一、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观点一提出,就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如由掌握某种重要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高效的市场分销网络形成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力,等等。对具体企业来说,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如丰田公司与中间商打交道的经验和能力,就远不及它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长重要。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严格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具备的条件

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有可能有很多,但这些竞争优势并不能都算是核心竞争力。一项竞争优势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要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也是它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如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专长是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对客户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专长,而处理与经销商关系的专长对客户来说是无关紧要的。第二,应具备独特性。如果企业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用户价值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专长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所决定。那些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基础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基础之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特性。第三,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

三、核心竞争力的内容

核心竞争力总的来说由三部分要素组成,第一是知识,第二是制度,第三是资源。

企业的运作是以知识为核心,以制度为形式,以资源为表层来的。各要素的构成,第一是领导知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和他个人的能力。第二是制度,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制度,一个叫激励制度,一个是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就是打破大锅饭,民营企业的激励制度好,但是不是有了好的激励制度,就一定成功了,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包括资本运营、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等。第三是资源,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所有资源都包括在里面,有人力资源、资金、技术、信息、自然资源,以及政府的公共关系等等。

知识、制度和资源之间的关系,第一,这三种资源是相互独立的。第二,他们之间又关联制约,知识为本,制度为形,资源为表。这三种要素的有机组合,形成了企业稳定的核心竞争力。你想拿走是不可能的,是不能模仿和克隆的。它只能是一种仿照。

可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内容很多。1、技术;2、人才;3、企业文化与管理;4、品牌与商誉;5、资本金与筹资能力;6、经营战略与策略;7、销售与渠道与营销能力;8、治理结构与董事会等等。我们还可以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因素,如资源垄断、重要客户关系、特许权等等,但对每一种“优势”,现代企业运作的实践都提出了相反的论据。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购买个性意识的崛起,消费者兴趣日益多变和随意,越来越“难伺候’’;由于自由统一市场的形成,企业正经受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酷的竞争;企业内部要素的稳固性也正在瓦解(如人才、技术、销售体系甚至产权构成等)。“没有什么东西永远是你的”,梦想靠某一优势条件过几年安稳日子,将越来越困难。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由于核心竞争力是难以触知的、暗含的企业竞争力因素的复杂集合,因此,要真正做到理性的开发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注意到竞争力因素的复杂构造关系。

西方学者鲍·埃里克森和杰斯帕·米克尔森的最新研究从较为全面的企业范围和更广泛角度来考察核心能力的组合原因。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组织资本是指组织对所承担任务的协调能力的资产,而社会资本是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的价值,它通过行为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产生。像其他资本一样,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社会资本则显示出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前者可以在组织结构中得以体现,后者可以反映出企业文化,并被看作是特定组织结构水平上的产物,二者互为补充,暗含了企业应在特定情形下寻求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在我国,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诸多能力,可以包括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施能力和多种技术能力等。有的则认为企业核心能力一般可以概括为企业技术能力和制度能力两大方面。还有的认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构成是核心技术、组织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三大要素。

也有人运用“价值链分析法”来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价值链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他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营销、来料储运、成品储运、售后服务。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源状态,要求企业特别关注和培养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能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在众多观点的基础上,一般认为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的人力资本。 2、核心技术。3、企业声誉。 4、营销技术。5、营销网络。6、管理能力。7、研究开发能力。 8、企业文化。五、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营行,发展的动力源。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打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怎样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内外两条途径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首先,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其次,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是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关键的问题,涉及到企业制度的三个方面: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管理制度。二是企业文化创新,真正认识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理念,思想范畴,是员工对整个企业发展乃至制度的一种认可,这种认可企业制度的理念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管理型企业文化,经营型企业文化,体制型企业文化。三是企业营战略创新。企业经营战略创新极其重要。企业经营战略创新的核心问题是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也就是我选择经营战略关键是我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四是企业技术创新。技术,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问题,而是技术的市场性问题。国际上技术创新有两个评价标准:一个叫技术的技术性,就是技术水平高不高。另一个叫技术的市场性,就是有没有市场需要。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考虑市场需要的问题,有没有市场需求。因此所有企业注意,你们的技术创新是建立在技术的技术性和技术的市场性的统一基础上的,绝不是一般的技术创新问题。

(二)、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首先,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第三,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因此,我们的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黄继刚,核心竞争力:未来企业竞争的基础

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第4篇

一、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及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品牌的整合规划,缺乏品牌核心价值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市场定位等战略的考虑,往往注重或片面强调一些短期的指标,如销售增长率、市场份额、利润等。部分企业虽然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还是停留在促进销售等短期目标上,重视商标的注册和广告宣传,关于品牌的整合意识比较薄弱。品牌的努力只停留在某个方面。忽视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品牌命名随意、个性雷同, 形象朝令夕改。

(二)忽视质量和服务,创新能力偏弱

许多中小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商品信用意识薄弱,急功近利,放松质量管理。同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状况整体上不尽如人意,企业层面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动力和压力,缺乏必要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且现有的资金投向也不尽合理,科技人员匮乏、科研条件差,难以保证技术创新所必须的条件。比如我国生产服装鞋帽以及玩具等企业,其主要特点是:加工能力强,而技术能力相当薄弱;产业规模大,而附加值却比较低。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不能通过有效的知识和信息来提升产品的档次,实现规模化、高效、高能、高品质生产;在市场创新方面也不能很好把握市场的走向并引领市场的时尚、开发出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新产品以发展和完善品牌的内涵。

(三)缺乏科学的品牌运营观

1.认为做品牌就是做销售量

很多中小企业常常以为强调销售量的提升,把产品销量作为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认为只要销量上去了,品牌自然就会提升。片面追求销量的结果往往导致对品牌其他要素如品牌的忠诚度等的建设视而不见,最终导致品牌软弱无力。还导致企业做广告不注重品牌形象的提升和品牌资产的积累。

2. 把商标等同于品牌

很多中小企业错误地认为只要将一个名字或图案到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就成了品牌。其实品牌是一个管理和竞争概念,是企业满足顾客心理需求从而夺取市场的工具。而商标只是品牌的一部分,商标为企业所拥有,而品牌在终极意义上是属于消费者的。

3. 品牌缺乏鲜明的个性

部分中小企业不甘心将品牌定位于一个“卖点”,以为卖点越多吸引的顾客就越多。那些试图争取所有消费者的产品,实际上将被所有消费者不取。消费者在信息接受与处理过程中也会感到一片混乱,必然造成品牌核心利益的缺失。

(四)品牌文化竞争力弱

品牌的文化内涵、文化底蕴是品牌产生巨大附加价值以及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强有力支撑。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文化竞争力比较弱,对品牌文化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大多数品牌都尚未建立起被广泛接受的品牌文化。

(五)中小企业集群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企业之间分工协作不足

一是中小企业集群的专业特色不明显,集群内各个行业的企业都有,因此企业集聚并没有真正促进产业集聚。二是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不够,核心企业的内聚力弱,相互支援、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使中小企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应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策略

(一)突出品牌个性,进行恰当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指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成功品牌的一个特性是他们被准确地定位,并进行有效地传播沟通,把品牌定位的信息明确地并以始终如一的形式传播给消费者。品牌定位是否正确是品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品牌定位中,要突显品牌的核心价值利益和个性。

(二)增强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

品牌竞争的核心技术是技术竞争,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尤其是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首先,中小企业应该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通过自主创新提升自主品牌。其次,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来提升自主品牌。中小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有效的知识和信息来提升产品的档次,实现规模化、高效、高能、高品质生产。

(三)进行适度品牌延伸和规模扩张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的声誉,在原有品牌下连带推广新产品以扩大品牌覆盖范围的策略。利用品牌延伸策略,能将原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转移拓展到新产品上,避开了新产品被市场认知、接受的过程,降低了其广告宣传费用和防范了市场风险。适当的品牌延伸能够将原产品品牌上升为相对独立于具体产品的企业品牌,巩固品牌的市场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名牌的连带效应。

(四)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

品牌的背后必须有独特的文化支撑才能显示出生机和活力,因为只有拥有丰富、独特文化内涵的品牌才符合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追求。我国中小企业在塑造品牌文化时却常常忽视我国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企业自身的文化积淀,市场流行什么, 文化就朝什么方向努力,很难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因此,企业要提高自身的品牌文化内涵,加强品牌文化竞争力。

(五)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要加强区域规划,制定产业政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对于游离的单个中小企业而言,其拥有的资源十分有限,限制了品牌竞争力的构造和提升。但众多的企业集结成群后,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群体效应”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中小企业要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专业分工化和协作,从而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

三、提高品牌竞争力的意义

品牌竞争是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焦点,体现了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的竞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提升品牌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总结

我国已经进入品牌消费时代,品牌已经决定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品牌竞争力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表现。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品牌并不是大企业的专利。笔者认为中小企业通过上述提高品牌竞争力的方法,能够改善目前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及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建设和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关于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问题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胡成中.在危机中提升品牌竞争力[J].企业管理实践与思考,2009年第12期:22-23

[2]周玫.企业品牌运营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第5篇

[关键词] 中国企业 企业战略 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家之间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上,而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展现。如何组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社会各界的关注所在。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构成及其包涵的要点

1.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由多个层面构成

(1)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2)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3)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案,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4)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目标、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5)市场应变能力。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2.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涵的要点

(1)核心竞争力实质上是公司的资源和能力。尽管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将其定义为学识,实际上也指的是公司拥有的资源和能力。

(2)核心竞争力不是所有的资源和能力,是能够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尽管核心竞争力不是竞争优势的惟一来源,但是不能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3)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否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与公司资源和能力的内在价值有关,即与竞争对手相比,本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否为顾客提供更高的整体价值或提供独特的价值。

(4)从竞争角度来看,区分能够为顾客提供与众不同价值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与提供更高整体价值的资源和能力是有深远意义的。

因此,竞争并不只意味着超过竞争对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战略,就是与对手区别开来,这对大型企业有指导意义,对中小企业更具意义。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

(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

(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

(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1)增强企业再研发能力。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这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增强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的动力。当然,企业再研发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前提下展开。

(2)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并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管理、技术、营销人员,细分市场,找出本企业产品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对构成上述优势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分解、归纳。经过界定测试,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借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优势建立研究与开发联姻关系,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将该生长点培育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软件就是培育和强化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台湾电子巨头房基公司,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建立了一套人性本善的人性管理,平实务本,顾客为首、贡献智慧。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能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培养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宫雪梅: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及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2]贾明江:企业核心能力研究与中小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D].四川大学,2002

[3]杨元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构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4]王传经:浅谈核心竞争力的管理[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5]李海燕: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第6篇

[关键词] 中国企业 企业战略 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家之间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上,而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展现。如何组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社会各界的关注所在。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构成及其包涵的要点

1.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由多个层面构成

(1)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2)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3)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案,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4)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目标、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5)市场应变能力。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2.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涵的要点

(1)核心竞争力实质上是公司的资源和能力。尽管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将其定义为学识,实际上也指的是公司拥有的资源和能力。

(2)核心竞争力不是所有的资源和能力,是能够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尽管核心竞争力不是竞争优势的惟一来源,但是不能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3)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否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与公司资源和能力的内在价值有关,即与竞争对手相比,本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否为顾客提供更高的整体价值或提供独特的价值。

(4)从竞争角度来看,区分能够为顾客提供与众不同价值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与提供更高整体价值的资源和能力是有深远意义的。

因此,竞争并不只意味着超过竞争对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战略,就是与对手区别开来,这对大型企业有指导意义,对中小企业更具意义。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

(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

(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

(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1)增强企业再研发能力。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这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增强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的动力。当然,企业再研发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前提下展开。

(2)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并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管理、技术、营销人员,细分市场,找出本企业产品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对构成上述优势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分解、归纳。经过界定测试,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借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优势建立研究与开发联姻关系,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将该生长点培育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软件就是培育和强化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台湾电子巨头房基公司,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建立了一套人性本善的人性管理,平实务本,顾客为首、贡献智慧。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能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培养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宫雪梅: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及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2]贾明江:企业核心能力研究与中小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D].四川大学,2002

[3]杨元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构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4]王传经:浅谈核心竞争力的管理[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5]李海燕: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6]霍小军: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起源及其含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第7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只在传统的经济层面上下功夫已经不能满足进步的需要,这是一个才能和智慧并存的时代,因此,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掌握与控制无异于是适应这个时展的良好手段与方式。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性

企业能否在庞大的竞争机制中站稳脚跟,和其本身的企业竞争力息息相关,因此,如果企业需要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就意味着必须在企业竞争力上下足功夫,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掌握先机。从这里便不难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否经营得善,是否在市场和人才的调和中游刃有余,实际上都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考验。因此,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解决落到实处,就是将企业竞争力发挥到最大值的有效保障。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人力资源管理,可以简单的将其理解为管理学的一部分。所谓管理学,就要求需要具备掌控和安排的能力,这是关系到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相关学说的重要领域的管理。当前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在企业等经营运行机制的情况比较常见,在企业中将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有效的注入和融合,是促进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拔、培训以及考核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也是后期企业进行经营和面向更大的市场的必要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传统的人事劳动管理,而和传统的形势相比,人力资源管理则要更显计划性、战略性以及整体性和未来性。从传统的人事劳动管理不难看出,人力在其中被视为一种成本上的开发和使用,往往只是生产过程中的支出和消耗,并没有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的整合;而在现今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被当作是一个资本性资源,可以进行有效的重整和使用,在开发过程中也能够进行资本调和,这才是正确对于人才资源的方式。

2.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一般运用于人才的选拔和培训方面,因此,主要的目标分三个方面:(1)将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任何企业要想经营的既有效率又有口碑,重要的就是企业中员工的契合度,简单说来,契合度的培养并不是来自于主管等人员刻意的安排,而是源于员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两个方面如何充分调动则是关系到企业运行得体的关键所在,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之一。因为只有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取得提升,才最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初衷。(2)将企业的人力资本尽可能大的扩展开来。无论是企业中的物质资源还是财力资源,无一不需要通过与人力资源的结合来实现,如果在企业的运行阶段出现人力资本数量不足或者是利用效率不高,都讲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空间,对于日后企业的发展也会埋下不良隐患。(3)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经营的直接目标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同时,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实际上代表着人力资源的使用和发挥达到了最大的程度,这是将人力资源技能和使用价值充分发挥的必要手段,而它的最终目标也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大化。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

1.有利于企业执行力的提升企业执行力,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企业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关行动的综合能力。它是标榜企业运行和经营得善的重要因素,也是涉及到员工素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制度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执行力提升到最大程度的必要手段。

2.有利于将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提升除了以上所说的执行力之外,经营绩效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使得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大幅度的提升,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已经不再是往日那种单纯的使用人力进行机械工作的形态,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对于人力的一种有机整合,在效率上更胜一筹,因此,对于企业的经营绩效方面来说也能起到一个很大的飞跃。

3.有利于推动企业人力资本的扩展人力资本主要是由员工以及他们的工作能力组成的部分,它体现的是人力资源的全部价值,因此,不难看出在人力资源的扩展中,需要的是优秀的人才作为辅助力。在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员数量要必须满足岗位的人员数量需求量,同时也对人员的工作胜任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基于缩短人员能力空缺等方面作考虑,将工作技能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逐步以增长的态势发展,也就能够时间企业人力资本的扩展。

4.有利于企业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企业要想在纷繁错杂的市场竞争中真正掌握主动权,除了赢得先机,还需要依靠独特的竞争优势作为行动力的后盾。而实际上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竞争中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难以被轻易效仿的特点。因此,在技术和资本方面就构成了当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决定因素。

三、优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与否与人力资源有直接关系“企业人力资源”,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体现在企业运转过程中员工的一种工作能力,它是集效率与能力于一体的能力表现。是企业的一种特殊资源,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力资源首先是企业最主要的一种能动性生产要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企业发展命脉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也正是由于这层关系,才显得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与弱。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其一,开发与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专长和技能阶段;其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后期的准备工作中相互之间的整合阶段;其三,核心产品在适应市场过程中的开发阶段。这几个阶段都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取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在此期间,哪个企业的核心产品制造周期最短、市场适应性最强、获取的核心技术最完善,就能够占据核心竞争力最强的宝座。而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是为了全面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企业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生存空间,同时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完善。因此,需要全面而有深刻的分析好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措施,对员工的水平开发和培养进行重视。首先,启发员工的智力,发挥员工的工作协调能力与创造力等水平;其次,通过实际操练增强员工的基本技能,使员工充分提高运用创新能力进行工作;最后,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在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锻炼的基础上实现工作积极参与度的提升。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通过战略整合人力资源管理是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的关键所在,同时,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升级和战略性调整,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在市场立足。因此,有效的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坚实基础与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邵蕊蕊,李文哲.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提升[J].中国贸,2011(6):71-72

[2]熊国华.基于企业竞争战略的W公司薪酬管理研究[J].南昌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