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的作用(合集7篇)

时间:2023-09-12 17:04:02
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的作用

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的作用第1篇

摘 要 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已影响到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实施效果。本文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为视角,从微观基础的角度研究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通过跨期效用限制模型分析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跨期效用限制模型

一、微观基础分析

要研究货币政策效率,首先要弄清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利率一直受政府管制,没有完全市场化,使得中国的货币市场需求不能完全反应到利率上来,利率传导受阻,因此笔者认为,目前中国主要的传导渠道是信贷和金融资产价格,本文将通过分析微观个体的经济行为,从股票市场来揭示资本市场以及金融机构对于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

由于微观经济主体资产调整将改变对不同资产的供求,引起消费需求和货币需求的变化,改变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因此会影响货币政策效率。

本文采用跨期预算分析方法的2期模型来研究其作用机制。在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中加入股票资产。根据货币效用理论,货币可以给持有者提供流动性,是决定微观经济主体效用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效用最大化的框架下,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问题。假设家庭各期之实际所得分别为给定值 , ,存在借贷市场,并且初始借贷值为 ,市场名义利率为 , 为名目所得, 为各期消费, 为各期股票成交量, 为各期股票价格, 为实业投资量。通过化简,得到最终的跨期预算限制式:

(1)

通货膨胀率为:(2)

则实际利率为:(3)

由(1)(3)式得:

(4)

此式的左边是终身财富,右边是合计支出。

另外,假设微观经济主体将自己所有的财富在两个时期里花费,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用函数是:

(5)

称为时间偏好率,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在此假设效用函数是二次函数的形式,即:

由无差异曲线和限制线可知,效用最大时应满足的条件是效用函数与限制线相切,即两者斜率相同,因此对效用函数(5)求全微分,得到:

(6)

代入二次函数的导数得:

(7)

整理可得最优未来消费水平:

(8)

我们再假设第二期的预期收入由预期变卖股票资产所得,预期实业投资所得和其他预期收入组成,即: 。由(8)以及限制函数(4)可得当前最优消费水平:

(9)

由(1)得,通货膨胀率为:

(10)

由(8)可知,由于微观经济主体根据跨期效用最大化原则决定当前消费、未来消费和储存货币,在效用函数中各参数不变时,当前消费的提高将引起未来消费的上升。由(9)和(8)可知,未来预期的股票价格和成交量 越是比当前的股票价格和成交量大,则当前的消费和未来消费也越大。长期中,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当预期股票价格上升的时候,投资者将加大投资量,因此,预期股票价格将影响未来的投资量。由式(10)可知,在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当期的股票投资额与预期的股票投资额的比率越大,当期的通货膨胀率就越大,说明消费者的预期对通货膨胀率有很大的影响,并且本期投资额也将影响物价稳定。

正因为股票价格变化情况影响股票投资,而股票投资量又影响消费,货币需求和通货膨胀率,股票价格才能通过消费和货币需求渠道影响货币政策效率。

由于微观经济主体在决策时,并不能完全确定自己的未来收入 ,只能根据自己的预期来安排消费和货币需求。从(8),(9)和(10)可知,当股票市场不完善时,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那么股票价格上涨并不会提高预期未来收入。因为不完善的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变幻莫测,只要微观经济主体没有将自己的股票变现,那么股票价格的暂时上升就不能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未来收入。另一方面,如果股票的市场价格上升,微观经济主体就会增加股票投资.但是,由于预期未来收入没有提高,那么股票价格的上升将迫使微观经济主体减少当前消费和货币需求,以购买更多的股票。在公式(9)中, 上升,而 不变, 下降。

由此可见,股票市场的发展在对货币政策的效率上有如下影响:(1)股票市场的发展影响了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决策。(2)如果股票市场发展不完善,则股票价格的上涨反而会降低当前消费,股票市场财富效应无法显现;如果股票市场发展完善,那么股票价格的上涨就会提高当前消费,产生财富效应。(3)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将避免微观经济主体对未来股票市场的过分悲观,从而稳定物价,使货币政策更为有效,反之,将阻碍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途径。

二、结论与建议

由于股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信息传递渠道,货币当局可以利用这一渠道向微观经济主体传递货币政策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道义劝告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提高。理论分析表明,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结构,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改变了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活动的相关性。若货币当局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将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最终目标,这将加大货币当局通过调节货币流通量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货币当局必须根据股票市场发展状况不断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方法,提高货币当局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

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的作用第2篇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市场波动;微观经济体;理性决策

中图分类号:F0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8-0068-02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信息的收集者与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其一举一动都关系到该国货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价格走势。不论是信息的,还是官员的言论,亦或者是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可以说央行是市场中众多矛盾的焦点。对于中央银行与市场的关系,可以理解为;首先,宏观经济的统计部门将收集整理的各项宏观数据,如,CPI、PPI、失业率以及各种领先指标等数据提交给中央银行,央行得到数据后会以官方形式将数据告知市场,同时根据这些数据做出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倾向的言论评价或者对政策进行调整。最常见的自然就是调整利率;接着市场参与者会根据央行公布的信息和制定的政策分析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做出展望,并选择在资本市场上的操作方向,进而最终影响该货币的价格走向。货币升值或者贬值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各个微观经济领域,从而又最终改变整个宏观经济面达到央行修改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这个循环周期短期而言通常为3个月到半年左右,长期则可能与经济发展的周期相吻合。短期而言央行的政策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频繁的朝一个方向做出,比如:美联储降息行动;也可能是在漫长的时间里反复争论的预期,比如:欧洲央行是否该在在面临名义利率即将降至零时是否该想继续保持降息的决心。但是总归一点,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方向的一旦决定。一定会在一定周期里导致汇率朝相应的方向运动,其间汇率可能会出现回调反复,但是大的趋势不会改变。这些反复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货币买卖操作的技术性结果,一方面也可能是政策在对经济面做着修正。大多数教科书上的运行流程与对其做出的解释大致都是这样,可是市场真的会按照如此模型来运转吗?

我不得不对这个流程提出两点疑问:

(1)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各国的进出口商、跨国公司和以获取暴利为目的的外汇投机基金及大量的普通外汇投资者,中央银行通常只有在无法忍受货币波动对本国经济造成冲击时才会大量参与买卖来影响市场,比如: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泰国和G7国家的央行联合拯救美元行动。因此可以知道,央行并非市场的长期参与者,他是相对远离市场的。同时微观经济体做出反应的速度远比宏观经济体快,那么相对而言央行对市场的敏感程度与反应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国家的议息会议有固定的时间安排,有除紧急情况外不会突然调整货币政策的硬性规定。由这两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央行从信息获取到政策变动,相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而言都是非常滞后的。如果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各微观经济主体都根据如此相对滞后的信息和政策,对宏观经济面或者其他方面做出预期的话,那这个预期一定是缺乏准确性的。换句话说,央行只能通过总结昨天的情况以此来预测明天的情况,那么仍然受之前既定政策影响的今天他没有发言权。

(2)不难看出这个流程模型的核心是中央银行,其可以行得通的前提是中央银行是货币走势的主要影响者,对于这一点我也不能十分认同。的确,中央银行所公布的信息以及他的政策左右了汇率走向,但是货币市场本身才应该是最关键的主体。央行的信息来源于市场,其政策的对象也是市场。作为一个理性的微观经济主体,他甚至可以通过每天的经营情况来感知整个宏观经济的运作方向。于是他就可以依此直接到外汇市场获利,至少他会比央行早很多知道今天的市场情况,那么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应该是市场或者说作为市场晴雨表的外汇走势更大程度上了影响了中央银行的决策,而不是传统理论的央行影响货币走势。

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的作用第3篇

关键词:金融专业;货币银行学;教学框架

一、金融学的研究领域

20世纪30年代以来,金融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一般来说,金融学的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的金融市场理论和微观的价值分析理论。

在研究金融市场的宏观领域,早期的学者们主要从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入手,分析各种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追溯其根源的话,必须了解凯恩斯的有关利率理论的开创性工作、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说、米勒和莫迪里亚尼的有效金融市场理论。所有这些理论都是描述金融市场的宏观运行机制问题。这些理论也涵盖了金融市场如何对交易中的资产进行定价的问题。

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都研究了金融市场中金融工具或金融项目的定价问题,宏观金融相信市场能够很好地对资产进行定价,微观金融并不相信市场能够对资产进行精确的定价,认为市场只是对资产做了很好的参考定价,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或者信息优势在市场上发现投资价值。必须指出的是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关于定价的理解并不冲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只是适用范围的

差异。

二、宏观金融学与微观金融学教材的设置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分为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微观金融主要研究微观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宏观金融是对宏观金融现象的分析。宏观金融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理论(货币经济学)、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其基础是货币经济学。通过宏观金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使学生建立一个金融体系,让学生走入金融的学习殿堂。因此对于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在大一大二阶段除了学习相应的公共必修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外,还应当系统地学习货币经济学、中央银行学和国际经济学。

当学生系统学习完宏观金融的相关课程后,在大三大四阶段就应当进入微观金融的系统学习过程,微观金融作为研究经济主体金融活动的学科,通过微观金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具体分析家庭或公司两类微观主体的金融活动,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并为走进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宏观金融的核心课程――货币银行学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宏观金融是对宏观金融现象的分析,通过宏观金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使学生建立一个金融体系,让学生走入金融的美好殿堂,其基础是货币经济学。大多数高校都是用货币银行学(或叫货币金融学)来完成学生宏观金融的初级教学,这主要是在金融专业的大二第二学期或非金融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三第一学期。货币银行学课程已成为宏观金融的核心课程,通过货币银行学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系统中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监管四个大类形成初步的认识。

四、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框架

由于知识点逻辑的限制,很多教科书都是通过知识点的递进关系来阐述货币银行学的内容,通常通过信用、货币、金融定义,再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工具、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外汇入手来编写货币银行学教科书的章节,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知识的前后连贯。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到最后期末或者课程学习完毕后很多学生都反映货币银行学的学习太散,不容易

集中,内容太多。这就需要给该学科搭建一个包含货币银行学核心重要知识点基本的框架,这个框架是基于它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作用来完成的,笔者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总结了货币银行学科的基本框架如下:

三根支柱:货币、信用和银行。通过这三根支柱,学生可以了解信用、货币、金融、银行和利率在货币银行学中的重要性。

一个空间一个载体: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通过不同标准金融市场的划分,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金融工具差异和特征。

上有调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部的财政政策作为金融总量与均衡调控的主要手段,同时各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作为金融监管和自律的主要机构,承担着金融监管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职责。

外有扩展:国际金融关系。国际金融关系中主要包含外汇、国际金融体系、国际收支与国内外均衡三个部分。

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的作用第4篇

股票市场是沟通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重要平台,研究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关系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资产价格渠道依附的平台是否存在;股票市场的波动直接与企业的市场业绩相关,因此股票市场使货币政策作用于企业市场业绩有了基础。

一、国外相关研究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股票市场起到重要作用,Mishkin(2003)的研究表明股票价格通过投资渠道、财富效应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流动性渠道沟通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投资渠道的理论基础就是TobinQ理论,股票价格上扬时,企业市场价值大于其重置成本,TobinQ值会随之增加,促使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进行融资,企业对新设备的投资也将增加,最终使总产出增加;财富效应理论的首创者Modigliani认为股票价格上涨使微观主体财富增加,刺激消费者的当期与未来消费,进而促进经济体总需求与总产出的增加;资产负债表理论认为股票价格上升,企业净财富提升,带动企业可抵押资产价值上升,外部融资溢价降低,从而刺激了企业的投资需求,最终推动产出增加;流动性渠道认为股票价格上涨增加了微观经济主体的流动资产比例,对未来发生财务危机的预期降低,于是将增加固定资产等的配置,从而拉动了总需求与总产出。然而,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是否有影响,以及对这种影响如何定性这一问题,研究者对之莫衷一是。Levine and Zervos(1996)证明了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Harris(1997)对此观点并不赞同,其经验证据表明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只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他还指出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致使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不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当弱,而发达国家股票市场活跃程度确实解释了人均GDP的增长率。

对于是否应该将股票市场纳入货币政策制定的视野中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争议。B. Friedman(2000)利用较长时期的数据对美国股票价格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股价对通货膨胀与产出并不产生显著影响,所以股价不会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传递有效的信息。Rigobon and Sack(2003)的研究却认为股票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国经济,标普500指数上升5%,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会使居民部门所持财富增加5780亿美元,假设股票市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为4%,则总消费将相应增加230亿美元,带动GDP增长2.3‰,足以显示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作用,因此美联储应将股票价格波动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反过来,货币政策也会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Rigobon and Sack(2002)利用美国公司数据检验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股票指数与货币政策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当短期利率上升25个百分点,会引起标普500下降1.9个百分点。同时Brown and Ball(1967)认为股票作为虚拟资本,不仅能从其波动中得到宏观经济及其政策的变化,而且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会计业绩。

二、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资本市场体制与国外存在很大差异,发展程度分属不同的层次,所以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与国外研究也存在不同,吕江林、朱怀镇(2004)用实证方法研究了股票市场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与资产价格效应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影响,他们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效用。

至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我国学者的结论与国外也存在差异,王一萱、屈文洲 (2005)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并不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来说,两个市场的资金和价格变动无法相互影响,这项研究认为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是两个独立运行的市场主体。贺京同(2002)对此则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在一级市场上,虚拟资本会显著影响经济活动的运行,上市公司通过直接融资渠道在一级市场进行的股票融资不可避免的造成其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降低,致使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影响实体经济的效力相对减弱;同时在二级市场上,投资者为保证获取资本利得与避免资本缩水,不断地增持或者减持虚拟资本,使资金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转移,股票价格因为资本市场上资金存量的变动而波动,而货币政策的转变不断调节资本市场上的资金存量,虚拟资本在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递链条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资本市场上的虚拟资本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同时裴平、熊鹏(2003)提出了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着负面反制作用的观点,也即股票市场的“漏斗”效应,他们将宽松货币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归结为:宽松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大量货币供给“渗漏”到股票市场,而不是作用于实体经济中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等环节,使我国积极货币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进一步他们认为出现货币供给在股票市场“渗漏”的原因是公众心理预期变化、收入分配差距悬殊以及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国学者对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没有达成一致观点,这可能与我国资本市场本身的发育程度有关,但是他们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探索了一条从货币政策到资本市场再到微观企业的研究通道。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2002)分析了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提出的若干挑战:以稳定币值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受到挑战,股票价格的变动已经开始对一般商品价格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更加复杂,他们认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应关注股票价格的变动,但不能把它作为货币政策决策的决定因素之一。

这些研究表明,在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国家,股票价格确实具有一定的货币政策传导功能并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但我国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方向尚不明确。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相互关系的存在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搭建了联结纽带,但就股票市场来说,其风险大、易波动,如果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这种联系确实存在,那么股票市场的波动必然会带动实体经济波动,所以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波动。

主要参考文献

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的作用第5篇

[关键词] 微观货币需求 单位根 协整检验

一、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划分的理论依据

货币根据职能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流通中的货币,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另一类是退出流通中的货币,即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于货币需求也应该相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流通中货币的需求;一类是对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从宏观的角度考查货币需求时,此时货币需求实际上指的是流通中的货币需求,这从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及费雪方程式这两个经典的宏观货币需求函数都可以看出。因此作为宏观货币需求函数,它的函数形式为:M=f(Y,V,Pe)。式中Y代表国民收入,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e代表通货膨胀预期。那么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从宏观角度考查货币需求时,货币需求实际指对流通中货币的需求?实际上这与分析的目的有关。从宏观角度考查货币需求,是为货币当局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量,进而实现货币及商品市场总供需的均衡。根据经济理论,市场需求引出市场供给,市场供给要求货币使之实现,因而提出对货币的需求,这种需求显然是对流通中货币的需求。之后,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作为总需求的载体决定了总需求的多少,但这个货币供给显然只是现实流通的货币。所以说,市场的供求关系与处于流通状态的货币供求关系是相对应的。既然货币当局的根本目标是总供需的平衡,那么对货币需求的着眼点必然就要放在流通中的货币需求。

当从微观角度把握货币需求时,个人的意愿及判断将发生作用。此时货币需求不仅包括宏观货币需求中流通中的货币需求,还包括了对价值储藏货币的需求,通过持币成本与收益的变化来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正是加入了这种需求,使得自变量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剑桥、凯恩斯、弗里德曼的微观分析中可以看出,r已经成为自变量;另一方面V在考查微观货币需求时已经消失。因此作为微观货币需求函数,它的函数形式为:M=f(Y,r,Pe)。式中Y代表规模变量,如收入和财富,r代表利率, Pe代表通货膨胀预期。

所以从理论上,有必要将货币需求区分为两个角度,即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

二、我国微观货币需求函数的形式

1.基本变量:

从理论上说,决定微观货币需求函数的变量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规模变量,另一类是机会成本变量。具体而言如下:

(1)规模变量:主要指国内生产总值(Y)和财富(S)。一般而言,国内生产总值越高,货币需求越高;财富可以用股票市值来衡量,一般而言,股票市值越高,货币需求越高。

(2)机会成本变量:主要指利率(r)和通货膨胀预期(Pe)。利率反映了微观经济主体的持币的机会成本,一般而言,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低;通货膨胀预期也反映了持币的机会成本,同样,通货膨胀预期值越高,货币需求越低。

(3)随机因素:如经济制度等。

2.分析数据:

(1)分析时期从1998年第二季度至2005年第二季度,样本数据共29个。选择这一时期原因一是从199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公布季度数据,二是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加深,可以将对微观货币需求有重要影响的利率因素加入到计量模型当中。

(2)计量分析的假设条件是货币供需平衡,即当期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给量。因此本文的货币需求量采用M1的数值;国内生产总值为名义值。以上数据均来自于各期《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3)股市市值为深、沪两市的总和,数据全部来自于中国证监会网站。

(4)利率采用一年期存款利率。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5)通货膨胀预期采用适应性预期,即本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上期的通货膨胀率。

(6)由于M1、Y、S是季度数据,因此需要进行季节调整,显示出序列潜在的趋势循环分量,从而真实地反映经济时间序列运动的客观规律。本文运用X-11消除了数据的季节趋势。

三、我国微观货币需求函数的回归分析

下面首先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序列的平稳性;然后对时间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找出影响被解释变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将不重要的因素排除掉;之后进行多变量的Johansen协整检验,以判断各时间序列是否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如果确实存在这种稳定的均衡关系,则可以运用经典的回归方法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最后给出估计结果。

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样本,如果直接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的话,很可能出现“伪回归”的现象。因此,在建模前有必要对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平稳随机序列一般在均值附近呈现不规则运动,但该序列变量会经常回到均值而不会长期偏离。由于现实中的宏观经济变量基本上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因此这里运用ADF检验来考察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

表注:①*,**,***分别表示所在行的变量序列在1%,5%,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变量序列具有单位根的假设,即变量序列为非平稳序列;(C,T,N)中的C表示ADF检验时含常数项(C=0表示不含常数项),T表示含趋势项(T=0时表示不含趋势项),N表示滞后阶数,其选取使得回归残差不存在自相关,即DW值等于2左右通过,同时遵循AIC信息准则。②变量序列前的“Ln”表示对变量序列水平值取对数值;D Ln(M1)、D Ln(Y)、D Ln(S)、D Ln(R)、D (P)分别表示Ln(M1)、Ln(Y)、Ln(S)、Ln(R)、P的一阶差分序列。

表1的测算结果显示,Ln(M1)、Ln(Y)、Ln(S)、Ln(R)、P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本身并不是平稳的,但他们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即是I(1)型平稳序列。这表明序列本身是发散的,一般不可能遵从一种长期均衡的关系,但I(1)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2.格兰杰因果检验: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识别模型中的有效变量。只有相同性质的时间序列作格兰杰因果检验在经济意义上才可解释,由于上述的五个变量都是一阶差分平稳序列,因此可以作格兰杰因果检验。

从表2中可以看出:Ln(Y)是Ln(M1)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为91.56%,因此Ln(Y)是一个有效的解释变量;Ln(S)是Ln(M1)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为95.2%,因此Ln(S) 是一个有效的解释变量;Ln(R)是Ln(M1)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接近100%,因此Ln(R)是一个有效的解释变量;P是Ln(M1)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为23.94%,此数值过小,因此可以认为通货膨胀预期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解释变量。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初步建立如下模型:

lnM1=α+β1lnY+β2S-β3lnR(i=1,2,q)式中各变量含义如前,为截距,为回归系数。

3.协整检验:

为了避免“伪回归”的出现,还需要对上述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性揭示了序列间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代表一种长期趋势。协整检验从检验的对象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回归系数的协整检验,另一种是对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对于双变量而言,一般运用对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而对于多变量而言,一般用Johansen检验(JJ检验)来判断序列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根据AIC准则得出各序列的最优滞后步长为1。表3给出了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5%(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水平上存在着一个协整向量。这说明确实存在某种经济机制制约着序列Ln(M1)、Ln(Y)、Ln(S)、Ln(R)之间的相互变动,就长期而言,它们的线性组合有着向均衡收敛的趋势。

至此,可以对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的估计式如下:

lnM1=-4.897156+1.383983lnY+0.120061lnS-0.156644lnR

(-8.357111)(27.66443)(2.306363)(-2.439845)

F=481.3937R2=0.982984调整后的R2=0.980942DW=1.281

以上回归方程中,第一行括号内数字为t值。通过上面的回归方程我们可以看出:

(1)R2和调整后的R2有很高的数值,表明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

(2)方程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F检验,表明方程在总体上都是高度显著的。

(3)方程中的截距和回归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水平为1%的t统计检验。

(4)DW值为1.281,处于难以确定的DW区域,因此必须使用LM自相关检验。经检验,方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四、回归分析的结论

通过上述对我国微观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已初见成效

回归分析表明,利率已经成为微观货币需求函数中一个重要的变量,通过利率的变化来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持有量。式中利率前的负号也说明实证结果与预期理论一致,利率是一个有效的解释变量。

2.微观经济主体的财富因素开始成为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重要变量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意识到资产选择的重要性,普遍开始进行金融资产的投资,而投资的方向大部分集中于股市。人们手中股票市值的不断波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货币需求。当然从回归结果上看,该项的弹性值很小,这说明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有待发展。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该项弹性值是会逐步升高的。

3.通货膨胀预期并没有进入到最终的微观货币需求函数当中

我国目前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过程当中,人们市场化的意识仍需有待加强,人们形成通货膨胀预期的习惯尚未完全形成,这一时期人们普遍存在着“货币幻觉”。因此,现在的微观货币需求函数中并不包含通货膨胀预期。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随之而来的由“普通人”向“经济人”的转变,可以预期在未来的微观货币需求模型中通货膨胀预期将会成为重要的解释变量。

4.影响我国微观货币需求的最重要因素还是收入,弹性值达到了1.38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之所以高,主要在于支付方式、成本等原因,微观经济主体更偏好流动性较高的货币的需求。

5.今后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仅要关注收入等规模变量,同时要对股票市场行情的变化及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给予特别关注,加强现阶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卫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协整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王莉: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误差修正模型估计.1995~2004.上海金融,2005年第10期

[3]王效天焦方义: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学术交流,2002年第1期

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的作用第6篇

关键词:期货市场;国民经济;价格发现;风险转移

一、引言

我国期货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办以来。经历了不平常的发展道路。经过数年的整顿规范,我国期货市场的市场环境、内部结构、市场规模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期货市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期货市场交易规模近来出现了持续的恢复性增长。

值此期货市场蓬勃发展之机,我们更应该在反思中国期货市场走过的曲折道路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期货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人地探讨,客观认识我国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揭示期货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这样才能够为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保障。

二、文献综述

关于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即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的理论分析。据其对期货市场经济功能强调重点的不同,研究可分为三大观点:首先是传统的观点,即认为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风险转移,如Samuelson(1965)首先将商品期货界定为“票据”,然后通过对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价格的两种形式的分析,指出商品期货市场具有稳定价格(价格熨平)的功能,同时还具有风险分摊(套期保值)的功能。其次是期货市场的流动性理论,Working(1962)和Telser(1981,1986)认为,就风险转移而言远期比期货更有效。所以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风险转移,而在于为市场参与者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流动性。而Williams(1986)则提出了隐性借贷理论。他认为套期保值实质上是一隐性借贷行为,所以期货市场是一种隐性借贷市场。故而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应是规避信用风险,减低交易成本。综合上述观点,Hieronymus(1993)指出,最接近自由竞争的期货市场,其主要功能在于确定投机价格,提供风险转移机制和建立公平的融资渠道等几方面。

在国内,由于期货市场长期处于试点、整顿阶段,故而关于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探讨一直都未停止,但这些探讨大都集中于宏观层面的实践总结。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常清(1999)提出,应在反思10年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对诸如经济发展与期货市场建设;期货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改革;期货市场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期货市场会否制造泡沫经济等有关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陈述云(2001)指出期货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有利于商品生产经营者改善内部经营管理,避免价格风险。提高经营效益;(2)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提供价格决策信息;(3)有利于完善市场体系与市场价格形成机制;(4)有利于建立各种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和均衡关系。姜洋(2005)认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有助于确立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助于推进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并且有助于健全我国石油安全机制。田源(2005)亦指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决定了它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能够帮助国家化解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趋利避害,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而马文胜(2005)则将新形势下期货市场的功能归结为:(1)宏观功能,包括保护国民经济安全与国家利益、对产业调整起宏观调控作用和联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三方面;(2)微观功能,包括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和形成良好投资渠道两方面。曹和平(2005)也提出:期货行业是一个能够直接为GDP带来增长的实物性产业。期货市场不仅能够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而且由于它自己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比其它的银证期保类产业要快,这就使它能够成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剂。

综述国内外有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期货市场作为高级的市场组织形式,具有形成价格进而优化资源配置的根本作用。故而期货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就在于:(1)风险转移功能,也就是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能够有效的转移价格风险,其实质就是期货市场通过形成合理的风险价格(套保费用),将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在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之间进行有效转移。(2)价格发现功能,也就是由于期货市场具有公开性、预期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期货价格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当前和未来的市场供求,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在两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期货市场可衍生出一系列具体的派生功能。首先是期货市场的宏观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2)平稳经济波动;(3)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其次是期货市场的微观功能,主要是帮助企业转移价格风险,锁定生产成本,保障经营收益。事实上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也就在于此。

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探讨很多。但前期文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前期文献的理论探讨多为局部均衡分析或简单经验判断,尚未发现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运用金融经济学基本理论对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进行规范分析的成果;同时全面系统地理论研究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状况的具体文献也几近于无。这就说明国内外在这两方面的工作实际尚未展开,而这种状况既与目前国内期货市场高速增长的现状不相适应,更会阻碍未来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

所以,下面我们即对期货市场的两个基本经济功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

三、期货市场通过风险转移功能优化资源配置

这部分的研究我们主要从微观角度人手,讨论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期货市场没有出现以前,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承担来自于季节性的变化、自然因素的影响和政治因素的影响的全部价格波动的风险,这种风险会给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期货市场出现以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来将价格波动的风险有偿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这就是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功能。

我们认为,期货市场通过风险转移功能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这一点可以通过下面的局部均衡分析来证明。

不确定的价格会影响到风险厌恶的厂商的生产行为。对于这一点,理论界早有研究。早在1971年,AgnarSandmo就在模型中严格证明了,风险厌恶的厂商在面对不确定的价格的时候会减小自己的产出(Sandmo1971)。但是一旦存在远期市场、期货市场及期权市场等这些可以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市场的时候,厂商可以将自己面临的价格风险转移给金融市场中的买方和其他投机。Holthausen(1979)及Lapan等人(Lapanet.a1.1991)也证明了当期货价格与未来现货价格的期望相等时,也就是所谓的期货价格是无偏的时候.厂商的产量与它面对一个等于未来现货价格期望的确定的价格下所选择的产量一样。这也就是说。通过包括期货市场这些金融市场的引入,可以提高厂商的产量(相对没有这些市场时而言)。

在现有的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将主要对不存在期货市场和存在期货市场两种情况下风险厌恶的厂商的生产决策研究,以此发现期货市场风险转移功能对市场参与者的福利的影响情况,从而证明期货市场的确能够通过风险转移弥补现货市场的不足,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1.无期货市场时的厂商决策。

在这部分中,我们遵循Sandmo(1971)的框架,分析没有期货市场时厂商的生产决策。我们假设:

(1)厂商处于完全竞争市场。

(2)厂商从其利润中获得效用。其效用函数为一个以

2.存在期货市场时的厂商决策。

此处我们在模型中引入期货市场,并研究这一市场的引入对厂商生产的影响。为了分析的简便,我们这里借用Hohhausen的假设,即市场的参与者并不是像现实中那样在期货合约到期之前平仓,而是持有期货合约一直到期并履行合约。因此,实际上这里讨论的更像是远期市场。但是只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无套利关系能够始终成立,这里的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真实期货市场的状况。

假设厂商在期货市场上有总量为h的套期保值头寸。期货合约的当期价格为f,未来价格为b。则厂商的最优化问题可以写为

由(10)式可以得出结论:当存在期货市场时,厂商的生产决策只受期货价格b的影响。当期货的价格等于未来现货市场的价格的期望时(b=E[P]=μ),厂商的行为与完全竞争条件下面对确定价格时的行为一样,即而厂商的风险厌恶程度仅仅影响厂商在期货市场的头寸。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没有期货市场的情况,期货市场的引入能提高厂商的产量(),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产量。

进一步,当期货的价格b<μ时,厂商的产出低于价格为确定时的产出。此时期货市场的引入是否会增加厂商的产量(相对于没有期货市场,而价格又是不确定的情况),是不确定的。具体要依期货价格而定。而当期货的价格b>μ时,厂商的产出高于价格为确定时的产出。这就说明,如果期货市场非有效,则其对现货市场乃至资源配置的作用很可能是负面的。

基于微观角度,我们发现在不确定的情形下,有效率的期货市场确实能够弥补现货市场的不足。即其通过转移厂商面对的价格风险,促使风险厌恶的厂商做出有效率的产量决策,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四、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功能促进经济增长

下面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作为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所谓价格发现是指在期货市场上通过公平竞争、高度透明和集中交易的方式所形成的,最接近市场真实需要,能够反映当前和未来供求关系,指导现实生产和经营的价格水平。

由于现货价格在形成过程中的时滞性、分散性和更重要的信息不对称性,其价格的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以其作为市场信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形成高昂的交易成本。而由于规则公平,买家和卖家众多,期货市场积聚了各方面广泛信息。由此信息集中过滤所形成的期货价格,必然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真实的供求状况及其未来价格变动趋势,形成正确的价格信号。这样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就显著地降低了相关商品的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的交易乃至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根本作用就是显著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Williams(1986)则从另一角度论证了期货市场降低交易成本的基本作用。他指出原则上任何一种商品和服务都应有一个市场,但为了降低整个交易成本,市场的数目应在满易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有的商品或服务没有必要在有形的市场中交易,而可以在隐性市场上进行交易。两个有形的市场交易一般就可以衍生出一个隐性(市场)交易。事实上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借贷市场就是这样相互联系的。所谓套期保值,就是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的结合,其实质包含着一种隐性的商品借贷交易。所以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期货市场是一种隐性借贷市场。故而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应是规避信用风险,减低交易成本。

下面我们采用Yang和Borland(1991)建立的新兴古典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研究期货市场是如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由上可见,交易条件越好,交易成本越低,则分工的演进就越快,专业化经济优势就越强,从而经济增长也就越快。

而期货市场恰恰就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我们可以延续上述思路具体分析一下:

在t=O时,分工水平很低,每种贸易品均有多个生产者。因而购买者可以选择其中任一,即使购买者在这一生产领域已停止人力资本积累。所以此时存在一个瓦尔拉斯机制。然而可以证明,由于熟能生巧和专业化经济,经济可能演进到极端分工的状态:每种产品只有极少生产者,每个人作为他的专业产品的出售者就是一个垄断者,而作为其它产品的购买者,相对其中的生产者而言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此人已停止在此领域的人力资本积累)。所以在t很大时,存在一个对称的多边垄断机制,垄断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了阻止专业化经济优势被充分利用的内生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

而以期货市场为代表的长期合约制度安排,可用于限制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内生交易成本。如前假设,所有交易都是通过一个合约系统和一个期货市场来进行谈判。在t=O时期的一个瓦尔拉斯机制决定所有的长期合约。这些长期合约不能在以后重新谈判。t=-O时期任何人都没有生产活动的经验,因而人们事前完全相同并无“专家”与“外行”之分。因为所有的交易通过合约系统被在t=O时期运作的期货市场完全决定,因此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者会从熟能生巧中获得垄断权力,但在合约签订之时还没有垄断权力存在。与所有人的理性预期假设结合,t=O期的瓦尔拉斯机制是可行的。因此期货市场的功能就是消除由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内生交易成本。如果没有期货市场,由熟能生巧和专业化经济引致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根据新兴古典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我们发现期货市场能够降低经济体系的内生交易成本,促进社会分工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经济增长。

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的作用第7篇

关键词:期货市场;国民经济;价格发现;风险转移

一、引言

我国期货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办以来。经历了不平常的发展道路。经过数年的整顿规范,我国期货市场的市场环境、内部结构、市场规模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期货市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期货市场交易规模近来出现了持续的恢复性增长。

值此期货市场蓬勃发展之机,我们更应该在反思中国期货市场走过的曲折道路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期货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人地探讨,客观认识我国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揭示期货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这样才能够为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保障。

二、文献综述

关于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即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的理论分析。据其对期货市场经济功能强调重点的不同,研究可分为三大观点:首先是传统的观点,即认为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风险转移,如Samuelson(1965)首先将商品期货界定为“票据”,然后通过对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价格的两种形式的分析,指出商品期货市场具有稳定价格(价格熨平)的功能,同时还具有风险分摊(套期保值)的功能。其次是期货市场的流动性理论,Working(1962)和Telser(1981,1986)认为,就风险转移而言远期比期货更有效。所以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风险转移,而在于为市场参与者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流动性。而Williams(1986)则提出了隐性借贷理论。他认为套期保值实质上是一隐性借贷行为,所以期货市场是一种隐性借贷市场。故而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应是规避信用风险,减低交易成本。综合上述观点,Hieronymus(1993)指出,最接近自由竞争的期货市场,其主要功能在于确定投机价格,提供风险转移机制和建立公平的融资渠道等几方面。

在国内,由于期货市场长期处于试点、整顿阶段,故而关于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探讨一直都未停止,但这些探讨大都集中于宏观层面的实践总结。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常清(1999)提出,应在反思10年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对诸如经济发展与期货市场建设;期货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改革;期货市场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期货市场会否制造泡沫经济等有关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陈述云(2001)指出期货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有利于商品生产经营者改善内部经营管理,避免价格风险。提高经营效益;(2)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提供价格决策信息;(3)有利于完善市场体系与市场价格形成机制;(4)有利于建立各种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和均衡关系。姜洋(2005)认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有助于确立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助于推进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并且有助于健全我国石油安全机制。田源(2005)亦指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决定了它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能够帮助国家化解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趋利避害,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而马文胜(2005)则将新形势下期货市场的功能归结为:(1)宏观功能,包括保护国民经济安全与国家利益、对产业调整起宏观调控作用和联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三方面;(2)微观功能,包括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和形成良好投资渠道两方面。曹和平(2005)也提出:期货行业是一个能够直接为GDP带来增长的实物性产业。期货市场不仅能够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而且由于它自己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比其它的银证期保类产业要快,这就使它能够成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剂。

综述国内外有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期货市场作为高级的市场组织形式,具有形成价格进而优化资源配置的根本作用。故而期货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就在于:(1)风险转移功能,也就是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能够有效的转移价格风险,其实质就是期货市场通过形成合理的风险价格(套保费用),将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在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之间进行有效转移。(2)价格发现功能,也就是由于期货市场具有公开性、预期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期货价格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当前和未来的市场供求,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在两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期货市场可衍生出一系列具体的派生功能。首先是期货市场的宏观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2)平稳经济波动;(3)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其次是期货市场的微观功能,主要是帮助企业转移价格风险,锁定生产成本,保障经营收益。事实上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也就在于此。

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探讨很多。但前期文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前期文献的理论探讨多为局部均衡分析或简单经验判断,尚未发现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运用金融经济学基本理论对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进行规范分析的成果;同时全面系统地理论研究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状况的具体文献也几近于无。这就说明国内外在这两方面的工作实际尚未展开,而这种状况既与目前国内期货市场高速增长的现状不相适应,更会阻碍未来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

所以,下面我们即对期货市场的两个基本经济功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

三、期货市场通过风险转移功能优化资源配置

这部分的研究我们主要从微观角度人手,讨论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期货市场没有出现以前,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承担来自于季节性的变化、自然因素的影响和政治因素的影响的全部价格波动的风险,这种风险会给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期货市场出现以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来将价格波动的风险有偿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这就是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功能。

我们认为,期货市场通过风险转移功能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这一点可以通过下面的局部均衡分析来证明。

不确定的价格会影响到风险厌恶的厂商的生产行为。对于这一点,理论界早有研究。早在1971年,AgnarSandmo就在模型中严格证明了,风险厌恶的厂商在面对不确定的价格的时候会减小自己的产出(Sandmo1971)。但是一旦存在远期市场、期货市场及期权市场等这些可以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市场的时候,厂商可以将自己面临的价格风险转移给金融市场中的买方和其他投机。Holthausen(1979)及Lapan等人(Lapanet.a1.1991)也证明了当期货价格与未来现货价格的期望相等时,也就是所谓的期货价格是无偏的时候.厂商的产量与它面对一个等于未来现货价格期望的确定的价格下所选择的产量一样。这也就是说。通过包括期货市场这些金融市场的引入,可以提高厂商的产量(相对没有这些市场时而言)。

在现有的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将主要对不存在期货市场和存在期货市场两种情况下风险厌恶的厂商的生产决策研究,以此发现期货市场风险转移功能对市场参与者的福利的影响情况,从而证明期货市场的确能够通过风险转移弥补现货市场的不足,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1.无期货市场时的厂商决策。

在这部分中,我们遵循Sandmo(1971)的框架,分析没有期货市场时厂商的生产决策。我们假设:

(1)厂商处于完全竞争市场。

(2)厂商从其利润中获得效用。其效用函数为一个以

2.存在期货市场时的厂商决策。

此处我们在模型中引入期货市场,并研究这一市场的引入对厂商生产的影响。为了分析的简便,我们这里借用Hohhausen的假设,即市场的参与者并不是像现实中那样在期货合约到期之前平仓,而是持有期货合约一直到期并履行合约。因此,实际上这里讨论的更像是远期市场。但是只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无套利关系能够始终成立,这里的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真实期货市场的状况。

假设厂商在期货市场上有总量为h的套期保值头寸。期货合约的当期价格为f,未来价格为b。则厂商的最优化问题可以写为

由(10)式可以得出结论:当存在期货市场时,厂商的生产决策只受期货价格b的影响。当期货的价格等于未来现货市场的价格的期望时(b=E[P]=μ),厂商的行为与完全竞争条件下面对确定价格时的行为一样,即而厂商的风险厌恶程度仅仅影响厂商在期货市场的头寸。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没有期货市场的情况,期货市场的引入能提高厂商的产量(),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产量。

进一步,当期货的价格b<μ时,厂商的产出低于价格为确定时的产出。此时期货市场的引入是否会增加厂商的产量(相对于没有期货市场,而价格又是不确定的情况),是不确定的。具体要依期货价格而定。而当期货的价格b>μ时,厂商的产出高于价格为确定时的产出。这就说明,如果期货市场非有效,则其对现货市场乃至资源配置的作用很可能是负面的。

基于微观角度,我们发现在不确定的情形下,有效率的期货市场确实能够弥补现货市场的不足。即其通过转移厂商面对的价格风险,促使风险厌恶的厂商做出有效率的产量决策,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四、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功能促进经济增长

下面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作为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所谓价格发现是指在期货市场上通过公平竞争、高度透明和集中交易的方式所形成的,最接近市场真实需要,能够反映当前和未来供求关系,指导现实生产和经营的价格水平。

由于现货价格在形成过程中的时滞性、分散性和更重要的信息不对称性,其价格的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以其作为市场信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形成高昂的交易成本。而由于规则公平,买家和卖家众多,期货市场积聚了各方面广泛信息。由此信息集中过滤所形成的期货价格,必然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真实的供求状况及其未来价格变动趋势,形成正确的价格信号。这样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就显著地降低了相关商品的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的交易乃至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根本作用就是显著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Williams(1986)则从另一角度论证了期货市场降低交易成本的基本作用。他指出原则上任何一种商品和服务都应有一个市场,但为了降低整个交易成本,市场的数目应在满易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有的商品或服务没有必要在有形的市场中交易,而可以在隐性市场上进行交易。两个有形的市场交易一般就可以衍生出一个隐性(市场)交易。事实上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借贷市场就是这样相互联系的。所谓套期保值,就是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的结合,其实质包含着一种隐性的商品借贷交易。所以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期货市场是一种隐性借贷市场。故而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应是规避信用风险,减低交易成本。

下面我们采用Yang和Borland(1991)建立的新兴古典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研究期货市场是如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由上可见,交易条件越好,交易成本越低,则分工的演进就越快,专业化经济优势就越强,从而经济增长也就越快。

而期货市场恰恰就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我们可以延续上述思路具体分析一下:

在t=O时,分工水平很低,每种贸易品均有多个生产者。因而购买者可以选择其中任一,即使购买者在这一生产领域已停止人力资本积累。所以此时存在一个瓦尔拉斯机制。然而可以证明,由于熟能生巧和专业化经济,经济可能演进到极端分工的状态:每种产品只有极少生产者,每个人作为他的专业产品的出售者就是一个垄断者,而作为其它产品的购买者,相对其中的生产者而言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此人已停止在此领域的人力资本积累)。所以在t很大时,存在一个对称的多边垄断机制,垄断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了阻止专业化经济优势被充分利用的内生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

而以期货市场为代表的长期合约制度安排,可用于限制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内生交易成本。如前假设,所有交易都是通过一个合约系统和一个期货市场来进行谈判。在t=O时期的一个瓦尔拉斯机制决定所有的长期合约。这些长期合约不能在以后重新谈判。t=-O时期任何人都没有生产活动的经验,因而人们事前完全相同并无“专家”与“外行”之分。因为所有的交易通过合约系统被在t=O时期运作的期货市场完全决定,因此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者会从熟能生巧中获得垄断权力,但在合约签订之时还没有垄断权力存在。与所有人的理性预期假设结合,t=O期的瓦尔拉斯机制是可行的。因此期货市场的功能就是消除由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内生交易成本。如果没有期货市场,由熟能生巧和专业化经济引致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根据新兴古典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我们发现期货市场能够降低经济体系的内生交易成本,促进社会分工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