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合集7篇)

时间:2023-08-25 16:33:57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第1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品质,教学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又是以思维为核心,所有能力必须通过思维能力才得以实现。而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志,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点,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仅就化学学科谈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创设良好的课题氛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是教师高潮的教学艺术的体现。首先,教师得精心设计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例如我在给学生讲《钠》时,我的导入语是这样的“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水火不相容,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火灾都是用水来灭火的,请问水一定能灭火吗?另外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金属投入水中都会沉入水底,有能浮在水面上的金属吗?”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把学生引入今天要学的内容上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善抓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其本质和规律,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学科,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学好这一学科及正确答好高考化学试题的必备素质。可见,要简明扼要地解决问题,最主要的应分析问题的实质,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既要抓住题目“题眼”作为思维突破点,又要选点准确,使思路畅通,问题解决显得“敏捷而迅速”。如何在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思维深刻性的另一方面,可以在选择题中体现出来。中学生受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学习态度等因素影响,往往对概念理解不透,记忆不深或仅凭印象进行机械推理,造成知识的负迁移,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不细致,不深入,或产生思维定势,从而导致出错,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不仅要分析对的选项,也要分析错的选项,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只有分析透彻,学生才能掌握得更牢固。这样才能达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之目的。

三、善于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思维,又善于集中思维,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就要立即调整思维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高考试题大多是灵活性很强的题目,只有善于应变,触类旁通,方能越关夺隘,攻克难题。所谓难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迁移试题,另一类是计算题。它们主要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逻辑思维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推理严谨,令人无懈可击。解题时,运用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教材,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奇妙效果。

五、标新立异,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只有创造才能在竞争中生存,思维的创造性品质是当今时代最为重要、最可贵的一种品质。

近几年高考化学信息迁移题的命题可以看出,试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由原来的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到现在的大量取材于高等化学、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新科研成果,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自学新材料、新理论,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解决“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有利于培养并选拔创造型人才。诚然、信息迁移题难度系数比较大、但它不“超纲”,重点考查学生的“现场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在复习教学中,不能丢开书本,花大精力,耗费时间去补充“超纲内容”,既浪费了精力,又增加了学生负担。重在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现场自学”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想象能力。

易受传统解题方法的约束,不能接受那些违反“常规”的解题捷径,也是缺乏思维独创性的表现。计算题教学中若把计算为主,推理为辅,转化为推理为主,计算为辅,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

思维功能高效率的基础是思维结构的高度完善,促进学生形成最佳思维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的创造。而善于构造,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各种类型的题目、解法均有繁简之别。许多学生满足于做出来,而不愿在解题技巧方面作深入探讨、致使解题速度缓慢,这是广大考生的弱点,不能不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如果在解题中多留神各种解法,多启发诱导,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简捷明快的解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如果照本宣科,照析例题,硬套公式,题愈做愈死,越学越怕,思路越走越窄。故此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发挥独创性。

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狠抓思维的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以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因此,培养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化学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化学思维训练,正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品质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就是学生学习的助手、解题时的灵感。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帮助。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到思维的切入点,从灵活性、批判性等方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探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数学思维品质。

一、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知识的运用,学生只有灵活掌握了知识才能在做题、运用时得心应手。在数学的学习中灵活和创新是分不开的,学生只有把知识掌握得“活”才能做到灵活运用,而灵活运用又是创新的基础。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再束缚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能更加透彻地了解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在基础知识上得到创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最好途径就是一题多解。教师要抓住教材中可以利用的题型,让学生去探讨、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角的比较和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一个角,然后用尺子等工具,想一下怎样测量出角的大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样通过体验、思考、探究学生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所学内容。只有懂得了知识的本质才能灵活运用,在做题的时候才可以创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灵活学习知识并学会创新,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

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需要严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思考问题时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盲从,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思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中,很多定理或是公式的运用都是分情况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看到分不同情况的原因,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运算中的严谨。例如,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不提醒学生注意b2-4ac的值,让学生自己在演算和验证的过程中发现这个问题,这样能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学习中的严谨性,并且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有批判思维就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敢于想、敢于说才能培养批判思维。同时,在习题处理的时候教师也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独立的看法,不盲从别人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打开思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时候,因为定理之间很容易混淆,所以学生不免会遇到很多问题,这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在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和批判性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他们,把实践的过程交给学生完成,这样才能起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

数学思维的培养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难题上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结合,从多个方向正确、到位地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需要坚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学习的热情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产生自信心,这样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学周刊,2012(05).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第3篇

一、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所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理解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复杂运动形式,抓住关键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

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用”。

三、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密性(或精确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理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但是,初中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的化学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精密上得到训练与加强。

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训练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它反映了思维的锐敏程度和迅速程度。敏捷性应以正确性为前提,它是上述几种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缘故,思考问题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而极大影响了思维的敏捷性。如,我们讲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学生容易接受“原子分子物质”这种模式,而对于原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却认识不足,由于知识面掌握不全,就谈不上敏捷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方法。同时,配合增加足够数量的习题,经过一定的解题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思维敏捷性有着明显的帮助。

如何搞好这方面的训练呢?我们总结以下几点:

(l)变化练习,深化双基;

(2)定时练习,训练速度;

(3)一题多解,训练思路;

(4)多题一解,掌握规律;

(5)设计新情景,培养迁移能力;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第4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思维品质 培养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他们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其发展是指他们在思维活动中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特性和批判性等品质的发展。这五个方面是构成小学生思维品质的主要因素,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②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③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④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主要是培养正确迅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狠抓计算正确率,要求百分之百正确。落实到学生身上,一是认真审题,画出重点词;二是题题有验算;三是错题当日改正。落实到教师身上,是及时强化,做到每天当堂批改作业,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问号,让学生在运算中获得及时肯定与否定,从记忆到思维,建立一个及时刺激、加强正确的条件联系。在正确的基础上抓速度练习。到中高年级,强调在运算练习中把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注意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方法,且不可机械训练。

二、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主要训练小学生思维活动的应变能力。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仅是培养学生品质灵活性的好方法,而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其教学的步骤和方法是:抓学生知识之间的“渗透”和迁移,使每种旧知识都是新知识的基础,每种新知识又是在旧知识基础上获得发展的。在培养发散思维时,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通过让学生认识数量关系进行培养。第二步,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两个已知数量之间的关系,思考能提出哪些问题。第三步,进行应用题的发散思维训练。每堂课上都精选例题,使学生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灵活运用,以便在思维的灵活性品质上有所发展。

三、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善于透过问题的表象,深入问题的实质的能力。主要是数的概括能力,对各类数的顺序和大小的理解,对数的分解组合能力,如:认识数的实际意义等。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一是在应用题教学中,紧紧扣住简单应用题的11种类型,使学生领会每种类型的解题原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条理化,这是提高思维深刻性的关键。

四、思维独特性的培养

主要是结合教学内容和活动培养小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立性和新颖性。把独立思考作为低年级的学习“常规”加以训练,提倡新颖性。让学生自编应用题,以此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教会学生11种编题方法。自编应用题,体现了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等思维独创的特点。按不同难易程度的编题方法,从一年级开始练习,随年级升高,不断增加编题难度,以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五、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第5篇

一、消除学生的心理定式

心理定式是前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捷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消极的思维定式是人们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习惯的思维方式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不善于区分要认识的对象和旧经验之间的异常,仅仅凭借旧有经验就直接套用在认识对象上,常常难以跳出旧有的“框架模式”,使思维误入歧途。

人们无论从事学习还是工作,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经验和习惯,在思维方法上形成自己所擅长的、比较固定的思维套路和模式——即思维定式。具有创造力就必须善于超越从众思维、突破思维定式,善于走出经验思维的误区。克服、避免、突破从众思维和思维的定式,是创造性思维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正如法国科学家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已有的知识束缚。因此,教师要善于打破学生头脑中的思维消极定式,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1.独立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从思维的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当务之急。

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品质,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学生三个方面的心理意识:

(1)大胆而合理地质疑。质疑问难是思维独立性的表现,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敢于提问的学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找出矛盾,展开探讨。

(2)增强不盲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独立性会表现为一种追求与众人、前人有所不同的、独具卓识的思维品质。比如说,设计一种保温瓶,你能突破传统的筒形,设计出球形的保温瓶,则意味着你的独立思维往往会有别于众人,又异于常规,因而会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所以,培养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对于培养求异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2.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学生的创造心理品质中,发散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好比自行车车轮一样,许多辐条以车轴为中心沿径向外辐射。这种多向的、立体的、开放型的思维没有固定的方向、固定的范围,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是一种打破旧的思维框架、解放思想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有进行发散思维,才能使学生获得灵活的知识,有价值的知识,能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知识。因此,教学应通过各种课内外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变异性。传统教学、应试教育往往束缚学生的思维,这就使他们不仅缺乏创见,还形成了思维惰性。现代教学、素质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摆脱习惯的影响,鼓励和培养他们的求异性思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3.想象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品质培养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而思维能力的差异主要源于思维品质的优劣。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面。

一、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就是善于全面地看问题的思想品质,抓住问题的广阔范围,全面地认识问题的本质,这是思维广阔的特点之一。

多向型开放题,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使学生产生纵横联想,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如: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1500米的公路,20天后完工,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已知乙队每天修35米,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这道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1.先求出两队平均每天修多少米,再求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算式:1500÷20-35

2.先求乙队20天修的长度,根据路程全长算出甲队20天修的长度,然后求甲队每天修的长度。

算式:(1500-35×20)÷20

以上两种是最基本的解法,然后通过“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这一条件,还可以得出多种解法:

1.可以先求出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多少米,再算出甲队每天修多少米。

算式:100÷20+35

2.先求乙队20天修的长度,再通过“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求甲队20天修的长度,然后求甲队每天修的长度。

算式:(35×20+100)÷20

这类习题,可以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找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提高了学生初步的多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二、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要从学习的开端开始,设计一些习题与新课例题同类型、同结构、同难度。只改变内容、数字,也可以将结构略加变化,但难度相当。还可以要求稍高于例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如学习“整数三步混合题运算”可由两步混合运算扩展而来。将准备题78+25×3中的78扩成26×3或156÷2等即成:26×3+25×3,156÷2+25×3……这样设计习题,意在使课堂结构多样化、立体化,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动机,以便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有效平台。在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出示例题165-97,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165-97=165-100+3=68(书中做法)。

生2:165-97=160-97+5=68。

生3:165-97=167-97-2=68。

生4:165-97=165-95-2=68。

生5:165-97=100-97+65=68。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灵活思维是十分必要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灵活发展。

三、要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表现为善于自己独立地看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做一题多解的练习,特别要强调学生独立做作业,布置学生自己编写数学题。

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学生可以编写一组应用题:

1.实验小学有男生1000人,女生80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2.实验小学有男生1000人,比女生人数多20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3.实验小学有男生100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让学生自己编写题目,解决题目,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

四、要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思维发散,激发求异心理在多种解法中发现最佳解法,尤其是在应用题和脱式计算教学中,要大力提倡求异思维,从而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我们数学教师而言,则要求我们对学生思维个性加以挖掘。在传统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割裂开来,教师指定好学生的思维路线,把自己的思考强加于学生。现在我们必须摒弃这种做法,启发学生将数学问题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张扬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例如,在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用2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36千克,照这样计算,用50吨黄豆可榨油多少吨?在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何比例时,绝大数学生是根据每千克黄豆榨的油一定,也就是油的重量与黄豆的重量的比值一定,判断出两者成正比例关系。有一个学生说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想法:根据生活经验,黄豆越多榨的油相应的也就越多,可见两者变化的方向相同,再根据成正例的两种量变化方向相同,可以断定黄豆的重量与榨的油的重量成正比例关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设计一些利于思维独创性培养的题目,这样对创造性人才的产生大有益处。

思维品质如何培养第7篇

【关键词】思维品质;创新;教学理念;思维领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2-0035-01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可见,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已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教师高潮的教学艺术得体现。正如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它,有张有弛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能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呢?

精心设计导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例如:我在讲口技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录音《洛桑学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努力听,三分钟后让他们口述从中听到什么?洛桑表演了那些内容?紧接着启发学生:假如一个表演者,在舞台上两手空空,而他却能演奏出优美的blues,模拟出“泰坦尼克号”的汽笛声,弹出凄婉的《二泉映月》,他依靠的是什么本领?这在曲艺中被称作什?将学生不知觉么的带入《口技》之中。

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激活思维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思维能力的又一策略。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思路不够开阔,学习质量不是很高,表现在学习上,懒于动脑,可是他们也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一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思维之扉。例如教学《狼》一文时,师生都在大谈狼的狡猾,屠户的勇敢机智。这是,平时成绩较差的一位同学小声道:“两只狼有合作精神。”我便叫他起来,请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他胆怯的站了起来,低下头,不敢说。我又进一步鼓励道:“老师认为你的观点很新颖,很有价值,你能说出来供大家借鉴吗?”听到这话,这位同学眼神中流露出了异样的光芒,颤声道:“老师,您不是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吗,狼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配合默契,这种合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这话,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而这位同学涨红了脸两眼熠熠闪光。此后,他经常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一问一答,不仅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打开了一扇封闭的智慧之门。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感知-体验-理解-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获得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核心还是思维能力。如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的速度快,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持久的加以训练。

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不迷信,能有独到见解的分析判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探究问题的空间,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教师还要善于设计问题,所设计问题,既能给学生创造思索的空间,又能提供创造性思维的范例。使学生明白“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思维发展的历程在教师这盏智慧之灯的指引下顺利航行。例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教师提出:“东京也无非这样,”中的“也”是关联词语,可是前面又没有句子,与谁关联?文章的第一句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看似平淡的地方,老师却提出如此深刻的问题,学生马上陷入思索。顷刻,学生举手答到:“这句话有潜台词,前面省略了。”又一个同学答到:“大清帝国日暮图穷,腐败不堪,作者才东度日本寻求真理,而到日本看到的是中国留学生依然浑浑皓好、醉生梦死,令作者义愤填膺。”又一学生道“‘也’字蕴涵着作者无限悲愤之情”。教师善于问,学生善于思。在问答中授之设疑之法,于平淡中见疑,于无疑处生疑。这样的思维成果才会有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