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煤炭行业的发展(合集7篇)

时间:2023-08-16 17:05:51
煤炭行业的发展

煤炭行业的发展第1篇

科学规划,提高产能产效

衡量国有煤炭企业非煤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产能产效。因此,要立足非煤企业实际,对非煤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要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向上下游产业延伸,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待时机成熟后,再谨慎实施非相关多元化,从而推进产业转型,引导产业布局向合理方向发展,集中力量培育出一批非煤支柱产业。要强化人机协调配合,减少物料流动,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要抓好达产增效,瞄准达产目标,与所有项目建设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项目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建成,尽快见到效益。要做好三项准备,即超前做好项目的市场开发、人员培训、扩能改造三项准备,确保项目一建成就进入正常生产。

优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一要提升经营管理质量。企业要追求最佳经济效益,就必须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全面提高非煤项目的运行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和完善成本责任管理体系,全面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对标管理,努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严格控制各项支出,做到支出按标准、开支按预算、消耗按定额。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量入为出,轻重缓急,留有余地”的原则,降低物资储备定额,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探索非煤产业安全发展的新理念,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标准化工作规范和安全隐患闭合管理防控体系,搞好应急预案演练,强化各专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落实。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安全监管,从完善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入手,坚持动态的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坚决督促整改,严格执行整改责任追究制度,逐一落实,责任到人。

对外扩展,大力开拓市场

要发挥大型煤炭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发挥煤炭产业的比较优势,以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为突破口,以煤炭深加工为主要途径,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拉长产业链,培育优势产业。以强化营销和品牌建设来开拓市场。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销售什么”。要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尽可能扩大市场份额。要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实施“新特优”工程,推行星级管理,打造特色产品、名优产品和驰名商标。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良好信誉,要树立“小产品、大市场”的观念,引导需求,创造市场,从而降低边际成本,提高边际效益,从而获取利润,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致力创新,实现超越发展

煤炭行业的发展第2篇

[摘要]我国的煤炭行业在过去的50多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煤炭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煤炭的供求差距在扩大,出现“煤荒”现象;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下降,但其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不可动摇;煤炭消费和生产格局将发生变化,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作者认为煤炭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应该深化煤炭行业改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兼并收购中小煤矿扩大产能、储备资源,提升主业规模;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有限多元化战略,延长产业链条;加大煤

炭运输业的投资力度,解决生产瓶颈问题;依托资本市场,加强资本运作力度。

一、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煤炭储量总数的33.8%,煤炭可采储量,我国次于美国(25.1%)、俄罗斯(15.9%),居世界第三位(11.6%),达1145亿吨。我国的煤炭行业在过去的50多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煤炭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煤炭的供求差距在扩大,出现“煤荒”现象

20世纪80年代,由于小煤窑的发展,我国的煤炭产量增长较快。后因煤矿安全等因素,小煤窑一直处于整顿、关停状态,产量有所减少。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的能源缺口在逐渐拉大,其中,煤炭在20__的可供求量为15.2亿吨,而消费量却达16.5亿吨,供求差达到了1.3亿吨。预计20__年供求差将增加1000万吨,缺口达到1.4亿吨。作为煤炭行业的下游用户,电力、冶金行业的迅速发展,加上国际煤价的上涨,对煤炭需求开始加大;同时,煤电之争、铁路运力矛盾等问题,造成近期煤炭需求量增加,引发“煤荒”现象。

2.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下降,但其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不可动摇

从我国能源结构的趋势来看,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从1995的75.3%下降到20__年的65%,年均下降1.7个百分点。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比重下降,这和世界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其原因主要是:天然气、水电以及新能源的发展潜力很大,发展速度很快,其在能源结构中比重不断上升;同时,煤炭作为一种非洁净能源,在目前技术水平还未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其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制约。此外,煤炭的储量有限,可开采量将不断减少,这也是导致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尽管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在基础能源中的地位短期内仍不可动摇。这是因为:

首先,煤炭在我国各种能源中占有储量优势。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后备可供开采的资源严重不足,储量小而且开采成本很高。

其次,煤炭相对石油、天然气具有成本优势。在所有石化能源中,煤炭是最便宜的一种,同等的发热量,用煤的成本只相当于用油的30%,天然气的40%。有专家预测,到20__年,使用石油、天然气的成本将是煤炭的8倍,甚至更高。从目前我国的能源构成情况看,靠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来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设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第三,我国煤炭市场潜力很大。目前,我国有几十万个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燃用煤炭,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居民生活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农民生活中一半以上的能源仍靠柴草,但农村从使用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转变是必然趋势,这将进一步扩大对煤炭的需求。

3.目前煤炭行业发展处于历史较好水平

(l)油价上涨带动煤炭的需求增加

近来,油价持续上涨,超过了其与煤炭的合理比价,企业必然对燃油和煤炭的消费进行综合价格比较,向可替代品转移,从而增加煤炭市场需求。

(2)国家相关政策扶持煤炭行业发展

我国原煤炭产量近50%是由小煤窑生产的,出于对生产安全的保障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国家从1997年开始逐步提高安全生产门槛,实行关井压产,逐渐关闭不合格的小煤窑,由此导致煤炭价格上涨,并使行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

(3)经济发展带动煤炭等基础能源的需求增加

目前,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仍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以煤炭为主的基础能源业的发展。我国煤炭产量自1999年以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__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了11.5亿吨。

4.煤炭消费和生产格局将发生变化

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大型坑口火电站的建设,将带动西部地区煤炭生产和消费增长。二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铁路实行“网运分离”,将进一步改善煤炭运输条件,促进中西部地区煤炭开发,有利于煤炭开局重点向西部转移。三是随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和石油、天然气价格变动,将推动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带动煤炭消费增长。四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及“三峡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投产,将改善华东和中南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东南沿海地区煤炭消费增长速度将放缓。

5.煤炭行业将由分散趋于集中,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国煤炭行业极为分散,属低集中度行业。虽经过关井压产和结构调整,但仍有各类煤矿3万多处,煤炭行业至今没有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集团。20__年,原煤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大型企业只有17家,仅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0%。而美国4家最大产煤公司1996年的产量为3.49亿吨,占其当年产量的36%。

由于行业过于分散,从而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尽快改变目前这种极为分散的行业格局,一方面,要不断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对该关闭的小煤矿决不手软;另一方面,鼓励大型煤矿集团实施跨行业、跨地区重组,通过收购、兼并,形成特大企业集团。使整个行业由分散趋于集中。

二、影响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利弊因素

1.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能源结构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决定了煤炭行业仍将发挥其在能源供应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为能源的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占75%左右,且短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煤炭行业仍将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

(2)现代科学技术为煤炭行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为煤炭能源成为洁净能源创造了条件。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 量、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而且还开拓了新的煤炭产品品种。同时,我国在煤炭清洁开采技术和洗选新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大大提高了煤炭产品的质量,减少了在煤炭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3)政府的宏观政策和相关下游行业的发展,为煤炭行业提供了适宜的发展环境。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基于煤炭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充分认识,在政策上给予了大量的扶持和倾斜。

(4)煤炭市场形势逐步向好,国际煤炭市场存在机遇。随着主要用煤行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长,煤炭的需求量增加。世界煤炭产品市场仍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这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煤炭出口形势相当喜人。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__年,亚洲市场煤炭将增加15亿吨,今后日本燃煤电厂每年需扩大进口4100万吨,韩国每年需扩大进口1500万吨。日本和韩国是世界最重要的煤炭进口国,我们有隔海相邻的短途运输优势,与这两个国家的煤炭贸易前景看好。

2.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

(1)受传统行业限制,发展空间有限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转产经营是所有煤炭企业迟早要面临的问题。相对于其他新兴产业,煤炭行业是一个成熟行业,其成长性受到限制;在“新经济”背景下,煤炭行业的主营业务获利空间面临增长性不足的问题,需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企业要维持再生产就必须拓宽经营领域,培养出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煤炭行业市场集中度低,面临着规模效益问题

煤炭行业因本身进入壁垒低、退出障碍高的特点而成为一个分散型行业,即没有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煤炭行业这种市场集中度低的特点,导致了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生产资源浪费较大。

(3)煤炭企业的组织分布跨度大,对管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许多煤炭企业的注册地和生产基地相分离,业务组织的分布跨度较大,势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保证业务有序发展,并使企业管理层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需要企业建立健全并完善高效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

(4)涉足全新领域,面对新的挑战

从行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看,煤炭业必将逐步实施多元化经营,涉足一些全新领域。由于涉足全新领域面对的是新市场、新环境,煤炭企业应对项目深入调研,以减小项目的投资风险,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多元化经营虽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但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问题,因此,需要企业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尽量避免新领域、多元化经营带来的新的经营风险。

三、煤炭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1.深化煤炭行业改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煤炭行业出现的问题,几乎都与价格机制以及投融资体制有关。煤炭行业改革已走过了10多年的漫长路程,投资和定价却仍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模式,这已成为问题的核心,也是煤炭行业利益失衡的症结所在。应当说,国家在煤炭资源管理与供应体制上的不合理性是导致“煤荒”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煤炭行业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从价格到市场准入实行全方位的放开,通过深化改革来彻底解决煤炭行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国是用煤和产煤大国,但在煤炭的利用上,很多还是原始的直接燃烧,煤炭的综合利用、进出口以及整个煤炭能源的战略规划,均应提到议事日程。要由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来统筹安排煤炭发展规划,同时,协调各个能源行业的发展与规划,以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兼并收购中小煤矿扩大产能、储备资源,提升主业规模

为改变我国煤炭行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国家的产业政策应是鼓励大型煤矿集团实施跨行业、跨地区重组,通过收购、兼并,形成特大企业集团。

煤炭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占有资源。由于目前大规模的新建矿井很少,因此很多企业都在超能力生产,以缓解市场煤炭紧张的状况。同时,要通过兼并和收购小煤矿的办法,加紧扩张生产能力,为市场竞争储备资源。

3.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煤炭销售收入是煤炭采选类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一些煤炭类上市公司,通过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这也是煤炭行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要增加洗精煤的产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实施有限多元化战略,延长产业链条

我国煤炭企业跨行业发展起步晚,速度慢,步履维难,大多数煤炭企业仍是单一产业和生产单一产品,而国外大型煤矿一般均采取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同步经营,综合开发的发展路子,企业效益好,竞争力强。因此,要想在能源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煤、电、油以及天然气的混业经营是较好的选择。因此,利用煤炭的资源优势,延长煤炭产业链的战略,已成为煤炭企业的共识。目前,我国煤炭类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煤--电、煤--炼焦--化工等方式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5.加大煤炭运输业的投资力度,解决生产瓶颈问题

从全国范围看,运输是煤炭销售的瓶颈,对煤炭销售形成制约。煤炭企业应加大煤炭运输业的投资力度,在解决生产瓶颈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赢利能力。

6.依托资本市场,加强资本运作力度

充分依托资本市场,加大资本运作力度,通过证券市场实施兼并、收购、资产重组,快速吸收优质资产,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将公司塑造成为以煤炭生产加工、物流服务、电力生产等为主业的综合类集团公司。

煤炭行业的发展第3篇

[关键词]煤炭行业、 采矿工程、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167-01

1 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煤炭工业科学化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行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行业内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煤炭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行绿色开采,建设生态矿山;强化安全基础工作,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等。煤炭行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煤炭工业取得了更完善的发展

(1)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形成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

(2)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同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

(3)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煤炭市场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4)煤炭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稳步推进,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煤炭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资源开采业发展规律,不断探索煤炭清洁生产、绿色开采、矿井热能利用等技术,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与生态再建投入力度,矿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5)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健全,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

(6)国际交流合作步伐加快,对外开放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

2 煤炭行业采矿工程的特点

采矿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全面应用了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在采矿系统工程中,已广泛使用运筹学,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流、多目标决策等。与此同时,计算机科学中的许多先进技术,如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等,也已成为采矿系统工程的常用手段。

(2)紧跟信息科学的发展。信息科学的任何进展都会很快在采矿系统工程中得到印证。在矿业上使用的硬、软件,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不断地变化。

(3)密切结合采矿工程的需要。采矿系统工程在处理问题时要经常考虑采矿工业影响因素多的特点。因此,多目标决策、模糊决策、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特别受矿业界喜爱。

3.我国煤炭行业存在诸多问题

随着我国煤炭产量大幅提高,煤炭产量增加,煤炭调动强度加大,铁路、公路、港口转运压力还将不断加大,主要煤炭消费行业产业布局不合理,长距离煤炭调运形势,还将长期存在,制约着全国煤炭供应效率。

1) 煤炭价格上涨,行业经济效益提高与成本大幅上升,增支因素增多和粗放的发展方式同时存在。从煤炭经济效益增长情况看,煤炭效益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煤炭产量的大幅增加和价格的上涨,煤炭行业总体上仍处于转型发展阶段,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的发展方式,实现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任务依然艰巨。

2) 产品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单一,内在素质低。全国原煤入选比重只有30%左右,大量原煤未经加工直接燃烧,洁净煤技术开发和应用进展缓慢。煤炭产业链短,高附加值产品少。

3) 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依然突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国煤炭工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条件差异性大,煤炭总体生产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煤炭生产结构布局上,全国现有生产煤矿和在建煤矿2万多处。在现有生产矿井中,小型煤矿数量比例占94.05%,全国煤矿平均单井产量约为15万吨。大中型现代化煤矿少、小型煤矿多的煤炭生产结构,制约着煤炭生产集中度的提高,制约着煤炭工业整体现代化的发展。

4) 结构性矛盾突出煤炭工业面临的问题

①企业组织规模小而做,产业集中度过低,竞争力差.经过近几年关闭整顿,中国小煤矿总数由近8万处减少到2万多处,但生产规模小、布点过于分散的问题仍相当突出,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差距很大。大中型煤矿生产集中度过低,调控和影响市场的能力有限。

②开采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安全状况差.目前基本上仍是机械化、部分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采煤机械化程度仅35%左右,小煤矿一半以上采取原始的作业方式,工艺落后,先进与落后生产能力并存,整体技术水平低。

5)我国煤炭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只有年蒸发量的15%左右,水资源严重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给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给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上述这些问题,既是影响当前煤炭经济运行的焦点问题,也是影响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全行业不懈的努力,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4.煤炭发展问题处理的措施

(1)加快大型煤炭企业、煤炭基地建设我国煤炭行业的集中度还较低,煤炭开采企业过于分散,存在大量个体开采的情况,这一方面导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煤炭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大,安全问题令人头痛;另一方面加剧了煤炭供给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

(2)煤炭作为一种日趋减少的不可再生资源,国家应当对其开采、使用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而不是放任自流。而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在技术性、安全性、可控性等方面的优势勿庸置疑,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煤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3)由政府牵头,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将大量分散的煤炭开采企业以股份制的方式,组成大型煤炭集团和基地,实行统一开采、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4)建立煤矿安全仪器仪表采购、供应 、定期维修、保养、校定中心,确保煤矿安全仪器仪表正常运行。

(5)做好矿区的工农业发展规划,着手解决矿区内的"三农"问题,诸如移民搬迁,水利设施,公路桥梁等,为煤炭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6)建立比较规范的煤炭设备、材料、采购、经销信息中心,采用招标采购,定点采购等多种形式,拓宽采购渠道,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矿区。

5.结语

煤炭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科学地对我国能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对于制定正确的能源发展规划,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采矿学》徐永圻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明宇. 采矿工程新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7.

煤炭行业的发展第4篇

关键词:煤炭行业;发展趋势;现状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1.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主导地位

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国情特点决定了我国煤炭将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我国既是全球第一的产煤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2.供需地理分布不均

我国煤炭产量已超过35亿吨。进口量增多,出口量减少,而我国煤炭需求量最大的是沿海省份,可是我国几乎90%的煤炭资源与生产能力分于北部和西部地区。

3.无法满足煤炭运输的需求

我国煤炭运输仍然呈现“北煤南运”与“西煤东运”的状态。煤炭资源的需求地理位置分布不平衡是制约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使我国政府已在煤炭运输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仍然无法满足煤炭运输的需求,运力短缺的情况在近期内始终无法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因此,煤炭企业具备了充足稳定的运输能力就具备了关键的竞争优势。

4.煤炭价格小幅度上扬

有效地供给、需求是决定煤价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以目前的情况看来,一个时期的煤炭产能过剩,会对煤炭的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煤炭企业势必会控制煤炭的产量以维持市场的供需平衡。

5.煤炭行业集中度较低

我国除了有大型的国有煤炭企业外,还有很多的小型煤炭开采与销售企业。由于我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能源紧缺的问题日益显着,环保、安全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越来越重要,因此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的整合调控力度,促进大企业集团和大型煤炭基地的发展,整顿小煤矿。虽然暂时我国煤炭产业的集中度较低,但在未来大型的煤炭企业势必成为煤炭产业的主体,在平衡国内市场的供需关系上起关键性作用。

6.煤炭行业管理范围宽广、要求严格

政府对煤炭行业的监督范围很广,譬如煤炭相关的勘察、投资、开采、生产、贸易、销售、运输以及出口等。坚持“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监管原则,煤炭安监局负责煤矿监察、煤矿安全监察以及指导地方政府来监管煤矿安全的工作,国土资源部对煤炭的资源勘查和开发进行监督管理,严厉查处无证开采和超界开采等等违法行为。

二、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目标

1.充分利用促进煤炭行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能源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我国的主体能源是煤炭,煤炭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的能源发展格局坚持“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把煤炭放在我国能源规划的关键位置上。煤炭是保证我国在未来20年内经济可持续增长战略性资源,它的经济价值会得到稳步地提高。因此煤炭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的支柱,在我国能源消费者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2)有助于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近几年,国家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在抑制不合格能源的需求、控制高耗能产业增长速度的同时,坚持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的小煤矿,清理在建的项目,大力整合煤炭资源,抵制超能力生产,很好地抑制了煤炭生产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提高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国家在确定煤炭的基础能源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未煤炭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便有助于我国煤炭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3)宏观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大煤炭的需求量。国民经济的增长会带动我国煤炭需求的增长,由于经济增长迅速,从而带动煤炭需求量的飞速增长,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再加上相关下游产业的发展也给煤炭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如钢铁、电力工业用煤持续快速增长,建材工业用煤维持不变,因而煤炭产业有了新的增长点。此外电力需实现“南北互供与全国联网”,促使高成本的全国范围内煤炭运输变为在网上快速调度和输送电力,进一步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

(4)创新技术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动力。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给煤炭行业带来勃勃生机,随着煤炭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大批的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现代化矿井纷纷建成投产,很大程度的提升了煤炭行业的整体生产水平,逐步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

2.煤炭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煤炭行业安全风险依然很高。煤炭行业是一种高风险行业,如水、瓦斯、煤尘、火、顶板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一旦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虽然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煤炭行业的安全管理力度,但是安全风险仍然很高。

(2)煤炭资源日益减少。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根据目前的生产能力计算,我国开采煤炭资源的年限是有限的,无法确定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

(3)煤矿建设规模过大,产能过剩。随着煤炭国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加,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产能也迅速增加。

(4)集中实施政策性增资政策,煤炭成本急剧上升。目前,由于提高技术设备水平、补还安全欠账等问题,煤炭行业生产成本急剧增长。再加上一大批正在酝酿或已出台的政策性增资政策,这些政策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上是必要的,但是太过于集中的实施,会造成煤炭成本急剧上升。如果无法形成上下游产业的价格传导,由煤矿一力承担,会对煤炭行业经济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臧文栓,陈甲斌,郭宝峰.煤炭行业形势分析及政策研究[J].中国矿业,2007(09).

[2]王永光.中国煤炭市场供需平衡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

[3]云天宝.国内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J].西北煤炭,2006(04).

煤炭行业的发展第5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一直占2/3以上。但是,煤炭行业在资源与能源消耗万面,仍然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节约资源和能源是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推动能源发展上水平、上台阶,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根据当前情况,抓住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煤炭产业的优胜劣汰,减少和消除落后的煤炭生产能力,加快煤炭大基地、企业大集团的建设步伐。

1 煤炭行业面临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煤炭行业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经济运行申的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发展不平衡、超能力生产突出等严重制约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表现在:

(一)采出率低,煤炭资源浪费严重。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资源采出率一般在50%左右,国有地万煤矿和乡镇煤矿不到30垢,有的仅为15%,而且丢弃的资源无法复采。

(二)污染控制不力,煤炭的负外部性过强。我国每开采万吨煤,平均塌陷土地0·2亩,我国煤矿每年发生的各种废污水约占总废水量的25垢,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

(三)劳动生产率低,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四)企业包袱沉重,前续发展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整个煤炭系统资源枯竭矿井不断增多。

鉴于此,研究煤炭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节约资源和能源是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 针对存在问题,构建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包含两个基本点:一是通过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二是这种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要为后代人的发展能力考虑。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资源就是生命力。资源越多,生产力就越旺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煤炭开发利用率的提升,资源的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且保持一定的资源储各,煤炭资源的持续,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资基础;煤炭经济的持续性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企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责任者。比如说,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由12亿吨、14亿吨,到近年17亿吨,超大幅度增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增长,是否具有合埋性、科学性,是否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统盘考虑,这个”盘”,是个大盘,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显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煤炭供应是煤炭工业的义务和责任,但这种义务和责任兑现必须以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矿区发展的可持续是整个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脚点和切入口。矿区是一个包含资源、经济、社会与环境等要素的复杂大系统。基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广泛性和矿区系统的复杂性,必须构建矿产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反映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

指标体系的建立应符合矿区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且能够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力求避免不成熟研究基础上的主观臆造,但最终要用几项指标或分几个递层来衡量、把握。可把它分为:

(一)总体层,表达矿区系统发展的总目标,同时反映出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总体态势和效果。

(二)状态层,把矿区发展总目标分解为资源支撑、经济增长、社区文明和 环境质量4个目标状态要素。资源艾撑又分为煤与非煤;经济增长分为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社会文明分为物质的、精神的、政治的;环境质量分为环境治埋、生活质量、职业安全、管埋能力构成等。

(三)执行层,代表各运行子系统的主要行为状态和功能结构,接受程序指令执行具体职能的操作层。

在运用上述万法的同时,不能把企业看作是一成不变的,要具有战略眼光,紧跟时代步伐,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充分反映矿区系统动态变化的特点。柳湾煤矿就是根据变化了时新情况,与时俱进,扩大规模,提升经济总量的。该矿原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先后经过四次大的技术改造,达到180万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了化工硫酸厂、硫酸铝厂,乳化油厂等,购买了交子里井田)今年的奋斗目标是,生产能力200万口吭 明年300万吨,现在按照年产500万吨的规划设计,提出了要建设生产、化工、焦化三大工业园区,国家有关部门己对所立项目的规模、技术、市场、效益的可行性论证基本认可,该矿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区位优势,这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令全矿干部职工鼓舞人心。我们提出生产煤、保护煤是企业的本分,立足煤、延伸煤是企业发展的万间。不仅社会、政府要关注可持续发展,企业也必须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合理负有责任。不仅用能源的企业要负有责任,而且能源生产企业也必须负有责任。

3 深化改革,标本兼治,扎实推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批准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从强化煤炭行业管埋、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机制、深化煤炭企业改革、建立煤炭开采综合补偿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建立煤炭企业转产和煤炭城市转型发展有效机制等万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抓好试点工作,必将对推进全国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套新模式,创出一条新路子。在这一过程中,以下几个万面必须作为重点突出抓好。

(一)要认真制定煤炭资源的长期开采规划。在一个相当的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性能源,煤炭的开采必须保证提供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能源,因此,政府部门需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制定出煤炭资源的合埋开采规划,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的有偿开采,客观评估煤炭资源的价值并转为国有资本金。作为煤炭资源的所有者,作为国家行政管埋职能的履行者,作为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与国有地方煤炭企业的出资者以及煤炭资源的开发者,都要追求资源的经济合埋开发使用,以获得最大化的经济绩效。

(二)推动煤矿资源重组,加快大型煤炭企业、煤炭基地建设。

只有解决小煤矿的问题,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得到保证。本着政府推动和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政府规划引导和强力推动的同时,鼓励国有大矿以资产为纽带,通过收购、控股等形式,兼并重组、改造提高中小煤矿。通过实施关闭整顿、资源重组和强化管埋,提高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和总体发展水平。

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鼓励煤炭企业向下游产业(电厂、铁路、港口)延伸,支持下游产业特别是电力企业开发建设煤矿,形成煤电一体的企业集团。发挥核心企业在人才、管理、市场和融资方面的优势,做强主业,延伸产业链,使大型煤炭集团真正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的主体、煤炭墓地开发建设的主体、平衡国内煤炭市场的主体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

(三)发展洁净煤技术,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促进洁净煤技术的产业化。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学习借鉴国外成熟技术,推进煤炭气化、液化的示范工程,争取早日进入工业化生产。

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实现"两个转变",拉长"两条产业链"。两个转变"是: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生产销售初级产品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变。"两条产业链",一是煤、电、高能耗产品产业链;二是煤、焦、化工产品产业链。特别是第二条产业链,发展前景很开阔。同时,要坚持限制排放与鼓励抽采利用相结合,加快煤层气产业发展;坚持量化、无害化、再利用原则,重点治埋和利用煤肝石、矿井水、煤泥、粉煤灰,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

(四)加快实施"科教兴煤"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传统产业。瞄准煤炭发展的主攻万向,围绕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基础课题,组织开展30项重点科研攻关和30项重点技术推广。30项重点攻关课题如:煤矿重大灾害危险源辨识、评估和分级标准,煤矿灾害连续监测、识别与数字传输技术,矿井瓦斯、突水、动力性灾害防控技术,低透气性高瓦斯松软煤层瓦斯抽放成套技术,矿井深部开采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煤尘爆炸自动抑爆技术,煤矿重大灾害救灾技术与装备等。"30推"如:高效节能小矿井主要通风机,局部瓦斯聚集处埋技术和装备,采空区瓦斯自动抽放技术与装置,煤层长钻孔超前预抽技术,瓦斯、风、电闭锁装置,机掘、机采工作面防突措施和配套装备,突出危险预报仪等便携预测议器,矿井综合监控系统和小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等。这些己经列入"十一五"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煤炭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全力推动,争取便煤炭工业的科技面貌有较大变化。

针对煤炭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匿乏,职工队伍素质偏低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煤炭教育。一是采取减免学费和发奖学金、定向招生、委托培养等政策扶持,鼓励报考矿业学院,发展矿业教育,解决目前采矿、安全等专业生源不足问题;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企业继续办好职业教育和安全培训,对职工进行培训;三是煤炭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从煤矿采掘一线等选送优秀员工进行脱产培训和进修,结业后担任煤矿一线生产安全技术骨干;四是煤炭企业要研究相应的办法措施,适当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靠优惠的政策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培养人、选拔人、吸引人、留住人。

(五)合埋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推动煤炭工业节约发展。我国煤炭资源回收率低,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煤炭赋存条件较差。我国煤矿 95兆以上为井工矿,瓦斯等自然灾害严重,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客观上有一定难度。二是对煤炭资源珍惜程度不够。一些大矿吃肥丢瘦,浪费资源;许多小矿乱采滥挖、破坏资源;同时,矿产权制度的不完善,规划、勘探相对滞后,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为此,一要在加强"节约发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加快矿产资源税费改革,尽快实行以与回采率挂钩的资源税费征收办法,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鼓励和推动煤矿企业依靠科技逃步,加强生产管埋,提高资源回收率。二要研究制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煤层的回收率标准,建立严格的资源回收监管制度。对破坏性开采、严重浪费煤炭资源的,依法予以处罚。三要认真做好重点矿区矿业权有偿使用改革,规范煤炭矿业权交易,提高市场进入门槛,使煤炭企业具有珍惜资源、合埋开发利用资源的动力和压力。四要加强煤炭开发规划工作。强化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型煤炭基地发展规划,以及矿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合埋调控煤炭生产开局和建设总规模。对主焦煤、优质无烟煤等稀缺煤种,实行有计划、保护性开采,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六)要重视煤与非煤产品的和谐发展。我国大部分煤矿都远 离城市,矿区是一个小社会,煤采完了,矿区厂房、设备、土地等固定资产和不动产,如何让其发挥作用?一种是人员转移,资产拍卖;另一种就靠发展非煤产业,让职工到新的就业岗位,开辟新天地。每个煤矿企业,都要经历开发期、兴盛期、衰老期这样几个阶段,煤矿企业家们要有战略眼光,在兴盛盈利时期就要及早考虑发展多种经营,等到衰老期,替代产业蓬勃发展,就不会出现"钱装兜、人撤走,尾矿狼籍无人收"的现象。

(七)研究解决煤炭工业改革发展中的有关政策问题。进一步加强煤炭行业管埋,合埋配置行政资源,埋顺关系。及时修订完善煤炭工业相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统筹做好行业规划、资源管理、安全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探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和地方要继续采取资金扶持政策,艾持国有重点煤矿补还安全欠账,改善煤矿安全基础条件;认真落实企业安全费用提取、提高伤亡事故赔偿标准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政策;加快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险改革,促使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进入煤矿安全领域;完善对衰老报废煤矿转产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扶持政策;加快煤矿沉陷区、"棚户区"的治理改造,改善矿工生活条件。通过加大政策治本、源头治本力度,推动煤炭工业走节约、清洁、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4 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清醒地认识到:

(一)必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指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在于承认和肯定人的主体地位,而且耍在发展观的间题上,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人类而言,尊重自然,本质就是尊重人类自身;追求发展,关键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二)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埋,"可持续"是核心。

(三)靠资源耗竭而获得的经济增长,或以耗竭资源为基础的发展,只能是暂时的,而不是可持续。片面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或需求去改造自然,其结果会酿成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苦果。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以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另外,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随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变数,这就需要全国所有的煤炭工作者在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及时、科学、准确地把握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的动态,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2007-2008年我国动力煤市场社会环境

[2]2008-2009年中国动力煤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煤炭行业的发展第6篇

【关键词】煤炭行业 循环经济 制度创新

循环经济是以可循环资源为起点、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形成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废弃物)-产品”的反馈式闭环流动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在当前形势下符合我国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实现资源良性循环利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由之路。

一、贵州煤炭资源概况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处于西南和中南各缺煤省的结合部。这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国内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由于蕴含大量的煤炭资源,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建立区域能源基础的主要资源之一。截至2004年末,贵州省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587.29亿吨,包括在建生产矿井在内,贵州省已利用的煤炭资源量为83.68亿吨。“十五”期间,全省在5年间新增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近200亿吨,炼焦用煤储量占全国储量的21.8%,是我国南方冶金用焦的主要资源。

贵州煤炭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煤种分布也较集中,依靠它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能源优势,可建设功能、性质不同的煤炭生产基地。然而,贵州煤炭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事故多发、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据统计,贵州已利用资源量占累计探明储量的比例仅为14.25%,尚未利用的资源储量为503.61亿吨,占累计探明储量的85.75%,贵州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仍属较低水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制约贵州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贵州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在贵州煤炭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走出一条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消耗低、污染少、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更显其意义重大。

二、基于循环经济下的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传统煤炭工业仅获得有限的煤炭开发价值谋得发展,却没有对煤炭深度开发和加工,使自己一直处于基础的、粗放低效经营的状况和相对从属的、被动的社会及经济地位。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新型的煤矿经济结构与模式,使煤炭企业走上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彻底改变了煤炭经济增长方式。

1、发展循环经济对煤炭企业的必要性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资源的约束。煤炭资源一直是贵州各族群众生产和生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能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供给存在较大的缺口。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煤炭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贵州省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极为突出,表现在国有重点煤矿历史欠账多,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环保工作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煤炭清洁生产,以发展洁净高效燃煤技术为重点,对填补贵州在生态环境的不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循环经济模式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结合煤炭企业独特的运营特点,通过认真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开采,是指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并进行加工利用。

深度加工,是指对不同煤种、品质的煤炭进行粗加工、深加工或精加工,把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

高效利用,是指将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煤矸石、矿井水、煤泥、瓦斯和焦化气等进行综合利用。

循环发展,是指对资源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收益,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1、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循环经济的首要环节。结合贵州煤炭资源的能源优势,以解决环境问题为前提,节约能源和资源为基础,依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引进科学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节能的设备,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综合开发与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煤矿瓦斯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综合开采,并进行节能生产和加工利用。同时,技术的创新可加大安全技术改造,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

2、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和激励机制

为激励煤炭企业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建设中,政府应制定一系列规定,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在税收方面,政府也应该采取一些优惠政策,以加快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适当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税,可缓解资源供给和需求间的矛盾;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数量为界定标准,收取排污税,以此刺激煤炭企业增加防污设备;增加煤炭企业对这些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规定,以促进煤炭企业购置提高煤炭资源生产利用效率的相关设备;同时,可以在一年内给予相关煤炭企业全免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从而使产业迅速发展和升级。例如,对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生产的建材产品可免征增值税,并由政府优先购买;对于煤炭企业利用煤矸石、煤泥生产的电力可减半征收增值税,并优先入网。

3、积极调整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

把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注入循环经济理念。充分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拓展“煤矸石―煤泥―热电”,“灰渣、矸石―建材厂―建材产品”,“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地资源”,“矿井水―水处理站―供水”等产业链,建设具有煤炭企业发展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式集群。逐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产业体系。

4、抓好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人力支持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各方面、各专业人才,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覆盖面相对较窄。为此,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抓好与大专院校的联合办学,利用社会力量培养人才,同时积极引进所需的各种优秀人才。

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做出的战略选择,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制度保证,就不可能有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现在煤炭企业的发展在抓好技术和人才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制度的创新,这是一种企业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制度模式的变迁。可见,煤炭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趋势。

1、建立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循环经济是一门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一体的系统工程,科学和严格的管理是推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条件。就煤炭工业而言,必须加强管理,制定和建立一套法规制度及操作规程,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和用人制度方面进行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另外,政府部门应该修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健全煤炭法规体系,一是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制定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二是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煤炭企业的社会和历史负担;三是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积聚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接替产业。

2、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

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制环境。在环境执法方面,由于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导致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得不到全面的执行。为了确保有关法律的正确实施,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执法机制,特别是建立严格的执法员选拔制度,全面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通过对各个有关执法主体的职能和执法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进行科学规范。此外,还要在环境执法机构内部建立起完善的执法责任机制和执法监督机制,以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确保环境执法工作严格依法进行。

3、完善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当前,社会对煤炭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够,公众参与的渠道不畅。另外,广大市民对煤炭企业所产生的环境行为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信息了解不足,这也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不严。因此,建设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必须重视建立和完善有关评价和监督机制,特别是加大公众参与评价和监督的力度,在立法上要完善公众参与评价和监督的具体程序,明确处理公众意见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实施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保证循环经济战略在煤炭工业中实施。

五、结语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提倡人类活动、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贵州煤炭工业进入新世纪后面临多种机遇和挑战,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迎接挑战的必要之路,也是煤炭企业把握新机遇的有利途径。

针对贵州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外部推动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内部驱动作用。在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健全各种保障机制,将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发展与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确保循环经济在煤炭工业中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吴霞:论循环经济在企业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环境,2007,20(A02):154-155.

[2] 陶迎荣:循环经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起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3).

[3] 杨会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我国循环经济[J].商业经济,2007,12:6-7.

[4] 江涛、张天柱: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6):87-90.

[5] 杨松茂:建设循环经济型超市研究[J].商业研究,2007,11:102-104.

[6] 王新立:关于我国循环经济的立法思考[J].经济师,2006,10:76-77.

煤炭行业的发展第7篇

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是:要立足于生产与消费过程中资源消耗的节约、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和“零排放”,促进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增长,实现矿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矿区。主要指标为: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矿井水为主的液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95%以上;土地复垦为主的生态环境美化率要达到90%左右;煤层气的利用要达到90%以上。与此同时,要加大煤炭就地转化加工的比例,加大共伴生产矿物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

借鉴国内外煤炭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应包括促进煤炭资源回收率、转化率和利用率的提高,煤炭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废弃物排放的减少,矿区及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小循环――煤炭企业

从煤炭的生产开发上就要节能、使用可再循环的原材料、提高资源回收率。在建井设计之初就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考虑矿井在生产期间可能出现大量的废弃物,配套建设洗煤厂、煤矸石热电厂、矿井水处理站、建材厂等。从整体设计规划上,按“输入―过程―输出”进行全过程物质循环利用,由整个生产系统构成工业性的“生态”平衡。

1.集约化生产、提高资源回收率

我国已利用煤炭资源量3469亿吨,其中乡镇小煤矿占用资源达2200多亿吨,而且很多是优质资源,矿井的平均规模只有1万吨/年左右,回采率只有10―15%。小煤矿点多面广,资源占有量大,浪费非常严重。因此,必须从煤炭开发的源头提高资源的回收率,节约煤炭。

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建设高产高效集约化矿井,依据资源条件,合理确定新建矿井规模,重点建设大中型矿井,限制小型矿井,从源头减少煤炭占用量,减少浪费。从工艺、技术、装备等方面实质性改变小煤炭的生产状况,提升小煤矿的生产能力和回采率,最大限度地开发出已动用的资源。寻求适合我国国情和煤炭资源条件的开采方式,提升煤炭资源的开采范围,制定新的煤炭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制度,限制采用落后生产方式和资源回收率低的矿井生产。

2.清洁开采

清洁开采是立足于煤炭开采的生产过程,通过对采煤方法和工艺、岩层控制以及相关技术、实验研究平台等的开发和建设,改变传统开采工艺造成的生态与环境破坏问题。减少煤矸石排放。改革开拓巷道布置方式,优化采区巷道布置,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和生产工艺,减少煤矸石的产生。同时,要大力推行井下煤矸石处理技术,从根本上消除煤矸石污染的危害。减轻地表沉陷。根据资源条件和地质情况,采用充填、联合、协调、条带、房柱式开采和离层区注浆等适当的开采方法,控制地表沉陷。减少瓦斯排放。推广高效瓦斯抽放技术,实现综合抽放,提高抽放量和抽放效率。研究低浓度瓦斯的回收、浓缩技术,减少瓦斯直接排放量。减少水资源破坏。开展采矿与排水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加强保水采煤技术的研究与工业性试验,限制和降低煤炭开采过程对水资源的破坏。同时,应采取“清污分流”或“分质分流”等措施,将未被污染的干净地下水用管道排到地面,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减少材料消耗。煤炭企业在生产能源的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电力,也要消耗大量的钢材、建工材料、火工材料、油脂及木材等。加之煤矿大多为地下作业,浪费现象时而有之。为此,应在煤炭企业大力推广节能装备、节能工艺与技术,减少生产能源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3.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

瓦斯利用。研究瓦斯地面开发和井下抽放两种方式的适用性与经济性。研究生产适合我国瓦斯地质条件的钻井、压裂和排采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瓦斯发电、瓦斯生产炭黑及瓦斯民用等。研究采煤塌陷土地的土壤特性变异分布规律,塌陷地不同复垦工程方法的复垦土壤重构技术,塌陷地复垦土壤改良技术研究,塌陷区复垦耕地土壤特性的时空变化规律,确定开采塌陷后土地复垦的最佳时机及土壤重构、改良的方法技术,形成适应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开采工艺和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重构技术。煤矸石综合利用,主要领域是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复垦、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及制品及煤矸石制造肥料和提取化工产品,重点应是煤矸石发电和生产建筑材料及制品。矿井水净化。研究矿井水资源化处理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电渗析和反渗透技术,使高矿化度、高硬度矿井水资源化。

4.其他共伴生矿物的综合开发

我国很多煤矿都伴生高岭土(岩)、膨润土、油母页岩、蒙脱石、石膏、硫铁矿、硅藻土、耐火粘土等矿物,加强这些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中循环――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或城市

以煤炭企业为核心,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建设与现有企业配套互补的企业和项目,努力实现企业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园区内废物的零排放。并通过产业、企业间的协调合作,逐步形成产品或废物加工链,谋求工业群落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具体地说,在园区内设计一个产业关联度高、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延伸。

1.洁净燃煤

以提高效率、减少污染为宗旨的洁净燃煤技术已成为世界煤炭利用技术发展的热点,是国际高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推广先进、洁净燃煤技术是提高燃煤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

应用先进发电技术。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和可用率、发电效率、单位煤耗、环保性能、投资和成本等因素,应在全国电力行业大力推广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推广烟气净化技术。应加大力度,推广烟气脱硫技术、烟气除尘技术、烟气脱硝技术和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减少电厂的烟气污染。粉煤灰综合利用,主要领域是粉煤灰制作建筑材料、粉煤灰井下回填和充填矿井塌陷区、粉煤灰筑路和从粉煤灰中提取化工原料。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针对我国锅炉煤种供应多变、原煤直接燃烧比例高等特点,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改造热电联产和小机组。

2.煤炭转化

地面气化。逐步改造和淘汰中小规模和落后的煤气化工艺,发展先进的加压固定床、加压流化床和加压气流床技术。同时,应将大规模高效煤炭气化工艺作为今后的发展和应用方向。地下气化。加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研究,将气化遗留地煤柱、采用常规方法不宜开采的煤和限制开采的高硫煤为主要方向,以达到回收煤炭资源的目的。多联产技术是煤化工的发展方向。它将多种煤炭转化技术通过优化集成组合在一起,可同时生产各种化学品、液体燃料以及燃气、电、热等洁净二次能源,实现了煤炭价值的梯级利用,使煤炭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优化。

(三)大循环――社会

要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变分散治理为集中控制,减少煤炭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污染,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1.使用清洁能源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应发展和使用二次能源和可再生产能源,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推广应用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并形成优质能源优先供应商业和民用的能源供应机制。改变煤炭消费结构,大力推广煤炭洗选加工技术,将大量的原煤直接利用,转变为利用洗煤、型煤、水煤浆等,以提高消费过程中的能源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2.清洁贮运

建立封闭贮煤仓,减少露天煤炭堆放量,减少贮煤区的环境污染。建立封闭运煤系统,减少煤炭运输沿线的环境污染。

二、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建议采取以下政策

(一) 产业技术政策

要把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煤炭产业政策的核心标准,建立科学的储量管理体系,避免企业为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而破坏了煤炭资源的整体可采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加大推进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政策的力度,加快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强中小煤矿的管理,强化中小煤矿的技术改造政策,促进煤炭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新建煤炭矿区要规划、设计入手,既规划设计煤炭、洗选、发电、建材等的能源生产主线,也要配套规划设计土地复垦、矿井水利用等的资源开发副线,选择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形成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模式。打破行业、部门的界限,实现煤电、煤化工的有机联合,实行相关产业联营,推动坑口大机组火电、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发展。延长煤炭产业链,将煤炭转化成电能、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等洁净能源和化工原料,实现煤炭资源价值的梯级利用,能量转化率。综合开采。鼓励煤炭企业在开采煤炭的同时,对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加工利用,拓展企业的生产链,减少资源浪费。

(二)技术政策

加强环保手段与洁净煤技术的衔接,推动以煤炭洗选取为源头、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与发电为核心、以加大煤炭转化、优化终端能源结构和控制污染为主要内容的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制定严格的能效计划,坚决摒弃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技术,鼓励节能、环保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的开发和使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

加大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再利用技术、工艺、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并强制执行。

(三) 投资政策

加大矿区污染治理的投入。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多、污染范围广、积存量大,治理污染耗资大,企业承担不起,所以需要国家给予相当数量的投资或设立专项贷款。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建立中,项目总投资要包括矿区污染治理的费用,以避免出现新的污染。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发展基金或专用资金渠道,加大对洁净煤技术的研发投入,对洁净煤技术的示范工程和商业化推广应用予以资金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煤炭企业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MD),在获取先进减排技术的同时,拓宽融资渠道、获得更多的投资,促进我国煤炭工业技术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