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影视文学的特点(合集7篇)

时间:2023-08-16 17:05:36
影视文学的特点

影视文学的特点第1篇

【关键词】影视戏剧文学;特点;欣赏

一、影视戏剧文学的特点

(1)具有表演性。剧本被用来进行舞台表演或者影视拍摄,所以必须具有表演性,适合进行影视或者是舞台的表演,特别是在戏剧文学作品中,因为舞台的诸多限制,对剧本的要求会很高,要集中刻画重要人物,使其鲜明的表现在舞台之上。而且剧本不宜过长,要主线突出,以激烈的冲突来突显人物的个性和思想。剧本要把很长一段时间的在不同场景发生的事件,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情节线索,并且把矛盾从提出到发展以及解决的过程完成,而且还不能频繁的进行场景的变换。(2)具有冲突性。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体裁是不同的,其表现手法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都必须具备戏剧的冲突性。这也是戏剧和影视作品吸引观众的重要条件。(3)台词具有个性和动作性。剧本的台词是剧情人物的独白、对话以及唱词等等,这事对于人物塑造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利用剧中人物的动作或者是对话等等,可以充分的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塑造,还可以展示矛盾和冲突,促使剧情的变化。

二、影视戏剧文学欣赏应注意的要点

(1)了解剧情,熟悉剧本。在剧本的阅读过程中,当你被作品中的清洁所吸引,融入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天地中,让自己的心情可以根据清洁的变化而起伏,这时,才会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力,可以得到很多益处。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了解剧情,熟悉剧本,清楚作品的作者和时代的背景,这样才能明确作者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戏剧的情节发展,都会在剧本的结构中表现出来。所以,要想了解剧情,熟悉剧本,就要分析剧本的结构,在分场分幕的时候,大多都是对故事的发展地点,时间的变化来分的,一般故事的情节发展到了一个不同的阶段时是为一幕。而场的单位较小,可以按照时间或者地点来变化,也可以按照人物的出现次序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故事的情节都是跟着戏剧的冲突发展过程展开的。(2)抓住情节的发展线索,把握基本矛盾冲突。一般剧情的开端和发展以及高潮还有结局都是紧密围绕着矛盾和冲突来展开的。比如《雷雨》,其情节就是周朴园的后妻对其的反抗,最终导致了周家的衰败;还有就是鲁大海、鲁侍萍和矿工们对周家的反抗。另外还有一些人物之间的纠葛,这些线索相互交织,造成了周朴园的家庭衰败命运。而这种衰败的命运就是剧本中矛盾发展的结局。对情节发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剧本中的矛盾和冲突,认识到作品所想要表现出来的深层思想和意义。(3)研究剧本的语言,了解任务的性格和思想。优秀的影视戏剧文学,都有很突出的人物塑造,在剧本里的人物的性格思想等等,很多都是通过其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欣赏影视戏剧文学要能找到人物的关键语言,来了解人物的特征,因为这些语言往往可以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要想找到矛盾和冲突时,人物的关键语言,就要在欣赏剧本的时候,找到剧本中的潜台词,也就是人物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但是可以根据其他台词和一些场景或者情景间接让观众了解的那些语言。这种手法可以深入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人物的精神和内心的活动。所以,在欣赏剧本的时候要主要分析潜台词。(4)了解蒙太奇表现手法的运用。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特殊语言,和影视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主要手段,这种手法是影视艺术存在的基础。其实蒙太奇也就是将很多个小的镜头组成一个片段,然后在把其所组成的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大的段落部分,最后再将这些段落部分组合,形成一部影视作品。没有什么神秘可言,顺应生活以及人们视觉上的逻辑,还符合人们感性和理性上的逻辑,让影视作品看起来充满节奏感,让观众感到合理,就是蒙太奇手法。欣赏影视文学剧本的时候也要了解蒙太奇的运用和特点,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剧中所创造的艺术内容。

三、总结

总而言之,影视戏剧文学的特点是非常显著的,而要欣赏影视戏剧文学作品却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我们了解剧情和剧本,抓住故事发展的线索,找到基本矛盾冲突,并且还要分析其中的语言对话,以及影视戏剧的表现方式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欣赏到影视戏剧文学作品的内涵。

参 考 文 献

[1]秦俊香.对21世纪重拍四大古典名著改编剧的思考[J].当代电影.2010(1)

[2]高淮生.关于文学经典影视改编的人文精神建构的思考[J].电影评介.2008(14)

[3]万信琼,喻润梅.近十年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述评[J].电影评介.2011(8)

影视文学的特点第2篇

关键词:影视戏剧文学;特点;欣赏

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5-2

一、影视戏剧文学概述

与其他文学创作不同的是,影视戏剧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指供影视剧拍摄和戏剧舞台演出使用的文学剧本。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剧本内容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整个舞台的表演效果,换而言之,演员要想从根本上确保自身的演出成功,其核心基础在于保证剧本的质量。在整个影视戏剧文学发展中,其主要由影视文学与戏剧文学两个方面组成。影视文学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剧本、影视故事、影视小说等。剧本又包括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完成台本等。戏剧文学一般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其表现形式又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和戏曲等。

二、影视戏剧文学的特点

(一)具有表演性

剧本被用来进行舞台表演或者影视拍摄,所以必须具有表演性,适合进行影视或者是舞台的表演,特别是在戏剧文学作品中,因为舞台的诸多限制,对剧本的要求会很高,要集中刻画重要人物,使其鲜明的表现在舞台之上。剧本要把很长一段时间的在不同场景发生的事件,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情节线索,并且把矛盾从提出到发展以及解决的过程完成,而且还不能频繁的进行场景的变换。

(二)具有冲突性

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体裁是不同的,其表现手法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二者都必须具备戏剧的冲突性。这也是戏剧和影视作品吸引观众的重要条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冲突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前提,缺乏必要的情节冲突,整个影视戏剧也将失去自身的艺术价值。影视戏剧文学不但必须有冲突,而且其矛盾冲突还要求尽可能地紧张和集中。因为影视戏剧文学受演出时间的制约,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深刻的生活内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所以必须具有紧张而集中的矛盾冲突,继而感染观众。

(三)台词具有个性和动作性

剧本的台词是剧情人物的独白、对话以及唱词等等,这是对于人物塑造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利用剧中人物的动作或者是对话等等,可以充分地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塑造,还可以展示矛盾和冲突,促使剧情的变化。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开展中,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塑造、情节矛盾的开展以及变化,都是通过人物对话与动作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影视戏剧的台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剧本个性化与动作化。

三、影视戏剧文学欣赏的途径

(一)熟悉剧本,了解剧情

在剧本的阅读过程中,当你被作品中的形象所吸引,融入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天地中时,才会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力。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了解剧情,熟悉剧本,这样才能明确作者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因此,就要分析剧本的结构,在分场分幕的时候,大多都是按故事的发展地点,时间的变化来分的,一般故事的情节发展到了一个不同的阶段时是为一幕。而场的单位较小,可以按照时间或者地点来变化,也可以按照人物的出现次序来决定。

(二)理清戏剧情节发展的线索

全剧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是紧紧围绕矛盾冲突而展开的。如《雷雨》的情节线索,一是周朴园的后妻对周朴园的反抗,促使周家的衰亡;二是鲁侍萍、鲁大海以及矿山工人对周朴园的反抗,更加速了周家的衰亡。这些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决定了周朴园罪恶腐朽的家庭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周家的衰亡是这个剧本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剧本集中表现了人物和事件的危机以及激烈的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因此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通过对情节发展的分析把握剧本的基本矛盾冲突,就能够认识到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深入领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三)通过动作性语言,分析人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心活动

影视戏剧的情节是由人物的一系列行动来显示的;人物的行动是由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来完成的。人物的动作有外在的和内在的。外在的动作是指人物外表的声容笑貌、神态举止;内在的动作是指人物的内心活动、感情意向。人物的内心活动、感情意向是人物的声容笑貌、神态举止的依据;外在动作有内心活动作为依据,它才是有生命的,而不是孤立的、外加的。在影视戏剧文学中,这两种动作都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而不能用叙述人的语言来表现。因此,剧本应该根据人物的性格赋予他富有动作表现力的语言,在这里,关键在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矛盾冲突,有冲突才能有动作。

(四)通过潜台词语言,反映丰富深刻的生活内容

潜台词就是指人物的台词除了表面上的意义外,它还包含有深一层的意义,而这深一层的意义才是人物所要表达的真意和实质。俗话说的“听话听音”、“话里有话”、“弦外之音”,就接近于这个意思。所谓潜台词,蕴涵的内容当然不是明摆着的,但是,如果只用“言有尽而意无穷”来理解,还只是停在现象的本身。就这种艺术形式的优越性来说,它那“言外之意”的感人力量,还在于它能够使观众身临其境,并以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为依据,从有限的台词中领会到它那无限的生活内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影视戏剧文学的特点是非常显著的,而要欣赏影视戏剧文学作品却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我们了解剧情和剧本,抓住故事发展的线索,找到基本矛盾冲突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到影视戏剧文学作品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申载春.影视艺术与素质教育[J].甘肃高师学报 2007,(04).

[2]齐学东.水浒故事现代影视传播探微[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1).

影视文学的特点第3篇

随着大量网络文学被改编成或红极一时、或影响深远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文学的入门门槛极低,可以说是零门槛,因此构成了全民写作的壮观景象。也正因如此,网络文学中适合影视改编的好故事层出不穷,影视业从中挖掘出好故事,精心拍摄成好作品,就真正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良性循环,造就了网络文学与影视业联姻、市场双赢的美好局面。这样的操作模式对于网络文学与影视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限的积极影响。

网络文学作为诞生于零门槛网络上的文本,一直朝着大众接受的路向上走,随意性很大,可以说,读者想看什么,网络就提供什么。尽管影视剧跟网络文学是同质同源的,也是朝着大众化路向上走,围着需求市场转,但剧本作为一剧之本,受拍摄、投资、选角、特效、后期制作、播出平台、审查制度等等的各种限定,显然,尽管同属于造梦艺术,影视剧却完全不能像网络文学那样天马行空、无所顾忌。从网络文学的文本到影视剧的剧本,文字化为影像,改编是必然,但怎么改却众说纷纭。

尽管网络文学作为一座原创力十足、储藏量丰富的影视改编资源库,已经有大量作品出售影视改编权,但毋庸讳言,目前被拍成影视剧的数量极少,并且都是点击高、人气旺,在网络上成名已久的作品。这样的网络作品自带光环,拥有大批死忠粉,但对小说的热爱都会转化成对影视剧的迷恋吗?未必。甚至,最先揭竿起义不买影视剧帐的就是原著粉丝,甚至有的粉丝会广发英雄帖号召抵制某改编剧,痛心疾首地谴责制片方糟蹋了自己心目中的作品。制片方为了最大限制地保证收视,在是否忠于原著这个问题上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2012年的《倾世皇妃》成为在芒果台收视率达1.9、份额9.03%的电视剧,8天在优酷网上创出破亿播放量,但原小说文本的内容远远不够一部四十多集的电视剧容量。另外小说可以天马行空,随着自己的思路走,剧本里人物的起承转合、前世今生,逻辑性要求更高,所以从小说文本到剧本的改编非常大,可以说只保留了一个框架和精华。改编后添加的很多人物,比如幽默风趣的花爷爷,就让电视剧增彩不少。而改编自桐华的《风中奇缘》,拖了几年才开播,剧名也因为种种原因从《大漠谣》改为《星月传奇》再变成《风中奇缘》,不说前期剧本改编,电视剧拍成之后因为审查等原因先后改动了三千多处,可谓命运多舛,以周播剧的形式播出也对收视有相应的影响,导致大量的原著粉对本剧失去了兴趣。而顾漫的小白文《杉杉来吃》改编成都市偶像剧《杉杉来了》,尽管为保证电视剧容量,也添加了不少配角,但整部剧始终跟小说的小清新可爱风风格一致,这部脆、甜、萌的作品最终以书迷和剧迷都认可的萌萌哒获得了收视新高。

2架空历史与嫁接朝代

网络文学因其创作的随性自山特点,也因其创作者的知识储备与创作追求,绝大多数都是在写故事,并且这个故事追求的是或新奇到匪夷所思,或缠绵悱恻到让读者哭崩,至于故事的真实性与情节的逻辑性基本不在网络们的考虑范围内。但在一部影视剧的最初环节剧本的改编再创作,故事还可以是那个故事,讲述起来却不可以再这么任性。洋洋七卷本的《后宫甄嬛传》写甄嬛山一个单纯明艳的少女变成后宫阴狠腹黑的贵妃,整个历史朝代都是架空的,架空历史可以让作者抛掉历史的沉重负担,大胆自山地编织故事塑造人物,但影视剧的目标观众显然与网络文学的读者并不完全重肴,目前电视剧的收视人群中最不可忽略掉的是中国大妈,她们的观看诉求中,很大一部分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故事可以在口耳相传中被加工被改变,但背景需是实的,是真的。于是,郑晓龙把《后宫甄媛传》山虚拟的大周嫁接到了真实的清朝,并且让故事发生在最具戏剧性的皇帝雍正身上。变成这些年,雍正很忙的电视剧中最火的一部。而与此相反的却是2011年的热播剧,网络作家桐华的原著《大漠谣》是写汉朝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卫青抗击匈奴的故事,然而因其部分史实以及考虑到写实带来的影响,真正播出时改名为《风中奇缘》,把朝代换成被架空的南朝,抛却了沉重的历史负担,单纯讲一段三角虐恋,同样获得了不俗的收视。

影视文学的特点第4篇

建国后前30年的政治主导文化时代,电影导演处于明显的附庸地位,意识形态的影响会投射到导演对文学作品的选择加工过程中去。电影导演要忠实原作的创作精髓,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文学作品当中的革命性思想热潮。这一时期,电影改编忠实原作,电影主动向文学学习,是电影改编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文学创作迎来新高潮的同时,电影导演的附庸地位也逐渐破解。因为在这个时期,许多题材的都已在慢慢地瓦解,电影改编的整体风格逐渐从政治传声筒,转向人文化的方向。导演在修改文学作品的同时,重新进行了风格化的编辑。无论是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是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当中的题材,导演们开始通过文化批判以及人性的思考来进行深入的演绎,这是区别于过去的红色经典的电影塑造形象。

8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影成为主导性艺术,导演的中心地位逐渐确立。他们开始跳出文学,独立地进行编剧与构思。电影以声音、画面为媒介符号,对于文学作品的二度传播具有比纸媒更强大的影响力,随着电影强势进入改编领域,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在改编后的影片产生了很大社会反响之后才被人们熟悉,这种情况下,导演享有了对文学改编的最大的自由度。随着导演中心制在80年代实质上的确立,电影导演的主体性、个性在当代文学作品的影像传播中日益发挥着主导作用。

不同时代,电影导演的地位发生着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哪个时期,电影导演在文学改编成电影作品的过程中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 电影导演的“把关人”角色

何为“把关人”?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把关人”概念,他认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把关人”是传播媒介内部的工作人员。[2]大众传播的一切信息,都要经过这些工作人员的过滤或筛选,才能同公众见面,所以,他们便是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其实,在文学作品以影像化渠道的传播中,电影导演充当了“把关人”的角色,很多文学作品是通过电影才被人们所熟知的。

库尔特・卢因指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3]这种把关的本质特点,在导演对文学改编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并且,不同的历史时期,导演对文学改编的把关原则和标准还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戏剧原则”把关原则。早期中国电影受到戏剧电影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改编对象的选择还是改编方法的运用,都严格以戏剧原则为把关原则。夏衍的改编观点能代表当时文学改编的把关原则:电影不同于小说、诗歌、散文,要有比较完整紧凑的情节,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即有矛盾、有斗争、有结局。所以,《苦菜花》《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情节性强、结构严谨的小说是最易进入导演改编视野的。

“文学性”把关原则。中国第二代导演中的一部分导演由较高文学水平的知识分子组成,于是推动了电影朝文学性的方向发展。他们认为电影性应该和文学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选择较高文学价值的作品来进行改编是这时期导演们的重要把关原则。

“政治性”把关原则。第三代导演掀起了对红色经典翻拍的热潮。这代导演所处时代的特殊性,使得政治性的彰显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把关标准。

“观众喜好”把关原则。随着商品经济的来临,票房的压力使得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开始将观众的喜好纳入把关的标准之内。

二、 电影导演的双重角色:解码者和编码者

传播学认为,信息的传递包含着信息的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莎士比亚名言: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符号解读的过程中,每个人对同一个符号的理解有可能不同。导演在文学传播中首先是一个阅读者,换句话说,他是一个符号解读者,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可能因其期待视野的不同而千姿百态。同时,由于其对符号的掌握不同,导演对文学作品的影像化传播当然也会打上了个人的烙印。

所以,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导演既是信息(文学)的解码者又是信息(影像)的编码者。这种跨媒介传播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导演角色的复杂性,导演的个体差异性将会影响其对文学解码和影像编码的效果。

影响因素一:导演生活的时代环境。以第三代导演和第五代导演为例。在整体的改编风格上,第三代导演保守、更尊重原著,他们创作的高峰期是在建国以后之前,以及之后的改革开放初期。建国后、前国家生活主题是阶级斗争,之后人们开始批判和反思。所以,第三代导演文学改编电影的意识形态特征较任何一个时代都显著。他们在文学作品遴选中强烈显示出了所处时代环境的特殊性,充满了或浓或淡的政治元素,而对于敏感的政治又鲜有涉及。这个方面的特征表现得最为浓重的就是谢晋,而同代导演作品《天云山传奇》《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等作品也能够彰显出一定的政治特点。

第五代导演则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又接受了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所以,他们善于表达新的思想,敢于探索新的艺术手法。他们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影片在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结构上表现出强烈渴望。

影响因素二:导演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和认同度。电影文学改编也讲究门当户对,电影导演往往选择自己熟悉或认同的文学作品来进行解码和编码。例如,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一向喜欢选择符合自己个性、风格的小说,同时加入他认同的民族元素,打造自己的个性品牌。电影《秋菊打官司》在改编《万家诉讼》时把小说里安徽的事情搬到了陕西去说,张艺谋解释说:南方农民的生活我并不了解,而北方,特别是陕西,是我熟悉的地方,是我的出生地。我对那里的语言、风土人情都了如指掌,对我熟悉的东西,表达起来会更准确一些,或者熟悉的东西更好驾驭一点。[4]

影响因素三:导演的个人经历。传播学认为,对符号的意义解读与解读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例如,第五代导演大多有着丰富和广阔的经历,他们基本在农村或工厂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期,因此,他们的电影作品大多聚焦中国乡土,注视和同情社会底层,充满对民族的深切热爱、忧患意识。这一切都与导演的个人经历分不开。第五代导演的影视作品基本上都改编自文学作品。这一代导演们大多还没从学校毕业,就已奔向“广阔天地”,他们的文化知识更多是通过自己的广泛阅读而获得,他们长期从这种翻阅中找寻可被改编、拍摄的文学作品。

第六代导演的文学作品改编内容少之又少,他们的电影作品创作多是个人经历的荧屏再现,即便是改编也是向时代传递着自己的声音。第六代与第五代有着迥然相异的人生经历,当成功的“张艺谋”们一部电影预算600万时,第六代导演中的“张元”们带着东拼西凑的十几万元艰难地跋涉于电影之旅。他们毫无名气,没有资金来源和支持,他们生活困顿,无所依靠。困顿和尴尬的处境使他们对城市边缘人的生活有深切的体会。“张元”们的“边缘人”身份的自我认同,与其电影叛逆文本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如张元所说:“我是一个边缘状态的艺术家,所以对边缘人有很深的思考。”[5]在视角的选取时,他们经常选择“边缘人”作为自己表现的主体。在为数不多的几部改编电影当中,最受欢迎的是张元和姜文的作品。比如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张元的《东宫西宫》等。

除去以上三因素,电影导演的思想观念、个性气质、文学趣味、欣赏能力、理论修养以及电影创作个性、艺术理念等也会影响文学解码和影像编码的效果。

三、 文学改编影像化的传播者角色:导演成就文学作品

1948年,传播学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取得了什么效果。[6]这就是著名的“5W”传播模式,其中,传播者处于整个传播过程的顶端位置。导演作为文学改编影像化传播的传播者角色,其影响力直接决定了文学改编的传播效果和电影票房。例如,在电影的主流地位越来越明显,而文学则越来越边缘化的第五代导演时期,一些文学作品的名声大噪往往是在被电影改编之后。这种过程一般描述为:电影获得成功――人们开始关注作家以及原著――关注作家的其他作品――其他作品又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第五代导演多是以一种创造者的姿态来进行文学改编的电影创作,导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使得一批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家为人们所熟知。作家莫言、苏童等人都是其中的受益者。导演们将文学原著从狭小的文学圈拉到了受众群体更为广泛的电影世界。例如,张艺谋的《红高粱》获得1988年的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轰动了整个柏林。电影红高粱的文学原著,莫言的同名小说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莫言日后的小说也有很多被改编成电影,追根溯源都是因为电影《红高粱》的成功。同样,作家苏童的《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该电影大火后,小说才被广为流传,人们才知道苏童是谁,其他作品流行的历程也符合了以上的模式。电影导演的传播者角色不仅会影响影片的传播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文学作品的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在电影和文学的关系演进中,导演地位从附庸发展到中心地位,从传播学的视野来看,导演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解码者”和“编码者”的角色、“传播者”的角色。电影导演的所处时代、个人经历、思想观念、个性气质、文学趣味、欣赏能力、理论修养以及电影创作个性、艺术理念等均会影响对于电影文学改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犀禾.中国电影美学的再认识[M]//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下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203.

[2][3][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61,162,50.

影视文学的特点第5篇

关键词:电影对白 特点 语言学

一、对白的性质和功能

对白除了揭示人物的性格和表达思想感情,还交代人物关系和背景;另外,它还兼有承上启下,连接剧情。叙述、说明、解释内容和推动剧情演进的功能。在塑造角色个性特征中可分为:性格特征、职业特征、生理特征、时代特征、地域特征。不同性格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言词,在语言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人的生理条件不同也会影响语言的个性。

对于语言在影视表演中的位置、学习语言技巧的重要性、影片对白的性质和作用,伍振国先生已经讲得很详细,但对英文影片对白的特点却没有相关的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对白更没有人提及。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特点,给喜欢英文原版电影的学习者从不同角度欣赏电影提供了机会,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功掌握地道英语。

二、语音方面的特点

美国人在真实生活的交流中,言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连读、弱读、强调、失去爆破等现象,辅音和原音相遇的时候,要连读。如:take it out。K和i、t和au都要连读。两个辅音遇到一起的时候,其中,一个失去爆破,如:don’t know和right now,这里的两个t都是只有口型,不发声音,事实上在don’t know里连口型都可以省略,直接变成donne。另外一点是“弱读”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虚词是要弱读的如介词to,for,人称代词也经常轻读。

三、词汇运用的特点

1 俚语的使用。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会话语言,往往带有社会集团和亚文化群色彩,它因生动形象、诙谐风趣、立意新奇,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而被公众普遍使用。俚语在英语词汇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美国词典编纂家弗莱克斯纳(Stuart Berg Flexner)在他编著的《美国俚语词典》之“序言”中指出,在美国人使用的平均词汇量大约百分之十是俚语,可见俚语的在现代美国英语词汇中所占的比例可窥见一斑。影片中常用的俚语如:you pissed me off你气死我了。I can’t take it anymore我受不了了。Gonna是俚语相当于going to,类似的还有I Wanna go home.

2 填充词的使用。英语对白中有填充词如uh、um、youknow、well、but、like、okay等出现的情况。他们没有实际意义。表示停顿、思考、重复、迟疑、引起注意,具有占有说话权的作用。

3 动词短语的使用。动词短语的使用使对白生动传神。动词短语通常是由动词加介词或副词形成的词组,

如:在电影《越狱》中Lincoln担心Michael不去劳动会被狱警发现,他说:What if one of the bulls decide to dropin?(要是看守突然去了怎么办?)drop in的意思是“顺便拜访。未事先通知而造访”,这里指狱警突然到来,猝不及防。

4 紧缩词的使用。紧缩词是复合词的一种。是将两个词的词素合并构成一个新词,如motel为motor和hotel的紧缩词。brunch为breakfast和lunch的紧缩词。电影flubber《飞天法宝》里面,flubber这个词就是flying和rubber的合并词。这些词已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

四、语法方面的特点

1 对白经常用but、and、or等的“等立连词”很少用“从属连词”来制造拖沓冗长的句子,

2 非人称代词做主语。这种现象反映了中英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素来都有“人为宇宙主体”的观点,中文句子习惯以人做主语;西方人则强调客观,因此英文句子常以物或抽象观念为主语。也有以时间为主语的。如:“Sunday morning found him still unwell”。

3 省略现象。英文原版电影中对白中有大量的省略现象。一个句子中的主谓宾成分往往不是很完整。有时省略系动词或助动词,如:You hungry?和Got the money?有时甚至省略主语和谓语。如:Why the long face?,这些看起来带有语法错误的句子对当时的场合表达却非常恰当。

4 倒装语序Inverted order(Star WarsⅡ)。在《星球大战》第二部里面,Dooku这个角色的对白中用了很多倒装句,如:In great danger you are. Mediate this I will.Visit Iwill。强调事件的发生,句式显得很正式。充分体现出作为领袖的威严。语调也很深沉。

影视文学的特点第6篇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影视;价值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的重点工作。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①。除了传统课堂教育与传播之外,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课余休闲时间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场域。在21世纪网络新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流行影视文化的影响。影视文化成为不同价值观对话和冲突的重要领域。

影视文化价值观的传播有其特殊规律性。为了更好地践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高校思政工作者有必要对影视文化价值观的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播渠道和特点、影响等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利用主流影视文化在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新媒体条件下影视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特点

1.双向互动性。影视文化被称为“第七艺术”,它借助于科技手段给观众呈现一个不同于日常生活体验的新世界,对于观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传统电影往往是一个单向传播的过程。观众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影片所传达的观念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愈来愈多的大学生是通过网络来观看电影电视。互联网时代的影视传播呈现一种双向互动的新特性,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网民不仅是过去简单的观众和信息接受者,他们同时还扮演着影视点评者甚至思想升华者的角色,普通学生价值表达门急速槛降低,不同价值观与理念的碰撞成为常态。对某一部电影的网络深度挖掘与病毒式传播甚至成为一代人的永恒记忆和价值观沉淀。今天的网络已经发展到互动性很高的阶段,大学生观影之前往往会参考豆瓣网、时光网等主流影评网站中的评分和评论来决定是否看一部影片。此外,观影过程中过去都是孤立的观看,现在在大部分视频网站都增加了弹幕功能(就是从屏幕上方不断飘过的即时观众评论)。弹幕的出现使过去私下的吐槽文化变成观影的一部分。对于经典的解构与戏谑在这里往往体现得非常明显。

2.多元选择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反映社会变迁的影视文化价值观日益多样化。一般而言,主流价值观应该是一个社会文化传播的核心,也是一个民族文明存续的文化主干。作为社会基本力量的大学生需要继承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但当下新媒体时代,主流的价值观受到传播渠道与多样性选择的强大冲击。过去在电影院观影的时代和家中电视机观影的时代,它的内容是相对可控和有选择性的。中国的影院引进的所谓欧美大片无论从数量还是内容偏向性来讲都是政府控制较多的。但在互联网条件下,海量的外来节目充斥着各大视频网站,相反原创性的本土影视剧受到很大的冲击,甚至处于比较边缘的状态。以专门播放影视节目的暴风影音公司的软件为例②,它的高清影院当前共有电影18121部(每周都会持续更新),分为动作、科幻、爱情、喜剧、战争等19种类型,每种类型片中观众点击量前十的基本都是好莱坞电影和港台片、韩片等,国产片的数量明显处于偏少状态。由于美式电影工业的强大,它有着更先进的设备,更专业化的从业人员,更娴熟的叙事技巧,我们的大学生在观影活动中会更多的选择这样的电影来打发时间,美式价值观的灌输就成为难以避免的后果。但在全球化时代,这种多元选择性是难以通过其他强制手段来完全避免的。

二、新媒体条件下主流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积极影响

总体来看,当前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传播的影视文化主流是好的,它们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倡导积极向上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一部分西方影视节目在反映当代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成果与文化理念方面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起着积极作用。

1.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康积极的思想道德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交通发达和资讯传播加速,当前大学生越来越多地认知到社会生活的的方方面面,而我们的主流影视文化正是为大学生正面了解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例如,影片《杨善洲》、《横空出世》等通过对党和国家历史上和现实中真实的人物事迹和事件进行改编,弘扬了中国人民不怕牺牲,敢于奋斗的民族传统价值观和为国牺牲的担当精神;而江苏卫视打造的综艺《非诚勿扰》作为相亲类节目的翘楚,一直被大学生观众喜爱,其传递的现代婚嫁观也容易引起大学生们比较广泛的共鸣,在校园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舆论力量。

2.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树立与时俱进的审美价值观。据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普遍的影视文化鉴赏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的“看、听”等被动接受的阶段,远没有达到“去伪存真”的鉴赏高度。积极引导大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反映生命真谛的影视作品,对大学生们掌握鉴赏技巧,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观。当前励志类的影视作品在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从国外电影《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到国产影视作品《杜拉拉升职记》、《下一站天后》等,诸多励志类影片,通过对勇于坚持、顽强不息、奋斗拼搏精神的弘扬,极大程度地鼓励了正处于人生关键转折期的大学生努力靠自己双手取得成功,勇于坚持梦想,为梦想努力拼搏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观。

三、新媒体条件下不良影视文化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消O影响

(一)促使大学生形成不正确的生活态度

如今部分影视文化变得低俗,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是这部分影视文化作品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及生活态度。这些电影通过各种手段为大众提供消遣、娱乐,使受众获得最大程度的身心愉悦与满足的社会现象。这样的流行影视文化对大学教育所提倡的精英式教育、深层次思考、伟大思想的碰撞等宗旨严重背离,如果不加改变,将对大学教育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不好的影响。

(二)误导大学生的成才观与消费观

不良的影视文化不仅仅改变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同样地影响着其自身的成才观与消费观,主要表现为一种怪异的行为与盲目的急功近利。许多流行影视从一开始的提倡个体思想解放到过度的夸大个人感官享受,通过对都市奢靡生活的夸张描述,塑造一个个完美的“高富帅”、“白富美”偶像,并通过网络得到快速的传播,致使社会上乃至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许多盲目模仿,盲目追星的行为,进而产生了过度追求名牌时尚消费的不良消费主义行为。同时,对金钱财富的不正常宣扬,也极大的促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

(三)脱离中国国情国情,影响个人的人生价值观

影视文化是个全世界的话题,如今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拍摄了一些宣扬大学生自我奋斗的影视,但其根本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国情之上,与中国的国情相违背,可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未完善,在看到影视文化本身价值的同时,也接受了作品中的资本主义价值观,从而容易让个人主义观念无限放大化,甚至高于国家利益、高于集体利益,追求片面的自我价值,忽略社会价值。

总之,在以后的大学生校园影视文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其群体的特殊性,对流行影视文化进行尽可能多地引导,使其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才能更好的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杜爱国(1975-),男,讲师,湖北仙桃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注释:

影视文学的特点第7篇

[关键词]影视字幕;翻译特点;策略

语言,是用一种特殊而其他又不能够代替的声音形式体现出来的。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沟通中是无处不在的,也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影视中,语言字幕翻译的特点主要是传播民族文化,影视字幕在传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视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影视字幕语言有口语性、通俗易懂和跨文化等特点。

一、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方法及技巧

英美电影翻译为了结合片段的时间、空间性要求,需要采用简要的句子进行分析,主要是精简的句子居多。常见的英文电影字幕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另译等方法。以上译法都难以实现对等时,可采用另译、对白翻译等。

影视语言对于影视翻译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技术,利用影视语言就是采取了影视语言的一般特点。影视语言的一般特点即时性主要是根据语言的有声特点进行的瞬间即逝的处理,一般要求演员语言的强调性,要求能够让观众听懂这个语言的表达意思。语言的艺术对于电影片段来说,它的演绎方法与技巧需要采取一定的语言技巧,需要对作品添加一定的内容与色彩,对于绝大部分的电影来说,语言的即时性很有意义。

影视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于它对自身的语言处理,也是在于它的翻译需要和文字的表达息息相关,这跟普通书面的翻译表达存在着很多的不同。语言的艺术效果主要是针对观众的需求以及生活所需的特点阐述的。在国际交流方面,影视语言的表达技巧需要一定的语言技巧,同时,还需要采取简洁化、地区口语化等语言的处理形式进行,它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在电影影片的传译方面。

综上,根据上述分析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技巧与方法,应主要从影视字幕的句子句型、影视字幕的翻译方法策略、语言特点、作品艺术、作品内容、语言的表达、语言的翻译、语言的文字、语言的生活相关联、语言的交流、语言的作用、语言的风格等方面对影视字幕的翻译做详细的策略。

二、影视字幕的背景产生

影视字幕的技术无论从国内外技术分析,还是从时间上技术分析,质和量上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影片字幕的翻译解决了国际国内交流与沟通的障碍问题,也从经济角度上发展了影片的速度和数量,也发展了当地经济与同行经济。影片数量的加快发展,证实了影片的需求量的增加,也证实了经济速度的加快。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更喜欢原汁原味的电影。字幕翻译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保留原作的风格与特点。

近年来,有些影视作品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进入了外国市场,英文字幕也被搬上大银屏,其中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功夫》影片中,有两个人物很丑很丑,可是他们的真名居然叫“小龙女”和“杨过”。翻译时,如果直接以汉语拼音英译西方人体会不出喜剧效果。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地影视字幕都是非常重视的,译者非常注重归化策略,分别译为“Helen of Troy”和“Paris”。《功夫》在国际影坛的成功,优秀的字幕翻译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但其中也有值得商榷的细微之处。

影视,主要是因产生于国外,我国的影视还有待提升,特别是赶上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影视字幕也是源自于对物质的追求,也对事物新发明与提升人们物质生活等方面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影视字幕的背景分析不仅仅在于对它的时间技术方面,还在于对它空间技术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

三、 影视字幕翻译特点

英文影视片段主要采取字幕句型的翻译技巧,影视字幕语言如何转换到最好,这就需要译者对句子进行书面形式的处理。其最大的目的是跨越语言的差异。因此,影视翻译就具有大众性、瞬时性、时间和空间限制性、跨文化等特点。

(一) 大众性

大众化对于观众来说,这个解释非常有现实意义,观众需要能够听懂、易懂、简单的句子,这些共同特点就是英文影视要求的重要特点。上述已经对影视字幕的翻译特点做了概述,现在将对影视翻译特点的理论做简单概述,现在主要讲述影视翻译特点的大众化问题。作为与日常生活最接近的艺术形式——影视作品,剧中的对话基本上来源于生活,是供普通观众欣赏的,所以影视剧的语言必须是符合大众的教育水平,同时也必须要求影视字幕翻译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连贯流畅并注重口语化。

(二)瞬时性

影视作品与文本类阅读的显著差异在于影视作品是通过声音表达人物的感情转瞬即逝,然而文本类阅读是通过文字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读者可以反复阅读。瞬时性主要是根据语言的有声特点进行的瞬间即逝的处理,一般要求演员语言的强调性,要求能够让观众听懂这个语言的表达意思。语言的艺术对于电影片段来说,它的演绎方法与技巧需要采取一定的语言技巧。所以影视字幕是一闪而过的不能像书本一样反复前后翻阅,也不能有太多的加注用以说明。这一特点就给影视翻译带来了难度,要求必须简洁明了,能让观众充分理解人物所要表达的感情。瞬时性主要是针对影视翻译特点中的演员的语言表达以及观众观看剧情的需要同时综合起来阐述的。

(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性

在时间上,由于字幕的出现和消失都必须和人物说话的开始与结束相一致,这就使得翻译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将人物想表达的感情流露给观众。在空间上,字幕是指出现在屏幕或电视荧屏下方的外文文字的译文或者注解,因此在空间上有了限定性。这些限制就要求译者要在限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将人物的内心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译文的简洁明了、雅俗共赏、老少皆宜都成为必要条件。

(四)影片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既是语言的交流,又是文化的交融。不同的语言代表了不同民族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语言表达的方式。比如,一些中英文词汇具有相对固定的特定的表达方式,如“He went out west”,意思是“某人去世”。所以影视文化的翻译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 口语化和通俗化

影视语言翻译的口语化和通俗化主要是针对影视艺术与语言艺术两者结合处理而来,一般影视剧在对语言使用方面要采取日常用语以及句子需要浅显易懂。

四、影视作品翻译的策略

影视作品翻译与文学作品翻译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学作品的要求是要达到“信、达、雅”,给读者呈现出优美的文字,重视作者的意愿,而影视翻译的大众性、瞬时性、限制性、跨文化性等特点,要求译者必须以观众为中心,为了照顾观众的语言水平。因此将影视翻译的策略总结如下。

(一)译文应以简洁易懂为原则

字幕翻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简洁易懂。译者要在体会剧情、语气、背景的情况下用最一目了然的表达形式和最清晰的逻辑关系将原句的原色原味呈献给观众。表达语义中的意思是翻译的重要目的,不是简单地逐字翻译。如果字字对应的翻译就有可能与译文要求的通俗易懂背道而驰,反而使译文更加繁琐拖沓,显得译文生硬,逻辑关系更加复杂。翻译的最高境界是“信、达、雅”,既能使句子表达流畅,又能充分流露人物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

(二)选用简单的句型结构和简单的词汇

影视字幕语言有口语性、通俗易懂和跨文化等特点。因此,在进行影视字幕翻译时,应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针对语言的技巧要求句子句型方面主要是要选择的句子有简单、易懂、词汇精简等特点。很多句子都需要很大程度地进行简单的翻译与应用,译文的文体上的应用技巧要特别注意。在空间上,字幕是指出现在屏幕或电视荧屏下方的外文文字的译文或者注解,因此在空间上有了限定性。字幕语言的应用在选择句型中,它的主要理论在于:字幕宜选用常用词、小词和简短的词语;句式宜简明,力戒繁复冗长,惜用过长的插入成分、分词结构和从句。如 be miserly,stingy 不宜翻译成“悭吝”,最好译为“小气”或“吝啬”更合适。

(三)缩减法

为了剧情的清楚以及时间的缩短,减少时间与空间的压缩,应该采取对字幕句子的压缩策略。译者要在影视剧情中经常采取缩减的相关策略,主要是在句型上的精简以及对时间、空间上的压缩等进行分析与采纳。受制约性、缩减性等特点就是上述讲述的特点,本段理论也阐述了句子的缩减方法,缩减的目的是为了句子的精简:浓缩、压缩性意译和删除。例如 :

——She lived in a house that was as old as Alabama.

——她住在一间很旧的屋子。

——Harriet: You can go there if you want,but don't open his refrigerator.

——哈丽亚特:去呀,但千万别开他冰箱。

五、结 语

通过对影视字幕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需要结合实际出发,还需要从以下思路对此问题解决完善:初步分析与了解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同时,对影视字幕的背景产生进行全面的解读;对影视字幕翻译特点分析与研讨很重要,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很多,例如,大众性、瞬时性、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性、影视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口语化和通俗化等。最后,就可以完善对影视作品翻译的策略:译文应以简洁易懂为原则;选用简单的句型结构和简单的词汇;巧妙使用缩减法等。

电影的语言特点主要证实了影视文化的重要性,也是文化与影视语言的互动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不断深入,最近几年,我国与英美国家影视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日趋频繁,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影片翻译的逐步升温。作为理解电影情节的辅助手段,影视字幕翻译有别于常见的文学翻译和商务翻译。影视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以及剧情的快捷易懂等特点,体现出了语言的即时性、大众性等特点。除了上述特点外,还需要讲述的语言翻译特点在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性、影片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口语化和通俗化等特点,影视文化主要是传播地区、国际等语言文化特点。

[参考文献]

[1] 刘堃.从目的论看电影《霸王别姬》字幕翻译[J].电影评介,2011(23).〖BP)〗

[1] 李利.从目的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J].枣庄学院学报,2012(04).

[2] 管慧.目的论视角下的美剧字幕翻译——以《吸血鬼日记》为个案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2(06).

[3] 刘春雨.从电影《非诚勿扰Ⅱ》英文字幕翻译看目的论的解释力[J].文教资料,2011(26).

[4] 俞川.从目的论看中国功夫题材影视剧的字幕的英译[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5).